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77702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14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1.docx

《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1.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1.docx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1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

(1)

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①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

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

据专家研究,它来自土中一种叫“放线菌”的细菌。

   ②土壤是种类繁多的细菌的乐园。

在显微镜下,你会观察到这样一类与众不同的细菌:

别的细菌多是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

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

这类细菌生物学上统称为放线菌。

   ③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所以你看到它长得像一棵树也好,一根草也罢,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

那些奇形怪状的丝,是它的菌丝。

菌丝覆盖了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寻找食物大有好处。

放线菌能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

   ④为何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呢?

   ⑤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

当土壤干旱的时候,它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出孢子。

放线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⑥下雨时,雨水冲开了土壤,这些睛天时埋在土中的孢子长成的放就线菌随着空气中的小液滴四下弥漫。

当它们被吸入鼻孔,我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泥土的清香。

土地干旱越久就有越多的放线菌孢子存在,所以雨后泥上的清香在久旱之后尤其明显。

   ⑦放线菌的作用当然不只是让人闻到清香,它也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

时至今天,人类已经发现了50000多种抗生素,其中就有4000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如链霉素就是从土壤中一种叫“灰色链线菌”的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也都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⑧放线菌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我们平常烹饪时调味用的味精,也是通过它们制造的。

如今,它们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加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1)这篇文章采用了________顺序,主要说明了________和放线菌的作用。

(2)文章第2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3)文章介绍了放线菌的哪些作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为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去探究事物的本质

B.放线菌不管它长得像一棵树,还是像一根草,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

C.放线菌虽然在土壤干旱时会枯死,但过后都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D.“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一句中“一般”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不能删去。

【答案】

(1)逻辑;泥土散发清香的原因

(2)主要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放线菌菌丝丝状的特点。

(3)①散发清香;②生产抗生素;③制造味精;④是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4)C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辨别说明顺序和说明对象。

要从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准确理解和概括段意入手。

首先要搞清文章先说明了什么,又说明了什么,接着再说明了什么,把每一个部分简要概括出来,然后从概括出来的提纲中分析作者说明的思路,从而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本题先介绍了为什么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的原因;接着说明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的原因;最后说明放线菌的作用。

由此可见,文章采用从现象到本质再到功用的逻辑顺序。

据此理解填写作答。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

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本题运用的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其作用结合语句分析即可。

(3)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通读全文,了解文章说明的内容,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从文章中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

然后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比较,选取原文中能表现题意的相关的词句作答。

若内容过多,也可以采取对内容进行简单概括的方法作答。

本题结合文章的第7、8段筛选概括即可。

注意不要遗漏要点。

(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根据文章中的“放线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可知,C项“都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与原文表述不一致。

故答案为C。

故答案为:

(1)逻辑;泥土散发清香的原因。

(2)主要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放线菌菌丝丝状的特点。

(3)①散发清香;②生产抗生素;③制造味精;④是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4)C

【点评】

(1)说明文说明顺序通常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是以思维的规律为序,如:

、主—次、浅入深、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本题是原因——结果的逻辑顺序,从题目可知说明对象:

泥土散发清香的原因。

(2)分析说明方法和作用,要知道每种说明方法的标志,做题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看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主要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放线菌菌丝丝状的特点。

(3)概括文章内容,①抓关键语句,在一篇说明文中,说明的中心内容有时集中在一两句话,这些关键句有可能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和中间。

②提取关键词语,有时文章的某一内容要点分散在一些段落中,提取这些段落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归纳总结。

放线菌作用主要集中在7、8段,主要作用是散发清香;生产抗生素;制造味精;是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4)这道题考查把握说明对象,提取关键信息,要明白每一自然段的段意,相同意思的语段可以合并,并注意每段的中心句。

关注结构、特点、功能、前景、影响、作用、用途、成因、使用方法、类型、危害、优点等。

第5段“当土壤干旱的时候,它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出孢子。

放线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可以判断C项不符合文意,错误。

2.阅读出来,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料显示,中国内地大城市7至18岁的儿童青少年中,100个男生就有12个超重、5个肥胖,100个女生就有7个超重、3个肥胖;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

对此,专家指出,国民整体能量摄入提高、洋快餐、含糖和碳酸饮料及甜食摄入增加是重要原因,在生活中应做到以下两点:

①要控制饮食。

饮食过量,吃得过饱,是肥胖的主要原因。

因米面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多食可在人体内转化成脂肪而积聚在皮下。

因此每顿饭以吃八九成饱为宜。

同时要限制高脂肪副食品的摄入量。

②要增强运动。

每天不仅要增加运动量,而且要延长运动时间。

因运动初期是消耗体内的糖类,只有较长时间的运动才能消耗贮存的脂肪。

因此每天要坚持运动,而且要选用消耗性较大的运动,如长跑、跳绳、打篮球、踢足球、游泳、爬山等活动,关键在持之以恒。

材料二:

图1

图2

材料三:

膳食平衡避免隐性饥饿(节选)

肥胖也属营养不良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学生营养室副主任张倩表示,儿童处于不同年龄段,需要分阶段补充各种营养。

比如2岁至6岁儿童应保证足量食物摄入,并做到平衡膳食,每天饮奶及足量水;6至17岁学龄儿童要三餐合理,不偏食、贪食,保证钙、铁及维生素摄入,并保持适量体重增长。

张倩还说,所有儿童都应经常进行户外活动,6岁以上儿童应达到每天至少60分钟的充足运动。

   当前,我国儿童肥胖问题日趋严重。

实际上,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

肥胖儿童的营养不均衡问题非常严重,超重者的饮食习惯往往不良,摄入过多高热、高脂食物,却又排斥蔬菜水果等有益身体的食物,再加上运动不足,就造成营养不良的发生。

因此,肥胖儿童更需要注意均衡膳食的摄入,减少高热、高脂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增强运动,以达到健康减肥的目的。

   重视学生一日三餐

   据《北京市2015年度中小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报告》显示,北京市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处于全国较高水平,但仍存在膳食结构不尽合理、高强度身体活动少、睡眠不足、肥胖、超重等健康问题,学生们的饮食行为和营养知识有待改善和加强。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马冠生指出,应制订学生餐营养需求及营养操作相关标准,同时要加强学生餐供餐管理,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配餐、烹调培训;鼓励学校开设食堂,为不同年级、不同生理状态的学生提供相应的群体配餐。

(1)请在材料一中找到一句话,用来说明材料二中图1和图2所表达的信息。

(2)以上材料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任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3)“但仍存在膳食结构不尽合理、高强度身体活动少、睡眠不足、肥胖、超重等健康问题”一句中“尽”字能否去掉?

为什么?

(4)你同意材料三中专家说的“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吗?

为什么?

【答案】

(1)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

(2)举例子:

①“如长跑、跳绳、打篮球、踢足球、游泳、爬山等活动,关键在持之以恒。

”作用:

具体说明了有哪些运动方式。

②“比如2岁至6岁儿童应保证足量食物摄入,并做到平衡膳食,每天饮奶及足量水;6至17岁学龄儿童要三餐合理,不偏食、贪食,保证钙、铁及维生素摄入,并保持适量体重增长。

”作用:

具体说明不同年龄段,儿童应补充和保证哪些营养。

列数字:

①“因此每顿饭以吃八九成饱为宜。

”作用:

用数字说明每顿饭的适宜饭量。

②“6岁以上儿童应达到每天至少60分钟的充足运动。

”作用:

用“60分钟”具体说明儿童每天运动应达到的最低时间(或运动量)。

分类别:

①“在生活中应做到以下两点:

Ⅰ要控制饮食。

Ⅱ要增强运动。

”作用:

分别从“饮食”和“运动”两个方面说明如何控制肥胖现象。

(3)不能删去。

这里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不尽”是指不完全如此,去掉“尽”,意思就变了。

(4)“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营养不良的发生。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和信息筛选。

解答表格试题,主要看图表的标题和图表的数据,把数据的对比结果与标题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对象+特点(变化趋势)”方式进行概括作答。

图表1说明“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图表2说明“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

材料一中的“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这句话概括了表1和表2的内容。

据此作答。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

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等说明方法,选择一种说明方法,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答方法:

①表态(一般不能删)。

②定性。

如:

“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③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④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本题抓住“尽”字的表达作用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这类试题实际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

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这样的标志性语言,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叙写理由,做到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论说有力。

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故答案为:

(1)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

(2)举例子:

①“如长跑、跳绳、打篮球、踢足球、游泳、爬山等活动,关键在持之以恒。

”作用:

具体说明了有哪些运动方式。

②“比如2岁至6岁儿童应保证足量食物摄入,并做到平衡膳食,每天饮奶及足量水;6至17岁学龄儿童要三餐合理,不偏食、贪食,保证钙、铁及维生素摄入,并保持适量体重增长。

”作用:

具体说明不同年龄段,儿童应补充和保证哪些营养。

列数字:

①“因此每顿饭以吃八九成饱为宜。

”作用:

用数字说明每顿饭的适宜饭量。

②“6岁以上儿童应达到每天至少60分钟的充足运动。

”作用:

用“60分钟”具体说明儿童每天运动应达到的最低时间(或运动量)。

分类别:

①“在生活中应做到以下两点:

Ⅰ要控制饮食。

Ⅱ要增强运动。

”作用:

分别从“饮食”和“运动”两个方面说明如何控制肥胖现象。

(3)不能删去。

这里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不尽”是指不完全如此,去掉“尽”,意思就变了。

(4)“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营养不良的发生。

【点评】

(1)材料2图表是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发生比例分析,材料3说明:

肥胖儿童更需要注意均衡膳食的摄入,减少高热、高脂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增强运动,以达到健康减肥的目的。

材料1说明“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

能量摄入提高、洋快餐、含糖和碳酸饮料及甜食摄入增加是重要原因。

”可以概括主要内容。

(2)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解答时要知道说明方法的种类:

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

要知道每种说明方法的标志,做题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看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举例子,作用:

具体说明了有哪些运动方式;不同年龄段,儿童应补充和保证哪些营养。

列数字,作用:

用“60分钟”具体说明儿童每天运动应达到的最低时间(或运动量)。

分类别,作用:

分别从“饮食”和“运动”两个方面说明如何控制肥胖现象。

(3)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

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等词语。

答题方法:

正面阐释—反面说明—综合阐述,即先从正面说明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再说删去后的影响,最后加上“这体现了说明的准确性”这句话作为总结。

“不尽”是指不完全如此,还有其他的情况,去掉“尽”,意思表示完全是这样,既不符合实际,又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这道题考查正确把握说明文的见解,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准确把握能力。

作答时要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

儿童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超重者的饮食习惯往往不良,摄入过多高热、高脂食物,却又排斥蔬菜水果等有益身体的食物,再加上运动不足,就造成营养不良的发生。

 

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蝙蝠鼠中仙

秦自民

   ①蝙蝠的样子有点像老鼠:

尖嘴、细牙、小眼,还有一对能竖立的耳朵,而且也跟老鼠一样喜欢夜晚活动。

也许是由于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喜老自嘲》中有“蝙蝠鼠中仙”这样的诗句,蝙蝠也被称为鼠仙。

   ②古今中外,人们对蝙蝠毁誉参半。

唐代诗人孟浩然写道:

“虫之属最可厌莫如蝙蝠,而今织绣、图画皆用之,以福同音也。

”可见,由于蝙蝠的“蝠”与幸福、福气的“福”同音,使得人们对蝙蝠青睐有加,建筑物、装饰品、家具、服装、瓷器、玉器、书画上经常有蝙蝠图案,尤以门窗上雕刻五只蝙蝠最为常见,寓意“五福临门”。

   ③不过,很多人不喜欢蝙蝠,可能是受到一些传说的影响。

明朝学者冯梦龙在《笑府》中编了一个故事:

凤凰寿,百鸟朝贺。

唯蝙蝠不至。

凤责之曰:

“汝居吾下,何如此倨傲?

”蝙蝠曰:

“吾有足,属兽,贺汝何用?

”一日麒麟生诞,蝙蝠亦不至。

麒亦责之。

蝙蝠曰:

“吾有翼,能飞,属禽,何为贺欤?

”继而,凤凰与麒麟相会,语及蝙蝠之事,相与慨叹曰:

“今世风恶薄,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徒,实无奈他何!

”这个故事嘲讽了那些卑鄙无耻、没有立场的人。

   ④在西方,蝙蝠是吸血鬼的化身,传说罪恶的灵魂能转世成吸血蝙蝠继续作恶。

这些故事的流传给蝙蝠带来了邪恶的坏名声。

而事实上,蝙蝠家族中也确实有吸血蝙蝠存在,如分布在美洲热带地区的普通吸血蝠、白翼吸血蝠和毛腿吸血蝠。

   ⑤人们把蝙蝠和吸血鬼联系起来,可能与蝙蝠是夜行性动物有关。

白居易在《洞中蝙蝠》中说蝙蝠“黑洞深藏避网罗”。

蝙蝠白天隐藏起来,既有利于安全,也有利于安静地歇息、降低体温和代谢速度,这样既可以延年益寿,又可以养精蓄锐,到了夜晚可以精力充沛地外出觅食。

   ⑥南宋诗人范成大在《高楼曲》中有“岁暮天涯客,黄昏蝙蝠飞”的诗句。

的确,蝙蝠很善于在漆黑的夜晚捕食蚊、蝇、飞蛾等昆虫。

捕食昆虫既满足了蝙蝠的口腹之需,也帮了人类的忙,因为这些昆虫大多数是有害的。

事实上,蝙蝠是世界上最好的害虫杀手之一。

   ⑦蝙蝠之所以对害虫有那么大的威力,部分的原因是由于即使在漆黑的环境中它也能“看见”猎物。

但是,蝙蝠的视力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长处,他的看家本领是回声定位能力。

   ⑧正如人眼能根据从物体反射回来的光波分辨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一样,蝙蝠的耳朵能根据从物体反射回的超声波分辩物体的方位、距离、大小和性质。

这种通过对回声的频率强弱以及发出与收到回声的时间间隔等进行分析来探测目标的方式就是回声定位。

蝙蝠喉部通过声带震动而定向发射超声波,这种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到的,但对蝙蝠很重要。

如果被堵塞耳朵,即使在明亮的环境中,蝙蝠也会像醉汉一样乱撞;如果只蒙住双眼,蝙蝠的行动却不“盲目”,依靠回声定位蝙蝠能准确地发现目标、确定飞行方向,甚至1分钟内可连续捕捉到10余只飞行中的昆虫。

   ⑨鉴于蝙蝠的出色表现和非凡本领,荷兰动物行为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廷伯根认为:

“不论以何种标准而言,听觉冠军都该属于蝙蝠。

”正因为如此,蝙蝠也成了仿生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蝙蝠虽没有真正的翅膀,却有功能绝不亚于翅膀的翼手,蝙蝠家族因此得名“翼手目”。

蝙蝠有一系列适应于飞行生活的结构特点。

前肢为构造极其轻巧的翼手,这种翼手宽大灵活,操控性极佳,可以随心所欲地变换形状产生升力,因此,蝙蝠在空中急转弯的本领远胜于鸟类。

此外,蝙蝠胸、肩部的强大肌肉集中在躯干部,胸骨具有和鸟类一样的龙骨突起,锁骨也很发达。

这样的构造使蝙蝠飞起来更加灵巧自如。

   ⑪独特的飞行能力和回声定位本领,使蝙蝠具有高超的捕食能力。

大多数蝙蝠以昆虫为食,也有一些蝙蝠的喜好与众不同。

   ⑫世界上有一种蝙蝠具有罕见、奇特而又令人惊诧的饮食习惯,它们的猎食目标竟然是水中的鱼。

兔唇蝠就是这样一位渔夫。

它能利用超声波探测到猎物,强大的飞行能力能保证它轻盈地掠过水面,而修长的脚趾和锋利的爪子,使其能轻而易举地抓到浅水中浮游的光滑的小鱼。

   ⑬得益于漫画中的超级英雄“蝙蝠侠”,蝙蝠的形象在今天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的确,蝙蝠不是老鼠,蝙蝠是像神仙一样飞行的哺乳动物,蝙蝠是鼠中仙。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简析选文①~④段引用诗文和传说的作用。

(2)下列诗文对蝙蝠特点的描述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曹植《蝙蝠赋》:

“行不由足,飞不假翼。

……不容毛群,斥逐羽毛族。

B.葛洪《抱朴子》:

“千岁蝙蝠,色如白雪。

……此物得而阴干末服之,令人寿万岁。

C.清人蒋世栓《费生天彭画赠百泉》:

“世人爱吉祥,画师工颂祷。

谐声而取譬,隐语戛戛造。

D.范成大《蝙蝠》:

“伏翼昏飞急,营营定苦饥。

聚蚊充口腹,生汝亦奚为?

(3)选文第⑫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表达作用?

(4)在行文过程中,选文特别注重内容的衔接过渡,结构的严谨契合。

请仿照文中三处画线句子,在第⑩段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

【答案】

(1)点题,引出说明对象;为文章增添文学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古今中外,人们对蝙蝠毁誉参半。

(2)B

(3)举例子、打比方。

列举了兔唇蝠的例子,具体、生动地说明了“有一些蝙蝠的喜好与众不同”,进一步说明“蝙蝠具有高超的捕食能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蝙蝠不仅有强大的回声定位能力,而且是唯一一类演化出了真正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引用史料或是诗句的作用的理解。

说明文中常引用史料或是诗句,作用有二,一是为了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文学色彩,二是为文章提供有力的佐证。

选文①~④段引用诗文和传说的作用是:

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

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逐项进行分析即可。

B项理解分析错误,文中并没有介绍蝙蝠的药效。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选文采用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进一步说明“蝙蝠具有高超的捕食能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

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

本题可以补写为:

蝙蝠不仅有强大的回声定位能力,而且是唯一一类演化出了真正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

故答案为:

(1)点题,引出说明对象;为文章增添文学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古今中外,人们对蝙蝠毁誉参半。

(2)B

(3)举例子、打比方。

列举了兔唇蝠的例子,具体、生动地说明了“有一些蝙蝠的喜好与众不同”,进一步说明“蝙蝠具有高超的捕食能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蝙蝠不仅有强大的回声定位能力,而且是唯一一类演化出了真正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

【点评】

(1)说明文开头段的作用,一般有①、引出(或交待)本文的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点);②增加说明文的文学色彩(或是故事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白居易在《喜老自嘲》中有“蝙蝠鼠中仙”,唐代诗人孟浩然写道:

“虫之属最可厌莫如蝙蝠,而今织绣、图画皆用之,以福同音也。

”说明对蝙蝠评价差别之大,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这是一道信息筛选提取的题目,也是概括说明内容。

本文主要说明蝙蝠给人的印象,生活习性、独特的飞行能力和回声定位本领,使蝙蝠具有高超的捕食能力。

葛洪《抱朴子》:

“千岁蝙蝠,色如白雪。

……此物得而阴干末服之,令人寿万岁。

”一句是说蝙蝠的药用价值,显然不相符。

(3)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更真切,以便读者理解,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具体介绍知识的作用。

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12段运用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具体、生动地说明了“有一些蝙蝠的喜好与众不同”,进一步说明“蝙蝠具有高超的捕食能力”

(4)9段“依靠回声定位,蝙蝠能准确地发现目标、确定飞行方向。

”“听觉冠军都该属于蝙蝠”等句子,说明蝙蝠听觉好的特点。

10段说明蝙蝠有一系列适应于飞行生活的结构特点。

因此,开头一句应当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概括为:

蝙蝠不仅有强大的回声定位能力,而且是唯一一类演化出了真正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考加分“瘦身”是怎么回事?

   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为贯彻落实《实施意见》有关要求,2014年12月,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有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五部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