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二讲岩石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68863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9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第二讲岩石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5第二讲岩石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5第二讲岩石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5第二讲岩石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5第二讲岩石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第二讲岩石圈.docx

《5第二讲岩石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第二讲岩石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第二讲岩石圈.docx

5第二讲岩石圈

第二讲岩石圈

【重要知识点】

1.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

2.三大类岩石及物质循环

3.地质作用的类型(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4.内力作用与地貌

5.外力作用与地貌

【重要思维方法】

比较思维—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

【要点突破(按照考试大纲顺序)】

考点4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知识要点:

①岩浆来自于地幔的软流层。

②纵波快,横波慢。

考点5

地壳物质循环。

三大类岩石的关系

知识要点:

石灰岩属于沉积岩。

考点6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地质作用表现:

①内力作用:

地壳运动(地震)、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②外力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2.地质作用能量来源:

①内力作用:

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产生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产生地壳运动与构造地震等

②外力作用:

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重力能→使大气、水和生物生变化,形成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3.地质构造的类型:

(1)褶皱(背斜、向斜),

 

知识要点:

①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②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③背斜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向斜岩层中间新,两翼老。

(2)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

知识要点:

1地垒(地貌上为断块山)--华山、庐山、泰山。

②地堑--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4.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专题总结:

如何判断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

(07年海南地理卷)如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

知识要点:

①沉积岩沉积具有先后顺序,越位于下层越先沉积,如图沉积岩3早于沉积岩2早于沉积岩1。

②地壳下沉导致沉积,地壳上升导致侵蚀,目前沉积岩1岩层连续,沉积岩2不连续,说明有一个上升被侵蚀的过程。

③侵入岩侵入到那一层说明晚于那一层,比如火成岩2侵入火成岩1说明其形成晚于火成岩2,火山锥构造完整说明火成岩2早于沉积岩1;火成岩1晚于沉积岩2。

综上所述该图反映的地质作用的顺序是:

沉积岩3—挤压—沉积岩2—火成岩1—上升侵蚀—火成岩2—沉积岩1。

 

5.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知识要点:

①流水作用:

侵蚀—冲刷:

沟谷、峡谷、瀑布等,如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

溶蚀:

溶洞等喀斯特地貌,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

堆积—山麓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②风力作用:

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如戈壁;

堆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等。

③冰川作用:

侵蚀—角峰、冰斗、U形谷;

堆积—冰碛丘.

波浪作用:

侵蚀—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洞等);

堆积—海滩(泥质海滩、沙质海滩)。

 

【专题总结:

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的地貌表现】

(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形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①流水作用:

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

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②冰川作用:

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③风力作用:

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4.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知识要点:

①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多火山、地震、矿产分布。

②海岭是张裂形成的,海沟是碰撞形成的,两者是判断板块交界处的标志。

③安第斯山脉是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的,不是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

红海由于张裂范围将扩大,地中海由于碰撞范围将变小。

【对点练习】

考点4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011年高考全国卷)读图1,完成1-2题。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

1.D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是火山岩,是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冷却形成的火山岩,岩浆直接来自地幔。

(10年江苏卷地理第2题)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图l为火山喷发图片。

回答2题。

2.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啊、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啊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考点5

地壳物质循环。

(2009·江苏地理)图3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体表不同的地质过程。

读图回答3~4题

3.2008年奥运会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A.②  B.③  C.④  D.⑤

4.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Ⅰ——①B.Ⅱ——③C.Ⅲ——⑤D.⑥——Ⅰ

(2011·全国大纲卷)读图,完成5题。

5.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喷出岩B.侵入岩

C.沉积岩D.变质岩

考点6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010·山东文综)图3为某地地质的示意图。

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④①B.③①④

C.④②①D.④①③

7.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A.风蚀现象显著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8.(2012年高考山东卷)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2011·山东文综)图1为我国北方某地区地貌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9.图中Ⅰ、Ⅱ、 Ⅲ、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Ⅰ、ⅡB.Ⅲ、ⅣC.Ⅰ、 ⅢD.Ⅱ、Ⅳ

(2011·广东文综)10.读“某区域地质面简图”(图1),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A.断层、向斜、背斜

B.断层、背斜、向斜

C.向斜、断层、背斜

D.背斜、向斜、断层

(2010·安徽文综)11.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的西安市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

图7示意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

完成下题。

“八水绕长安”的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

A.水平错断B.褶皱凹陷C.断裂陷落D.水平张裂

(2009·广东地理)图3和所学知识,回答12~13题。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诗中叙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D.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13.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A.流向B.含沙量C.汛期D.流量

(2010·北京文综)图1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读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分别是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④和⑤

15.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风化侵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侵蚀搬运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2011·海南地理)16.读图7,指出图示地区板块界线的位置,分析该地区多火山的原因。

(2011·江苏地理)

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考察。

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动记录一次位置。

图5是考察线路地质剖面图,图6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

据此回答1题

17.图5中①、②、③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A.向斜、背斜和断层B.断层、向斜和背斜

C.背斜、向斜和断层D.背斜、断层和向斜

(2010·重庆文综)图4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

读图4,回答18~19题。

18.图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过

A.向斜谷;B.背斜谷;C.向斜山;D背斜山。

19.图中甲地多见芽、溶洞等地形,推断未知岩层应为

A.页岩;B.板岩;C.石灰岩;D.花岗岩。

(2011·安徽文综)图9为某河流局部水系及甲地月平均径流量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完成20题。

20.图中甲地河流搬运能力最弱的时期是

A.11月至次年1月B.2月至4月C.5月至7月D.8月至10月

(2011·广东文综)21.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如图3示意),其成因是

A.侵蚀一搬运作用B.搬运一堆积作用

C.风化一侵蚀作用D.沉积一固结成岩作用

(2012年高考上海卷)板块运动造就了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基本形态。

回答下列2小题。

22.洋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地震使海底抬升B.地震导致海底中间凹陷

C.海底扩张处岩浆涌出D.海底扩张处沉积物大量堆积

23.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

A.岛弧和海沟B.海岭和海沟C.海岭和裂谷D.岛弧和裂谷

 

第二讲岩石圈

【对点练习答案】

1.D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是火山岩,是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冷却形成的火山岩,岩浆直接来自地幔。

2.A该题已经说明是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而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始,很显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积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下来。

3.D4.A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规律可知,②重熔再生作用,③为岩浆活动,④为地壳运动,⑤变质作用,“昆仑玉”和大理石都是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

化石保存在沉积岩中,是古生物死后遗体保留在沉积环境中,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

5.C解读:

试题以一幅自然景观图为切入点,展示火山喷发的情境,着重考查岩浆来源、岩石转化.该山体的岩石为喷出岩,在地球表层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后,可转化为沉积岩。

6.D解析:

此题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是地理事物形成的先后顺序的判读。

从图3中可以看出此地地貌为喀斯特地貌,结合这种地貌的形成过程,可以判断是先有岩石,然后才有洞穴;,并且水是从地面流入①洞穴,然后流入②洞穴,所以①洞穴比②洞穴形成的早;从图中可以看出水是从①流向③,所以①比③形成的早。

7.C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

喀斯特地貌形成需要的气候条件是温暖湿润,降水充沛;需要的岩石条件是可溶性,空隙和裂隙发育,透水性好,地下水丰富;需要的土层条件是土层较薄,植被稀少,易被冲刷,易下渗。

8.D首先我们要根据题意得知该题是让我们判断“地层褶皱后”,各种地理过程的先后顺序。

岩层的新老判断我们依据“覆盖者新,被覆盖者老;插足者新,被插足者老”的规律。

该地先后发生了侵蚀、下沉、沉积、岩浆活动。

9.D据图可知,图中I、II、III、IV分别为流水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断层形成的河谷、沉积岩层、岩浆岩,因此由内力作用形成是II、IV处。

10.B该图展示的是岩层的形态,据图可知,甲处岩层断裂错开为断层;乙处岩层上拱(或上隆)为背斜;丙处岩层下凹为向斜。

11.C“八水绕长安”的成因是渭河平原的地势较南侧的秦岭和北侧的黄土高原要低,河水由高处向低处汇集。

秦岭北麓的断裂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渭河平原是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的地堑。

12.B13.A解析:

根据图示可知,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由于河流处于北半球,再根据等高线的凸起方向确定,河流流向应自北向南。

右岸侵蚀强烈,西岸为侵蚀岸,东岸为堆积岸。

“数家新住处”应布局在地势平坦的堆积岸。

内力作用使地面变的高低不平,形成高山和盆地,地势高低影响河流的流向。

14.D解析:

山脊和山谷:

如图所示,山谷和山脊几乎具有同样的等高线形态,因而要从等高线的高程来区分

,表示山脊的等高线是凸向山脊的低处,如图中A处.表示山谷的等高线则凸向谷底的高处,如图中B处。

因此,由题图,可以判断出①是鞍部、②是山坡、③是山脊、④是山脊、⑤是山谷,选项D正

确。

15.C解析:

由题意,题干上讲:

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这说明该地区的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首先是地质历史上的岩石形成,后来发生地球内部物质的上升运动,岩浆上升涌出侵入到地壳中,形成侵入型岩浆岩(即花岗岩侵入体),后来发生地壳上升运动,花岗岩出露地表,受到外力的风化、侵蚀,然后是搬运等过程,选项

C正确。

16.答案:

界线:

陆地西南海岸线附近(沿2000~3000米左右等深线)的海沟。

原因:

大洋(西南侧的)板块俯冲到大陆(东北侧的,或美洲)板块之下(或答两侧的板块互相挤压),导致这里多火山。

解析:

通过经纬线得知经线是西经度,纬度可能是20°N或者是20°S,如果是(100°W---90°W,20°S)则是南太平洋,没有陆地,与题意不符,只能是北半球,再通过陆地轮廓形状判断是中美地峡,判断出该区域是解这道题的前提。

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多发火山地震陆地板块与海洋板块界线的位置,一定是水深最深处附近,从题干分析等深线递变发现,等深线从200米过渡到2000-3000米很快,等深线之间也很密集,说明2000米-3000米处水较深,是板块的交界处。

17.C解析:

图5中根据岩层走向可判断出①、②、③对应的地质构造分别是背斜、向斜和断层。

图6中GPS记录的位置,可判断出该同学在一路中,先前进速度较快,后行进速度较平均,再后来速度较快,最后速度越来越慢,说明先是下坡,后地势较平坦,再后来又下坡,最后上坡。

18.D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地形和地质构造的判读。

关于地形,图中表示很明显,和周边对比,明显是山地。

同时,图中明显表示出了地层向上弯曲,所以,地质构造为背斜。

实际的地形区中,往往存在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等地形倒置的现象,必要的时候,需要根据岩层新老关系等依据准确判读。

19.C解析:

石芽,溶洞等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区典型的地貌类型。

20.A解析:

本组题主要由河流的流域特点考查流域内,外力作用和径流变化的原因。

甲地平均径流量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可以看出:

11月至次年1月径流量最小,即搬运能力最弱。

21.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主要水利工程对和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以及河流水文特征对河流的相关外力作用的影响。

在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段,流量较建坝前稳定,流速增加,搬运能力增强,粒径较小的泥沙不易堆积,被河流搬运至下游河段,所以在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段河床某测点的沉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

22.C

2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