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语文S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小儿垂钓》《夜书所见》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68409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语文S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小儿垂钓》《夜书所见》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春语文S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小儿垂钓》《夜书所见》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春语文S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小儿垂钓》《夜书所见》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春语文S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小儿垂钓》《夜书所见》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春语文S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小儿垂钓》《夜书所见》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语文S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小儿垂钓》《夜书所见》教案教学设计.docx

《春语文S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小儿垂钓》《夜书所见》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语文S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小儿垂钓》《夜书所见》教案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语文S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小儿垂钓》《夜书所见》教案教学设计.docx

春语文S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小儿垂钓》《夜书所见》教案教学设计

15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

感受诗中描写夜晚所见和小儿垂钓的情景,有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诵读诗歌,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教学难点:

1.学习生字词。

2.诵读诗歌,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图文结合)

预习作业:

朗读古诗;查资料了解诗大意,勾出不理解的地方。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理解诗歌《小儿垂钓》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诵读诗歌,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教学难点

1.学习生字词。

2.诵读诗歌,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一、导入新课,揭题质疑

同学们学过哪些古诗?

(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古诗。

“小儿垂钓”,“垂钓”是钓鱼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钓蓬 稚莓 苔映借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3)交流认字方法。

(4)形近字区别

借()莓()稚()

错()海()准()

(5)自由读,开火车读。

(6)读课文测读。

3.出示会写的生字卡片。

(1)指导写字。

(2)认真读,观察字形。

重点指导:

垂:

中间横最长,最后一横最短。

笔顺:

招:

右边是刀+口。

(3)学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三、学习《小儿垂钓》

1.听课文录音朗读后自读课文。

从题目知道这首诗写什么。

“小儿”指什么人?

“垂钓”就是做什么?

诗中的“垂纶”,“纶”是垂钓的线,钓鱼时需要把线垂在水中。

“学垂纶”,也就是学钓鱼的意思。

2.“小儿”是指小孩子,也就是诗中所说的“稚子”,幼稚的孩子。

这首诗就是描写小孩子学钓鱼的情景。

3.读第1、2两句。

小孩在河边钓鱼,河边长着莓苔和青草。

谁能说说小孩钓鱼坐在河边的样子?

(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侧着身子坐在长着莓苔的河边,青草映着他的身影。

齐读第1、2句。

4.读第3、4句。

(1)当路人向小孩问路时,小孩有没有回答?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遥招手”,远远地招手。

教学“遥”,远远地。

(2)小孩为什么不作声光招手?

(担心说话的声音惊动了鱼儿不上钩,所以不应答路人的问话,“应”,应答的意思。

指点:

生动地描写了小孩初学钓鱼的认真和天真可爱。

齐读第3、4句。

5.朗读全诗。

(注意节奏、停顿、重音)

小结:

短短的四句诗,将一个天真、专注的学钓鱼小孩的形象生动、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希望同学们朗读时,将这种感情读出来。

6.有感情朗读全诗。

四、作业

1.背诵古诗。

2.说说诗句大意。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理解诗歌《夜书所见》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诵读诗歌,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教学难点

1.学习生字词。

2.诵读诗歌,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一、复习《小儿垂钓》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

2.读古诗《小儿垂钓》。

试抽背古诗。

二、学习《夜书所见》,认识生字

1.初读课文。

看题目,说大意,“书”: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萧促 篱

(2)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3)自由读,开火车读。

(4)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

客()

容()

客:

与容的区别。

落:

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5)学生书写,师指导。

三、学习《夜书所见》

1.自由朗读:

放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把这首古诗读给学习小组内的同学听,互相评议

3.小组合作,自学交流,互相交流。

4.词语教学。

  萧萧:

风声。

挑:

捉。

  促织:

蟋蟀或蚰蚰。

  篱落:

篱笆。

5.题目《夜书所见》的意思。

(将夜里看到的写下来)

6.读第1、2句。

(1)指名说大意。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2)这时的作者心情是怎样的?

(孤独、郁闷)

7.读第3、4句。

(1)由此,诗人想起了什么呢?

(想起家乡和童年)

(2)说说诗句大意。

(3)可以想象诗人的童年是怎样的?

8.指导朗读。

(1)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孤独、寂寞,思念故乡的亲人,想起童年的生活)

(2)带着这样的心情读古诗。

(3)齐读古诗。

9.背诵古诗。

四、作业

1.继续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大意。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见:

梧叶  挑促织  一灯明

          听:

寒声  孤独、思乡之情

          感:

动客情

教学反思:

五、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1.分部分,指名学生朗读。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注意让学生倾听,指名评价。

]

2.找出课文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叙述的顺

序。

3.结合课后习题第2题,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六、布置作业

1.抄写喜欢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搜集有关诚实的格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词语。

(展示课件第四屏)

2.回顾课文内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展示课件第五屏)4.体会加点词语在句子里的作用。

5.为什么“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这节课。

我们继续研读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研读“钓鱼和放鱼”部分,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一)体会钓鱼的过程。

(展示课件第六屏)1.理解“涟漪”的意思。

2.体会加点词语在句子里的作用。

3.指导朗读。

(二)体会钓鱼时的心情。

(展示课件第七屏)1.理解“小心翼翼”的含义,用“小心翼翼”

练习说话。

2.理解“翕动”的意思。

3.出示鲈鱼的相关资料。

(展示课件第八屏)

4.体会“我”和父亲的心情。

5.引导学生读出“我”的感情。

(三)体会放鱼的过程。

本环节旨在承上启下,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概括能力。

(展示课件第九屏)1.“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他在想什

么呢?

[让学生多元的理解,说出自己的见解。

]2.父亲做得对不对?

(展示课件第十屏)

3.你感受到父亲是怎样的人?

4.体会“我”的心情。

5.补白。

(展示课件第十一屏)

(四)指导朗读8、9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中彩那天》和《尊严》,想一想,这两篇课文给我们哪些启示?

第三课时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和父亲钓鱼和放鱼的过程,感受到了父亲是一个严格遵守社会公德的人。

那么34年过去了,这件事又是怎么影响作者呢?

二、研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1.自由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想一想,小时候

“我”和父亲钓鱼这件事给了“我”什么启示?

(展示课件第十二屏)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语句。

我再没有钓到过像那个夜晚钓到的那样大的鱼。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展示课件第十三屏)

①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

②[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说一说,让他们感悟到,“鱼”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诱惑,指的是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比如:

在家里:

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

你……

在学校:

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此处补白旨在深化课文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