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工程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80785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拆除工程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拆除工程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拆除工程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拆除工程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拆除工程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拆除工程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docx

《拆除工程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拆除工程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拆除工程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docx

拆除工程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

一、施工工艺

1、施工顺序

1.1在甲方的支持下,做好群众工作,争取周边业主的配合,赢得群众的支持,派专人做好周边警戒工作。

1.2本工程采用手动工具进行人工拆除原有管线,再划分区域,分块、逐段、逐根进行拆除。

施工程序应从上至下,分层拆除,按板、非承重墙、梁、承重墙、柱顺序依次进行或依照先非承重结构后承重结构原则进行拆除。

1.3屋檐、雨棚、外楼梯、广告版等在拆除施工中容易失稳的外挑构件,先予拆除。

1.4框架结构建筑,必须按楼板、次梁、主梁、柱子的顺序进行施工。

拆除建筑的栏杆、楼梯、楼板等构件,应与建筑结构整体拆除进度相配合,不得先行拆除。

1.5建筑的承重梁、柱,应在其所承载的全部构件拆除后,再进行拆除。

二、施工流程

周边围护→清拆管线→拆除门窗→凿开楼板→推倒砖墙→凿混凝土构件→回收有价废物→弃物外运

三、留设作业通道

拆除工程的施工现场必须有作业通道。

平面运输通道宽度为1.5~2米左右,以满足运输工具通行的需要,作业通道内不得堆放杂物,要保证室内上、下通道应保持畅通。

非作业通道利用警示带隔开,并制作标志牌利于通道口作出警示。

四、脚手架搭拆工程

本工程拆除前要先搭设钢管脚手架封闭,脚手架经验收合格后使用。

作业人员应站在脚手架、脚手板、高凳或其它稳定的部位上操作,严禁站在整体被拆除构件上作业。

脚手架随建筑物、构筑物的拆除进程及时安排拆除。

拆除前应对下层脚手架及拉攀作稳固检查。

1、钢管脚手架施工方案

1.1杆件的规格的要求:

杆件采用外径48MM,壁厚3.5MM的钢管,其材质应符合《GB700—79》3号钢的技术条件,每1000MM重量为3.84kg。

1.2选材要求:

钢面无凹凸状、无疵点、裂纹和变形加工要求:

二端切口需平直,严禁斜口、毛口、卷口等现象。

扣件的规格要求:

1.3扣件采用可锻铸铁,符合国家规定要求,抗拉强度大于等于3.2KN。

延伸率大于等于8%,螺丝、螺帽采用3号钢技术条件,符合《GB5-66》和《GB4-66》的技术要求,铆钉采用20、25号铆钉钢,所有扣件应有出厂合格证。

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70N/m时,不得破坏。

2、脚手架搭设工艺:

2.1钢管脚手搭设的施工顺序为:

内立杆+外立杆+小横杆+大横杆+搁栅+防护拦杆+斜拉杆+连墙杆+垫铺笆+竖挡脚板+挂安全网。

2.2脚手架高度、步距和纵距:

本工程脚手架为20米以下脚手架,步距每步取1.8m,立杆纵距取1.8m,立杆与墙面距离为30cm,小横杆悬臂为15cm,里外立杆距离为1m。

3、脚手的稳固保护措施:

为维护脚手架的稳固,做到安全生产,除了在选材中严格规定,搭设中做到杆件的牢固连接外,还应具备斜杆和连墙杆推拉的保护。

4、斜杆

4.1距离

20m以下普通脚手架,每9m设置不同方向一付。

如脚手架一个立面纵向间距小于6.5m,应设单跨“之”字形斜杆。

4.2角度:

斜杆设置角度与地面成45°~60°夹角,纵向总距较长的脚手架立面,应采取60°夹角为宜。

本工程斜杆设置角度为45°。

4.3接长:

斜杆接长,应采用搭接且搭接长度不小于5Ocm,相邻的两个搭接不在同一水平高度上。

5、连墙杆

5.120m以下脚手架按4米(垂直)×7米(水平)设置一处连墙杆。

连接脚手

架的部位,应尽量靠近小横杆与立杆的连接处,不能用小横杆直接作为连墙杆,连墙杆位置设置应保持上下垂直一线。

如遇特殊情况移们时,应在原相邻位置设置范围大于1m。

在施工过程中,不允许随意变更或拆除连墙杆。

连墙节点必须做成推拉节点。

5.2本工程采用硬拉接,用钢管直接扣在预埋钢管上。

5.3当脚手架搭设在回填土上,回填土须夯实平整,素土分层夯实。

6、接地

整体脚手搭设完毕后,应及时进行避雷接地措施。

7、钢管脚手搭设质量要求:

7.1立杆垂直偏差:

立杆的纵向偏差应小于H/400,且不大于50mm;

7.2立杆的横向偏差应小于H/600,且不大于50mm;

7.3纵向水平杆水平偏差:

大水平杆偏差应小于总长度的1/300,且不大于20mm;

7.4小水平杆偏差(横杆)应小于10mm;

7.5脚手架步距、立杆横距偏差不大20mm,立杆纵距偏差应小于50mm,

7.6连墙接撑点的数量,位置要正确,连接牢固,无松动现象。

7.7脚手架的外侧边缘距架空电线的边线之间安全操作距离应不小于下表

规定:

外线电压(KV)

<1

1~10

35~110

110~220

330~500

安全操作距离(m)

4

6

8

10

15

7.8搭设时必须严格控制钢管的外伸长度,约对不得让钢管碰到外侧电线,当小于上表时,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处理。

8、脚手架拆除工艺:

8.1脚手架随着主体结构的拆除逐步拆除,拆除前由专职安全员最脚手架的联结点进行检查,确保安全后方可组织拆除。

8.2钢管脚手拆除的施工顺序为:

安全网+挡笆、铺笆+防护栏杆→搁栅斜杆

→连墙杆→大横杆+小横杆+立杆(即先搭后拆法)。

8.3不允许分立面拆除或上下二步同时拆除。

8.4所有高处作业人员应严格按高外作业规定执行和遵守安全纪律拆除工艺要求,并且设人员负责监督执行。

8.5拆除现场必须设警戒区域,张挂醒目的警戒标志,警戒区域内严禁非操作工通行或在脚手架下方继续施工,地面监护人员必须履行职责。

8.6仔细检查吊运机械包括索具是否安全可靠,吊运机械不允许搭设在脚手架上,应另行设置。

8.7在拆除前,组织作业人员进行详细交底提出要求,布置安全和拆除进度等注意事项,交底须有书面记录。

8.8企业安全或技术监督部门必须派人员现场监护指导。

8.9如遇强风、雨、雪等特殊气候,不应进行脚手架的拆除,夜间实施拆除作业,应具备良好的照明设备。

8.10建筑物主体内所有窗户必须关闭锁好,不允许向外开启或向外伸挑物体。

8.11所有连墙杆、斜拉杆隔排措施、登高措施必须随脚手架步层拆除,

8.12同步进行下降,不准先行拆除。

8.13所有杆件与扣件,在拆除时应分离,不允许杆件上附着扣件输送地面,或两杆同时拆下输送地面。

8.14所有垫铺笆拆除应自外向里竖立搬运,防止自里向外翻起后笆面垃圾物直接从高处坠落伤人。

五、楼板拆除工程

1、现浇钢筋砼楼板拆除

1.1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应采用粉碎性拆除。

1.2楼板捶击粉碎后应暂时保留其钢筋网,待切割放梁前割除。

1.3建筑垃圾井道,可在各层楼板上凿洞设置。

洞口临边采取围档封闭措施,采用钢管临时维护,围护高度为不小于1.2米。

井道按柱网“梅花形”布置,洞口边长为1.2~1.5m。

2、预制楼板拆除

2.1预制楼板采用人工拆除,严格控制飞石、响声、冲击波。

采用湿水除尘,减少声响及冲击波,确保不扰民。

2.2应将预制板块逐块分离,用手拉葫芦或绳索将板吊起,下放到低层楼面回收利用或破碎。

2.3垃圾井道可在每层按跨设置1~2个垂直井道。

洞口临边采取钢管围档封闭,并挂上安全网。

3、废品处置

3.1组织工人回收构件中有价值的可利用废品。

3.2不可利用废物,用汽车外运到指定地点。

六、柱、墙、梁拆除工程

1、次梁拆除

应将梁的二端各凿一条宽0.1m的切割缝,割断一端钢筋(先下层,后上层),使次梁一端自然向另一端倾拆后,割断另一端钢筋(先上层,后下层),用绳索将次梁放道下层露面破碎。

2、主梁拆除

应将梁的二端斜筋布置设置割离缝,用起重机吊住主梁,割断钢筋后,将梁放到下层破碎。

3、墙体拆除

拆除砖墙时应自上而下采用勾机拆除,专人进行监测,发现情况及时联系研究,以确保施工安全。

4、立柱拆除

为防止立柱倒塌时的冲击力对结构造成破坏,立柱倒塌方向应选择在下层梁或墙的位置上;将立柱切断部分的钢筋剥出,将反方向的钢筋和两侧的构造筋割断,向倒塌方向拉断。

撞击点设置建筑垃圾或草袋,做好缓冲防震措施。

5、废品处置

5.1组织工人回收构件中有价值的可利用废品。

5.2不可利用废物,用汽车外运到指定地点。

七、关键部位拆除工程

1、管线部位的建筑拆除

拆除建筑前,对施工道路,及拆除区的地下管线、地上的电力、通讯线路及树木采取防护措施。

1.1对地下管线、地上的电力、通讯线路确认、并划线标记。

1.2切断电力、通讯线路的电源和信号,对不能切断的电源和通讯线路,做好醒目标记,选取施工点时绕开线路,并派专人看护。

1.3拆除前对施工点的地下管线采用厚钢板或木板进行覆盖防护,拆除时尽量避免坍塌方式,房子砸坏管线设施。

2、与树木相临建筑的拆除

如拆除区内有需要保留的树木,可采取保护措施如下:

2.1在拆除施工时要选择远离树木的位置作为作业点。

2.2派专人看护施工,防止施工中对树木的破坏。

2.3对于距离拆除建筑较近的绿化带,必要时可采取覆盖或围挡防护。

3、与保留建筑相临处的拆除

在拆除保留建筑相临处的建筑时,可采取如下措施:

3.1如有与保留建筑相连处,可先将连接部位使用切割设备切割分离,并拆除出2米以上宽度的隔离带,再对拆除建筑实施大范围拆除。

3.2如拆除建筑与道路相临,必须在施工前,将拆除区与道路封闭,并悬挂安全警告标识,并在拆除时派专职安全人员看护,指挥行人和车辆绕行,以保证安全。

3.3为保证拆除区域外建筑的安全,可考虑在重点部位采取人工方式拆除,可保证区外重点保护的临近建筑的安全。

八、渣土的堆放与清运

1、建筑拆除后产生的渣土分区域集中堆放,集中堆放的渣土要覆盖绿网并洒水,防止产生扬尘。

并及时清运出场。

2、为保证施工进度要求,开工后积极办理渣土消纳手续,按照市指定的渣土消纳场所进行消纳,机械拆除的同时将组织自卸汽车进行渣土清运作业,装车前应组织反铲及液压锤对渣土进行粉碎、归堆,其中反铲在前翻捣渣土,液压镐与之相隔一个开间进行二次粉碎,此工序可反复进行直到达到运渣要求。

3、机械装土时不得超过车厢。

渣土运输过程中,保证场地及道路的清洁,做到装车不外溢,运输无漏洒。

在渣土外运期间,在装渣出口外搭设专用架子,当运渣车经过时清除多余渣土,在出入口地面铺草袋子,指派出专职清洁人员清刷干净车轮及车身上的尘渣每天作业完成前,对车辆所经出入口进行彻底清洁,达到施工现场地路面清洁要求。

九、临时便道施工

1、测量及施工准备

1.1便道施工前,根据红线用地图实地查勘便道的平面布置,进一步优化便道平面布置。

1.2施工测量放线前,必须完成导线网、水准网的复测和加密,并完成红线边桩的测量及布设。

对红线边桩做好明显标记,并做好保护。

1.3在便道施工前,必须探明临用地范围内的地下管线的埋设位置及其走线。

结合初步设计资料,通过咨询当地政府部门和居民的办法获得地下管线埋设的初步资料,并联系物探单位对管线进行进一步查探。

在地下管线埋设位置设置标识牌和围三角旗做上明显标记。

如果需要进行设计变更的尽早将资料提报设计院。

1.4复测便道范围内的原地面标高,根据原地面标高完善便道纵断面设计。

1.5施工前,对进场机械和人员进行报验,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步程序。

1.6施工前,完成对参与施工的全部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安全交底,明确人员岗位及各个岗位的职责和安全生产责任。

对进场机械设备进行全面检修和保养,保证机械设备满足施工要求。

2、排水及原地面处理

2.1水塘内的便道设置需具备两个方面作用:

施工道路、永久工程的围堰。

因此,水塘内便道的位置需尽量设置在塘内侧。

水塘中便道采用抛石挤淤法施工,暂不考虑排水清淤。

2.2其余地段的便道施工,先采用推土机清除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