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识字姓氏歌公开课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09704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1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识字姓氏歌公开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识字姓氏歌公开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识字姓氏歌公开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识字姓氏歌公开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识字姓氏歌公开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识字姓氏歌公开课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识字姓氏歌公开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识字姓氏歌公开课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识字姓氏歌公开课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识字姓氏歌公开课教案

《姓氏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2个生字,正确认读新词语,会写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2、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中国姓氏。

能照样子做问答游戏,了解班里同学的姓氏。

4、初步了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认读12个生字,正确认读新词语,会写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2、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照样子做问答游戏,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

一、导入新课

1、问:

谁会背诵《百家姓》?

2、谈话:

你姓什么?

请你写一写。

3、板书课题,指导认读、书写'姓',辨析:

姓、性。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检查:

带音节生字。

3、检查:

去掉音节生字,交流识字方法,着重是合一合方法。

师生对答,如:

木子李,口天吴等。

4、辨析:

王、玉、主。

5、指导写字:

王。

三、再读课文

1、指名逐句朗读,要求:

读通顺。

2、采用多种形式练习朗读,要求读流利。

3、教师范读,圈出课文中的姓氏。

认读。

4、交流:

班里的同学都有哪些姓氏?

练习句式说话:

我知道班里的同学有的姓(),有的姓(),还有的姓()。

5、师生问答方式朗读课文,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

相机讲解:

单姓,复姓。

并再举几个例子。

四、指导写字

1、认读:

方。

组词,造句。

2、辨析:

方、万、放。

3、指导书写:

方。

五、布置作业

找一找自己的亲人、朋友都是什么姓氏。

 第二课时

教学活动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二、练习说话

1、朗读课文前两行:

你姓什么?

我姓李。

什么李?

木子李。

问:

你发现什么?

仿照例子说话。

2、出示三四两行:

他姓什么?

他姓张。

什么张?

弓长张。

同法练习。

3、小结:

介绍自己姓什么,可以用不同的方法。

三、指导背诵

1、采用多种方式练习朗读。

2、熟读成诵。

四、指导写字

1、认读:

什、么、双、国。

2、写字指导。

五、布置作业

1、和家人做有关姓氏的问答游戏。

2、诵读《百家姓》。

6古对今

文本分析

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

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用写意画的方式展示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

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

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

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等7个字。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

教学重难点

字音教学的重点为“圆、严、寒”;书写指导的重点是“夕、语”;词语理解重点在“严寒、酷暑”。

课时安排

2课时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等7个字。

2.将对韵歌读正确、读流利。

正确认读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玩“反义词对对碰”的游戏。

如我说“前”,你说“后”;我说“左”,你说“右”;我说“高兴”,你说“伤心”;我说“难过”,你说“高兴”。

师生互动玩游戏,比一比谁说得快。

2.教师谈话,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师:

词语对对碰,字数相同,词义相同或相对,可真有意思!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词语对对碰的课文——《古对今》。

(1)哪位同学知道“古”和“今”的意思?

(指名说,教师提示:

“古”指古代,“今”指现在,“古”和“今”是一对意思相对的词)“古”和“今”意思相对,古人把这样的词写成对子。

(2)师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拼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

2.(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自主拼读,同桌互读互纠。

fānɡyuányánhánkùshǔqiūliánɡzǎochén

方圆严寒酷暑秋凉早晨

xìyǔzhāoxiáxīyánɡyánɡshù

细雨朝霞夕阳杨树

注意:

“晨、暑、朝”都是翘舌音;“圆、严、寒”都带有前鼻韵母ɑn,“凉、杨”都带有后鼻韵母ɑnɡ。

3.去掉词语的拼音,学生自由认读;再去掉没加色的汉字,同桌互读。

4.识记字形。

(1)字源识记。

简体字

金文

字义

一个人在一间屋子里,光着脚站在两块冰上,说明天气很冷;他在旁边放了稻草取暖,但是仍无法御寒。

太阳从草丛中升起,而残月还未消失。

(2)字谜识记。

◇多减一半——夕◇“亚”字多条小尾巴——严

◇记者站在太阳下——暑◇辰时日在上——晨

(3)熟字加偏旁识记:

员+囗=圆京+冫=凉田+纟=细告+酉=酷

(4)创编儿歌识记:

有木杨树青,有水汤鲜美,有土场地广,有手叶飞扬。

(5)图文结合识记:

(课件出示冰天雪地、杨柳图)学生观察图片,教师出示词语“严寒、杨柳”,认读“严、杨”;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姓氏认读。

(6)创设语境识记。

生1:

无论严寒还是酷暑,语文老师每天都会提前三十分钟到学校。

生2:

无论朝霞还是夕照,无论细雨还是狂风,大自然的风景永远美丽。

(7)组词巩固识记。

杨(杨树)(白杨)(杨柳)霞(晚霞)(云霞)(红霞)

凉(凉快)(凉风)(凉水)细(细小)(细心)(仔细)

晨(早晨)(晨风)(晨光)朝(朝气)(朝阳)(朝夕)

(8)在学生能背诵的基础上,可以在对韵歌中隐去熟字,让学生利用定位联想的方法,认读余下的词语:

严寒、酷暑、和风、细雨、朝霞、夕阳、鸟语、花香。

5.多种形式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三、指导书写,巩固提升

过渡:

经过合作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12个生字,还会流利地读对韵歌了。

下面的7个字,你会正确、美观地书写吗?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并口头组词,看谁组的词语多。

2.(课件出示生字的动漫笔顺)引导学生观察字形、间架结构,再合作分类。

(“古、李、香”为上下结构的字,“细、凉、语”为左右结构的字,“夕”为独体字。

注意:

引导学生把握同一类字的书写规律与不同点。

3.指导分类写字,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上下结构。

首横宜长,“口”上宽下窄。

上下等宽。

“木”的竖要短,写在竖中线上,撇、捺舒展且收笔低于竖;“子”的弯钩与“木”的竖正对,重心才平稳。

上部舒展,包住下边。

“禾”的竖要短,写在竖中线上,撇、捺舒展且收笔低于竖;“日”要与“禾”的竖正对。

左部提有力,过横中线;右部“京”的首点和竖钩的竖相对,两点左右相对。

左窄右宽,顶部左高右低。

“田”第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讠”的点和横折提的折段正对;“五”最后一笔横长,大部分写在横中线上,“口”的首竖在竖中线上。

夕撇和横撇的撇段基本平行,注意倾斜角度。

横撇的横段要短,点在撇和横撇的连接点的下面。

4.学生描红、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交流评议,教师选出最佳书写作品,利用投影仪展示并集体点评,点评指向关键笔画和关键部件,然后学生再练写。

6.鼓励学生用生字和熟字组成常用词,读读写写。

古今古人凉风凉水细小细心夕阳前夕李子李花

语气耳语香气花香

四、课堂回顾,作业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时所学知识。

师: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交流)对啊,这节课,我们用多种方法认识了很多生字,还会读对韵歌,收获真多啊!

2.同桌或小组合作说一说某些字词的近义或反义字词。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2.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

朗读、背诵对韵歌;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读一读,找朋友。

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然后,教师将词语卡片发给学生并出示对应图片,说:

“它的朋友在哪里?

”拿着对应词语卡片的学生走上来说:

“它的朋友在这里。

”并双手举起图片和词卡,领读词语三遍。

圆球严寒酷暑凉风清晨朝霞杨树夕阳和风细雨

2.指名在黑板上的田字格内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汉字并口头组词。

3.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4.多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选出“朗读之星”。

(1)师生对读,师读前半句,生读后半句;然后交换读。

(2)集体拍手读、同桌对读、齐读。

(3)师生评选出“朗读之星”,并让其当小老师领读,其余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音韵美、节奏美。

二、朗读课文,想象画面

1.学生自读课文,同桌互读互听互评。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节奏、韵律,教师指导朗读。

(1)读正确。

(课件出示早晨、朝霞、暮色、夕阳等图)学生说说图片上的景色,随机出示“晨、暮、朝霞、夕阳”等词语,让学生认读;再让学生观察插图后说话,想象并描述春天的情景,随机出示“和风、细雨、柳树、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等词语,学生认读。

在此基础上,学生自由读。

(2)读出节奏、韵律。

在学生读正确后,教师示范读第1节,读出节奏,让学生模仿着读。

接着,学生拍手读,学着老师的样子读出节奏。

然后请学生关注第2、4、6、8、10、12行的最后一个字“方、凉、霜、阳、杨、香”,分别说说它们的韵母是什么,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这几行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有ɑnɡ,读起来更有韵律。

(3)指导划分朗读节奏,感受对韵歌的韵律。

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

圆对方。

雪对霜。

柳对杨。

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

春暖/对/秋凉。

朝霞/对/夕阳。

鸟语/对/花香

3.多种形式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小组内互背互纠。

其后指几对同桌上台表演读,读出韵律和节奏。

三、重点探究,感受美好

1.学习第1节:

气势之美。

(1)(课件出示句子)古对今,圆对方。

①指名朗读,画出反义词。

(古——今;圆——方。

②思考:

从古到今,从圆到方,这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

(时空。

③拓展:

出示一组词,如“正、明、清、上、前、好”,小组或同桌间按照“古对今,圆对方”的句式对出反义词。

如:

正对反,明对暗,上对下,前对后。

(2)(课件出示句子)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

①指名朗读,画出反义词。

(严寒——酷暑;暖——凉。

②(课件出示春暖花开、烈日当空、秋高气爽、冰天雪地图)学生观察图片,用一个词语描述图片内容。

③思考:

这一句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

(时间。

④引导学生明白:

“严寒”与“酷暑”相对,其中“严”对“酷”,“寒”对“暑”;“春暖”与“秋凉”相对,其中“春”对“秋”,“暖”对“凉”。

(3)指名朗读后师生合作读。

2.学习第2节:

自然之美。

(1)(课件出示句子)晨对暮,雪对霜。

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

①思考:

这一小节主要写的是什么?

(四季的物候。

)写了哪些物候?

(风雨阳光、阴晴霜雪。

②师生互说。

A.什么时候可以看“朝霞”?

(早晨。

)夕阳是什么时候的太阳?

(傍晚。

B.“和风”和“微风、大风、狂风”中的哪个意思相近?

(微风。

)“细雨”和“小雨、大雨、暴雨”中哪个意思相近?

(小雨。

(2)指名朗读,读得好的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3.学习第3节:

生命之美。

(1)指名读,其余学生边听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美景。

(2)(课件出示句子)桃对李,柳对杨。

①谁能说说“桃树、李树、柳树、杨树”在春天里的样子?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说。

②教师出示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桃、李、柳、杨”的特点。

(3)(课件出示句子)莺歌对燕舞,鸟语对花香。

①这一句话里藏着两个成语,你们能找出来吗?

这两个成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莺歌燕舞”,黄莺唱歌,燕子飞舞;“鸟语花香”,鸟儿叫,花儿飘香。

这两个成语都是形容春天美丽的景象的。

②引导学生明白:

“莺歌对燕舞”中,“莺歌”与“燕舞”相对,其中“莺”与“燕”名词相对,“歌”与“舞”动词相对,十分工整。

③多媒体出示图片,欣赏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景象,感受生活的美好。

(4)多形式朗读:

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全班拍手读。

4.朗读全文,练习背诵。

(1)动画展示和课文对应的图片,引导学生边看图边说出对应的词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学生齐读全文。

(3)诵读游戏:

“小手盖一半”。

游戏规则是用手将每行文字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盖上,进行对对子读课文。

(4)自由练习背诵,同桌互背。

四、实践活动,作业设计

1.找对子。

给学生每人一张本课的词语卡片,让学生找到能和自己相对的词语,然后读一读。

2.收集对子,读背对子。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让学生上网或阅读课外读物,收集对子歌并背诵,比一比谁收集得多、背得多。

最后,将学生收集、背诵的对子摘录并打印成册,再请学生依据对子内容配上精美的插图。

3.对对子。

可以由教师说前面部分,让学生对后面部分。

如:

长对(),远对()。

春风对(),山高对()。

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本课新词较多,都是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比较书面化,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加以理解。

在学生理解词意的基础上认识生字,促进学生对字义的理解,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识字的热情。

这时,我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重点指导。

学生在自由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学习方法,品尝到了学习的乐趣。

姓氏歌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儿歌,认识“姓、氏、李”等12个生字和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3个偏旁;会写“姓”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运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识记12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

运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你知道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吗?

指名学生回答。

师生共同板书课题,学写“姓”字。

二、读文识字

1.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出示课文图片,提出自读要求:

大声朗读课文,产圈出课文中要求会认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朗读情况。

(3)老师范读,提示学生注意停顿(句号、逗号、顿号的停顿)。

(4)多种形式朗读(同桌互读,男女生读、拍手读等)。

2.多种形式识字,渗透方法。

(1)课件出示前4行,采用多种形式读。

你姓什么?

我姓李。

什么李?

木字李。

“李”组字。

他姓什么?

他姓张。

什么张?

弓长张。

“张”组词。

(2)课件出示5、6行。

注意:

吴、胡的声母不同;许、徐的声调不同。

(3)识记“李、张、吴”三个字,用加一加的方法。

“古”字结合课本上的题目《古诗二首》识记,或用组词的方法识记。

(4)识记偏旁“弓字旁”。

出示弓的图片及字的演变过程。

(5)引导学生发现介绍姓氏的方法:

拆分部件和说偏旁。

3.继续认读生字,了解复姓。

(1)课件出示后5行,采用多种形式读(指名读、同桌互读、男女生互读)。

(2)识记“赵、钱”两个字,并认识“走之旁、金字旁”,整合带有“金字旁”的字,如“铅、银”。

(3)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单姓和复姓的不同,并联系历史或故事中的著名人称,如:

司马光、诸葛亮、欧阳修等,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复姓。

(4)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儿歌,背诵儿歌。

4.介绍自己的姓氏。

(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的介绍姓氏的方法,课件出示课后题,让学生读一读两组对话,发现另一种介绍姓氏的方法:

用组词的方法介绍姓氏。

(2)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式介绍自己的姓氏。

三、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

2.引导学生观察每个生字,找一找不容易写好和容易写错的笔画。

3.教师指导要点。

4.教师范写,弄清笔顺。

5.学生描红、临写。

6.展示。

四、整合阅读图书《春天的歌》中的《姓氏问答歌》

1.出示读书要求:

(1)借助拼音自己读,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圈出你认识的新姓氏。

2.学生交流。

(1)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2)说一说你认识的姓氏。

板书设计

2姓氏歌

方法

拆分部件弓

说偏旁走

……

识字3口耳目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汉字,会写四个汉字

2、掌握笔画“横折、撇、弯钩”

3、读儿歌,了解手耳目口足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感受识字的乐趣。

三、教学方式

互动教学、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

1、师说口令:

生说动作

(1)站起来

(2)拍手(3)眨眼睛(4)唱歌(5)捂耳朵

2、生说说刚才用到了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

脚、手、眼睛、嘴巴、耳朵(再展示下你的这五个部位)生做动作展示

3、师:

那这些部位呢,在古代啊,都可以用一个字来描述它们。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二、学习课文

(一)结合图片,学习生字

1、出示图片,学习“口”

(1)生说说图上是什么,猜一猜在古代叫什么.指名说。

(2)认读“口”,师教读,生跟读。

并指一指在身体的哪个部位。

(可游戏互动:

口口口,口在哪里)

(3)记忆生字:

数笔画记忆:

3组词:

口水开口口袋

(4)说一说:

我们可以用口做些什么事情?

句子:

我可以用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示图片出示图片,学习“耳”

(1)生说说图上是什么,猜一猜在古代叫什么.指名说。

(2)认读“耳”,师教读,生跟读。

并指一指在身体的哪个部位。

(可游戏互动:

耳耳耳,耳在哪里)

(3)记忆生字:

数笔画记忆:

6组词:

耳朵耳鸣耳垂

(4)说一说:

我们可以用耳做些什么事情?

句子:

我可以用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示图片出示图片,学习“目”

(1)生说说图上是什么,猜一猜在古代叫什么.指名说。

(2)认读“目”,师教读,生跟读。

并指一指在身体的哪个部位。

(可游戏互动:

目目目,目在哪里)

(3)记忆生字:

数笔画记忆:

5组词:

目光题目目的

(4)说一说:

我们可以用目做些什么事情?

句子:

我可以用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出示图片出示图片,学习“手”

(1)生说说图上是什么,猜一猜在古代叫什么.指名说。

(2)认读“手”,师教读,生跟读。

并指一指在身体的哪个部位。

(可游戏互动:

手手手,手在哪里)

(3)记忆生字:

数笔画记忆:

4组词:

手心双手拍手

(4)说一说:

我们可以用手做些什么事情?

句子:

我可以用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出示图片出示图片,学习“足”

(1)生说说图上是什么,猜一猜在古代叫什么.指名说。

(2)认读“足”,师教读,生跟读。

并指一指在身体的哪个部位。

(可游戏互动:

足足足,足在哪里)

(3)记忆生字:

数笔画记忆:

7组词:

足球足够满足

(4)说一说:

我们可以用耳做些什么事情?

句子:

我可以用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师:

现在我们来书中找一找这些生字吧。

快看,你在哪里发现了它们?

指名说,什么字在什么旁边(描述图画)

(二)学习儿歌

1、师:

小朋友们找的很棒,所以,五个生字朋友准备给你们奖励一首小儿歌,看,你会读吗?

(生自由朗读)

2、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可做动作

3、站如松:

站得好像松树一样挺拔(挺胸收腹,显得有精神)

坐如钟:

坐得好像旧时摆放在桌子上的台钟一样,四平八稳。

坐着要象座钟那样端正

(看起来端正、稳健)

行如风:

行走要象风那样快而有力(体现出精神面貌、干脆利落)

卧如弓:

睡觉像弓一样绷直身体(身体放松,能解除疲劳)

(生看图片,再做动作)认读“站”、“坐”

理解含义:

儿童青少年保持正确的姿势,使身体正常生长发育是很重要的。

(出示正确站、坐、行的正确姿势)

4、齐背诵儿歌。

(三)总结拓展

我们的口耳目手足很重要,我们也可以用它们做很多事情,那你还知道我们身体的哪些宝贝呢?

并说说作用。

生自由回答:

鼻子、牙齿、大脑、头发等

三、作业

1、熟读儿歌,背诵,发语音。

2、说一说:

我可以用()做什么。

3、完成小练习:

生字、图片连一连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儿歌

2、认读生字,开火车读

二、教学生字

1、再认“田字格”,生说一说组成部分

2、认读二会字

2、教学四会字

(1)学习新笔画“横折”、“撇”,“竖钩”“横折钩”

●师,范写

,注意:

横稍往上斜,折往左边斜一点,靠近竖中线

生范写2遍。

师点评

师范写口,说笔顺,生跟着书空,说笔顺。

共3笔

生仿写2遍口,师点评。

(眼离书本一尺....提醒书写姿势)

说说词语

●师,范写“竖钩”,注意:

竖中线竖直下来,钩斜一点,笔拎空

生范写2遍。

师点评

●师,范写“撇”,注意:

从右往左,起笔稍顿,收尾时笔尖拎空,撇出尖。

生范写2遍。

师点评(范写这里的平撇,稍平,稍短)

师范写手,说笔顺,生跟着书空,说笔顺。

共4笔

生仿写2遍手,师点评。

(眼离书本一尺....提醒书写姿势)

说说词语

●师,范写“横折钩”,注意:

横稍往上斜,折往左边斜一点,钩往左,笔拎空

生范写1遍。

师点评

师范写目,说笔顺,生跟着书空,说笔顺。

共5笔

生仿写1遍目,师点评。

(眼离书本一尺....提醒书写姿势)

说说词语

师范写耳,说笔顺,生跟着书空,说笔顺。

共6笔

生仿写1遍耳,师点评。

(眼离书本一尺....提醒书写姿势)

说说词语

三、作业

1、抄写笔画、生字各2遍,拼音标好。

2、抄写生字分步骤(笔顺)1遍,并发语音。

(分步骤说出来:

一笔,二笔,共..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