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地理高一人教版必修一地球上的水31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21180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地理高一人教版必修一地球上的水31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版地理高一人教版必修一地球上的水31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版地理高一人教版必修一地球上的水31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版地理高一人教版必修一地球上的水31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版地理高一人教版必修一地球上的水31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地理高一人教版必修一地球上的水31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x

《版地理高一人教版必修一地球上的水31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地理高一人教版必修一地球上的水31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地理高一人教版必修一地球上的水31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x

版地理高一人教版必修一地球上的水31学案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水体的概念和组成,河流补给的类型与河、湖补给关系。

2.了解水循环的概念、类型,分析水循环的过程。

3.分析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地理意义。

[基础知识梳理]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圈的组成及特征

(1)组成:

由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的水体构成。

(2)特征:

连续但不规则。

2.

3.各水体之间的关系:

水源相互补给。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概念:

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

循环类型

字母

主要环节

海陆间循环

A

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下渗、f.地下径流

海上内循环

B

a.蒸发、g.降水

陆地内循环

C

h.蒸发、植物蒸腾、c.降水

3.意义

(1)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地表太阳辐射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思考】

1.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请根据“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分析这种说法是否科学。

提示 陆地各水体之间存在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井水是地下水的一种,它与河流水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所以“井水不犯河水”的说法从水循环的角度看是不科学的。

2.河流水和地下水永远是相互补给的吗?

提示 一般情况下河流水和地下水相互补给,但是也不能太绝对,地上河则永远是河流水补给地下水,如黄河下游河床高于地下水位,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流水,河流水永远补给地下水。

3.从水循环的角度看,水资源是否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为什么?

提示 否。

陆地水体的补充和更新主要靠海陆间循环完成。

在一定时间内,海陆间循环的速度及参与循环的水量都是有限的,即能补充给陆地的水体有限。

在水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如果能保证水资源的利用速度和数量不超过水循环的速度和数量,水资源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否则,就会出现水资源短缺。

[预习效果自测]

1.下列关于水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而规则的圈层

B.海洋水储量最大

C.海洋水是目前人类利用最广的水资源

D.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不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解析 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A错;海洋水储量占全球的96.53%,B正确;海洋水目前人类还没有大规模利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D错。

答案 B

2.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水的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参与海陆间循环

B.只参与陆地内循环

C.只参与海上内循环

D.既参与海陆间循环,又参与陆地内循环

解析 长江位于外流区域,夏季风可把太平洋的水汽带到陆地上空,形成降水补给长江,长江水注入太平洋,从而完成海陆间水循环;同时,长江水也可直接蒸发到陆地上空,又能在陆地降落,完成陆地内循环。

答案 D

3.塔里木河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有(  )

①海陆间循环 ②海上内循环 ③陆地内循环

A.①B.②

C.③D.①③

解析 塔里木河位于内流区,参与的主要是陆地内循环。

答案 C

4.能够使陆地水资源得到不断补充、更新的环节是(  )

A.地表径流B.地下径流

C.降水D.水汽输送

解析 降水可以使陆地水资源得到补充、更新。

答案 C

5.关于水循环叙述正确的是(  )

①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②是联系海陆之间的主要纽带 ③不能塑造地表形态 ④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④

解析 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循环过程和能量交换过程。

答案 A

6.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②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一,是联系海陆之间的主要纽带 ③它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但它不能塑造地表形态 ④它对地表太阳能可起到传输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④

解析 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是联系海陆之间的主要纽带;水循环可以通过流水作用的冲积或侵蚀,塑造地表形态;对地表太阳能可起到传输作用,可以起到吸收和转化的作用,故选A。

答案 A

探究点一 河流的补给形式

【探究活动】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的一个水电站大坝下游某水文站在修坝前后测得的两条“该河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是这条河流水源补给的三种形式,请判断:

A是________补给,B是________________补给;C是________补给。

(2)图中①②两条曲线,哪一条是在修坝前测到的?

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条河流最可能位于我国________地区,判断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A、B、C三种水源补给形式中,该河最主要的补给来源是________,最稳定可靠的补给是________。

(填字母)

(5)从图中看出河流径流量与C这种河流补给形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什么?

答案 

(1)雨水 季节性积雪融水 地下水

(2)①曲线 全年流量不稳定,径流量季节变化很大,说明没有受到水库的调节作用

(3)东北 一年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

(4)A C

(5)径流量越大,地下水补给越少 径流量越大,河水水位越高,地下水位与其差距越大。

【反思归纳】

1.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

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

(1)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陆地其他水体的最主要的补给方式。

(2)冰川对河流及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以冰川融水的方式补给河流及其他水体。

(3)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如下列各图)

(4)陆地水体之间水源相互补给关系:

(见下图)

2.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补给

类型

补给

季节

补给特点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主要

分布地区

雨水补给(图a)

一般以夏秋两季为主

①时间集中;

②不连续;

③水量变化大

①降水量的多少;

②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③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普遍,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图b)

春季

有明显的季节性

①气温高低;

②积雪多少;

③地形状况

东北地区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图c)

主要在夏季

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

①太阳辐射;

②气温变化;

③积雪和冰川储量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湖泊水补给(图d)

全年

对径流有调节作用

①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相对水位高低;

②湖泊水量的大小

普遍

地下水补给(图d)

全年

①稳定;

②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①地下水补给区降水量;

②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互位置关系

普遍

【即时巩固】 下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

(1)~(3)题。

(1)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  )

A.1~2月B.3~4月

C.6~7月D.11~12月

(2)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  )

A.冰川水、地下水B.雨水、地下水

C.雨水、海洋水D.海洋水、冰川水

(3)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可导致(  )

A.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大

B.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小

C.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小

D.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大

解析 第

(1)题,图中显示,箭头a表示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水,说明此时为长江的汛期,水位较高,出现在夏季。

(2)题,图中显示甲水体与河流水和湖泊水具有相互补给关系,应为雨水或地下水。

第(3)题,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则湖泊的调蓄作用增强,汛期接纳洪水量增加,枯水期补给河水量增加,即图中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大。

答案 

(1)C 

(2)B (3)D

探究点二 水循环的类型及特点

【探究活动】 阅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水循环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水循环按照空间范围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2)为水循环提供能量和动力的是什么?

水循环联系了自然界的哪些圈层?

(3)大量砍伐树木会对当地水循环带来什么影响?

(4)人们修建水库、挖渠引水等措施主要影响水循环的哪个环节?

答案 

(1)基本环节:

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水循环按照发生领域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类。

(2)太阳辐射和水的重力。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3)大量砍伐树木会使当地树木的蒸腾作用减弱,大气的湿度、水汽的含量和降水量减少,地表径流减小,影响水循环和水量平衡。

(4)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

【反思归纳】

1.水循环的过程与意义

类型

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陆地内循环

发生

区域

海洋和

陆地之间

海洋和海洋

上空之间

陆地和陆地

上空之间

循环

过程

示意

特点

水资源得以再生,参与水量较大

参与水量最大,占水循环总水量的90%左右

参与水量很小

典例

长江流域的水循环

未登陆的台风参与的水循环

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循环

意义

使水资源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流量和水位变化

含沙量变化

破坏植被

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增加

植树种草

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

减少

硬化城市路面

增加地表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增加

铺设渗水砖

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平缓

减少

修建水库

对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稳

减少水库以下河流含沙量

围湖造田

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

增加

【即时巩固】 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水量是基本稳定的;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的水量也是相对平衡的。

据此完成

(1)~

(2)题。

(1)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B.水汽输送

C.降水D.径流

(2)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  )

A.基本不变B.总趋势为增加

C.总趋势为降低D.在冰期相对降低

解析 第

(1)题,蒸发是地表水以气态的形式进入大气,与海陆间矿物质迁移无关;水汽输送是指大气中水分的移动,降水是由大气水变成陆地水或海洋水,它们都不能实现海陆间矿物质的迁移;而径流则由陆地流向海洋,径流中会挟带一些矿物质,故它能实现海陆间矿物质的迁移。

(2)题,由于入海径流不断地把矿物质带入海洋,而海水蒸发不可能将矿物质蒸发掉,因此海洋水中的矿物质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

答案 

(1)D 

(2)B

下图是“某河流一观测站测得的不同年份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

读图,完成1~3题。

1.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  )

A.降水B.湖泊水

C.地下水D.冰川积雪融水

2.该河流若在我国,可能位于(  )

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D.东南地区

3.①流量曲线明显有别于②流量曲线,下列有关测得年份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早于② 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

B.①早于② 流域内大面积植树造林

C.①晚于② 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

D.①晚于② 流域内开荒种田面积扩大

解析 第1题,结合降雨量与相对流量变化的关系判断最主要补给类型为降水。

第2题,结合图中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的特点,推断为我国东南地区的河流。

第3题,结合选项,如果①流量曲线测得的时间早于②曲线,有可能是流域内大面积开荒种田,加剧了水土流失,使流量变化加剧;如果②早于①,有可能是上游修建水库或大面积植树造林,使流量得到调节。

答案 1.A 2.D 3.C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水循环的主要动力为(  )

A.降雨过程B.跨流域调水

C.水的三态变化D.太阳辐射能

5.图中显示的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

A.地下水B.冰雪融水

C.大气降水D.海洋水

6.图中各环节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

A.a环节B.b环节

C.c环节D.d环节

解析 第4题,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水循环的主要动力。

第5题,由图可知,河流的补给类型有降雨和积雪融水,其中大气降水为此河流主要补给类型。

第6题,地表径流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

答案 4.D 5.C 6.B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下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

读下图,完成1~2题。

1.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

A.①地B.②地

C.③地D.④地

2.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

A.河道淤积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D.湖水补给量减小

解析 第1题,根据图b可知,暴雨过后甲、乙两个水文站先后出现了洪峰,说明降雨区域位于两个水文站的上游,根据图a判断④地符合题意。

第2题,分析图a,甲、乙两个水文站之间有个湖泊,在洪水期可以蓄洪,对乙水文站水位起调节作用。

答案 1.D 2.C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能正确反映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

A.a→f→h→gB.e→f→h→d

C.c→a→b→dD.d→a→b→c

4.水循环中的(  )

A.a环节主要动力是季风

B.b环节主要集中在夏季

C.c环节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D.d环节为水汽输送

解析 第3题,图中d为蒸发,a为水汽输送,b为降水,c为地表径流,共同组成海陆间水循环过程。

第4题,陆地径流在地表有侵蚀、堆积作用,可以塑造地表形态。

答案 3.D 4.C

2016年9月9日是为西部干旱缺水地区募集用于修建水窖所需善款的“母亲水窖·爱心信用卡”在全国推出八周年的日子。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母亲水窖”是重点帮助西部地区老百姓摆脱严重缺水带来的贫困和落后的工程,人们在地下修建的蓄积雨水的容器,被称为水窖。

该工程可缓解水资源的(  )

A.空间分布不均B.时间分配不均

C.地区利用不平衡D.循环利用率低

6.修建“母亲水窖”,主要对水循环施加影响的环节有(  )

A.A、BB.B、C

C.D、ED.A、D

解析 第5题,“母亲水窖”工程是在降水多的季节收集雨水,在降水少的季节使用,它缓解了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

第6题,集雨工程通过收集雨水用于生产生活,对地表径流和下渗两个环节有较大的影响。

答案 5.B 6.C

图1中山顶到湖泊之间存在一条河流,图2是在该河流乙处测得的8月中旬一次降水过程中降水量与流量示意图。

据此完成7~8题。

7.甲处的水体类型可能是(  )

A.冰川B.咸水湖泊水

C.冻土底冰D.土壤水

8.图2中8月中旬的一次降水过程中,最大降水量与最大流量之间有一个时间差,近年观测发现,这个时间差逐年变大,这可能是由于该流域(  )

A.水土流失现象加剧

B.种草种树,植被覆盖率不断提高

C.降水强度逐年增大

D.气候趋暖,蒸发量不断增大

解析 第7题,由图可知,甲不在山顶,因此甲处不可能是冰川;甲处未形成湖泊,不可能是咸水湖泊水;该地植被茂密,不可能有冻土底冰;该地河、湖发育,从河道弯曲上可知地势低平,多沙质土壤,故D项正确。

第8题,最大降水量与最大河流流量的时间差逐年变大,说明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降水转化为地下径流增多,地表水汇集成洪流的时间延长。

答案 7.D 8.B

下图为城市建设前后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与城市建设前相比,城市建设后(  )

A.降水量增加B.蒸发量增加

C.地下水水位上升D.地表径流量增加

10.城市建设后地表径流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B.排水系统日趋完善

C.地表硬化面积增大D.城市绿地面积扩大

解析 第9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城市建设后蒸发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下渗量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

第10题,城市建设后,地表硬化面积增大,地表水下渗量减少,从而使地表径流量增加。

答案 9.D 10.C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11~13题。

1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1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1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解析 第11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森林植被遭破坏后,其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下渗和地下径流减少,雨季降水多数转化为地表径流,且地表径流汇集速度加快,导致河流径流量大增;而旱季时河流因缺少地下水补给,径流量大减,因此导致河流径流量的年内变化增大。

选B。

第12题,森林植被恢复后,蒸发(腾)量增加,地表植被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加,地表水下渗作用增强,地下径流增加,该山地的坡面径流减少。

选C。

第13题,森林植被恢复后,其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下渗量增加,坡面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因而甲、乙两条河流径流总量减少。

岩层向乙河倾斜,雨水下渗到透水岩层后汇入乙河,乙河径流量增加,而甲河径流量减少。

选D。

答案 11.B 12.C 13.D

二、非选择题

14.水循环是地球水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形式,是联系地球各圈层和各种水体的“纽带”。

读“水循环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水循环的类型看,我国东部地区进行河流补给的降水属________循环的一个环节。

(2)写出图中数字编号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

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3)目前,人类通过兴建水库大坝、实施调水工程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这些行为都是对水循环中的________(填数字编号)环节施加影响。

(4)影响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径流总量的主要因素是(  )

A.暖锋B.寒潮

C.准静止锋D.台风

(5)如果将图中的①⑤③⑥看成是热力环流,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热力环流反映了白天海陆风的情况

B.该热力环流反映了大陆东岸受冬季风影响的情况

C.箭头③是上升气流,近地面是高压

D.箭头⑤反映了暖湿气流源源不断向海洋流动的情况

解析 第

(1)题,我国东部地区的水循环主要是海陆间循环。

(2)题,读图可得出答案。

第(3)题,兴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是对地表径流施加的影响。

第(4)题,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准静止锋控制,出现梅雨天气使径流量增加。

第(5)题,冬季,陆地与海洋相比,气温低而气压高,在沿海地区形成陆风,符合题干中①⑤③⑥热力环流情况。

答案 

(1)海陆间 

(2)下渗 蒸发 地下径流 (3)⑤

(4)C (5)B

15.下图是我国某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示意图,该地全年降水量比较均匀。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比较该河流甲、丙两个汛期形成原因的异同。

(2)分析乙时段河流流量较小的原因。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的径流量和温度曲线之间呈现了正相关,但图中甲处于春季,河流水主要来自季节性积雪融水;而丙处于夏季,河流水主要来自冰川融水。

(2)题,图中乙处河流的径流量较小,与积雪量和人们春季的农业需水量有关。

答案 

(1)相同点:

影响因素均为气温。

不同点:

甲汛期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所致;丙汛期是夏季冰川融水所致。

(2)4、5月份,随着气温的升高,蒸发量增加,季节性积雪的融化量不断减少,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同期,农业用水量较大,致使河流流量较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