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人大工作.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15513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康人大工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安康人大工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安康人大工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安康人大工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安康人大工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康人大工作.docx

《安康人大工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康人大工作.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康人大工作.docx

安康人大工作

安康人大工作

第1期

安康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省市人大代表调研专辑]2009年2月20日

按:

受市人大常委会委托,各县、区人大常委会于2008年下半年组织驻地省、市人大代表开展了集中视察调研活动,形成专题调研报告18篇,为提高人大代表履职水平、促进安康突破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集中展现调研成果,本期选择10篇专题调研报告予以刊发,供参考。

 

关于安康城区及周边乡镇双创工作的调研报告

汉滨区省市人大代表专题调研组

受市人大常委会的委托,汉滨区人大常委会组织辖区省市人大代表,对安康城区及周边乡镇双创工作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双创(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自2008年6月全面启动以来,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实现了双创工作强势起步、稳步推进、效果初显的良好势头。

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组织机构健全,目标任务明确。

各级各部门都成立了双创工作指挥部或双创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具体办公机构和人员,制定了双创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领导包抓双创工作责任制,建立了双创工作台帐,明确了完成时限,层层签订了双创工作责任书,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各单位,落实了具体包抓责任人。

2、强势宣传引导,双创氛围浓厚。

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双创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村组、进家庭等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标语、宣传牌、双创宣传册等形式,把宣传发动当作首要工作来抓,把宣传教育渗透到双创工作的各个层面,为双创工作营造了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

3、整合各方力量,整治工作初见成效。

一是通过对大桥路、育才路、金州路等7条主要街道的市容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出店经营、占道经营、乱搭乱建、乱扔乱倒等损害市容市貌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目前,城区主要街道和公共场所都设立了机动车辆、摩托车、自行车停放点,车辆停放整齐有序,街道变得干净宽敞了。

二是集中对大桥路至火车站、育才路至三桥两条示范街“六小”行业的整治,整洁、优美、有序、文明的人居环境正在形成,推动了城区及周边乡镇“六小”行业的治理步伐。

三是市区乡镇办事处三级联动,对城区集贸市场占道经营、出店经营和集镇环境卫生进行了全面地清理,经营秩序和环境卫生有了极大的改观,受到市民的普遍称赞。

集中整治启动以来,城区交通秩序明显好转,市容环境卫生大有改观,市民素质有所提高,全民创建活动氛围正在形成。

从取得的效果来看,市容市貌变化最快,其中又以公共场所、主干街道的变化最大。

从目前的进展情况来看,城区快于农村,主街道好于背街小巷,创卫好于创优。

二、存在问题

城市公共设施不足、服务体系不健全、管理水平不高、文明意识不强,是双创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1、思想认识未完全到位。

仍有一部分干部群众对双创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认为双创是政府行为,是双创办的事情,等待观望思想比较严重。

一些单位和个人作风漂浮、表面应付,存在畏难情绪。

全民参与度还比较低,发动群众的力度还不够。

目前所取得的成效,主要是靠投入大量的干部和专业队伍以堵为主的人海战术取得的;进入第二阶段后,关键是以疏为主的建设治本问题,有大量的拆建任务,如果没有广大市民的共同参与和积极配合,双创工作将难以顺利进展。

2、城市基础设施欠账大,服务功能还不完善。

由于投入不足,城区公厕、环卫设施、停车场、集贸市场、小商品市场、饮食摊点等公共设施缺乏,配套设施跟不上,整治后反弹现象严重。

一些传统民生服务行业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集中整治后部分弱势群体失去经济来源,生活陷于困境,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城区居民房屋改造任务大,背街小巷路面损坏严重。

城区绿化面积小,景区、宾馆档次较低和现有市场管理不到位、利用率不高等问题,都直接影响到双创工作的整体推进。

3、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双创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在双创的启动阶段,各级各部门克服了人力不足、资金匮乏的困难,广泛发动干部群众,积极开展双创工作,维护了工作大局。

进入第二阶段后,双创工作将进入拆建阶段,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投入外,农村生活垃圾填埋场、集贸市场、环卫设施等配套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因财政困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问题更加突出。

4、市民的素质较低。

市民文明意识不强,不遵守交通规则、公共场所不讲秩序等现象依然存在;乱倒垃圾污水,乱搭乱建,车辆乱停乱放,在公共设施上乱刻乱画,乱摆摊点比较突出;乱扔纸屑,随地吐痰,甚至随地大小便等陋习频频出现;马路市场、马路工厂、马路洗车场依然存在,严重影响城市的文明形象。

5、城市管理执法力量未整合,执法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城市管理执法力量未整合,导致多头执法,工作效率较低,人力资源浪费。

部分执法人员素质不高,工作方法简单,执法质量不高,已成为制约城市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6、双创工作进展不平衡。

从工作进度上看,城区快于乡镇。

少数乡镇进展缓慢,成效不明显。

从整治效果上看,公共场所、主要街道要好于背街小巷。

一些背街小巷和地段脏、乱、差现象仍然存在,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以及出店经营现象仍比较严重,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外观形象。

从创建项目上看,创卫好于创优。

旅游景点宣传推介力度不够,景区缺乏自身文化内涵,景点建设滞后,原有景点萎缩,新的旅游景点尚未形成,缺乏市场竞争力,造成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出现断层。

由于进展不平衡,影响双创工作的整体推进。

三、几点建议

1、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

双创的关键在于人,人的关键在于思想,只要思想认识统一了,市民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双创工作就会顺利推进。

要把宣传教育贯穿双创工作始终,做到双创宣传的广度与深度并重,通过组织宣讲队进社区到乡镇,强化教育培训,广泛开展思想教育、组织发动工作,使讲文明、讲卫生、树新风、摒陋习成为社会风尚,变为市民的自觉行动,提高市民文明素养,最大限度地唤起广大人民群众对双创工作的认同和参与。

2、统一规划,疏管并举。

特别是停车场、蔬菜食品等各类专业市场、饮食摊点和一批传统民生服务场所的规划建设要优先解决。

在未建设之前,可建立临时过渡性经营场所,切实解决好居民的现实困难。

要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解决好市场准入问题。

要加强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疏管并举,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确保双创成果。

3、广开渠道,多元筹资。

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要广泛争取双创资金,一方面包装打造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取得上级的重视和支持。

另一方面,综合运用财政支持、专项投入、部门参与等措施,多渠道筹措资金,捆绑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汇聚各方面的财力,投入城市的开发建设,确保双创的资金需要。

4、加快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规划新建和改造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饮食摊点、停车场等,加快水冲式公厕、旱厕改造和农村无害化厕所建设,维修和改造破损的道路和人行道,按标准建设垃圾收集站、转运站,加快旧城区和背街小巷改造步伐,增加绿地空间,提升城市品位。

5、充实城市管理队伍,加大城市管理力度。

进一步采取措施,整合城建、环卫、交警、卫生监督、公安、工商等部门城市管理职能,抽调相关部门的精兵强将充实到城市综合管理队伍中,加强业务素质培训,增强执法能力,提高执法水平,逐步使城市管理向法制化、规范化轨道迈进。

执法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文明执法,既要强化管理,又要妥善处置弱势群体的违法行为。

6、加大专项整治,夯实工作责任。

按照市区双创实施方案和目标任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全力投入双创工作。

继续夯实“门前四包”责任制,严格检查考核。

集中开展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切实解决“四乱”问题,全面实施“六小”行业综合整治工作,集中开展集贸市场综合治理,切实改变城市面貌。

7、开发旅游资源,提升旅游品位。

抢抓西康高速公路即将通车等机遇,依托区位优势,精心策划旅游宣传推介,积极组织旅游促销活动,着力挖掘安康深厚的汉水文化底蕴,开拓省内外乃至国际客源市场。

抓好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丰富旅游内容,增强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积极鼓励民营资本和外地企业投资开发旅游景点,提升旅游产业水平。

8、抓好“四个结合”,扩大双创成果,提升双创水平。

一是将创卫与创优相结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二是将城市双创与农村双创有机结合,力促双创工作全面推进;三是将主街道与背街小巷综合整治相结合,确保双创工作取得实效;四是将双创与经济发展和全民创业相结合,建立特色市场、专业市场,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让人民群众共享双创的成果。

 

关于汉阴县“一村一品”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汉阴县省市人大代表专题调研组

汉阴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辖区部分省、市人大代表,于2008年9月22日至26日对该县“一村一品”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全县“一村一品”发展的基本情况

2007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规划以来,汉阴县把实施“一村一品”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推动特色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为目标,依托当地资源,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培育区域特色产业,初步建成了一批以生猪、蚕桑、蔬菜、果品、烤烟、魔芋、茶叶等产业为主的专业村,培育了一批种养大户,为全县整体推进“一村一品”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2007年全县共确定“一村一品”推进村46个,“一村一品”示范村10个。

示范村数占全县总村数的5.6%,耕地面积、农业人口分别占全县耕地总面积和农业人口总数的5.7%和8.4%。

10个示范村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82元,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21.8%。

10个示范村2007年有73%的农户从事农业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收入占其收入的45.3%,2008年从事主导产业的农户上升到75.4%。

1、规划先行,发展目标明确。

2007年初,县政府制定了《汉阴县关于“一村一品”示范推进工程的实施意见》,并因地制宜地确定了生猪产业示范村4个、蚕桑产业示范村4个和蔬菜产业示范村、花果村果品产业示范村各1个,并因村施策,逐村制定了“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的“一村一品”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县级领导及部门帮包“一村一品”示范工程的通知》、《关于“一村一品”示范村包抓人员名单的通知》等相关文件,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帮包责任和保障机制,为全县“一村一品”建设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2、产业规模逐步扩大。

生猪产业:

2007年中坝、军坝、长坝、三堰等4个生猪养殖“一村一品”示范村饲养生猪1.6万头,出栏1.2万头。

带动全县饲养生猪39.6万头,出栏21.7万头,同比分别增长4.3%、7.8%。

2008年上半年,4个“一村一品”生猪示范村饲养生猪达1.62万头,出栏1.2万余头,新建圈舍1.9万平方米,培育存栏母猪5头以上的良繁户70户,50头以上良繁户5户,年出栏100头以上养猪大户32户。

带动全县发展生猪养殖大户800余户,建设万头规模养殖小区6个,新建正大标准化圈舍6万余平方米。

总体上看,全县生猪产业发展呈现出新建圈舍迅速增加、规模大户明显增多、散户养殖逐步减少、养殖总量稳步上升的良好势头。

蚕桑产业:

2007年以来,五坪、公星、叶家坝、田禾4个蚕桑示范村新建优质桑园807.5亩,改造老劣桑园1610亩,建设小蚕共育室30处,改造蚕室3100平方米,养蚕5张以上的农户达273户,其中188户年养蚕达10张以上。

这4个示范村2007年养蚕4558张,产茧17.5万公斤,产值376.7万元,2008年养蚕4164张,产茧15.2万公斤,产值327.5万元。

2008年全县共有桑园面积7.8万亩,其中盛产桑园4.5万亩,乡镇领取蚕种数5.3万张。

百瑞缫丝公司2007年收购鲜茧180.5万斤,2008年收购春夏鲜茧96万斤,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

果品产业:

涧池镇花果村2007年以来,新建精品果园1047亩,改造低产果园35亩,培育果品大户3户,产鲜果1945吨,产值428万元。

目前,该村有果园2047亩,人均占有果园面积1.3亩,成为以强村大户为特点的果品专业村。

目前,全县大宗林果总面积5万余亩,其中板栗3万余亩,柑桔8500余亩,枇杷和桃、李、杏各2000余亩。

蔬菜产业:

涧池镇紫云村充分发挥地处集镇周边、交通便捷、种菜历史悠久等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全村蔬菜复种面积达1071亩,蔬菜总产达1900余吨,产值262万元,已成为白河县重要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烤烟产业:

2008年全县共种植烤烟4000亩,种植户350户,分布在平梁、酒店、观音河、龙垭、双乳、漩涡6个乡镇38个村,户均种植面积11.4亩,预计收购烟叶8600担,总产值500万元,财政收入100万元。

魔芋产业:

2007年以前全县魔芋生产大多属于农户自发零星种植,全县5家魔芋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料主要靠外调,原料供应严重不足。

从2007年底开始,县上加大了魔芋产业发展力度,由县科技局牵头,采取企业建基地、基地联农户的方式,实行农户投资为主,企业和财政给予适当扶持等措施,己在铜钱、石条街、双河口、观音河、双乳、漩涡、双坪7个乡镇发展种源魔芋面积1123亩,目前魔芋生产长势良好。

茶叶产业:

全县共有茶叶面积1.5万余亩(其中无性系茶5700亩),主要分布在漩涡、汉阳、上七、双坪、双乳等10个乡镇,2007年茶叶总产312吨。

目前,全县共有茶叶精加工企业6家,年加工能力达60吨。

中药材:

全县共有人工种植中药材面积5900余亩,其中黄姜留存面积3100余亩,杜仲1400余亩,桔梗、葛根、天麻、板兰根等其它中药材1400余亩。

3、扶持力度逐步加大。

2007年县本级财政安排100万元主导产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对全县蚕桑和生猪两大主导产业奖补,2008年又安排蚕桑、生猪、魔芋等产业奖补资金120万元,并出台了《生猪产业扶持奖补办法》。

生猪产业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资金650万元建设良种繁育养殖小区,争取到省市各类生猪发展扶持资金380余万元,重点对能繁母猪养殖补贴、保险补贴、良种繁育场、示范小区、规模养殖场及生猪产业建设进行扶持奖补。

蚕桑产业方面,先后争取到“陕南蚕桑基地建设”、“东桑西移”建设项目资金465万元(其中国家投入200万元)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450万元(重点扶持蚕桑产业发展)。

烤烟产业方面,县烟草公司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烤烟大田生产和烘烤设施进行扶持,提高了农民种烟的积极性。

茶叶产业方面,由县财政对杜家垭茶厂提供专项扶持资金10万元,并申报1000亩无公害茶园基地建设项目,争取项目资金150万元,新建无性系高产密植茶园500亩。

魔芋产业方面,编报了300吨富硒魔芋产品加工项目,争取到中省财政扶持资金450万元,对川陕魔芋精粉厂技改扩能及魔芋基地建设进行重点扶持。

县农村信用联社简化信贷程序,降低信贷门槛,将10个示范村全部定为信用村,2007年累计为全县农户投放小额信用贷款1.52亿元,其中10个示范村560余万元。

在直接扶持示范村产业项目建设的同时,汉阴县还加快了与产业建设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使“一村一品”示范村水、电、路、沼、窖等基础设施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二、“一村一品”建设所面临的困难问题

1、对“一村一品”的认识不够到位,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部分干部群众对“一村一品”建设的热情不高,没有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高度认识发展“一村一品”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对坚持走培育强村大户、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方式缺乏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部门、乡村及农户尚未形成齐抓共建的浓厚氛围,工作合力不强;一些干部群众对持续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不足,怕担风险;部分产业发展主要依靠政府行政推动,农民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产业规模小,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

一是示范村标准不够高。

按照省上“一村一品”示范村“双70%”(从事主导产业的农户占农户总数70%以上、来自主导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70%以上)的标准,虽然各示范村主导产业的覆盖率能够达到农户总数70%的要求,但部分示范村主导产业收入未达到人均纯收入70%的标准,少数村的差距还较大。

二是总体上看,产业发展仍处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状态,尚未彻底突破传统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和经营机制,还没有形成区域规模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对农业和农村经济推动能力较弱,“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尚未形成。

比如,全县生猪饲养总量扩张不大,农户整体科学饲养水平和产业化程度较低,优良品种普及率不够高,市场竞争力还比较弱;高效密植桑园少,部分桑园管理粗放、亩桑产叶量低、养蚕设施落后、新技术推广应用面窄、张产低、茧质差。

果品、蔬菜、烤烟、魔芋、茶叶等特色产业也都还存在着规模小、大户少、总量少、分布散、科技含量低等实际问题。

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从调研情况来看,各村虽然也都建立了产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组织,但这些合作组织还刚刚起步、活动资金缺乏,大多还处于“墙上协会、纸上会员”的状态,没有真正起到上联企业下联基地和农户的作用。

3、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质量品牌意识淡薄。

目前,汉阴县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业链条短,经营水平不高、经济实力和带动能力不强,龙头企业与农户、基地的连接不够紧密,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机制。

在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方面,思路还不够清晰,配套措施还不够有力,在省、市范围内缺乏叫的响的知名名牌、拿的出的名优产品。

4、资金、劳动力和技术服务力量不足,产业发展后劲乏力。

一是缺资金。

除了2007年省上安排的200万元贴息贷款外,省市没有其他“一村一品”建设方面的优惠政策和专项扶持。

同时由于部分乡镇、村与基层信用社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导致部分示范村贴息贷款投放落实不够到位。

此外,还存在群众自筹资金有限、信贷资金投放不足、项目扶持资金较少等问题。

二是缺劳力。

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在农村的劳动力主要是妇女和老人,这些劳动力文化科技素质不高、思想观念守旧、接受先进的生产技术慢,同时也带来了生猪、蚕桑、烤烟等产业发展劳动力短缺等突出问题。

三是缺技术人才。

在产业发展中,除畜牧、烤烟技术力量配备基本能够满足强村大户产业发展需求外,蚕桑、林果、魔芋、茶叶等产业技术力量十分薄弱,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5、“一村一品”发展机制不够完善,对产业建设的推动力不强。

一是主导产业及“一村一品”建设的考核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对部门帮包“一村一品”建设的督查考核需要加强。

如在蚕桑产业发展中,蚕种任务下达到乡镇后,乡镇又将养蚕任务分解落实到站、办、所和乡(镇)村干部头上。

由于蚕茧价格下跌、劳动力缺乏等原因,蚕种任务难以完成,有的乡镇由乡村干部抵垫赔款,有的乡镇采取财政买单,有的乡镇则通过各村直接摊派给农民群众,与农户的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补助等挂钩扣款。

据初步调查统计,2007年全以来,乡镇、村及农户报损蚕种数量很大,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

为此,不少基层干部强烈要求改变蚕种发放的考核管理机制。

二是政府没有出台对果品、蔬菜、烤烟、魔芋、茶叶等特色产业强村大户的奖扶政策,蚕桑产业的奖扶政策还有待完善。

三是蚕茧收烘管理体制有待改革。

目前,对蚕茧收烘实行区域性保护政策,由百瑞公司独家收烘全县鲜茧,既不利于市场竞争,又妨碍了蚕农销售蚕茧的选择权,难免出现变相压级压价行为,影响蚕农养蚕积极性等问题。

三、对加快“一村一品”建设的几点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实施“一村一品”建设,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更是汉阴县实施率先突破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因此,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从谋发展、促突破的高度来认识“一村一品”,迅速在全县各级各部门中形成人人重视、齐抓共建的良好局面。

要加大市场经济信息、产业发展对比效益、产业建设奖补政策、土地及桑树等资源流转政策等的宣传力度,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引导农民坚定持续发展特色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为加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要依托县委党校、县职教中心和乡镇农民技校,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项目,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一大批农村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科技带头人,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成为推进“一村一品”发展的主力军。

要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鼓励科技人员面对面、手把手传授技术,让农民群众在具体操作中掌握技术要领,增强科技致富能力。

2、突出发展重点,不断壮大产业规模。

在“一村一品”建设中,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强村大户、典型引路、重点突破、扩张规模”的路子。

在生猪产业上,坚持以示范小区和养殖大户培育发展为重点,推广正大模式,提高规模养殖效益,以实现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县为目标,狠抓良种繁育、标准化圈舍建设、疫病防治、科学饲养、龙头企业带动等关键环节,促进生猪产业取得突破发展。

在蚕桑产业上,按照“高标准建园、省力化养蚕、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特色化突破”的思路,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抢抓“东桑西移”发展机遇,培育强村大户、转变蚕桑生产组织方式;突出高效密植桑园建设、转变桑园基地建设方式,加快蚕桑新技术普及推广、转变蚕桑效益增长方式,理顺蚕桑生产经营管理体制、转变蚕桑产业经营管理方式,化工作保障机制、转变蚕桑发展的推动方式,全面提高蚕桑产业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蚕茧优质率和劳动生产率。

在果品、蔬菜、烤烟、魔芋、茶叶等特色产业上,要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集中边片、规模发展的思路,将特色产业向适生区和优生区聚集,向强村大户集中,避免产业发展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实现“一村一品”发展在规模、质量、效益上有新的突破。

3、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着力培育“一村一品”特色品牌。

一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龙头企业。

按照“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通过最大限度地给予争取项目扶持、信贷支持、担保贴息,扩大招商引资,着力培育一批实力雄厚、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力强、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重点支持百瑞缫丝、川陕魔芋、成林油脂、秦龙养殖等重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要着力推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连接共同体,使龙头企业与农户真正结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相协作、联动发展的经济共同体。

二要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对已建立的生猪、蚕桑、林果、蔬菜等专业协会要加强引导、规范管理,使其真正成为“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各类专业协会的重要作用,促进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市场之间有效衔接。

三要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坚持走品牌化发展道路。

要制订完善主导产业生产、加工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加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产品“双认证”力度,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和生产基地,努力打造一批省级、国家级知名农产品,通过品牌建设,带动“一村一品”的产业规模化、效益最大化。

4、强化保障措施,完善“一村一品”发展长效机制。

一要调整充实县发展“一村一品”领导机构及其办公室力量,夯实工作责任,确保所抽调工作人员专职专用,扎实开展对“一村一品”发展的组织领导、指导协调、配套服务、检查考核等日常工作,各帮包部门要切实履行挂联帮扶职责,确保“一村一品”建设协调有序推进。

同时,县财政对“一村一品”办公室要给予必要的运转经费预算。

二要推行一项产业一个发展规划、一名县级领导挂帅、一个部门牵头、一项奖扶政策、一套考核机制“五个一”的产业发展综合机制,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运行管理模式。

要坚持兑现落实生猪产业建设考核办法和奖扶政策,进一步修订完善蚕桑产业建设考核办法和奖扶政策,改变蚕种发放管理方式,避免或减少发种损失。

应多方筹措资金,建立完善果品、蔬菜、烤烟、魔芋、茶叶产业强村大户的考核办法和奖扶政策,研究制定桑园、果园、茶园流转办法,推动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