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第8课 戊戌变法知识点练习第四十二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01001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精选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第8课 戊戌变法知识点练习第四十二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精选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第8课 戊戌变法知识点练习第四十二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精选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第8课 戊戌变法知识点练习第四十二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精选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第8课 戊戌变法知识点练习第四十二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精选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第8课 戊戌变法知识点练习第四十二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精选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第8课 戊戌变法知识点练习第四十二篇.docx

《最新精选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第8课 戊戌变法知识点练习第四十二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精选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第8课 戊戌变法知识点练习第四十二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精选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第8课 戊戌变法知识点练习第四十二篇.docx

最新精选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8课戊戌变法知识点练习第四十二篇

最新精选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8课戊戌变法知识点练习第四十二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历史时间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八国联军侵华②戊戌变法③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④第一次工业革命

A、①③④②

B、③④②①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A、①洋务运动②孙中山③陈独秀

B、①五四运动②孙中山③曾国藩

C、①五四运动②曾国藩③胡适

D、①洋务运动②陈独秀③梁启超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

“(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

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

前车之辙,可以为鉴。

”“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

由此可知他主张()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君不见,黄海波涛怒气冲,吴淞老将立国门,菜市横刀血溅笑……”(引进丁芒气节颂)诗中“菜市横刀血溅笑”的人物指的是()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左宗棠

D、谭嗣同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公车上书

C、武昌首义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为()

A、商鞅变法

B、公车上书

C、百日维新

D、光绪维新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近代的许多报刊杂志在传播新思想和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右图所示的刊物传播的是()

A、三民主义

B、民主与科学

C、维新变法思想

D、马克思主义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2013年是北京大学的115周年诞辰,这所大学的前身是()

A、京师大学堂

B、京师同文馆

C、商务印书馆

D、北洋水师学堂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京师大学堂,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它创办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戊戌变法的下列措施中,最直接触犯顽固派利益的是()

A、鼓励兴办工矿企业

B、改革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答案】:

【解析】:

第11题【判断题】

公车上书没有达到目的,但曾国藩和梁启超等为救亡图存掀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12题【问答题】

鸦片战争的失败,惊醒了国人“天朝上国”的魔幻,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奔走呼号,探索救国救亡的道路,形成了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师夷长技三:

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1)依据材料一回答魏源在该书中提出的著名思想主张是什么?

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君于国民共议一国法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2)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

材料三:

不管你支持还是反对辛亥革命,它已经发生了,并且已经造成了推翻清政府,终结中国的君主制度的事实。

辛亥革命后尽管出现反复,但它确立的共和、民主和富强的发展方向没有改变,也不可逆转。

——《近代史研究》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为使中国走上“共和、民主和富强”的发展道路提出了什么核心思想。

辛亥革命的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材料四:

所谓立宪(君主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觉醒)其居于主人的主动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醒》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观念是什么?

为此,他在新文化运动中打出了什么旗号?

5)结合上述材料,概述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是什么?

并谈谈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答案】:

【解析】:

第13题【问答题】

活动探究题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与抗争、奋斗与崛起,然而在前进的道路上,却始终坚持着同一个梦想。

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为之进行着不懈的探索与奋斗。

初二五班的历史学习小组以“民族复兴之路”为主题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与探索,请你一起参与,共同探究。

【铭记屈辱历史?

探索救国之路】材料一:

(1)请你用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

(2)依据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进程,请分别写出图片A、B、C、D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回顾辉煌历程?

重温时代梦想】材料二:

历史学习小组,搜集到了中国革命和建设转折时期的三幅历史图片。

如下图。

(3)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具有怎样的历史转折作用?

(4)下列重大事件都发生在图l到图2的历史阶段中,请你根据时间顺序重新排列:

A.中共一大;B.开国大典;C.五四运动;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其中标志着我党开创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请标出答案序号即可)(5)图2到图3,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也走过一些弯路,请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

(举出两例即可)(6)从图3至今,中国面貌发生历史巨变的原因是什么?

(说出两点即可)【感悟经验教训?

发扬爱国精神】(7)在探索“民族复兴之路”的过程中,你认为我们应该吸取到哪些经验教训?

(说出两点即可)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中国近代史既然是一部列强侵华史,也是中国人民抗争史,还是一部学习西方的探索史。

让我们共同探究晚清时期的这三部历史。

(列强的侵略)

材料一: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艰难的探索)

材料二:

……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注:

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可以勤远略(注:

远方的国防战略事务)。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三:

“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仅仅)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

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

——孙中山考察英国心得

材料四:

“有说欧美共和的政治,我们中国此时尚不能合用的……我们中国的改革最宜于君主立宪,万不能共和,殊不知此说大谬(错误)……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

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共和……”

——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大会上的演讲词

(人民的抗争)

材料五:

义和团民谣: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

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根据材料一,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运动的目的。

举出一例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企业。

材料三中孙中山认为欧洲列强社会存在着不足,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材料四中孙中山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什么理想目标?

从材料五中可以看出当时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什么?

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各阶层人民奋起反抗。

请举资产阶级抗争的史实。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冲击—反应”是中外史学界解释近代史的模式之一。

“冲击”主要是指工业资本主义国家对东方古老国家的侵略;“反应”是指列强的侵略促使这些国家发生的剧烈变化。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把西方列强的挑战看作是“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

于是通过效仿洋人来增强自己的自卫能力就成了他们的基本选择……

——萧功秦《从大历史角度看当代中国大转型》

150多年前,在西方坚船利炮的胁迫下,日本遭到了巨大的生存危机。

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迎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大国崛起》

材料二:

在甲午战争之后,全国各阶层,包括士绅阶层,也包括保守派的士大夫都在感到中国非变不可,保守派甚至主动要求张之洞到北京来主持变法。

这是半个世纪以来,唯一有那么强的一种社会共识……

——萧功秦《从大历史角度看当代中国大转型》

材料三:

(1919年)6月24日以后,北京外交部接连电告代表团:

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签,政府压力极大,签字一事陆总长(注:

外交部长陆征祥,中国代表团团长)自行决定……

——《顾维钧回忆录》

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之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1919年5月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正式抗议,并于5月6日声请保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

19世纪60年代,面对“千年变局和强敌”,中、日两国为实现自强,各作出了怎样的“基本选择”?

这两自强运动在性质上有何差异?

甲午战败惊醒了沉睡的中华民族,中国社会各阶级以不同的方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试举两例说明。

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不能”签字的原因。

简要评价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拒签”行动。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