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2040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稿.docx

《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稿.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稿.docx

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稿

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一单元集体备课稿

课题

倍数和因数

设计者

教者

课型

课时

1

时间

年月日

总课时

周星期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创设学生熟悉的队列场景,书记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倍数、因数的意义。

2、能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书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3、在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新。

教学重难点

能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书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小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流程:

我的再创造

一、导入新课,认识因数和倍数

师:

0、1、2、3、4、5……这些数都是什么数?

师:

这些数都是整数,也叫自然数。

师:

在这些自然数中,数与数之间有许多非常有趣的联系,你们想知道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非0的自然数之间的规律。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36人进行排列操练,每排人数要同样多,可以怎样排列?

2、学生汇报排列方法,师板书排列方法。

3、根据排列方法写出算式。

4、结合算式小结:

如结合“4×9=36”向学生说明:

4×9=36我们就说4和9是36的因数,还可以说36是4和9的倍数。

5、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因数与倍数,板书课题。

(二)感受因数与倍数

1、从新设计排列方法

师:

36人进行排列操练,还可怎样排列?

请根据自己的想法,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2、学生汇报排列方法及算式。

3、板书算式

1×36=3636÷1=36

2×18=3636÷2=18

3×12=3636÷3=12

4×9=3636÷4=9

6×6=3636÷6=6

4、观察算式

师:

观察这两组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根据这些算式,你能找出36的所有因数吗?

师:

你能根据其中的一个算式,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水的倍数吗?

师:

你能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吗?

(三)进一步明确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1、出示例2:

在6、30、55中,那些书是6的倍数?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汇报,重点说找的方法。

2、你能写一个算式请同桌找一找因数和倍数吗?

3、辨析

师:

有一个同学说“12是倍数,4是因数。

”这样说可以吗?

为什么?

师:

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必须是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师:

“1是所有非0自然数的因数”对吗?

为什么?

(四)巩固练习

1、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7的所有倍数,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多少?

说一说是怎样找的。

2、完成课堂活动

3、完成练习一

四、全课总结

师:

孩子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一单元集体备课稿

课题

2、5的倍数的特征

设计者

教者

课型

新课

课时

1

时间

年月日

总课时

周星期

教学目标

1.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或5的倍数。

2.认识奇数和偶数,能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3.研究判断2、5的倍数的特征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偶数及奇数。

灵活运用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进行综合判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小黑板

教学流程:

我的再创造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1、数数:

两个两个地数…..

先从最小的数:

2、4、6、8、10、12、14、16……

从130开始数:

130、132、134、136、138……

从1002开始:

1002、1004、1006、1008……

师: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从倍数的角度去揭开其中的面纱。

板书课题:

2、5的倍数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1

1、2的倍数的特征。

(1)、2的倍数有哪些?

怎样思考?

生思考,并交流:

2的倍数有:

2×1、2×2,2×3,2×4,2×5……即2、4、6、8、10……很多很多,写不完。

2的倍数就是能被2整除的数

以前数数时两个两个数出来的数都是2的倍数,从刚才老师黑板上那些数我们发现:

2的倍数有什特征?

引导学生发现:

2的倍数特征就是个位上都是2、4、6、8、0的数都是2的倍数。

师:

观察刚才我们写出来的那些数,他们都有什么特征?

他们都是2的倍数。

(2)、试一试:

下面那些数是2的倍数?

16、34、58、70、92、21、87、99

(3)、偶数和奇数

师:

这节课老师还要介绍两位新朋友:

能被2整除的数都叫偶数,如2、4、6、8、10……(也就是我们说的双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我们叫它奇数,如1、3、5、7、9、11……(也就是我们说的单数)

(4)、拓展练习:

师:

认识了奇数、偶数,我们回头观察我们的自然数:

你有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奇偶相间,即可以把自然数分为奇数吗·-633333330和偶数。

教学例2

2、5的倍数的特征

(1)、你能写出5的倍数吗?

生说,师写:

5、10、15、20、25……5的倍数就是能被5整除的数。

(2)、观察5的这些倍数,你能说出5的倍数的特征吗?

引导学生发现,5的倍数的特征就是个位上是0和5的数。

(3)、找一找我们开课的时候写的那些书3,那些是5的倍数。

(4)、试一试:

下面那些数是5的倍数?

(127页)

三、比较,总结

1、比较2、5的倍数的特征你发现了什么?

2的倍数:

个位上都是2、4、6、8、0的数

5的倍数:

个位上都是5、0的数。

说明:

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都是看个位

2、观察我们开课时写的那些数,为什么有的数被找了两遍?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师:

你能说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吗?

既是2的倍数,又时5的倍数,那么一定是10的倍数,所以这个数个位上都是0。

四、总结与反思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对于自然数之间我们又发现了什么奥秘?

2、你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1、课堂活动第1题。

2、练习二第1—3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

 

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一单元集体备课稿

课题

3的倍数的特征

设计者

教者

课型

课时

1

时间

年月日

总课时

周星期

教学目标

1.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2.能根据这一规律灵活的进行简单的问题解决。

3.进一步认识数与数之间的有趣联系。

教学重难点

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灵活运用3的倍数的特征进行综合判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小黑板

教学流程:

我的再创造

一、复习引入

1、复习2、5的倍数的特征

2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

5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

生说数,全班判断。

并判断是奇数还是偶数。

师:

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只需看个位就行了。

师:

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我们来猜一猜。

可能有:

看个位上的数。

该是几呢?

3、6、9吗?

但13、16、19中13和19都不是3的倍数。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3的倍数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师:

这样看来我们还是到我们熟悉的3的倍数中去看一看。

1、教学例3----找规律

师组织学生小组为单位的探究活动。

(1)、根据例3所提供的方法,进行考证,然后全班反馈

小组活动,师巡,同时进行针对性点拨。

交流。

(2)、找出3的倍数的特征

全班交流,取得共识。

表中的结果显示:

组成的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等于图片的个数;当图片的个数是3的倍数时,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否则,组成的饿数就不是3的倍数。

师组织学生到1—100的数表中验证上述规律。

(1)、在方格中把3的倍数做上记号。

(2)、每个同学都任取一个自己喜欢的3的倍数,把它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想加,看看和还是3的倍数吗?

尝试:

取24,2+4=6,6是3的倍数;取36,3+6=9,9是3的倍数;取57,5+7=12,12是3的倍数……

师:

现在你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了吗?

那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

师制导学生读129页最后一段文字。

2、试一试:

下面数中,那些数是3的倍数?

11、24、32、15、18、39、26、29、45、64、90、

3、比较深化:

(1)、师组织学生对2、3、5的倍数的特征进行及时对比

师:

大家来议一议2、3、5的倍数的特征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引导学生发现:

2、5的倍数只看个位,而3的倍数不能看个位,要根据个位上的数字和来确定。

(2)、从这里出发,我们可以推出有关的一些什么倍数特征呢?

三、综合练习拓展提高

1、在练习中拓展

请将编号是2的倍数填在对应的()内打“√”在编号是3的倍数的对应的()内打“○”;在编号是5的倍数的对应的()内打“△”;

15、35、30、27、52、102、90

()()()()()()()

2、师:

从上面的记号中,你有什么联想?

引导学生发现:

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特征:

各位上的数之和是3的倍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是0和5的数,且各位数之和是3的倍数;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还是3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是0,各位上的数之和是3的倍数。

四、总结与反思:

这节客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堂活动及练习二第4—6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一单元集体备课稿

课题

数的奇偶性及练习课

设计者

教者

课型

练习

课时

1

时间

年月日

总课时

周星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2的倍数的特征的奇妙性。

2、通过对2、3、5的倍数特征的梳理与练习,提高对这部分知识的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在梳理中有效地建构知识网络。

教学重难点

通过进一步的的探究,深化对2、3、5的倍数特征的认识;

初识数的奇偶性,并能应用分析解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我的再创造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看,这些数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1、2、3、4、5、10、11、20、21、30、31、100、101

同学们认识了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数,同学们认识了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数,这节课就让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发现数的奇偶性的规律。

的规律。

二、教授新知

    

(一)、奇偶性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一:

师生互动,组织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发现规律

     在前不久在四川汶川发生的大地震中,由于桥梁倒塌,解放军叔叔不辞辛劳,不分日夜,不顾余震的危险,一次次的将用船将物资运往灾区,再将伤员从灾区运送出来。

看到这个画面,你们有什么感想吗?

这里面就蕴藏着一个数学问题。

他们从河的南岸出发,划向北岸,这样算划1次,再从北岸划回南岸算第2次。

 

     猜一猜,这样划11次后,小船是停在南岸还是北岸呢?

       如果到第100次小船是停在南岸还是北岸?

      提议:

能不能找到一些方法,比较直观清楚的表现出船出发后结果,可以分小组研究研究。

     生汇报合作的结果,

     1、采用了画图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黑板上完成学生的图形。

     2、我们小组采用了列表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在电脑上完成学生的表格。

     方法1:

画图。

 方法2:

列表。

     3、其它种方法

     4、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观察板书,你有什么发现?

 

     划奇数次后,船在    岸。

     划偶数次后,船在    岸。

     只要确定哪一次的位置,就能确定所有奇数的位置?

偶数呢?

     有人说划了999次后,船在北岸,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刚才同学们通过列表、画图等方法探索出了划船中的奇偶性规律,真会思考!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含有奇偶性规律的例子

      活动二:

扩展延伸、巩固所学

      1、原来利用数的奇偶性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

请同学用手里的杯子,完成屏幕中出示的这道题(课件出示教材中的第14页的试一试。

       2、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可以用到数的奇偶性?

       3、体会奇偶数的相对性

       同学们,我们用这块小本块来代表一辆小汽车,从右边开始,开到左边算是一次,返回算第二次。

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个小组的小车开得最远,数得最准。

请你们小组报你们小车走的次数,让同学们来猜猜车在哪?

       小结: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从左边开始,游戏过程如上。

       质疑 :

为什么刚才奇数次在左边,现在奇数次的却在右边呢?

小结:

因为每次的起点不一样。

所以的奇数次位置也会发生改变。

但我们只要记住第一次的位置,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二)体会奇偶性在计算中的作用

        抽奖游戏

       教师把课前巩固的所有数字做成卡片,让学生任意抽期中的两张,用加法或是减法进行计算。

如果结果是奇数的,获奖;如果是偶数,不获奖。

观察这些算式,你们能发现计算中奇偶性的一些规律吗?

     刚才同学们都是用教师指定的数来进行计算的,我们还能再举一些别的数,来看看你们找到这些规律的正确吗?

     判断题:

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103+2003        11387+131       268+1023   60075-997

      2+4+6+8+10……+998+1000     2+4+6+8+10……+998+1000+1

       三、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奇数=奇数

 

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一单元集体备课稿

课题

合数、质数例1

设计者

教者

课型

新课

课时

1

时间

年月日

总课时

周星期

教学目标

1.认识非零自然数因数个数的状况,进而认识质数和合数。

2.能根据约数的情况判断一个比1大的自然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进而提示自然九之间又一种有趣的关系。

3、感受数学内在魅力,激发学科学习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非0自然数的因数个数状况,认识质数与合数产生的背景,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熟练地判断一个非0自然数是否是质数或合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小黑板

教学流程:

我的再创造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现场调查:

“我所知道的中国当代数学家”,然后引入陈景润的“陈氏定理”的背景,阅读课本第137页《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数学资料。

2、导入新课。

就故事中提到一个数学名词――――质数提问并提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师提供材料――数字卡1、2、、4、9、11、12、15、29。

请学生写出它们的因数。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交流

2、整理分类。

(1)说说自己的发现,发现它们有因数1。

(2)再分类引导。

为了便于研究,可以把自然数按因数个数进行归类。

你认为可以分几类。

学生自由分。

(3)形成共识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师引导学生从因数个数的特征出发,分为三类,进行重新调整。

板书因数的情况:

只有一个因数的:

1

只有1和本身两个因数的:

2、11、29→质数

除1和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的:

49、12、15→合数。

3、形成概念:

让学生根据分类的情况,尝试归纳出质数、合数的意义。

看书验证,并思考是分质数、合数的概念的依据是什么?

引导学生质疑:

1是质数吗?

1是合数吗?

―――都不是1

三、练习应用,深化理解

1、让学生应用判断:

完成课本133页的试一试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评讲

小结:

判断是质数还是合数的要害是:

因数的个数来确定的。

编质数表,直接查表,更方便。

2、小组探索,编制50以内质数表。

(1)先圈掉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

再去掉1

(2)把剩下的数从小到大写出来。

2、3、5、7、11、13、17、19、23、31、37、41、43、47

3、学生观察50以内的质数表的阅读与发现

(1)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50以内的质数一共有15个,其中最小的质数是2

50以内质数中,只有一个2是唯一的质数,其余的都是奇数的质数。

(问:

50以上,还有偶数质数的可能吗?

(3)辨析深化:

判断说理由:

①奇数都是质数②偶数都是合数③偶数中除2以外,都是合数

4、自然数的分类

回忆以前对自然数的分类?

是按什么来分的?

现在我们按因数的个数又可以把自然数怎么进行分类?

奇数1

自然数{偶数自然数{质数

偶数

四、总结与反思

1、这节课探索了什么问题?

怎么研究的?

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困难?

2、思考:

把下面任意一个较大的偶数写成两个质数之和。

8=()+()58=()+()

五、作业:

练习三1到4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一单元集体备课稿

课题

分解质因数例2

设计者

教者

课型

新课

课时

1

时间

年月日

总课时

周星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研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将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的数学意义;能掌握多种方法,将合数分解质因数,进而理解一个合数的质因数的意义;在应用中增强分析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自然数的另一面;在发现与迁移中,体验成功。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析质因数的意义,理解质因数与因数的关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流程:

我的再创造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知

1、复习合数与质数的意义。

(结合作业相关问题,进行交流)

2、对50以内的质数进行开火车报数。

3、对50到100之间的质数进行尝试报数。

4、我们将继续探究有关质数与合数的问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讲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生活故事:

一个大院里,有几个孩子,他们不是上托儿所,幼儿园就是在小学读书,而且每个孩子的年龄都不相同且不超过1岁,现在知道他们的年龄的乘积是2310,这个大院最多几个孩子?

他们各是几岁?

思路:

找哪几个不同的尽可能多的比1大的自然数的积,使它等于2310,这几个数又怎么才能找到呢?

2、师生共研、解决问题。

(1)教学例2,把42写成质数相乘的形式。

师2310=?

×?

×?

……有一定难度,这样我们就先从简单问题想起,看例2,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然后大家一起交流各自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

(2)方法探究

关于质因数的意义。

师:

从例1的式子,我们得出:

42可以写成质数2、3、7,相乘的形式,那么2、3、7就叫做42的质因数。

辨析:

24=2×3×2×2,那么2、2、2、3叫做24的质因数。

()

24=6×4,那么6各4叫做24的质因数。

通过辨析,理解到:

作为一个合数的质因数,它必备的条件有二,其一必须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其二还要是质数。

因此第一说法是正确的,第二说法错在6和4都是合数。

归纳质因数的概念:

如42=2×3×7,把一个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就叫做(把这个合数)分解质因数。

再辨析:

把18分解质因数()是对的。

A18=1×2×3×3B2×3×3=18

C18=3×6D18=2×3×3

小结反思,分解质因数的格式要注意,与乘法算式不同,写一个合数的质因数,是从一个合数→连乘式;而乘法算式是从算式(连乘式)→求出结果。

三、总结与反思。

1、这节课你探究了一个什么问题,收获了什么?

2、还有哪些疑惑不解?

3、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四、布置作业。

1、练习三第5-7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一单元集体备课稿

课题

公因数例1练习四1-3题

设计者

教者

课型

课时

1

时间

年月日

总课时

周星期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概念。

2、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小黑板。

教学流程:

我的再创造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板书:

公因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求12和30的最大公因数

方法一:

完成表格

你发现了什么?

填写集合图

求出最大公因数。

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方法二:

用短除法解决

12和30的最大公因数是2×3=6

 

三、练习

1、找出6和12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7和9的最大公因数?

3、13页活动1题。

 

四、作业:

练习四1-3题。

总结与反思

1、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困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一单元集体备课稿

课题

公倍数

设计者

教者

课型

新课

课时

1

时间

年月日

总课时

周星期

教学目标

1、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

2、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重难点

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流程:

我的再创造

一、激趣引入

板书:

公倍数

 

二、合作探究

教学例2

找出4和6的公倍数

1、方法一:

完成例2,从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

2、方法二:

用短除法

4=2×2

6=2×3也可以。

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2×2×3=12

 

三、练习

1、你能找出6和8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吗?

2、3和7的最小公倍数呢?

3、13页活动2题。

 

四、作业:

完成练习四4-6题。

总结与反思

1、这节课探索了什么问题?

怎么研究的?

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困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一单元集体备课稿

课题

整理与复习1-3题

设计者

教者

课型

复习

课时

1

时间

年月日

总课时

周星期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回顾本单元知识内容。

教学重难点

掌握2、3、5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小黑板。

教学流程:

我的再创造

一、复习引入

1、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简单整理,再与同学交流。

 

二、独立完成整理与复习2题。

 

三、独立完成整理与复习3题.。

 

总结与反思

1、这节课探索了什么问题?

怎么研究的?

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困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