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复习 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85079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复习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古诗复习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古诗复习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古诗复习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古诗复习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复习 2.docx

《古诗复习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复习 2.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复习 2.docx

古诗复习2

苏教版语文八下古诗词内容复习

1.《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叙云》李白(八下P62)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菜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名句赏析: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们都胸怀壮志豪情,要高飞远翥到天上去摘取明月,当然上青天揽明月只是一种要求解除烦忧,追寻自由的幻想,这在现实世界中是做不到的。

最终他还是跌落到现实的土地上来了!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是生活中的现象,用来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举杯销愁愁更愁”一句道出了他不能解脱,只能愁上加愁的不得志的苦闷心情。

2. 主题思想:

这首诗抒写了作者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无尽烦忧之情。

 

2.《渔家傲》      范仲淹(八下P64)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边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主题思想:

这首词描绘边地奇异的秋景,表现出作者慨叹功业未产和戊守将士思念家乡和复杂心情。

2.名词赏析: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在层峦叠障之中,只见烽烟直上,夕阳残照,衬出一座早早闭门的孤城,(孤城闭,隐隐透出当时军事态势的严重)。

“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渲染出西北边地的荒漠,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这是词的上阕,描绘荒凉的秋景,以显示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重。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形象写出此时此刻驻守在边关重镇满怀乡愁的将士们个个难以入睡,因日夜操劳而染白了双鬓的将军,久征在外的艰苦异常士兵们,都止不住在悄悄地流泪,这句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第二部分 练习:

1.《渔家傲》中表现国家贫弱时代,将帅和士兵们的共同悲哀的句子是: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选出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词的上片各句围绕着“异”字,写出西北边塞地区到了秋天,风景与中原不同之处。

B.“衡阳雁去无留意”写出将士们为了守边杀敌,不留意雁去南归。

C.“四面边声连角起”中的“边声”指的是边塞上引起人们悲秋之情的笛声、马声、号角声等。

D.“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引用典故来抒发报国之志,写出了作者为国立功的远大抱负。

3.“将军白发征夫泪”中的“将军”是作者的自称吗?

4用“/”划分下面诗句的诵读节奏。

长烟/落日/孤城闭

5.对本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向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6.上阕“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表现了边陲之地的孤寂荒凉的特点。

7.请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的理解。

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思念家乡的情感。

8.“浊酒一杯家万里”一句蕴含了戍边将士的什么感情?

答:

无比思念遥远的家乡而不能归,借酒浇愁的痛苦心情。

9.“燕然未勒”的意思是什么?

其中的“勒”字是什么意思?

答:

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勒”字是“刻石记功”的意思。

 

3.《天净沙•秋思》(八下P67)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大意:

秋天的黄昏,夕阳正在西沉,天色渐渐黯淡下来,郊原上一片寂静,只有几只刚刚归巢的乌鸦栖息在缠着枯藤的老树上,不时地哑哑地叫几声,稍远一点,在小桥流水的近旁,有稀稀落落的几家村舍,已经升起了炊烟,村外,静寂无人,看到这样的景象,诗中的主人公——一个流落异乡的游子,怎能不涌起满腔的乡愁?

更何况此刻他是独自牵着一匹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的马,步履艰难地行走在这西风劲吹的古道上呢!

又是一年将尽,何日是归期?

2.解析: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三句由九个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了九种事物,“枯藤老树昏鸦”显然是深秋傍晚的景物,树是老的,藤是枯的,显得毫无生气;而傍晚栖息树上的乌鸦能引起旅人思归之念。

“小桥流水人家”,本来是恬静明丽的景物,在境界上似乎与上下句所描写的景象,截然异趣,其实不然,因为旅人在荒郊野外见此安适的人家,只会引起“日暮乡关何处是”的愁绪,第三句“古道西风瘦马”更给人以苍凉之感,一个“古”字唤起人们对古往今来多少过客的不尽联想;“西风”即秋风,既点明了季节,又增添悲凉气氛;而旅途劳顿的“瘦马”,使整个画面带有令人沮丧的感情色彩。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于暮色苍茫中,烘托出一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人来,表达出一个长期流落异乡之人的悲哀之情。

“断肠人在天涯”一个因长期漂泊在外而伤心欲绝的游子,游荡在天边极远极远的地方,此句渲染天涯游子思乡的悲凉之情。

3.主题思想:

这支曲子只有28个字,却能以巧妙的构思,给我们摹画出一幅秋郊夕照图,创造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意境、寓情于景,生动展现了一个漂泊在外异乡人的悲哀思乡之情。

这首写景小令选取秋天几个富有特征性的景物,巧妙地组合起来,创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用以衬托天涯游子孤寂凄楚的心情。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八下P206)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人的思想感情:

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愤慨不平的心情。

2、理解诗词:

首联:

回首往事,抒发感慨

颔联:

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

颈联:

以“沉舟”“病树”相比,虽然有忧伤之感,但又相当达观,诗人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沉浮,表现出豁达的胸怀。

尾联:

诗人在朋友的关怀下,表示要振作精神,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同时点明了诗人酬答白居易的题意。

3、全诗赏析:

诗中诗人巧用典故,抒写长期贬居生活的艰辛和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平,但诗人并未因此而消沉下去,而是振作精神面向未来。

4、名句赏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的旁边千帆过往,病树的前面万木向荣,这句诗里诗人以“沉舟”和“病树”相比,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第二部分.练习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惆。

暗示贬谪时长太久,表现了世态变迁的怅惆心情。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答:

这两句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愤怒),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开成鲜明对比。

4、下列对诗中相关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酬”酬答的意思,“二十三年”指白居易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九月被贬,到唐敬宗宝历二年(827年)被召回,前后近二十三年;“弃置”指被贬谪。

B、“闻笛赋”指晋朝的向秀所作的《思旧赋》,诗人用这个典故,是为了怀念被贬被害的朋友。

C、“烂柯人”指晋朝人王质;诗人用这个典故是表达人世沧桑之感。

D、“听君”中的“君”是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后赠刘十十八使君》。

5、说说“沉舟侧衅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及所描绘的画面、所蕴含的哲理(或新意)及作者的人生态度。

答:

意思:

沉舟的旁边千帆过往,病树前面万木向荣。

画面:

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

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之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

哲理:

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所代替(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人生态度:

表现出作者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全句表达了作者困境中的心态,表现了作者面对困苦决定不意志消沉,而是抖擞振奋,积极进取,乐观豁达,泰然处之的健康心态。

6、饱含诗人无限艰辛,流露出内心的愤怒不平的一句是: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7.填空:

①诗中用巴山楚水概括作者被贬谪的地方,“二十三年弃置身”一句,饱含诗人的无限辛酸,也流露出他内心的愤懑不平。

②“闻笛赋”用向秀作《思旧赋》的典故,隐含作者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烂柯人”用的是王质烂柯的典故,暗示贬谪时间长久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8.选出对诗意理解错误的一项( B )

A.这首恃感情真挚深切,沉郁中见豪放,时间由过去到现在到未来,情调由低沉到高昂。

B.诗的首联,作者直率地倾诉了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渲泄了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C.诗的尾联是点睛之笔。

“长精神’三字,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给后人以莫大的启迪和鼓舞。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诗,蕴含了什么深刻哲理?

答:

诗句用自然景物的变迁暗示社会的发展。

诗人要表明的哲理是:

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总是要取代旧事物,未来比现在好,面对困难,不必忧伤。

相信未来,积极进取。

 

5.《无题》       李商隐(八下P208)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理解诗句:

首联:

写暮春时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

颔联:

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颈联:

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

尾联:

表达诗人的愿望,有人为他们传递信息。

2、名句赏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这句诗诗人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极为精彩感人。

后人也用此句表达对工作(事业)执着追求和奉献精神。

6.夜雨寄北    李商隐(八下P249)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大致内容:

你问我何时能回家?

我很难确定一个准确的日期。

归期难料,诗人秋夜听雨,想象秋雨绵绵密密,已涨满了秋色,不由自主倍感孤寂凄凉,遥望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起秉烛夜谈,来重谈巴山夜雨的情景。

2.主题思想:

通过诗人寄给妻子的复信,虽归期难以约定,但诗人想像中的他日相逢,烛光下共话巴山夜雨的情景,定会给“问归期”的妻子以慰藉,展示了彼此相思之意。

写作特色:

3.名句赏析: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用想象未来团聚的欢乐,来反衬今夜离别的相思之苦,将深挚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曲折细腻,又含蓄隽永。

蕴含的一个成语是剪烛西窗。

 

7.《论诗》赵翼(八下P251)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译文: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杜甫的诗篇,万人传诵,经久不衰,可现在读来,已觉得不鹇了,天地间每个时代都会出现有才华的诗人,在几百年间,他们各自领导诗坛,开一代诗风。

2、主题思想:

此诗要旨在于说明文学创作的时代性,而非贬低李杜的诗篇的杰出成就,说明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风骚。

3、内容简析:

前两句以评论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的诗入手。

李白和杜甫在诗歌创作上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对我国诗歌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赵翼却说李杜的诗不新鲜了,是说尽管李杜的诗篇万口传诵,人们仍然需要欣赏新的作品。

后两句提出作者对文学创作的见解。

“江山”指祖国山河,。

古人常说人杰地灵,赵翼认为,各个历史时代都会出现杰出地诗人,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4、理解性填空。

A、诗人认为时代在不断发展,诗歌创作贵在创新,体现这一主题的诗句是: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B、表现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诗人的诗句是: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