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须知道的45个医学常识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4397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你必须知道的45个医学常识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你必须知道的45个医学常识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你必须知道的45个医学常识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你必须知道的45个医学常识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你必须知道的45个医学常识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你必须知道的45个医学常识_精品文档.doc

《你必须知道的45个医学常识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你必须知道的45个医学常识_精品文档.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你必须知道的45个医学常识_精品文档.doc

你必须知道的42个医学小常识

导语:

平时多了解一些生活小常识是很有必要的,你会注意到,这些生活小窍门都是我们生活中所能用到的,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些生活小常识,下面推荐大家看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正常心率:

每分钟75次

  健康成年人安静状态下,心率平均为每分钟75次。

正常范围为每分钟60-100次。

成人安静时心率超过100次/分钟,为心动过速;低于60次/分钟者,为心动过缓。

心率可因年龄、性别及其他因素而变化,比如体温每升高1℃,心率可加快12-20次/分钟,女性心率比男性心率稍快,运动员的心率较慢。

2.正常体温:

36.3℃-37.2℃(口测法)

  临床上通常用口腔温度、直肠温度和腋窝温度来代表体温。

口测法(舌下含5分钟)正常值为36.3℃-37.2℃;腋测法(腋下夹紧5分钟)为36℃-37℃;肛测法(表头涂润滑剂,插入肛门5分钟)为36.5℃-37.7℃。

在一昼夜中,人体体温呈周期性波动,一般清晨2-6时最低,下午13-18时最高,但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

只要体温不超过37.3℃,就算正常。

3.血红蛋白(HbB):

成年男性(120-160克/升),成年女性(110-150克/升)临床上以血红蛋白值佐为判断贫血的依据。

正常成人血红蛋白值90-110克/升属轻度贫血;60-90克/升属中度贫血;30-60克/升属重度贫血。

4.白细胞计数(WBC):

4-10*(10的9次方)个/升

白细胞计数大于10*(10的9次方)个/升称白细胞增多,小于10*(10的9次方)个/升称白细胞减少。

一般地说,急性细菌感染或炎症时,白细胞可升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会降低。

感冒、发热可由病毒感染引起,也可由细菌感染引起,为明确病因,指导临床用药,医生通常会让你去查一个血常规。

5.血小板计数(PLT):

100-300*(10的9次方)个/升

  血小板有维护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

当血小板数减少到50*(10的9次方)个/升以下时,特别是低至30*(10的9次方)个/升时,就有可能导致出血,皮肤上可出现瘀点瘀斑。

血小板不低皮肤上也常出现“乌青块”者不必过分紧张,因为除了血小板因素外,血管壁因素,凝血因素,以及一些生理性因素都会导致“乌青块”的发生,可去血液科就诊,明确原因。

6.尿量:

1000-2000毫升/24小时

  24小时尿量>2500毫升为多尿。

生理性多尿见于饮水过多或应用利尿药后。

病理性多尿见于糖尿病、尿崩症,肾小管疾病等。

7.24小时尿量夜尿量:

500毫升

  夜尿指晚8时至次日晨8时的总尿量,一般为500毫升,排尿2-3次。

若夜尿量超过白天尿量,且排尿次数明显增多,成为夜尿增多。

生理性夜尿增多与睡前饮水过多有关;病理性夜尿增多常为肾脏浓缩功能受损的表现,是肾功能减退的早期信号。

除肾功能减退以外,夜尿增多还可能是男性前列腺增生、老年女性子宫脱垂、泌尿系统感染、糖尿病、精神紧张等原因所致。

8.尿红细胞数(RBC)正常值:

0-3个/高倍视野

尿红细胞>3个/高倍视野,称为镜下血尿。

9.尿红细胞尿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值:

5个/高倍视野,称为镜下脓尿。

尿中若有大量白细胞,多为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结核、膀胱炎或尿道感染。

10.精子存活时间:

72小时。

卵子存活时间:

24小时。

安全期避孕遭遇安全期不安全的麻烦,除了把排卵期搞错以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

由于精子在女性体内可存活3天之久,因此即使当天不是排卵日,只要处于受孕期(排卵前4天至排卵后2天),女性依然很有可能受孕。

11.两大血型系统:

ABO和Rh

  ABO血型系统将血液分为4型:

A型、B型、AB型和O型。

Rh血型系统将血型分为两型:

Rh阳性型和Rh阴性型。

在白种人中,85%为Rh阳性血型,15%为Rh阴性血型。

在我国,99%的人属Rh阳性血型,Rh阴性属于稀有血型。

  A-A:

A、O;A-B:

A、B、O、AB;A-AB:

A、B、AB;A-O:

A、O

  B-B:

B、O;B-AB:

A、B、AB;B-O:

B、O;O-AB:

A、B

  O-O:

O;AB-AB:

A、B、AB双方若有一人为AB型,宝宝就不可能是O型。

双方若都是O型,则宝宝只能是O型。

12.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

18.5-23.9属正常

13.体重指数最佳减肥速度:

每月减重1-2千克

  体重超标的人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轻体重。

减肥过快、过猛会导致体重反弹、厌食症、贫血、营养不良、月经不调、脱发、记忆力减退、骨质舒松等不良反应。

14.腰围:

男性≥90厘米,女性≥80厘米为腹型肥胖

  腰围是判断腹部脂肪蓄积,几腹型肥胖(也称为“苹果型肥胖”)的指标。

腹型肥胖目前被认为是冠心病、代谢综合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如果体重指数尚未达到肥胖程度,但腰围已超标,说明你属于腹型肥胖。

腹型肥胖比全身肥胖的人更危险,更容易受冠心病、糖尿病的“青睐”。

15.肥胖信号:

一个月增重1.5千克

  在体重刚开始往上“长”的时候就及时发现,并采取减肥措施,往往能收到显著效果。

出现下列情况,常提示有体重增加趋势:

稍稍运动就喘不过气来,有疲倦无力感,动不动就汗流浃背,出现下背,髋部及膝关节疼痛。

16.血糖值:

正常时,收缩压糖尿病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7.0毫摩/升,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升

17.如果符合上述标准,则已是糖尿病患者

应当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降糖治疗,千万不要因为糖尿病“没什么感觉”而拒绝治疗。

血糖如果不好好控制,全身各器官都会受累。

18.糖尿病排除标准:

空腹血糖>6.1毫摩/升,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升

19.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

6.1毫摩/升11.1毫摩/升

  如果血糖值高于正常,但还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说明正处于糖尿病前期,如不提高警惕,不积极干预,很快会发展为糖尿病。

20.糖尿病预警信号:

空腹血糖>5.6毫摩/升

  当空腹血糖超过该标准时,糖尿病的发病率会显著增加,缺血性心脏病等心血管时间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21.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6.5%

  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结合的产物,能反映采血前三个月的年个斤微亿血糖水平,是目前反映血糖控制好坏最有效、最可靠的指标。

糖尿病患者应将糖化血红蛋白≤7.0%作为治疗达标的标准之一,老年人可略放宽标准(7.0%-7.5%),中青年人应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或更低。

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可减少20%。

22.骨密度最高期:

30-40岁

  每个人一生中骨密度最高(骨峰值)的时期一般出现在30-40岁,受出生后营养、发育和遗传等因素的影响,骨峰值有高有低。

男性一般从40岁开始,女性一般从35岁开始,骨峰值开始下降,女性在绝经后5年内,男性在70岁以后,骨量丢失最快。

骨峰值高的人,其骨内含钙量高,年老以后发生骨质疏松的程度较轻、时间较晚。

因此,40岁之前的人应该把握机会,保证每天足够的营养和钙的摄入,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努力提高自己的骨峰值。

23.每人每日用油25克为宜

  烹调时最好用植物油,以为植物油含对心脏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较多。

由于油的热量比较高,因此用量不宜过多,否则热量过剩,也会转化为体内脂肪,让人变胖。

24.每天食盐量不宜超过6克

  盐是引发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口味较重的人应特别注意。

每天的食盐量还应包括酱油、腌菜、咸蛋等中的含盐量。

25.每天吃蔬菜400-500克

  每天实用的蔬菜一半以上应为有色蔬菜,如绿叶蔬菜、红黄色蔬菜。

蔬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热量又很低。

26.每日摄入钙:

健康成人600-800毫克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钙供给量:

成人600-800毫克/天,孕妇1200毫克/天,乳母2000毫克/天。

乳及乳制品含钙丰富,吸收率高。

水产品中,虾皮、海带,豆制品含钙较多。

为促进钙的吸收,应适当补充维生素D并多晒太阳。

  

27.每天饮水1500毫升以上

  饮水量包括每天摄入的茶水、汤、水果等食物的总含水量。

饮水的方式很有讲究,口不渴也要饮水,不要一次大量饮水,应饮白开水或清茶,不要用含糖饮料代替水等。

28.中风康复最佳时机:

脑梗死后3天,脑出血后5-7天

  

29.丙氨酰转氨酶(GPT或ALT)正常值甲胎蛋白(AFP)中风溶栓“时间窗”:

起病后3小时

  脑梗死发生后,若能在起病后3小时内给于静脉内溶栓治疗,可最大限度地疏通堵塞血管,拯救濒死的脑细胞,有效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

  

30.18-45岁、近视度数1200,眼部有活动性病变(如炎症、青光眼、干眼症等);角膜中央厚度B超检查:

40岁以上,每年一次

  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无辐射、便捷及准确等优点,不仅可发现结石、囊肿、脂肪肝等常见疾病,还能早期发现某些肿瘤。

受超声波无力性质所限,超声检查较适合实体器官,如肝、脾、肾等,一般不适合含气器官(比如肠胃)和骨骼系统。

  

31.钼靶摄影:

40岁以上女性,每年查一次

  乳腺钼靶摄影对乳腺疾病,特别是对早期乳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临床上将其作为除体检之外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有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用从35岁开始煤田接受一次钼靶摄影检查。

40岁以后根据医生意见适当增加检查次数。

  

32.骨密度检测:

女性45岁以上,男性55岁以上:

每年测一次

  我国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女性为30%-35%,男性为10%-20%。

骨质舒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如引起腰酸背痛、身材变矮、驼背和骨折等。

  

33.预产期计算:

末次月经日期的月份加9或减3,为预产期的月份数;天数加7,为预产期的日期数

  由于每个女性月经周期长短不一,因此计算出来的预产期与分娩日期可能会有1-2周的误差。

  

34.产前检查:

9次最佳

  除孕早期需检查一次以确定怀孕外,自孕中期起至足月妊娠,约需9次产前检查。

一般孕20周-36周,每4周检查一次;孕36周后,每周检查一次。

9次检查时间分别是20周、24周、28周、32周、36周、37周、38周、39周、40周。

正规产前检查一般为9次,但对具有某些高危因素的孕妇而言,可能需要随时增减检查次数和项目。

  

35.孕期体重增加不宜超过15千克

  孕前体重正常的妇女,孕期体重可增加11.25-15千克。

孕前体重偏轻的妇女,孕期体重可增加2.6-18千克。

孕前体重偏重的妇女,孕期体重增加应有一定的控制,为6.75-11.25千克。

孕期体重增加会影响到胎儿的生长速度和体重。

孕期体重脏家过多多快,不仅会增加巨大儿的发生率,还会增加产后减肥的难度。

反之,若体重增加过少,则会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36.孕妇用药:

停经5-10周用药最危险

  在受孕受的最初2周,受精卵若收到药物影响可能有两种结局:

一种是自然流产;另一种是受精卵自我修复损伤,并继续发育成一个正常胎儿。

因此,如果孕妇不小心在这个阶段服了药,可以采取静观其变、顺其自然的态度。

但受孕后3-8周(即停经5-10)周是胚胎器官分化发育的关键阶段,此时若接触有害药物,胚胎器官可能会因此致畸。

由于大多数药物对胎儿的影响都集中在孕早期,而此时有相当多的孕妇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怀孕了,为确保安全,准妈妈们应该在准备怀孕阶段就开始考虑用药安全问题。

  

37.足月产:

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周分娩者

  早产:

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周间分娩者。

过期产:

妊娠达42周或超过42周分娩者。

孕38周的时候生产,虽未到达预产期(孕40周),也算足月产。

  

38.新生儿体重:

正常是2500-4000克

  出生体重4000克,称巨大儿。

巨大儿不但会增加难产率、剖宫产率,而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