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地理必修三导学案第4章 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6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68709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地理必修三导学案第4章 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6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地理必修三导学案第4章 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6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地理必修三导学案第4章 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6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地理必修三导学案第4章 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6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地理必修三导学案第4章 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6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地理必修三导学案第4章 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6人教版.docx

《学年高二地理必修三导学案第4章 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6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地理必修三导学案第4章 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6人教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地理必修三导学案第4章 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6人教版.docx

学年高二地理必修三导学案第4章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6人教版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导学案

【学习目标】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特点.

知识清单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1.气候条件:

①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雨热②同季,但农作物易受到③低温冷害的影响.

2.地形、土壤条件:

地形类型齐全,④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

3.社会、经济条件:

重要的⑤工业基地,交通⑥发达,开发较晚,人口密度⑦较低.

二、农业布局特点(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1.耕作农业区:

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⑧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⑨小麦、大豆、水稻等.这里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

2.林业和特产区:

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⑩长白山区.

3.畜牧业区:

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⑪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⑫马牧畜生产基地.

对点训练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一东北地区概况

读“东北地区轮廓图”,回答1~3题.

1.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包括黑、吉、辽三省全部,被称为“东北三省”

B.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温较高,水热条件配合较协调

C.春小麦、大豆、玉米为本区三大主粮

D.本区跨四个温度带,作物均可一年一熟

2.关于东北地区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平原的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小兴安岭、大兴安岭和长白山

B.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组成

C.该区地形最突出特征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D.东北平原的特征为面积广大,多丘陵地貌

3.关于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A.耕地面积大,但分布分散

B.宜农荒地多,但肥力不高

C.有大面积肥沃的红土地

D.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答案1.B2.C3.D

解析第1题,东北地区包括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小麦、水稻、玉米为本区三大粮食作物;东北地区北部、中部、南部分别属于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第2题,东北平原西、北面分别是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组成,地表坦荡,少丘陵.第3题,东北耕地面积广大,约占全国耕地的19.7%,大部分地区是有机质含量高的黑土、黑钙土,是我国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土壤之一.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宜农荒地多,耕地集中连片分布,非常适合机械化耕作.

考查点二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

4.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B.宜农荒地多

C.土壤肥沃

D.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

答案D

解析商品粮基地必须满足粮食商品率高这一特点,正是由于东北地区人均耕地最多,剩余粮食较多,才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5.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东北地区将建成全国性的()

①商品粮基地②商品棉基地③林业基地④牧业基地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东北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土地资源优势(东北平原居全国三大平原之首)、森林资源优势(东北林区位居我国三大林区之首)和矿产资源优势(建有辽中南工业基地)等三方面,特别适宜建设全国性的商品粮基地和林业生产基地.

6.关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面积大

B.和周边国家相比,农业种植技术水平还有差距

C.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

D.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利

答案B

解析东北地区是我国人均耕地最多的地区.重工业发达,农业机械制造业发达,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机械设备.铁路网密集,南部靠海,对外联系便利.与周边国家相比,农业科技水平高,单产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方法技巧练】

列表比较法分析我国某些区域特色农业形成的条件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现在高粱已为玉米所取代)”.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据此完成

(1)~(3)题.

(1)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自然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

①土地资源优势②森林资源优势③矿产资源优势④地理区位优势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东北地区土地资源数量上的优势是()

①耕地总面积、人均面积、每一农业劳动力所担负的耕地都较多②宜农荒地全国最多,扩大耕地面积的潜力较大

③主要为黑土、黑钙土,土壤肥沃④耕地平坦、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3)东北地区土地资源质量上的显著特征是()

①耕地面积广大②宜农荒地最多③土壤肥沃④黑土广布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1)A

(2)A(3)B

解析第

(1)题,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自然资源优势主要是土地资源优势和森林资源优势.与矿产资源关系不大,地理区位优势不属于自然资源优势.第

(2)题,宜农荒地也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东北地区又是我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③④两项所述内容不属于数量上的优势.第(3)题,①②两项内容均属于数量上的优势.

方法技巧一个区域的农业,必须依托当地的自然背景、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而发展.在诸多因素中,还有主导性因素,这是促使其形成特色农业的关键.

区域

特色农业

形成条件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珠江三

角洲

出口创

汇农业

水热充足,自然条件优越

邻近港、澳地区,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南疆

棉花种

植业

光照充足,土地广阔,山林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

当地种植长绒棉的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绵的需求量大

海南岛

热带经

济作物

种植业

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丰富,能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生长

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

昆明

花卉种

植业

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适合种植多种花卉品种

国内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综合提升

一、选择题

1.关于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玉米分布普遍,由北向南的比例逐渐减少

B.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苹果产区

C.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45°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D.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

答案D

解析该题解题关键是掌握东北地区农作物的分布.玉米种植比例,由北向南逐渐增多,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小麦和大豆的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

读“某地区地形剖面图及对应的积温、降水量曲线图”,完成2~4题.

2.图中表示省会城市B降水量逐月分布状况的是()

答案D

解析哈尔滨所在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7、8月份.

3.积温值A地高于E地,主要是因为()

①A地地处河谷,地势低②距冬季风源地远③纬度低,是温带④为山地背风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答案A

解析由剖面图看出,A处为河谷,且距海近,离冬季风源地远.

4.图示平原地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

A.冬小麦、玉米、大豆B.春小麦、玉米、甜菜

C.甜菜、大豆、花生D.玉米、高粱、甘蔗

答案B

解析图示平原是松嫩平原,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甜菜等.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是我国玉米、大豆和水稻的主要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读下图回答5~6题.

5.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比重逐年增加,增长幅度最大,潜力巨大的是()

A.玉米B.大豆C.水稻D.粮食

6.该农产品在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也能种植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土地广阔平坦,黑土肥沃

B.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C.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D.地广人稀,人均土地面积多

答案5.C6.B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水稻产量持续增长且增幅最大;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作物可一年一熟,满足水稻生长需要.

读图,完成7~8题.

7.对图中所示区域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B.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冰川融水

C.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

D.地貌以山地、平原为主

8.与太湖平原相比,东北平原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这主要是因为()

A.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B.黑土被开垦后土壤肥力下降

C.降水较少,水分不足

D.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经营粗放

答案7.A8.A

解析第7题,通过经纬度和轮廓特征判断,图示区域为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河流以季节性积雪融水和雨水补给为主,属于外流河.第8题,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属于集约化经营;黑土肥力可以通过秸秆还田得到保持;东北山环水绕,大部分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水分条件不是产量较低的主要因素.

二、综合题

9.读“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生产的变化:

种植面积扩展最多的作物是__________,种植面积缩小最多的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小麦、水稻和玉米作物种植空间分布的变化分别是:

小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玉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黑龙江省种植水稻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引起农业生产格局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其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条件.

答案

(1)水稻小麦从原有广泛分布,到仅集中在北部地区从原有与玉米混作到东部、南部大面积分布(由中部地区向东部、南部扩展)逐步向北部扩展

(2)热量气候变暖,使一直制约黑龙江农业生产的热量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

(3)①人均耕地多;②地势平坦,连片分布,利于机械化耕作;③黑土广布,土地肥沃;④雨热同期,水资源丰富;⑤交通便利;⑥国家政策的支持.

解析第

(1)题,从材料中两幅图的对比可以得出答案,小麦种植面积缩小,水稻种植面积扩大,玉米面积基本不变,但其位置偏向北部.第

(2)题,黑龙江省纬度位置高,发展农业生产的热量不足;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加强,黑龙江省的农业分布位置及分布格局也发生了变化.第(3)题,A地是我国的三江平原,其发展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主要从地形、水源、气候、土壤、交通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2课时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其发展方向

【学习目标】

1.了解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条件和突出特点.

2.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

知识清单

一、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

全国最大、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①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

大规模②机械化生产,地区③专业化生产.

二、农业发展方向

1.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坚持开发、利用与④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与⑤生态效益的统一.

2.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

(1)平原区:

强化⑥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推进农业向⑦规模化、专业化和⑧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2)西部草原区:

围绕⑨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大力发展⑩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3)山区:

以⑪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

对点训练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一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黑龙江省能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原因包括()

①耕地面积广阔②粮食单产高③土壤肥沃④劳动力丰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黑龙江省耕地面积广阔,土壤肥沃,人口密度较小,因而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与我国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是()

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③大规模商品化生产④大规模国家经营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东北地区土地连片,地形平坦,故商品粮基地的机械化和区域专业化程度高.

考查点二农业发展方向

3.东北地区农业基地建设的发展方向是()

A.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B.提高区域专业化水平

C.大力发展粮食种植业D.进一步提高粮食商品率

答案A

解析东北农业资源类型多,从发展方向看,应以综合开发为主.

4.黑龙江省发展绿色农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B.便利的交通条件

C.农业生态环境较好D.城市和工矿业发达

答案C

解析东北地区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开发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因而生态环境相对较好,有利于绿色农业的发展.

【方法技巧练】

框图法分析区域农业开发问题的分析思路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表反映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农作物的差异性,试分析这一差异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

区域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水稻

油菜、棉花等

春小麦、玉米

甜菜、大豆等

(2)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乙区域C、D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

该如何解决?

(3)图中甲区域的农业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

答案

(1)主要原因是水热(或气候)条件的差异.甲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充足,适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长;乙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较差,尤其是热量条件不足,只能适应春小麦、甜菜等作物的生长.

(2)低温(热量条件较差).办法:

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做好农业灾害气象预报,提前做好抗寒防冻的准备工作.

(3)热量条件优越,劳动力素质和科技水平较高.

解析甲图中A表示洞庭湖平原和江汉平原,B表示鄱阳湖平原;甲图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充足,适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长;乙图中C表示松嫩平原,D表示三江平原,乙图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区中的中温带地区,水热条件较差,尤其是热量条件不足,只能适应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等作物的生长.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农作物的差异性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是自然条件的差异.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纬度较高,热量条件不足,特别是春秋季的低温霜冻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可采取的措施有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还可以做好农业灾害气象预报,提前做好抗寒防冻的准备工作,如灌水保温,放烟防冻等.图中甲区域的农业发展与乙区域相比,优势区位条件应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组织答案.

方法技巧

综合提升

一、选择题

读“我国某两种优势农产品及其优势产区布局图”,回答1~2题.

1.图中两种农产品最有可能是()

A.玉米和小麦B.甘蔗和甜菜C.高粱和谷子D.油菜和花生

2.B区域与A区域相比()

A.土壤肥沃B.水源充足C.机械化程度高D.作物熟制高

答案1.A2.D

解析第1题,图中农作物优势产区集中在东北和华北,应该为玉米和小麦.第2题,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黑土肥沃,人均耕地多,机械化程度高,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故该区农作物以春小麦、大豆、甜菜、玉米、亚麻为主.而华北地区主要为盐碱地,水源紧张,与东北地区相比热量较丰富,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3~4题.

3.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垦B.过度放牧C.过度围垦D.过度养殖

4.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答案3.A4.D

解析本题组以统计图为载体,主要考查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第3题,由左图可知,该地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对应的农业用地应为林果业;但右图中显示此地种植业比重过大,林业、畜牧业比重偏小,即存在过度开垦的现象.第4题,丘陵地区应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大牧场放牧业应该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地种植业的比重已过大,不应继续扩大种植业面积;全面封山育林,不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据此回答5~6题.

5.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

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

B.不合理的灌溉引起土壤盐碱化

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

D.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

答案C

解析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是湿地破坏及黑土流失.红壤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碱化主要发生在华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最为严重.

6.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

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

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

D.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答案D

解析注意题干是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选项只有D项是产业结构调整.

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7~8题.

7.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②地广人稀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④地势平坦⑤土壤肥沃

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

答案D

解析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而热量条件相对较差,都可以算是地广人稀的地区,但这不是有利于生长的自然条件而是商品率高、规模大的主要原因;我国东北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其气候特点,美国玉米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也是夏季降水较丰富,有较好的灌溉条件;两地都是平原地形、世界黑土分布区,故两地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③④⑤.

8.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①劳动力充足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市场广大④复种指数高⑤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②⑤

答案C

解析两国玉米带共有的社会经济条件是机械化程度高、市场广大、交通运输便利.

二、综合题

9.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东北地区畜牧业分布广泛.和全国一样,农区畜牧业在畜牧业总产值中占绝对优势.农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2)图示这种发展模式的好处有哪些?

(3)结合国外大牧场放牧业的经验,谈谈你对我国牧区畜牧业发展的建议.

答案

(1)①克服天然草场夏季生长旺盛、冬季枯干造成的食物来源不均的问题,栏棚可使牲畜免于寒冻,生产比较稳定;②养畜业与种植业结合,废物互用,充分利用资源;③还能防止环境污染.

(2)①有效地保护了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②使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就地转化;③中、西部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形成有机联系的产业链条,各自的优势得到发挥.

(3)①人工播种优质草种,改良畜种;②将草场划片管理,轮流放牧,不宜耕作,避免造成草场沙化;③增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④延长生产链,加强对畜产品的深加工,增加附加值;⑤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解析第

(1)题,农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有:

①饲料丰富.东北地区的玉米、糠麸、秸秆、豆饼等农副产品以及饲草来源广.②农区人口众多,经济技术条件较好,发展畜牧业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益.③农区经营畜牧业一般以舍饲为主,经营管理的集约化水平较高,生产比较稳定.④在饲养的同时积攒了大量优质的有机粪肥.第

(2)题,中、西部地区优势互补,形成一个良性的生产系统,一个延长了的产业链条.第(3)题,结合大牧场放牧业的做法,我国广大牧区畜牧业的发展:

①变粗放自给自足经营为集约化和商品经营;②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并加强对草场资源的管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实行定期轮牧、轮流打草制度;③延长生产链,加强对畜产品的深加工,增加附加值;④改良、培育优良品种;⑤改善

交通运输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