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72060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9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凉山州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川省凉山州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川省凉山州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川省凉山州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川省凉山州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凉山州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二.docx

《四川省凉山州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凉山州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凉山州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二.docx

四川省凉山州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二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二)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56.0分)

“中国龙”——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黄河各河段的“病症”,其主要成因及对症的“药方”对应正确的是

A.“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燥——加高、加固堤坝

B.“动脉阻塞”——过渡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C.“腹泻”——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D.“脚肿”——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形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

2.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A.地处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B.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

C.地势平垣,水量大,水流平缓

D.地处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

【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A项是在描述荒漠化,主要是地表植被受到严重破坏造成;B项描述凌汛现象,应当疏浚河道;“腹泻”指的是水土流失,主要是地表植被严重破坏,因此要加强退耕还林,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地上河的发生也和上游的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有关。

【小题2】上游进行梯级开发主要是利用河流的水能。

该地地处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考点:

中国区域地理;环境保护。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事件:

玉兔变“天兔”超强台风“闹”中秋

    时间:

2013年9月22日19时14分登陆福建

    风力:

福建沿海最大风力达13级,南部海域出现最大浪高达9.8米的狂涛,同时引发了最大达123厘米的风暴增水

    灾情:

截至23日8时,强台风“天兔”造成广东省356.3万人受灾,因灾死亡25人。

    风暴动向:

23日中午移出广东进入广西

3.要快速了解“天兔”对地面的破坏情况,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ISB.GPSC.RSD.数字地球

4.通过上题所用技术还可以直接得到材料中的信息项是(   )

A.时间B.风力C.灾情D.风暴动向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解析】试题分析:

(1)题干要求只是快速了解,遥感卫星提供的图像可以帮助快速判断台风对地面的破坏情况。

考点:

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台风中心的移动可以直接通过遥感卫星提供的台风路径图得到。

考点:

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5.位于青藏高原的格尔木河发源于昆仑山,注入达布逊盐湖,该湖周围一定范围内没有植被生长。

研究发现格尔木河流域近年来降水增加,地下水位上升,各地貌区植被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如图示意格尔木河流域植被分布与地形地貌关系。

据此完成7~9题。

随着降水量增加,格尔木河流域植被的变化是(  )

A.山麓地带植被减少B.冲洪积扇植被减少

C.湖积平原植被向北延伸D.湖积平原植被向南退缩

【答案】D

【解析】解:

从图可以看出,达布逊盐湖位于北部,该湖周围一定范围内没有植被生长,所以植被在湖积平原植被向南退缩。

故选:

D。

格尔木河自昆仑河口以下转北流,横穿昆仑山,出山口后河道分东西两支。

西支北西流,注入格尔木西干渠。

东支是主河槽,北东流又分为两支,西支叫格尔木西河,东支叫格尔木东河。

格尔木西河北北东流,注入格尔木水库,出水库进入格尔木西干渠;格尔木东河北东流,直接进入格尔木西干渠。

该题目难度中等,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图,要求学生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材料中较快的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

6.如图为世界某地区图;读图回答17-18题

关于该地区的地理事物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洋流属暖流B.②处景观为荒漠

C.③处湿地为淡水沼泽D.④处山顶有终年积雪

【答案】B

【解析】解;根据经纬度和全球海陆轮廓分布特点,可知图示地区为非洲南部的西海岸地区,面临的大洋为大西洋;①处洋流为本格拉寒流;②地处副热带地区,受副高控制且受寒流减湿作用,形成荒漠景观;③处有季节性河流,是沙漠地区的内流河,不会发育成淡水沼泽;④处接近南纬30°S位于亚热带,海拔2505米,亚热带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8℃以上,依据气温随海拔增高1000米,气温下降6℃的规律,④处山顶最热月均温为:

18-2.505×6=2.97℃海拔仅2505米的山峰,山顶不会有终年积雪;故本题选B。

故选:

B。

从经纬位置可判断该区的主要纬线是10°S、20°S、30°S,经线是20°E,再进一步从海陆位置和大陆轮廓分析,可以判断该地区在南半球,是非洲西部西侧和大西洋之间的地区;由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可知①处属本格拉寒流;由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可知,②处为荒漠带;由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可知③处为热带沙漠气候,并有时令河与该湿地相连;④处位于亚热带,海拔2505米,山顶不会有终年积雪。

以图文的形式,考查常规内容,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教材内容,能灵活调动运用。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右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域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

7.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的大小.形状相同

B.任何区域都有明确的分界线

C.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与其他区域不发生联系

D.区域内的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8.图中我国三大自然区域划分的依据是()

A.区域面积的大小B.区域内部特征的相对一致

C.区域年降水量的多少D.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的特征。

区域有大有小,如我国的省级行政区,故A错;区域的边界有明确的也有过渡性的,故B错;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并与其他区域存在联系,如长江联系了青藏高寒区和东部季风区,故C错; 区域内的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故D对。

故选D。

本题考查我国三大自然区域划分的依据。

三大自然区的划分是因为其内部自然特征相对一致,故分为:

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寒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故B对。

故选B。

读“我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完成23~25题。

9.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主要分布在

①盆地边缘地区

②河流头地区

③盆地中央

④绿洲地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0.近几十年,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C.工业化的迅速发展

D.大量开采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破坏植被

11.针对该地荒漠化问题,下列治理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控制人口增加,少数地区可以进行生态移民 ②控制农业规模,合理用水

③在荒漠化土地上,大量种植需水量大的树木,防风固沙 ④对已经严重荒漠化的土地进行封沙禁牧 ⑤扩大水田面积,利用水田等人工湿地调节当地气候

A.①②⑤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B

【解析】根据图中阴影部分的位置,可知:

荒漠化发展地区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地区(①正确)和山麓地带;而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形成绿洲。

绿洲地区由于不合理的人为活动,造成了荒漠化的发展(④正确)。

综上分析,本题选D项。

该地区存在过度开垦、过度砍伐、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生产活动,造成荒漠化速度加快。

近几十年来,该地区荒漠化90%以上是由这些不合理的生产活动造成的,即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非自然原因,故A错误,B正确。

该区工业发展较慢,C错误;塔里木盆地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其铁矿和有色金属矿并不丰富,D错误。

所以本题选B项。

针对该地荒漠化问题,主要是控制人类的活动,控制人口增加,少数地区可进行生态移民;该地区为绿洲农业,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灌溉,因此必须控制农业规模;并对已经严重荒漠化的土地进行封沙禁牧,①②④可行。

在荒漠化土地上,水资源较少,若大量种植需水量大的树木或扩大水田面积,只会加剧该地区荒漠化,③⑤排除。

故本题选B项。

2015年秋季东北的一次严重雾霾引起社会关注。

专家指出,部分地区农民焚烧秸秆是导致雾霾加重的原因之一。

据调查,秸秆还田需要收储、粉碎、运输、填埋等环节,提高了农民的种田成本。

下图为某农业区秸秆利用示意图。

回答下题。

12.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A.饲料、肥料、燃料、废弃物B.饲料、燃料、肥料、废弃物

C.肥料、饲料、废弃物、燃料D.肥料、燃料、废弃物、饲料

13.东北地区发展沼气的不利条件是

A.原料不足B.冬季寒冷漫长C.日照不足D.科技水平较低

【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及秸秆的利用。

读图可知,农作物秸秆可以作为禽畜养殖的饲料,所以图示①为饲料;沼气可以为禽畜养殖提供能源,所以图示②为燃料;沼渣可以为作物种植提供肥料,所以图示③为肥料;作物以及加工过后的废弃物可以作为沼气池的原料,所以④为废弃物,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东北地区发展沼气的不利条件。

沼气是各种有机物质,在隔绝空气(还原条件),并在适宜的温度、PH值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烧气体,因此发展沼气需要较高的温度条件。

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而漫长,对发展沼气的不利。

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下面甲图为我国四地农作物熟制及主要农产品构成图,乙图为农业投入要素三角坐标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4.甲图中,图序与区域搭配正确的是()

A.Ⅰ三江平原Ⅱ太湖平原Ⅲ珠江三角洲地区Ⅳ华北平原

B.Ⅰ太湖平原Ⅱ珠江三角洲地区Ⅲ华北平原Ⅳ三江平原

C.Ⅰ珠江三角洲地区Ⅱ华北平原Ⅲ三江平原Ⅳ太湖平原

D.Ⅰ太湖平原Ⅱ华北平原Ⅲ三江平原Ⅳ珠江三角洲地区

15.读图乙,如果a、b、c分别表示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投入中的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投入,下列各点中最能代表图甲中工地所属农业地域类型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差异。

太湖平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对应Ⅰ;华北平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农作物一年两熟,种植的小麦是冬小麦,对应Ⅱ;三江平原位于东北地区,农作物一年一熟,种植的小麦是春小麦,对应Ⅲ;珠江三角洲位于热带地区,农作物一年三熟,对应Ⅳ。

综上可知,D对,ABC错。

故选D。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分析和三角坐标图的判读。

根据上题分析,图甲中Ⅰ地为太湖平原,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需要精耕细作,是劳动密集型农业,劳动力投入大于生产资料和科技投入。

图乙所示,四点中劳动力投入最大的是③,占60%以上,与Ⅰ地所属农业地域类型相符合,C对,ABD错。

故选C。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

结合南水北调西线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6.计划中的南水北调西线与东线、中线相比,其主要优势在于

A.工程量小,建设周期短B.工程路线短,水质好

C.可自流输入华北地区D.工程地点经济基础好

17.“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黄河流域可能出现的是

A.减少下游断流天数B.减少黄河的含沙量

C.减少冬春季径流量D.增加黄河的径流量

【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解析】本题考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优势。

西线工程线路最短,穿越巴彦喀拉山脉由长江上游向黄河上游输水,利用黄河河道输水至西北和华北,但是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需要开凿输水线路,工程量大;西线工程可调水量较小;源地水质最好;现有可用的配套设施情况差,不能自流。

综上可知,B对,AC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流域开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减少发电量,就可以减少截水量,因此“调水”变“调电”可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增加下泄水量,从而减少下游断流天数,A对;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中下游,冬春季节蒸发量小,并不会减少黄河上游蒸发量及冬春季径流量,黄河流域的总水量不变,BCD错。

故选A。

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18.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土壤、水源B.地形、河流C.风向、地势D.光热、降水

19.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 土地盐碱化C.沙尘暴D.洪涝灾害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判断,甲地区位于欧洲西部,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终年温和多雨,光热不足是限制农业生产最大的限制性条件;乙地区位于中亚地区,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故水资源不足是限制农业生产最大的限制性条件。

故选D。

 

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乙地区位于中亚,由于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若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则容易引发盐碱化问题。

故选B。

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0.甲区域河流航运价值较乙区域河流高,其原因不可能是

A.甲区域河流下游地区无结冰期

B.乙区域河流流量较小

C.甲区域经济发达,航运量大

D.甲区域地形平坦,较乙区域有较大优势

21.从甲国最大港口(鹿特丹)至上海港,沿最短海上航线所经过的海峡依次是下图中的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

22.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沙尘暴C.土壤盐碱化D.洪涝灾害

【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C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因素。

河流航运价值主要从流量、流速、运输量、通航时间等考虑。

甲区域河流航运价值较乙区域河流高,其原因主要是甲区域河流流量较大,乙区域河流流量较小,甲区域经济发达,航运量大,甲区域属于温带海洋气候,河流下游地区无结冰期,ABC所述是甲区域航运价值比乙区域高的原因,不符合题意;甲乙两个地区地势都平坦,甲没有优势,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最短航线及海峡的判读。

读图,①为直布罗陀海峡,②为英吉利海峡,③为台湾海峡,④为马六甲海峡,从鹿特丹至上海先经过英吉利海峡,经直布罗陀海峡到地中海、红海,过印度洋,经马六甲海峡到太平洋,后经台湾海峡到上海港,依次经过②①④③,D对,ABC错。

故选D。

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判读。

读图,乙区域位于中亚,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农业不合理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蒸发旺盛,盐分集聚在地表,导致土壤盐碱化,C对,ABD错。

故选C。

昆明市某校地理社团进行了网上模拟探究活动,图中表示模拟探究的区域和探险路线。

读图,完成下题。

23.下列地理现象与主要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与⑦植被相似——大气环流相同

B.④与⑤气候不同——海陆位置不同

C.①与②自然带不同——纬度位置不同

D.⑤与⑥自然带不同——海拔不同

24.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地终年高温多雨

B.⑦地位于板块边界,多火山、地震

C.⑤地种植园农业发达,商品率低

D.⑥地盛产柑橘、葡萄、油橄榄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不同区域气候、自然带形成的原因。

据图可知,①地处我国北方东部沿海地区,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⑦位于欧洲大陆西岸,受西风带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也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但与①地大气环流形式不同,①位于大陆东岸,主要受季风环流影响,A错误;②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①地自然带不同,主要是因为纬度不同而导致热量差异所致,C正确;④地处东非高原,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⑤地处刚果盆地,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两地气候类型不同是因为东非高原地势高所致,B错误;⑤地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⑥地处地中海沿岸,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与⑤地自然带不同主要是纬度不同所致,D错误。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不同区域的气候、农业生产特点等。

据上题分析可知,②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A错误;⑦地处欧洲西部,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稳定,B错误;⑤地农业地域类型为热带种植园农业,商品率高,C错误;⑥地为地中海气候,盛产亚热带水果,如柑橘、葡萄、油橄榄等,D正确。

故选D。

下图为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岛屿中央部分平均海拔800~1500m。

狐猴是马达加斯加岛,独有的动物。

猴面包树是马迭加斯加岛上常见的树种,该树耐旱力极强,但在湿热气候条件下或降水量1000mm以上却生长较差。

树干虽然很粗,木质却非常疏松,像多孔的海绵,利于储水。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5.马达加斯加岛

A.山地东侧地势平缓,而西侧陡峭

B.山地东侧降水多,而西侧降水少

C.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全岛雨林茂盛

D.东岸为暖流流经,西岸为寒流流经

26.猴面包树的特性是为了适应生长区

A.降水年际变化大的特点B.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C.降水季节变化大的特点D.气温年较差大的特点

27.狐猴仅存在于马达加斯加岛的主要原因是该岛

A.物种丰富B.人口密度小C.长期孤立D.气候适宜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

仔细阅读图示,结合河流的流向判断区域地形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图示河流在岛屿的西侧流程长,且向西注入海洋,说明西侧相对平缓,东侧陡峭,故A错;结合纬度可知,马达加斯加岛东侧位于东南信风带的迎风坡,且受暖流的影响是热带雨林气候,降水较多,故B对;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西侧是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旱雨两季,故C错;该岛屿东西两岸都受暖流的影响,故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仔细阅读图示,结合图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分析区域地理环境对生物的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依据图示可知:

猴面包树树耐旱力极强,树干很粗,木质却非常疏松,像多孔的海绵,利于储水。

说明猴面包树生长地区,降水年变化比较大,木质疏松,可以在雨季多储存水,在旱季时用。

故选C。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仔细阅读图示,结合图示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分析区域地理环境对生物的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依据图示可知:

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是印度洋,西侧是莫桑比克海峡,与大陆隔绝,物种受外界影响小,故物种比较独特和古老,使狐猴仅存在于马达加斯加岛上。

故选C。

这是一个神奇的岛屿,岛上70%的动物是世界上独有的,80%的树木和植物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岛上的孤猴已经完成了长达5500万年的进化历程。

图示意该岛屿等高线地形,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8.影响该岛屿R城市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大气环流B.纬度位置C.海拔高度D.洋流性质

29.该岛屿物种独一无二,其根本原因是

A.脱离大陆较早B.开发历史较早C.环境比较单一D.缺少大型天敌

30.该岛屿孤猴集中分布区的自然景观是

A.荒漠B.草原C.绿洲D.森林

【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区位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图示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能力。

可结合图示信息及影响城市区位因素进行分析。

影响城市的自然区位包括地形、气候和河流。

【解答】

读图结合经纬度可知,该岛屿为非洲东南部的马达加斯加岛,位于热带地区,从等高线来看,中部地区海拔高,为山地地形,东部地区等高线密集,受洋流和东南信风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海拔低处气候过于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而R处海拔较高,气候凉爽,适合城市分布,C对。

大气环流和纬度位置及洋流对该城市影响不大,ABD错。

故选C。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环境对生物进化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能力。

可结合该岛所处的地理环境进行分析。

【解答】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岛屿为马达加斯加岛,是非洲第一大岛,由于孤立的存在,造成岛内外物种间缺乏基因交流,使得岛内物种独立进化(岛上的孤猴已经完成了长达5500万年的进化历程),根本原因为岛屿孤立,脱离大陆较早,A对。

开发历史早,受人类活动捕杀或者环境破坏,会导致物种多样性减少,B错。

该地西侧为热带草原气候,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且中部山地海拔高,环境复杂,C错。

缺少大型天敌不是根本原因,D错。

故选A。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陆地自然带分布,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能力。

掌握该岛自然带的分布状况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读图可知,该岛屿孤猴集中分布区位于岛屿东侧。

岛屿东侧受沿岸暖流及东南信风的影响,降水多,气温高,为热带雨林气候,植被为热带雨林,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31.读中亚某国环境、资图(下图),回答问题。

(12分)

(1)该国石油资丰富,如果出口到我国,最佳的运输方式是       运输。

简述石油出口对该国的有利影响。

(4分)

(2)该国是中亚的小麦生产基地,根据环境状况推测,小麦主要种植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的     地,试分析其原因。

(5分)

(3)试分析该国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

(3分)

【答案】

(1)管道  有利影响:

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带动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2)①  地处平原,地势平坦;位于温带草原地区,土壤肥沃;降水较多(300~400mm);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较丰富。

(3)荒漠化。

地处亚欧大陆内陆,距海远,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植被稀少,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地面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靠近亚洲高压,冬春季节多大风。

【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石油资源及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运输方式。

从资源开发对经济、就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说明石油出口对该国的有利影响。

(2)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为种植小麦提供了有利条件。

(3)从该国地理位置、气候、植被、河流和风力等方面说明其荒漠化严重的原因。

考点:

交通运输、农业区位因素、区域生态问题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区域海拔为1500~2067m,面积为20029公顷。

历史上,这里水草丰美、森林茂密、鸟兽繁多。

由于大规模开垦,加之山火不断,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出现了“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现象。

自1962年起,我国开始在这里建设塞罕坝林场。

目前塞罕坝地区是河北省高寒地带少有的生物多样性富集中心。

近50多年来,三代塞罕坝人共培育出112万亩人工林,把当地森林覆盖率从11.4%提高到目前的80%,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