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战国策楚策一 精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6662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大全战国策楚策一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诗词大全战国策楚策一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诗词大全战国策楚策一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诗词大全战国策楚策一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诗词大全战国策楚策一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词大全战国策楚策一 精品.docx

《诗词大全战国策楚策一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大全战国策楚策一 精品.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词大全战国策楚策一 精品.docx

诗词大全战国策楚策一精品

战国策·楚策一

  齐楚构难原文:

齐楚构难宋请中立。

  齐急宋,宋许之。

  子象为楚谓宋王曰:

楚以缓失宋,将法齐之急也。

  齐以急得宋,后将常急矣。

  是从齐而攻楚,未必利也。

  齐战胜楚,势必危宋;不胜,是以弱宋干强楚也。

  而令两万乘之国,常以急求所欲,国必危矣。

  译文:

齐国与楚国交战,宋国要求中立。

  齐国去胁迫宋国,宋国便同意帮助齐国。

  子象为楚国因为没有胁迫宋国,所以失掉了宋国的援助,看来它得效法齐国来胁迫宋国。

  齐国因为胁迫宋国,所以得到了宋国的援助,那末以后它就会经常来胁迫您。

  这样,宋国跟着齐国进攻楚国。

  对宋国未必有利。

  如果齐国战胜了楚国,必然危及宋国;如果不能战胜楚国,这等于以弱小的宋国去触犯强大的楚国啊。

  如果宋国让两个万乘大国齐、楚经常来进行胁迫,以实现各自的愿望,那末,国家就必定处境危险了。

  五国约以伐齐原文:

五国约以伐齐。

  昭阳谓楚王曰:

五国以破齐秦,必南图楚。

  王曰:

然则奈何?

对曰:

韩氏辅国也,好利而恶难。

  好利,可营也;恶难,可惧也。

  我厚赂之以利,其心必营。

  我悉兵以临之,其心必惧我。

  彼惧吾兵而营我利,五国之事必可败也。

  约绝之后,虽勿与地可。

  楚王曰:

善。

  乃命大公事之韩,见公仲曰:

夫牛阑之事,马陵之难,亲王之所见也。

  王苟无以五国用兵,请效列城五,请悉楚国之众也,以啬于齐。

  齐之反赵魏之后,而楚果弗与地,则五国之事困也。

  译文:

赵、魏、韩、燕,楚五国联盟进攻齐国。

  楚相昭阳对楚王说:

五国如果打败了齐国,秦国一定会乘机向南进攻楚国。

  楚王说:

这可怎么办呢?

昭阳回答说:

韩相国韩珉在韩国独断专行,贪图私利,害怕危难。

  贪图私利,可以对他施以利诱;害怕危难,可以对他进行威胁。

  我用重利去拉拢他,他内心一定会被利所诱;我发动大军去威胁他,他一定会感到害怕。

  他害怕我们的大军,又贪图我们的重利,这样五国联盟攻齐的事,一定会失败。

  他们的盟约被撕毁以后,即使不给韩国割地,也是可以的。

  楚王说:

好。

  于是他派大公事去韩国,会见韩相国公仲,说:

当初牛阑之役,马陵之役,都是您亲自见到的,大王如果不与五国联合攻齐,我们愿意献出五个城邑,不然,我们就出动全军来和齐国共同对敌。

  韩国与赵、魏解约以后,楚国果然没有割地给韩国,而五国联盟攻齐之事就落了空荆宣王问群臣原文:

荆宣王问群臣曰:

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

群臣莫对。

  江一对曰: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

‘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译文:

楚宣王问群臣,说:

我听说北方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这样吗?

群臣无人回答,江乙回答说: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

  找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

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这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

  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

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奔。

  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奔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

  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五千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

  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象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昭奚恤与彭城君议于王前原文:

昭奚恤与彭城君议于王前,王召江乙而问焉。

  江乙曰:

二人之言皆善也,臣不敢言其后。

  此谓虑贤也。

  译文:

昭奚恤与彭城君在楚宣王面前谈论问题。

  宣王召见江乙,问他对他们两人议论的看法,江乙说:

他们说的者很好,我不敢对他们的言论发表意见,否则,这将是议论贤者。

  邯郸之难原文:

邯郸之难,昭奚恤谓楚王曰:

王不如无救赵,而以强魏。

  魏强,其割赵必深矣。

  赵不能听,则必坚守,是两弊也。

  景舍曰:

不然。

  昭奚恤不知也。

  夫魏之攻赵也,恐楚之攻其后,今不救赵,赵有亡形,而魏无楚忧,是楚、魏共赵也,害必深矣!

何以两弊也?

且魏令兵以深割赵,赵见亡形,而有楚之不救己也,必与魏合而以谋楚。

  故王不如少出兵,以为赵援。

  赵恃楚劲,必与魏战。

  魏怒于赵之劲,而见楚救之不足畏也,必不释赵。

  赵、魏相弊,而齐、秦应楚,则魏可破也。

  楚因使景舍起兵救赵。

  邯郸拔,楚取睢、濊之间。

  译文:

赵都邯郸被魏军围困,楚令尹昭奚恤对楚王说:

大王不如不去救赵,而出兵来援助魏国;魏国实力加强了,它一定会要赵国多割让土地。

  但赵国不可能顺从魏国,必定会坚守国土,这样,一强攻,一坚守。

  赵、魏就会两败俱伤。

  景舍说:

不对,昭奚恤不了解情况。

  魏国进攻赵国,却担心楚国从后面进攻它。

  如果我们不援救赵国,赵国出现了危亡的形势,而魏国又没有楚国攻魏的后顾之忧,这就等于楚、魏两国在共同进攻赵国,赵国割让的土地就一定很多了。

  为什么说赵、魏会是‘两败俱伤’?

再说魏国不损伤兵力。

  可多割得赵国土地,赵国出现了危亡的形势,又因楚国不援救它,它必定会与魏国联合,来进攻楚国。

  所以,大王不如少出兵,但仍援救赵国,赵国依仗楚国的援助,必然会与魏国对抗,而魏国恼怒赵国力量的加强,又看出楚国的救助不足畏惧,它肯定不会放松对赵国的进攻。

  赵国,魏国互相削弱了,齐、秦两国便乘着楚助赵,赵、魏互相攻战之机进攻魏国,那末魏国肯定会被打败。

  楚王于是就派景舍带兵去援救赵国。

  赵都邯郸被攻下,楚国也取得了魏国的睢、?

两水之间的土地。

  江乙欲恶昭奚恤于楚王原文:

江乙欲恶昭奚恤于楚王,而力不能,故为梁山阳君请封于楚。

  楚王曰:

诺。

  昭奚恤曰:

山阳君无功于楚国,不当封。

  江乙因得山阳君与之共恶昭奚恤。

  译文:

大臣江乙想在楚王面前毁伤楚令尹昭奚恤,可是力量不足,所以,他就为当时在楚国的魏国山阳君请求封地。

  楚王说:

可以。

  昭奚恤说:

山阳君对楚国没有功劳,不当受封。

  于是,江乙就得到山阳君的支持,与他共同来毁伤昭奚恤。

  魏氏恶昭奚恤于楚王原文:

魏氏恶昭奚恤于楚王,楚王告昭子。

  昭子曰:

臣朝夕以事听命,而魏入吾君臣之间,臣大惧。

  臣非畏魏也!

夫泄吾君臣之交,而天下信之,是其为人也近苦矣。

  夫苟不难为之外,岂往为之内乎?

臣之得罪无日矣。

  王曰:

寡人知之,大夫何患?

译文:

魏国的江尹和山阳君在楚王面前诽谤昭奚恤,楚王把这事告诉了昭奚恤,昭奚恤说:

我早晚侍奉君王,而魏人江尹等却介入我们君臣之间,进行离间,我实在害怕。

  我并不是害怕魏人,他们泄漏我们君臣的关系,而诸侯又听信那些离间之辞。

  这种人一定是接近君王的人。

  既然他们能在外边对人造谣中伤,还能不在朝廷中进行挑拨离间吗?

我获罪的日期已不远了。

  楚王说:

我明白了。

  大夫还有什么可顾虑的呢?

江乙恶昭奚恤原文:

江乙恶昭奚恤,谓楚王曰:

人有以其狗为有执而爱之。

  其狗尝溺井,其邻人见狗之溺井也,欲入言之。

  狗恶之,当门而噬之。

  邻人惮之,遂不得入言。

  邯郸之难,楚进兵大梁,取矣。

  昭奚恤取魏之宝器,以居魏知之,故昭奚徐常恶臣之见王。

  译文:

江乙诽谤楚令尹昭奚恤,他对楚王说:

有人因为他的狗凶猛有力,就很喜爱它。

  这只狗曾往井里撒尿邻居看到狗往井里撒尿,要去告诉它的主人,狗怨恨他,就堵在门口要咬他。

  邻居怕狗咬,就不能进去告诉它的主人。

  魏国围攻赵都邯郸时,楚国如果进攻魏都大梁,就可以攻下。

  但昭奚恤收受了魏国给他的宝器,我住在魏国时知道他受贿的事,因此昭奚恤常常忌恨我,不让我和大王见面。

  江乙欲恶昭奚恤于楚原文:

江乙欲恶昭奚恤于楚,谓楚王曰:

下比周,则上危;下分争,则上安。

  王亦知乎?

愿王勿往也。

  且人有好扬人之善者,于王何如?

王曰:

此君子也,近之。

  江乙曰:

有人好扬人之恶者,于王何如?

王曰:

此小人也,远之。

  江乙曰:

然则且有子杀其父,臣弑其主者,而王终已不知者,何也?

以王好闻人之美而恶闻人之恶也。

  王曰:

善。

  寡人人愿两闻之。

  译文:

江乙想在楚国诽谤楚令尹昭奚恤,他对楚王说:

大臣结党营私,国君的地位就危险;大臣勾心斗角,国君的地位就安稳。

  大王您也知道这一点吗?

希望大王不要忘记这一点,有这样一个人,他喜欢说别人的好话,大王您认为这个人怎么样?

楚王说:

这是个君子,我要接近这种人。

  江乙说:

有这样一个人,他喜欢说别人的坏话,大王您认为这个人怎样?

楚王说:

这是个小人,我要远避这种人。

  江乙说:

这末说来,有儿子杀死他父亲,大臣杀死他国君的,但大王终究不曾知道,这是为什么?

是因为您只喜欢听别人的好话,而不喜欢听别人的坏话的缘故啊!

楚王说:

好,我两方面的话都听。

  江乙说于安陵君原文:

江乙说于安陵君曰:

君无咫尺之地,骨肉之亲,处尊位,受厚禄,一国之众,见君莫不敛衽而拜,抚委而服,何以也?

曰:

王过举而已。

  不然,无以至此。

  江乙曰:

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

  是以妣女不敝席,宠臣不避轩。

  今君擅楚国之势,而无以深自结于王,窃为君危之。

  安陵君曰:

然则奈何?

愿君必请从死,以身为殉,如是必长得重于楚国。

  曰:

谨受令。

  三年而弗言。

  江乙复见曰:

臣所为君道,至今未效。

  君不用臣之计,臣请不敢复见矣。

  安陵君曰:

不敢忘先生之言,未得间也。

  于是,楚王游于雲梦,结驷千乘,旌旗蔽日,野火之起也若雲蜺,兕虎嗥声若雷霆,有狂兕牜羊车依轮而至,王亲引弓而射,壹发而殪。

  王抽旃旄而抑兕首,仰天而笑曰:

乐矣,今日之游也。

  寡人万岁千文之后,谁与乐此矣?

安陵君泣数行而进曰:

臣入则编席,出则陪乘。

  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愿得以身试黄泉,蓐蝼蚁,又何如得此乐而乐之。

  王大说,乃封坛为安陵君。

  君子闻之曰:

江乙可谓善谋,安陵君可谓知时矣。

  译文:

江乙劝导安陵君,说:

您对楚国没有丝毫的功劳,也没有骨肉之亲可以依靠,却身居高位,享受厚禄,全国人民见到您,没有不整饰衣服,理好帽子,毕恭毕敬向您行礼的,这是为什么呢?

安陵君回答说:

这不过是因为楚王错误地提拔我罢了;不然,我不可能得到这种地位。

  江乙说:

用金钱与别人结交,当金钱用完了,交情也就断绝了;用美色与别人交往,当美色衰退了,爱情也就改变了。

  所以,爱妾床上的席子还没有睡破,就被遗弃了;宠臣的马车还没有用坏,就被罢黜了。

  您现在独揽楚国的权势,可是,自己并没有什么能与楚王结成深交,我很为您担忧。

  安陵君说:

那可怎么办呢?

江乙说:

希望您一定向楚王请求随从而死,亲自为他殉葬,这样,您在楚国必能长期受到尊重。

  安陵君说:

敬遵您的教导。

  三年以后,安陵君仍没有说什么。

  江乙又去拜见他,说:

我给您说的,到现在您也没有实行,您既然不采纳我的主意,我要求从此不再会见您了。

  安陵君说:

我实在不敢忘记先生给我的教导,只因没有遇到好机会啊!

在这时,楚王要到云梦地区去游猎,随从的车辆达到一千乘,络绎不绝,旌旗遮蔽天日,野火烧起来,好像彩虹,老虎咆哮之声,好象雷霆。

  忽然奔来一只发狂的犀牛,象发了狂似地朝车轮横冲直撞过来。

  楚王拉弓搭箭,一箭便射死了犀牛。

  楚王随手拔起一根旗杆,按住犀牛的头,仰天大笑,说:

今天的游猎,实在太高兴啦!

我要是百年之后,又和谁能一道享受这种快乐呢?

安陵君泪流满面,上前对楚王说:

我在宫内和大王挨席而坐,出外和大王同车而乘,大王百年之后,我愿随从而死,在黄泉之下也做大王的席垫,以免蝼蛟来侵扰您,又有什么能比这更快乐的呢!

楚王听了大为高兴,就正式封他为安陵君。

  君子听到了,就说:

江乙真算是善于出谋划策,安陵君真算是善于利用时机啊。

  江乙为魏使于楚原文:

江乙为魏使于楚,谓楚王曰:

臣入竟,闻楚之俗,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诚有之乎?

王曰:

诚有之。

  江乙曰:

然则白公债,得五遂乎?

诚如是,臣等之罪免矣。

  楚王曰:

何也?

江乙曰:

州侯相楚,贵甚矣而主断,左右俱曰‘无有’,如出一口矣。

  译文:

江乙为魏国出使到楚国,对楚王说:

我刚到楚国境内。

  听说楚国有一种习俗:

不埋没别人的优点,不谈论别人的缺点。

  真有这样的事吗?

楚王说:

真有这样的事。

  江乙说:

那末,白公之乱岂不就可以成功了吗?

果真这样,我们的罪过就可以免掉了。

  楚王说:

这是什么意思呢?

江乙说:

州侯出任楚相时,极端尊贵,独断专行,左右近臣都说‘州侯没有独断专行的事。

  ’好象这话出于一人之口。

  郢人有狱三年不决者原文:

郢人有狱三年不决,故令请其宅,以卜其罪。

  客因为之谓昭奚恤曰:

郢人某氏之宅,臣愿之。

  昭奚恤曰:

郢人某氏,不当服罪,故其宅不得。

  客辞而去。

  昭奚恤已而悔之,因谓客曰:

奚恤得事公,公何为以故与奚恤?

客曰:

非用故也。

  曰:

谓而不得,有说色,非故如何也?

译文:

郢城一个人有讼事三年没有判决,因此让一个人假装请求买他的住宅,用这件来卜测他是否有罪。

  受他委托的人因此为他对昭奚恤说:

郢城某某人的住宅,我希望买下它。

  昭奚恤说:

郢城某某人,不应当判罪,所以他的住宅您是得不到的。

  受委托的人辞谢要走。

  昭奚恤旋即对自己说出的话很后悔,就对受委托的人说:

奚恤可以事奉您,您为什么借买房来探试我的意思?

受委托的人说:

不是用事情来探听您的态度看法。

  昭奚恤说:

请求而没有得到,但却表现出喜悦的脸色,不是用这件事试探是什么。

  城浑出周原文:

城浑出周,三人偶行,南游于楚,至于新城。

  城浑说其令曰:

郑、魏者,楚之耎国;而秦,楚之强敌也。

  郑、魏之弱,而楚以上梁应之;宜阳之大也,楚以弱新城围之。

  蒲反、平阳相去百里,秦人一夜而袭之,安邑不知;新城、上梁相去五百里,秦人一夜而袭之,上梁亦不知也。

  今边邑之所恃者,非江南泗上也。

  故楚王何不以新城为主郡也,边邑甚利之。

  新城公大说,乃为具驷马乘车五百金之楚。

  城浑得之,遂南交于楚,楚王果以新城为主郡。

  译文:

楚国人城浑离开周,有三人同行,往南一道去楚国,来到了楚国北界的新城。

  城浑对新城县令说:

郑国、魏国对楚国来说,是弱国,而秦国则是楚国的强敌。

  郑、魏虽是弱国。

  楚国却以上梁之地来对付他们;秦国夺得了大县宜阳,楚国却以弱小的新城来抵御。

  蒲反、安邑相距百里,秦国一夜之间就可以进袭蒲反,而安邑竟没有发觉;新城、上梁相距五百里,秦国一夜之间就可以进袭新城,而上梁也竟没有发觉。

  现在楚国边界的防守,难道仅仅依靠江南、泗上两个郡吗?

所以说,楚王为什么不把新城设置为主郡?

这将对边防更加有利。

  新城公听后大为高兴,于是为城浑准备车马,又拿出五百金赠给城浑。

  请他为此事去楚国活动。

  城浑收了赠金,就到楚王面前进行活动,楚王果然决定把新城设置为主郡。

  韩公叔有齐魏原文:

韩公叔并齐、魏,而太子有楚、秦,以争国。

  郑申为适使于韩,局以新城、阳人予太子。

  楚王怒,将罪之。

  对曰:

臣矫予之,以为国也。

  臣为太子得新城、阳人以与公叔争国而得之。

  齐、魏必伐韩。

  韩氏急,必悬命于楚,又何新城、阳人之敢求?

太子不胜,然而不死,今倒冠而至,又安敢言地?

楚王曰:

善。

  乃不罪也。

  译文:

韩公叔有齐国和魏国支持,太子几瑟有楚国和秦国支持,两人各有所恃,便争夺太子的权位。

  郑申为楚国出使去韩国,他假托楚王之命把新城、阳人两地许给了几瑟,楚王很生气,要惩处郑申。

  郑申禀报说:

我假传王命,把新城、阳人许给几瑟,完全是为了楚国。

  我为几瑟搞到了新城、阳人两地,这是为他与公叔争夺太子权位而搞的,齐、魏两国得知必定会出兵进攻韩国,韩国紧急,必定会完全依靠楚国去救援,又有哪个敢要求新城、阳人两地呢?

如果几瑟不能战胜齐、魏,侥幸活着,就将慌急地逃奔到楚国来,又怎么敢提起新城、阳人两地的事呢?

楚王说:

好。

  因此就不惩处郑申了。

  楚杜赫说楚王以取赵原文:

楚杜赫说楚王以取赵。

  王且予之五大夫,而令私行。

  陈轸谓楚王曰:

赫不能得赵,五大夫不可收也,得赏无功也。

  得赵而王无加焉,是无善也。

  王不如以十乘行之,事成,予之五大夫。

  王曰:

善。

  乃以十乘行之。

  杜赫怒而不行。

  陈轸谓王曰:

是不能得赵也。

  译文:

楚国杜赫游说楚王去争取赵国,楚王将给他五大夫的爵位,让他以个人身份去赵国办理这事。

  陈轸对楚王说:

杜赫如果争取不到赵国,他既无功,也无过,而爵位已定,五大夫的爵位就收不回来了,这样,他就是无功受赏。

  如果他争取到赵国,那末他已经是五大夫,就无法再提升。

  这样,就是忘掉了别人的功劳。

  大王不如给他十辆车派他去赵国,如果任务完成了,就给他五大夫的爵位。

  楚王说:

好。

  于是给杜赫备好十辆车,派他去赵国。

  可是杜赫生气不去。

  陈轸对楚王说:

这就说明杜赫不可能把赵国争取过来。

  楚王问于范环原文:

楚王闻于范环曰:

寡人欲置相于秦,孰可?

对曰:

臣不足以知之。

  王曰:

吾相甘茂可乎?

范环对曰:

不可。

  王曰:

何也?

曰:

夫少举,上蔡之监门也。

  大不如事君,小不如处贮,以苛廉闻于世,甘茂事之顺焉。

  故惠王之明,武王之察,张仪之好谮,甘茂事之,取十官而无罪,茂诚贤者也,然而不可相秦。

  秦之有贤,相也,非楚国之利也。

  且王尝用滑于越而句章,昧之难,越乱,故楚南察濑胡而野江东。

  计王之功所以能如此者,越乱而楚治也。

  今王以用之于越矣,而忘之于秦,臣以为王钜速忘矣。

  王若欲置相于秦乎?

若公孙郝者可。

  夫公孙郝之于秦王,亲也。

  少与之同衣,长与之同车,被王衣以听事,真大王之相已。

  王相之,楚国之大利也。

  译文:

楚王问范环说:

我想推荐一个人到秦国去做相国,谁可以去呢?

范环回答说:

我不可能知道。

  楚王说:

我打算派甘茂去秦国做相国,可以吗?

范环回答说:

不可以。

  楚王说:

为什么?

范环说:

史举是上蔡地方看城门的小吏,大事,不可能治国,小事,不可能治家。

  但以刚直、严厉闻名于世。

  这样的人很难和他相处,可是,甘茂和他相处得很好,能顺他的意。

  所以,就象秦惠王那样英明,秦武王那样精干,张仪那样好进谗,甘茂给他们做事,却一连提升了十次,也没有获罪,甘茂真是一个贤能的人。

  然而您不能让他去秦国做相国。

  因为秦国有了贤相,这对楚国不利。

  再说大王曾经派召滑到越国去做事,得到了越地句章;虽然楚国有唐昧之难,但因越国内乱,所以楚国还能统治越国南边的濑湖,使楚境一直扩展到江东。

  估计大王您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功绩,是因为越国遭受了内乱,而楚国治理得好的缘故,如今大王已经在越国运用了治世的办法,却忘了在秦国用这种办法,我不理解大王何以遗忘得这么快啊。

  您若要推荐人去秦国做相国,那末公孙郝这人可以。

  公孙郝对秦王来说,他们是亲戚。

  少年时共穿一套衣服,长大后同坐一辆马车,还穿着秦王的衣服上朝听政,他可真是大王推荐的相国了。

  您派他去秦国做相国,这对楚国大有好处。

  苏秦为赵合从原文:

苏秦为赵合从,说楚威王曰:

楚,天下之强国也。

  大王,天下之贤王也。

  楚地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之塞,郇阳。

  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即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

  夫以楚之强与大王之贤,天下莫能当也。

  今乃欲西面而事秦,诸侯莫不南面而朝于章台之下矣。

  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故为王至计莫如从亲以孤秦。

  大王不从亲,秦必起两军:

一军出武关;一军下黔中。

  若此,则鄢、郢动矣。

  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

  故愿大王之早计之。

  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制,委社稷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

  大王诚能听臣之愚计,则韩、魏、齐、燕、赵、卫之妙音美人,必充后宫矣。

  赵、代良马橐他,必实于外厩。

  故从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

  今释霸王之业,而有事人之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

  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

  秦,天下之仇雠也,横人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事秦,此所谓养仇而奉雠者也。

  夫为人臣而割其主之地,以外交强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秦患,不顾其祸。

  夫外挟强秦之威,以内劫其主,以求割地,大逆不忠,无过此者。

  故从亲,则诸侯割地以事楚;横合,则楚割地以事秦。

  此两策者,相去远矣,有亿兆之数。

  两者大王何居焉?

故弊邑赵王,使臣效愚计,奉明约,在大王命之。

  楚王曰:

寡人之国,西与秦接静态,秦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

  秦,虎狼之国,不可秦也。

  而韩、魏迫于秦患,不可与深谋,恐反人以入于秦,故谋未发而国已危矣。

  寡人自料,以楚当秦,未见胜焉。

  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

  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

  今君欲一天下,安诸侯,存危国,寡人谨奉社稷以从。

  译文:

苏秦为赵国组织合纵联盟,去游说楚威王,说:

楚国是天下的强国,大王是天下的贤主。

  楚国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郇阳,全国土地方圆五千里,战士百万,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可供士年,这是建立霸业的资本。

  凭楚国这样强大,大王这样贤能,真是天下无敌。

  可现在您却打算听命于秦国,那末诸侯必不会入朝楚国于章台之下了。

  秦国最引以为忧的莫过于楚国,楚国强盛则秦国削弱,楚国衰弱则秦国强大,楚、秦两国势不两立。

  所以为大王考虑,不如六国结成合纵联盟来孤立秦国。

  大王如果不组织六国合纵联盟,秦国必然会从两路进军,一路出武关,一路下汉中。

  这样,楚都鄢郢必然会引起震动。

  我听说:

‘平定天下,在它还末混乱时就要着手;做一件事,在未开始时就要做好准备’。

  祸患临头,然后才去发愁,那就来不及了。

  所以,我希望大王及早谋划,您真能听取我的意见,我可以让山东国四时都来进贡,奉行大王的诏令,将国家、宗庙都委托给楚国,还训练士兵。

  任大王使用。

  大王真能听从我的愚计,那末,韩、魏、齐、燕、赵,卫各国的歌女、美人必定会充满您的后宫,越国,代郡的良马、骆驼一定会充满您的马厩。

  因此,合纵联盟成功,楚国就可以称王;连横阵线成功,秦国就会称帝。

  现在您放弃称王、称霸的大业,反而落个‘侍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