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国中等教育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研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07568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英国中等教育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英国中等教育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英国中等教育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英国中等教育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英国中等教育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研究.docx

《浅谈英国中等教育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英国中等教育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研究.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英国中等教育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研究.docx

浅谈英国中等教育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研究

浅谈英国中等教育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研究

  摘要:

受传统教育价值观的影响,英国在中等教育阶段向来注重学术课程,相对轻视职业课程,学术课程和职业课程属于典型的分轨模式。

政府认识到这种模式的弊端,采取了很多措施,仍未能消除学术课程和职业课程的对立状态。

英国课程专家麦克·扬在《未来的课程》一书中深刻地分析了英国分轨模式的不足,并从课程原则、课程策略、课程目标、资格制度四个方面论述了整合中学阶段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主张。

  关键词:

英国中等教育学术课程职业课程整合

  英国素有崇尚精英教育的传统,政府对学术教育过于偏爱,而给予职业教育的支持却很少,尤其表现在中等教育的课程设置上。

英国在中等教育阶段实行典型的分轨制,特别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学术课程和职业课程几乎是完全彼此隔离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作组织的变革,特别是职业结构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界限的打破,使得以学术课程和职业课程划分为基础的中学课程设置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政府改革措施述评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加强中等教育学术课程和职业课程沟通与衔接的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为二者的联系创造了条件。

  80年代:

学科课程改革。

  80年代末,保守党政府对中学课程主要提出了两种批评意见。

第一种意见可以追溯到1976年拉斯金演说,该演说认为英国中学课程不能适应工商业发展的需要;另一种批评意见是:

学校选择课程的自由是导致大多数学生成绩较差特别是数学和自然科学课程成绩差的主要原因。

  上述两种批评意见都可以看成是对学科课程不断加深的危机的反映,从这些批评中,以及与经济上更成功的国家例如德国、日本的教育成就的比较中产生了两种改革的主张。

第一种主张认为中学课程应该职业化,使得学生离开学校时更容易就业。

这种职业化的主张体现在1983年开始在普通学校实施的“技术与职业教育行动计划”和1985年推行的职前教育证书等政策措施中。

第二种主张表现在《1988年教育改革法》中,在传统的学术科目方面设立全国性课程,并设立7、11、14、16岁考试,而且第一次把技术作为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

  但是,这一时期的改革措施主要是针对传统的学术课程的改革尝试,并没有对学术课程加以根本改变。

其实,这些措施都只是局限于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自身的某些变动,或者在职业课程中增加普通教育的内容,或者在学术课程中融入职业教育要素,但是两者之间的关系仍然没有根本变动。

  90年代:

资格制度改革。

  到了90年代,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各自为政的状况受到更多的批评。

课程专家批评学术轨的狭隘性和排他性,以及职业轨的质量差、可选择性少,建议应建立统一的资格制度,结束教育与培训之间的分离。

  1991年政府白皮书《面向21世纪的教育和培训》推行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这是一种兼顾就业和升学需要的资格,与指向具体职业领域的国家职业资格不同,它将学历教育同职业培训相结合、相沟通。

白皮书强调要建立现代学术和职业资格体系,这两种资格应该一视同仁,青年不应该再受到已经过时的“区别对待”。

不过,事实上政府并没有结束这种区分,而是建议以高级水平证书、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为基础,建立三轨制教育资格制度。

1996年,容·迪尔英爵士发表最终报告,标志着英国16—19岁学生的资格制度到达了一个新的阶段。

该报告的中心议题是“需要建立一种更为统一的全国性资格制度框架”。

但该报告既有走向统一课程的建议,如调节机构的合并、GNVQ分成六种或三种单元模块,从而为建立一种更统一的、更灵活的课程奠定基础,又有更加分离课程的建议,如报告强烈支持使三种资格途径更加清晰,其实是扭转了三种途径逐渐融合的趋势,后退一步使三种途径变得更加具有特殊性。

因此,该报告“并不必然使得我们的学校向更加统一的制度迈进”。

  英国一系列资格制度的改革也存在很多问题。

这些改革都是在保证学术资格的标准不被动摇的前提下进行的,除了迪尔英报告中关于设立核心技能AS-Level的妥协性建议之外,学术资格没有任何变动。

另外,设立统一国家职业资格的目的在于结束英国众多职业资格证书冗繁无序的杂乱状态,然而NVQ和GNVQ实施后,原来的很多资格授予和认可机构及它们所管理的资格证书也都保留了下来,并没有达到减少资格数量、刺激学术资格和职业资格融合的目的。

  二、整合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

麦克·扬《未来的课程》中的观点

  美国自由主义哲学家杜威和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葛兰西关于教育与工作世界关系的论点,构成了麦克·扬整合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理论的基础。

他提出了“批判的职业化主张”,明确了整合学术科目与工作世界之间分离的一种途径,这种途径就是开发学术科目的“职业层面”。

与80年代课程改革所体现的新职业课程观的考虑相反,他认为,学科课程不但不应该减少,反而应该面向所有学生,并与对劳动世界的理解和经验相结合。

使学校科目的职业层面更加清晰的方式是:

这些科目不但可以使学生接触概念和思想,而且应该使学生理解成人工作世界的变化。

  在此基础上,麦克·扬从未来课程的课程原则、课程策略、课程目标及资格制度四个方面论述了具体的改革主张。

  课程原则

  职业的高度专业化是现代社会国家和经济的内在属性。

麦克·扬区分出了经济上两种不同的专业化形式:

分化的专业化和联系的专业化。

分化的专业化是经济发展到大规模生产制度时期的产物,在生产过程中表现为生产中对任务的认识和执行的分离;联系的专业化是经济发展到灵活的专业化生产制度时期的产物,在生产过程中表现为生产过程要最大限度地所有雇员的最大潜力,强调团队工作。

  在他看来,不同的专业化形式在课程上具有不同的意义或表现形式。

分化的专业化在课程上表现为学术课程的高度专业化和职业课程的狭隘化,继而导致学术课程和职业课程的分离。

而联系的专业化表明了不同专家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它强调不同的专家都要形成某种整体意识,即意识到他们的专业化和整个课程的关系。

它力图超越“做人的教育”与“做事的教育”之间的传统分离,④要求在课程中建立知识和技能的联系,并使课程与更广泛的教育民主和社会目标相联系。

于是,以联系的专业化为基础,麦克·扬提出了构建未来课程的基础原则:

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灵活性;建立核心内容和专业学习、普通学习与应用学习之间的联系;提供个人进步和学分转移的机会;对课程总体目标的清晰认识。

这些原则可以视为麦克·扬基于当前经济的变化而提出的构建未来新型课程的基础。

  课程策略

  麦克·扬所认为的课程策略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

在评判原有两种相关的课程策略——以结果定义课程的方式和模块化方式——的基础上,他提出了所谓的“联系”的策略作为未来课程内容组织的方式。

  模块化方式,是指灵活地把课程内容分成多个小的学习单元,这些单元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结合在一起。

它是一系列地方性行动的产物,目的是改革中学的学科课程,适应TVEI鼓励的新型学习。

以结果定义课程的方式实际上就是强调对学生先前学习经验的承认,课程内容能够并且也应该根据可测量的学习结果来组织安排。

但是,这两种方法都存在缺陷:

它们片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忽视了对新的教育方法的需要,以及对教师的新的专业能力的需要;按照这两种方法组织的课程内容例如教学大纲、知识体系等与具体的学习目标之间存在对立。

  麦克·扬认为需要一种新的课程组织方式,将模块课程、结果课程与学习者的志向和需要、系统的整体目标联系起来。

“联系”的概念首先认识到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性的社会过程,这种过程有意无意地是在与其他学习者一起建立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发生的。

它强调需要把学生和教师的目的和活动联系在一起,并与更广大的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和学生的知识经验,在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方面设计特定的模块,开发什么样的模块取决于现存的工业政策。

它强调学校或学院整个课程及其组成要素的相互依赖,这些要素包括:

学术科目和职业计划,学习者支持与指导,与更广大社会发展的关系,等等。

以上可以视为麦克·扬在以联系的专业化为基础的课程原则或框架内对未来课程策略的设想。

  课程目标

  在这部分,麦克·扬试图回答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每个学校应该怎样确定自己的课程目标;第二个问题是每个学科的教学应该怎样与学校整体的课程目标相互结合。

  关于第一个问题,他认为中等教育不只是让学生接触各种基本的专业知识领域,也不只是学习适应特定工作的知识和技能,它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作为未来成年人和公民的个人教育和社会教育,关注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对现在和未来世界的理解、把握及其相应的技能”。

  麦克·扬关于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在批判传统中学课程的科层制整合的基础上提出的。

在科层制模式下,科目教学占据主导地位,个人和社会教育作为特定的课程目标受到忽视。

然而,随着全国性目标和排名制度的建立,科层模式受到了挑战,“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

他接着提出了课程整合的联系的方式,这种方式通过两种形式把个人和社会发展目标整合到课程中去:

首先,它不从具体的科目开始,而是从更广泛的课程目标开始,并考虑这些科目怎样实现这些目标;其次,它不从全国性课程的要求出发,而是先考虑每个学校怎样确定课程目标,并考虑他们怎样才能达到全国性课程目标的要求。

  资格制度

  在此部分,麦克·扬在分析政府已有改革措施特别是在评判迪尔英报告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学习社会资格制度的设想,并进一步明确了未来高级水平课程的改革方向。

  麦克·扬认为迪尔英报告中关于资格制度改革的建议没有意识到资格制度变化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层面组成的,包括政府、条例、认证、证书和测验;仅仅通过管理机构的合并统一不意味着必然会运作一种更加统一的认证制度和证书制度;它忽略了影响到未来资格制度发挥新的作用的背景的变化,没有认识到学习化社会要求不能把资格制度看成是一种学习结果的标志,而应该把它看成是能够胜任持续学习过程的标志。

  在此基础上,麦克·扬提出了改革构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更强的框架和观点。

提出改革的前景是在18岁以上学生中建立一种总的证书,作为体现未来资格制度特点并有助于达到那种目的的一种方式,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共同的测验方式、模块课程、核心技能等。

扩大层面。

建立统一的资格制度不能仅仅停留在管理机构合并的层面上,应扩大改革层面。

例如,建立学术和职业资格的共同的测验和评分制度。

重塑学习化社会的资格制度。

为了适应人们终身学习的要求,迪尔英报告的四种水平应该与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提高水平联系起来,并成为鼓励人们在横向涉猎不同领域、在纵向寻找新的职业机会的手段。

以课程的单元化为基础,学分转移、学分累积,在面向终身学习的资格框架中变得更加重要。

  三、结语

  近几十年来,英国政府和学术界努力消除中学学术课程和职业课程的分离、对立局面,尽管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但他们在改革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确实值得我们借鉴和反思。

特别是麦克·扬对于学习化社会中课程的设想和分析,对我们深入理解和探讨课程是非常有价值的,对于我国新课程的建设,特别是课程理论的发展,也大有裨益。

  注释:

  ①[英]麦克·扬着.谢维和,王晓阳等译.未来的课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②[英]麦克·扬着.谢维和,王晓阳等译.未来的课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③王雁琳.论英国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关系[J].比较教育研究,2004,.

  ④[英]麦克·扬着.谢维和,王晓阳等译.未来的课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⑤[英]麦克·扬着.谢维和,王晓阳等译.未来的课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参考文献:

  [1][英]麦克·扬着.谢维和,王晓阳等译.未来的课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英]B.霍尔姆斯,M.麦克莱恩着.张文军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