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工作计划及进度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9161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工作计划及进度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工作计划及进度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工作计划及进度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工作计划及进度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工作计划及进度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工作计划及进度表.docx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工作计划及进度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工作计划及进度表.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工作计划及进度表.docx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工作计划及进度表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教学工作计划及进度表

最新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及进度表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

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

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

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

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

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沉和浮: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3)第三单元热: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

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我所任教的五

(1)班,总体上课堂纪律好,但思维有些局限,发言不如其他班积极,表现欲望差,两极分化比较明显。

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其他班认真,好奇心强,且思维活跃,科学的探究欲强,但其中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倾听习惯有待培养。

四、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

(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材内容

1

2.17—2.21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2

2.24—2.28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造一艘小船

5、浮力

3

3.03—3.07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4

3.10—3.14

单元复习

单元检测

5

3.17—3.21

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3、液体的热胀冷

6

3.24—3.28

4、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

6、热是怎样传递的

7

3.31—4.04

7、传热比赛

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单元复习

8

4.07—4.11

单元复习

单元检测

9

4.14—4.18

1、时间在流逝

2、太阳钟

3、用水测量时间

10

4.21—4.25

4、我的水钟

5、机械摆钟

6、摆的研究

11

4.28—5.02

期中复习

期中检测

12

5.05—5.09

劳动节放假

7、做一个钟摆

13

5.12—5.16

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期中复习

期中检测

14

5.19—5.23

1、昼夜交替现象

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证明地球在自转

15

5.26—5.30

4、谁先迎来黎明

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地球在公转吗

16

6.02—6.06

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单元复习;

17

6.09—6.13

单元检测

总复习

18

6.16—6.20

期末检测

19

6.23—6.27

期末结束工作

最新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及进度表

一、学情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科学实验很感兴趣,动手能力较强,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科学观察能力和对比实验设计已经有较大的进步。

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

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但是,也有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学对死记硬背的知识记的牢,运用能力较差。

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五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由“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

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

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热:

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3)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

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沉和浮: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3)第三单元热: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教学总体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以科学概念作为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和思想,逐步形成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二)本册教材总体教学目标:

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究不同物体的浮沉,形成他们关于对物体是上浮还是下沉现象的解释,而且能够明白物体与被放液体间的相互关系。

当学生开始理解了他们所观察的结果之后,他们将鉴别出导致物体上浮或下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三)、单元教学目标:

1、第一单元“沉和浮”。

本单元将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有关沉和浮的许多问题。

学生将探究不同物体的浮沉,形成他们关于对物体是上浮还是下沉现象的解释,而且能够明白物体与被放液体间的相互关系。

当学生开始理解了他们所观察的结果之后,他们将鉴别出导致物体上浮或下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本单元设计的对物体沉浮的解释有两条途径,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是用密度的概念解释沉浮现象。

因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也有密切关系,因此,将物体的沉浮原因定位在物体的密度上。

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密度概念要求过高,因此,教科书没有直接出现密度概念,而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用同体积的重量作比较,帮助学生建立密度的前科学概念。

2、第二单元“热”。

热是一种能量形式。

然而,在小学阶段,让小学生探究“热”,更主要的还是观察和思考一些与物体冷热程度有关的现象一热现象。

例如气体、固体和液体三态的转化及与温度的关系、物体的热胀冷缩、摩擦生热及热传递等。

关于热现象,学生们已经有了不少的经验,尤其是在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水的变化”单元,学生们观察探究了温度和水的形态变化的关系,他们已经观察到了物质由于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显著变化一物体状态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是从渐变到突变的。

在这一个单元,我们将继续观察探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变化,主要是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

3、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时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时间运动的轨迹,是根据其他物体的有规律运动的轨迹来记录的。

所以,本单元学习“时间测量”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事物有规律运动”的认识活动过程。

本单元要让学生使用一些测量时间的重要设备做实验,从太阳钟、水钟到机械擒纵器……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认识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本单元要让学生使用一些测量时间的重要设备做实验,从太阳钟、水钟到机械擒纵器……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认识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4、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

本单元要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

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最终认识地球是如何运动的。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多角度地、持续地收集地球运动的证据,如:

资料、理论、模拟实验的结果等,需要对证据进行批判性的逻辑加工,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这些都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一个较全面的挑战。

地球的运动是很复杂的,除了公转和自转以外,还有其他许多运动,例如,和太阳系一起参与银河系的运动。

严格地说,地球的运动是多种运动的复合。

即便是公转,也不是简单地绕太阳作椭圆运动。

由于本单元是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因此只研究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种运动:

自转与公转。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试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尊重事实,对收集到得证据做好记录。

3、愿意合作交流。

教学难点:

1、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对证据与解释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自己的想法、评论,并与他人交流。

2、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五、教学措施:

1、提高课堂效率措施:

(1)、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调整。

(3)、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4)、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提优补差措施:

(1)、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

(3)、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4)、加强优生与后进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

3、其它措施:

(1)、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2)、重视活动的总结,注重课后交流、单元总结。

(3)、科学课堂教学要兼顾实与活。

六、教学进度表:

最新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进度表 

周别

单元内容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备注

第一周

第一单元

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1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1

第二周

第一单元

沉和浮

4.造一艘小船;

1

5.浮力;

1

6.下沉的物体会收到水的浮力吗?

1

第三周

第一单元

沉和浮

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1

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1

第一单元复习

1

第四周

第二单元

1.热起来了;

1

2.给冷水加热。

1

3.液体的热胀冷缩;

1

第五周

第二单元

4.空气的热胀冷缩;

1

5.金属热胀冷缩吗?

1

6.热是怎样传递的;

1

第六周

第二单元

7.传热比赛;

1

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1

第二单元复习

1

第七周

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

1.时间在流逝;

1

2.太阳钟;

1

3.用水测量时间;

1

第八周

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

4.我的水钟。

1

5.机械钟摆;

1

6.摆的研究;

1

第九周

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

7.做一个钟摆;

1

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1

第三单元复习

1

第十周

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现象;

1

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1

3.证明地球在自转;

1

第十一周

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

4.谁先迎来黎明。

1

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1

6.地球在公转吗?

1

第十二周

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

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1

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1

第四单元复习

1

第十二周

复习考试

系统复习

1

系统复习

1

水平测试。

1

年月日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

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

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

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

浮。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

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

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引导思考.

2、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预测”、“理由”这两列。

3、小组领小刀,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4、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

5、收回小刀、萝卜和橡皮,出示回形针和木块,引导思考:

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

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还是浮?

6、提供材料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学生实验。

7、组织交流,概括:

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大,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的。

8、小结:

把刚才切分和叠加这两个实验联系在一起,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

学生记录中教材第4面的实验报告单上。

板书设计: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砖块沉

木块浮

塑料块浮

猜测与沉浮相关因素:

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教学后记: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

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教学难点

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一:

物体7种,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小组实验二:

水槽,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实验报告单。

教材处理

本课活动内容较多,考虑到探究时间限制,故把制作潜水艇的活动略去,但本活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是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