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15216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5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

 单元初步感知

授 课

提 要

课 时

18 童年的水墨画

这篇课文中的《溪边》《江上》《林中》分别描写了溪边钓鱼、江上戏耍、林中捡蘑菇的情景,都是童年生活的写照。

读着这些文章,那些孩子嘴边的笑意,仿佛就在眼前闪烁着,那阵阵快乐的笑声,仿佛就在耳边充盈着。

2

19 剃头大师

课文描写了“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怕剃头。

他为了摆脱老剃头师傅的折磨,央求“我”给他剃头,由于“我”从来没有剃过头,所以将小沙的头发剃得参差不齐。

结果小沙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光头,姑父的睡衣上到处是碎头发。

故事生动有趣,表现了童年生活的快乐。

2

20 肥皂泡

这篇课文介绍了肥皂泡的吹法。

描写了肥皂泡的颜色、形状及变化,也写了吹肥皂泡时的心情和美妙的想象。

2

21*我不能失信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

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做客。

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1

习作:

身边那些

有特点的人

习作:

选择我们身边一个有特点的人,用上表示人物特点的词语写一写。

1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交流积累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

识字加油站:

读词语,想象画面。

词句段运用:

体会多义词的意思。

仿写句子。

日积月累:

积累关于知错就改的名言警句。

1

 教法与学法

这是本册教材的第六组课文,以“多彩童年”为主题,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

授课时,注意引导学生加强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注意积累优美词句;展开丰富的想象,深刻领会作者的心情。

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特点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她)的特点。

授 课

方法探究

18 童年的水墨画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边读边想象,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

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

19 剃头大师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

通过对比理解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20 肥皂泡

通过品词析句体会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性,积累优美词句。

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理解作者由“玩吹肥皂泡”的游戏产生的美好想象,体会吹肥皂泡的乐趣和作者的情感。

21*我不能失信

分角色朗读对话,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教学过程典案

18 童年的水墨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1个字。

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

背诵《溪边》。

3.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由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

2.结合生活实际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悟诗歌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感受诗歌生动的语言,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写本课生字词。

2.了解《溪边》《江上》《林中》的主要内容。

3.初步感知诗歌内容,了解溪边、江上、林中的景象。

4.学习《溪边》这首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1.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是国画的代表。

水墨画色彩微妙,意境丰富,具有水乳交融的艺术效果。

那么,童年的水墨画又是什么样的呢?

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来欣赏这幅画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揭示课题,让学生初步理解水墨画的意思。

从题目入手,用“童年的水墨画是什么样的?

”这一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轻声读诗歌,把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

2.在小组内交流画出来的生字和词语。

3.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

(1)读一读,并组词造句。

墨mò 染rǎn 碎suì 浪làng 溅jiàn 爽shuǎng

(2)读词语,说说你对词语的理解。

梳妆 戏耍 水葫芦 清清爽爽 

(3)出示带有会写字的词语,读词语,理解字义,记忆字形。

水墨画 染绿了 钓竿 扑腾 碎了 拨动 浪花 水葫芦 清清爽爽 蘑菇

提示:

①“墨”“蘑”“腾”这三个字笔画较多,书写时注意笔画要紧凑。

②“染”字的右上角是“九”不是“丸”。

“拨”字的右半部分是“发”。

设计意图:

运用课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教师的提示可以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记忆。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默读诗歌,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描写的画面。

溪边钓鱼 江上戏水 林中捡蘑菇

2.自由诵读诗歌,诗歌描写的画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讨论交流:

《童年的水墨画》的作者是张继楼,这是他为了表现童年生活的快乐写的一组诗。

这三首诗相对独立,但三首诗之间又有内在的联系。

《童年的水墨画》犹如一幅幅图画,画出了我们五彩的生活,又如一支支歌曲,唱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

诗歌洋溢着浓浓的现代气息,童年的生活是那样幸福、美好,或静静地垂钓,或呼朋唤友去游泳,或在林中捡蘑菇,让我们感受着童年生活的快乐。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诗歌,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诗歌描写的画面。

诗歌浓浓的生活气息让学生体会到了童年生活的幸福、美好。

四、品读《溪边》,感受美好。

课件出示《溪边》这首诗,理解内容。

(板书:

溪边)

1.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这首诗是一幅有静有动的画,是一幅色彩艳丽的画,是一幅充满快乐的画,让人感受到了童年生活的快乐和美好)

2.默读这首诗,画出你认为写得最优美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1)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溪水的平静)板书:

溪水平静

(2)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人影”和“红蜻蜓”更加烘托了画面“静”的气氛。

一个“染”字把这种境界烘托到了极致。

此时,钓者的“静”正在为下文的“动”做铺垫)板书:

人影 红蜻蜓

(3)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写出了鱼儿上钩时由“静”到“动”的情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板书:

鱼跃人欢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描写的画面。

(静静的溪水映着爱美的柳树,映着钓鱼的孩子的倒影,静静的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而在鱼上钩的一刹那,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多美的画面啊)

4.朗读诗歌,体会感情,背诵《溪边》。

这首诗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动静结合的画面,赞颂了童年生活的美好。

请你认真读读这首诗,读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诗歌,分析诗句,理解诗歌表达的意境,体会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五、课堂小结。

钓鱼的孩子是那样的快乐,静静的溪水映着爱美的柳树,映着钓鱼的孩子的倒影,静静的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我们仿佛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似乎大家都怕鱼受惊,而在鱼上钩的一刹那,这种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

寥寥几句,勾勒出儿童垂钓的美好童年意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江上》《林中》两首诗歌,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2.通过朗读诗歌,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感悟诗歌的特点。

3.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部分生字、词语,学生认读。

2.朗读《溪边》,说一说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总结学法,引导学生运用学法学习《江上》《林中》这两首诗歌。

二、研读《江上》,感受快乐。

课件出示《江上》这首诗,理解内容。

板书:

江上

1.出示阅读提示。

(1)默读《江上》,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

(2)细读句子,把优美的语句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3)读了这首诗歌,你体会到了什么?

2.师生共同探究。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提出的问题。

水葫芦:

凤眼莲的通称。

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短,叶子呈卵形,叶柄中下部膨大像葫芦,花淡紫色,有黄斑。

诗中的水葫芦加上了双引号,不是指真正的水葫芦,而是指水性极好的孩子,与我们通常说的“旱鸭子”是相对的。

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水中的孩子露出水面时的情景。

(2)①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这句话把孩子们比作“刚下水的鸭群”,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入水时的样子,表现了孩子们的活泼与可爱。

)板书:

拍水戏耍

②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

(这句话写孩子们在水里拨水嬉戏的欢乐情景。

)板书:

笑哈哈

③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这句话写出了“水葫芦”的水性极好)板书:

“水葫芦”

(3)孩子们像鸭群一样跳入水中,在水里你拨我溅地嬉戏,就在这嬉戏中,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泛起一阵水花,他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排银牙。

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啊!

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孩子们在水中玩耍的场面,赞美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3.朗读诗歌,体会感情。

设计意图:

学生根据阅读提示朗读诗歌,理解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自学《林中》,感受快乐。

课件出示《林中》这首诗歌,理解内容。

板书:

林中

1.学生默读《林中》这首诗歌,理解诗句,体会诗歌的意境。

2.交流汇报学习所得。

(1)①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松林中清爽明亮的环境)板书:

松树

②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小蘑菇钻出泥土的样子。

斗笠:

一种遮阳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用竹篾夹油纸或箬竹的叶子等制成)板书:

小蘑菇

③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这句话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孩子们捡蘑菇的样子和孩子们的欢乐心情)

板书:

斗笠

(2)读了这首诗歌,我们感受到了诗歌语言的优美,感受到了童年生活的快乐。

(3)朗读诗歌,体会感情。

设计意图:

放手让学生自学诗歌,然后汇报交流学习心得,在交流的过程中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童年的水墨画》这篇课文中的《溪边》《江上》《林中》分别描写了溪边钓鱼、江上戏耍、林中捡蘑菇的情景,这些都是童年生活的写照。

阅读这几首诗歌,那些孩子嘴边的笑意,仿佛就在眼前闪烁着,那阵阵欢乐的笑声,仿佛就在耳边充盈着。

童年的生活多么幸福,多么快乐啊!

板书:

幸福快乐

2.引导学生摘录优美的语句。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童年生活的美好。

设计意图:

回顾课文内容,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童年生活的美好,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

【板书设计】

 

18 童年的水墨画

童年的

水墨画

幸福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剃头大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字。

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老剃头师傅和“我”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3.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4.能说出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的理由。

过程与方法: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

2.运用对比的方法理解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生活的趣味。

【教学重点】

1.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2.理解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生活的趣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写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弄清故事的前因后果。

3.品词析句,感受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理发店情景图。

我们每个人都去理发店理过头发,但是有个叫小沙的小朋友最怕去理发店理发,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剃头大师》这篇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预设:

(1)“剃头大师”在课文中指的是谁?

(2)“剃头大师”的理发水平怎么样呢?

(3)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呢?

设计意图:

出示理发店情景图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生活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出问题,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

二、检查预习情况,验证识字效果。

1.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2.在小组内汇报交流预习情况。

3.课件出示“我会读”。

剃tì 执zhí 否fǒu 骂mà 仇chóu 惯guàn 刑xíng 替tì

厘lí 摸mō

剃——梯 仇——亿 刑——形 摸——模

(1)读音难点主要有“执、仇”(翘舌音)。

(2)学生读生字,组词,说句子。

教师进行点拨。

4.课件出示“我会写”。

(1)指名读字词,引导学生利用生字组词、造句。

(2)指导写字。

①注意“鬼”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②“仇”字的右半部分是“九”不是“丸”。

③注意写好“表”“差”的横。

(3)学生练习书写。

(4)展评,纠错。

设计意图:

学生利用生字组词造句,教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旨在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三、初读全文,感知内容。

1.多媒体出示初读要求。

(1)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写到了哪些人?

(3)用自己的话叙述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句子最有意思?

画出来读一读。

2.交流汇报初读结果。

(1)“我”给表弟小沙理发的事。

(2)课文写到了小沙、姑父、理发店里的老剃头师傅和“我”。

板书:

小沙 姑父 老剃头师傅 “我”

(3)起因(第1~6自然段):

小沙天生胆小,怕剃头。

小沙不愿意剃头,姑父为了给小沙剃头,每次都要押着小沙去理发店。

经过(第7~17自然段):

有一次,小沙央求“我”给他剃头,由于“我”从来没有给别人剃过头,所以将小沙的头发剃得参差不齐。

结果(第18自然段):

小沙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光头,姑父的睡衣上到处是碎头发。

(4)在小组内读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句子,并交流读后的体会。

设计意图:

在认识生字词的基础上,默读全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使课文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一个整体印象。

通过诵读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句子,让学生初步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了故事的前因后果,初步感受了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

那么,课文是怎样描述小沙和“我”的童年生活的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本课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

2.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小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找出句子读一读。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忆人物的特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的句子,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

二、品读句子,感悟人物特点。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小沙的句子,感悟小沙的特点。

出示句子:

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他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

体会:

天生胆小,怕剃头。

板书:

怕剃头

2.课文围绕“小沙怕剃头”写了哪些内容?

共同研读:

(1)读第2自然段:

小沙每次都是怎样进理发店的?

姑父是怎样做的?

理解:

押、监督、夺门而逃。

(板书:

监督)

(2)读第3自然段:

进了理发店,小沙是怎么做的?

理解:

“害人精”、怒视。

(3)小沙口中的“害人精”指的是谁?

小沙为什么称他为“害人精”?

读课文第4~6自然段,说说自己的体会。

小沙口中的“害人精”指的是老剃头师傅,他的耳朵不好,听不清小沙的抗议,他的眼神也不好,他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还有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

剃头时,小沙吃尽了苦头,但不敢动。

理解:

规规矩矩、耿耿于怀。

板书:

“害人精”

(4)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第2~6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这几个自然段写出了小沙怕剃头的原因。

3.课件出示“我”给小沙剃头的情景图。

(1)学生描述图画的内容。

(2)找出课文中描写图画内容的自然段。

4.默读课文第7~17自然段,自学提示:

(1)小沙为什么央求“我”给他剃头?

(2)小沙央求“我”给他剃头,“我”的心情怎样?

找出相关句子。

(3)“我”是怎样给小沙剃头的?

用上“先……再……然后……最后……”说一说。

5.根据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板书:

随意乱剪

6.分析句子。

(1)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

这是“我”第一次给别人剪头发,虽然“我”不会剪,却敢下手,胡乱剪下去,自以为动作熟练,非常有自信。

(2)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我”把小沙的头发剪坏了,他还是无所谓的样子,真是容易满足。

(3)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给小沙理发后,小沙头发的样子。

(4)我想稳住小沙,告诉他这是最时髦的发式,可他一照镜子,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

这句话写出了小沙看到自己的头发时吃惊的样子。

7.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事情的结果如何。

(小沙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光头,姑父的睡衣上满是碎头发,他每天夜里都要爬起来两三次,捉跳蚤一样找身上的碎头发)

设计意图:

抓住课文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小沙的特点,理解小沙怕剃头的原因,然后分段读课文,理解句子,体会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不同过程,从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三、回顾总结,感受趣味。

1.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

(“剃头大师”是一种自嘲,文中的“我”其实没有剃头经验,只是被小沙用来摆脱“害人精”的折磨罢了。

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不仅能引起读者的注意,还能深化文章的主题)

2.读了课文,你认为小沙和“我”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板书:

无忧无虑 美好幸福

设计意图:

运用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感受人物特点,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板书设计】

19 剃头大师

剃头

大师

无忧无虑,美好幸福

20 肥 皂 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9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13个字。

正确读写本课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清楚吹肥皂泡的过程。

3.能用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4.体会作者由肥皂泡产生的丰富想象,并能发挥想象,说出肥皂泡还有哪些去处。

过程与方法:

1.品味本文语言文字的生动性,积累优美词句。

2.体会作者是怎样描写游戏的过程的,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作者由玩“吹肥皂泡”的游戏产生的美好想象。

2.体会吹肥皂泡的乐趣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2.理解作者由玩“吹肥皂泡”的游戏产生的美好想象。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吹肥皂泡”的乐趣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老师、学生准备吹肥皂泡要用到的工具。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写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知道课文围绕肥皂泡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了解作者。

1.出示作者冰心的生活照。

冰心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