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6752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课文)

4.曹冲称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

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背诵第4自然段。

   2.通过阅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自己思考其它称象办法。

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

你们在市场,见过别人称东西吗?

    称东西为了什么?

    [出示课件:

大象图片]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

    这节课,我们就坐时光机去古代,看看一个叫曹冲的孩子,他是怎么想办法称大象的。

    [板书课题]

    生认读“曹、称”。

仔细看这两个字,你怎么记住它们?

(曹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部分的笔顺:

横、竖、横折、横、竖、竖、横;称是左右结构的字,左:

禾,右:

尔。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一)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二)学生回忆识字方法。

(师:

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怎么办呢?

     [方法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拥有获取知识的本领,也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

  (三)用你喜欢的方法,四人小组学习不认识的生字。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

本环节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互学互教,认识了不少生字,扫清了学生生字方面的障碍。

]

  (四)针对发现的问题,指名当小老师组织大家交流学习经验。

     [重视对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引导与交流,不断扩大识字成果。

]

  (五)检查生词、生字掌握情况。

     过渡:

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小老师讲得这么精彩,一些词宝宝也要和我们交朋友呢!

    1.[演示课件]出示生词,学生看课件自由读生词。

    2.[卡片]学生领读生词。

    3.提出词语中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交流。

    4.测读

    5.男女赛读。

    6.同桌赛读。

     [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巩固生字词,享受到了学习汉字的乐趣。

]

  (六)指导朗读。

     指名读课文,检查字音。

     过渡:

经过学习,通过比赛,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读这篇课文了。

谁愿意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

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的字音都读准了吗?

  三、辨别字形,学习写字。

   1.认真观察字形,辨析形近字。

   2.与横竖中线相关联的笔画,要着重观察描摹。

   3.同桌交换本子写生字。

  四、作业。

    生字、字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复习生字。

  

(一)做游戏。

   1.开火车;

   2.摘果子;

   3.送信(一生把词卡送给小组成员,拿词卡的同学认读);

   4.找朋友(为生字找词朋友,为词找字朋友)。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巩固记忆。

]

    师:

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生:

一头大象。

    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头象的?

(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

)练读,体会象的高大。

    指名读,读出象的高与大。

    问:

你们见到这么高大粗壮的象,想提些什么问题?

  

(二)学生质疑。

     (它有多重?

……)

     [通过学生质疑,自然地引出下一步的学习。

]

  二、学习课文,解决疑问。

  

(一)对比学习。

    问:

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必须得称一称它。

课文介绍了几种称象的办法?

你认为哪种好?

为什么?

    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生回答。

    [对比学习,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

    问:

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曹冲的办法好?

生读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

[出示课件:

曹操微笑着点点头。

]要求:

读出满意、欣慰的语气。

  

(二)学习第4自然段。

    师出示课件:

    默读课文,把曹冲称象的办法用“——”画出来。

    想一想:

称象分为哪几步?

    说一说:

称象的过程。

]

    个人自学。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

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

    以四人小组形式汇报,师打相应课件:

第4自然段曹冲说话的内容。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回答称象步骤。

    3.指名一生再读,同时放[“曹冲称象”动画课件]。

    4.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称象的过程。

    5.这部分内容有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你们找一找,画出来。

    6.用上这几个词,和同桌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7.试着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生练习后,指名发言。

     [在理解、朗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与合作,有条理地表达,突破课文重难点。

]

    8.师生接读:

     师:

先把大象赶到(生读)

     师:

看船身(生读)

     师:

就沿着水面(生读)

     师:

再把大象(生读)

     师:

装到船下沉到(生读)

     师:

然后(生读)

     [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重点内容,训练他们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

     出示课件:

第4段按原文填空。

生准备,指名二生填。

试背,指明一生背,会背的背。

     [活跃课堂,巩固所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降低课后背书难度。

]

    9.这部分内容,学生质疑。

     其他生帮同学解决问题。

     [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时时激励自己,肯定自己。

]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总结升华。

    问:

你们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曹冲想的办法超过了那些官员。

那时,他才几岁?

    出示课件:

    读一读,比一比。

    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

    生读这两句话,比较哪句更能表现曹冲爱动脑筋。

    师:

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

生快速读文。

    (如他们找不出来,师:

找出不可行的称象方法。

)一生读。

    师:

曹操听了(生:

直摇头。

    出示课件:

    结合句子选择带点字的意思。

    曹操听了直摇头。

1、从上到下。

2、公正的。

3、不断地。

    问:

为什么曹操听了直摇头?

    [降低理解难度,体会“直”在句子中表示的意思。

培养正确谴词造句的能力。

]

    师生配合读:

男生读第一种方法,女生读第二种方法,老师读第三段开头、结尾。

    师:

虽然这两种办法不可行,但是曹冲仍认真听了那两人的发言。

你们认为他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拓展延伸。

    问:

在当时,曹冲的办法是最好的吗?

你还能想出什么称象办法?

    (不是,可以把石头换成牛、羊等会走的动物,或换成人)

    [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

    学生评议方法的可行性。

  四、布置作业。

    背诵第4段。

5玲玲的画

教学目标 :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1. 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难点:

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设疑启思 

1.同学们,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

她非常可爱,还画得一手好画。

可她现在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大家愿意帮助她吗?

 

2.揭示课文题目,板书,齐读。

学习生字“玲”。

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3.理解题目:

(出示预先准备的符合文意的两幅画)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

你认为哪幅画更好一些呢?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4.质疑:

再读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5.小结:

其实这两幅画都是玲玲画的,围绕这两幅画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玲玲的画》。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⒈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⒉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⒊合作学习 

  

(1)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教师引导:

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

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

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3、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

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

画弄脏,来不及画。

(坏事)   经过:

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

得了一等奖。

(好事) 

  5、设疑:

 

  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

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⒈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⒉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及、候、奖”这几个字,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⒊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进行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第二课时

 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1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⒉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启发思维、朗读感悟。

 

  1、提出问题:

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解决问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

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1)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

“别哭,孩子。

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 

  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

   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

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

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

 

  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

而不是其它东西?

 

  “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

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

   3)爸爸看了,高兴地说:

“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

好事呢?

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

(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动脑筋)   

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要求:

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 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 

  4、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

然后学生进行评 

  议:

谁读的好?

好在哪里?

还有什么不足?

   

5、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三、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四、做一做:

完成课后练习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五、作业布置:

 

尝试用“得意”“伤心”“满意”讲讲这个故事。

 

6.一封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对比露西的前后两封信,想想你更喜欢哪封信呢?

学会语言的运用技巧。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字,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初步体会当说话人在话语后面时的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2、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师:

孩子们写过信吗?

在写信的时候,你们一般会告诉朋友或亲人一些什么事情?

2、揭示课题:

一封信。

二、初读课文,识写生字。

1、根据自读提示,学生自读课文。

师:

这个故事就藏在课本的第35页,读之前看看老师给大家的小提示。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我会认的字画上圆圈。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再读,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识记生字。

(1)带拼音认读生字。

大家看,这里有这么多信封,只要孩子们能将上面的生字读正确,我们就能顺利地将信封打开。

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借助拼音读一读吧!

(2)去掉拼音认读生字。

调皮的生字宝宝丢掉了它的帽子,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给你的同桌读一读吧!

(3)开火车读生字。

(4)交流识字方法。

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他们吗?

先跟你同桌交流交流!

老师也出几个字谜考考大家!

(5)认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请孩子们汇报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露西要给爸爸写一封信,开始露西给爸爸报告家里的坏消息,后来在妈妈的提醒下,他向爸爸报告了妈妈的好消息。

2、找一找,看看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露西给爸爸写第一封信?

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露西给爸爸写的第二封信?

3、自由读读露西两封信的内容,体会一下两封信给你带来的感觉。

四、写字指导。

1、观察要求写的生字,说说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全班交流,互相提醒。

3、观察“珠、圆、笔”,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5、学生描红、练写。

6、教师点评。

五、总结全文。

第2课时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对照批阅。

3、写字指导。

二、理解过程,品味语言

1、学习第一封信。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露西在信里告诉了爸爸哪些事?

这些事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

找出相关句子画下来!

2、汇报交流。

(1)重点句1“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

”开门见山的告诉爸爸他们的生活不开心,这样的信,爸爸看到以后会怎样?

只能徒增烦恼。

(2)重点句2“还有,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

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

”从这句话看出爸爸不在的日子,家里的生活过得很不好。

特别是“总是”一词。

(3)学习用“总是”说一句话。

3、指导朗读。

(1)师引读。

(2)生领悟读。

4、学习第二封信。

请自由读课文7到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露西在信里告诉了爸爸哪些事?

这封信和第一封信的内容一样吗?

他表达的是露西怎样的心情?

找出相关句子画出来。

5、汇报交流。

(1)找出露西第二封信的内容,读一读。

(2)重点句子1“太阳闪闪发光。

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

”这句话写出了什么?

也写出了什么?

(我们家的希比希过得很快活,我们也跟着过得很快活)

(3)重点句子2“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

”从这句话,感受到了我们的生活怎么样?

6、这封信里面讲了台灯坏了的事情了吗?

是怎么讲的?

和前一封信表达的方式一样吗?

哪一封信的表达方式更好?

为什么?

7、“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

”妈妈说。

这句话有什么特点?

说话的人物在说的话的后面。

仔细观察它的标点符号,应该怎样打标点?

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哪些?

在文中找找。

8、将露西写的第二封信在课件上完整的呈现出来,再读一读。

三、对比分析,明白道理。

1、对比第一封信和第二封信。

第一封信主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

第二封信表达的又是什么思想?

2、小组讨论:

你认为第一封信好些?

还是第二封信好些?

为什么?

3、明白其中的道理。

4、朗读全文。

四、课堂延伸,拓展练习

你有亲人不在身边吗?

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呢?

请拿出本子,拿起手中的笔,一起来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信吧!

注意信的书写格式,试着写一写。

7.妈妈睡了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母爱,同时懂得关爱父母。

3、正确认读本课十六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

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积累部分词语。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母子之间的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调动情感。

1、出示课件,听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随着美妙的音乐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设计意图:

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刚一上课他们的思维不能马上集中到课堂上来,如果利用歌曲导入,会很快吸引学生,能有效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引到课文中来。

2、听了歌曲你想到了谁呀?

你们谁愿意把自己的妈妈介绍给大家?

(联系实际生活说说妈妈的爱。

设计意图:

由于每个人都有爱自己的妈妈,妈妈在孩子心目中是神圣的,伟大的,学生乐于亲近自己的妈妈,因此当歌曲唱完之后提问“听了歌曲你想到了谁呀?

”非常明显是唱到了妈妈,于是又创设了“你们谁愿意把自己的妈妈介绍给大家?

”这样的情境。

这样能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使儿童既有经验与文本冲突,寻找到孩子心跳与文本的结合点,产生移情效应。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自由介绍生活中的妈妈。

设计意图:

因为学生有真实的生活体验,说起来一定很全面,而且学生的参与率也会很高。

同时也调动了孩子们对妈妈的情感体验。

4、在学生介绍自己妈妈的基础上,教师接着说,有一位小朋友也观察了自己的妈妈,你们看,妈妈在干什么?

同时出示课件(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解释并板书课题:

妈妈睡了。

二、初读课文,主动识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字的读音。

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选择,培养自学能力。

2、分类识记生字。

(1)、联系生活实际及动作演示识记:

闭、眉、呼吸、深沉、均匀、额、乏。

(2)、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

哄、润、慈祥、熟。

(3)、用形义联系法识记:

汗。

3、检查认读情况。

(课件出示词句。

(1)读句中的生字。

(2)读句子。

(3)去掉生字的读音再读。

(4)去掉生字所依存的语境,只剩下生字,再读。

4、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

以各种形式和生字“打招呼”

(2)、指导字格里的八个生字。

重点指导:

先:

上面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二横略长,下面的竖弯钩要写得圆润;

闭:

门框不能写得太窄;

“汗”、“讲”、“响”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且都左窄右宽,其中“讲”字左边的言字旁要比右半部分低;“汗”字的三点水第二点应写的靠左一些,右边起笔要靠近第二点;

弯:

第二笔横要略长;

“故”右边是反文而不是折文。

(3)、讨论怎么记住这些字。

(4)、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写字,学生描红。

三、朗读课文,体验感情。

1、老师看出来了,你们都很喜欢这篇课文,你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

在读的时候多和生字朋友打招呼,把课文读到你满意为止。

2、学生自由朗读。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指导长句子的朗读。

A、妈妈明亮的眼睛闭上了,弯弯的眉毛也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B、她细软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

(说明:

这两个句子较长,注意断句的指导。

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妈妈睡了》,谁能告诉老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爱,去感受课文中的小朋友是如何写自己的妈妈在睡着了以后的故事的。

板书课题。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同学们已经牢牢掌握了生字,下面请同学们学习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3、读中感悟,体会深情。

(1)、出示中心问题:

看看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你从哪看出来的?

小组同学讨论。

(a)很美丽。

从“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可以看出。

师:

(板书:

美丽,出示“美丽”一段)自由度这段,看看还能读出什么?

生练读,感悟:

“好像在给我唱催眠的歌谣”,说明妈妈很爱孩子。

师小结:

妈妈爱孩子也是一种美,比外表美更重要。

妈妈爱我们,我也爱妈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爱再读这段。

生练读。

(b)好慈祥。

从嘴角眼角挂着笑意可以看出。

睡梦中想要讲故事给孩子,说明妈妈爱孩子。

同学们,怎么理解“慈祥”?

在你的生活中谁非常慈祥?

(板书:

慈祥)

师:

究竟什么是慈祥,大家读了这一段就会知道。

(出示这一段)

设计意图:

“慈祥”一词对于学生理解起来是一个难点。

通过分析课文,抓住重点语句:

微微的笑着、好像睡梦中又想好了一个故事指导学生来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来理解“慈祥”。

师:

妈妈这样慈祥,这样关心孩子,这一段该怎样读?

学生朗读,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

(c)好累。

从“呼吸深沉、均匀”“头发粘在额头上”“沙沙的声音听不到”说明妈妈睡得香,干了很多活,很累。

理解“深沉”、“均匀”。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深沉”;采用表演的方式理解“呼吸均匀”,先表演“呼吸不均匀”是什么样的,再表演“呼吸均匀”是什么样的,这样通过对比学生理解起来就很容易了。

师:

想想妈妈会干了那些活?

生回答。

师:

是啊!

妈妈多累呀!

我们都想让妈妈好好睡一觉,这一段该怎样读?

生练习朗读。

(2)、师:

睡梦中的妈妈那么美丽,那么慈祥,又那么累,让我们随着音乐再读课文,读给我们亲爱的妈妈。

(课件:

音乐《摇篮曲》。

设计意图: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让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分析语言现象,在字、词、句、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强化个性体验。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4、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出示插图“母子午睡图”,指导学生观察插图。

(a)、你特别想对图中的孩子和妈妈说点什么?

(b)、你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什么?

(学生自由说一说)

(c)、关于妈妈,你还想写些什么?

课下认真观察,像文中的小作者一样在你的小本本上写一篇关于妈妈的小文章,读给自己的妈妈听。

设计意图:

现代阅读教学观需要我们以生活的理念构建起语文教学大课堂。

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语文空间。

5、课外阅读:

歌词《疼爱妈妈》。

一颗心融化着酸甜苦辣,一双手每日每夜忙活着家,泪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