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选修班讲义 专题九 世界格局的演变教案 新人教版.docx
《高考历史选修班讲义 专题九 世界格局的演变教案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选修班讲义 专题九 世界格局的演变教案 新人教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选修班讲义专题九世界格局的演变教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历史选修班讲义专题九世界格局的演变教案新人教版
【基本线索】
1、20C50S:
北约和华约的先后成立——两极格局对峙局面形成
2、20C60S、70S,美苏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出现
3、20C80S、90S:
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xx考试说明】
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两极格局的形成
“冷战”局面的形成;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以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新增加);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
【考点解读】
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0C50S两极格局
1、原因:
a.雅尔塔体制的形成,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b.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
c.二战后初期,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是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双方都认为对方是直接的最大威胁。
【了解:
雅尔塔体制】
二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
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实质:
建立在美苏两强实力均势基
础之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
影响:
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
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过程:
【“冷战”】
是指第二战后至20C90S初苏联解体期间,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形态诸方面除诉诸战争之外的全面紧张对峙和对抗。
“冷战”的核心是遏制苏联,也是雅尔塔体制进一步发展演变为两极格局的主要方式。
①美国推行“冷战”政策:
序幕:
1946年,丘吉尔“铁幕”演说,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冷战”的序幕。
政治上:
1947年,提出“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
经济上:
1947年,提出欧洲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目的:
a.恢复西欧经济;b.美国利用
经济手段控制西欧c.对抗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实质:
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
军事上:
1949年,建立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②苏联采取反击措施:
政治上:
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以协调和统一各国党的行动。
经济上:
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建立社会主义世界市场,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
军事上:
1955年,建立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
3、标志:
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4、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
(1)导致一些国家分裂
1、德国(1949年——1990年统一)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
2、朝鲜1948年
大韩民国(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
(2)导致国际局势的紧张
1、越南(1961年越南战争)原因:
美国霸权主义
2、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结局:
美苏争霸第一阶段结束,美国占据优势。
【例题分析】
1、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制度的不同B.意识形态的冲突
C.国家利益的冲突D.发展其经济的需要
2、杜鲁门曾经说过: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A.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都分B.都以军事和经济援助为主要形式
C.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D.都是为了美国的自身利益
3、材料一材料二
北约主要国家之间的关系
漫画说明:
漫画上的山姆大叔口叼雪茄,一手掐住法国的脖子,另一手搭在西德的肩上,身子呈一个大大的“T”字形。
西德在美国的“照顾”下,双腿交叉成“O”字状,而可怜的法国则吓得一屁股跌坐在地,双手支地,成“N”字形。
中间是被美国压在胳膊下的英国,一副不甘心的样子,身子如一个“A”字形。
“NATO”恰好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英文缩写。
信息解读
(1)表层信息:
马歇尔计划并不是无偿的援助,而是有着严苛的条件,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利益下的行为,美国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功地控制了西欧各国,而西欧各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和安全也不得不依附于美国。
(2)深层信息:
战争使欧美各国的综合实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制其相互关系也发生剧变,美国乘机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组成资本主义国家的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确立了在世界的霸权地位。
史料应用
(1)对材料一中美国“善意”的正确理解是
①扶持控制西欧②援助欧洲发展③建立北约组织④遏制苏联力量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
(2)由材料二分析西欧国家与美国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案
(3)材料一与材料二有何关系?
答案
【重难点突破】
1、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因素:
(1)各国之间综合国力对比
(2)国家利益影响对外政策的变化
(3)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
2、如何评价“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1)消极影响:
“冷战”局面形成后,美苏争霸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
政治上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朝鲜分裂、德国分裂、欧洲分裂甚至世界分裂。
②经济上严重妨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造成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③军事上由于两个军事政治集团扩军备战,局部战争不断(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2)积极影响:
①美苏双方由于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并存中都程度不同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③不结盟运动发展壮大,第三世界崛起,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二、20C70S,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欧共体的成立
(1)背景:
二战使欧洲失去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美苏两极格局下,西欧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
欧洲政治家认识到,欧洲各国的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定和发展。
(2)过程
①1950年,舒曼计划的提出。
②1951年,签定《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具体六国见P140)
影响:
促进了成员国的工业发展;还促使法德这两个政治宿敌开始走向和解。
③1957年,签定《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条约》统称《罗马条约》
④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建立。
⑤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统一的欧洲共同体。
(3)扩展
区域范围扩大(具体内容见P141)合作程度扩大(经济、货币、政治)
(4)影响:
①促进了西欧经济发展和政局的稳定;
②增强了同美国抗衡的力量,提高了它的国际地位;
③使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在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
(要点补充)欧洲走向联合的目的?
保证自己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例题解析】4、材料一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三等国家,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
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
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斯塔夫里阿斯诺《全球通史》
材料二“欧洲的统一不会在一夜之间实现,也不会仅仅靠一项计划来完成。
它将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成就而进行,首先要做的就是取得一个实际的联合。
……建立共同的经济制度所依赖的那种利益之间的联合……可以成为一种催化剂,促使因粗暴的分割而长期敌对的国家,相互形成一个更大和更牢固的社会。
”
——《欧洲一体化与历史文献选读》之《舒曼计划》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欧洲为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提出了什么目标?
(3)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欧洲在实现上述目标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联系教材相关内容,分析其影响?
2、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以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
(1)原因:
内部原因:
①战后日本进行广泛的社会改革,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②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
③日本战后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
④制定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生产率,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⑤积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外部原因:
美国的经济扶持,美军的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订货,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2)形式:
政府主导型经济。
(3)特征: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4)内容:
实施产业政策,促使资源流向有发展前途的产业;制定经济计划,引导企业决策和行为;采用财政和金融政策调控经济。
(5)结果:
1956年-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末,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
(6)影响:
随着经济实力的膨胀,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例题解析】5、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材料一战后,日本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随着冷战的加剧,特别是中国大陆形势的变化,美国改变对日政策,开始扶植日本。
……日本战后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生产率,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同时,积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爆发,美军的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订货,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60年代末,日本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材料二1972年9月,日本和中国恢复邦交。
1982年上台的中曾根康弘首相在多次场合公开声明,日本还要谋求做一个政治大国,在国际事务中有更多的发言权,并积极争取得到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席位(参见人教版《历史必修1》P124“学思之窗”)。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述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2)材料二表明日本在政治上有何追求?
它与材料一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3、不结盟运动
(1)背景:
①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许多国家相获独立。
②1955年,亚非会议的召开,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
③新独立的广大亚非国家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
(2)概况:
①倡导者:
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理)尼赫鲁
②形成标志: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③政策:
非集团、不结盟
④作用:
推动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⑤(政治)斗争任务:
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⑥(经济)行动纲领:
正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
⑦目的:
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
4、中国
①新中国成立后到1966年取得很大成绩;②“文革”走了弯路;③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国际地位提高,重视不结盟,是世界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重难点解析】3、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1948年及1970年美国和法、德、日、英四国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如下表:
年代
美国(%)
法、英、日、联邦德国之和(%)
1948年
54.6
19.6
1970年
37.8
31.5
请回答:
(1)据材料,美国和欧共体国家及日本的经济实力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发生变化的原因。
(2)上述变化对美日关系、美欧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最终导致了什么结果?
三、20C90S,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两极格局的瓦解
(1)苏联解体
原因:
a.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积重难返;b.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和方向,失败;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
苏联解体的标志:
1991年《阿拉木图宣言》的签定
影响:
两极格局瓦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重大挫折,同时也提供了很多教训,促使社会主义事业向着一个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2、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直接原因:
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
(2)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
“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一超:
美国——唯一的超级大国;
多强:
a.欧洲——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欧洲联盟条约》,亦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
欧盟成立(1993),欧元启动(xx),决定建立快速反应部队;
b.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c.俄罗斯——有军事实力,经济好转;东西兼顾,全方位的务实外交。
d.中国——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迅速增长,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4、最后应明确:
迄今为止,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建立多极化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建立多极化政治格局的过程中,世界各国应该遵循平等、合作、互利的原则。
【重难点解析】
4、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演变
原因
二战后期,雅尔塔体制出现,两极格局逐渐形成。
二战改变了主要大国的力量对比:
西欧、日本被严重削弱;经济、军事实力膨胀的美国确立称霸世界的战略;苏联的政治、军事实力大增,成为美国称霸全球的最大障碍;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和冲突加剧,美苏逐渐由同盟走向对抗。
美苏两极格局受到严重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
欧共体建立、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崛起。
美苏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苏联解体后,苏联作为两极格局中的一极坍塌,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等几支重要力量相互竞争、相互制约,推动世界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5、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1)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3)促进了大国关系的缓和。
为了对付共同威胁——恐怖主义,大国之间开始尝试进行新的对话,并加强合作。
(4)使世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两个主要趋势: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
(5)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增强,多极化趋势对于发展中国家既是提供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
巩固练习两极格局
1.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1947~1948年国际关系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
请依据有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A.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
B.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柏林危机
C.铁幕演说马歇尔计划越南战争
D.朝鲜战争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xx·天津文综)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
“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
”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
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
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1961年柏林危机B.苏伊士运河战争
C.1964年越南战争D.古巴导弹危机
3.(xx·广东理基)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目的是
A.拉拢东欧国家B.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C.军事上遏制苏联D.与华沙条约组织对抗
4.观察下列漫画(危险的多米诺骨牌“游戏”),
它形象地反映了
A.南南合作的现实作用
B.美苏争霸的冷战格局
C.石油国家的互相联合
D.欧洲联盟的逐步形成
5.(xx·宁德模拟)下边漫画形象反映了二战后的世界格局,这一格局得以长期维持的决定性因素是
A.第三世界力量弱小B.联合国作用软弱
C.美苏力量均势D.多极化逐步发展
6.下列关于两极格局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冲突加剧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
B.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
C.北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D.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7.下图反映了20世纪某重大事件,图中两人坐在导弹上,
他们代表的国家分别是
A.德国和英国B.日本和俄国
C.德国和美国D.美国和苏联
8.(xx·全国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形成两个国家。
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朝鲜半岛状况的正确表述是
A.两国之间缔结了和平条约B.两国均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C.美苏分别保持着军事存在D.战争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
9.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的《和平砥柱》演说中指出: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在这条线的后面……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上述演说的主要目的是
A.制造西欧与苏联的矛盾
B.宣告“冷战”开始
C.呼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共同对付苏联
D.揭露苏联侵略扩张、称霸欧洲的野心
10.(xx·济宁调研)两极对峙时期,美苏争霸“冷战”中有“热战”,下图事件的发生反映的战略态势是
A.美国处于战略优势B.苏联处于战略优势
C.美苏处于战略平衡D.苏采取全面收缩战略
11.美国某总统在其回忆录中写到:
“我也希望(借此机会)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
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的安全有关。
”美国的这个政策通常被称为
A.马歇尔计划B.杜鲁门主义
C.罗斯福新政D.尼克松宣言
12.(xx·嘉兴模拟)有人说:
“对美国来说,马歇尔计划达到了一箭几雕的目的。
”这里的“几雕”是指
①稳定了西欧经济②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③有助于美国商品的输出④把受援国纳入了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必须认识到,苏联仍然是美国的一个非常强大、有力和咄咄逼人的竞争者。
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
——摘自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材料二观察家认为,90年代以前世界经济三足鼎立之势正在被打破,东亚经济正成为世界经济第四极。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1997年大国领导高层会晤的广泛和频繁为多年所少见。
中美决定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中俄建立平等信任、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战略伙伴关系,中日两国建立迈向未来的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关系。
法俄德决定建立首脑定期会晤。
日俄决定争取在xx年前签定和平条约。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四亚欧会议讨论了一致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加出资的问题,取得了划时代的成果,这是抛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大的出资国美国,由亚洲和欧洲共同携手,对美国布下了包围网,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欧洲和亚洲合起来占据国际货币基金出资率的60%,仅占18%的美国成为少数派。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五在xx年初的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中,中国同意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的决议,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
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政府决定人民币不贬值,并向泰国提供资金援助。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四,指出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2)指出材料三反映的国家关系的新特点及其与世界格局变化的关系?
(3)材料四所说的划时代成果为什么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4)结合材料三、五、说明中国在当前世界格局变化中发挥的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巩固练习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1967年,下列哪些组织合并成欧洲共同体①欧洲煤钢共同体②欧洲哦经济共同体③欧洲原子能共同体④北约组织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2、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中有利于日本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是
A.民主化改革 B.高度重视科技 C.高度重视教育 D、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
3、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
2004年1月19日,日本陆上自卫队进入伊拉克,这是二战以来日本陆上自卫队首次踏上处于战争状态的外国领土。
其根本原因是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C、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D、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4、“我们一致决心紧急地为建立一种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而努力┉”以这一目标为行动纲领的会议是
A、亚非会议B、日内瓦会议C、第一次不结盟会议D、第四次不结盟会议
5、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经济上的扶植转为竞争,这种变化反映出()
A.美国有能力来控制日益发展的日本B.美使日成为对抗社会主义的据点
C.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都在恢复发展D.美国独霸世界经济的局面一去不复返
6、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其根本原因是()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D.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7、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演说:
“……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尼克松演说中的“挑战”是指()
A.苏联的威胁B.西欧和日本的经济竞争
C.第三世界的崛起D.美国经济滞胀
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表现有()
①粮棉产量跃居世界首位 ②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③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④建立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工程项目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9、第三世界崛起的标志是()
A.万隆会议的召开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D.新中国的成立
10、“冷战”结束后,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的步伐,主要目标是()
A.在亚洲占主导地位B.希望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C.希望成为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D.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11、二战后,西欧联合自强的发展进程是 ()
①实行六国煤钢联营 ②形成欧洲共同体
③签订《欧洲联盟条约》④统一货币欧元启动
A.③①②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②
12、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原因是()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成功地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