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7课辽西夏与南宋的并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14613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7课辽西夏与南宋的并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7课辽西夏与南宋的并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7课辽西夏与南宋的并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7课辽西夏与南宋的并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7课辽西夏与南宋的并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7课辽西夏与南宋的并立.docx

《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7课辽西夏与南宋的并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7课辽西夏与南宋的并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7课辽西夏与南宋的并立.docx

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7课辽西夏与南宋的并立

2017-2018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

第7课辽西夏与南宋的并立

一.选择题(共21小题)

1.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少数民族领袖,他于1038年11月10日自立为帝,脱离宋朝,国号“大夏”,亦称西夏,定都兴庆府。

他来自下列的哪个民族呢(  )

A.契丹B.女真C.党项D.突厥

2.下列能大致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3.以盟约的方式达成和解是解决纷争的方式之一。

结束宋辽之间战争状态的盟约是(  )

A.绍兴和议B.澶渊之盟C.宋辽协议D.雁门关协议

4.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

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5.宋辽“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乐,不乐战争。

”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的出现,是由于(  )

A.岳飞抗金B.澶渊之盟C.宋夏和议D.宋金和议

6.山西民间有“六郎站在雁门关,一箭射到大青山(位于内蒙古)”的传说。

下列对这一传说的理解,说法最合理的是(  )

A.杨六郎勇武过人,这种传说完全可能发生

B.当时与杨六郎发生冲突的是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军

C.历史传说多虚拟夸张,不可作为历史研究资料

D.传说虽有夸张,但可以推测出北宋与北方民族处于战争状态

7.对澶渊之盟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B.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有利于双方开展贸易

D.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8.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前(  )

A.北宋与金的争战B.南宋与辽的争战

C.北宋与辽的争战D.南宋与金的争战

9.辽、宋、夏、金时期最突出的历史阶段特征是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其中,建立了西夏政权的是(  )

A.契丹族B.党项族C.女真族D.蒙古族

10.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与其建立者对应正确的是(  )

A.契丹﹣﹣耶律阿保机B.金﹣﹣元昊

C.辽﹣﹣完颜阿骨打D.西夏﹣﹣努尔哈赤

11.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916年建立契丹政权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

A.赵匡胤B.耶律阿保机C.完颜阿骨打D.元昊

12.下列不属于宋夏和议相关的史实是(  )

A.元昊向宋称臣B.宋给西夏岁币

C.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D.北宋派兵镇压西夏起义

13.北宋、辽、西夏、金四个政权,按建立的时间顺序排列依次是(  )

A.北宋、辽、金、西夏B.辽、北宋、西夏、金

C.辽、金、北宋、西夏D.北宋、辽、西夏、金

14.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

这说明(  )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

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

D.促进了北方畜牧业发展

15.在宋辽澶州之战中,力主坚决抵抗的是(  )

A.宋真宗B.宋太宗C.石守信D.寇准

16.图中的货币分别为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契丹和西夏(  )

A.都在同一区域建立的政权B.都是由同一民族建立的政权

C.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D.都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

17.战争时,皇帝御驾亲征往往能稳定军心,鼓舞士气。

北宋时,宋真宗亲征澶州城就使得北宋军队打退了辽军,当时力劝皇帝亲征的宰相是(  )

A.魏征B.寇准C.宋璟D.房玄龄

18.“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轼:

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融合加强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

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D.岳家军的抵抗

19.为了写一篇论文,小明同学阅读了《契丹的兴起》《陈桥兵变》《辽.西夏.宋的战与和》等书籍,对此你认为他论文的题目应是(  )

A.民族政权的并立B.国家的统一

C.民族政权的繁荣D.中华大家庭的团圆

20.宋金和议,标志着宋金对峙局面形成,与南宋对峙的金是哪一民族建立的(  )

A.党校B.契丹C.女真D.蒙古

21.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  )

A.战争频繁B.双方和平共处

C.时战时和D.互不来往,闭关锁国

 

二.材料题(共3小题)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

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

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完全占据中原),必行汉法,可以长久。

故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其它不能实行汉法,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

国家仍处远漠,无事论此,比若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可也。

﹣﹣(元)许衡:

《鲁斋遗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契丹”和“拓跋”分别建立的什么政权?

(2)材料二说明的是一个什么问题?

(3)上述材料反映了少数民族政权在哪些方面仿效“汉法”?

这些仿效措施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2)根据材料指出,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

(4)根据材料内容,请写出当时所并立的政权有哪些?

24.对宋朝和约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请结合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规定双方为兄弟国家,宋每年向辽纳岁币,绢20万匹、银10万两。

材料二西夏向宋称臣,宋每岁赐西夏绢13万匹、银5万两、茶2万斤,节日再另行赏赐。

(1)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分别是什么事件?

(2)材料一签订时宋的最高统治者是谁?

(3)材料二中“西夏”的国主是谁?

(4)谈谈你对宋与辽、西夏的“战”与“和”的看法。

 

2017-2018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

第7课辽西夏与南宋的并立

 

一.选择题(共21小题)

1.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少数民族领袖,他于1038年11月10日自立为帝,脱离宋朝,国号“大夏”,亦称西夏,定都兴庆府。

他来自下列的哪个民族呢(  )

A.契丹B.女真C.党项D.突厥

【解答】1038年11月10日党项首领元昊自立为帝,脱离宋朝,国号“大夏”,亦称西夏,定都兴庆府.

故选C.

 

2.下列能大致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解答】辽建立于916年,1125年被金所灭;北宋建立于960年,1127年,被金所灭;西夏建立于1038年,1227年亡于蒙古政权.1005年北宋和辽订立澶渊之盟,1044年北宋和西夏订立宋夏和议,形成了北宋、辽、西夏并立的局面.C符合题意.

故选C.

 

3.以盟约的方式达成和解是解决纷争的方式之一。

结束宋辽之间战争状态的盟约是(  )

A.绍兴和议B.澶渊之盟C.宋辽协议D.雁门关协议

【解答】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故选B.

 

4.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

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解答】据所学知,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北宋,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图中代表北宋的是③,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史称北宋.

故选C.

 

5.宋辽“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乐,不乐战争。

”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的出现,是由于(  )

A.岳飞抗金B.澶渊之盟C.宋夏和议D.宋金和议

【解答】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故选B.

 

6.山西民间有“六郎站在雁门关,一箭射到大青山(位于内蒙古)”的传说。

下列对这一传说的理解,说法最合理的是(  )

A.杨六郎勇武过人,这种传说完全可能发生

B.当时与杨六郎发生冲突的是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军

C.历史传说多虚拟夸张,不可作为历史研究资料

D.传说虽有夸张,但可以推测出北宋与北方民族处于战争状态

【解答】材料“六郎站在雁门关,一箭射到大青山(位于内蒙古)”可知,这个民间传说反映的是北宋抗击辽国的史实.所以D项说法正确.

故选D.

 

7.对澶渊之盟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B.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有利于双方开展贸易

D.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解答】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有利于双方开展贸易.所以澶渊之盟也不是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故选A.

 

8.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前(  )

A.北宋与金的争战B.南宋与辽的争战

C.北宋与辽的争战D.南宋与金的争战

【解答】根据“澶渊之盟”的订立可知,宋真宗时,辽大举攻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宰相寇准力劝黄帝亲征、宋真宗抵达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杨家将的故事正是反映了北宋与辽的争战,“澶渊之盟”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故选C.

 

9.辽、宋、夏、金时期最突出的历史阶段特征是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其中,建立了西夏政权的是(  )

A.契丹族B.党项族C.女真族D.蒙古族

【解答】北宋初期,在今天宁夏、甘肃一带生活着以游牧为主的民族党项族.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历史上称为西夏.

故选B.

 

10.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与其建立者对应正确的是(  )

A.契丹﹣﹣耶律阿保机B.金﹣﹣元昊

C.辽﹣﹣完颜阿骨打D.西夏﹣﹣努尔哈赤

【解答】916年契丹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辽).BCD三项对应有误.

故选A.

 

11.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916年建立契丹政权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

A.赵匡胤B.耶律阿保机C.完颜阿骨打D.元昊

【解答】916年契丹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故建立契丹政权的少数民族首领耶律阿保机.

故选B.

 

12.下列不属于宋夏和议相关的史实是(  )

A.元昊向宋称臣B.宋给西夏岁币

C.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D.北宋派兵镇压西夏起义

【解答】宋夏和议的内容包括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宋夏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故不属于宋夏和议相关的史实是北宋派兵镇压西夏起义.

故选D.

 

13.北宋、辽、西夏、金四个政权,按建立的时间顺序排列依次是(  )

A.北宋、辽、金、西夏B.辽、北宋、西夏、金

C.辽、金、北宋、西夏D.北宋、辽、西夏、金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916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北宋;1038年,元昊在兴庆称帝建国,史称西夏;1115年,完颜阿骨打于会宁建都立国,国号金.

故选B.

 

14.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

这说明(  )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

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

D.促进了北方畜牧业发展

【解答】1005年1月北宋与辽在澶州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每年银10万两、绢20万匹,史称“澶渊之盟”.宋辽订立的和议后,宋辽之间保持了一百多年的相对和平局面,促进了双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宋辽边境“生育番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就是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和平局面的表现.

故选B.

 

15.在宋辽澶州之战中,力主坚决抵抗的是(  )

A.宋真宗B.宋太宗C.石守信D.寇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1044年,宋真宗时,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故选D.

 

16.图中的货币分别为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契丹和西夏(  )

A.都在同一区域建立的政权B.都是由同一民族建立的政权

C.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D.都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

【解答】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都是仿照中原汉族王朝的圆形方孔铜钱铸造的,这说明契丹和西夏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

故选C.

 

17.战争时,皇帝御驾亲征往往能稳定军心,鼓舞士气。

北宋时,宋真宗亲征澶州城就使得北宋军队打退了辽军,当时力劝皇帝亲征的宰相是(  )

A.魏征B.寇准C.宋璟D.房玄龄

【解答】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故选B.

 

18.“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轼:

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融合加强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

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D.岳家军的抵抗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辽与朝廷和好年深”可知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故选C.

 

19.为了写一篇论文,小明同学阅读了《契丹的兴起》《陈桥兵变》《辽.西夏.宋的战与和》等书籍,对此你认为他论文的题目应是(  )

A.民族政权的并立B.国家的统一

C.民族政权的繁荣D.中华大家庭的团圆

【解答】后周大将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契丹人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与北宋并立.

故选A.

 

20.宋金和议,标志着宋金对峙局面形成,与南宋对峙的金是哪一民族建立的(  )

A.党校B.契丹C.女真D.蒙古

【解答】女真受到辽的控制和压迫,完颜部统一了女真各部.完颜阿骨打继任女真首领后,继续领导抗辽斗争,势力不断壮大.1115年,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后定都会宁.

故选C.

 

21.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  )

A.战争频繁B.双方和平共处

C.时战时和D.互不来往,闭关锁国

【解答】北宋、辽、西夏之间的关系是时战时和.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都城在兴庆.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北宋交战,双方损失很大.后来,双方议和,元昊向北宋称臣,北宋给西夏岁币.

故选C.

 

二.材料题(共3小题)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

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

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完全占据中原),必行汉法,可以长久。

故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其它不能实行汉法,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

国家仍处远漠,无事论此,比若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可也。

﹣﹣(元)许衡:

《鲁斋遗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契丹”和“拓跋”分别建立的什么政权?

(2)材料二说明的是一个什么问题?

(3)上述材料反映了少数民族政权在哪些方面仿效“汉法”?

这些仿效措施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解答】

(1)据材料一“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可知,材料一中的“契丹”和“拓跋”分别建立的政权是辽、西夏.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于公元916年即皇帝位,成立了契丹国,契丹于938年改国号为辽.公元1038年党项族李元昊称帝,西夏正式建国.

(2)材据料二“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完全占据中原),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其它不能实行汉法,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国家仍处远漠,无事论此,比若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可也”可知,材料说明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占据中原后,要想统治稳定、长久,必须实行汉族的统治制度.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少数民族政权仿效“汉法”的措施有,任用汉人为官;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学习汉族传统文化;学习汉族的生活习俗.促进了民族融合;少数民族政权仿效“汉法”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故答案为:

(1)辽、西夏.

(2)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占据中原后,要想统治稳定、长久,必须实行汉族的统治制度.

(3)任用汉人为官;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学习汉族传统文化;学习汉族的生活习俗.(答出其中两项即可)作用:

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2)根据材料指出,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

(4)根据材料内容,请写出当时所并立的政权有哪些?

【解答】

(1)据材料“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可知,材料中的辽是由契丹建立的政权,916年契丹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辽).

(2)据材料“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可知,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是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

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4)当时并立的政权有西夏、辽和北宋,916年,契丹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后来改国号为辽.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历史上称为西夏.

故答案为:

(1)契丹.

(2)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3)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是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

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4)西夏、辽和北宋.

 

24.对宋朝和约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请结合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规定双方为兄弟国家,宋每年向辽纳岁币,绢20万匹、银10万两。

材料二西夏向宋称臣,宋每岁赐西夏绢13万匹、银5万两、茶2万斤,节日再另行赏赐。

(1)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分别是什么事件?

(2)材料一签订时宋的最高统治者是谁?

(3)材料二中“西夏”的国主是谁?

(4)谈谈你对宋与辽、西夏的“战”与“和”的看法。

【解答】

(1)依据材料一的“宋每年向辽纳岁币,绢20万匹、银10万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是北宋和辽签订的澶渊之盟.依据材料二的“西夏向宋称臣,宋每岁赐西夏绢13万匹、银5万两、茶2万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是宋夏和议的内容.

(2)北宋建立后,曾对辽用兵,失败后改为消极防御,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东京.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亲征到澶州城,鼓舞了宋军士气,打退辽军,后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3)据所学知,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夏在宋的西北,史称西夏.

(4)北宋建立后,和辽、西夏多年征战,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宋辽和宋夏议和,维持了和平局面,和平有利于双方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本题以民族关系为着眼点,通过北宋与辽、西夏的战与和的关系,得出“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的结论,遵循了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故答案为:

(1)澶渊之盟、宋夏和议.

(2)宋真宗.

(3)元昊.

(4)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和平有利于双方经济的发展,“和”是历史的主流,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