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电子教案 表格.docx
《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电子教案 表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电子教案 表格.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电子教案表格
一年级语文电子教案——课文(第五单元)
备课时间:
2016年10月22日授课时间:
课题
6.画
课时
2
教材分析
《画》这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
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
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
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识字数量和方法有限,在本课识字教学中,可以倡导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可引导学生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换部件等方法认字,同时激励孩子在生活中识字,注意积累,养成主动识字的好习惯。
在会认全诗生字的基础上通读全诗内容,熟读全诗,背诵全诗,进而理解诗意,理解为什么诗歌的谜底是《画》,同时激发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同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所以本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展开想象,乐于表达,结合图画感知自然美。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四个字。
认识2个偏旁。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图文对应,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难点及策略
识字始终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
在这个重点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除了通过反复认读、多次强化巩固认知以外,通过多种途径来识字。
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等,让识字自然地与阅读、看图、想象、游戏整合在一起,让识字变得更轻松。
课前准备
收集反义词
现代化
教学
课件
教学方法
组织引导法
学习
方法
自主互助学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通过交流、指导认识11个生字。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用时:
5分钟)
1.教师引问: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谁愿意说一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
2.教师导学,引入课题:
请你们猜一猜老师说的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
3.教师板书课文题目。
1.学生说谜语谜面,学生互相猜谜底。
2.学生根据“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猜测(画)。
3.学生齐读课题。
1.猜谜语。
(1)白嫩小宝宝,洗澡吹泡泡,洗洗身体小,再洗不见了。
(2)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生的儿子(子儿)多,个个黑脸膛。
(3)五个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齐。
设计意图:
由看画引入读诗,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发现图中有诗,诗中有画。
在读诗看画中认识事物和生字,把读诗、学字引入活动情境中,引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致。
二、看图,整体感知(用时:
10分钟)
1.课件出示图画,导入:
请同学们按一定顺序观察,可以从远到近,也可以从近到远。
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教师导学: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
这首诗是怎么写山、水、花、鸟的呢?
1.学生自己认真观察图,汇报:
图上画了山、水、花、鸟。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按课文内容填空。
(1)图上画了( )、( )、( )、( )。
(2)远处画了( ),近处画了( )。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用时:
10分钟)
1.导学: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字。
2.教师引导:
请把画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引导学生同桌互相读读课文,听听读音是否准确。
4.教师指名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字。
2.学生以同桌互助的形式把读文时画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小伙伴互相读课文,听听读音是否准确,发现不正确的读音互相纠正。
4.学生读文,互相纠正读音。
3.给音节加声母。
( )ǒu ( )ù
有 去
( )è ( )ìn
色 近
( )ēnɡ ( )ái
声 还
( )īnɡ
听
设计意图:
先看图读诗句,再识字。
通过初读古诗,读通句子,认读和积累本诗中的词语,学生们扫除了生字障碍。
读通、读顺了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思想也有了整体的感知。
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引导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感悟和体验语言的优美。
四、学习生字的字形结构及字义(用时:
15分钟)
1.教师导学:
识记生字的方法很多,可以联系诗句内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记忆字形,了解字义,同桌之间交流交流自己是怎么记的。
2.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请记忆字形巧妙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3.教师引领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巩固生字。
1.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的。
预设:
(1)在表演中识字。
我能表演“来——去,远——近”,并且能记住这4个字。
说说你知道的反义词。
(2)听,可以利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左边是“口”,右边是“斤”,合起来就是“听”。
(3)在有趣的活动中识字。
我是在猜卡片的游戏中记住“水、去、不”等字的。
(4)猜谜语识字。
“木不出头”来识记“不”字。
(5)归类识字。
把部首相同的字放在一起记:
“远、近、还”。
2.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如:
“色”,我是用猜谜语的方法来记住这个字的,刀形帽戴尾巴上。
…………
3.学生玩识字游戏。
(1)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
(2)摘苹果游戏。
学生先读出生字,谁读对了果子就归谁了,看谁的果子最多。
(3)猜字游戏。
把卡片扣在黑板上,猜对了取走,以多者获胜。
4.堂清填空。
(1)“水”字共( )画,第一画是( )。
(2)“去”字共( )画,第二画是( )。
(3)“不”字共( )画,第一画是( )。
设计意图:
在对比中领会诗句的意思,从而体会诗句描写的奇怪现象,原来诗句说的是“画”。
组织表演等活动,理解反义词的意思并巩固识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观察、指导会写4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字词(用时:
5分钟)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2.引导学生比较形近字。
1.学生认读生字卡片。
(开火车)
2.学生练习给生字组词。
远(远处) 还(还有)
近(近处) 不(不惊)
听(听见)
5.形近字比较,组词。
远( ) 近( )
元( ) 听( )
声( ) 不( )
色( ) 还( )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一年级趣味阅读的思想。
在各种形式的诵读中,激发学生背诵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同时又在诵读中巩固识字教学。
二、正确书写生字(用时:
15分钟)
1.课件出示会写的4个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笔画特点。
2.教师逐字范写。
3.教师整体范写并讲解笔顺规则。
4.教师巡视指导。
进行个别辅导。
教师重点指导“去”和“来”两个字。
1.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笔顺和笔画特点。
2.学生书写。
3.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笔画的占格位置。
4.
(1)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
(2)学生在书上描红,体验自己书写的与书中的不同之处。
(3)学生在生字本上正确、规范地书写每个生字。
班级展示。
6.认真书写生字。
去 来 不
设计意图: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指导书写时必须细致。
不仅应该从整体上观察生字,还要从笔画的占格位置、正确笔顺,生字的大小,甚至笔画从哪里起笔,怎样收笔都要提醒。
教师范写指导要贯穿整个的学生书写过程。
三、学习诗句,理解意思(用时:
15分钟)
1.课件出示前两行诗句及图片。
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
这两行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读这两行诗,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3.教师引导学生找诗句中相对应的词。
4.教师引问:
认真看图,远处的山、近处的水怎么样?
5.教师引问:
“近听水无声”,这是怎么回事呀?
你们猜到这则谜语的谜底了吗?
6.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7.引导学生学习后两行诗句。
(1)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引问:
小组内互相说说对诗句的理解。
(3)教师指名说说对后两行诗句的理解。
(4)教师引问: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
(5)教师指导朗读。
8.教师引问:
朗读全首诗。
(1)在诗句中找出意思相反的词。
(2)找出相对应的词读一读。
9.教师板书,引导学生背诵。
1.学习前两行诗句。
自己小声读读这两行。
2.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这两行诗写出了山、水的样子。
在远处看画上的山,山的颜色很清楚,站在近处听,却听不见流水的声音。
)
3.学生找找这两行诗句中的相对应的词。
(“远看和近听”“山和水”“有和无”“色和声”是相对应的词。
)
4.学生汇报:
眺望远处的山峰,你会看到朦朦胧胧的景色。
水从高处往下流,会发出哗哗啦啦的声音。
5.学生齐答(画)。
6.学生练习朗读,同桌读,指名读。
7.学生学习后两行诗句。
(1)总结学法:
①读诗句,对照图,说说后两行诗的大致意思。
②联系实际想想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而书中为什么这样写。
找到诗句与画的联系。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学生结合学习方法自学后两行的内容。
(4)学生汇报对后两行诗句的理解。
(春天过去了,花就谢了,当人们走近鸟时,鸟一定会飞走的。
)
(5)听教师范读,突出“去、还在、来、不惊”这几个词。
(6)学生练习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8.学生朗读全首诗,汇报:
花——鸟、山——水、声——色。
9.学生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1)自己练习背诵。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诵。
7.我会说反义词。
远——
来——
大——
多——
无——
8.根据诗意填空。
例:
山→(有色)
水→( )
花→( )
鸟→( )
设计意图:
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本环节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教学,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同桌互考、识字大转盘游戏等活动方式,引领学生掌握多种识记汉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四、总结全文,堂清练习(用时:
5分钟)
教师布置作业:
1.写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
远——近、有——无、去——来。
2.默写课文。
3.搜集更多古诗,参加下周班级开展的“古诗诵读会”。
1.学生汇报本课学习收获。
2.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完成课堂作业。
9.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通过开展“古诗诵读会”的形式,引导学生积累古诗,激发学生兴趣,丰富积累。
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通过回家为爸爸妈妈猜谜语的活动再现情境,加深印象的同时感受到成就感。
板书设计
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教学反思
反思《画》这篇课文的设计与实践,总的来看非常务实:
务实的思想、务实的设计、务实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在情境中学习,体现了语文教与学的理性回归。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课识字写字是重点。
课堂上,以读为主,始终让“读”贯穿学习。
采用不同方式朗读,学生边读诗句边认生字,让孩子既在文中识记生字,又注意了生字的应用。
老师在其中少范读、带读,把充分读诗的机会交给学生,而老师在其中借机点拨对重点词的理解,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赏图、读诗、识字是轻松的,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2.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能够从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一年级语文电子教案—课文
备课时间:
2016年10月22日授课时间:
课题
7.大小多少
课时
1
教材分析
这首儿歌由4小节组成。
每小节有两行,第一行从大小或多少的进行简单比较,第二行通过具体事物,感受大小或多少。
这首儿歌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
配合儿歌,有四幅对比图,形象地呈现了事物间大小、多少的关系,提示学生不同大小、不同数量的事物要用不同的量词来表示。
学情分析
设计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从如何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引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这是本节课设计思路的出发点。
因此,我特别设计了“发现反义词——找反义词——认反义词——写反义词”的过程开展教学。
让生字多次跟学生见面,使所认的字得到巩固。
教学目标
1.通过归类识记、图文对照等多种方法,认识“多、少”等12个生字,认识反犬旁和鸟字旁2个偏旁。
会写“小、少”等5个生字和竖折折钩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大小”“多少”的对比关系。
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个、只”等量词的正确使用;学习并积累带量词“只”的短语。
教学重难点及策略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通过归类识记等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量词“头、群、颗、堆”的意思;
会写笔画竖折折钩。
突破策略:
通过交流、运用多种活动。
课前准备
收集反义词、量词
现代化
教学
课件
教学方法
组织引导法
学习
方法
自主互助学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用时:
2分钟)
1.教师准备两只不一样的铅笔,让学生比比看有什么不同。
2.问学生“长—短、粗—细”都是什么词,导出——反义词。
1.学生认真观察,进行汇报。
生1:
一支铅笔又细又长。
生2:
另一支铅笔又粗又短。
2.学生汇报:
它们都是“反义词”。
1.第一支铅笔又( )又( ),第二支铅笔又( )又( )。
2.我知道“长——短、粗——细”是两组( )。
设计意图:
由于学生学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生字对学生来说并不难。
设计这样的导入,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也为下面集中识字做好了铺垫。
二、抓住特点,集中识字(用时:
20分钟)
(一)找反义词。
1.(出示课件)创设给生字宝宝排队的情景(出示“多、少、大、小”),指名学生认读。
2.让学生到前面从生字中找出反义词,在黑板上摆一摆。
(二)认反义词。
1.(出示“大—小”)指导学生汇报识字方法。
2.指导学生用“大”“小”说一句话。
(三)自主学习“多、少”。
1.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1)同桌互相说一说这两个字是用什么识字方法记住的。
(2)学生汇报。
(相机出示课件)
2.用“多、少”说一句话。
(一)1.学生认读生字:
多、少、大、小。
2.学生到黑板前找出反义词。
(二)1.学生汇报识字方法。
生1:
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大”的,“人”加“一”就读“大”。
生2:
我是用“数笔画”的方法记住“小”的,“竖钩、撇、点”就是“小”。
2.学生用“大、小”说一句话。
生1:
西瓜大,苹果小。
生2:
爸爸的手大,我的手小。
(三)1.
(1)同桌互相交流,说出每个字的识记方法,并完成活动卡。
(2)学生根据填写的内容汇报识字方法。
2.学生用反义词说一句话。
预设:
他文具盒里的铅笔多,我文具盒里的铅笔少。
3.给汉字注音。
少( )
多( )
4.填反义词。
大——( )
多——( )
5.用“大”“小”说一句话。
( )大,( )小。
6.我会填。
我是这样记住“多”字的:
__________;
我是这样记住“少”字的:
__________;
7.我能用“多、少”说一句话。
______多,______少。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教学生字时,把小韵文与反义词结合,借助带图的生字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反义词的特点,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同时,拓展更多的反义词,让学生去感受汉字的博大精深。
三、学习小韵文,认识生字(用时:
5分钟)
1.(出示田园图)提问导入:
同学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谁和谁是好朋友?
2.
(1)教师引导学生质疑:
黄牛和猫比,谁大谁小?
引入小韵文。
(2)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
(3)认读生字,学习新偏旁“犭”“鸟”。
3.指导学生读韵文。
4.提问:
黄牛和小鸟比,谁大谁小?
苹果与枣比,谁大谁小?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小韵文。
1.生根据课件回答:
黄牛和猫;鸭子和小鸟;苹果和枣;杏子和桃。
2.
(1)学生读韵文,质疑并答疑。
(2)学生认真听老师范读。
注意听“只”“少”是翘舌音,“枣”是平舌音。
(3)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记住新偏旁“犭”“鸟”。
3.生读课文。
(1)自由朗读。
(2)同桌互读。
4.指名学生回答:
黄牛大,鸟小;苹果大,枣小。
5.全班齐读小韵文。
8.黄牛和小鸟比,( )大,( )小。
苹果和枣比,( )大( )小。
9.师生互换对儿歌。
一个大,
一个小,________。
一边多,
一边少,________。
一个大,
一个小,________。
一边多,
一边少,________。
设计意图: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形式,教学中设计了“对对碰”的游戏,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四、观察临摹,指导书写(用时:
10分钟)
(一)指导书写“竖折折钩”和“鸟”。
1.引导学生认识笔画“竖折折钩”。
2.教师讲解“竖折折钩”,并在田字格内示范写法。
3.指导学生练写“鸟”。
4.引导学生集体评价书写情况。
5.组织学生再次练写,要求做到比刚才写得更标准。
(二)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少、小、牛、果。
1.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少”字。
(1)课件出示“少”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笔起笔、收笔的位置。
(2)教师范写“少”字,边范写边讲解书写要领。
(3)指导学生书写“少”字。
(4)集体评价书写情况。
(5)组织学生二次书写“少”字,要求写规范,评一评谁的进步大。
2.指导学生书写“小”字。
(1)复习笔画“竖钩”“点”。
(方法同上)
(2)教师范写“小”。
(3)指导“小”的笔顺。
(4)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小”,教师巡视。
3.引导学生独立书写“牛”“果”。
4.指导评价。
(一)1.观察“竖折折钩”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根据观察情况,体会书写要领。
3.学生在田字格内试着练习写“鸟”。
4.集体观察书写较好的范例,找到优点,互相学习。
5.观察自己书写完的与老师范写的对照,找出不足,改正过来后,再练习书写。
(二)1.学生根据观察情况,体会“少”的书写要领。
(1)认真观察课件“少”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每笔起笔、收笔的位置。
(2)观察教师运笔的方法。
(3)学生在田字格内试着练习写“少”。
(4)集体观察书写较好的范例,找到优点,互相学习。
(5)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再次书写“少”字。
2.
(1)指名说“小”字的笔顺,学生明确“小”的笔顺。
(2)学生认真观察教师范写“小”字每一笔起笔、收笔的位置,并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每笔占格情况。
(3)书写“小”字。
(4)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先描红一个,然后独立书写一个,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独立书写“牛”“果”。
4.学生观察书写较好的范例,结合范例说说自己的书写哪里写得不好,应该怎样改。
10.我会一笔一笔地写字。
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
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我能在田字格中写字。
鸟 小 少
设计意图:
学生认识一下田字格各个部分的名称,可以帮助他们今后写字时更好地掌握汉字间架结构,明确每笔起始、结束位置,为今后规范书写奠定基础。
而教师的范写,又可以直观、清晰地再现每个笔画行进过程及先后顺序,对于刚刚学写汉字的学生来说,大大降低了写字的难度。
五、堂清练习,巩固识字,强化认识(用时:
3分钟)
1.实物投影展示反义词,并以“摘星星”的游戏形式,观察有哪些反义词,然后读一读。
(组织学生完成游戏。
认识一个字就把写有这个生字的星星摘下来。
)
2.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反义词呢?
说一说吧!
1.学生根据游戏规则,完成游戏,进行摘星星识字游戏。
2.学生汇报反义词。
12.我能摘星星。
一( )猫
一( )鸟
一( )鸭子
一( )苹果
一( )牛
板书设计
大小多少
反义词:
大——小
多——少
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以学生喜欢的摘星星游戏活动引入,既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过程的布置,学习内容的出现,由“字——词——句——拓展造句”,符合学习语文的规律。
对学生的要求一步一步提升,使学生的学习情绪时时高涨,学习效率时时增高,且学得轻松愉快。
小学语文一年级电子教案—课文
备课时间:
2016年10月22日授课时间:
课题
8.小书包
课时
2
教材分析
本课由6个词语和一首轻快、活泼的儿歌组成。
课本、作业本、铅笔、转笔刀等学生常用的学习用具,被编进了朗朗上口的儿歌中。
儿歌节奏明快,浅显易懂,不仅展示了“小书包”里的各种文具,还告诉学生这些学习用品是他们读书写字的好伙伴,陪伴着他们的学习。
从而引导学生要好好爱护这些“小伙伴”,养成整理、爱惜文具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构建了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空间,让孩子有了更多畅所欲言的自信。
基于此,我把课后的实践活动作为游戏的前奏,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以致用的乐趣,做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
设计理念
一年级的孩子还没有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为了给孩子们构建识字的意识,培养学生识字的良好习惯,在识字教学中,我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画对照、归类识记等方法,认识“书、包”等11个生字和包字头、单人旁、竹字头3个偏旁。
会写“早、书”等5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
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
3.爱护文具,学着自己摆放文具,整理书包。
教学重难点及策略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掌握常见学习用品的名称。
教学难点:
了解文具是学习的伙伴,爱惜文具,会整理文具。
突破: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比一比,整理书包”鼓励学生多动手。
课前准备
字卡、挂图
现代化
教学
课件
教学方法
组织引导法
学习
方法
自主互助学习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