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课《河中石兽》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21118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4课《河中石兽》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4课《河中石兽》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4课《河中石兽》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4课《河中石兽》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4课《河中石兽》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4课《河中石兽》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docx

《24课《河中石兽》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课《河中石兽》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4课《河中石兽》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docx

24课《河中石兽》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

河中石兽

教学目的: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梳通文意。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纪昀,字晓岚。

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

学部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

因获罪遗戍乌鲁木齐。

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上学上贡献很大。

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河中石兽》记载的是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

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

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

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

结合注释,读准字音,积累词语,理解大意。

一、读准字音

圮(pǐ)  募(mù)  棹(zhào)柿(fèi)  湮(yān)  啮(niè)  溯(sù)  欤(yù)

二、在阅读中积累下列词语:

1. 古今异义 

并:

古义:

一起  二石兽并沉焉。

    今义:

并列 

阅:

古义:

古义:

经历  阅十余岁    今义:

阅读

是:

代词  这  是非木柿            今义:

判断词  是 

盖:

古义:

发语词   盖石性坚重     今义:

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但:

古义:

只   但矢其一           今义:

表转折  但是,却 

2. 一词多义 

岂有为暴涨携之去   离去    

去  

西蜀之去南海   距离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被 

为   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   成为 

橘生于淮南则为橘   是

为其来也   在 

3.词性活用  

三、探究结构

第一层:

和尚重修庙门难寻石兽;

第二层:

讲学家认为石兽已深埋;

第三层:

按老河兵指引找到石兽;

第四层:

阐述遇事不能主观之理。

二、探究中心

1.这个故事说有了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

本文通过寻找倒塌的河里的石兽的故事,说明了任何事都不能根据主观推断的道理。

总结固趣:

 

布置作业

深入阅读课文,并对课文作个性理解。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进一步理解文意。

教学内容与步聚

情景激趣

纪昀,字晓岚,他身子很是肥硕,生平最畏暑热;做总裁时,在馆内校书,适值盛夏,炎酷异常,他便赤着膊圈了辫,危坐观书。

巧逢乾隆帝踱入馆门,他不及披衣,忙钻入案下,用帷自蔽,不料已被乾隆帝瞧见,传旨馆中人照常办事,不必离座,馆中人一齐遵旨。

乾隆帝便踱到纪昀座旁,静悄悄的坐着。

纪昀伏了许久,汗流浃背,未免焦躁起来,听听馆中人寂静无声,就展开了帷,伸首问众人道:

“老头子已去么?

”语方脱口,转眼一瞧,座旁正坐着乾隆帝,这一惊正是不小。

向着他道:

“纪昀不得无礼。

”纪昀此时只得出来穿好了衣,俯伏请罪。

乾隆帝道:

“别的罪总可原谅,你何故叫我老头子?

有说可生,无说即死。

”众人听见这句上谕,都为纪昀捏一把汗。

谁知纪昀却不慌不忙,从容奏道:

“老头子三字,乃京中人对着皇帝的统称,并非臣敢臆造,容臣详奏。

皇帝称万岁,岂不是老?

皇帝居兆民之上,岂不是头?

皇帝便是天子,所以称子。

这‘老头子’三字,从此流传了。

”聪明绝顶。

乾隆帝拈须笑悦。

从这个故事看,纪晓岚为人机智,善于强词夺理,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他记载的“河中石兽”,居然会逆流而上,它是真的吗?

本节课我们将在进一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加以探讨。

探究固趣

第二步,精读课文,翻译课文,探讨文意。

一、学生翻译课文,老师讲评较正

沧州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庙门倒塌到河里,(门旁)两只石兽也一起沉到河里了。

经历了十多年,和尚募集到了一笔钱,(决定)重修(庙门),便到河中寻找那两只石兽,居然没找到,认为石兽顺着河的方向冲到下游去了。

便划着几条小船,拖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一点踪迹也没有?

有个学究在庙里开馆执教,听到这件事便嘲笑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了走呢?

石头的特性是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石兽埋没在泥沙上,就会越沉越深。

顺着河流往下游去寻找它,不是荒唐吗?

” 众人信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论断。

一个老水手听了学究的话后,又嘲笑说:

“凡是河中失落的石头,都应该到河的上游去寻找。

”正因为石头的特性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所以)水流不能冲走石头,它的反冲的力量,一定会在石头迎水的地方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半身空着时,石头一定会倒在陷坑中。

像这样再冲击,石头又向前再转动。

这样一再翻转不停,于是石头会反方向逆流而上了。

到下游去寻找它,固然荒唐;在石兽掉下去的当地寻找,不是更荒唐吗?

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地方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还多着哩,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二、课堂探究:

1.故事对石兽的位置的看法各是怎样的?

理由是什么?

明确:

⑴寺僧以为石兽被水冲到下游去了,理由,水有冲击力,将随水流而下。

⑵讲学家认为石兽在下沉处深埋,因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石头埋没有在沙里一定会渐渐地沉下去,越来越深,只能就地挖下去找。

⑶老河兵认为石兽已逆流而上,因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水不能溃走石头,水的反冲力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沙成为洞穴,渐渐地越冲越深,石头就会倒在这个洞穴中。

像这样再冲,石头再转,一直转不停止,石头就反而逆流而上。

2.为什么寺僧与讲学家的看法是不对的,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明确:

寺僧按照水冲物的常理,只考虑了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

讲学家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而老河兵有实践经验,综合考虑了石兽、泥沙与流水的关系。

3.你认为课文讲的故事是真实可信的吗?

为什么?

 

总结固趣

 

布置作业:

     预习《小圣施威降大圣》,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

 

趣味教学资料

水中石兽真会向上游

吴德锋

纪昀(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是出名的清人笔记小说之一。

蔡元培先生将它与《红楼梦》、《聊斋志异》鼎足并列为“有清一代三大小说”。

《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河中石兽》这个故事,颇负盛名。

近来有人对纪昀的这个说法,表示怀疑。

理由是石重水轻,无论如何,沉于水中的石兽,只可能顺流而下,决不可能逆流而上。

他们认为纪昀所说的这个故事,尽管很生动、有趣,很能吸引人,无奈事实决非如此,石兽向上游,不过是文学家的幻想,客观上并不存在。

事实真的如此吗?

寻找沉在河中的石兽,究竟应在上游还是下游?

不久前发生在云南西双版纳的一回事,圆满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这回事的情节几乎与纪昀所记一模一样,即西双版纳有一条河中有两块大石,它们有一半露在水面。

十多年前,有一块石头被人炸碎,另一块也随之失踪,大家都不知道这块未炸碎的石头到哪里去了。

十多年后,有人在离原地十多里的上游,发现了那块失踪了的石头,经核对,它确实是本来位于十多里外的下游那一块。

它是怎么“游”上来的呢?

原来炸另一块石头时,这块石头的基础也被震坏,它丧失了屹立不动的根基,正如纪昀所说的水冲走石边沙的道理,在十多年的时间中,它逐渐地向上游翻滚了十多里路。

它向上“游”时经过之处,留下了一道明显的沟,令人信服他说明,纪昀所记,确非虚言。

这一有趣的自然现象,1980年4月当地的报纸作过详细的报道。

这故事不仅教育我们如何思考问题,对从事水中打捞也有实际指导意义。

 

有关纪晓岚的对联故事

清代才子纪晓岚,乾隆年间进士,从编修、侍读学士累迁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曾任《四库全书》总编纂官十多年,晚年著有《阅微草堂笔记》24卷,享有与《聊斋志异》并行海内外的盛誉。

他文情华瞻,慧黠敏捷,是个对句奇才,天地万物、古今诗赋无不可入对者,信手拈来,出口成趣,浑若天成,其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夫让人叹为观止,关于纪晓岚对联的故事,笔记、野史中多有记载,在民间也流传颇广。

  有一年冬天,纪晓岚跟随乾隆南巡至白龙寺,适逢寺僧鸣钟。

庄严古刹,钟声悠然,乾隆诗兴大发,挥笔写下"白龙寺内撞金钟"七个大字。

纪晓岚见之,知是乾隆有意考他,便从容挥笔对上下联:

"黄鹤楼中吹玉笛"。

乾隆当即拍手称赞:

"佳对!

"。

  

纪晓岚熟读诗书,记忆力很强,其师曾以杜甫《兵车行》中一句"新鬼烦冤旧鬼哭"出联考他,他巧妙地运用李商隐《马嵬》中句"他生未卜此生休"作对,天衣无缝,工整贴切,令其师不得不佩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乾隆16年夏季,乾隆帝见池中荷花初放,乾隆得句云:

"池中莲藕,攥红拳打谁?

"。

纪晓岚看到池子左边的蓖麻,便以问对句,答道:

"岸上蓖麻,伸绿掌要啥?

"。

同样以问句相对,天衣无缝,令乾隆称奇。

  

纪晓岚中取进士那年,见京城当铺林立,随口吟出一句上联: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但苦思不得下联。

后来他执令赴通州当主考官,见通州有南北之分,苦思数月的上联便有了下联: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绝妙之极。

  有一年秋,一个经常愚弄百姓的戏班到纪晓岚家乡演出,因该地很穷,生活很差,戏子们心中怨气很大。

于是,在一出戏中饰"主考官"的戏子便借戏讽刺该地的乡民:

"酸芥菜,臭黄瓜,入口眉愁眼眨;"熟料恰逢纪晓岚回乡看望父母,于是愤然回敬道:

"毁梨园,败戏德,开台腔乱调翻!

"

  

纪晓岚曾有一位脾气不好的医生朋友。

某日纪晓岚因小恙前去求诊,这位医生朋友对他说,我出个上联,你若能对出下联,诊费、药费全免,纪晓岚心想对联之事能难倒我?

便点头应允。

上联为:

"膏可吃,药可吃,膏药不可吃"。

纪晓岚便借其脾气发挥,续了下联:

"脾好医,气好医,脾气不好医。

"既触其缺点,又促其改正,一语双关,妙哉!

  

一知县早闻知纪晓岚才华横溢,极善对句,想亲自试之。

某日恰遇纪晓岚随驾巡视至此县,他便出了个刁钻的上联:

"鼠无大小皆称老"。

纪晓岚思虑片刻,一时难以为对,环视四周,见有一鹦鹉,便从容对道:

"鹦有雌雄都叫哥。

"该知县对纪晓岚的才华暗暗称奇。

  

清代才子纪晓岚入宫以后,每天给乾隆皇帝讲书,读诗文,时间一长,不免有思乡之苦。

一日,乾隆皇帝看出了纪晓岚的心事,便对他说:

“看你终日闷闷不乐,必有心事。

”纪晓岚说:

“何以见得?

”乾隆于是说,你是:

“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纪晓岚立刻下跪说:

“正是,陛下如恩准假还乡,当感戴不尽。

乾隆说:

“只要你对出朕的上联,就准假。

”纪晓岚说:

“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乾隆皇帝见纪晓岚的下联对仗十分工整,不觉大悦,于是准假让纪晓岚回乡省亲。

清代才子纪晓岚,乃一代风流人物也。

他文情华瞻,所出妙联绝对,天地万物,古今诗赋无不可入者,信手拈来,出口成章,浑若天成,堪称对句奇才。

他处事圆达,既能体察圣心,又能智斗奸臣。

虽经宦海沉浮,却可保命全身,实为隐之大者。

他学究天人,前有《四库全书》之鸿篇巨制,后有《阅微草堂笔记》之奇闻佳作,实为一代文豪。

观其一生,虽政绩平平,却才名远扬,为后人所传颂。

 

纪晓岚的故事

一、少年才子

在直隶的东南隅,河间府的辖境内,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县邑,名曰献县。

这里,地势坦阔,平畴千里,江流密布,河渠纵横,道路宽广,是京赣通往东南地区的门户。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六月十五日,一代才子纪晓岚就出生在这里的崔尔庄。

在文人笔下,纪晓岚的出生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传说纪晓岚出生的前一天夜里,一个火球从天而降,落入纪府的门楼,但纪府并未着火。

正在书房假寐的纪晓岚的祖父纪天申被惊醒后,看到书案上的蜡烛从烛芯里毕毕剥剥地一连爆出儿朵火花。

俗云:

"灯花爆,喜来到"。

果然,第二天午时,一个男婴降生了。

纪天申给这个孙子取名叫昀,号晓岚。

这纪府里的五公子纪晓岚,天资聪颖,禀赋异常,读书过目不忘,才思极为敏捷。

不仅经史子集无所不通,而且工诗、善赋、能文,尤长于联语对句,有 "神童"之称。

到了九岁这年,纪晓岚到县里参加童子试。

入考场前,他正拿着一截树枝和几个相识的考生玩耍。

看见担任主考的教谕来了,纪晓凤赶忙把树枝藏在袖筒里,恭恭敬敬地向教谕大人问好。

教谕看着这个小顽童,心中喜欢,便想考考他。

于是把纪晓岚叫到身边,出了一联,要他来对,上联是:

"小童子暗藏春色。

" 纪晓岚听了,心想先生定是看到了自己刚才顽皮的样子,便赶快对了一句下联:

"老宗师明察秋毫。

"教谕听了含笑点头,没想到纪晓岚对得如此巧妙,不禁连连称赞。

后来,纪晓岚到河间府参加童生试,考官三年前刚中举,正踌躇满志,听说这个纪晓岚就是有名的小神童,便有心要考较考较他的才思。

考官出了一句上联:

"十岁玩童,岂有登科大志?

"谁知纪晓岚不但丝毫不胆怯,而且反唇相讥,对了一句下联:

"三年经历,料无报国雄心!

"考官听了,心中不悦却又无奈,猛然抬头看见门上贴着的门神,一句上联脱口而出:

"门上将军,两脚未曾着地。

" 纪晓岚不假思索地答道:

"朝中宰相,一手可以托天。

"考官看这 "神童"对得如此工整巧妙,心中叹服。

半年之后,这位考官升任河间太守。

这天路过崔尔庄头的官道,看见路边有一群小孩正在玩耍,恰巧他们玩的球打进了轿子,太守身边的衙役厉声喝斥,吓得一帮小孩四散而逃。

只有一个小男孩不但没跑,反而上前拦轿索球,太守仔细一看,认出他正是纪晓岚。

纪晓岚此时也认出了这位太守就是他参加童生试时的主考,于是上前施礼问好。

太守晃一晃手中的球说道:

"好吧,我给你出一上联,你若能对得出,就把球还给你。

" 纪晓岚笑着答道:

"请大人指教。

"太守说道:

"童子六七人,惟汝狡。

"纪晓岚脱口而出:

"太守两千石,独公……"最后一字却迟迟不说出口。

太守讶然追问:

"独公怎样?

"纪晓凤笑答:

"太守大人如果把球还给我,就是。

独公廉',假如不还……"

 "不还怎样?

""那便是。

独公贪啦!

"太守闻此言,哈哈大笑,心想这孩子聪慧狡器,胆大过人,将来必成大器,心中高兴,便将球还给了纪晓岚。

  时光飞逝,纪晓岚在后来的童试、县试、府试、科试中连战连捷,二十四岁应顺天府乡试,中解元。

但乾隆十五年,纪晓岚的生母张氏去世,纪晓岚因服母丧,错过了两次参加会试的机会。

直到三十一岁时,纪晓岚才等到了机会。

他连闯三关高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人翰林院,从此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二、初入翰林

纪晓岚得人翰林,自然春风得意,他虽不善交际,但也常到儿位前辈府上行走,在他们的指导下,学问日长,阅历渐深,很快地适应了官场生涯。

但纪晓岚自幼喜欢恃才逞强,虽已迸人官场,这一性格仍未改变。

一天,纪晓岚和刘墉等几位文友聚会,刘塘提出要集诗对句,各位文友一致赞同,儿联对出以后,人们慢慢地失去了兴致。

因为这种应酬之作,早已是这帮才子的老生常谈,可以说个个都是行家里手,毫不耗费心力。

这时刘墉想起了一件事,对大家说道:

"大栅栏的一家剃头店掌柜,前日到我府上请题愿额,我为他写了。

整容堂'三字,却一时没有想出上好的对联,烦劳诸位兄台代为撰洪。

各位意下如何?

"刘墉话声刚落,纪晓岚便答道:

"石庵兄,缴有一现成联语,写出就可应付了。

"说完他就吟出了这副对联:

"虽然毫发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大家听了,齐声叫好,只是嫌他对得太快。

这时,又一个人说道:

"我也有一联,虽不如纪兄之联工巧,但作为剃头店的门联来用,却也使得。

"此联便是:

"不教白发催人老,更喜春风满面生。

"大家也很欣赏这副联语,正要请刘墉写出。

纪晓岚却又道出一联:

"到来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

"众人虽觉此联甚妙,但嫌纪晓岚只顾自己逞才,不管他人颜面,心中都有些不悦。

不过纪晓岚脱口对句的事情也一时传为佳话。

这年冬天,正逢纪晓岚在南书房当值,一位太监总管走进来。

他听人谈论过新科翰林、河间府的纪才子,便走到纪晓岚身边,上上下下地打量起来,看他身材魁伟,英俊啸洒,不像人们传说的谈谐滑稽的样子。

但看他身上穿着皮袍,手里却拿着一把折扇。

这是当时文人的一种雅好,不少文人学士都是这样,本不足为奇,但大冬天的,手里拿着把扇子,实在有些好笑,便上前冲纪晓岚笑了一笑,操着南方口音说:

"小翰林,穿冬衣,持夏扇,一部春秋曾谈否?

"纪晓岚听了总管的话,看看自己的打扮,也觉得有些滑稽。

但他惯于恃才戏墟别人,哪里肯让别人开玩笑?

正要出言回敬,忽然明白这老太监是给自己出了一联,里面嵌了春、夏、秋、冬四季之名,想到这里,站起来假作恭敬地施了一礼,说道:

"老总管,生南方,来北地,那个东西还在么?

"南书房里立即爆出一阵哄堂大笑,老太监被戳到痛处,哭笑不得,十分难堪,苦笑着指点了纪晓岚几下,却又没说出什么话来,转身悻悻而去。

自此,纪晓岚在朝中不仅才名远扬,而且他好用文才戏弄别人的名声也传了开来。

三、结怨和砷

乾隆帝晚年,宠信大贪官和砷,一时间,和砷位高权重,几乎一手遮天。

而朝廷内外大小官吏,也大多趋炎附势,逢迎奉承,奔走门下。

纪晓岚此时也是朝中大员,但他始终保持清廉正直的品格,坚决不与他们同流合污,并且不时借机讽刺和砷。

话说和砷新造了一座府邱,在花园中建了一座凉亭,要在亭上镶一亭额。

纪晓岚是文章圣手,他便求纪为之题写。

纪晓岚虽不愿轻易得罪这个势利小人,但又看不惯其所作所为,见和绅这次有求于自己,便想暗中嘲弄他一下,让这位目中无人的权贵不要太张狂了。

于是纪晓岚谦和地接待了和砷,又郑重其事地为和绅题写了两个大字:

"竹苞。

"这 "竹苞"二字,本是《诗经·小雅·斯千》中的词语,其原句是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人们常以"竹苞松茂"颂扬华屋落成,家族兴旺。

现在纪晓岚只写"竹苞"二字,和绅以为文简意丰,别有韵味,心想纪晓岚的学识确有过人之处,又看纪晓岚平日很少给人题字,今日却对自己恭恭敬敬,心中自然有儿分得意,也不怀疑他在戏弄自己,便兴致勃勃地拿回府去,制成金匾,端端正正地挂在亭上,并且常常向别人炫耀。

一天,乾隆想起和砷新盖的府耶,便来到和府参观。

到了和府花园,乾隆看见亭上的匾额,便问和砷是何人所书。

和砷告知后,乾隆哈哈大笑,说道:

"是啊,也只有纪晓岚才能写出这个词儿来……"和砷见皇上笑得古怪,不解其意。

在场的刘墉对和砷笑道:

"依鄙人之见,这是纪春帆(纪晓岚别号春帆)在和你开玩笑!

"和砷追问:

"他和我开的什么玩笑?

"刘墉笑道:

"你把‘竹苞’二字拆开来看,岂不是‘个个草包’吗?

"和砷这才恍然大悟,心中义羞又恼,虽然当众不便发作,但心中恨得咬牙切齿,暗暗下定决心要报此仇。

自从这一回,纪晓岚便与和砷这个专会巴结奉承的权臣结下了仇怨。

四、谪戍天山

果然时隔不久,纪晓岚同和砷的关系便紧张起来,和砷几次进谗言,参奏纪晓岚。

但纪晓岚也是乾隆的爱臣,乾隆见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便劝慰和砷一番后了事。

和砷的阴谋不能得逞,哪里会善罢干休。

终于,在乾隆三十三年夏天,和砷找到了报复的机会。

这年春天,尤拨世当了两淮盐政,到任后风闻盐商积弊,也想趁机捞一把,但他居然索贿不逐,气恼之下向朝廷奏报前一任盐政普福借盐引贪污索贿。

乾隆大惊,因为两淮盐引一项,己有二十多年没有上报备案了,其中说不清会有多少蒙混侵蚀的情弊。

乾隆于是密派江苏巡抚彰宝会同尤拨世进行清查。

两淮盐引案就这样悄悄地拉开了序幕。

这是乾隆一朝著名的大案之一,其株连之众,史所罕见。

彰宝、尤拔世接到皇上谕旨,立刻加紧盘查,不久即查出多起大案。

纪晓岚的亲戚原任运使卢见曾也牵连在内。

早在案发之初,和绅即得知此案牵连到卢见曾,心中暗自得意,便派人秘密监视纪晓岚的动静。

此时纪晓岚也是左右为难,最终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

他拿了一撮食盐、一撮茶叶,装进一个空信封里,用浆糊把口封好,里外没有写一个字。

然后差人连夜送到卢家。

卢家细想之下,明白了信封的用意:

"盐案亏空查(茶)封。

"于是急忙补齐借用的公款,并将剩余的资财,转移到别处。

查抄的人来时,己经是半月之后了。

和砷不肯善罢干休,便三番五次地向乾隆状告纪晓岚泄露查盐机密。

乾隆也觉此事有些溪饶,便亲自查问纪晓岚。

纪晓岚看自己否认也无益,索性坦承其事。

乾隆虽有些不悦,但又钦佩纪晓岚才智过人,于是将他从轻谪戌乌鲁木齐。

和砷本以为,这次能将纪晓岚置于死地,没想到他竟然能死里逃生。

不过这次报复得手也使他暗吐了一口气。

五、奉旨修书

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十二月,乾隆帝下旨赦免并召还在乌鲁木齐戍边的纪晓岚。

次年正月,乾隆下诏令其编修《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

在时任大学士、军机大臣刘统勋的大力举荐下,纪晓岚被任命为《四库全书》的总纂官,与陆锡熊、孙士毅一道,负责全书的编纂审核工作。

《四库全书》的编修,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乾隆年间的一个盛举,对于纪晓岚来说,更是他一生的主要成就。

开始编纂后,纪晓岚日坐书城,博览群籍,寻章逐句。

首先根据纂修官撰写在初步清理甄别书籍后提出了"应刊刻"、 "应钞录"、"酌存目"、"勿庸存目"等意见,经乾隆帝过目之后,再对纂修官撰写的各篇书目提要进行认真细致的考订。

从作者的年代、生平事迹,到著作的内容要旨、长短得失,乃至别本异文、典籍源流,都在纂修官原撰的基础上,或增或删,或分或合,反复予以修改。

最后再按照传统目录学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体例,通盘筹划,排序编次。

如此浩繁的工程,前后共用了十几年的时间,终于编成《四库全书》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

由于孙士毅在《四库全书》馆时间较短,编修工作大多依靠纪、陆二人之力,而尤以纪晓岚的功劳最大。

此外,在编修过程中,纪晓岚还闹出了不少笑话。

有一次,乾隆驾临圆明园,巡视《四库全书》的编纂情况。

纪晓岚正一边吸烟一边不停地忙碌,一锅烟刚吸到一半,忽然听得 "万岁爷驾到"的喊声,匆忙之间忘了磕去烟锅里的火,随手将烟袋插人靴筒里,跪倒在地给万岁爷请安。

站起向皇上回话时,觉得脚躁上火辣辣地疼,原来是吸燃一半的烟火将他的袜子烧着了,但皇上正说着话,又不好打断,他只好咬牙忍着,疼得站立不稳,腿直打颤。

正要跪倒禀明,乾隆看他举动失常,满脸是焦灼难耐的表情,奇怪地问道:

"纪爱卿,你是怎么了?

""臣……臣靴子里,走……走水(失火)啦!

"纪晓岚强忍着钻心剧痛答道。

 "啊?

"乾隆一听急忙挥手道:

"快点出去!

"纪晓凤跑到殿外,顾不得有失体面,坐在台阶上,一下子扒掉鞋袜,一股黑烟立刻冒起。

看看脚上的皮肉,己经烧焦了一大块。

乾隆和殿内的人出来看时,纪晓岚的烟锅还插在靴筒里,与靴子一同冒着烟,人们一时被逗得笑弯了腰。

六、扈驾南巡

乾隆在位期间曾多次南巡,或是称奉皇太后旨意,查阅海塘,或是称带皇子巡视,考察吏治,理由都是堂堂正正。

这次,乾隆想让纪晓岚陪他南巡,又怕他出言劝谏。

于是把纪晓岚召到宫中间道:

"纪爱卿,肤来问你,江南山水,秀甲天下,你可愿去游览一番?

"纪晓岚见皇上突出此言,一时不知是什么意思,以为皇上要放他外任,心中倒有些高兴,便答道:

"江南山青水秀,人杰地灵,臣督学福建时就曾领略过江南美景。

如蒙皇上垂爱,微臣愿意供任江南。

"哪知道乾隆笑道:

"朕怎么舍得让你离开朕呢?

既然你对江南也有向往之意,正好陪朕去南巡。

"纪晓岚一听,心中连呼上当,但已中了乾隆圈套,几次出言劝谏,隆只是不听,无奈只好扈驾出游。

这一日,君巨游到杭州西湖,见湖水碧绿如玉,波澜不惊,靠近湖边的水面上,荷花亨亭玉立,煞是好看。

乾隆见此美景,不由诗兴大发,脑中出现一句绝妙的上联,便对纪晓岚说道:

"朕有一句上联,不知纪爱卿能否对上?

此联便是:

湖里荷花攥红拳打谁?

纪晓岚听了,看见湖岸上种的蓖麻,不由脱口对出下联:

"岸边麻叶伸绿掌要甚?

"乾隆一听,立刻沉下脸来,他本想借此联为难一下纪大才子,戏弄戏弄他,谁知纪晓岚答得这么快,心中甚是不悦。

纪晓岚一见乾隆变了脸色,马上明白了原因,心中暗骂自己不小心,只得默默无语地跟在乾隆身后,打算找机会弥补过失。

到了八方亭,乾隆登到亭上,向远处眺望,西湖美景尽收眼底,又有清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

乾隆心中盛赞此美景,又想到一句上联,自觉十分绝妙,便朗声吟道:

"八方亭,亭八方,孤立于亭上观八方八方八八方!

"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