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65824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遵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贵州省遵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贵州省遵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贵州省遵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贵州省遵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遵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精.docx

《贵州省遵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遵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精.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遵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精.docx

贵州省遵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精

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一卷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论述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祭祖传统起源于商朝。

商人把鬼神分为天神、地祗、人鬼三类,并且把人鬼(祖先)作为祭祀的主要对象。

从孔子开始,儒家逐渐与鬼神信仰拉开距离。

从根本上说,儒家并不反对服事鬼神,只是将对鬼神的祭祀放到整个道德教化的系统中去思考而已。

  中国人的祭祖信仰不外乎基于以下两种心态:

一是饮水思源,追念祖先功德;二是祈求福祉,希望祖先保佑子孙。

这里,体现了个人与祖先之间的生命关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些看似高深的哲学追问,在中国人的祭祖仪式中得到自然而朴实的回答。

这里,还体现了个人与祖先之间的情感关联,甜酸苦辣的人生况味,喜怒哀乐的情绪波动,都可以毫无保留地向祖宗诉说,从而得到心理的释放,乃至问题的解决。

在祭祖的芸芸众生看来,祖宗虽然不在了,但并没有变成虚无缥缈的鬼神,而是在生命上与自己同在,在情感上与自己分享。

冯友兰先生说过:

“行祭礼并不是因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礼的意义是诗的,不是宗教的。

”这种诗意的信仰、哲学的智慧,正体现出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精神魅力。

 家祭是祭祖信仰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但各地的具体做法不尽相同。

这种家庭祭祖方式,有助于巩固以孝悌为纽带的家庭成员关系,维护家庭的安定和睦,也是讲述家庭故事、传授优良家风,进行家庭教育的最佳场所,实际上发挥了类似西方人“教堂”的作用。

  宗祠祭祖分为春祭和秋祭,其中最隆重的是每年春节期间开展的春祭,气氛庄严而热烈。

不少地方现在祭祖仪式加上一条,就是为本族优秀子弟发放奖学金、为困难子弟发放助学金。

这种宗祠祭祖方式,有助于增进族群内部人们的感情联络,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现在有些地方,尝试引入祠堂管理委员会议事制度,协助当地村委会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调解村民纠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企业本来是现代市场经济组织,欧美的企业,因为处在全民宗教信仰的社会背景中,根本不必要也不可能考虑员工的精神信仰问题。

广东东莞的一些企业立足中国人的信仰传统,专门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本企业员工设立了“祖宗堂”。

“祖宗堂”供奉“天地国亲师”牌位,以及本企业所有员工姓氏祖宗的牌位。

“祖宗堂”平时开放,员工在家庭的重大纪念日,或者在思念家乡和亲人时,均可自行前往祭拜、上香。

在春节和清明节等重大节日,则请出所有牌位,放置在企业大礼堂,组织本企业全体员工举行隆重的集体祭拜仪式。

其祭拜程序参照农村宗祠祭祖仪式而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而有所变动,祝文则包含有本企业本年度发展成绩及前景展望等内容。

在他们看来,教化员工是企业不可推卸的责任,而教化的本质就是教做人,做人首先是行孝。

把孝落实了,人的动力就出来了,能力就出来了,整个格局也就出来了。

这种企业祭祖方式,是对中国传统乡村宗祠祭祖方式的继承和超越,既满足了个体的精神信仰需求,又增进了本企业员工之间的情感交流,为建设企业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基础。

  祭祖体现着我们民族的精神信仰,祭祖信仰应该成为我们重建“文化自信”的起点,为中华民族在当代的重新崛起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石。

(摘编自黎红雷《企业与社区如何祭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祭祖传统古已有之,是中国人民缅怀先祖的一种方式。

它起源于商朝,商人把鬼神分为三类,其中人鬼是主要的祭祀对象。

B.中国人的祭祖信仰体现了个人与祖先之间的生命和情感关联,祭祖的人认为,祖先既在生命上与我同在,也在情感上与我分享。

C.中国人的祭祖信仰基本出于两种心理诉求。

一是不忘根本,有感恩祖先赐予之意。

二是祈求福祉,企盼祖先保佑后代。

D.儒家把服事鬼神放到了于人有道德教化意义的层面上去考虑,但孔子认为要与鬼神信仰保持距离,即否定鬼神的存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人的祭祖信仰自然而朴实地回答了哲学上的终极追问,这是中国人在处理哲学问题上的智慧,体现出儒家文化的精神魅力。

B.在冯友兰看来,行祭礼是表达对先人情感的诗意之举,而不是真的出于对鬼神的敬畏或崇拜,祭礼与宗教之礼的意义是有差别的。

C.家祭是祭祖信仰的常见形式,在具体做法上各地有所不同。

重视家祭可以让子女孝顺父母,兄弟之间友爱,也利于传授优良家风。

D.家祭和宗祠祭祖能起到敦亲睦族的效用,有利于维护家庭安定,促进社会和谐。

宗祠祭祖在方式和制度上的新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欧美企业要想进入中国市场,需要对中国人的信仰传统有所考虑。

这种考虑从某种程度上说关乎中国员工的心理需求,会对企业发展有益。

B.企业祭祖是对传统祭祖方式的创造性继承和超越,是现代市场经济企业文化的表现。

企业员工集体祭拜使得员工与企业同艰苦共命运。

C.东莞一些企业设立了“祖宗堂”,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员工提供了祭拜的场所,这样做可解思乡怀亲之苦,也可以起到教化人的作用。

D.祭祖信仰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传统,是国人精神生活的重要寄托。

对此我们既不可妄自菲薄,也不能放任自流,而应该积极、正面引导。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5小题。

美妙的结局

(俄)契诃夫

 列车长斯特奇金有一天不当班,在他家里坐着柳博芙·格里戈里耶夫娜,一个四十岁上下、相貌端庄、身体壮实的女人。

她专事说媒。

斯特奇金在房间里踱来踱去,抽着雪茄,说:

“认识您非常愉快。

我吧,柳博芙·格里戈里耶夫娜,已经五十二岁了,也就是说,在我这样的年龄,本该子女成群了。

我的职业是稳定的。

财产虽说不多,但要养活心爱的女人和孩子们完全不成问题。

我私下里告诉您,除了薪水,我在银行里还有存款,这些钱是按我的生活方式节省下来的。

我为人正派,滴酒不沾,过着严谨而合理的生活。

可是话又说回来,我还是有所欠缺——没有家庭的温暖,没有生活的伴侣,我像个到处漂泊的匈牙利人,居无定所,没有任何娱乐,没有人可以商量,一旦生病,连个端水的人都没有,等等,等等。

我这人受过教育,又有钱。

因此,我十分希望徐门①能来牵线——也就是说,跟一位般配的女士缔结合法婚姻。

“这不成问题,”她又说,“那么您,尼古拉·尼古拉伊奇,想找个什么样的新娘呢?

“我吗?

那就随缘吧。

“讲到缘分,当然也对。

不过,各人有各人的口味。

有人喜欢黑头发的,有人却喜欢金发女郎。

 “您知道吗,柳博芙·格里戈里耶夫娜,”斯特奇金庄重地叹息道,“我为人正派,性格刚强。

美貌以及一般的外表在我看来是次要的,因为,您也知道,脸蛋不能当水喝,娶个漂亮老婆要操心的事太多。

我这么认为:

一个女人重要的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里,也就是说,她要心地善良,各方面的品性都好。

……不用说,如果老婆长得富态,看着当然舒服,不过,这对双方的幸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智慧。

可是老实说吧,其实女人也用不着智慧,因为有了智慧她就会自命不凡,就会想入非非。

最主要的是,她得敬重我,她得明白,是我给了她幸福。

“那当然。

“好吧,现在来谈谈名词②问题……富贵人家的千金我不要。

我不能作践自己,居然为了金钱去结婚,我希望我不至于吃女人的面包,而是要她吃我的面包,还要让她心里明白这一点。

可是穷苦人家的姑娘我也不能要。

我这人虽说有点钱财,虽说我结婚不是出于贪财,而是出于爱情,但是,我也不能娶个穷女人,因为,您也知道,现在物价昂贵,再说日后还要生儿育女。

“可以找个有陪嫁的。

”媒婆说。

 列车长考虑一下,说:

“不,谢谢您。

承您好心关照,我心领了。

现在容我问一下:

您给人张罗一个新娘要收多少钱?

“要得不多。

您按老规矩给个二十五卢布外加一件衣料,我就多谢了……至于找有陪嫁的女人,那就是另一个价码了。

斯特奇金在胸前交叉抱着胳膊,开始沉思起来。

他想了一会儿,叹口气说:

“这价太贵了……”

 “一点儿也不算贵,尼古拉·尼古拉伊奇!

从前吧,做成的婚事多,收费也就便宜些,如今这年头,我们能挣几个钱呀?

要是在不持斋的月份③,能挣上两张二十五卢布,那就得谢天谢地了,老实告诉您,老爷,光靠说媒我们是发不了财的。

 斯特奇金疑惑不解地望着媒婆,耸耸肩膀。

 

 “哼!

真没想到,干那种事居然能挣大钱。

五十卢布!

那可不是每个男人都能挣到这个数目的!

请喝呀,别客气……”

媒婆又干一杯,眉头不皱一下。

斯特奇金默默地把她从头到脚打量一番,说:

“五十卢布……这么说,一年就是六百哪……请喝呀,别客气……有这么多红梨④,您可知道,柳博芙·格里戈里耶夫娜,您给自己找个新郎,也不难呀……”

 媒婆不好意思了。

斯特奇金也不好意思了,他挨着她坐下。

 一阵沉默。

斯特奇金开始大声擦鼻涕,媒婆则满脸通红,羞答答地望着他,问:

“那么您,尼古拉·尼古拉伊奇,一月有多少收入呢?

 “我吗?

七十五卢布,不算奖金……另外,我们在硬脂蜡烛⑤和兔子⑥上也有些进帐。

 在沉默中又过了一分钟。

斯特奇金站了起来,开始激动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

“我不找年轻姑娘,”他说,“我是上了年纪的人,我需要那种……像您那样……中年以上、做事稳重、有您那种身段的女人……我觉得您的那些品性正合我的心意。

我这人作风正派,滴酒不沾,如果您也中意,那……那就最好不过了!

请允许我向您求婚!

 媒婆激动得掉下了眼泪,随即又吃吃笑起来。

为了表示同意,她立即跟斯特奇金碰杯。

 “好了,”喜气洋洋的列车长说,“现在容我来向您说明,我希望您怎样待人接物,怎样持家过日子……我希望我的妻子要明白,我是她的恩人,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人。

(一八八七年七月二十五日)(有删节)

【注释】

  ①门,希腊神话中的婚姻之神。

他读错了。

②俄语中“名词”与“实际”谐音,他读错了。

③按东正教习俗,在持斋的月份不举行婚礼。

④应为“红利”,他读错了。

⑤指查抄火车上的蜡烛。

⑥指向逃票乘客索要钱物。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小说体现出契诃夫短篇小说创作的鲜明特色,即淡化情节,只截取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借助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揭示某种本质。

B.小说开头通过列车长斯特奇金的自我介绍让我们看到他生活的缺憾(婚姻问题)和解决这种缺憾的急切,读者的阅读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C.媒婆柳博芙·格里戈里耶夫娜最终成为列车长斯特奇金的结婚对象,主要是因为她符合他的娶妻标准:

身段好、脸蛋又白又胖,并且朴实、端庄、稳重。

D.小说在故事的讲述方式上有特色:

基本通过人物对话来叙述事件、展开情节和刻画人物性格,看上去不事雕凿,简简单单,其实很见小说家的功力。

5.契诃夫是一位非常善于通过细节来刻画人物的小说家,例如列车长斯特奇金的自述中就存在不少前后矛盾之处,请举例说明。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小题。

材料一:

  2017年,作为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地区的上海、浙江两地的首届高中毕业生迎来高考检阅。

这一轮试点改革中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六/七选三”模式下的学科失衡问题。

  据初步调查,2016级高中生在2017年选定选考科目时,浙江省某中学近千人中只有7个学生选考物理;某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也只有不到50人选考物理;某县所有中学只有不到100人选考物理;某市2016级约一万名学生,只有不到900名学生选考物理。

这些现象虽然仍在动态变化中,但是“惧选物理”的情绪由落后地域向发达地域、由二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向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快速蔓延,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选自搜狐网《尴尬的物理:

浙江新高考下的学科失衡与制度改进》,2017.9.14)

材料二:

 “物理遇冷”的直接原因不是选考,而是新高考为了平衡不同学科的难度和分值,对选考科目采取了赋分制。

 赋分制,即不以卷面实际分数为考生最后得分,而是根据考生的卷面成绩在全部成绩中的位置,给出一个相对分数。

具体到本次高考,每门选考科目卷面成绩的前1%为100分,2%为97分,以此类推,以每3分为一个分差档设置21个得分档,直至最低分40分。

 “物理学科本身偏难,选考物理的一般都是成绩较好的学生,因此导致许多成绩不好的学生不愿意成为分母。

”杭州市一所普通高中副校长对《中国新闻周刊》举例说:

比如短跑比赛,一组是10个速度较快的高手,另一组是10个跑得较慢的人,两组的竞技水平并不相同,但都按同样的规则赋分,最后在两组内排名相同的人,成绩就相同了。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

新高考改革引争论“物理遇冷”是无解之题?

》,2017.10.27)

材料三:

 2017年在上海、浙江招生的1400多所高校中,有70%的高校对选考科目有要求。

其中浙江高校要求选考的科目比例如下:

 

(选自搜狐网《高考改革后物理到底有多重要?

》,2017.7.13)

材料四:

 怎样针对物理选科问题调整高考改革方案?

 其一,在目前选科制度不变的情况下,适当调整物理科目的等级和赋分比例。

这并不涉及学生选择学科的公平公正问题,如果各科等级比例在学生选择前就告诉学生,那学生完全可以根据政策来选择学科,这对所有学生都是公平的。

其二,改革选考科目设计,允许学生自主选择3门以及3门以上选考科目,在完成选考之后,自主确定用哪3门分数参加高考、填报志愿。

如果6门(或者7门)选考科目都允许学生参加考试(考试次数限定为1次),要参加高考录取的学生,必须至少选3门,在考试完成后,再自行决定用哪3门的分数去报考大学,这会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选择权,也能避免功利选科的问题,还有助于实现教招考分离。

其三,推进大学招生改革,调整大学专业招生的选科要求。

大学必须专门开设高中学习中心,配合高考改革,引导中学生理性选科,需要大学规范专业选科要求。

  目前存在于高考选科中的问题,根源在于高考录取还是实行按总分录取模式,因此,学生选科主要关注的是等级、分数,而非自身的兴趣和长远的学业发展规划。

在高考改革中,要真正扩大学生的学科选择权,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兴趣、学业发展规划选择考试科目,还需要在科目改革基础上,推进录取制度改革,真正实现大学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

这是高考改革的关键所在。

(选自澎湃新闻《新高考改革中的物理科目究竟怎么办》,2017.10.30,有删改)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认为新的高考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多积极的成果,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选考学科失衡的问题。

B.材料二认为“物理遇冷”的直接原因,是众多学生的畏难心理。

再加上赋分制所存在的漏洞,最后导致了物理学科的尴尬境遇。

C.材料三中的图表数据表明,在所有的选考科目中高校要求选考物理的比例最高,这体现了高校对物理学科的青睐和物理学科的重要性。

D.材料四探讨了三种针对物理选科问题的改革方案,并指明选科问题的根源在于高考依旧实行按总分录取的模式。

7.下列对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

A.因为"惧选物理"的情绪由落后地域向发达地域、由二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向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快速蔓延,所以"物理遇冷"成为改革中最重要的问题。

B.赋分制让学生在选择选考科目时产生趋易避难的心理,增强了高考的博弈性。

对选考科目的选择成为高考的重要环节。

C.大多数高校在招生时毫不掩饰对物理学科的偏爱,这与学生对选考科目选择的实际情况有出入,说明这些高校并不配合高考改革。

D.扩大学生的学科选择权,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兴趣等选择考试科目,就能推进高考录取制度改革,真正实现大学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

E.尽管高考改革过程中会存在许多问题,但改革依旧取得了不少积极的成果。

这表明,高考改革是在摸着石头过河,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因噎废食。

8.根据材料,分析“物理遇冷”的原因,并找出一条可行的解决方案。

(4分)

二、文言文阅读(4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6分)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父旷,淮南太守。

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议。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门生归,谓鉴曰:

“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

“正此佳婿邪!

”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

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

“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述先为会稽,以母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

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及述为扬州刺史,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

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遣使诣阙,求分会稽为越州。

行人失辞,大为时贤所笑。

述后检察会稽郡,辩其刑政,主者疲于简对。

羲之深耻之,遂称病去郡。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

9.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B.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C.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D.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长大后擅长隶书。

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女婿。

文中记述了成语“东床快婿”的由来。

B.王羲之曾与一群好友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宴饮集会,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感受。

千古名篇《兰亭集序》即作于此时。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骠骑将军王述的母亲去世后,王羲之因为与之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并不在意,仍“洒扫而待之”。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5分)

②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6分)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

‘非我也, 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 斯天下之民至焉。

1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分)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

‘非我也, 岁也。

’(3分)

 

(三)诗歌鉴赏(12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小题。

醉赠刘二十八①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②。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③折太多。

  【注】①刘二十八:

即刘禹锡,因其排行二十八,故称之。

②蹉跎:

受挫折,这里指失意贬官。

③二十三年:

刘禹锡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旧历九月被贬连州刺史,赴任途中再贬朗州司马。

十年后,奉诏入京,又复贬任连州刺史,转夔、二州刺史。

直至公元827年(唐文宗大和元年),方得回京,预计回到京城时,已达二十三年之久。

13.下列选项中对作者与诗歌内容判断有误的两项是(  )(  )(6分)

A.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他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事、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有"诗魔""诗王"之称,与李白、杜甫一起被称为"唐代三大诗人"。

B.本诗是诗人写给友人刘禹锡的赠诗。

诗人对刘禹锡被贬官二十多年的坎坷遭遇,表示了极度的不平和无限的感慨。

C."为我引杯添酒饮"中的"引",本义为"拉开弓"。

这里形容白居易用力拿过朋友的酒杯,不容拒绝。

说明诗人的热情、真诚和豪爽。

D."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这一联是诗人感慨刘禹锡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刘禹锡虽然才华横溢,但命运始终让人无可奈何,表现了无法对抗命运的悲哀。

E."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诗人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

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隐含着赞美,显得十分委婉。

14.请结合诗句内容,概括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

(四)默写题(10分)(每空一分,错漏一字不得分)

15、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一系列贴切生动的比喻描绘琵琶声,被誉为古典诗歌中描写乐声的绝唱。

如“大弦嘈嘈如急雨,        。

嘈嘈切切错弹,        。

16、《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

17、杜甫在《登高》中发出“,”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18、《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

19、《离骚》中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

,。

第二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20、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①十九大报告高屋建瓴,通古今,察中外,总揽全局,为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绘制了宏伟的蓝图。

②来到黄州,远离了政治中心,远离了文坛领袖的光环,苏轼在住舍东边开辟了一块空地,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生活,也称得上是自得其乐。

③新的简拔制度选贤任能,人们的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的促发。

许多重要岗位上优秀的年轻人不绝如缕地出现。

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争霸鼎足而立的格局被打破,一超多强的多极世界就此形成。

⑤面对小商小贩的随地摆摊,机动车乱停乱放,仅仅依靠城管和交警和处罚只能是扬汤止沸,解决不了多少问题。

⑥市政府祭出大手笔,拿出上亿元专款赴京延揽高端人才,大有千金买骨的气魄。

A.②③⑤B.①⑤⑥C.③④⑥D.①④⑤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消费者习惯买涨不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