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金刚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79173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话文金刚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白话文金刚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白话文金刚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白话文金刚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白话文金刚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白话文金刚经.docx

《白话文金刚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话文金刚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白话文金刚经.docx

白话文金刚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解说

法会因由分第一

弟子阿难说:

这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我亲自听到如来佛说的。

在说此经的时候,佛是在舍卫城的只树给孤独园,与有德性的高僧及各弟子,约有一千二百五十人等共同生活。

那时候已经是快到吃饭的时刻。

大伙儿穿上了架裟,拿着盛饭的钵,由只树给孤独园走进舍卫大城去乞食。

在城中依次乞食完了,便回到原处吃饭。

佛吃过了饭,就将衣钵收拾干净,也洗净了脚,亲自在地上铺好座位坐下来。

善现启请分第二

这个时候,众弟子中德高年长的须菩提,在大众中从自己的座位上站了起来。

他露出右肩,右膝跪地,两手合掌,很敬重地对如来佛行了一个礼,赞叹地说:

‘希有的世尊,您对于未成佛的菩萨弟子,善尽保护怜念他们的善心;又善于咐嘱指导一切学佛的大众。

世尊!

还有那些善男信女,若是发了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时,要怎样才能使这个菩提心常住不退呢?

如果他们起了妄念的时候,又要怎样去降伏他的妄心呢?

’佛回答说:

‘问得好!

问得好啊!

照你所说的,知道我善尽保护怜念未成佛的菩萨弟子,也善于咐嘱指导一切学佛的大众,你既然明白这个道理,就要仔细用心地听,我来为你们解说。

’须菩提听了很快地回答说:

‘是的,世尊!

我很高兴听师父说明这个道理。

大乘正宗分第三

佛告诉须菩提说:

‘诸菩萨、摩诃萨等应按照我下面所说的方法,降伏其妄念心,方可常住菩提心。

降伏妄心的方法,就是要不着一切众生相。

我把一切众生归分为九类:

如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如有色、无色,如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等众生。

我要为所有众生灭他们的业障,度他们超脱轮回六道,以至于不生不死入于清净无为之乡。

话又说回来,我虽然这样灭度,但是一切众生实在没有得我的灭度。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众生与菩萨,同具此菩提心,现在灭他们的妄心而度归清净,不过还其所本有,也就是他们自性自度,并非是我所度的。

须菩提!

若他们有得我灭度的念头,即是还执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还是执着自性的众生,尚未灭度无余,自然不是菩萨。

妙行无住分第四

佛再对须菩提说:

‘菩萨于无上正等正觉之法,应该不着相布施。

所谓不着相布施,就是要六根清净,离开色、声、香、味、触、法等尘相而布施,也就是施者忘施,受者忘受,并且要忘记所施之物。

(如此施空、受空、物空即所谓的“三轮体空”。

)须菩提,菩萨应该不住相布施,为什么呢?

因为着相布施,是局于有相;而众生之相,实在只等于一微尘,即使能因此而获福也是有限的。

若不着相布施,就无相可住,像这样不住相布施的福德就不可限量了。

须菩提!

譬如说东方那无边际的虚空,你可以以心思度量吗?

’须菩提回答说:

‘不可以。

世尊!

’佛又说:

‘须菩提!

再与南、西、北四方及上下的虚空那样毫无边际,你是否可以用你的心思去度量吗?

’须菩提回答说:

‘不可以的。

世尊!

’佛又说:

‘须菩提!

菩萨若能不着相布施,所得的福德也就像虚空这样的不可限量。

须菩提!

菩萨应该照我善护念、善咐嘱之教,如是降伏妄心,而又不着相布施,常坚守着菩提心。

如理实见分第五

佛说:

‘须菩提!

你认为普通修行的人,能看见如来的形体吗?

’须菩提回答说:

‘世尊!

不能见到如来的形体。

原因是师父如来您所说的形体,并非形体,是法相,所以不能看见。

’佛又告诉须菩提说:

‘不但我的形相是这样的,凡世间所有的相,都是虚无不实的。

若是识破了诸相都是虚空的道理,就可以见如来的法相了。

正信希有分第六

须菩提向如来佛禀告说:

‘世尊!

您所说的不住相布施,以及所谓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种无相真空的妙理,一般众生听了能了解相信吗?

’如来佛听了就告诉须菩提说:

‘你不能这样说。

我说的法,虽是深妙,难道都没有相信的人吗?

不但现在有人相信,将来也是会有的。

就是到我死后,后五百岁,有持守戒律广修福田的人,看到此经中的一章一句,自能信以为真。

也就可以知道这种人善根深厚,不仅是一二三四五佛所种的善根,乃是从无量佛所种得来的善根。

这种人看到此经的一章一句,而能心净不乱,心信不疑。

须菩提!

我确可以洞悉此种净信众生是通佛性的,是可以得到如十方虚空漫无天际的无量福德。

为什么呢?

因为这些众生善根纯熟,已悟得真空无相的道理,已离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并且无法相,也无非法相。

这又为什么呢?

如果这些众生,若心有所取相,即着了我人众生寿者四相;若执着此经章句,也是着了我人众生寿者四相。

若心执偏空,就是固执人死身心皆断灭,归于空无的一个错误的断见,也与着四相无异。

所以于法相实不应执有也不应执无,才得以悟入性空,自然离法。

就因为这个道理,所以我常告诉你们这些比丘,对于我所说的一切法,只是要你们假借此法而离相见性;假借此法使你们度脱生死的苦海。

如果你们见了自己的本性,证了涅盘之乐时,就可以舍去此法。

就好比编竹筏,渡人过河,到了彼岸就不须要再用筏了。

似此佛的正法尚且要舍去,何况不是佛法的世间文词,又为什么坚持不舍呢?

无得无说分第七

佛说:

‘须菩提!

你认为我已得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吗?

你认为我有说一定之法吗?

’须菩提回答说:

‘就我所知道了解佛您所说的意思,没有一定的法。

而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也没有一定的法可说。

同时,也没有定法让如来可说的。

为什么呢?

因为您所说的法,是无上菩提之法,可以心悟,而不可以色相取;只可意会,不可以言说;是非法,又是非非法。

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不但我师父如来以外,就是一切贤圣,皆用这个无为法自修。

只是随各人所修的程度不同,而所得证悟就有差别。

依法出生分第八

佛说:

‘须菩提!

如果有人以充满了大千世界的金银七宝来行布施,你认为这个人所得的福德难道不多吗?

’须菩提回答说:

‘世尊!

当然是很多。

为什么呢?

因为这种福德,是有相的布施,毕竟还是无福德性。

然以人世报施的福德而言,所以您说这个人所得的福德多。

’如来佛又说:

‘如果有人,受持此般若经,甚而只要为人演说此经其中的四句偈、四句等,那么他所得到的福德,比前面说的用大千世界的七宝施福所得福德更多。

为什么呢?

须菩提!

因为一切诸佛,及成佛的无上正等正觉菩提法,皆从此经缘生的。

所以才说般若是诸佛之母。

须菩提!

但要注意般若并非佛法。

意思就是本来就没有佛法可言,不过藉之以开悟众生,替它取名为佛法而已。

所以所谓的佛法,就不是佛法。

一相无相分第九

佛说:

‘须菩提,你认为当人在修行须陀洹时,是否要预先思念自己得声闻初果吗?

’须菩提回答说:

‘世尊!

不会。

初得圣果的人,不会起这样的思念。

为什么呢?

因为须陀洹的意思虽称为入流却无所入,因其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所以才称为须陀洹。

’佛又说:

‘须菩提!

你认为当人在修行斯陀含,会不会预先思念自己得声闻第二果呢?

’须菩提回答说:

‘世尊!

不会。

修行第二圣果的人,不会起这样的思念。

为什么呢?

因为斯陀含的心境,已达于至静之处,虽然当时的修行还是一生一灭,所以称之为一往来,实际上已无第二个生灭,心不着生灭之相,所以实无往来。

’佛又说:

‘须菩提!

你认为当人在修行阿那含时,会不会预先思念自己已得声闻第三果呢?

’须菩提回答说:

‘世尊!

不会。

修行第三圣果的人,不会起这样的思念。

为什么呢?

因为阿那含,心空无我,已断尘识思惑,六尘四相,一一证空,而无不来之相。

所以阿那含意思虽称为不来,其实是永不来欲界受生的意思。

’佛又说:

‘须菩提!

你认为当人在修行阿罗汉时,会不会预先思念自己已得声闻第四果呢?

’须菩提回答说:

‘世尊!

不会。

修行第四圣果的人,不会起这样的思念。

为什么呢?

因为阿罗汉已心空相俱灭。

既无得道之念,也没有得果之念,不再感受未来的生死,并不是另外有个实在的自性法,可以称之为阿罗汉。

如果阿罗汉自念得道,即着四相,就不能叫做阿罗汉了。

世尊!

您曾经这样说过我:

说我远离一切着相、取相的分别,远离一切是非,契合真理,已到奥妙之处。

在诸弟子中,赞许我为解空第一。

是第一个脱尽人我,断绝此念,离欲的阿罗汉。

世尊!

我虽蒙师父您如此的称赞,我确实没有得了阿罗汉的念头。

世尊!

我若有得了阿罗汉的念头,便是生了妄念,又如何得到六欲皆空的阿罗汉。

如果是这样,您就不会说我是好寂静的阿兰那行者,因为我心原无所得,亦无所行,只因本分上一尘不染,以此得名须菩提而已。

所以师父您才称赞我是好寂静之行者。

庄严净土分第十

佛说:

‘须菩提!

你认为以前我在与然灯佛会晤时,从他那儿有没有得法呢?

’须菩提回答说:

‘世尊!

您在与然灯佛会晤时,是自修自悟,于法实无所得。

’佛又说:

‘须菩提!

你认为菩萨发心从事庄严佛土,是不是真的有佛土可庄严呢?

’须菩提回答说:

‘不是。

世尊!

为什么呢?

因为你所说的庄严,不是形相庄严,不过假藉庄严之名而已。

’佛又说:

‘就因为如此,须菩提!

所以诸菩萨、摩诃萨应该像这样一心不乱,生清净心,不可执着在色声香味触法之上生意念。

否则便受六尘所蒙蔽、所束缚,妄念旋起,怎么能清净呢?

原来清净心,本无所住的。

须菩提!

譬如有人,其身如须弥山王,你认为他的身形是否很大?

’须菩提回答说:

‘非常大。

世尊!

但是此人身形虽大,不能称为大身。

为什么呢?

因为他的身形再大,也是有生有灭,终受轮回;而师父您前面说的非相法身,乃是清净本心,是真法身,此心包廓太虚,周藏法界,无相无住,岂是须弥山所能比量的吗?

这只不过假藉一个名,称之为大身而已。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

佛说:

‘须菩提!

如用恒河中所有的沙数来作比喻,以一粒沙比喻一条恒河,那么所有恒河内的所有沙,难道你认为不多吗?

’须菩提回答说:

‘非常多。

世尊!

以一沙各代表一恒河,河尚且就有无数多,何况是所有河中的所有沙呢!

’佛又说:

‘须菩提,我实在告诉你,若有善男子或善女人,以一粒沙当作一个世界,用充满如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布施,那他所得的福德多不多?

’须菩提回答说:

‘当然很多。

世尊!

’佛又告诉须菩提说:

‘若有善男子或善女子,为他人说及此经,甚至只是受持四句偈、四句等,而这个法施所得的福德又胜过前面用七宝布施所得的福德来得多了。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佛再进一步的说:

‘须菩提!

若有人随便在什么地方,演讲此经,甚而至少只说四句偈、四句等,使那些听到说经的人,消除妄念。

应该知道遇到说此经的处所是十分难得的,一切世间的天、人、鬼神等对于此处,皆应恭敬供养,作礼散花,如供养佛的塔庙一般。

何况是那种人能完全受持读诵般若经典,当然是格外值得尊敬了。

须菩提!

你可知这种人就是成就世上第一希有的无上菩提法。

因般若能趋于无上菩提,世间没有一法可与般若相比的,正因为如此,所以若是般若经典所在之处,即如有佛在,可以说得与佛弟子三宝同居,亦要宛如对佛弟子一样的尊重。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那个时候,须菩提对佛禀白说:

‘世尊!

此经应该取一个什么名字?

我们应该怎样受持奉行此经呢?

’佛就告诉须菩提说:

‘此经就取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你们应当依法奉持。

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呢?

须菩提!

我所说的般若波罗蜜,是妙觉本性,空如太虚。

本体既然是虚无,那里还会有什么名字。

不过恐怕人生断见,不得已勉强取个“金刚般若波罗蜜”的名称,为便于众弟子奉持而已。

须菩提!

你认为我对此有所说法吗?

’须菩提回答说:

‘世尊!

般若是在于自性自悟,既无可名之名,我师父就无所说。

’佛又说:

‘须菩提!

你认为三千大千世界里所有的微尘多不多?

’须菩提回答说:

‘甚多。

世尊!

’佛又说:

‘须菩提!

微尘虽多,但皆无自性,悉假因缘而有。

凡是因缘的,必然是空的,所以因其原无实性,所以说是非微尘,只不过假藉个名,称为微尘而已。

同样的道理,我说世界虽大,然一切劫尽则坏,也是虚空不实的,只不过假藉个名,称为世界而已。

’佛又说:

‘须菩提!

你认为可以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吗?

’须菩提回答说:

‘不可以,世尊!

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

为什么呢?

因为您所说的三十二相,是属于因缘假合,亦即随着众生的妄心所现的假相,根本没有它的实在自相可得,也是假藉个名称为三十二相而已。

’佛又再提醒说:

‘须菩提!

若有善男子或善女人,以相等恒河沙的生命来布施众生,以牺牲生命来布施以求福德。

再说假如有另一种人,演说此经,甚而至少只说四句偈、四句等,他持经布施所得的福,还是比前面说的舍身布施的福更多了。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那时,须菩提听如来佛说到这里,心中已经深悟佛理旨趣,颇为感动的流下泪来。

不禁向如来佛赞叹了一声:

‘希有的世尊!

您所说这个深奥的经典,即使在从前,我虽具有慧眼,也能一闻千悟,却是未曾听得如此深奥的经。

我既闻此经,自性清净中,已悟有本来全真的实相。

如果有人,得闻此经,而信心纯正清净,毫无尘念。

而生般若真实之实相,就可知道这种人,是非常难得,是成就第一希有功德的人。

但是,世尊!

究竟这般若实相,就是诸法空相,不是一般所说实物,但为引导众生离开执着而找回本心,不得不假藉一个名,称之为实相而已。

世尊,此经我听到这里,已能了解其中的妙理,信奉修持,应该不是难事。

倘若后世过五百年之后,是浊世末法的时候,离开师父您的时期已远的苦海茫茫众生,听到此经而能信解受持的人,则此人真的是明了自性的第一人,实在难得。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人顿悟真空,必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因为他已经了悟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也是非相,所以能够离一切相,其心灭寂,就可以称之为佛。

’佛告诉须菩提说:

‘对的!

你这样说是对的。

当知后世如果有人,听到般若之妙法而不惊骇、不恐怖、不畏惧,这种人实在是很少有的。

为什么呢?

须菩提!

这就是我所谓的第一波罗蜜,此人的智慧已到彼岸了。

不过修持的人却不可以对彼岸有所执着,不过为了要引导众生修持,特别给予一个名称,称之为第一波罗蜜而已。

须菩提!

再说到忍辱波罗蜜,凡辱境之来,恬然处之,不生忿怒即是忍辱波罗蜜,但真空本来无相,外不见其辱,内不见其忍,浑然两忘,切勿执着于忍辱,所以我说非忍辱波罗蜜,只是为便于众生修持,特别给予一个名称,称之为忍辱波罗蜜。

为什么呢?

须菩提!

就好比我的前生,被歌利王支解身体的时候,确实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否则当时我在被支解时,如果着有四相,必定心生忿恨,必成苦果。

须菩提,我又想起过去的前五百世,做忍辱仙人修忍辱之行时,就已离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由历劫顿悟真空,可知吾人所修行的,决不是一朝一夕所成的。

所以说,须菩提!

菩萨之修行,首当空其心,离一切相,方能发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

此心中不执着于色,不执着于声、香、味、触、法,应生无所住心,此心才能圆通无碍。

若于六尘中,一有执着,便不能解脱其住心,即非菩萨的住处。

所以我说,菩萨心本来是虚而明,若住于六尘就不能觉悟,我所谓的不应住色布施,原因就在于此。

须菩提!

菩萨不住色布施,发心广大,不是为己,是为有利于一切众生,应该要如此无相布施。

而我所说的一切诸相,原是指点诸菩萨解脱的,其实真宝的本体皆是空的,原是非相。

而一切众生,也是引导诸菩萨灭度而已,其实若见本性,妄心自离而入佛境,那么一切众生也就不是众生了。

须菩提!

我所说的般若波罗蜜,皆是无上的菩提,是真而不妄、实而不虚、如常不变,不是欺人的,也没有两种说法。

须菩提!

我所说的般若之法,是真如无相,无实性;是自性自足、无虚的。

须菩提!

如果菩萨是一心执着于法而行布施,则是未离四相,有如人进入暗室,一无所见。

如果菩萨心不执着于法而行布施,则如同人张开眼时,日光四照,见种种色;其心洞澈真空,可了一切之境。

须菩提!

当我灭后,到了后世,若有善男子或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到菩提之觉位,成自性之如来,我当知此人,也必以无上智慧照鉴之。

而此人成就见性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

持经功德分第十五

佛说:

‘须菩提!

若有善男子或善女人,于一日之间,早晨以相当于恒河沙数的身命布施,中午又以相当于恒河沙数的身命布施,晚上也以相当于恒河沙数的身命布施。

如此经百千万亿劫之久,一日三次皆如此布施,自当得布施之福。

如果有人,听说此经,而能笃信不违逆,那么他所得的福德则胜过前面说的以身命布施的人。

何况是手书口诵,为人解说此经的意义,不但明自性,还要使人人见性,善根纯熟,其所得的福德之无量,更不用说了。

须菩提!

简而言之,因为此经所得的福德不以心思口议,不可以多少称量,实是无边际的功德。

而此经在于让我们妙用本性,是大乘菩萨的最上乘,所以我为启发大乘人,说明此真空之妙;为启发最上乘的人,说明此般若之法。

如有大慧根的人,持此大乘经典,广为人阐发妙旨,印契佛旨,所成就之功德,我全部知道,也全都看得到。

这种人既能成就此功德,就足以能担任如来无上菩提正法。

这就是为什么喜好小乘法的人,局于妄心,不免执着于我、人、众生、寿者等私见,对此大乘最上乘法,不能理解,不能听受读诵,更不能为人解说此经。

须菩提!

无论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讲解此经,那么无论天、人、鬼神都会齐来护卫法身,皆来供养。

当知此经所在之处,即等于是佛塔的地方。

皆应尊敬法身,作礼围绕,并带香花来此处供奉。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佛再进一步说明:

‘须菩提!

若有善男子或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不但不得天人恭敬,却被人轻贱。

为什么呢?

是因为他在前世所种的罪业。

既有罪业,则来世应该堕入地狱、恶鬼、畜生三恶道中,受尽苦难。

而今以持经功德,减轻他的罪业;其所以被人轻贱,就可以相抵消。

不过他渐渐修持,因除果现,罪灭福生,依然可得无上正等正觉。

须菩提!

我想到前世,历经了无数无量的劫数。

在未遇然灯佛前,曾供养无数量佛,且尊重每一位佛都一样,无一不全心全意的供养。

如果后人持诵此经,见自本性,永离轮回,他持经所得的功德,比我以前供佛的功德,还胜过无数倍。

须菩提!

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于后末世,受持读诵此经,必得无量之功德。

此功德我只是约略而言,我如果要详细说明,则其多有如恒河沙数说不尽,恐怕慧根浅的人,大则诳乱,小则狐疑,反以为我所说的为怪谈滑稽之谈。

须菩提!

当知功德,由于经义,应于果报。

经义甚深,不可推测;果报甚重,不可思议。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那时,须菩提当机禀白佛说:

‘善男子或善女人已发菩提心的人,如何能常保持这菩提心?

又如何能降伏妄念心呢?

’佛告诉须菩提说:

‘菩提心本来人人都具足,只因众生为尘染所蒙蔽,如一切烦恼、妄想、取舍、贪嗔、嫉妒、人我四相等,佛等应一一为之灭度,所谓无欲,就能住心,亦能降伏妄心。

我所谓灭度者,不过指点出真性情,使之自悟,我外不见所爱之众生,内不见能度之我。

而众生既见性真,则般若观照,已常住不灭,说到究竟,实无一众生是我所灭度的。

为什么呢?

因为学道的菩萨,若存有灭度众生之心,则尚存有人我四相,则又要从何发菩提心,又如何能称为菩萨呢?

这又是为什么呢?

须菩提!

原因就是性本空寂,发此心的人,不过是自修自悟而成,而在真性中,实在没有发菩提心之法。

’佛又说:

‘须菩提!

你认为我在遇见然灯佛时,有没有从他那儿学得菩提心法?

’须菩提回答说:

‘没有。

世尊!

没有法可得菩提心,因为菩提心完全是自性自悟,虽在然灯佛所,也是无法可得菩提心法。

’佛说:

‘是的。

须菩提!

诚如你所说的,实在无法可得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

须菩提!

如果说有方法可得菩提心,那么然灯佛就不会为我授记,当下就应该传授我成佛之法。

他所以才悬记来世说我方能成佛,并预定来世成佛之名号,称之为释迦牟尼。

为什么呢?

因为如来的意思,就是本性寂然,不染不着,如其本来,而以释迦牟尼称之,最能合其意。

如果有人说:

如来已得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那就错了。

须菩提!

就因为实在没有方法可得此菩提心。

须菩提!

我所谓的菩提心,是平等真如,实相妙法,不可以有形相见,乃是无实无虚,不可以言语形容,所以我说一切法中,只要能自悟真如,都可称之为佛法。

但是,须菩提!

于法不可拘泥于有无,所称的一切法,实际上并非是一切法,只是假藉一个名,称之为一切法而已。

须菩提!

譬如有个人的身体高而且大,真的是大身吗?

’须菩提回答说:

‘您所说的大身,是有生有灭的,仍是有限量的,如何能称之为大身?

不过假藉一个名,称之为大身而已。

’佛又说:

‘须菩提!

菩萨也是如此,真如清净才称之为菩萨。

而度生本是菩萨份内的事,如果他执着一念,认为他是菩萨,应该灭度一切众生,便有我相的观念,就不能称之为菩萨。

为什么呢?

因为从发心到度生,没有不是缘成幻成的,实在无法可以得到而使之成为菩萨的,所以我说,一切法中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一切法自然都是佛法。

须菩提!

如果菩萨说:

我应当庄严整饰佛的刹土,也是着于相,不可称之为菩萨。

为什么呢?

因为所谓庄严佛土,是没有能庄严的人及能庄严的法,亦即没有实性的庄严佛土可言,只是假借一个名,称之为庄严而已。

须菩提!

若菩萨能大彻大悟,通达无我无法的人,即可以称之为菩萨。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佛说:

‘须菩提!

你认为我具有肉眼吗?

’须若提回答说:

‘是的,世尊!

您具有肉眼。

’佛说:

‘须菩提!

你认为我具有天眼吗?

’须菩提回答说:

‘是的,世尊!

您具有天眼。

’佛说:

‘须菩提!

你认为我具有慧眼吗?

’须菩提回答说:

‘是的,世尊!

您具有慧眼。

’佛说:

‘须菩提!

你认为我具有法眼吗?

’须菩提回答说:

‘是的,世尊!

您具有法眼。

’佛说:

‘须菩提!

你认为我具有佛眼吗?

’须菩提回答说:

‘是的,世尊!

您具有佛眼。

’佛又说:

‘须菩提!

你认为在恒河中所有的沙,我是不是说它是沙呢?

’须菩提回答说:

‘是的,世尊!

您说它是沙。

’佛说:

‘那么,须菩提f如一恒河中所有的沙,如果以其中一粒沙比作一恒河,再以所有恒河中的所有沙,以一粒沙比作一佛世界,你认为这样的佛世界难道不多吗?

’须菩提回答说:

‘非常多。

世尊!

’佛告诉须菩提说:

‘不必远说到那么多的佛世界,就拿你所处的世界来说,所有众生的心思,随情而迁,逐境而生,种种心思颠倒妄想,我却能以清净的五眼完全看得见,完全知道。

为什么呢?

因为所有这些心思,皆是众生的妄心,并非本性常住的真心,只是假藉一个名,称之为心罢了。

这又为什么呢?

须菩提!

常住的真心是寂然不动的,过去的心思不可滞留,现在心思不可执着,未来的心思又不可预期,反观内照,则三心总不可得。

知其不可得,则清净的般若才会显出,所谓人心净而道心生,此方为菩提的真心。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佛说:

‘须菩提!

如果有人用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行布施,你认为此人因所播的因缘而得来的福德多不多?

’须菩提回答说:

‘是的,世尊!

此人以这种布施因缘所得的福德非常多。

’佛又说:

‘须菩提!

若以有实相的因缘布施,因其心执着于福报,其福报亦因其所施的因缘有限而有时尽的,所以我说他因此所得的福德不多,如果以无住实相布施,以无求福之心布施,正是无为清净之功德,我说此种福德才是真正的无限。

离色离相分第二十

佛说:

‘须菩提!

你认为所谓的佛陀,可不可以用圆满的色身来观察吗?

’须菩提回答说:

‘不可以。

世尊!

如来不可以用圆满的色身来观察。

为什么呢?

因为您所说的具足色身,虽有三十二相,变化神通,但仍是缘起而非实相,只是假借一个名,称之为具足色身。

’佛又说:

‘须菩提!

你认为我可不可以用圆满具足诸相来观察?

’须菩提回答说:

‘不可以。

世尊!

您不可以用圆满具足诸相来观察。

为什么呢?

因为您所说的圆满诸相,亦是缘起而无自性的,只是假借一个名,称之为具足诸相而已。

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佛说:

‘须菩提!

你不要以为我会作这样想:

“我当为众生说种种法”,因为我只是机缘相感,随人悟性,为之指点,未尝有说法之念头。

你切勿有以为我应当说法的念头。

为什么呢?

如果有人说:

“如来有所说法。

”他这么说,即是毁谤佛,是他拘泥于文字,不能了解我所说的道理,才会这么说。

须菩提!

所谓说法的意思,不是假于口说就能尽的,佛的真空妙理,原来无法,只不过为众生解除外邪妄心而说的,使之了悟真性,自证佛理,此乃假藉一个名,称之为说法而已,实际上我并没有说法。

’那时,须菩提向如来佛禀白说:

‘世尊!

恐怕未来世的诸众生,听到这个无法之法,无说之说,不能完全了解,不知能否生信心。

’佛回答说:

‘须菩提!

众生本来各具有佛性,所以说他们非众生,但他们尚未解脱妄心,所以也不是非众生。

为什么呢?

须菩提!

因为众生之所以为众生,只是尚未了悟,如果能了悟,即可立地成佛,而非为众生,现在不过先假借一个众生之名称之而已。

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须菩提向如来佛禀问说:

‘世尊!

您得正等正觉菩提心,真是得无所得吗?

’佛回答说:

‘正是!

你说正合我的意思。

须菩提!

我于菩提正法,丝毫都无所得。

因为凡是可以用得失来衡量的,都是身外之物,而不是自性的。

自性菩提,人人具足,如何能得,也无法可得,只是假借一个名,称之为无上正等正觉而已。

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佛再进一步地说明:

‘须菩提!

我所说的无上正等正觉之法,是人人具足,世世相同,故曰平等,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