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山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83248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2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房山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北京房山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北京房山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北京房山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北京房山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房山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北京房山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房山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房山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北京房山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房山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卷

高二生物学

第一部分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

B.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液、血浆等

C.H2CO3、NaHCO3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内环境的成分包括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和调节类物质等,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酶等。

稳态的调节机制是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pH的调节是靠缓冲物质。

【详解】A、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A正确;

B、淋巴细胞生活在淋巴管或血浆中,故其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B正确;

C、血浆的pH在7.35~7.45之间波动,血浆pH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成对的缓冲物质,如H2CO3/HCO3-、H2PO4-/HPO42-等,C正确;

D、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浆蛋白、激素等,血红蛋白属于胞内物质,不是内环境成分,D错误。

故选D。

2.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下列叙述正确

A.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B.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

C.该反射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D.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的程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详解】A、起跑动作的产生是条件反射,之前有过该经验,A错误;

B、神经中枢应该位于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中枢,B错误;

C、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五个部分: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故该反射涉及多个神经元先后兴奋,C正确;

D、小脑是调节运动协调平衡,与起跑反应的快慢无关,D错误。

故选C。

3.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可对哺乳动物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以大鼠为实验材料,检测甲减仔鼠及补充甲状腺激素的甲减仔鼠的各项指标,结果见下表。

指标

正常仔鼠

甲减仔鼠

补充甲状腺激素的甲减仔鼠

甲状腺激素总量(pmol/L)

20.42

5.90

15.92

促甲状腺激素(TSH,mIU/L)

3.12

9.29

4.97

心肌重量(mg)

68.27

41.29

65.66

结合上表分析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及其与心肌生长的关系,错误的是()

A.TSH的增加抑制了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B.补充甲状腺激素后TSH的分泌减少

C.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心肌的生长

D.补充甲状腺激素可用于治疗甲减

【答案】A

【解析】

【分析】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是由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是由垂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

正常人的下丘脑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全身细胞,可以促进细胞代谢,同时,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可以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反之,则促进其分泌。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正常仔鼠是对照组,甲减仔鼠及补充甲状腺激素的甲减仔鼠是实验组,根据数据情况分析可知,甲减仔鼠由于甲状腺功能减退,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明显少于对照组和补充甲状腺激素的甲减仔鼠组,由于甲状腺激素较少,因此甲减仔鼠组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意图促进甲状腺的分泌功能,且甲减仔鼠组心肌重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补充甲状腺激素的甲减仔鼠组。

综上所述,可见补充甲状腺激素可以用于治疗甲减。

【详解】A、TSH(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A错误;

B、由表可知,补充甲状腺激素后,TSH的分泌减少,B正确;

C、由表可知,正常仔鼠和补充甲状腺激素的甲减仔鼠心肌重量都比甲减仔鼠的重,所以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心肌的生长,C正确;

D、由表可知,补充甲状腺激素可用于治疗甲减,D正确。

故选A。

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会导致肺炎,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机体的吞噬细胞会摄取和处理病毒

B.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分泌抗体来杀伤靶细胞

C.抗体与游离的冠状病毒结合,使之无法感染宿主细胞

D.康复的病人体内会有相应的记忆T、B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

(1)感应阶段:

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

(2)反应阶段: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

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2、细胞免疫过程为:

(1)感应阶段:

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

(2)反应阶段:

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

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详解】A、机体的吞噬细胞会摄取和处理病毒,A正确;

B、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与靶细胞直接接触的方式来杀伤靶细胞,从而促使靶细胞凋亡,B错误;

C、抗体与游离的冠状病毒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使之无法感染宿主细胞,C正确;

D、康复的病人体内会有相应的记忆T、B细胞,D正确。

故选B。

5.将在暗处生长的燕麦胚芽鞘尖端与琼脂块一起放置,几小时后,再将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观察胚芽鞘生长情况(如下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重力的作用导致琼脂块甲中的生长素浓度低于乙

B.胚芽鞘放置琼脂块乙的一侧细胞伸长生长比另一侧快

C.琼脂块甲中

生长素浓度高,对胚芽鞘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D.将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顶端后,有无光照对结果无影响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为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

2、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也植物>单子叶植物,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敏感程度表现为根>芽>茎。

3、向光性的原因是:

在单侧光照射下,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尖端的部位发生横向运输向背光侧转移,导致生长素在背光侧分布多,促进生长快,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少,促进生长慢,从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详解】A、重力的作用下,生长素在尖端发生横向运输,导致琼脂块甲中的生长素浓度低于乙,A正确;

B、胚芽鞘放置琼脂块乙的一侧由于含有较多的生长素,故细胞伸长生长比另一侧快,B正确;

C、由于重力的作用,琼脂块甲中的生长素浓度低,琼脂块乙中的生长素浓度高,胚芽鞘的尖端下部对生长素的反应不敏感,故琼脂块甲中的生长素浓度对胚芽鞘的生长起促进作用,而且作用较弱,C错误;

D、将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顶端后,因为没有尖端的存在,故有无光照对结果无影响,D正确。

故选C。

6.四季秋海棠是城市绿化应用较广的一种花卉,其绿叶能够积累花色素苷,使叶片变红。

为研究脱落酸(ABA)对花色素苷合成的影响,研究人员在常规培养条件下叶面喷施系列浓度的ABA溶液,一段时间后检测叶片中花色素苷、内源脱落酸(ABA)、赤霉素(GA)等的含量。

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花色素苷是一种色素,主要存在于细胞的液泡中

B.施加外源ABA对花色素苷的合成始终起促进作用

C.赤霉素和脱落酸可能存在拮抗的关系

D.ABA和赤霉素都是植物激素,都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坐标曲线图检测结果表明,外源施加ABA对四季秋海棠花色素苷的诱导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一定浓度范围内外源施加ABA,可促进花色素苷产生,产生量最多时外源施加ABA浓度是10μmol/L,超过一定浓度范围后,抑制了花色素苷产生.外源施加ABA提高内源ABA含量;降低内源GA含量。

【详解】A、花色素苷是一种色素,主要存在于细胞的液泡中,A正确;

B、根据坐标曲线图可知,一定浓度范围内外源施加ABA,可促进花色素苷产生,产生量最多时外源施加ABA浓度是10μmol/L,超过一定浓度范围后,抑制了花色素苷产生,故外源施加ABA对花色素苷的诱导作用具有两重性,B错误;

C、由图可知,赤霉素合成量下降时,脱落酸合成量增加,赤霉素合成量上升时,脱落酸合成量下降,即两者可能存在拮抗关系,C正确;

D、ABA和赤霉素都是植物激素,都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D正确。

故选B。

7.某个池塘中,生活着水草、浮萍、水绵、鱼、虾等生物。

下列可以称为种群的是()

A.该池塘中所有的鱼B.该池塘中所有的浮萍

C.该池塘中所有的虾和虾卵D.该池塘与另一池塘中的所有水绵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种群的概念: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特点是个体间彼此可以交配,实现基因交流。

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2、种群概念的理解:

①两个要素:

“同种”和“全部”,即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形式。

②两个条件:

“时间”和“空间”,即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详解】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不是同一个物种,不属于一个种群,A错误;

B、该池塘中所有的浮萍为同一个物种,属于一个种群,B正确;

C、池塘中所有的虾不是同一个物种,不属于一个种群,C错误;

D、该池塘与另一池塘中的所有水绵不属于同一个空间,属于两个种群,D错误。

故选B。

8.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S”形,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数量“S”型增长是受各种资源综合限制的结果

B.种群数量“S”型增长的增长速率先上升后下降

C.种群数量“J”型和“S”型增长曲线均有K值

D.控制农林害虫爆发应在种群数量达1/2K之前进行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图可知,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K值为种群在该环境下的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最终会在K值上下波动。

【详解】A、种群数量“S”型增长是种群受食物、空间等各种资源综合限制的结果,A正确;

B、种群增长速率在该图中由曲线斜率表示,由图可知该种群增长速率为先上升后下降。

B正确;

C、K值表示环境容纳量,“S”型增长曲线是由于种群数量增长受各种资源限制形成,故存在K值,“J”型增长曲线为理想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变化,不存在K值,C错误;

D、K/2为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候,要控制农林害虫爆发应控制种群数量在增长速度较慢的数量,防止种群数量达到K/2,D正确;

故选C。

【点睛】“J”型增长曲线为理想的种群数量增长模型,在现实中几乎不存在,仅有部分增长时期接近“J”型增长曲线的种群数量变化,最终都会因受环境、种群内部因素等原因限制回归“S”型增长曲线。

9.在“探究果酒制作过程中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因素”时,获得下图所示的实验结果(图中O、M、N、P代表相应发酵时间)。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M点前酵母菌不进行细胞呼吸

B.终止发酵时间应选择在P点时

C.酒精浓度的增加会抑制酵母菌繁殖

D.N点时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M点前酵母菌进行的是有氧呼吸,在有氧呼吸过程中大量繁殖,A错误;图中可以看出,N点时酒精浓度基本不再上升,因此终止发酵时间应选择在N点时,B错误;种群数量的变化与酒精浓度、营养物质的减少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且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C正确;N点时种群数量已达到最大值,增长速率不再变化,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在K/2值时最大,D错误。

【点睛】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因此利用酵母菌制作果酒。

在分析曲线时,利用“S”型曲线的特点进行分析,如:

K/2值种群增长率最大,K值时增长速率为0。

10.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A.给海龟安装失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安装示踪器可以调查其洄游路线,佩戴标志环可以调查其迁徙路线。

2、样方法可以调查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调查的是种群密度而不是丰富度。

【详解】A、示踪器可检测海龟经过的路线,故可调查其洄游路线,A正确;

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可依据发现佩戴标志环大雁的到达地区来调查其迁徙路线,B正确;

C、固着在礁石上的贝类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可采用样方法调查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C正确;

D、乌尔黄鼠是一种生物,用标志重捕法可调查其种群密度,而丰富度是调查的群落中生物的种类,乌尔黄鼠属于一个种群没有丰富度,D错误。

故选D。

【点睛】

11.草方格沙障是用干的麦草、稻草、芦苇等扎成方格形状固定于沙中,并在方格中播撒固沙植物的种子,用来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一种治沙方法。

某地用该方法治理正在沙化的土地并取得良好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草方格能蓄积降水促进固沙植物生长

B.微生物对草方格材料的分解改善了土壤结构

C.该过程改变了演替速度但没有改变演替方向

D.该方法可增大治理区域的物种丰富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草方格可用于防风固沙、涵养水分,治理沙漠化,有利于土壤的形成和植物的生长,据此分析。

【详解】A、草方格能防风固沙、涵养水分,有利于蓄积降水,促进固沙植物生长,A正确;

B、大多数微生物属于分解者,其对草方格材料的分解可增加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善,B正确;

C、该过程是人工干预了当地的群落演替过程,不但改变了演替速度,也改变演替方向,C错误;

D、该方法有利于土壤的形成,促进植物的生长,有利于其他生物的定居和物种丰富度的增加,D正确。

故选C。

12.束毛藻是海洋中最主要的固氮藻类之一,它能够将N2转化成NH3、NO2—等。

请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束毛藻属于分解者,在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B.束毛藻将N2转化成的NH3、NO2—等,可用于合成蛋白质

C.束毛藻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CO2降低温室效应

D.CO2浓度升高使海水pH下降,对束毛藻的生长不利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部分:

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前者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详解】A、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束毛藻属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能将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A错误;

B、束毛藻将N2转化成的NH3、NO2-等,可用于合成蛋白质和核酸两类大分子有机物,蛋白质和核酸都含有N元素,B正确;

C、束毛藻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CO2降低温室效应,C正确;

D、CO2浓度升高使海水pH下降,影响束毛藻细胞膜蛋白的功能,对束毛藻的生长不利,D正确。

故选A。

13.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

据表可以确认的是()

草原类型

草甸草原

典型草原

荒漠草原

植物总种数

160

100

80

平均种数(种树/平米)

20

18

10

平均产量(千克干重/公顷)

2000

900

200

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

25.0

49.1

78.0

A.草甸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高于其它两个草原

B.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表中数据

C.表中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中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

D.草甸草原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于典型草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荒漠草原的旱生植物种数比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多,故C正确,A和D中无法比较,样方法需要随机取样,故B错误。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14.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

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小于1357J·m-2·a-1

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2)过程:

一个来源,三个去向。

(3)特点:

单向的、逐级递减的(能量金字塔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其次为初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数量金字塔可倒置)。

(4)能量传递效率:

10%-20%。

【详解】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是鲈鱼,为第五营养级,A正确;

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780+4200)÷31920×100%=25%,B正确;

C、太阳鱼同化的能量去向有:

呼吸作用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由图可知,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少于1483-126=1357(J•m-2•a-1),C正确;

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只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所以不能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D。

【点睛】

15.新型“零废弃生态农业”利用酶催化剂,将鸡粪、猪粪及农田废弃物变为无臭无味溶于水的粉末,随水施撒在土壤里,实现了农田有机垃圾的零废弃、无污染,让农田秸秆和卖不出去的废弃农产品代替化肥改造盐碱地。

从生态学角度对“零废弃生态农业”的分析正确的是()

A.“零废弃”改变了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B.酶催化剂提高了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

C.废弃物再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

D.促进了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并减少环境污染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可知,“零废弃生态农业”技术是废弃物的再利用,既能减少废弃物的数量,还可以减轻污染,改善环境,增加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

【详解】A、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并没有发生改变,“零废弃”只是加速了物质循环过程,并且能更加有效地利用该生态系统部分废弃物,A错误;

B、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加速物质的分解,但并不能提高分解者的作用,B错误;

C、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是无法改变的,废弃物再利用属于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C错误;

D、原来的生态系统中,鸡粪、猪粪及农田废弃物是由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进而被植物体重新吸收的;而在“零废弃生态农业”利用酶催化剂,将鸡粪、猪粪及农田废弃物变为无臭无味溶于水的粉末,随水施撒在土壤里,不仅加速了物质循环过程,还能减少环境污染,D正确。

故选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16.某小组为研究低温条件下乙醇对老龄大鼠和幼龄大鼠体温的影响,在5℃的环境温度条件下,测定注射乙醇后小鼠体温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低温刺激下大鼠皮肤温度感受器产生兴奋,经传入神经传至_____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经传出神经传至___________,使其收缩,增加产热。

此外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引起____________等生命活动,以维持体温稳定。

(2)分析上图可知,注射乙醇后1h内,大鼠机体的产热量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

对于乙醇引起的体温变化,受影响较小的是___________(填“老龄大鼠”或“幼龄大鼠”)。

(3)5一羟色胺是一种神经递质,能降低大鼠体温。

现要探究乙酵降低大鼠体温是否与5一羟色胺有关,选用生理状况等一致的大鼠,向实验组大鼠注射一定量的5-羟色胺受体阻断剂,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

一段时间后向两组大鼠注射___________,在低温环境中培养并测量大鼠的体温变化情况。

若结论为乙醇降低大鼠体温与5一羟色胺有关,得出结论的依据是:

与对照组相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下丘脑

(2).骨骼肌(3).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4).小于(5).幼龄大鼠(6).等量乙醇(7).实验大鼠体温下降幅度较小

【解析】

【分析】

体温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在寒冷环境中,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在炎热环境中,通过减少产热,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产热途径有:

骨骼肌颤栗,肝脏产热等;散热途径:

汗腺分泌,毛细血管舒张等。

【详解】

(1)在低温刺激下大鼠皮肤温度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经传入神经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经传出神经至骨骼肌,使其收缩,增加产热。

此外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引起细胞代谢的速率加快等生命活动,以维持机体体温稳定。

(2)注射乙醇后1h内,大鼠的体温下降,所以大鼠机体的产热量小于散热量;幼龄大鼠体温下降的幅度较小且恢复得快,所以对于乙醇引起的体温变化,受影响较小的是幼龄大鼠。

(3)探究乙酵降低大鼠体温是否与5一羟色胺有关,选用生理状况等一致的大鼠,向实验组大鼠注射一定量的5—羟色胺受体阻断剂,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向两组大鼠注射等量乙醇,在低温环境中培养并测量大鼠的体温变化情况。

由于5—羟色胺受体阻断剂能阻止5—羟色胺与受体结合,导致5—羟色胺不能发挥功能。

若实验组大鼠体温降低幅度比对照组的小,则说明乙醇降低大鼠体温与5一羟色胺是有关的。

【点睛】该类型题目常以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等知识为基础,采用实验探究、曲线图的形式选材命题。

设问的角度往往涉及调节的基本过程、改变变量对调节系统的整体影响;也可从病理条件下某个或多个异常因素选材,分析对机体生命活动的综合影响。

17.糖尿病是代谢性疾病,持续高血糖可导致很多组织器官功能障碍。

从沿海藻类昆布中提取昆布多糖,经降解后得到昆布寡糖,探究它是否对糖尿病有治疗作用。

(1)机体通过_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降低血糖,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可以升高血糖,其与胰岛素调节血糖的关系是___________作用。

(2)选取健康大鼠若干只制备高血糖2型糖尿病模型鼠。

健康大鼠若干只

饲喂饲料

实验处理

1组

常规饲养

2组

高脂饲料8周

注射链尿佐菌素(溶于100mmol/L柠檬酸缓冲液中)

2.1

饲喂高脂饲料+柠檬酸缓冲液

2.2

饲喂高脂饲料+二甲双胍(疗效确定的口服降糖药)

2.3

高脂饲料+昆布寡糖1000mg

2.4

高脂饲料+昆布寡糖500mg

2.5

高脂饲料+昆布寡糖250mg

上述实验中1组大鼠作为对照组,①的处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药8周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