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女书流传区生育与丧葬习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21447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女书流传区生育与丧葬习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五章女书流传区生育与丧葬习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五章女书流传区生育与丧葬习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五章女书流传区生育与丧葬习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五章女书流传区生育与丧葬习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章女书流传区生育与丧葬习俗.docx

《第五章女书流传区生育与丧葬习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女书流传区生育与丧葬习俗.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章女书流传区生育与丧葬习俗.docx

第五章女书流传区生育与丧葬习俗

第五章女书流传区生育与丧葬习俗

第一节生育习俗

女书流传区民间生育习俗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民间生育习俗与当地的历史、文化是分不开的。

通过对生育习俗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揭示女书文化的内涵,对女书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孕子

女书流传区妇女怀孕5个月后,就要选择5、7、9月这3个单月,要备办酒礼请师公至家举行隆重祷告仪式祈求母子平安。

妇女怀孕期间,由亲戚送一碗冷饭、冷菜给孕妇吃,表示催生。

送者不说话、不吃饭、不辞而归。

仪式神圣隆重,至亲好友争相祝贺。

当地流传:

妇女有孕后,便有胎魂常存于孕妇周围,专管胎儿的神灵,而胎魂会依月令的变更自动调位。

为避免冲撞胎魂,该族形成一系列孕期禁忌。

据说一月、七月(怀孕),禁(在孕妇家)修理正门和正门处挖土;二、八月,禁止在庭院存放重物;三、九月,禁移动米臼;四、十月,禁在厨房淋水;五、十一月,禁修理或搬挪孕妇卧室;六、十二月,(胎魂在腹腔内),禁将孕妇衣服泡在开水中。

若违犯上述禁制,会导致流产、死胎或胎儿残疾等灾祸。

在怀孩子期间,一般不出门做事,在家做女红,为出生的小宝贝准备衣服、背带之类物品。

往往是一边做女红一边唱女书歌谣,像《农家乐》、《女子成长歌》、《河中鲤鱼双对双》等。

有首女书作品《十月怀胎》歌是这样唱的:

几句粗言诉与君为人要报父母恩

父母恩情若不报枉为世上一个人

此书不表其他事只讲怀胎受苦情

正月怀胎正月正无形无影也无声

好似水上浮萍草倒底生根不生根①

二月怀胎艳阳天真正胎儿上了身

脚软不爱多行路手软不爱把针穿

三月怀胎三月三三餐茶饮吃两餐

茶不思来饭不想只想杨梅与酸汤

四月怀胎渐渐成一身酸痛路难行

年轻生养犹小可只怕老来病不轻

五月怀胎是端阳奴家有妊好作难

————

①倒底:

到底。

早知怀妊这般苦不如割发入庵堂

六月怀胎三伏天烧香点纸敬神台

只望神灵来疼惜到我生时报安然

七月怀胎正割禾一家内外事又多

……①

二、产子

出于迷信鬼神,在日常牛酒小祭鬼求种活动很频繁,无论生、老、病、死或男婚女嫁,节日喜庆与修路架机建层开耕等活动都要请师公占势,请神驱免所求趋吉避凶。

过去瑶人妇女怀孕,无视妇幼保健,多求于神灵,保佑儿女平安降生,祈祷母子俩平安无差。

分娩时,由半职业的巫公或巫婆亲临产妇门外指点生育,以太空与月亮同陪的3颗较亮的星星位置作标志,确定产妇生育面对的方向。

婴儿一下地,用柚子、黄果或桔子树的枝条挂在门上,禁止外人入内。

孕妇临产时,在房子一角搭起一个小平台,平台上铺满一层厚厚的稻草,把洗干净的衣服放在上面,并在天花板绑上一相绳子垂到平台上。

妇女坐着分娩,紧紧地拉住绳六在痛苦时刻敛起勇气顺利地分娩。

产后3天内要对老人敬酒,以示尊敬并祈求吉利平安。

请有经验的接生婆,丈夫、婆婆助产,用竹创的刀割肚脐带:

将胎衣等东西放在篮子里,同时放一些蔬菜,并挂在树枝上,让其干枯或者放在竹简里,埋在树林某个干燥的地方,认为这样做才能让孩子健壮。

产妇在分娩的4天内,必须呆在家里,认为产妇存档气,并用草药洗澡,消除秽气而后才能出房门,在这期间不得吃庞肉、醋泡菜、公牛淘、水牛肉和无鳞鱼等。

产妇不到满月就下地劳动。

产房忌门。

标志为以新生青草扎一小人,忌外人穿草鞋入内。

产妇分娩后3天内禁回娘家,禁外出,否则祖先会怪罪;33天内禁上井挑水,否则井会干涸。

三、逢生

新中国成立前,新生婴儿落地后第一个经过产妇家的外人或产妇听到第一个说话声、走动声的外人,皆俗称为“逢生人”或“踩生人”。

民间俗说:

生男孩,最好是女人逢生;生女孩,最好是男人逢生;有“男逢男,霉三年,女逢女霉到底,异性相逢,阴阳才合,披此才不相克”之说。

逢生人遇到有产孩子的人家,不管如何都得进房看看婴儿,对婴儿说“凤尔”等乳名。

产家对逢生人要尽好款待,除给逢生人煮醪糟蛋、红蛋吃等厚礼外,还要为其挂红(红布条、红线皆可)免灾。

此外,还得尽力满足其来之要求:

若是收帐讨债的,

————

①赵丽明:

《中国女书集成》第718页,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年。

要如数偿还债务;如是借用东西的,要二话别说,尽量借与;若有求事宜的,要从善应求成全完好。

如若不然,逢生人为了避灾,会撕破裤脚、施其邪汉,祈使婴儿和产家召祸进灾。

  民间又有一说,逢生人和出生婴儿有缘分,是天爷的安排,小孩长大后的性格、脾气、品质会与逢生人相同。

如逢生人的性情文静,那么孩子长大就文静;逢生人的脾气倔强,孩子是性格就倔强;逢生人是读书人,孩子就聪明,智商好,长大能读书求得功名;逢生人是生意人,孩子长大后会做生意,赚大钱,兴业发家。

  逢生本来是自然的,带偶然性,但有的人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被性格古怪、品行不端、智商低下的人逢生,便自己先想办法安排好,选择最能够带有符合自己心愿的性格,品貌的人来充当孩子的逢生人,并在小孩出后即请此人逢生。

这种约定逢生人的习俗反映了人们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会成为一个品貌端正、性格开朗、很有出息的人。

随着科学的进步、产妇生产环境条件的改善和人们观念的改变而改变,这种逢生习俗已基本上没有了,但偏远山区或农村又袭此俗,只不过迷信色彩大为淡化。

四、贺生

孩子生下来时,必须首先派人通知舅父来喝酒。

因为,得不到舅父承认就会得不到社会的承认,是女儿还必须约定将来要嫁给舅父的儿子。

小孩出生后的第三天,父母要请师公为婴儿洗澡。

师公把婴儿抱在怀里,不断地唱赞美歌和摇篮曲。

在举行洗澡仪式的过程中,如果有人经过这里,不论是男是女,都被认为是婴儿的干爹娘,并为这个婴儿的将来命运负责。

拜寄“干爹”、“干妈”(也叫养父养母),时在门前插香,三拜后先进屋者为“干爹”、“干妈”,并由他(她)为小孩另取新名,以解病灾。

害洋之物多种多样,除人之外,还有果树、樟树、枫树、大石头、泉水、社王、庙堂等等。

妇女产后第三天,外婆家适当送些衣物、鸡蛋,则表示“打三朝”。

“打三朝”仪式,其中只有盘瑶在生男孩时举行。

孩子出生后第三天,早上杀一只鸡,师公为婴儿向祖先祷告后,产妇抱着婴儿再祷告天地,求天地赐福,保佑婴儿快长大。

孩子满一岁时,要办周岁酒宴,杀鸡、杀鸭,做花米饭,请至亲好友赴宴。

酒宴时在堂屋里放一只簸箕,将书、笔、刀、锄、花米饭置于簸箕上,让孩子坐正中自由抓取,以示以后成人选择什么职业的预兆。

生育小孩满月后,也要大办酒席款待亲戚朋友,赴宴的亲友和邻舍均备有满月礼物送给小孩。

同时,按当地的婚姻习俗补赠年轻夫妇“结婚礼物”。

所以,庆祝孩子的“满月宴”,同时也是庆贺孩子父母的“结婚”典礼。

宴会的参加者主要是女方的家长及其血族近亲。

宴会有一定的仪式,宴会前请老人为小该命名。

宴会开始时,媒人为小孩的父母祝词,媒人要说“料话”,即训诫词——“从前我给你们做媒,穿针引线,今天你们成了家,养了儿女。

以后应当相亲相爱,和睦相处,双双到老。

做媳妇的,在家从父,出门从夫。

不得与阿公(翁)同坐一条登,同用一个台盘(桌子)。

过河不要给阿公牵手,谈恋爱不能当着阿公的面……”。

此训诫词的大意无非就是庆贺年轻夫妇生育儿女、婚后幸福美满,并希望他们相亲相爱、和睦相处、教好孩子还要敬重老人等。

在宴会上,男女双方的父母都对年轻夫妇和生育的该子表示祝贺,并送给礼物还要送给—些钱财。

女方父母给的钱财叫“出财”,男家父母给的叫“还财”。

男家父母还要致祝词,其主要内容是讲达祖先的来历和迁徒的历史,以及血缘近亲的传况、关系等。

边喝洒边讲述,一讲一答地欢庆整夜。

四、取名

女书流传区小孩的取名有严格的规定,一般有两个名字,正名三个字,乳名两个字。

所谓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姓氏是不能随意更改的,中间一个字也必须按辈分取名,以示传宗接代。

女书之乡以同姓聚居,同族相邻,因而每村都以同姓修有族谱,孩子取名时,老一辈的就会按族谱中的辈分为小孩取名。

居住在深山的有些瑶族还要举行别有风味的小孩命名礼。

对家属中所有成员的命名都十分重视,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在降临人世三天时都要举行“添人口”的仪式。

如果是男孩,这个仪式就叫做“添星(音译)”,如果是女孩则叫“添丁(音译)”。

在小孩出世后满三天时,其父母或是婆婆奶奶等年长女年,摘来柑树叶等几种植物的叶子,洗净后放入水中煮沸,再加入冷水降温,然后给小孩净身,以避邪趋利。

净身之后,主人家得宰一只大公鸡,请一个师人(即神汉、巫婆)来念经做法,以请祖上家仙降临,让诸神知道,从这天开始,家里又增添了一个新成员,恳求大家给予关心和保佑,抚养成人,为其避免各种灾难。

师人念经做法完了之后,随即给小孩命名。

命名时可以按出生的先后次序来命名,也可按出生的季节来命名。

世界上各个民族在小孩初生时大多都有取乳名的风俗,我国各地小孩取乳名最具地方文化色彩,取的乳名一般都和动物联系紧密,也和地方山水有关。

像“狗娃”、“小牛牯”、“小鱼儿”、“三伢儿”、“小丫”等等。

如去年在为赠台湾大熊猫取乳名时,大家争相为其取“童童”“依依”,“和和”“平平”,“陆陆”“湾湾”,“盼盼”“圆圆”等名字。

最后“团团”、“圆圆”位居榜首,取这两个乳名的多达5万人次,以超过16%的支持比例为一对赠台大熊猫取了两个好听的乳名。

云南省红河一带的哈尼族支系叶东人,取乳名时还举行复杂奇妙的礼仪。

而且有几个乳名,少则二三个,多的甚至有七八个不等,而且随时都可以更换。

但不论怎样,决不能与同宗现时活人、已故的甚至几代以前的任何男性祖先同名。

这里的人一般到七八岁之后才将真名固定下来。

女书之乡小孩取乳名一般在办三朝酒时进行,多由父母结合的媒人帮取,不能和其五代家族名字相同,要求标新立异,具象征性。

媒人事先给婴儿拟取很多名字,到三朝宴会上一个个说出,直到婴儿父母喜欢大家满意为止。

乳名取定后,主人用叶子包一碗肉送给媒人作为酬谢。

还有的找了养父养母后由他们再取乳名。

五、幼儿教育

女书作品中有很多歌谣和谜语,这都是进行幼儿教育时唱的。

《鸡公种韭菜》:

红鸡公白鸡公引入园啄冈葱

啄开岗葱种韭菜韭菜开花满园香

大姊入园折一点细妹入园折一双①

得剩三姊连点没背起油瓶哭过乡

哭过冈头要刺崽②刺崽发花喷喷香③

《个个说女巧梳妆》:

红纸张白纸张位位曰女到梳妆

迟归两年油树发给女打个金凤冠

金凤床头有条竹留归细姊织花箱④

织起花箱十二杠杠杠腹紧红缐妆

红缐妆娘不要戒子妆娘动手量

大姊嫁时金匝礼细姊嫁时银匝箱⑤

得剩三姊连箱没关断楼门哭嫁妆

哭句爷哭句娘哭句哥哥断心肠

哥哥叫妹你不哭自然有朝补归足

九杠礼十杠箱尼尼俄俄过他乡

十子街头借路过位位曰女好嫁妆

嫁妆不系娘办者纺棉绩锭到天光⑥

————

①④⑤细姊:

二姐。

②刺崽:

犁子。

③⑥谢志民:

《江永“女书”之谜》第1037-1038页,1046-1051页,郑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

谜语《剪刀》:

谈古警古警谈后头野人入了房①

样样不饮饮衣裳谜底:

剪刀②

谜语《石碑》:

头戴冬冒脚踩四方

一世不读书腹内有文章

谜底:

石碑③

谜语《田契》:

四四方方一丘田又有人来又有田

又有日月伴星斗又有皇帝无大臣

谜底:

田契④

这些歌谣、谜语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好记易学,像摇篮曲,常常是妈妈唱着唱着,小孩就会甜蜜睡着了。

除了民间歌谣、谜语,妈妈还经常给小孩讲古警即故事,这些故事包括山水风物传说、动物故事、童话等,情节曲折,生动有趣,对小孩子有很大吸引力。

当地农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正规化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的保育和教养完全依靠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由父母和长辈通过口头传授知识、进行道德和社会教育。

这些民间育儿习俗中优秀的、传统的、宝贵经验将为民族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启示。

女书中还有专门的《训女词》:

六月炎天憾夜短提灯一盏刀尺忙

娇女拿把团团扇庭前厅后扑荧光

放下针线唤女来听我一二说周详

想我在家做女时朝夜侍奉在高堂

当时你的外祖母教训子女有义方

清早起来做针线深更夜静念文章

我的记心又不好常常讲了便遗忘

不过母亲不计较只是教我识偏旁

若是女工做不好骂起来时实难当

说女虽然年纪小各样事情要思量

读书只望明理义不望写诗做文章

纺线织苎要辛勤布皂衣裳始满箱

不管霜寒与朝夜酸甜苦辣要兼尝

虽说贫富命生成下手做作乃其常

————

①古警:

故事。

②③④谢志民:

《江永“女书”之谜》第1071页,1076页,1077页,郑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

自古有个敬姜女到老依然纺织忙

孔子说她是榜样个个要学敬姜娘

女儿如今年纪小手上功夫不可荒

又再听闻有人讲女人穿戴要端庄

为人在德不在色莫跟别人时势装

望你好好心中记今后处处学贤良

已经过去不再讲今后莫再辜负娘

我在当时领了教至今句句在心肠

自此一生难忘记常常夜静念亲娘

转眼如今二十载不觉我亦为你娘

一二从头述你听望你听了莫渺盲

不要再复贪嬉戏努力发狠事簪桑

我今想起外祖母两眼流泪沾衣裳

谁知不觉夜深了月亮西落照上墙

这首《训女词》主要反映了女书流传区对姑娘进行家庭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

母亲利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女儿要学会做女工,纺线织苎,读书明理,朴实勤奋,孝敬父母,做个人人夸奖的贤妻良母。

 

第二节丧葬习俗

丧葬礼仪是人生的最后一道仪式,是一个轮回阴阳半界的结束。

阳半界的仪式结束之后,就意味着死者的灵魂进入了阴间,即阳世之人永不可见的冥界。

标志着一个人远离了阳世的社会,其魂魄进入阴世进行再度轮回。

灵魂轮回阴阳二界的思想,贯穿在瑶族丧葬仪式的过程中,使得瑶族的丧葬礼仪既具有社会的风俗特性,又具有其自身特色的信仰因素。

女书流传区丧葬风俗和其他风俗一样,也是内容繁多,形式多种多样。

大多实行土葬,老人垂危时,都为之梳头、淋浴、穿寿衣,亲属守侯“送终”。

死后移至厅堂(男左女右),劝驾举哀,子女向亲属报哀,择吉安葬。

停柩一般是三天,然后在请师公做道场。

家贫者则用一碗水为之“开路”。

如果,死者是师公的话,就要请同等水平的师公为之念咒,尸体用红布包住捆在板凳或者是楼梯上,法事完后再入棺。

出殡时,师公只引到门口,之后由孝子孝女引路上山。

葬后在择日请师公引度亡灵上神翕,每日三餐给死者供饭。

这就是丧事全过程的大致介绍,而在丧事的进行过程中,因为地域不同,故不同地方的丧葬习俗又是不同的。

一、葬式与丧礼

女书流传地的葬式多样,但现在主要实行的还是土葬,土葬葬俗特殊,独具特色。

其土葬形式从古至今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竖穴墓(土坑墓),系从地表向下掘一土坑作墓室,葬后用土填实。

②大石墓,系在地表以大石造成墓室,有石门可以启闭,同一氏族(家族)的成员死亡后,可不断葬入。

③瓮棺葬,用陶瓮或陶罐作葬具,多为二次葬(先葬于木棺,后拾骨重葬于瓮中)或葬幻童。

④石板墓(石棺葬),系用天然石板数块作为墓室,葬后覆以石板和土。

⑤砖(石)室墓,系用砖(石)砌成墓室,置棺其中,用土封团墓室。

⑥洞室墓,系先从地表向下掘一墓道,并于墓道末端掘一墓室,葬后封团墓门,填塞墓道。

⑦木椁墓,系用木材在土坑内构成长方形椁室,置棺其中,上覆以土。

⑧船棺葬,实为竖穴墓的一种,但以独木舟作葬具。

明清后,普遍实行棺葬。

病者临终前,其亲人将他抬至用木板摊成矮铺上,轮流看守,死后,烧倒香或鸣铳三响。

入棺后,请巫师做一晚道场,第二天鼓乐送柩,择地安葬。

安葬前,棺上放火鸡一只曰“扫棺”。

葬后第一天早上起,亡者子女连续三天端热水一盆,带毛巾一张,送至安葬地中途,意为供亡者洗脸。

亡后三日,请巫师到家为亡者安置灵位。

(男左女右,灵位三年后方能火化)。

孝子禁吃荤,禁理发49日。

49日内,每天均要在灵位前供奉饭食、果品。

满49即举办斋日,须再请巫师做一日一夜道场,亲朋均来吊丧,丧家以酒肉待客此俗沿袭至今。

树葬又称挂葬、风葬,即将死者的尸体置于树上,任其自然腐化。

这种葬俗在道县的过山瑶较普遍。

他们认为,有一种叫做“花神婆”的管理生育的神,所以,婴儿出生后,必须举行一定的祭祀仪式来酬谢“花神婆”,俗称“还花”。

凡未经“还花”而死的孩子,必须实行树葬,让他的灵魂回到“花神婆”那里,重新投胎。

其做法是将死者的尸体用破絮、破布、烂衣、棕树皮包裹起来,置于竹筐之中,请师公念经“开路”后,便到村旁附近的山上选一株较大的树,将竹筐挂在树上,再任其腐化。

这类葬式虽然与直接悬尸于树有一定的区别,但就其实质而言,还是从悬尸于树演变而来。

也有的实行火葬,人死即向天放3枪,送死者灵魂到阴间,同时向村民报丧。

儿子或其他亲人报予师公,而后再放3枪,在温水中加香料洗尸,给死者穿上新衣,其他衣服就放在棺材里,缠头巾,不穿鞋抹,用白布和黑布缠腰和小腿,遗尸身于堂屋的垫上,用白布盖上尸体,好让吊唁的亲戚可以揭开看死者。

尸体入棺之前,将纸钱放在死者手心,在此期间的1——7天,道公举行祭拜祖先和鬼神的活动。

之后,死者灵柩抬上山后,放干柴干草于棺木上,巫师行法事超度画符后亲自点火烧棺,家属及送葬者立即返回家,任其自焚。

三日后拣残骸余骨装入罐内埋葬。

还有居住在深山里的瑶族实行岩葬,据死者生辰,经巫师掐算,如认为死者当年不能入土者,便将棺木置于山上岩洞里几个月或几年,待吉日良辰才将棺木入土,或取尸骨装入罐内埋葬。

送死者进入岩洞的送葬队伍约百人左右,先由一个人提着装有水的竹筒,走在前头引路,接着12个打着火把的人跟随于后,再后面是8个掐棺材的人,在棺材后面是挑着酒饭和送葬的人群。

在提水筒和打火把的人引路下,棺木抬至洞内,堆放在本家族的基地。

堆放棺材是不按年龄、性别和份辈的,只知某人的棺材在哪个家族置放的地点,而不知是哪口棺材。

崖葬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

①将葬具放置在天然崖穴中的称崖洞葬;②将葬具放入山崖层理罅隙的称崖墩葬;③将葬具放置在开凿的山崖窟龛中的称崖窟葬;④在悬崖上凿孔钉木桩搁置葬具的称悬棺葬。

崖葬的葬制分一次葬和二次葬两种。

葬具有多种:

葬尸多用木棺、石棺、陶棺和布袋;葬骨或骨灰多用小匣、小函和陶瓮。

一些崖葬处还伴有崖画、享堂或木偶。

崖葬的葬所,有的仅置一、二葬具,有的置有数十葬具。

同一处的若干葬具有的是同族或合寨择期举行仪式后同时葬入的,有的则是陆续葬入的,待葬满一穴后再另择它处。

瑶族老人死亡后还有一种叫“花化”的习俗。

即死者入棺埋葬几年后,再掘墓拣骨装罐重新安葬。

瑶家认为:

只有掩埋老人的骨头,才是真正对死去老人的孝敬。

盘瑶多采用“深埋捡骨法”,也有用土葬的而不再捡骨的。

未满十八岁的死者均用土葬,不需要请道公打斋超度亡灵。

瑶族还有一种叫“烧灵”的葬礼,仅限于男性,是子女对老人缅怀和最后一次悼念。

烧灵时间一般在死后100天的农历正月十五日,五月初、七月中3个期间进行。

烧灵仪式一般要3天,场面大,参加者多,亲朋家家送猪、鸡、酒、钱、米等礼物,十分热闹。

仪式要设灵堂,但老人死时搭过灵房的无须再搭。

举行仪式时要请有名望的师公、道公念经超度,孝男孝女再次戴孝,在巫师、道公唱念乐神歌,跳乐神舞中绕灵堂9圈。

这一仪式,每天早、午、晚各一次。

3天后孝男孝女脱下孝帕,放入灵房,伴随着巫师念经祷告将灵房抬至寨外焚烧。

按常规10岁以上男女死亡都实行老葬,凡14岁以上成人正常死亡后,均装殓入棺抬入葬洞安放.但1到10岁的儿童天花或是凶死,或妇女难产而死,或落崖摔死、落河溺死、等均不入洞。

凡非正常死亡的凶死者,如只能就地土埋。

不施荫蔽.任其风化。

如死于寨内需入洞时,也只能搁置洞口,而且要“反棺”,即让棺木翻转倒置.棺盖朝下,棺底朝天,使尸体在棺内成俯卧状。

因其为凶死,其灵魂对人们威胁大,“反棺”后.亡魂不得翻身。

据说,不正常死的,是孤魂野鬼,祖先不收留的。

流传地瑶族的丧葬仪式颇具古风,有着一股蛮野之风,像是一场神秘而诡异的舞台剧。

瑶山葬礼很是深沉悲壮。

为了将死者的灵魂带上天堂,避免死亡引来的趁虚而入的异族野鬼,瑶胞要击祖鼓、敲铜鼓、跳猴鼓舞。

祖鼓以80厘米以上桐木或白蜡木凿空成鼓身,蒙上牛皮而成;祖鼓师一面击鼓,一面摹拟猴子顽皮状。

广西富川平地瑶有送葬砍牛的习俗,砍牛时,牛角被多环的竹圈套在砍牛柱上,巫师舞剑诵咒,向牛撒一把黄豆喂一把嫩草,然后用酒祭剑,再将剑交给负责砍牛的舅父。

裹着白头巾的舅爷穿着三件外短里长的绣有花边的衣服,在一位寨上有声望的老人的陪同下,双手托着砍牛刀,来到棺木前三鞠躬,竖举着砍牛刀缓步绕棺一周后跨步出门外,执刀肃立在拴牛桩旁。

送葬的亲友排成双行纵队,垂头躬腰,左手托胸,右手拿着禾把,向砍牛场珊珊走来,立于舅爷的两旁。

此时,祖鼓、铜鼓一齐停息,孝子家族人等则一人拿一把芭茅嫩草、拿一根牛鞭放声大哭列队入场,一边喂牛,一边鞭牛身,一边哭诉牛的好处,一边转圈。

三圈之后,祖鼓重响,众人退场。

大舅砍牛左颈,二舅砍牛右颈,本家油锅兄弟再轮番砍,直到牛被砍死。

整个葬礼过程,人山人海,盛况空前。

被砍死的牛当场被支解,每头牛判下一条腿给舅舅,舅爷带回家去发给油锅成员分食,其余的牛肉分给第二天送葬的人,每人一份。

砍牛完毕后在铜鼓场上酌击的鼓声则更加悲壮宏亮。

因为在砍牛的过程中。

方圆几十里的瑶胞都不断带来铜鼓吊唁死者。

所以铜鼓越击越多,一直要坚持到第二天灵抠抬出寨子以后方能停止。

鼓手们狂呼乱叫,扔掉鼓锤,推倒鼓纸参加送葬队伍。

而打鼓之前,魔公要为铜鼓洗尘,宽公一般是老年人,左手端碗清水,右手拿起竹片边喃喃念咒,告诉人们铜鼓是从祖先那里传下来的,现在来送死者到祖先那里去安居,子孙们砍牛打铜鼓,欢送你安心地去,等魔公念咒完毕后,方能打铜鼓。

铜鼓演奏出哀乐,召唤死者亲属排成长队,从灵堂里来到砍牛场,边走边放声大哭。

追在前头的是持刀的人,跟随其后的是一帮拄着木棍和竹子的男子,有的提着死者少前使用的生产和生活上的用具。

他们个个弯腰弓背,走一步就一拜一位。

关于这种送葬方式的说法不一。

一说丧事打铜鼓,以示对死者的哀悼,使死者安然进入阴间,登上天堂,道逐自在。

一说是打铜鼓表示死者生前富贵,好让阴间的众鬼知道并前来欢迎,使死者在阴间同样荣华富贵、受鬼尊重。

二、弥留、临终之习惯

人临终时,子女和至亲在一旁守候。

人一断气,即将两枚硬币放入死者口中。

接着孝户用热茶水为此他洗澡,给他穿上寿衣,死者穿的寿衣按照年龄分为二种:

年轻的死者用白布做料;中年的死者用棉纸做料。

人死后立即向亲戚朋友报丧,亲友们携们五六斤糯米,—、二斤酒来报丧,女婿吊丧的礼物比较厚重,一般亲戚当天到齐,装硷死人。

并从床上抬到正厅堂的席子上,头朝神塞,脚朝大门,身盖白布。

头部枕“只二斤重的布米袋,以示让他到阴间有米食用。

棺材厂边垫圆木二根,六面糊上红纸。

棺材的头部放一碗饭.饭上放一只鸡或一只蛋,让死者“吃饱”好上路。

之后,要请一报丧人去请道师,报丧者倒酒一杯请巫师喝,巫师随报丧者到死者家,亲属全部跪门口迎接,长子代表全家向巫师哭诉:

“我的老人不见了,请您为我家找回来。

” 巫师答:

“好,明白了,你放心,一定为你家找回来。

”然后剖开一截木棒,两手各持一半,边念边敲,为死者开路引魂,这种超度仪式,又叫让位顶替仪式,因为按山瑶传说,阴间的人也要传宗接位。

仪式毕,要杀一只大公鸡送给死者当“飞龙马”,让死者骑着它进地府上天堂。

下葬时,由族长拿一鸡蛋掷于地势平稳处,若蛋摔烂,即是宝地,挖坑下葬,否则须另选地点。

葬毕,送葬者每人吃一块“飞龙肉”(大公鸡肉)。

死者是父,儿女守孝3个月,是母守孝4个月。

守孝期间,忌讳杀猪杀鸡,杀鸟兽,不砍树,不骑马,夫妻不同房,不打架吵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