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918259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4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简析

本单元选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中外童话。

这些童话充满了丰富而奇特的想象,讲述了动物、植物等童话人物奇妙的经历,引人人胜,又发人深思。

《去年的树》中的鸟儿有着和人一样的真挚情感,历经周折,信守承诺唱歌给老朋友树听;《那一定会很好》的主人公不断产生愿望,恰巧不断地实现了;《在牛肚子里旅行》中,小蟋蟀经历了一场惊险的旅行;《一块奶酪》中,蚂蚁队长因为小小的奶酪渣,有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童话的主要内容,感受童话中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培养想象的能力;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童话这一体裁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这次专门安排童话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童话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帮助学生建立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

4篇课文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比如,展开想象走进鸟儿的内心世界;体会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画出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并复述故事;了解围绕一块奶酪展开的故事。

”交流平台”则引导学生梳理总结童话的基本特点、童话中丰富的想象以及阅读童话的好处。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

从读童话到写童话,教材编排体现了阅读铺路、由读到写的理念,也为三年级学生起步阶段的习作降低了难度。

”试着”一词,明确本次习作旨在激发学生写一写童话的兴趣,未对写提出过高要求。

本单元还安排了”快乐读书吧”栏目,推荐阅读《安徒生童话》《稻草人》《格林童话》等经典童话,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走进更加广阔的童话世界,养成课外持续阅读童话的习惯。

第一,要综合考虑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既要利用好教材中提供的优秀童话,又要有效利用学生已经阅读过的童话,并结合”快乐读书吧”,适时推荐课外阅读。

推荐给学生的篇目,要注意其价值取向。

建议先阅读教师教学用书关于”快乐读书吧”栏目的解读。

第二,对童话特点的认识要把握适度。

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要拔高要求。

在课内外大量阅读、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童话的特点。

此外,相关知识点的了解也要与一篇篇生动的童话紧密联系,不要过于抽象。

第三,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比如,可将”交流平台”的教学提前,引导学生关注童话的基本特点,为习作编写童话做好铺垫;习作有”写完以后小声读一读,看看句子是否通顺”的要求,语文园地安排有修改符号的学习,可将两者的教学进行整合。

1、会认48个字,会写26个字。

正确读写精读课文中32组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通过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鲜明的形象,体会童话给予我们的启示。

3、每篇童话都非常生动有趣,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重点

要在了解童话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根据提示词语来创编童话故事。

难点

根据提示词语来创编童话故事

学前

准备

 

PPT课件

学法

提示

1、能够自读自悟,从文中迅速提取相关信息,学习积累。

2、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形式多样的读,来感受爱并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想象、理解、感悟。

课时

分配

《去年的树》               2课时

《那一定会很好》          1课时

《在牛肚子里旅行》             2课时

《一块奶酪》1课时

我来编童话(习作)       2课时

语文园地三      1课时

快乐读书吧1课时

单元测试2课时

试题讲评1课时

 

课题:

8、去年的树

 石桥二小三年级语文主备人:

周志会

教材简析

课文讲述了发生在一只鸟儿和一棵树之间的故事。

鸟儿和树是好朋友树听。

将要离开时,鸟儿对树许下诺言——明年春天一定回来,再给树唱歌。

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时,树却不见了。

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

朋友不在了,情谊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她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的歌。

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

全文共有4次对话。

第一次是鸟与树的对话,他们约定,明天春天相见时鸟再唱歌给树听;第二次是鸟与树根的对话,鸟向树根询问树到什么地方去了,树根告诉她,伐木人用斧头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第三次是鸟与大门的对话,鸟向大门打听树的去处,大门告诉她,树被切成细条条做成火柴,卖到村子里去了;第四次是鸟与小女孩的对话,鸟向小女孩打听,小女孩告诉她,火柴已经用光,只剩下用火柴点燃的灯火。

这4次对话,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也在这4次对话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

课文想象丰富,鸟儿、树和其他的事物都有和人一样的细腻的情感。

鸟儿和树相处时的快乐,寻找树时的执着,看着灯火唱歌时的感伤,都突显了她信守诺言、忠于友谊的情感。

题目中用”去年”一词暗示树已经不在了,鸟儿与树往日相处的快乐时光已一去不复返,更能体现出鸟儿对老朋友树的怀念

这篇童话在结构上有反复的特点。

”鸟儿问树根”“鸟儿问大门”“鸟儿问小女孩”3个部分清节类似,都是按照”鸟儿向哪儿飞去,见到了谁,鸟儿问,对方答”的顺序来叙述的。

这样的反复结构突显了鸟儿寻树的执着,将读者的情感一步步引向高潮。

课文对话中的提示语很简单,没有表达情绪的修饰词,也没有对鸟儿心理的描写,但字里行间却饱含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给读者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

一幅是鸟儿站在枝头,快乐地给树唱歌,树微笑地听着,有助于学生体会他们之间的真挚情谊。

另一幅是鸟儿若有所思地盯着灯火,安静而略带忧伤,有助于学生走进鸟儿的内心世界,体会她对树的留恋、不舍等复杂的感情。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1.认识”融、伐”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切”,会写”冷、离”等13个字,会写”寒冷、离开”等15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鸟儿心情的变化。

能联系课文展开想象,说出鸟儿寻找朋友时的内心想法。

3.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和家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学习重难点

重点

能读懂鸟儿心情的变化,通过相关句子,读懂它的内心世界。

难点

能读懂鸟儿心情的变化,通过相关句子,读懂它的内心世界

学法提示

自主合作探究阅读感悟

教学时间

2课时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1、播放动画,交代任务。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童话故事,明白童话中所阐明的道理。

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篇新的童话故事《去年的树》,看看我们又会有什么收获。

2.(课件出示2)播放《去年的树》动画。

  

3.这节课我们就练习读好这个童话故事,注意体验故事中小鸟和大树的内心情感的变化。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要求:

(课件出示3)

1.请小朋友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在文中框出生字,给生字表里的生字注音。

2.标出理解、不理解的词句。

3.标出小节号,并作读后感悟的批注

4.想想文中写了树和鸟的什么故事?

 

(一)学生按初读要求自主预习。

(二)预习反馈:

1.出示认读的词语(课件出示4)寒冷融化离开等着剩下斧子砍倒山谷切成条火柴煤油告诉睁眼睛接着伐木锯木头点燃

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开火车读,并说出识字方法。

  

3.教师适时归纳

(1)正音。

翘舌音“睁柴燃”;前鼻音“砍燃”;后鼻音“等剩睁融”。

(2)识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吗?

形声字记忆:

媒-煤由-油筝一睁

熟字带生字:

父一斧然一燃居一锯

熟字加偏旁:

戈+亻=伐乘+刂=剩妾+扌=接石+欠=砍此+木=柴

1.巩固记忆。

男女对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3、朗读读文,整体感知。

师:

同学们,我们把这些字宝宝放回课文中一起来读读他,看我们能不能认识他。

1.练习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

  

2.教师引读。

      

师:

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当春天来到树林里的时候,(师示意,生读:

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  

师:

从春天唱到夏天,从夏天唱到秋天,(师示意,生读:

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  

师:

谁的眼前浮现画面了?

老师告诉你啊,一边读书,一边在脑海里浮现画面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我们都要学会它。

  

谈话过渡:

就这样,鸟儿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可是,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鸟儿必须要飞到遥远的南方去,临别前,这对好朋友说了些什么?

以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3.学生接着读后面的课文。

4、规范写字,书写指导

(课件出示5)(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冷离等剩斧砍谷柴煤油诉睁接

1.观察生字,书写这些生字时要注意什么?

预设:

(1)左右结构的字:

如“冷砍煤油诉睁接”等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而“剩”书写时则左宽右窄。

(1)上下结构的字:

如“等斧柴”,上边的部分不要写得太宽,是上窄下宽的字。

2.练习写字,教师指导

(1)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2)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3)小结:

书写美观、正确的,请为自己再加上两颗星。

没有得到星的同学可要加油了!

第二课时

一、回顾前情,再现朋友间的情谊。

1.回顾前情。

课件出示第一组对话。

2.师:

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

此时,在南方的鸟儿会想些什么呢?

二、朗读另外三次对话,体会鸟儿心情的变化。

1.朗读对话,试着走进鸟儿的内心世界,把感受到的鸟儿的心情概括成词语,添在提示语中,同桌练读。

(1)把“疑惑”等表现心情的词语填进鸟儿与树根的对话语中,读一读。

相机采访:

鸟儿,鸟儿,你为什么如此着急?

树根又是怎么回答的?

(2)照样子把表示鸟儿心情的词语填进后两次对话,同桌合作朗读。

2.只留对话,师生合作再次朗读。

师:

读着读着,我们发现,鸟儿从疑惑到着急,从着急到忧伤,心情一次比一次沉重。

现在。

老师要把所有提示语隐去,只留下对话。

你们还能不能带着刚才的阅读感受,读出鸟儿的心情变化?

生齐读“鸟儿”的话,师读“树根”“大门”“小女孩”的话,注意“大门”的话要读出不在乎的意味。

3.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1)小组分角色练习,时间允许的话,每个人都试着读读鸟儿的话,再次体会鸟儿的心情变化。

(2)小组汇报展示分角色朗读,感受鸟儿与树的深厚情谊。

三、品味结尾,展开想象说话写话。

1.指名读结尾,聚焦“看”字。

师:

鸟儿睁大眼睛在看什么?

透过这摇曳的灯火,她还看到了什么?

又想到了什么?

是啊,她还想起了曾经与树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教师引读)

2.小练笔。

师:

让我们走进鸟儿的内心世界,想象一下她在想些什么,再写下来。

3.学生交流自己写的句子,互相评价,重点评价是否表达了鸟儿的内心情感。

四、结合板书,试着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1.师:

故事学完了,你能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吗?

我们可以怎么讲呢?

2.回顾故事中依次出现的人物,地点的变化及鸟儿与树、树根、大门、小女孩的4次对话,教师板书相关词语。

3.根据板书的提示,按人物出场顺序试着讲故事。

当学生遇到困难讲不下去时,教师可做适当提示。

五、作业布置:

回家把故事讲给家人听,并说说自己读了这个故事的感受。

板书设计

 

课题:

9、那一定会很好

 石桥二小三年级语文主备人:

李文清

教材简析

课文讲述了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变成手推车、椅子,最后变成木地板的一段生命历程在这个历程中,主人公不断转变,每一次转变都是一个愿望的开始,每一个愿望最后都姜现了。

一粒种子的愿望,经过一段段历程,最后回到原点,这是经历了生命体验后的一种回归。

课文想象丰富,内容生动。

共12个自然段,可分为4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描写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的历程;第二部分(第四至七自然段)描写大树变成手推车的历程;第三部分(第八至九自然段)描写手推车变成椅子的历程;第四部分(第十至十二自然段)描写椅子变成木地板的历程。

课文具有情节反复的特点。

文中4次出现”那一定会很好”,突显了”心怀美好,享受生命中每一段历程”的积极人生态度,也使结构更加清晰。

本文和《去年的树》一样,都描写了树,都有情节反复的特点;不同的是,《去年的树》主要写鸟儿和树的故事,本文则主要写了主人公生命中的一段段历程。

和《去年的树》中弥漫的淡淡哀伤相比,本文的情感基调平和、乐观,充满希望。

课文配有3幅插图,呈现出主人公经历的手推车、椅子、木地板这3个阶段,有助于学生图文结合理解课文,体会主人公在几段生命历程中平和、愉悦的心情。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1.认识”缩、努”等7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了解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

3.与《去年的树》进行比较,能发现两篇课文的异同点。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默读课文,能了解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

2.懂得对于快乐的理解是会随着成长的过程而发生着不断变化的。

难点

懂得对于快乐的理解是会随着成长的过程而发生着不断变化的

学法提示

自主探究学习法、朗读感悟、创设激趣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种子成长,树木用

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ppt。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ppt图片:

种子破土而出,枝繁叶茂的大树,手推车,椅子,说说想到了什么?

2.从一粒小小的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

一棵树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这其中能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呢?

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3.板书课题:

“那一定会很好”。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ppt,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多种形式读,正音、巩固。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随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三、精读课文

,体会感悟课文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

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大树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在文中画出来。

2.小组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讨论交流。

3.交流大树经历的历程。

(板书:

种子被泥土包裹——钻出地面——长成高大的树——砍倒做成手推车——拆了做成椅子——成为美丽的木地板)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在大树的变化过程中,大树的心情怎样?

(板书:

舒服)

5.默读课文,把课文中含有“舒服”这个词语的句子划出来。

边交流边出示ppt句子,各种形式读,体会感悟大树变化中的快乐。

6.课堂小结:

这是一棵怎样的树?

(板书:

成长快乐,服务他人也快乐)

四、对比学习,感悟体会。

我们学过《去年的树》,这篇课文也写了一棵树的经历,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1

.ppt出示《去年的树》,学生自由朗读。

小组讨论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什么相

同和不同。

2.全班交流,师引导体会。

3.ppt出示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有感情地朗读两篇课文。

六、课堂练习

ppt出示练习题。

板书设计

 

课题: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石桥二小三年级语文主备人:

周志会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将科学知识与童话完美结合。

蟋蟀红头和好友青头捉迷藏时,不小心被牛吞进了肚子。

危急关头,蟋蟀青头沉着地安慰它,给它出主意,帮助它从牛肚子里逃脱出来。

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是贯穿全文的脉络。

红头被大黄牛卷到嘴里一进了牛肚子一从第一个胃到第二个胃又回到牛嘴里一和草一起喷了出来,这一旅行线路蕴含着牛反刍的科学知识。

牛肚子里一共有4个胃,前3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牛吃草时,先不细嚼,把草吞到肚子里,等休息时把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细嚼慢咽,这样的过程就叫反刍。

课文在表达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贴近生活。

蟋蟀和牛都是大家熟悉的动物,捉迷藏也是学生经常做的游戏,从生活出发,写大家熟悉的事情,读者有亲切感。

第二,在平常的生活中出现了不平常的事情一蟋蟀被牛吃掉了。

于是故事有了悬念一蟋蟀后来怎样了?

在这个悬念下,故事不动声色地介绍了牛有4个胃、会反刍的科学知识。

这样一来,读者就能在津津有味的阅读中收获知识。

第三,语言丰富而生动。

文中对话大多单独成段,有丰富的提示语,形象地描绘了人物的心情变化,使得整个故事跌宕起伏,引人人胜。

”蹦、爬、喊、跳、蹭”等动词,生动地刻画了青头的动作和神态,写出了青头急朋友之所急、遇到危险时沉着冷静的特点。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

一幅是青头站在牛背上,指导红头怎样从牛肚子里逃出来的情形,突显了青头对朋友的关心;另一幅是红头成功脱险后,和青头拥抱在一起的情形,劫后余生的喜悦、对好友的感激都在这拥抱之中。

两幅插图再现了故事中的重要场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青头和红头之间的深厚友谊。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1.认识”咱、偷”等11个生字,读准”答、应”等4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9个词语。

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4.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结合文本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2.通过口语练习,锻炼学生的口语概括能力。

难点

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学法提示

自学朗读感悟、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时间

2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课件,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音频,便于配乐朗诵。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师:

同学们喜欢外出旅行吗?

哪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去过的地方,旅行后有何感受?

(指名说)

师:

同学们去过的地方可真多,可谓是见多识广。

今天吴老师也带着同学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旅行,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第10课。

二、揭题。

1.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理解、区分“旅游”和“旅行”。

(旅行重在“行”,主要指到处行

走。

旅游重在“游”,主要指观光、游玩。

3.引导学生在读课题后质疑:

读完课题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指名说。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谁在牛肚子里旅行?

为什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

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

4.指名说说是谁在牛肚子里旅行的?

(是小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结合图片指名让学生写写“蟋蟀”,并说说识记

方法。

过渡:

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共同解决同学们提出的另外两

个问题。

三、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快速把握。

1.请同学们快速地把课文看一遍,然后说说哪些小节讲到了这两个问题。

2.指名说说自己找到的信息。

(1-7小节讲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

因,8-18小节讲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过渡语:

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下面我们先来探讨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

(二)创设情境,探究原因。

1.请三名学生表演读,其

他同学注意倾听,发现问题。

(指名说说自己发现的问题)

2.学习多音字“答”。

课件出示多音字“答”,指导学生朗读。

3.探究原因。

同桌进行口语练习(用课件出示“因为,所以”的句式,让学生说说红头到牛肚子旅行的原因。

第二课时

过渡语:

对于红头来说,这次旅行纯属意外。

红头是怎样进行这次意外的旅行的?

下面我们一起合作朗读课文的8-20小节。

(三)再读课文,了解旅行过程。

1.提出合作读书的要求:

(1)女同学读红头说的话,男同学读青头说的话,老师读旁白。

(2)边读边思考:

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的?

2.

全班交流学习收获。

(1)课件出示多音字,学习多音字,相机指导书写“应”,指导理解相关词语

(2)指名说说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的?

A.指名说。

B.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品读感悟。

(3)口语练习:

由于得到青头的帮助,红头顺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

里的旅行。

红头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

请与同桌合作完成下列练习。

红头从________走到________,又从________来到了________。

最后,在牛________的时候,随着________。

(过渡语:

牛到底有几个胃?

我们一起来看看画面。

(4)指名结合画面内容完

成以下口语练习。

牛共有________胃,前________,只有________。

四、归纳小结

1.初步了解科普童话小品的文学体裁。

师:

课文用童话的形式,通过红头在牛肚子旅行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这样的体裁就是科普童话小品。

2.概括分析,明晓事理。

红头在牛

肚子里的旅行可以说是一次意外,如果没有得到青头的帮助,它也不可能顺利地从牛肚子里出来。

从他们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有何感悟?

(预设学生的回答:

相互帮助,团结友爱,遇事冷静不慌张)

是啊。

不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事,都不能紧张,一定要发挥聪明才智,冷静处理好事情。

更重要的是学会互相帮忙,共同解决困难。

请记住:

团结就是力量。

板书设计

 

课题:

11、一块奶酪

 石桥二小三年级语文主备人:

李文清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情节生动、富有悬念的童话故事。

蚂蚁队长召集小蚂蚁们搬运奶酪时,不小心拽掉了奶酪的一角。

最终蚂蚁队长战胜了自己想偷嘴的心理,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了奶酪渣。

全文共有13个自然段,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讲述。

第一至三自然段写蚂蚁队长庄严宣布纪律,大家开始搬运粮食。

第四至十二自然段写蚂蚁队长不小心拽掉了奶酪的一角,他战胜自己内心偷嘴的念头,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那块奶酪渣,做到了以身作则。

第十三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结果:

大家干活劲头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去了。

课文对蚂蚁队长的语言、动作、心理进行了细致生动的描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从”今天搬运粮食,只许出力,不许偷嘴。

谁偷了嘴,就要受到处罚”可以看出蚂蚁队长说话干脆利落,指令明确,有队长的威严感;他登上一块大石板的动作,刻画了他发号施令的形象;”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不许偷嘴的禁令”等词句,写出了蚂蚁队长面对诱惑时的矛盾心理;”奶酪旁边只有蚂蚁队长,他偷个嘴,谁也看不见”等词句,细致地刻画了蚂蚁队长从想吃奶酪到下定决心、拒绝诱惑的心理变化过程,也表现了他严于律己的精神。

此外,对小蚂蚁们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也从侧面烘托了蚂蚁队长的形象。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

站在奶酪右边发号施令的是蚂蚁队长,他正命令奶酪左边的小蚂蚁执行命令,吃掉奶酪渣。

而那只接到命令的小蚂蚁仰着头,瞪大眼睛看着面前的奶酪渣,不敢置信。

图文对照,有助于学生理解故事的内容。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9个生字,认读“诱人”、“恼火”、“犹豫”等词语,掌握“处”“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蚂蚁队长严于律己,爱护幼小的品质,蚂蚁群体

团结合作的精神,学习蚂蚁们的优秀品质。

学习重难点

重点

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蚂蚁队长严于律己,爱护幼小的品质,蚂蚁群体团结合作的精神,学习蚂蚁们的优秀品质。

难点

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