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管网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10742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28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热管网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供热管网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供热管网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供热管网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供热管网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供热管网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

《供热管网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热管网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供热管网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

供热管网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蒲城县集中供热热力管网工程

厂区外网工程

 

实施性施工组织组织设计

 

(项目技术负责人、手签)

(项目经理、手签)

(公司技术负责人、手签)

 

华海水利工程

 

二〇一三年八月

 

 

 

 

 

蒲城县集中供热热力管网工程厂区外网工程

施工组织组织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工程说明

1.1.1工程概况

1、建设单位:

创时能源。

创时能源投资建设的蒲城县余热利用供热工程,热源利用华电蒲城发电XX公司(以下简称蒲电公司)建设的余热回收汽水换热首站,并由蒲城发电厂敷设DN900一次高温热水管网至蒲城城区,在县城区各热用户处建设二次水水换热站与二次热网,经过换热后向用户供热,因首站距城区较远,管路压力损失较大,所以需在距离电厂东南角外墙16km的转弯镇设置中继站进行中间加压。

2、项目背景

根据县政府提供的书面文件,蒲城规划可供热面积按照800万平米考虑,蒲城县人民政府拟将蒲电公司作为供热热源。

3、城市概况

蒲城县地处关中东部渭河平原东北隅。

东经109°20′17″至109°54′48″,北纬34°44′50″至35°10′30″。

东与澄城、大荔相邻;西与富平相接;南与接壤;北与白水相连;西北与市相望。

县城位于县境中心,渭清、西禹公路交叉通过。

蒲城县全县总面积1583.58平方公里,辖17镇359个行政村,截止2009年底,全县总人口776311人,其中非农业籍人口149626人。

2009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69.49亿元,较上年增长14.8%。

2009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6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5元。

地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2度,无霜期180—220天,年平均降雨量550毫米。

年采暖时间为120天,采暖期室外计算温度为-5℃,采暖期平均室外温度为1.1℃,平均相对湿度为66%。

供热围为中心城区,具体区域为:

东临浦大公路,南靠西延铁路,西至铜浦铁路,北依昆元街,总用地面积2004.35hm2,其中东西向约5km,南北向约4km;远期规划人口35万。

供热规划覆盖围是蒲城县县城中心城区,即主中心区、城东新城西区、城南新城西区和城南新城东区。

采暖供热规划与现有热负荷情况

根据供热规划,各期建筑面积、采暖面积与热负荷如下:

分区名称

现状

中长期

远期(至2025年)

建筑面积/万㎡

热负荷/MW

建筑面积/万㎡

热负荷/MW

建筑面积/万㎡

热负荷/MW

主中心区(ZX)

282.48

146.89

445.46

231.64

904.08

470.12

城东新区西区(PD-01)

21.25

11.05

123.17

64.05

245.27

127.54

城南新区西区(PN-01)

0.00

0.00

140.12

72.86

280.22

145.72

城南新区东区(PN-02)

68.42

35.58

124.44

64.71

270.00

140.40

总计

372.15

193.52

833.19

433.26

1699.57

883.78

备注:

以上数据来源于可研。

红旗路以北、迎宾路以西的区块由另一家热力公司供热,其他区块由本项目供热,长乐街以南与迎阜路以东区块尚未开发,需要供热的小区比较少。

目前城区的供暖品质较好的小区集中在街南北两侧,长乐街北侧,其他区域小区比较分散。

预计今年可实现集中供热的面积约为100—150万平米,根据城市发展的规律,远期可实现集中供热的面积约为800万平米,DN900管道可供热能力约为780多万平米。

4、供热介质

供热管网使用的供热介质为建设在蒲城电厂的余热回收汽水换热首站,提供130/60℃高温热水,工作压力为2.02Mpa,设计压力等级为2.5Mpa。

5、热网概况

热网循环水管网由供、回水管道组成,供热管网为枝状布置,主要采用直埋和架空敷设方式。

电厂供热管网由电厂围墙西边引出,至县城供热管网接入点。

与县城供热管网连接,形成环网。

热网设计厂与厂外的分界线在电厂围墙外1.00m,厂外部分由电厂围墙外分界点到县城供热管网接入点中间经过中继站进行加压。

1.2编制依据

1.2.1编制依据

1.《蒲城县集中供热热力管网工程厂区外网施工图》

2.《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CJJ34-2010

3.《动力管道设计手册》2006.1

4.《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与验收规》CJJ28-2004

5.《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CJ/T114-2000

 

1.2管网的走向与敷设方式

1.2.1热力网主管线方案选择

换热首站设于电厂厂区冷却塔东侧,一次网出厂区后沿着公路采用直埋方式敷设。

厂区管线长约2.3公里,厂区外一米至城区管线约17.3公里。

1.2.2热力网主管线走向与敷设方式

根据热负荷使用性质与分布状况,结合城区热力规划,对整个市区进行了教详细的踏勘,对管网走向进行了多方案的比较,并对其技术经济,环境影响,市容等进行了综合分析,使管网的走向力求避开主要街道,而又不远离热负荷中心区域,尽可能不动迁现有的房屋设施,并使管网敷设的路径短,以此作为设计指导思想。

通过详细踏勘之后,确立了热水管网的走向,叙述如下:

新建热水管网主干线由热源厂即蒲城热电换热首站向东出线,管径Φ920×12,一次网由首站出来后沿厂区外墙敷设,过门处需加设盖板防止因过门高载重车辆压坏,管道经过电厂南部的污水处理区后架空敷设直至出厂区;出厂区后管道直埋敷设,考虑到直埋管道上方是农用耕地,管道埋深需为管顶埋深1.5m左右,由于周围的土地为失陷性黄土,管道地基在施工时需设垫层并进行夯实处理,防止因地基下沉造成管道拆压;距离厂区6公里的地方需穿越铁路,此处采用顶管方式敷设,距离厂区16公里的转弯镇需设一中继站,中继站设有配电室与值班室,只进行回水加压,水泵采用两用一备,考虑节能与运行调节方便水泵需加设变频,中继站用电接自附近高压电缆,并在配电室设置变压器;管道在镇和椿林镇分别设置DN200的分支管路并设置分支阀井;高温水管线采用直埋套筒补偿器解决管道热伸缩问题,需设置补偿器检查井和分支阀门井。

管网的设计根据实际情况,满足选材正确、敷设合理、补偿良好、流阻较小、造价低廉、安装维护方便、扩建灵活、整齐美观等要求。

1.2.3中继站

换热站的设置主要根据热负荷的疏密程度,确定其供热围,本工程需余热回收换热首站(热泵余热利用)设在电厂,设计规模为800万平米。

本工程需设中继加压泵站一处(两层:

一层为设备,二层为办公间),中继泵站首站约18.3公里。

1.3热力网调节与控制

1.3.1热水网的调节

高温水管网的调节由热源厂和中继站根据热负荷的需要统一调度。

为保证热用户所需要的设计温度,满足各热用户的热负荷变化,由热源厂根据室外温度变化,进行必要的质或量的调节,以达到提高运行经济效益,节约能源的目的。

一次热网采用集中质调节和量调节方式相结合,即根据室外温度变化情况,集中在热源部调整供热管网的供水温度或者是控制中继站的变频泵来调整流量来满足热用户的需要。

1.4管网水力计算

1.5.1设计工况

130℃/60℃的高温热水系统。

1.5.2设计原则

热水管网的设计流量

计算管段中的计算流量应为各个管段所承担的全部热负荷的计算流量,并考虑1%的管网漏损系数。

热力管网的允许流速按下表选取。

热水管网设计流速下表

公称直径DN(mm)

40

50

≤150

≥200

允许流速m/s

0.8

1.0

≤1.2

1.2-1.8

 

11.4.3管道的保温与防腐

1.4.3.1管道保温

针对本期工程供热方式与参数,直埋供水、回水管道防腐保温层,采用聚氨酯发泡保温结构。

工作钢管外为聚氨酯保温层。

外防护为玻璃钢。

聚氨酯泡沫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与热绝缘性能。

持续工作温度可达130℃。

玻璃钢防护套管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和优良的耐腐蚀性性能。

对地下水位较高区段采用加强防腐。

供回水管道采取不同的保温厚度。

1.管道与其附件按公称压力PN2.5Mpa选用。

2.DN≦200的管道采用无缝钢管,材质为20#钢,DN>200的管道采用螺旋缝电焊钢管,材质为Q235B。

3.热力管道的补偿方式:

热水管网采用有套筒补偿器和自然补偿器相结合方式。

1.5土建

1.5.1主要建筑材料

水泥:

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钢材:

型钢与钢板主要采用Q235碳素结构钢;

钢筋:

构造钢筋I级钢,主要受力钢筋用Ⅱ级钢;

混凝土:

垫层C15,支架C25。

1.5.2结构形式

直埋管道四周铺设100—200mm厚砂垫层,管顶覆土大于1500mm,直埋固定锚墩采用现浇钢筋砼结构,阀门井检查井均采用现浇钢筋砼结构。

1.5.3特殊部位的支架

跨越河渠的管道根据河渠的宽度,采用架空高支架直接跨越或者桁架形式跨越,管道穿越铁路部分采用顶管方式进行直埋敷设。

 

第二章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2.1施工布置

2.1.1施工总布置原则

根据本工程的特性与现场实际条件,本标段项目部设置在蒲城县椿林镇以西的去县城公路边的独院民房,进行本标施工场地的总平面布置。

在具体布置中,利用现有的施工场地条件,合理布局,统筹安排,确保各施工时段的施工均能正常有序进行。

同时尽量少占耕地,对施工区与周围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

临建设施布置原则上力求合理、紧凑、厉行节约、经济实用,方便管理,确保施工期间各项工程能合理有序,安全高效地施工,详见后附的《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2.1.2水电与通讯系统布置

(1)施工供水、生活用水

生产用水采用潜水泵从附近机井里抽水,洒水车运至各施工点。

生活用水可饮用附近村庄生活用水引至生活区,由甲方负责联系,我方进行管网连接。

(2)施工供电

施工供电电源可以就近引接,由甲方负责联系,我公司负责动力线接到生活区与工程区各施工工作面,分别在各辅助系统与生活区设置简易配电柜,并根据安全用电要求,各配电柜都安装漏电保护器,并做到一机一闸一保护。

施工现场低压动力线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架设。

由于施工路线长,每个工作面设移动式75kw的柴油发电机一台,以备焊管和浇筑混泥土时使用。

(3)通讯

工程区移动、联通网络全覆盖,通讯联络条件好,项目经理部安装移动一部,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均配备手机和对讲机,便于场施工管理和指挥调度。

2.1.3场施工道路

管道基本沿蒲城县城至中电蒲城发电XX公司的公路和田间生产铺设,交通较为方便。

2.1.4施工辅助企业、仓库与生活设施

2.1.4.1施工辅助设施

施工辅助设施主要包括:

移动式小型砼拌合站搅拌场占地面积300m2。

主要布置在附近沿路征地围,根据工程需要就近布置。

2.1.4.2物资仓库

各类仓库主要包括水泥贮存库、设备库等,总计建筑面积200m2,主要布置在拌合站附近。

2.1.4.3生活与办公营区

生活区的职工宿舍、办公室等集中项目部附近征地围,总计建筑面积300m2。

在施工现场附近租用民房。

工队就近租住村里民房。

2.1.4.4钢筋加工区与小型拌合站

钢筋加工区设置在拌合站,拌合站设置一台JS350搅拌机,总计占地面积300m2。

2.1.4.5工地实验室

现场建立临时工地试验室,占地面积50m2。

布设在项目部。

2.1.4.6机械停放、修理场

现场大型机械挖机、装载机、压路机、自卸汽车、吊车停放,保养、维修临时停放、修理场。

总计占地面积200m2。

2.2测量放线

2.2.1.测量放线方案

可靠的施工测量是保障正确执行设计意图的前提,施工测量是将符合设计文件要求的位置、形状、规格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