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果品研究进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13710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果品研究进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绿色果品研究进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绿色果品研究进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绿色果品研究进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绿色果品研究进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绿色果品研究进展.docx

《绿色果品研究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果品研究进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绿色果品研究进展.docx

绿色果品研究进展

绿色果品研究进展

绿色食品是针对目前工业污染导致的人类生存环境恶化而提出的。

有人曾预言:

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危机是生态危机[1]。

人类无法回避诸如人口爆炸,粮食短缺,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生态问题的残酷现实。

为了增加生物产量,防除病虫鼠害和杂草,而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

造成了空气,土壤和水汽的严重污染,直接危害到人类的健康。

因此,随着人类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对无公害绿色食品的需要已成必然。

1.绿色食品的概念:

绿色食品是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2]

根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规定,绿色食品分为二级:

AA级和A级绿色食品。

AA级是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3],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4][5],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A级是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4][5],其余与AA级相同。

化学合成物质是指经过化学工业方式制成的肥料、农药、食品添加剂和生长调节剂等。

国外与中国绿色食品相似的,称为健康食品、自然食品或无公害食品等。

尽管称谓不同,其共同点是消除或减少食品中某些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从生产方式上要解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问题。

2.国内外绿色食品的发展概况

2.1国外绿色食品的研究及开发进展:

自20世纪初发达国家“石油农业”的弊端暴露以来,国外出现多种替代农业,安全、无污染、优质营养类食品的名称繁多,如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自然食品、生态食品等,但实质与绿色食品相同.

2.1.1 有机食品 在一些发达国家,人们已习惯把常规石油农业生产的食品称为常规食品(conventionalfood),而把不用或少用农药、化肥及其它人工合成品,只以生物学方法、采用有机耕作技术生产出来的食品称为有机食品.近年来发达国家对有机食品的需求迅猛增长,并超过了本国的生产和供应[6].有机农业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初.1908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F.H.King教授出版了《四千年农民》(FarmersofFortyCenturies),1915年英国的微生物学家A.Howard研究并于1941年出版的《农业圣约》(anAgriculturalTestament),1924德国成立世界第一个有机农业组织——Demeter,1938美国的J.I.Rodele开办了有机农场,并于1942年出版的《有机园艺和有机农业》一书.都进行有机农业,提倡有机施肥。

现代人类生活需求生态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形成在市场上买卖双方互相促进追求有机食品、讲究商品的生态性能的趋势.现在世界上有机农业产品的主要生产和消费国是美国、西欧(以德国为代表).

德国民众有机食品消费占粮食消费的1%,是世界上有机食品的生产国之一.尽管如此,其国内有机产品供不应求,还需不断从其它国家进口有机蔬菜、水果.究其原因是德国广大民众环保意识较强的缘故.德国政府也十分支持有机农业的发展,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在德国成立了“国际农业运动协会(IFOAM)”,协会宗旨是[7]:

(1)整个企业或农场的所有项目都必须按有机农业方式进行,即不能只有一部分生产项目按有机农业方式进行,而另一部分的生产项目按常规方式进行.

(2)在作物生产中禁止使用化学合成氮肥、其它易水溶的肥料、化学植保药剂和化学贮藏保护药剂.

(3)在畜牧生产中禁止使用人工荷尔蒙和其它增产剂,从非有机农业组织购入的饲料不得超过10%-20%.此外不能采取虐待牲畜的生产方式.

2.1.2 无公害食品 随着欧美发达国家农产品生产过剩和质量降低、食物结构的改变、生活价值观和环境价值观的转变,80年代欧美开始追求既生产优质农产品,又能保护环境的农业,即所谓“环保型”农业.通过“环保型”农业生产出来的食品称为“无公害食品.其代表国家有法国和英国:

2.1.3 自然食品 自然农业(naturalfarming)最早由日本的祖冈田茂吉于1950年创立,其实质是充分立足自然力,高度利用自然生物系统,严格按照自然规律实施的农作方法及其体系。

战后日本为使农业迈向现代化,促进农业经济的腾飞,曾一度终止了自然农法的研究与实践.70年代初开始对这种“现代化农业”进行反思,指出使用农药是日本战后农业增产和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但农药公害的普遍存在是食品质量下降的首要原因,因此重新启动自然农业研究会的工作,并且明确了研究计划.1982年又成立了自然农法国际综合开发中心,中心的研究项目共5个,其中4个与自然食品开发有关:

一是围绕身心健康,生产并供给人类无公害、清洁、有益健康的农产品;二是恢复有生命的土壤,以提高农产品品质;三是开发省工节能生产技术;四是开展自然食品运动.在自然农法研究会的促动下,日本1970年后有机氯农药的使用下降,80年代开始开展无公害蔬菜栽培管理的研究.

除日本外,美国部分地区沿袭日本祖冈的自然农法研究,通过自然农法生产的自然食品,正成为美国消费市场的热点,1981年法国农业、经济、工业部长与总统共同签署了一项关于自然食品的法令,规定自然食品的生产不能使用合成化学产品,以确保自然食品的流通.现在巴黎等地有自然食品店,与之联系的自然食品生产农场达100多个,自然食品的销价比普通食品高15%-25%[8].

2.1.4 生态食品 1971年,美国土壤学家W.Albrecht发起并定义生态农业为:

“在生态上能够自我维持、经济上有生命力的,目标在不产生大的长远的环境和伦理方面或审美方面不可接受的变化的小型农业.”与有机农业体系不同,生态农业强调农牧业混合经营、浅耕、豆科作物轮作、水土保持等[9],其产品称为生态食品.欧盟国家极为重视生态农业,挪威,瑞典,荷兰都极为重视生态农业的研究。

2.2国内绿色食品的发展:

我国对无污染、优质营养的食品的开发和研究也十分重视.80年代初开始建设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就是注重农业经济发展、农产品质量提高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的产物.并在“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大背景下,于1990年5月15日,召开了第一次绿色食品工作会议,提出绿色食品[10],1993年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11],归口农业部管理。

我国绿色食品工程自启动以来,发展十分迅速,国家先后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总公司”、“绿色食品办公室”等管理机构,注册了质量证明商标——绿色食品标志,先后制定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暂行办法》、《绿色食品产品管理暂行办法》、《绿色食品标志设计标准手册》、《绿色食品执行标准(草案)》等有关法规文件.全国大部分省市相继成立了相应的审查、加工、保鲜、包装、储运、销售、监督、检测等管理网络,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开发发展轨道。

为了与国际市场接轨,进一步扩大我国绿色食品体系的影响,1993年中国绿色食品中心加入了IFOAM.从1998年起联合国亚太经济与社会委员会(UNESCAP)开始重点向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介绍和推广中国绿色食品及管理模式.1996年在参照有机食品国际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与颁布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对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开发进行规范管理,逐步建立了涵盖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储运、专用生产资料等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框架,制定了49项绿色食品标准,注册了我国第一例证明商标———绿色食品标志商标,该标志在日本和我国香港地区也成功注册。

3.我国绿色果品的发展概况

3.1我国果树的栽培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八个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且是最大的起源中心,果树种质资源非常丰富。

在距今6000~7000年新石器时代的半坡村遗址(今陕西省西安市郊)和青莲岗文化遗址(今江苏省吴江县)中,人们分别发现了残存的栗、榛和“核果类”植物的果核。

这些遗址的发掘,至少可以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食用栗、榛以及核果类植物的果实,可见果树已引起了我们祖先的足够重视。

3.2绿色果品的发展过程[12]

绿色果品的产生,是人类对果品要求不断发展和自然不断协调的结果。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对果品的需求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农业生产力低下,产量低,水果供应量不足,人类对水果主要是数量上要求的阶段。

为了得到足够的水果,采用了大量的化肥和农药,在很短的时间内,是农产品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从而满足了人类对水果数量上的需求。

第二阶段是人类对水果质量上的需求阶段。

在水果数量得到满足后,人们进而提高了对水果的质量要求。

要求水果外观美观、风味好、营养丰富。

第三阶段是人类对水果安全上的需求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逐渐认识到农药、化肥在促进产量增加的同时,也严重的污染了生态环境,水果中残留的农药,对人类的健康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因此,人类对水果的要求在原有的基础上有增加了安全、无污染的新内容。

3.3绿色果品研究现状

我国绿色食品开发从1990年5月15日农业部召开全国第一次“绿色食品工作会”已开始的。

同年11月22日推出了首批绿色食品,到1992年已审批了151家企业生产的271种食品为绿色食品。

到1996年(2002年)为止,全国已开发出包括果品在内的绿色食品产品712种,其中已有许多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2002年,全国共有749家企业的1239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

到2002年底,绿色食品企业总数达到1756个,产品总数达到3046个,其中A级产品2978个,AA级产品68个;产品实物总量2500万吨,其中果品75.1万吨。

绿色果品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以下标准:

产品的原料产地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原料作物的生长过程及水肥、土壤必须符合一定的无公害控制标准,并接受环境保护监测部门的监督;产品的生产加工及包装、储运过程应符合食品工业组织的要求,最终产品须按国家颂布的卫生标准检测合格。

我国2001年颁布国家标准《家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安全要求》(GB18406.2-2001)等,为规范我国无公害水果的食用安全性提供了统一标准。

《绿色食品苹果标准》,已颁布实施;梨、桃、葡萄和猕猴桃绿色食品标准正在制定中。

《西北地区绿色食品苹果生产技术规程》、《三门峡绿色食品苹果生产技术规范》已经制定,但尚未颁布。

表17种绿色果品的卫生要求单位:

mg/kg

项目

葡萄

柑桔

哈密瓜

猕猴桃

苹果

倍硫酸≤

0.02

-

不得检出

0.02

0.05

0.02

0.02

敌敌畏≤

0.02

0.05

0.1

0.1

0.1

0.1

0.02

乐果≤

0.02

0.05

0.5

0.5

0.2

0.5

0.02

杀螟硫磷≤

0.02

0.02

不得检出

0.2

0.2

0.2

0.02

溴氰菊酯≤

0.02

0.05

0.02

0.02

镉(以Cd计)≤

0.03

0.01

0.03

0.01

0.03

0.01

0.03

汞(以Hg计)≤

0.01

0.005

0.005

0.01

0.01

0.01

0.005

铅(以Pb计)≤

0.1

0.2

0.05

0.2

0.05

0.2

0.05

砷(以As计)≤

0.1

0.2

0.1

0.2

0.1

0.2

0.1

表1中所列7种果品均要求滴滴涕≤0.05,六六六≤0.05,氟≤0.05。

通过对表1中所列7种果品的标准要求分析,推出板栗要符合绿色果品要求,需滴滴涕≤0.05,六六六≤0.05,氟≤0.05,倍硫磷≤0.02,敌敌畏≤0.02,乐果≤0.02,杀螟硫磷不得检出,溴氰菊酯≤0.02.

镉≤0.01,汞≤0.005,铅≤0.05,砷≤0.1。

6.绿色果品对产地和栽培管理的要求

6.1对环境的要求

绿色果品产地的先决条件是生态环境质量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

作为果树,根据NY/T391-2000标准要求,果树的产地环境主要考虑大气环境质量、农田灌溉水质量和土壤质量。

具体应满足4个要求:

[3]①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氟化物4中污染物的含量符合表2的规定。

②灌溉用水的PH值及总汞、镉、砷、铅、六价铬和氟化物6种污染物的含量符合表3的规定。

③土壤(分pH<6.5、pH=6.5~7.5和pH>7.5三种情况)中镉、汞、砷、铅、铬和铜6种污染物的含量符合表4的规定。

④生产AA级绿色果品时,转化后的土壤肥力(包括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及有效钾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和质地)应满足Ⅰ级或Ⅱ级肥力要求(见表5);生产A级绿色果品时,土壤肥力可作为参考指标。

此外,绿色果品生产基地还应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影响,建在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的无污染和生态条件良好的地区。

表2绿色果品对空气环境的要求

主要污染物

任何一天平均

任何一小时平均

总悬浮颗粒物(mg/m3)≤

0.30

二氧化硫(mg/m3)≤

0.15

0.50

氮氧化物(mg/m3)≤

0.10

0.15

氟化物(µg/m3)≤

7

20

表3绿色果品对灌溉水质的要求

污染物

水PH值为5.8~8.5时的含量要求(mg/L)

水中总汞

≤0.001

总镉

≤0.005

总砷

≤0.05

总铅

≤0.1

六价铬

≤0.1

氟化物

≤2.0

表4绿色果品对土壤污染物的限量要求

重金属含量

不同土壤PH值

<6.5

6.5~7.5

>7.5

镉(mg/L)≤

0.30

0.30

0.40

汞(mg/L)≤

0.25

0.30

0.35

砷(mg/L)≤

25

20

20

铅(mg/L)≤

50

50

50

铬(mg/L)≤

120

120

120

铜(mg/L)≤

100

120

120

表5生产AA级板栗对土壤肥力的要求

 

不同肥力等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质地

轻壤

砂壤、中壤

砂土、粘土

有机质(g/kg)

>2.0

1.5~2.0

<15

全氮(g/kg)

>1.0

0.8~1.0

<0.8

有效磷(mg/kg)

>10

5~10

<5

有效钾(mg/kg)

>100

50~100

<50

阳离子交换量

>15

15~20

<15

6.2对肥料使用的要求

生产AA级板栗主要使用的肥料有农家肥料和非化学合成的商品肥料。

属于前者的有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绿肥、作物秸秆、未经污染的泥肥及饼肥等;属于后者的主要有商品有机肥料,如腐殖酸类肥料、微生物肥料、半有机肥料(由有机和无机物质混合或化合制成的肥料)及无机(矿质)肥料等。

农家肥料中的厩肥,如猪圈粪、牛羊粪、鸡粪,还有人粪尿和饼肥等,需经腐熟后施用。

种植绿肥和秸秆还田,是改良果园土壤,既清洁又安全的肥料。

果园适宜种植的绿肥有苜蓿、草木樨、沙打旺、紫云英、苕子、田菁、三叶草和一些禾本科草类。

果园生草是一种先进的土壤管理制度,不仅能培肥土壤,而且对维持果园生态系统的平衡也很有利。

生产A级板栗则允许限量使用部分化学合成肥料,常用的有尿素、硫酸钾、磷酸二铵等。

但使用化肥时必须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有机氮与无机氮之比为1∶1,即大约1000kg厩肥加尿素20kg,尿素可作基肥也可作追肥施用。

化肥也可与有机肥、微生物肥配合使用,即大约厩肥1000kg,加尿素10kg或磷酸二铵20kg、微生物肥60kg,按上述比例,果树可适当加大用量。

最后一次追肥必须距采前30天以上,采前30天以内则不得追肥。

化肥中禁止使用硝态氮肥。

6.3对农药使用的要求 

生产绿色食品应不用或少用农药。

因此,果园病虫防治首先应从果树———病虫草等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发生而有利各种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以保持果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尽量减少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

在果树栽培管理中,不采用农药防治病虫草害的农业措施有:

1)选用抗病虫品种。

2)对苗木加强检疫,尽量采用无病虫、无病毒的健壮苗木。

不将有病虫的果、枝、叶及其包装物带进果园。

3)果园进行合理的生草、间作,有利于保持果园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和利于天敌的繁衍,能有效地抑制果园某些害虫的危害。

果园防护林避免选用与果树有共同病虫害的树种,如苹果、梨园应避免用杨树、洋槐、柏类等树种作防护林,这样能减轻烂果病、枝干病害、锈病和天牛的危害。

4)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注意氮、磷、钾肥和微量元素的配合施用,以显著提高树体的抗病性。

5)严格疏花疏果,保持与树体状况和肥水水平相适应的负载量,避免树体衰弱,维持健壮树势。

6)采用人工防治措施。

通过修剪建造通风透光的树形,及时剪除病虫危害的果、枝、叶。

刮除翘皮,清洁果园,及时将枯枝落叶深埋、焚烧或清除出园。

7)采用物理方法进行防治,如用灯光、色彩诱杀害虫,对果实进行套袋和枝干涂白等。

7.AA级板栗生产措施

7.1土壤管理措施

改革土壤耕作方式,变过去清耕法为栗园行间生草或间作矮杆作物、树盘或全园覆盖等耕作方式,改善栗园立地条件,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7.1.1对丘陵山地无肥水条件的栗园,除做好垒树坪、扩穴、修整加固梯田等水保工程外,春季在树盘内覆盖麦秸、稻把、玉米秸等秸杆,厚度为15~20cm,秸杆上覆一层薄土,以防风刮和火灾,每年维持原有厚度。

7.1.2丘陵缓坡地或平地栗园,有灌溉条件的,可采用行间生草、树盘覆草的耕作方法。

适宜栗园种植的草种主要有白三叶、黑麦草、紫花苜蓿等。

草高30~50cm时,人工或机械刈割一次,一年3~4次,将刈割下的草覆于树盘下,覆盖度不超过20cm,4~5年翻耕一次,更新草种。

生草后应加大行间的肥水投入,避免与栗树互争肥水,造成栗树营养不良,生长衰弱。

7.2施肥管理

作为AA级绿色食品使用的肥料有农家肥和非化学合成的商品肥料,属于前者的有堆肥、沤肥、沼气肥、绿肥、作物秸杆、未经污染的泥肥及饼肥等;属于后者的主要有商品有机肥,如腐殖酸类肥料、微生物肥料、半有机肥料(由有机和无机物质混合或化合制成的肥料)及无机(矿质)肥料等。

各种农家有机肥应高温腐熟后施用,不得施用未经腐熟的兽禽粪便。

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大面积栗园,应根据叶分析结果进行营养诊断施肥。

7.3病虫害防治措施

7.3.1基础防治措施[19]

病虫害基本防治措施有物理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措施和生态防治措施。

为减少污染,预防栗树果树农药残留,一般应用物理措施和生态措施。

具体内容为[20]

1)调整作物布局,保护天敌环境

在栗园内行间种草,营造有利于叶螨、蚜虫、食心虫、栗瘿蜂等害虫天敌繁殖的环境,在天敌数量较多时适时刈割,迫使天敌上树,达到以虫抑虫的目的。

在栗树下空地间作小麦,有利于瓢虫等天敌向栗树转移。

根据在遵化板栗园的调查,间作小麦园的瓢虫类天敌数量教常规对照园增加4倍以上。

合理选择间作树种,尽量不用桃、梨树间作,以减轻共寄生性害虫如桃驻野螟的危害;在栗园零散种植向日葵、玉米等作物,诱集桃驻野螟成虫产卵,将这些作物收割集中销毁;适时中耕清除树下杂草,破坏害虫生息场所,保留畦埂杂草,为天敌的栖息、产卵和生存创造良好生态条件。

2)选用推广抗病虫害品种

主要针对栗瘿蜂、栗实象等危害特点,选择树势健壮适宜短截及球苞大、苞刺筒密、坚硬、高产、优质的抗病虫品种,如东陵明珠、遵化短刺、北峪2号等。

3)加强栽培管理,壮树房病虫

4)运用人工、物理处理技术,搞好清洁工作,降低病虫基数

人工刮除老树皮破坏害虫越冬场所,刮除舞毒蛾等害虫虫卵,利用修剪剪除栗瘿蜂虫枝、刺蛾茧、天幕毛虫卵等;人工捕杀透翅蛾、天牛、金龟子成幼虫;利用绑草把、糖醋液诱杀成虫等。

秋末冬初彻底清扫落叶、捡拾落地栗苞,带出园外烧毁。

5)保护和利用天敌

不喷化学农药,可利用药剂涂干防治害虫,以调节害虫、天敌比例。

利用天敌与害虫发生期的时间差,将冬剪下的栗瘤枝条放回栗园,待寄生蜂羽化后再销毁;麦收前后将麦田天敌迁至栗园等。

6)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即使防治,保证栗园的正常生长,使被还果率低于3%.

7.3.2主要病虫防治 

1)板栗胴枯病

早春及时刮除病斑,刮后涂药。

常用消毒药有843康复剂原液、2%农抗120水剂10倍、石硫合剂原液、10%碱面水等。

2)栗红蛛蜘

萌芽前喷3~5度石硫合剂,此药对多种病虫害都有防治作用。

生长期加强田间调查,达到防治指标时再进行化防。

一般在麦收前天气多高温干旱,红蛛蜘增殖迅速,此时在平均每叶达3头叶螨时进行药物防治;7月中旬以后进入雨季,对红蛛蜘发生不利,且天敌数量增加,防治指标可放宽至7~8头/叶。

化防药剂宜选用对天敌较为安全的低毒低残留农药,如尼索朗、阿维菌素、风雷激、爱福丁等。

3)栗蛀花麦蛾

5月中旬在成虫发生初期,栗园内挂黑光灯或糖醋液进行诱杀;盛期树上喷昆虫生长调节剂灭幼脲类农药。

4)栗瘿蜂

5~6月份摘除树枝上的嫩瘤,带出园外消毁;冬季精细修剪,疏除内膛细弱枝,消灭芽内越冬幼虫;收集寄生了栗瘿蜂天敌长尾小蜂的干瘤,待来年春季放回栗园,抑制栗瘿蜂的虫口密度。

5)板栗透翅蛾

在4月中旬和8月中旬为害盛期,及时查找虫源,发现树皮起大鼓包并有黑色粪便排出时,用小刀挖出幼虫,伤口涂药。

药剂为1~1.5升柴油兑50毫升敌敌畏。

6)桃蛀螟

采收后及时脱粒,免遭虫蛀;堆积栗蓬时,每堆一层喷一次80%敌敌畏1000倍,而后盖上塑料薄膜,薰蒸杀虫1~2天;清洁越冬场所,及时烧掉板栗刺苞。

危害严重的园片,可于成虫发生盛期喷灭幼脲3号抑制成虫产卵或于7月底8月初树上喷一次氰戊菊酯2000倍液。

1参考文献

1杨继平.试论森林生态系统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林业经济.1999(4):

1~5

2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标准.(内部标准),1995.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内部标准),2000.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内部标准),2000.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内部标准),2000.3

6邓宏海.发达国家的“有机”食品趋势[J].世界农业,1993(6):

7~8

7柯炳生.欧洲有机农业产品的市场发展[J].世界农业,1992(7):

5~7.

8王松良.国内外绿色食品研究与开发进展.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1

(1):

103~108

9黄天珍.世界自然农业思潮[J].世界农业,1989(9):

24~26

10王旭燕.绿色食品[J].食品与生活,1999(6):

58~59

11郑光华,罗斌.绿色食品蔬菜-21世纪设施农业的主导产品中国蔬菜[J]1999

(1):

1~3

12李绍华,罗正荣,刘国杰,彭抒昂.果树栽培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3唐时俊,李润唐,李昌珠,李冬生,姚先铭.板栗丰产栽培技术.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8321.1-198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1988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8321.2-198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1988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8321.3-1989).农药合理使用准则[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1990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8321.4-1993).农药合理使用准则[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