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安溪八中学年高一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78968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安溪八中学年高一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省安溪八中学年高一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省安溪八中学年高一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建省安溪八中学年高一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建省安溪八中学年高一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安溪八中学年高一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福建省安溪八中学年高一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安溪八中学年高一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安溪八中学年高一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福建省安溪八中学年高一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福建省安溪八中2014-2015学年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

命题人:

郑明川20141008

考试时间:

150分钟试卷满分:

150分

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阅读,写作,神游世界。

从今天起,关心语言和文字,给每一道题每一个空格书写一个珍贵的答案。

你有一段旅程,要经过精神支点,倾听历史画外音,直面后人之鉴,漫游文学这片激情的森林……好,下面请微笑着开始这两个半小时的旅程吧!

一、补写下列诗文名句(8分)

1.今者项庄拔剑舞,。

,大礼不辞小让。

《鸿门晏》

2.不可。

,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

《烛之武退秦》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4.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5.斯是陋室,。

《陋室铭》

二、课内文言知识检测(18分)

(一)6.解释下列加点词。

(每小题0.5分,共5分)

(1)越国以鄙远:

(2)吾其还也:

(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5)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6)少假借之:

(7)素善留侯张良:

(8)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9)再拜献大王足下: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7.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每小题1分,共5分)

(1)吾属今为之虏矣:

(2)以其无礼于晋:

(3)大王来何操:

(4)欲呼张良与俱去:

(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

8.下列加点词的读音有两个错误的一组是()(2分)

A.阙(jué)秦忤视(wǔ)以飨士卒(xiǎng)以药淬之(cuì)

  B.卮酒(zhī)失其所与(yù)目眦尽裂(cì) 逢(páng)孙

  C.玉玦(jué)参乘(shèng)共其乏困(gòng)夜缒而出(zhuì)

  D.刀俎(zǔ)卒(zú)起不意,尽失其度瞋目(chēn)微夫人之力不及此(fū)

9.下列各句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2分)

①秦王必说见臣。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

④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⑤张良出,要项伯。

⑥失其所与,不知。

⑦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⑧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A.①②⑤⑥ B.①③⑥⑧ 

C.①⑤⑥⑦D.②③⑥⑧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秦王还柱而走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B.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C.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11.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函封之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③沛公欲王关中④箕踞以骂曰⑤沛公已去,间至军中⑥太子迟之⑦项伯杀人,臣活之⑧范增数目项王⑨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⑩阙秦以利晋

A.①②③④/⑥⑨/⑤⑩/⑦⑧    B.①②④⑤/③⑧/⑥⑨/⑦⑩

C.①②③/⑤⑧⑨/④⑥⑦⑩       D.①②④/⑥⑦⑧/⑨⑩/③⑤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

(15分)

子产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曰:

“毁乡校,何如?

”子产曰:

“何为?

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岂不遽止?

然犹防川:

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

子产曰:

“少,未知可否。

”子皮曰:

“愿,吾爱之,不吾叛也。

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子产曰:

“不可。

人之爱人,求利之也。

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

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

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

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

其为美锦,不亦多乎?

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

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

“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

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意,而无令名之难。

夫令名,德之舆也。

德,国家之基也。

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

有德则乐,乐则能久。

”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四有封洫,庐井有伍。

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

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

“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

孰杀子产,吾其与之!

”及三年,又诵之曰:

“我有子弟,子产诲之。

我有田畴,子产殖之。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夫人朝夕退而游焉 夫人:

丈夫的妻子

B.郑伯如晋 如:

到……去

C.吾不克救也 克:

能够

D.子产使都鄙有章 鄙:

边远的地方。

13.下列有关加点“之”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其所善者,吾则行之②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③德,国家之基也④孰杀子产,吾其与之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14.下列八句话分编为四组,分别表现子产治国以德,以民为本的一组是(  )(2分)

①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②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③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④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⑤人之爱人,求利之也⑥德,国家之基也⑦不如吾闻而药之也⑧夫令名,德之舆也

A.⑧② B.⑥⑤ C.①③ D.⑦④

15.下列各句对原文的解说,不确切的一项是(  )(2分)

A.子产高度重视听取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

他认为乡校是民众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如果取缔乡校,堵塞言路,一定会对国家造成巨大的危害。

B.子产认为政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

他反对子皮任用年轻而又没有从政经验的尹何治理封地,认为如果不经过学习实践就委以重任,一定会造成危害。

C.子产认为治国应重德轻财,治国以德可以获取美好的名声,从而塑造美好的国家形象,使国家根基稳固,人民快乐安逸。

D.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贤相,他具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赏罚分明,治国有方,文章最后通过郑国流传的民谣,用对比手法,对子产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吾爱之,不吾叛也。

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2分)

答:

                                                     

(2)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意,而无令名之难。

(2分)

答:

                                                     

(3)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3分)(课内句子)

答:

                                                     

四、阅读(共31分)

(一)文学文化经典(共16分)

17.下列各项中,对《红楼梦》故事情节叙述错误的两项是()()(5分)

A.宝玉说服贾母叫秦钟一起上学。

宝玉来看宝钗,宝玉要了金锁看。

黛玉来了,见宝,钗在一起,心下不悦。

黛玉借雪雁送手炉趁机奚落宝钗。

(第八回)

B.贾瑞调戏凤姐不成,反遭算计,遂一病不起。

一跛脚道人送来一面錾有“风月宝鉴”四字的镜子嘱咐他只可照正面,不可照反面,三五日即可治愈。

(第十二回)

C.秦可卿死后,宁国府大办丧事,由于贾珍之妻尤氏犯病,不能料事,遂请凤姐协理。

凤姐凭借敏锐干练,很快看出宁国府的诸种弊端,马上有针对性地一一加以整治,杀伐决断,令行禁止。

此后,众人兢兢业业,不敢偷懒。

(第十三回)

D.黛玉取笑湘云不成反被打趣。

第二天宝玉又过来求湘云给他梳头。

这令黛玉大为不满,对宝玉冷淡了一天。

宝玉明白原因后烦恼不堪,当晚读庄子,提笔续写“焚花散麝”一段文字。

(第二十回)

E.宝玉与金钏儿说悄悄话被王夫人听见,金钏儿被王夫人打后羞愤投井自杀,贾环向贾政诬告此系宝玉逼奸不遂引起。

同时,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

二罪并发,宝玉因此挨打。

宝玉挨打,引起大家关切,众人态度不一。

(第三十三、三十四回)

18.简答题(5分)

袭人道:

“姑娘快休如此,将来只怕比这个更奇怪的笑话儿还有呢!

若为他这种行止,你多心伤感,只怕你伤感不了呢,快别多心!

”袭人在劝解谁?

“他这种行止”指什么?

为什么有“这种行止”?

请简述。

(《红楼梦》)

 

1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共6分)

子贡曰: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

“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

“《诗》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

”子曰: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

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贡受到老师的启发,认为就像《诗经》所说的,完善人格要像玉石器物的磨制一样,精雕细刻,精益求精。

B.孔子认为做人不仅要做到在贫穷的时候能够不去讨好人,富裕的时候不骄傲自大;还应该在精神上追求乐和礼,做到居贫乐道,处富好礼。

C.孔子认为“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和“贫而乐,富而好礼”二者是有层次和境界上的区别的。

前者只是庸俗的物质追求;而后者则是更高境界的精神追求。

D.孔子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循循善诱,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有所体会,达到认知。

(2)从选段内容可以看出,孔子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什么要求?

请简要分析。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15分)

看电影

王往

电影是一束光。

在乡村的夜晚,这束带着奇迹的光让黑暗生动起来,让贫穷富有起来,让寂寞欢腾起来。

有电影的夜晚,孩子们吃饭是潦草的。

最怕的是发电机突然响起来,他们会毫不犹豫地丢下碗筷,搬个凳子就跑了,嘴角上粘着的饭粒,鼻子上的粘着玉米渣都顾不上擦一下。

银幕前的人越来越多了,放映员和村干部打着饱嗝出来了,电影开始放映了!

是的,电影是一束光。

当它投射到银幕上时,世界也就投射到了银幕上。

人们从电影上知道了村庄之外的另一些村庄,国家之外的另一些国家。

在另一些村庄里,人们劳作之余可以喝咖啡而不是喝水,在另一些国家人们庆贺胜利时就在大街上接吻。

当然,人们也知道了世界上还有比自己生活得更差的地方,有些地方还有奴隶,有些地方战火不断。

人们全神贯注于银幕,忘了白天曾经和邻居为了一只鸡而大吵大骂,忘了家里的粮食可能支不到明天晚上。

电影,将人们带到了一个梦里。

孩子们更专注于对情节的猜测。

看到头戴贝蕾帽、手夹香烟的女人,他们就嚷起来:

“特务!

”果然那个女人很快化装成了特务;紧张的音乐响起,树木一动不动,他们立刻断定“鬼子来了!

”果然,随着几把刺刀闪现,日本兵猫着腰走向了八路军躲藏的柴垛……

在这些孩子中,有一个叫小柿子的好奇心最重,他总想弄明白电影是怎么做成的。

看一会儿电影,他就扭头朝放映机看去,他不明白那束光和胶片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一束光就能带来一个故事。

这些故事让他欢笑,让他流泪,让他对村外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有一天晚上,电影散了,小柿子没有回家,和几个小伙伴模仿着电影里的故事,玩打土匪的游戏。

他拿着木头枪,走进树丛,搜查“土匪”。

没走几步,就看到两个抱着接吻的人,男的是村里的欧亚,女的是葡萄,他的大姐。

他悄悄退了出来。

就在小柿子回到路上时,看到了他的父母拿着棍棒过来了。

父母看到了小柿子,问他看到大姐葡萄没有,看到欧亚没有。

小柿摇摇头。

小柿子从电影里知道,要是一男一女愿意在一块儿,一定是他们互相喜欢了。

电影里,如果男的是坏人,他抱着女的,女的一定会打他,叫喊。

大姐葡萄没有打欧亚,一定是喜欢欧亚的。

他不愿意出卖他们。

又一天晚上,他去小河边捉萤火虫,听见一个女的在哭。

他走过去一看,是大姐葡萄。

葡萄不哭了,站起来,将一根绳子甩到了树杈上,掂起脚,打了一个扣子。

小柿子赶忙扑向葡萄。

小柿子说:

“大姐,你可以叫欧亚带你走啊,走得远远的。

小柿子又说:

“电影里都是这样的,家里不同意男的和女的在一块儿,就可以去远方。

葡萄把他紧紧地楼在胸前。

葡萄说:

“小弟,你真聪明。

……

多年以后,上高中的小柿子正为一笔学费发愁时,葡萄和欧亚带着孩子来了,葡萄给了小柿子一笔钱,对孩子说:

“你喜欢看电影,叫小舅带你去吧。

”小柿子对孩子说:

“走,小舅带你去看电影。

后来,小柿子进了电影学院,有机会了解了电影制作的一些程序。

“电影是什么?

”几乎每一位老师都在首次开讲时进行这样的设问,然后从所授专业的角度给出大同小异的答案。

电影是什么呢?

窗帘拉上,书写板上方垂下了银幕,教室进入了黑暗。

电影是一束光。

小柿子在心里说。

(选自《2012年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中所描绘的环境是一个相对较为闭塞的早期的乡村,这里的人们思想愚昧落后,对外面的世界没有多少感知。

B.本文通过对小柿子和他姐姐葡萄的刻画,表达了人应解放思想,敢于追求梦想,才能摆脱困境,实现理想的观点。

C.文中人们全神贯注于银幕,孩子们更专注于对情节的猜测等场景,表明了村里人们生活的单调和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D.本文采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将小柿子姐弟以及同村的人们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E.本文并不追求情节的曲折动人,而是采用大众场景与典型个体结合的方式来展开叙写,语言平实质朴,表现力丰富。

21.文中多次提及“电影是一束光”,怎样理解这句话?

(4分)

 

22.请根据文本内容,举例说明“小柿子”的性格特点。

(6分)

 

五、语言表达(8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3分)

相传金圣叹之子自幼聪慧,善长对对子。

一次他去参加童子试,途中采得鲜花一朵,边走边闻,不知不觉到了考场。

老宗师(主考官)坐在堂上,他赶紧将鲜花藏入袖中。

谁知主考官早已看到,随口①(xìxuè)道:

“小童子暗藏春色。

”他一听,知道事情已无法隐瞒,于是就对道:

老宗师②。

”老宗师听了,大笑了起来。

(1)找出文中的一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1分)

(2)根据拼音在①处写出汉字。

_(1分)

(3)请在②处填上一个恰当的成语,使之与“小童子暗藏春色。

”形成一个对子。

(1分)

24. .概括下面这则寓言的寓意。

(3分)

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一场暴风雨,躲进了一座破庙。

外边的雷声一阵紧似一阵,一个个的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空中似乎还有吱吱的龙叫声。

众人都胆战心惊,面如土色。

有一个人说:

“我们八个人中,必定一个人干过伤天害理的坏事,谁干过坏事,就自己走出庙接受惩罚吧,免得让好人受到牵连。

”自然没有人愿意出去。

又有人提议道:

“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们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外抛吧,谁的草帽被刮出庙门,就说明谁干了坏事,那就请他出去接受惩罚。

”于是大家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庙门外抛,七个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庙内,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

大家就催这个人出去受罚,他不愿出去,众人便将他抬起来扔出了庙门。

那个人刚被扔出庙门,那座破庙轰然坍塌。

寓意:

25.请仿照下面一则幽默的形式,另选话题再写一则。

(参考话题:

悲观、勇敢、怯懦、苦笑、遗憾等)(2分)

例:

所谓乐观,打个比方,就像炉灶上的响壶。

屁股烧得红红的,却有心情吹口哨。

仿句:

 

六、(7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个四五岁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

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

“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

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

”没想到他竟理直气壮地说:

“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

②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4年秋安溪八中高一年10月质量检测

语文答题卡

一(8分)1.

2.

3.

4.

5.

二、(18分)

(一)6.(每小题0.5分,共5分)

(1)越国以鄙远:

(2)吾其还也:

(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5)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6)少假借之:

(7)素善留侯张良:

(8)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9)再拜献大王足下: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7.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每小题1分,共5分)

(1)吾属今为之虏矣:

(2)以其无礼于晋:

(3)大王来何操:

(4)欲呼张良与俱去:

(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二)(每小题2分,共8分)8.()9.()10.()11.()

三:

(15分)12.()13.()14.()15.()(每小题2分,共8分)

16.(7分)

(1)(2分)

(2)(2分)

(3)(3分)

四17.(5分)()()

18.(5分)答:

19.

(1)(3分)()

(2)(3分)

20.()()(5分)

21.(4分)

22.(6分)

五、(8分)

23.

(1)改为(1分)

(2)根据拼音在①处写出汉字。

_(1分)

(3)请在②处填上一个恰当的成语(1分)

24.(3分)              

                                                                                                                                                                                                              

25.(2分)

2014年秋安溪八中高一年10月质量检测

语文答案

一(8分)

1.其意常在沛公也大行不顾细谨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3.濯清涟而不妖4.士皆垂泪涕泣风萧萧兮易水寒5.惟吾德馨

(一)6.

(1)以……为边邑

(2)还是(3)假如没有(4)处境困窘(5)眼泪(6)原谅,宽容(7)友善、交好、与……交好(8)出使的人(9)拜两次(10)被

7.

(1)被动句

(2)状语后置(3)宾语前置(4)省略句:

与<之>俱去(5)定语后置

(二)8.D

9.A(①“说”通“悦”,②“倍”通“背”,④“卒”通“猝”,⑤“要”通“邀”,⑥“知”通“智”,⑧“反”通“返”)

10.(2分)D(“为”,介词,替、给;A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B连词,表目的关系/介词,用、拿;C副词,将、将要/副词,尚且)

11.(2分)B(名词作状语/名词活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

三12.A(那些人)13.B(①②分别为代词和取独;③④分别为助词“的”和代词。

)14.C 15.A(“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不妥。

16.

(1)我喜欢他,不会背叛我的。

让他去学着治理,他也就更加懂得治理了。

(2)我听说君子掌管国家的,不是担忧没有财物,而是担忧没有好名声。

(3)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重金悬赏他的头。

【译文】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

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

“把乡校毁了,怎么样?

”子产说:

“为什么毁掉?

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

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

这是我们的老师。

为什么要毁掉它呢?

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

难道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易吗?

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

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  

  (郑国的上卿)子皮想让尹何掌管(他自己的)封地(邑)。

子产说:

“(他太)年轻,不一定行。

”子皮说:

“(他很)善良,我喜欢他,不会背叛我的。

让他去学着治理,他也就更加懂得治理了。

”子产说:

“不行!

人要爱护(一个)人,是要(做)利于他(的事)。

如今您爱护(一个)人就让他从政,(这就)犹如还不会拿刀就让他切割,他(将受)的伤肯定很多。

您爱人,以伤害他为结果,那谁还敢企求受到您的爱护啊?

您有美好的绸缎,不会让人学着做衣服;大的官职、大的封地,身家所托付的东西啊,却让学习的人去治理,那不是为美好的绸缎着想得(比官职、封地)更多吗?

(我)侨听说的是(先)学习然后主政,没听说过用执政来学习的啊。

如果一定这么做,必定有所损害。

  

   范宣子当权,诸侯向晋国贡献的负担很沉重。

郑国的人把这事看作忧患。

二月,郑国国君往晋国,子产(公孙侨,字子产,郑国大夫)委托书信给子西(子西随郑伯如晋),带给范宣子,信上说:

“您为政于晋国,四邻诸侯没听说(您的)的美德(令:

善,美),却听说(向诸侯索取的)贡纳很重,我呢,对此很不理解。

我听说君子掌管国家的,不是担忧没有财物,而是担忧没有好名声。

好名声,是载德以行的车子;德行,是国家的根基。

有基础就不致毁坏,为什么不致力于此呢?

(在位者)有美德就能与大家共同享乐,众人快乐就能统治长久。

范宣子很高兴,于是减轻了诸侯的进贡。

  

    子产让城市和乡村有所区别,上下尊卑各有职责,士地四界有水沟、庐舍和耕地能互相适应。

对卿大夫中忠诚俭朴的,听从他,亲近他;骄傲奢侈的,依法惩办。

子产参与政事一年,人们歌唱道:

“计算我的家产而收财物税,丈量我的耕地而征收田税。

谁杀死子产,我就助他一臂之力。

”到了三年,又歌唱道:

“我有子弟,子产教诲;我有士田,子产栽培。

子产如果死了,谁来继位?

四17.【B】【D】(应是只可照反面,不可照正面;应是袭人大为不满)

18.林黛玉(1分)指的是宝玉摔玉(2分)表妹林黛玉母亲去世来贾府投亲,宝黛初会,二人一见如故。

宝玉更是觉得“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十分好感。

可当他闻之美如天仙的表妹无玉时,便怒摔自己的通灵宝玉。

(2分)

19.

(1)(3分)C(“前者只是物质追求”有误,应是“前者只限于对贫富本身的态度”)

(2)(3分)孔子要求学生需要具备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他认为,如果学生不能触类旁通,从已知的学习内容推知类似的东西,就不需要再教他什么了(教他再多的东西也是没有意义的)。

【参考译文】

子贡说:

“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

”孔子说:

“这也算可以了。

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子贡说:

“《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

”孔子说:

“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孔子说:

“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