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66419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初中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村初中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村初中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村初中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村初中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初中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研究.docx

《农村初中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初中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初中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研究.docx

农村初中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研究

农村初中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研究

论证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国家对新课改的要求

早在2001年出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就规定:

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

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

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良好教育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二)目前,国内外对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研究现状

一直以来,国外许多国家在诸多理论的支撑之下,对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和探讨就非常重视,而且出现的结论也是纷繁复杂。

比如有着眼于人格发展的教学模式、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创造工学”教学模式、有“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有着眼于行为控制教学的模式、有以操作条件作用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有智力行为多阶段形成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有塔巴的教学模式等等,这些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构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策略方法,对我们这一课题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国内对本课题的研究概况: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对课堂教学结构方面教学的改革便开始风起云涌,而且不少学校以自己的学校课堂为阵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当地或全国都产生较大影响的也比较多,现就目前而言,影响极大的有以下一些:

1、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

即教师用10分钟时间用于分配学生学习任务和予以指导点拨,学生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2、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该模式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都有着不同的解读。

3、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即“35+10”模式。

教师把课堂分为两个部分,包括展示和预习两大板块。

4、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学习模式。

5、围场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学”模式。

它有三大特色:

大整合、大迁移、大贯通。

6、沈阳立人学校的“124模式”。

“1”是指整合后一节课的教学内容,“2”是指自学课和验收课两种课型,“4”是指四大教学操作环节:

目标明确、指导自学、合作探究、训练验收。

7、武宁宁达中学的“自主式开放性”课堂模式。

它涵盖了三个板块:

自学、交流、反馈。

8、郑州第102中学的“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模式。

9、铜都双语中学的“三模五环六度”模式。

以上是一些代表性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其特点是,都紧扣新课改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地方环境和学校实际,着眼于时代与未来,紧紧围绕三维目标,建立开放式课堂结构,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理论到实践,提出了一些颇有见地的策略,也做出了一些特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这些策略是否惠及了到所有的学生,措施是否得以完全彻底的实施,值得去细致地调查、分析;并且,这些课堂模式对农村初中尤其是对我国西部农村初中是否适用,也需要我们去研究、深思。

(三)农村初中目前在课堂教学结构方面的现状。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农村初中的教学水平普遍不理想,许多学校看起来在课改,但实际上是做形式、走过场。

教师们仍然强势地占据着课堂,大家对学生的评价也比较单一,那就是以分数来衡量他们的优劣。

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学校的考核也主要以学生的成绩为准。

这样,存在的问题就比较突出。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运作机制

要使农村初中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得以顺利推进实施,就必须有一系列较为完善的管理措施和制度建设。

而在此之前,许多学校课堂教学的运作机制是不完善的,亦或是陈旧的,僵化的,根本不适用新课改的要求,对新型课堂的运作机制的研究不曾涉足。

因此,如何从宏观到微观建立适用素质教育开放、长效、完善的运作机制,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2、新课堂结构模式的确立

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主要体现为“组复新巩布”,其弊端主要体现为单一的标准化、统一的程式化、纯粹的应试化和极端的功利化。

毋庸置疑,这种模式必须改变。

其实,大家都清楚,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只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口。

但是,如何在这切入口上做好文章,是不能回避的。

而我国各地的新课堂结构模式都根据自身的特点而定,我们也应该根据农村初中的特点来制定课堂结构模式。

3、教与学的关系

新课堂要想取得高效,教师的学与学生的学必须重新定位。

过去的课堂,教师是高高在上,是权威,习惯于说教;学生则唯唯诺诺,是罐子,习惯于接受。

客观地说,我们的绝大部分教师已经习惯于传统的教法,现在因为课改需要转变角色,他们不是特别情愿。

如何解决教师的思想问题,在新课堂中角色如何定位,将采用什么样的策略进行教学更有效,诸多问题绝对不能忽视。

4、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

学生学习共同体,应该说是一个新名词,它绝不仅仅相当于过去的学习小组。

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是改革的基础,也是改革的保障。

传统小组的学习方式肯定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那么如何建立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建设需从哪些方面入手,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尽快成长,共同体的凝聚力如何凸显,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在共同体中,学生学生学习的方式如何转变,他们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不得不深思。

5、课堂教学的评价

以前,在农村初中,课堂教学的评价十分单一,也就是“成绩唯上”,其弊端在此不再赘述。

现在,由于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大家对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担心一直存在,因为改革的成果与否,与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等众多角度直接联系。

为此,在实行改革时,课堂教学的评价问题不容忽视。

课堂评价是一个新问题,必须集思广益,分析研究,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以适应改革的要求。

二、选题的价值与意义

1、理论意义

(1)有利于广大教师更加深入地学习新课改理念,更加认真地关注新课改的实施。

(2)强化教师和学生对新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参与、实践和反思意识。

(3)在目标导学、学习展示和多元评价等方面为农村初中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构建新型模式。

2、现实意义

(1)过去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弊端较多,它没有处理好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关系,必须进行改革。

(2)新课堂教学要求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切实做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评价反思,以更全面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素养。

(3)农村初中尤其是我国西部农村初中的教育教学状况大家有目共睹,急需有更大力度的改革,应彰显高效特色,以尽量地跟上时代的步伐,尽快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三、研究设计

(一)课题界定

课题:

农村初中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研究

内涵:

以农村初中的课堂结构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堂我阵地,依据《新课标》的目标,研究在具体的教学之中对课堂结构进行改革,积累经验,探讨策略,以彰显高效的特色,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要求。

外延:

着眼农村初中的现实,以课堂结构改革为突破口和切入口,努力进行教学改革,构建教学课堂新模式,以提高农村初中的教育教学水平,改变目前存在的教学状况。

(二)研究目的

1、强化农村初中课堂结构改革的意识。

2、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3、建立健全农村初中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相关制度。

4、改变教师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5、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三)研究的内容

1、农村初中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管理运行机制,包括学校与之相关的各个部门在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各种实施体系,也包含研究活动的具体计划方案,实施措施,评价总结等。

2、构建农村初中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途径和方法。

3、构建农村初中作文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检测评价方式与机制。

(四)研究的重点

构建农村初中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途径与策略。

为了搞好对农村初中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策略的研究工作,我们准备从制订计划、具体实施和经验总结几方面着手进行。

总的说来,我们打算实施的策略是“361”高效课堂的模式。

(五)研究的方法

(以我校为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研究基地)

1、调查研究法

采用口头、问卷等方式对农村初中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管理实施、教师的教育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农村初中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研究在实施之前、之中和之后的具体状况,为进一步搞好农村初中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工作奠定基础。

2、文献资料法

收集、查阅与农村初中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研究相关的各种文献资料,为我校的研究工作提供相应的条件,以便更好的学习、借鉴。

3、行动研究法

通过具体的实践案例,探讨、提炼农村初中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各种策略。

4、对比分析法

在研究过程中,随时注意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训练的对比分析,以便及时调整思路,少些曲折、多些方法;和他人比较,找出不足与长处。

5、经验总结法

在研究过程中,要及时总结各种经验,以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在研究结束以后,更要前面总结,以对农村初中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研究尽一份力。

(六)研究的对象、周期、阶段划分

1、对象:

农村初中教学课堂结构

2、周期:

2012年——2015年

3、阶段划分

(1)2012、4——2013、4搜集资料,调查现状,准备开题报告;

(2)2013、4——2014、4整合资料,分析小结,形成阶段性成果;

(3)2014、4——2015、4归纳总结,达成共识,申请上级鉴定。

(七)研究预计突破的难点

农村初中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评价方式与机制。

(八)研究的效果预测

第一、管理制度完善,运作机制健全。

以我校为基础,针对农村初中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从组织领导、纪律监管、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小组建设、激励机制、评价机制等多个方面去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使运作机制健全。

第二、教师适应课改,完成角色定位

首先要转换教师的角色,从“师长”变为“学长”。

其次要转变教师的行为,变“教”为“导”,变“教”为“帮”。

他们能够认真分析教材,研究学生,把握目标,整合资源,利用课堂,制定策略,有效引导,提升效果。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能真正走近学生,成为他们学习上的朋友和助手,在细节上“细”思“细”行。

第三、学生快乐学习,全面提高素养

学生能适应课堂教学结构的变化,快乐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能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全面而健康地发展,全面提高素养,成为能紧跟时代、赶超时代、极具创造精神和富有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

第四、成果展现多样,学校再上台阶

教师的理论、心得、随笔、感言、经验、导案、学案等将汇编成册,观摩、示范、交流等活动将制作成影像,学生变化极大,学校再上台阶

四、改革的主张与措施

(一)研究的必要性

1、尽可能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2010——2020)》对农村初中教育的要求。

2、培养适应于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

3、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4、改变当前农村初中课堂教学结构的面貌。

5、改变我校的课堂教学结构的现状。

(二)研究的条件和理论支撑

1、条件

(1)、有上级专家的精心指导,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广大教师的大力支持。

(2)、我校课题组成员曾参与过国家、市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

(3)、我校已经全面进行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

(4)、本课题组成员多为一线教师,从事着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有足够的时间。

2、理论支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非常明确地提出: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的智能无所谓高低之分,区分的只是智能类型的不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与弱项;有人显现得较早,有人显现得较迟。

受到良好的教育,某些智能得到开发,反之,遭遇不良教育,某些智能得到压抑,甚至摧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灵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这其实就是生本教育的理论基础。

而生本教育最基本的含义就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

结合《纲要》,我们不难发现,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的教育理论核心就是在教育教学中要关注学生,以人为本。

而山东杜郎口的“10+35”模式,即是对这种模式的一种尝试与解读。

(三)研究过程中的举措

1、课题研究组建设

(1)、强化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

(2)、强化组织建设,定期召开会议,交流研究心得。

(3)、搞好多种多样的活动,及时反馈各种信息。

(4)、多与学生接触,认真指导训练。

(5)、撰写经验材料,丰富教学策略。

2、“361”高效课堂的含义:

“361”模式的内涵是“三步”“六环”“一核心”。

“三步”是针对学生课堂学习的基本结构而言,即“学”“展”“评”。

“六环”是针对教师课堂导学的基本结构而言,包括以下六个环节:

(1)集体备课,精编学案:

(2)引导预习,自主探究;(3)引导自学,点拨解疑;(4)点评展示,总结升华;(5)清理过关,当堂检测;(6)学后反思,查漏补缺。

“一核心”是指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

3、具体实施重点解决几个问题。

要实施好“361”模式,途径有很多,我们准备从多个渠道去具体落实。

首先,加强对导学案的开发利用。

导学案的编写要求要有八个要素:

1、展示学习目标;2、明确学习的重点、难点;3、学法指导;4、情境导入、知识链接;5、自主学习;6、合作探究;7、课堂小结;8、达标检测。

导学案实际上应该分为导案和学案两部分,应该既有相同处,又有侧重点。

导案由教师掌握,学案由学生使用。

教师在准备导学案时,要突出“活”“新”“巧”“实”的特点。

在使用导学案时,又要结合班级、学生等等实际,注意开发利用,绝不能一成不变地“死”用。

其次,重视教师指导策略的运用和总结。

一、学校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教师策略运用的培训。

培训的内容可以包括教师的巧妙导学的策略、突出重点的策略、突破难点的策略、情境创设的策略、巧学巧练的策略等等,让教师尽快地成为策略运用的“智者”和“发明者”。

二、强化教师课改中应该具备的意识。

这些意识可以包括参与意识、学生意识、质量意识、行动意识、合作意识、研究意识等等,让他们尽量成为学者型的教师。

三、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教师应与学生平肩,鼓励学生深挖教材,调动质疑的积极性,多给他们一些时间,多给他们展示的平台,更多地关注内向生和学困生,让教师既是他们的良师,更成为他们的益友。

第三,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组织策略。

在新教学课堂结构中,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其组织策略可以包括小组构建策略、凝聚力加强策略、小组评价策略、小组奖励策略等等,但无论是哪方面的策略,都必须以提高小组的合作效率和质量效率为前提。

第四,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策略。

“学”“展”“评”是我们的基本步骤,其活动主体都是学生,因此,每一个步骤都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目标导学,要尽量解决学生前置学习的问题;合作交流,要处理好学生与文本、老师等方面的对话;展示成果的方式可以多样性;训练的内容和形式要灵活多样,多元评价时应尽可能考虑对主体、内容、形式等角度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凸显他们的前置性学习。

因为前置性学习相对于传统型学习而言,不是简单的时间调整,而是一种学习理念的改变。

在学生前置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明确目标,细化任务,给足时间,评价及时。

第五、课堂教学的评价策略。

紧紧围绕“361”模式的要求,我们打算从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等方面入手,制定课堂教学评价表,供教师们评课使用。

该表分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学习实效三大板块,对“学”“展”“练”“评”的落实、三维目标的实现进行分值细化,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四)拟开展活动

1、教师板块

理论学习、调查分析、心得交流、教学观摩、指导训练、撰写资料、反馈小结等。

2、学生板块

观摩学习、组建小组、自我展示、课改感言、主办专栏、交换心得等。

五、研究保障

(一)组织保障

顾问组:

杨国虓、李世怀

领导组:

罗泽、彭元礼、魏林兰

课题组:

温其昌、范利乐、张平、陈永春、赵富生

(二)制度保障

为了确保该课题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我校制定了《城关中学课题科研工作制度》,建立了完整的课题研究机构,完善了团队建设机制,建立了科研激励机制,建立了有效的监督机制。

(三)经费保障

由学校根据课题研究实际予以解决。

(四)学术保障

1、多渠道多方式地进行课堂结构改革的理论学习;

2、积极主动地学习全国课堂结构改革知名学校的先进经验;

3、多多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活动,与其他学校进行广泛的交流;

4、认真开展好校本研培活动。

农村初中课堂结构改革研究课题组

201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