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与台湾高中语文教材比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04359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陆与台湾高中语文教材比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大陆与台湾高中语文教材比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大陆与台湾高中语文教材比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大陆与台湾高中语文教材比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大陆与台湾高中语文教材比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陆与台湾高中语文教材比较.docx

《大陆与台湾高中语文教材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陆与台湾高中语文教材比较.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陆与台湾高中语文教材比较.docx

大陆与台湾高中语文教材比较

大陆与台湾高中语文教材比较

内容提要:

台湾高中语文课本《高中国文》与大陆的高中语文课本相比,范文篇目少,内容较详细。

现代文与文言文的比例约为1:

2.6。

现代文体裁以随笔和论说文居多,作者绝大部分是本土作家。

题材为社会生活类最多,自然风物次之。

文言文的体裁也多为论说文和杂记文,诗词不多,作者大部分是“唐宋八大家”,题材大部分与伦理道德和修身养性有关。

台湾《高中国文》的特色是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重视学生伦理道德风尚的培养,并且关注本土文化的发展,政治意识形态不明显。

台湾语文教材的某些方面值得大陆的语文教育教改反思。

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在经济、文化、历史等领域的交流日深一日。

台湾与大陆同宗同源,有着相同的文化血脉、伦理传统。

台湾在教育方面与大陆有许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在国文教学方面。

随着两岸交流的增多,社会不仅需要了解台湾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文化等领域的人才,也需要了解台湾教育的工作者。

故搜集台湾国文教材资料并和大陆语文教材加以比较,是十分必要且有意义的。

台湾高中语文教材包含三种:

《高中国文》、《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和《国学概要》。

前者与大陆的《语文》相似,后两者则大陆没有。

《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共分六册,供高级中学三年级六学期国文教学使用,每周1节。

内容为第一、二、三册《论语》选读,四、五册《孟子》选读,第六册《大学》、《中庸》选读。

《国学概要》分上下两册,供高二“文组”(文科)选修之用,每周2节。

内容共分六类:

上册为国学的基本认识、文字学概说、经学概说;下册为史学概说、子学概说、文学概说。

教学内容涉及到中国古代的《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四库全书》。

下面就与大陆相似的《高中国文》进行比较。

台湾的中等学校教科书是由民间编纂,经“教育部”审定后由民间发行,各个学校可以自由选用。

故台湾许多书局都可以出版教科书,教科书版本较多,本文采用较有代表性的台湾正中书局出版的《高中国文》(2001,2)为具体的比较对象。

大陆则采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审查通过的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为具体的比较对象。

一、教材的编纂

《高中国文》全书共分六册,供高级中学三年级六学期国文教学使用,每周4节。

第一、二学年上册各选范文十五篇,下册为十四篇;第三学年上册为十三篇,下册为十二篇。

每册的范文比大陆少将近10篇。

范文的选文,“以旨趣明确,文辞优美,足以启导人生意义,切合时代潮流者为主”。

编辑目的,在于“提升高中学生国语文之阅读与写作能力,并培养其坚毅恢宏之器识,激发其爱国淑世之精神”。

每一课皆配合范文内容,绘制有插图,平均每课有图4.4幅,编者“冀能以图诠文”,增进教学效果。

大陆高中《语文》纸质不理想,插图少并且集中在封面后,字体单一,没有彩色字体。

(一)现代文与文言文比例之比较

台湾《高中国文》共有范文83篇,其中现代文23篇,文言文60篇。

现代文占27.7%,第一册最多,然后逐册减少,第六册只有一篇;文言文占72.3%,分布与现代文相反。

现代文与文言文的比例约为1:

2.6,其中第一学年的比例1:

1.5;第二学年的比例1:

2.6;

第三学年的比例1:

5。

越往高年级,文言文比例越大。

这与《台湾高中国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各学年的比例基本相符。

《台湾高中国文课程标准》规定各学年现代文与文言文的比例为:

第一学年的比例4:

6;第二学年的比例3:

7;第三学年的比例2:

8。

这体现台湾对文言文的教学是十分重视的,也就是台湾比大陆更加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课文的组织

台湾《高中国文》以课为单位,一课为一篇目(诗歌一课多篇),每册13—15课,现代文、文言文混编,没有分单元。

但有的版本有分单元,每册6—7单元,每单元2课,一课语体文,一课文言文。

同一单元课文的关联,“或以体裁或以内容,或以作法或以风格”,联系方式以“考较异同为主”。

一篇完整的课文,包括标题、作者、题解、课文、注释、赏析、问题与讨论、课外阅读等所占的版面,现代文约为20页,文言文约为10页,均比大陆多。

大陆高中《语文》则按体裁分单元,每册6—7单元,每单元3—4课,现代文,文言文分编。

一篇完整的课文,包括标题、作者、题解、课文、注释、练习等所占的版面,现代文最长不超过10页,文言文一般为3—5页,均比台湾少。

从课本的编纂来看,台湾的教材力求精而细,范文不多,但解读比较详细,如作者介绍、课文的注释所占的篇幅均比大陆长。

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为例,大陆课本的作者介绍21个字,而台湾课本的作者介绍为211个字;大陆课本的注释是2个,而台湾课本的注释是10个。

大陆课本没有安排“赏析”部分,而台湾课本则在正文的后面安排“赏析”部分,所占的篇幅相当于大陆教参中的“课文鉴赏说明”。

“赏析”部分一般能让学生大体了解课文的内容,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和发言。

这侧面反映出台湾教学的民主与开放。

下面从范文的体裁、作者、题材来比较台湾《高中国文》和大陆《语文》的内容及其特色。

二、内容的比较

(一)范文的比较

1、台湾与大陆教材均有的部分

(1)、现代文

《再别康桥》(徐志摩)

(2)、文言文

《师说》(韩愈)、《训俭示康》(司马光)、《捕蛇者说》(柳宗元)、《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岳阳楼记》(范仲淹)、《短歌行》(曹操)、《谏太宗十思疏》(魏征)、《黄生借书说》(袁枚)、《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登高》(杜甫)、《六国论》(苏洵)、《左忠毅公逸事》(方苞)、《病梅馆记》(龚自珍)、《书愤》(陆游)、《观书有感》(朱熹)、《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劝学》(荀况)、《庄子选·庖丁解牛》(庄周)、《出师表》(诸葛亮)、《明湖居听书》(刘鹗)、《察今》(《吕氏春秋》)、《桃花源记》(陶潜)(共22篇)

2、台湾教材中大陆没有的部分

(1)、现代文

《斐冷翠在下雨》(林文月)、《杞人忧天录》(吴鲁芹)、《艺术三昧》(丰子恺)、《散戏》(洪醒夫)、《新诗略谈》(宗白华)、《吹箫者》(覃子豪)、《春天的声音》(王家祥)、《算盘》(琦君)、《谈美—从一棵古松谈起》(朱光潜)、《姆妈,看这一片繁花》(奚淞)、《论买东西》(林语堂)、《沙原隐泉》(余秋雨)、《成都行》(余光中)、《水墨微笑》(洛夫)、《知止》(张继高)、《雅舍》(梁实秋)、《夜登桐君山》(郁达夫)、《玉想》(张晓风)、《回家了》(冰心)、《海洋朝圣者》(夏曼•蓝波安)、《红头绳儿》(王鼎钧)、《一杆“称仔”》(赖和)、《此时有声胜无声》(朱炎)、《谁来关心城中的树》(马以工)(共24篇)

(2)、文言文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墨池记》(曾巩)、《义田记》(钱公辅)、《纵囚记》(欧阳修)、《与微之书》(白居易)、《涉江采芙蓉》(《古诗选》)、《凛凛岁云暮》(《古诗选》)、《述居》(元结)、《黄州新建小竹楼》(王禹偁)、《五代史记一行传叙》(欧阳修)、《留侯论》(苏轼)、《刘姥姥游大观园》(曹雪芹)、《与尉论捕盗书》(陆游)、《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虬髯客》(杜光庭)、《廉耻》(顾炎武)、《原毁》(韩愈)、《赤壁赋》(苏轼)、《黄州快哉亭记》(苏辙)、《西湖游记二则》(袁宏道)、《原才》(曾国藩)、《轻肥》(白居易)、《水仙》(李渔)、《张雄字说》(归有光)、《武技》(蒲松龄)、《用奇谋孔明借箭》(罗贯中)、《正气歌》(文天祥)、《题竹石牧牛》(黄庭坚)、《蓼莪》(《诗经》)、《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谏逐客书》(李斯)、《淳于髡传》(司马迁)、《典论论文》(曹丕)、《定风波》(苏轼)、《武陵春》(李清照)、《贺新郎》(辛弃疾)、《渔父》(屈原)、《定法》(韩非)、《韩诗外传选》(韩婴)、《说怨选》(刘向)、《大同与小康》(《礼记》)、《与陈伯之书》(丘迟)、《小令选》(4首)(马致远等)、《散曲选》(关汉卿)、《游园》(汤显祖)。

(共45篇)

经比较后发现,台湾高中国文教材与大陆高中语文教材在现代文方面几乎没有“共同语言”,只有一篇《再别康桥》,仅占4%;而文言文方面“共同语言”最多,作者和篇目均相同的有22篇,占36.7%。

作者相同篇目不同的有45篇,占64%。

不仅在作家甄选上,或是在作品甄选上,都有大部分的重叠。

正如一位台湾学者所言:

“台湾与大陆的脐带关系是无法割断的。

”台湾高中国文教材与大陆高中语文教材的差异主要在现代文部分。

(二)现代文比较

1、现代文的体裁

台湾《高中国文》现代文体裁以杂记类的散文居多,占40%;分布在前四册,大部分在第二册和第四册。

其次是论说文,占32%;除第四册外均有分布,其中第一册分布较多。

诗歌、小说所占的比例不多。

诗歌只出现在第一册和第三册,仅占16%;小说出现在第一册和第五册,也仅占12%。

戏剧没有被选入。

这说明台湾的教育植根于现实社会生活,注重启发学生对现实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思考。

杂记类的散文又以游记和随笔为主,游记可以启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随笔能教引学生感悟生活,而且具有较强的时代感。

2、现代文的题材

台湾《高中国文》现代文的题材根据文章描写的主要内容极其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大体可以分为:

有关自然景物的,有关社会生活的,有关艺术哲理的,有关个人品德修养的,以及有关亲情和爱情的。

经过统计,描写自然景物的游记性散文较多,占28%,其意在开拓学生的视野,唤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社会生活类最多,占32%,较注重引导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艺术与个人修养占相同的比例,各占16%,居第三位,亲情与爱情的偏少,仅各占4%。

其他题材没有涉及。

3、现代文的作者

台湾《高中国文》现代文的作者,按居住地可分为大陆作家与台湾作家,现代作家区分的标准为该作家成名主要在现代,49年后移居在台湾的为台湾现代作家,如梁实秋;49年前已在大陆去世,或49年后居住在大陆的为大陆现代作家,如郁达夫。

根据统计,台湾《高中国文》中台湾本土作家占72%,在数量占绝对优势。

在本土作家中,当代的作家占60%,如余光中、张晓风、夏曼•蓝波安(土着)、王鼎钧、琦君等。

可见其教育不仅重视本土化,而且时代感较强。

大陆的作家只占28%,入选的大陆作者大部分在现代,而且是文学或哲学大师,如徐志摩、郁达夫、冰心、朱光潜、宗白华等;当代作家唯余秋雨一人,他被选入的作品是《沙原隐泉》。

也许余秋雨的富有文化底蕴的游记散文正符合台湾人的欣赏品位。

从作者的身份来看,官方的作者只有一位:

马以工(议员)。

他被选入的作品是《谁来关心城中的树》,是有关环境保护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台湾高中国文课本非常重视文化的传承,而对政治的功用的强调不是那么明显。

没有出现国外的作家或作品。

台湾是个开放的社会,国外的作家或作品在高中的课本中却没有体现,这倒让人觉得纳闷。

(三)文言文比较

1、文言文的体裁

台湾《高中国文》中文言文的体裁为了便于分析,分论说文、抒情文、杂记文三种。

论说文包括论、说、赠序、疏、表、对等文体。

杂记文包括景物人事记和笔记文。

从统计数据来看,台湾的文言文教学以论说文和杂记类古文为主,两者占58%,有一半多,分布在一至六册。

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的小说并不是主流。

在诗歌中,古体诗与近体诗并重,只占7.1%;宋词只占4.2%,且豪放派多于婉约派;散曲和传奇只在第六册出现,各占5.7%和1.4%。

小说也有一定的比例,共有5篇,分布在二、三、四、六册,占7.1%。

大陆的文言文体裁,大部分是论说文和诗词曲,小说则较少。

大陆对古典诗词曲的继承比台湾做得好。

2、文言文的题材

台湾《高中国文》文言文的题材较复杂,只能根据大体的意思划分,如伦理道德包括亲情、友情;有关尊师、学习和尊重爱惜人才的归入教育类。

根据统计,台湾《高中国文》在文言文的选材上有关社会伦理道德风尚的文章最多,占21.9%,有关政治和个人修身养性的题材比重次之,各占19.2%。

占第三位的是教育,其他名人故事、理想抱负等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可见台湾对社会伦理道德风尚是非常重视的,贯穿整个高中的教学。

3、文言文的作者

台湾《高中国文》文言文的作者分析可以看出台湾对各个朝代文化以及各种文学风格的重视。

它们在各个朝代中的比重分析如下:

在入选的古代作家中,宋代作家占27.6%,居首位,在宋的作家中又大部分集中在北宋;唐代作家占17%,唐代和宋代作家占将近一半,从文言文的体裁分析看,唐宋诗词所占的比重并不大,唐宋散文在台湾高中课本文言文中的比重是比较大的。

唐宋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高峰,出现了“唐宋八大家”,可见台湾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承重点在文,而不在诗。

其他各个朝代也有或多或少的涉及,可能考虑到文学发展的连续性。

三、《高中国文》的特色

1、政治意识形态不强。

台湾高中国文教科书没有出现“台独”等字眼,也没有出现政治领袖、政府官员、对大陆政策等内容。

《课程标准·教材大纲》规定的选材原则第一条即要求范文必须“足以启导人生意义、培养国民道德者”。

台湾的民众也认为:

课文宜多选纯正优美的文学作品,至于培养国家观念、民族意识等,宜由“三民主义”、“公民”、国文的“中国文化基本教材”,以及各科教学的“同时学习原则”去实施,故选文中较多“纯正优美的文学作品”。

2、重伦理道德培养。

从第一点可看出,台湾国文教材相当重视学生伦理道德的培养。

台湾学者认为:

四书五经以及许多优良的古文不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是我国伦理道德的精华。

以前在传统文化熏陶下,无论有没有念过书,言谈行事很少有人不中规中矩的。

如果不重视古文和传统文化教育,一些传统的规矩对人们的影响愈来愈薄弱,社会也就失去了标准,自然就造成现代年轻人的国文程度低落,而且也造成年轻一代伦理道德沦丧,“做出不该做的事情来”。

3、注本土文化的发展

台湾的有关人士认为:

学生最感兴趣的教材就是与自己最有关的教材,因此乡土教材应该是教育的起点。

学生一读乡土教材,有浓厚的亲切感与温暖感,印象也最深刻,并且其正确性如何也最容易印证。

如果书中充满远在天边的教材,只能凭想象,则只好穷背死记,这种教育是痛苦的。

而且,在当今世界学术朝多元发展且注重本土文化之际,台湾的教育“实不应该好高骛远”,却应落根于台湾本土上。

这可能就是台湾教育本土化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台湾教育过分强调本土化,虽然有其冠冕的理由,但是否另有企图?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四、借鉴与反思

(一)、根据台湾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台湾高中国文教材三种:

必修课有《高中国文》、《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和选修课《国学概要》,均有教师手册。

而大陆高中语文教材只有一种必修课,没有选修课。

新教材配套有一本《读本》,但不要求授课,没有教参,大陆高中语文教材比较单一。

台湾高中国文教材较多样、丰富。

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

(二)、根据课文内容分析,台湾国文教材政治意识形态不明显,台湾更重视文言文的教学,也就是更重视传统文化的吸收,更重视学生伦理道德风尚的培养。

这些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

大陆的教材政治意识形态较明显,“纯净优美”的文学作品较少,建议大陆范文的甄取应尽量选些优美的文学作品,少一些政治说教性的文章,增加范文的审美情趣,还语文课应有的和谐气氛。

再者,大陆的独生子女多,平常大多娇生惯养、目中无人。

若能输灌些传统的伦理道德风尚,对培养下一代是有好处的。

(三)台湾的课本范文少,课堂上的互动时间多,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或是表达能力都是极有帮助的。

建议大陆课本的编排不要贪多求全,范文数量可减少一半。

这样,可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也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加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时间,切实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

这样,也许明天的语文“再也不那么讨厌了”。

另外,与台湾相比,大陆现行高中课本纸质仍不理想,插图少并且集中在封面后,字体单一,没有彩色字体。

建议大陆选择较佳的纸质,放大印刷字体,增加彩色字,并使插图分布在各课之中,并改进图片的品质,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当然,大陆的语文教材也不断在改进,也有其优点,如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新教材也已增加选修课,文言文分量也在增多;在写作方面有专门的写作单元教材,重视当代戏剧和外国文学的传承等。

只是当值大陆教改课改之机,把台湾的国文教育内容介绍到大陆,希望大陆语文教改课改之专家们借鉴与反思,也希望能促进海峡两岸教育的互动发展。

台湾省高中语文课本目录

  台湾省的课本由民营公司出版,学校选用,似乎至少有6套,由建宏,大同,龙腾,三民,翰林,东华几家的版本。

下面是翰林版的两套《高中国文课本》目录。

第一册90版

一、哲学家皇帝-----------------陈之藩

二、师说------------------------韩愈

三、柳宗元寓言选--------------柳宗元

(一)永某氏之鼠

(二)?

?

四、再别康桥------------------徐志摩

五、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

六、伤仲永--------------------王安石

七、脸谱----------------------梁实秋

八、岳阳楼记------------------范仲淹

九、明湖居听书------------------刘鹗

十、醉翁亭记------------------欧阳修

十一、方山子传------------------苏轼

十二、生活的艺术--------------夏?

十三、训俭示康----------------司马光

十四、一杆称仔(节录)------------赖和

十五、古诗选

(一)迢迢牵牛星------------------佚名

(二)咏史诗之一------------------左思

第二册90版

一、黄州快哉亭记--------------苏辙

二、读书的艺术--------------林语堂

三、墨池记--------------------曾巩

四、给母亲梳头发------------林文月

五、纵囚论------------------欧阳修

六、六国论--------------------苏洵

七、穿内裤的旗手--------------萧萧

八、六国论--------------------苏洵

九、错误--------------------郑愁予

十、离魂记------------------陈玄佑

十一、范进中举--------------吴敬梓

十二、义田记----------------钱公辅

十三、数字人生--------------吴鲁芹

十四、长干行------------------李白

第三册89版

一、左忠毅公轶事----------------方苞

二、正眼看西方----------------龙应台

三、纵囚论--------------------欧阳修

四、白玉苦瓜------------------余光中

五、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六、墨池记----------------------曾巩

七、刘姥姥--------------------曹雪芹

八、项脊轩志------------------归有光

九、三峡(节录)----------------余秋雨

十、赤壁赋----------------------苏轼

十一、廉耻--------------------顾炎武

十二、杨柳--------------------丰子恺

十三、卖柑者言------------------刘基

十四、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十五、唐诗选

(一)山行-----------------------杜牧

(二)黄鹤楼---------------------崔颢

(三)石壕吏---------------------杜甫

第四册89版

一、台湾通史序----------------连横

二、散戏--------------------洪醒夫

三、晚游六桥待月记----------袁宏道

四、祭妹文--------------------袁枚

五、弦诗选---------------------弦

(一)坤伶

(二)乞丐

六、正气歌并序--------------文天祥

七、种梨--------------------蒲松龄

八、夏之绝句------------------简?

九、指喻--------------------方孝孺

十、留侯论--------------------苏轼

十一、秦士录------------------宋濂

十二、柏克莱精神--------------杨牧

十三、张中丞传后叙------------韩愈

十四、宋诗选

(一)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

(二)书愤----------------------陆游

(三)观书有感------------------朱熹

第五册90版

一、桃花源记--------------------陶潜

二、谏逐客书--------------------李斯

三、万鸦飞过废田--------------洪素丽

四、兼葭------------------------诗经

五、礼记选----------------------礼记

   1.成子高寝疾

   2.美轮美奂

   3.大同世界

   4.进学之道

六、过秦论----------------------贾谊

七、雁--------------------------白荻

八、世说新语选----------------刘义庆

   1.殷仲堪俭食

   2.咏絮之才

   3.坦腹东床

   4.绝妙好辞

九、典论论文--------------------曹丕

十、出师表--------------------诸葛亮

十一、鲁智深大闹桃花村--------施耐庵

十二、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

十三、词选

(一)浪淘沙----------------------李煜

(二)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三)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第六册(各课的顺序未定)90版

一、国殇----------------------屈原

二、陈情表--------------------李密

三、从你美丽的流域----------张晓风

四、与陈伯之书----------------丘迟

五、韩非子选------------------韩非

六、容忍与自由----------------胡适

七、劝学----------------------荀子

八、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九、看大--------------------王鼎均

十、鸿门宴------------------司马迁

十一、庖丁解牛----------------庄子

十二、元曲选

(一)南吕一枝花--------------关汉卿

(二)沉醉东风(渔父)------------白朴

(三)卖花声(怀古)------------张可久

第一册

一、师说         韩 愈 论说(应)

二、饮酒之五       陶渊明 韵文

三、现代诗选           抒情

   等你,在雨中     余光中

   一棵开花的树     席慕蓉

四、伤仲永        王安石 记叙

五、施与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