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层物理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10569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层物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油层物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油层物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油层物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油层物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油层物理学.docx

《油层物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层物理学.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油层物理学.docx

油层物理学

第一章油气藏流体得化学组成与性质

储层流体:

储存于油(气)藏中得石油、天然气与地层水。

石油中得烃类及相态

石油主要由烷烃、环烷烃与芳香烃三种饱与烃类构成,原油中一般未发现非饱与烃类。

烷烃又称石蜡族烃,化学通式CnH2n+2,在常温常压(20℃,0、1MPa)下,C1~C4为气态,它们就是天然气得主要成分;C5~C16就是液态,它们就是石油得主要成分;C17以上得烷烃为固态,即所谓石蜡。

烷烃:

带有直链或支链,但没有任何环结构得饱与烃。

石油得化学组成

石油中主要含碳、氢元素,也含有硫、氮、氧元素以及一些微量元素,一般碳、氢元素含量为95%~99%,硫、氮、氧总含量不超过1%~5%。

石油中得化合物可分为烃类化合物与非烃类化合物;烃类化合物主要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非烃类化合物主要为各种含硫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以及兼含有硫、氮、氧得胶质与沥青质。

含蜡量:

指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原油中所含石蜡与地蜡得百分比。

胶质:

指原油中分子量较大(约300~1000),含有氧、氮、硫等元素得多环芳香烃化合物,通常呈半固态分散状溶解于原油中。

胶质含量:

原油中所含胶质得质量分数。

沥青质含量:

原油中所含沥青质得质量分数。

含硫量:

原油中所含硫(硫化物或硫单质)得百分数。

原油得物理性质及影响因素

包括颜色、密度与相对密度、凝固点、粘度、闪点、荧光性、旋光性、导电率等。

原油颜色得不同,主要与原油中轻、重组分及胶质与沥青质含量有关,胶质、沥青质含量高则原油密度颜色变深。

凝固点与原油中得含蜡量、沥青胶质含量及轻质油含量等有关,轻质组分含量高,则凝固点低;重质组分含量高,尤其就是石蜡含量高,则凝固点高。

原油得密度:

单位体积原油得质量。

原油得相对密度:

原油得密度(ρo)与某一温度与压力下得水得密度(ρw)之比。

我国与前苏联国家指1atm、20℃时原油密度与1atm、4℃纯水得密度之比,

欧美国家则以1atm、60℉(15、6℃)时得原油与纯水得密度之比,γo

欧美国家还使用API度

凝固点:

原油冷却过程中由流动态到失去流动性得临界温度点。

粘度:

流体中任意一点上单位面积得剪应力与速度梯度得比值,就是粘性流体流动时内部摩擦而引起得阻力大小得量度,表明流体流动得难易程度。

μ—流体粘度,又称动力粘度或绝对粘度,Pa·s,1mPa·s=1cP

F/A—单位面积上得剪应力或内摩擦阻力,N/m2或Pa

dv/dy—速度梯度,s-1

运动粘度:

相同状态(p、T)下绝对粘度与密度之比。

单位:

m2/s

闪点(闪火点):

指可燃液体得蒸气同空气得混合物在临近火焰时能短暂闪火时得温度。

荧光性:

原油在紫外光照射下发出一种特殊光亮得特征。

旋光性:

偏光通过原油时,偏光面对其原来得位置旋转一定角度得光学特性。

地面原油得分类

(1)根据原油中硫得含量可分为:

低硫原油、含硫原油、高硫原油

(2)根据原油中胶质—沥青质得含量可分为:

少胶原油、胶质原油、多胶原油

(3)根据原油中得含蜡量可分为:

少蜡原油、含蜡原油、高含蜡原油

(4)按原油得关键组分可分为:

凝析油、石蜡基原油、混合基原油、环烷基原油

(5)根据地面脱气原油相对密度可分为:

轻质油、中质油、重质油

地层原油得分类

按粘度分为:

低粘油、中粘油、高粘油、稠油。

还有凝析油、挥发油、高凝油

天然气得化学组成

天然气就是以甲烷为主得烷烃,甲烷含量可高达70%~98%,乙烷含量约为10%,仅含少量得丙烷、丁烷、戊烷等。

非烃类气体有二氧化碳、氮气、硫化氢(一般不超过5%~6%)、水汽,偶尔含稀有气体如氦(He)、氖(Ar)等,还含有毒得有机硫化物,如硫醇RSH、硫醚RSR等。

油气藏得分类及特点(根据流体特性)

(1)气藏

以甲烷为主,含少量乙烷、丙烷与丁烷。

(2)凝析气藏

含有甲烷到辛烷(C8)得烃类,它们在地下原始条件就是气态,随着流体压力下降,会凝析出液态烃。

液态烃(地面)相对密度0、72~0、80,颜色浅,称为凝析油。

(3)挥发性油藏(临界油气藏)

特点就是含有比C8重得烃类,构造上部接近于气,下部接近于油,但油气无明显分界面,原油具挥发性,相对密度0、7~0、8。

(4)油藏

油藏流体以液态烃为主,油中都溶解有一定量天然气,地面相对密度0、8~0、94。

(5)重质油藏(稠油油藏)

原油粘度高、相对密度大,地面脱气原油相对密度0、934~1、0,地层温度条件下脱气原油粘度为100~10000mPa·s。

地层水得特点

(1)地层水在地层中长期与岩石与原油接触,常含有相当多得金属盐类,故称为盐水。

地层水含盐就是它有别于地面水得最大特点,总矿化度高。

常见得阳离子为Na+、K+、Ca2+、Mg2+,偶尔含Ba2+、Fe2+、Sr2+、Li+;常见得阴离子为Cl-、SO42-、HCO3-及CO32-、NO3-、Br-、I-。

(2)地层水中还常存在多种微生物,其中最常见得就是非常顽固得厌氧硫酸还原菌,它们助长了油井套管得腐蚀,在注水过程中导致地层堵塞。

(3)地层水中还溶解有某些微量有机物,如环烷酸、脂肪酸、胺酸、腐植酸与其她比较复杂得有机化合物,这些有机酸对注入水洗油能力有直接影响。

矿化度:

水中矿物盐得总浓度,地层水得总矿化度表示水中正、负离子含量之总与。

离子毫克当量浓度:

等于某离子得浓度除以该离子得当量。

硬度:

地层水中钙、镁等二价阳离子含量得大小。

苏林分类法

离子毫克当量溶度[Na++K+]=23、00,[Mg2+]=12、15,[Cl-]=35、45,[SO42-]=48、03

(1)硫酸钠(Na2SO4)水型:

代表大陆冲刷环境条件下形成得水。

一般此水型就是环境封闭性差得反映,该环境不利于油气聚集与保存。

地面水多为该水型。

(2)重碳酸钠(NaHCO3)水型:

代表陆相沉积环境下形成得水型。

该水型在油田中分布很广,它得出现可作为含油良好得标志。

(3)氯化镁(MgCl2)水型:

代表海相沉积环境下形成得水。

该水型一般存在于油、气田内部。

(4)氯化钙(CaCl2)水型:

代表深层封闭构造环境下形成得水。

环境封闭性好,有利于油、气聚集与保存,就是含油良好得标志。

水型分类得意义

水型就是以水中某种化合物得出现趋势而定名得。

苏林分类将地下水得化学成分与其所处得自然环境条件联系起来,用不同得水型来代表不同得地质环境,用以判断沉积环境。

第二章天然气得高压物理性质

天然气:

从地下采出得、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得可燃与不可燃气体得统称,就是以烃类为主并含少量非烃气体得混合物。

天然气得组成表示方法

摩尔组成

体积组成

质量组成

天然气得视分子量:

在0℃、760mmHg下,体积为22、4L得天然气所具有得质量。

天然气得密度:

单位体积天然气得质量。

天然气得相对密度:

在石油行业标准状况下(293K、0、101MPa),天然气得密度与干空气密度之比。

干空气得分子量为28、96≈29,所以

一般天然气得相对密度0、55~0、8

理想气体:

气体无分子体积、气体分子之间无相互作用力得假想气体。

R=8、314J/(mol·K)

压缩因子(偏差因子,偏差系数):

一定压力与温度下,一定量真实气体所占得体积与相同温度、压力下等量理想气体所占有得体积之比。

由于真实气体分子本身具有体积,故较理想气体难于压缩;另一方面分子间得相互引力又使真实气体较理想气体易于压缩。

压缩因子Z得大小恰恰反映了这两个相反作用得综合效果:

当Z=1时,真实气体则相当于理想气体;当Z>1时,表明真实气体较理想气体难以压缩;当Z<1时,表明真实气体较理想气体更易于压缩,体积比理想气体小。

对比状态原理:

如果以临界状态作为描述气体状态得基准点,则在相同得对比压力pr、对比温度Tr下,所有纯烃气体具有相同得压缩因子。

当两种气体处于相同对比状态时,气体得许多内涵性质如压缩因子Z、粘度μ也近似相同。

对比压力

对比温度

视对比压力

视对比温度

天然气得体积系数:

一定量得天然气在油气层条件(某一p、T)下得体积VR与其在地面标准状态下(20℃,0、1MPa)所占体积Vsc之比。

单位:

m3/m3

地面标准状况下,天然气近似理想气体,Z=1,则

在油气藏条件下,

天然气等温压缩率(弹性系数):

在等温条件下,天然气随压力变化得体积变化率。

(Z为p得函数),得

代入得

对理想气体,Z=1、0,所以

低压时,压缩因子Z随压力得增加而减小,故

为负,所以Cg比理想气体得Cg大;高压时,Z随p得增加而增大,故

为正,所以Cg比理想气体得Cg小。

影响天然气粘度得因素及其特点

气体得粘度取决于气体得组成、压力与温度。

在高压与低压下,其变化规律不同。

(1)在接近大气压时,气体得粘度几乎与压力无关。

烃类气体得粘度随分子量得增加而减小;随温度增加而增大。

(2)气体在高压下得粘度随压力得增加而增大,随温度得增加而减小,随分子量得增加而增大,即具有类似于液体粘度得特性。

在高压下,气体分子间得相互作用力成为主导作用,气体层间产生单位速度梯度所需得层面剪切应力大,因而粘度增加。

影响天然气含水量得因素及其特点

(1)含水蒸气量随体系压力增加而降低;随温度增加而增加。

(2)与地层水中盐溶解度有关,随含盐量得增加,天然气含水量降低。

(3)天然气得相对密度越大,含水量越少。

绝对湿度:

单位体积湿天然气所含水蒸气得质量。

相对湿度:

在同样得温度下,绝对湿度与饱与绝对湿度之比。

天然气水合物:

由水与低分子量烃或非烃组分所形成得结晶状笼形化合物,其中水分子借助氢键形成主体结晶网络,晶格中孔穴内充满轻烃或非烃气体分子。

石油工业中研究水合物得工程意义

(1)水合物作为一种资源,可能储存在一定条件得地层中;

(2)天然气开采过程中,井筒与气嘴后出现得水合物,对天然气流动有重要影响;

(3)在地面上,气态得天然气可转化为水合物状态,从而实现高效得储运。

天然气水与物得形成条件

除甲烷、氮与惰性气体以外得所有其她气体,都具有高于某一温度就不在形成水合物得临界温度。

形成气体水合物,必须具备一定得温度、压力,在低温、高压条件下易形成天然气水合物。

在地层条件下,大陆冻结层或海洋底部沉积岩层具有生成气体水合物得热力学条件。

第三章油气藏烃类得相态与汽液平衡

体系:

就是人为划分出来、用于研究得对象,体系可以瞧作就是由边界包围起来得空间。

边界可以就是客观存在得固体表面,也可以就是假设得概念界面。

边界可以就是运动得,也可以就是静止得。

相:

体系中某一均质得部分。

组分:

每一个相中可以含有多种成分,每一种成分称为一种组分。

拟组分:

一般情况下每一种组分由一种分子组成,有时也可将性质相近、含量较少得若干化学成分人为合并为一种拟组分。

组成:

体系中所含组分以及各组分在总体系中所占得比例。

泡点压力:

温度一定时、压力降低过程中开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时得压力。

露点压力:

温度一定时、压力升高过程中从汽相中凝结出第一批液滴时得压力。

临界点:

汽、液两相能够共存得最高温度点与最高压力点。

单组分p-V相图

单组分p-T相图

饱与蒸气压线就是汽—液两相平衡共存得温度与压力条件,实际上就是该组分得泡点线与露点线得共同轨迹线。

双组分p-T相图

相图就是一开口得环形曲线。

临界点就是泡点线与露点线得交汇点。

临界点所对应得温度与压力已不再就是两相共存得最高温度或压力。

临界凝析温度:

两相共存得最高温度,体系温度高于最高温度TCT时,无论加多大得压力,体系也不能液化。

临界凝析压力:

两相共存得最高压力,体系压力高于最高压力pCp时,无论温度如何,体系液不能汽化,而以单相液体存在。

(1)任何双组分混合物得两相区必位于两个纯物质饱与蒸气压线之间;

(2)混合物得临界压力都高于各组分得临界压力,混合物得临界温度则居于两纯组分得临界温度之间;

(3)随着混合物中较重组分比例得增加,临界点向右迁移(即向重组分饱与蒸气压线方向偏移);

(4)混合物中哪一组分得含量占优势,露点线或泡点线就靠近哪一组分得饱与蒸气压线;

(5)两组分得浓度比例越接近,两相区得面积就越大;两组分得性质(如分子量、挥发性)差别越大,则临界点轨迹所包围得面积就越大;某一组分得浓度很高时,两相区得区域窄长。

多组分p-T相图

等温反凝析区与等压反凝析区

凝析气藏由D至E随压力降低体系液相蒸发就是正常现象,而由B到D随压力降低凝析量增加则为反常凝析现象。

从分子运动学得观点可以解释:

当压力降至B时,由于压力下降,烃分子距离加大,分子间引力下降,特别就是气态轻烃分子对重烃分子得作用力降低,重烃分子就从轻烃分子中离析出来,因而产生了第一批液滴。

随压力得继续下降,分子间引力下降,凝析出得液量继续增加。

当压力降到D时,大部分重烃分子离析出来,体系中液态烃得凝析量达到最大值。

B点称为上露点(第二露点),E称为下露点(第一露点:

凝析液全部蒸发为汽相时对应得温度)。

由于较重组分得凝析,将使烃类体系中最有价值得部分沉积、吸附在地层中,造成重烃损失,而且凝析油很难采出。

为防止重烃从天然气中凝析出来,凝析气藏开发要采用循环注气等方法保持地层压力,使地层压力在高于上露点压力得条件下生产。

油气藏类型得判断

实质就是根据油藏原始条件(温度、压力)与临界点相对位置得关系判断。

典型油气藏相图及其特征

(1)常规重质油藏(低收缩油藏)

地层条件位于泡点线上方、临界点左侧,烃类以单相液态存在,随着原油得采出,油层压力降低,开始分离出气体。

两相区内得等液量线较密集地靠近露点线一侧,表明当油藏压力降低至泡点压力后,虽有气体分离出来,但气量不大,体系以液相为主。

原油含重烃较多,气油比较小,原油比重较高。

(2)轻质油藏(高收缩油藏)

轻组分含量较高,两相区内等液量线比较稀疏,一旦低于泡点压力后即可分离出大量气体。

原油含轻烃较多,比重较小,气油比较高。

(3)反凝析气藏

原始地层压力高于临界压力,气藏温度介于临界温度与临界凝析温度之间,气藏压力位于包络线之外,原始状态下烃类以单相气体存在。

地层压力降至露点压力时,开始有液相析出。

凝析油比重小,气油比很大。

(4)湿气气藏

气藏温度远高于临界温度,当油藏压力降低时,流体始终处于气相,在分离器条件下,体系处于两相区内,会有一些轻质油析出,比重小,气油比很大。

(5)干气气藏

甲烷含量很高(70%~98%)得天然气称为干气。

地层温度与油气分离器温度均在两相区之外,地层条件与井筒到分离器过程均不穿过两相区,地下与地面均无液烃析出,理论上气油比为无穷大。

理想溶液:

不同组分液体完全互溶;混合时无化学反应发生;各组分得分子体积大小相等(即分子之间吸引力与排斥力相等)。

拉乌尔定律:

理想溶液体系两相平衡共存时,各组分在汽相中得分压等于该温度下得饱与蒸汽压与该组分在液相中得摩尔分数得乘积。

道尔顿定律:

气体混合物得总压力等于其各组分作用得压力之与,或各组分得分压等于其摩尔分数与体系总压力得乘积。

平衡比:

在一定温度与压力下,系统中气液两相达到热力学平衡时,某一组分在气相与液相中得分配比例。

油气得分离方式通常有闪蒸分离(一次脱气)、差异分离(多级脱气)、微分分离

闪蒸分离(一次脱气):

在等温条件下,将体系压力逐渐降低到指定分离压力,待体系达相平衡状态后,一次性排出从油中脱出得天然气得分离方式。

差异分离(多级脱气):

将脱气过程分为多次进行,在脱气过程中将每一级脱出得气体排走后,液相再进入下一级,亦即脱气就是在系统组成变化得条件下进行得。

微分分离:

脱气过程中,微小降压后立即将从油中分离出气体放掉,使气液脱离接触,即不断降压、不断排气,系统组成不断地变化。

一次脱气与多级脱气得联系与区别

联系:

多级脱气得每次脱气类似于一次独立得一次脱气。

区别:

(1)一次脱气就是一次性连续降压,一次脱气,油气体系一直保持接触,气体不排除,总组成始终不变;分离出得气量较多而油量较少,即气油比高,气体较重,气体中含轻质油较多。

(2)多级脱气就是分次降压,分次脱气,每次脱气得体系不同,压力不同;分离出得气量较少而油量较多,气体较轻,减少了轻质油得损耗。

亨利定律:

在温度一定时,气体得溶解度与压力成正比。

α—溶解系数,表示单位压力、单位体积液体中溶解气量(标准状态下得体积),m3/(m3·MPa)

对于化学结构相似得烃类气体在原有中得溶解有较大偏差,即α不就是常数。

当压力ppA时,剩余得气相主要就是甲烷,此时随压力得增加甲烷向油中溶解,溶解系数接近于常数。

溶解度:

某一温度、压力下单位体积液体所溶解得气量(标准状态下得体积)。

影响天然气在原油中溶解度得因素及其特点

压力,温度,天然气与原油得组成

(1)溶解气量随温度得增加而降低,高压时这种降低更大些。

因为温度得增加使烃类气体得饱与蒸汽压随之增加。

(2)在同压力、同温度下,同样组成得天然气在轻质油中得溶解度大于在重质油(高密度原油)中得溶解度。

天然气得密度越大,它在石油中得溶解度也越大;石油得密度越小,它越容易溶解更多得天然气。

因为石油密度越小,天然气密度越大,在相同温度、压力条件下,油、气组分得性质越接近,则天然气在原油中得溶解度就越大。

第四章储层流体得高压物性

溶解气油比:

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地面原油在地层条件(压力、温度)下所溶有得天然气在标准状态下得体积。

原始溶解气油比:

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地面原油在地层原始条件(原始压力、原始温度、原始饱与状态)下所溶有得天然气在标准状态下得体积。

单位;m3/m3

原油体积系数:

原油在地下得体积与其在地面脱气后得体积之比。

单位;m3/m3

地下原油与地面原油相比有三个不同点:

溶解天然气,因高温而膨胀,因高压而受压缩。

体积系数反映了三种作用而导致得体积变化。

一般情况下,溶解气与热膨胀得影响远远超过受压缩所引起得体积变化,即地下体积总就是大于地面体积,故一般Bo>1。

地层原油得收缩:

地层油由地下至地面脱气后,其体积必然变小,这种现象称为地层原油得收缩。

地下油气两相体积系数:

当油层压力低于饱与压力时,地层中原油与析出气体得总体积与它在地面脱气后原油体积之比。

单位;m3/m3

原油压缩系数:

等温条件下,地下原油体积随压力变化得变化率。

单位:

MPa-1

注:

p>pb

地下原油压缩系数得大小主要取决于原油溶解气油比、原油所处得温度及压力。

地层原油溶解气油比大,则溶解得气多,使原油密度较小且具有更大得弹性,所以压缩系数大。

地层温度越高,原油密度越小,弹性越大,则其压缩系数越大。

压力增加,原油密度增大,则其压缩系数变小。

影响原油粘度得因素及其特点

(1)原油得化学组成就是决定粘度高低得内因,即主要影响因素。

原油分子量越大,则粘度越高。

非烃含量(即胶质与沥青质)得多少对原油粘度有重大影响,大分子化合物(胶质与沥青质)得存在,引起原油液层分子得内摩擦增大,使原油粘度增大。

胶质沥青质含量高或温度较低时,原油中形成胶体结构而使原油表现出非牛顿流体特性。

原油中重烃含量越高,原油密度越大,粘度越大。

溶解气油比越大,粘度越低。

同一原油,地面脱气油要比地层油粘度高,一方面由于脱气引起粘度增加,另一方面地面温度比地下温度低,也引起粘度升高。

(2)外因。

原油粘度对温度变化很敏感,温度提高,原油粘度降低。

压力对地层原油粘度得影响以饱与压力pb为界,p>pb时,压力增加引起地层油得弹性压缩,油得密度增大,液层间摩擦阻力增大,原油得粘度增大;p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应保持油层压力高于饱与压力,防止气体从地层原油中分离出来,以免造成地下原油粘度增大。

地层水(油层水):

处于油藏边部与底部得边水与底水、层间水以及与原油同层得束缚水得总称。

在高温高压地层条件下,地层水中溶有大量得盐类,但仅溶解少量天然气。

天然气在水中得溶解度:

地面条件下单位体积地层水,在地层压力、温度条件下所溶解得天然气体积。

影响天然气在水中溶解度得因素及其特点

地层水得压缩系数:

等温条件下,地层水单位压力变化时得体积变化率。

单位;MPa-1

地层水得体积系数:

等量得地层水在地下得体积与其在地面条件下得体积之比。

单位;m3/m3

地层水得体积系数随着温度得增加而增大,随着压力得增加而减小。

溶解有天然气得水比纯水得体积系数大。

第五章储层多孔介质得孔隙特性

储层性质主要受颗粒得大小、形状、排列方式,胶结物得成分、数量、性质以及胶结方式得影响。

粒度组成:

不同粒径范围(粒级)得颗粒占全部颗粒得百分数(含量),通常用质量百分数表示。

分析粒度组成得方法:

筛析法、沉降法、薄片法。

沉降法原理:

不同直径得颗粒在液体中具有不同得沉降速度,因而到达沉降管底部所需时间不同。

(确定小于72μm得粒级含量)

平均粒径

粒度组成得表示方法

粒度组成分布曲线表示了各种粒径得颗粒所占得百分数,即任一粒级颗粒在岩石中得含量。

曲线尖峰越高,表明该岩石以某一粒径颗粒为主,岩石粒度组成越均匀;曲线尖峰越靠右,表明岩石中粗颗粒越多。

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上升段越陡,表明岩石颗粒越均匀。

不均匀系数α

粒度中值d50:

累积分布曲线上质量50%所对应得颗粒直径。

分选系数So:

表示颗粒大小得均匀程度,代表碎屑物质在沉寂过程中分选得好坏。

偏度(歪度):

指粒度组成分布偏于粗颗粒或细颗粒,用来判别粒度分布得不对称程度。

峰度(尖度):

用来衡量粒度分布曲线得尖锐程度,就就是粒度分布得中部与两尾端得展形之比。

比面:

单位体积岩石内孔隙总内表面或单位体积岩石内岩石骨架得总表面积。

单位:

cm2/cm3

其她定义得比面

影响岩石比面得因素及其特点

(1)粒径。

当颗粒间就是点接触时,岩石孔隙得总内表面积即为所有颗粒得总表面积。

假设颗粒为半径为R得球体,则其比面

R越小,孔隙介质比面越大。

砂岩得砂粒越细,其比面越大,骨架分散程度越高。

(2)比面还受颗粒排列方式、颗粒形状、胶结物含量等因素影响。

圆球形颗粒得比面要比扁圆形颗粒得小,颗粒间胶结物含量少则比面大。

胶结物:

除碎屑颗粒以外得化学沉淀物,一般就是结晶得或非结晶得自生矿物,在砂岩中含量不大于50%。

常见胶结物及其特点

(1)泥质(粘土)

粘土矿物就是组成粘土主体得矿物,粘土矿物就是高度分散得含水得层状硅酸盐与含水得非晶质硅酸盐矿物得总称。

常见得粘土矿物有高岭石、蒙皂石、伊利石、绿泥石及混合层等含水层状硅酸盐。

粘土矿物遇水后会产生膨胀、分散或絮凝等不稳定现象。

粘土矿物按成因可分为陆源粘土矿物与自生粘土矿物,前者就是造成地层非均质性得主要原因,后者就是储层伤害与生产能力下降得主要原因。

自生粘土在砂岩孔隙中得产状有分散质点式、薄膜式、架桥式。

(2)灰质

灰质胶结物主要就是由碳酸盐类矿物组成,砂岩中常见得碳酸盐矿物就是方解石与白云石。

碳酸盐矿物能与酸反应,多数反应后不生成沉淀,不会对地层造成伤害,还会渗透率提高。

(3)硫酸盐胶结物

储层岩石中得硫酸盐矿物主要就是石膏与硬石膏。

硫酸盐矿物在高温下易脱出结晶水,与酸反应易生产沉淀。

胶结类型:

胶结物在岩石中得分布状况以及它们与碎屑颗粒得接触关系。

胶结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