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一模考试专题训练山东省济宁市任城.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61356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8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一模考试专题训练山东省济宁市任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初三化学一模考试专题训练山东省济宁市任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初三化学一模考试专题训练山东省济宁市任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初三化学一模考试专题训练山东省济宁市任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初三化学一模考试专题训练山东省济宁市任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一模考试专题训练山东省济宁市任城.docx

《初三化学一模考试专题训练山东省济宁市任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一模考试专题训练山东省济宁市任城.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一模考试专题训练山东省济宁市任城.docx

初三化学一模考试专题训练山东省济宁市任城

2022-2022年初三化学一模考试专题训练(山东省济宁市任城)

选择题

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小苏打发酵面粉

B.家用净水器中高分子膜净化水

C.医用双氧水杀菌消毒

D.烹饪鱼时加入醋和料酒去除腥味

【答案】B

【解析】A、用小苏打发酵面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

B、家用净水器中高分子膜净化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符合题意;

C、医用双氧水杀菌消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D、烹饪鱼时加入醋和料酒去除腥味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高分子膜净化水利用的是选择性透过原理,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选择题

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下列分类中错误的是()

A.HCl、H2SO4、NaHSO4都属于酸

B.CH4、C2H5OH、CH3COOH都属于有机物

C.铁、碘、锌元素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D.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

【答案】A

【解析】A、HCl、H2SO4都属于酸,但NaHSO4属于盐,错误;A符合题意;

B、CH4、C2H5OH、CH3COOH都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有机物,正确;B不符合题意;

C、铁、锌、碘、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正确;C不符合题意;

D、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不可再生,正确。

D不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是:

A。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酸:

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

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

酸根离子与金属离子的化合物.

选择题

下面一些现象和事实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一架蔷薇满园香”,分子由原子构成

B.CuSO4溶液和Na2SO4溶液颜色不同,两种溶液的阳离子不同

C.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搅拌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更多

D.“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物质的着火点越高,燃烧越剧烈

【答案】B

【解析】A、“一架蔷薇满园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错误;A不符合题意;

B、CuSO4溶液和Na2SO4溶液的颜色不同,是因为两种溶液中的阳离子不同,正确;B符合题意;

C、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是因为搅拌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速率更快,错误;C不符合题意;

D、“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

错误。

D不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是:

B。

【考点精析】掌握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燃烧的条件:

(缺一不可)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选择题

正确使用和理解化学用语是重要的学科素养。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H2S、H2O、H2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氢分子

B.H2SO3和H2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Na+、Mg2+、Al3+原子核内质子数均为10

D.由Na

和K

得出,钠元素和钾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D

【解析】A、H2S、H2O、H2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不是氢分子,错误;A不符合题意;

B、H2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H2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错误;B不符合题意;

C、Na+、Mg2+、Al3+原子核内质子数不是10,错误;C不符合题意;

D、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钠原子和钾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正确。

D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是:

D。

选择题

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钠溶液中加入硝酸钾∶NaCl+KNO3=KCl+NaNO3

B.医疗上用氢氧化铝中和过多胃酸∶2Al(OH)3+3H2SO4=Al2(SO4)3+3H2O

C.正常雨水也显弱酸性的主要原因∶H2O+CO2=H2CO3

D.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2Fe+3CuCl2=2FeCl3+3Cu

【答案】C

【解析】A、氯化钠和硝酸钾不能反应,A不符合题意;

B、胃液中含有的是盐酸不是硫酸,B不符合题意;

C、正常雨水呈酸性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符合题意;

D、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的是氯化亚铁不是氯化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复分解反应要求生成物中要有沉淀、气体或水产生;胃液中含有的酸是盐酸;在置换反应中生成的亚铁盐;

选择题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现象得出的相应结论中,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滴有石蕊试液的水,旋紧瓶塞,振荡

塑料瓶变瘪,

溶液变红

CO2能与石蕊反应

B

向食醋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二者之间不发生

反应

C

向未知溶液中加入盐酸,无现象;再滴入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中含有SO42-

D

向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

无气泡生成

氢氧化钠溶液未变质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A、根据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且能和水反应产生碳酸,使塑料瓶内压强减小,因此该实验产生的现象为:

瓶子变瘪,溶液变红,但不能得出结论:

CO2能与石蕊反应,错误;A不符合题意;

B、食醋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无现象不能说明二者之间不发生反应,错误;B不符合题意;

C、向未知溶液中线加入稀盐酸,无现象,可以排除氯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干扰,再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SO42?

,正确;D符合题意;

D、往久置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如果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盐酸要先与氢氧化钠,这时滴加少量稀盐酸也会无气泡冒出,所以不能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错误。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向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

体积滴有石蕊试液的水,这个实验只能证明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无现象的实验,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没有发生反应,一种是反应了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向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然后才与变质生成的碳酸钠反应

选择题

如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根据曲线分析,错误的是()

A.t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乙>甲

B.t2℃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丙溶液

C.将组成在M点的甲溶液转变为N点的甲溶液,可加适量水稀释

D.t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答案】B

【解析】A、据图可以看出,t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乙>甲,正确;A不符合题意;

B、t2℃时,丙的溶解度是30g,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不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丙溶液,错误;B符合题意;

C、将组成在M点的甲溶液转变为N点的甲溶液,就是变成不饱和溶液,可加适量水稀释,正确;C不符合题意;

D、t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甲和乙的溶解度减小,形成t2℃时的饱和溶液,根据溶解度可以看出,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根据图象可以看出,丙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甲,故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正确。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物质不能无限制的溶解在水中,溶解到一定程度会形成饱和溶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以用溶解度计算得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X100%;

选择题

除去下列物质或溶液中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合理可行的是()

A.氯酸钾?

氯化钾?

   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加热

B.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钙?

 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

C.二氧化碳气体?

一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氧化铁粉末

D.硝酸钾溶液?

硝酸钡?

 加入适量的硫酸钠溶液、过滤

【答案】C

【解析】A、KCl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A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能与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B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能与灼热的氧化铁粉末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C符合题意;

D、硝酸钡能与适量的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除杂原则:

(1)不能“玉石俱焚”:

指所选试剂只与杂质反应,而不能与主要成分反应。

(2)不能“引狼入室”:

指在操作过程中,不能除掉除去杂质又引入新杂质;(3)不能“舍本逐末”:

指在除杂过程,要保留主要成分,除去杂质,而不能保留杂质,除去了主要成分;(4)不能“旧貌换新颜”:

指在除杂结束前,要恢复保留物质的原有状态;A.能把杂质除去,但引入了新杂质;B.能把杂质除去,但引入了新杂质;D.能把杂质除去,但引入了新杂质;

选择题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NaCl、Na2SO4、CuSO4、Na2CO3、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该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得无色溶液A;

②在无色溶液A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分别得无色溶液B和白色沉淀C;将白色沉淀C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20g;

③在20g白色沉淀C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有气泡冒出;

④在无色溶液B中滴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淀。

由上述实验得出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NaCl

B.无色溶液B中只含有一种溶质

C.步骤③生成的气体质量可能是4.4g

D.白色粉末中不含CaCO3、CuSO4、Na2SO4

【答案】C

【解析】A、通过推导可知,加入的氯化钡引入了氯离子,白色粉末中不一定含有氯化钠,错误;A不符合题意;

B、通过推导可知,无色溶液B中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钡,错误;B不符合题意;

C、通过方程式:

BaCO3+2HCl=BaCl2+H2O+CO2↑,可以看出,生成4.4克的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钡19.7克,没有超过沉淀的总质量,所以这种情况是可以的,正确。

C符合题意;

D、通过推导可知,白色粉末中含有硫酸钠,错误。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由题意可知,称取一定质量的该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得无色溶液A,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所以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硫酸铜,由于得到的是溶液,碳酸钙难溶于水,所以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碳酸钙;由在无色溶液A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分别得无色溶液B和白色沉淀C;将白色沉淀C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20g,在20g白色沉淀C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有气泡冒出,由于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稀硝酸,碳酸钡沉淀能和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说明白色沉淀C是硫酸钡沉淀和碳酸钡沉淀的混合物,所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硫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钡是过量的,所以B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钡,在无色溶液B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B中含有氯离子,但是加入的氯化钡引入了氯离子,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氯化钠,不会影响实验现象,所以白色粉末中可能含有氯化钠。

选择题

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产生气体的质量:

X>Y

B.t2时,消耗金属的质量:

X>Y

C.t3时,消耗金属的质量:

X=Y

D.t3时,消耗盐酸的质量:

X=Y

【答案】D

【解析】A、t1时,产生气体的质量是X>Y,正确;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t2时,X已经消耗完,Y还没有消耗完,开始时两者的质量相等且酸是过量的,所以t2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由题干可知,金属的质量相等,且酸是足量的,所以最后金属全部反应完,图示中t3时刻两者的气体质量不再变化,说明金属已经完全反应,又金属的质量相等,所以消耗金属的质量X=Y,正确;C不符合题意;

D、t3时,产生气体的质量是X>Y,所以消耗盐酸的质量应该是X>Y,错误。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金属与酸的反应曲线的特点:

(1)线越陡,金属与酸反应越激烈,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2)线越高,产生的氢气越多。

(3)等质量的几种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

生成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化合价成正比;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

(4)等质量的几种金属与质量浓度均相等的酸反应,若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则金属化合价与相对原子质子质量的比值较大的金属一定过量,比值较小的金属可能过量也可能正好完全反应,酸一定反应完了。

简答题

请按要求用符号完成下面问题:

(1)硝酸镁溶液中的离子   ;

(2)溶于水后显碱性的气体   ;

(3)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

(4)用作补钙剂的盐   。

【答案】

(1)Mg2+、NO3-

(2)NH3

(3)

(4)CaCO3

【解析】

(1)硝酸镁溶液中的离子是镁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其符号分别为:

Mg2+、NO3?

(2)溶于水后显碱性的气体是氨气,其化学式为:

NH3;

(3)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

(4)碳酸钙在建筑业中可大量用作建筑材料,还可在保健方面用作补钙剂,其化学式为:

CaCO3。

简答题

二氧化氯(ClO2)气体是一种在水处理方面有广泛应用的高效安全消毒剂。

与氯气相比,它不但具有更显著的杀菌能力,而且不会产生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氯代物。

(1)在ClO2的制备方法中,有下列两种常用制备方法

①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

②2NaClO3+H2O2+H2SO4=2ClO2↑+Na2SO4+O2↑+2H2O

用方法②制备的ClO2更适合用于饮用水的消毒,其主要原因是   。

(2)我国最新研制出制备二氧化氯的新方法:

将氯气通入亚氯酸钠(NaClO2)溶液中,生成二氧化氯和氯化钠。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消毒时,ClO2能将污水中的Fe2+、CN-等有明显的去除效果。

某工厂污水中含有CN-,ClO2能将污水中的CN_氧化为空气中常见的两种无毒气体,你认为这两种气体是   。

【答案】

(1)方法②不产生氯气

(2)Cl2+2NaClO2=2ClO2+2NaCl

(3)二氧化碳氮气

【解析】

(1)②过程中不生成氯气,是更安全的;

(2)化学方程式Cl2+2NaClO2=2ClO2+2NaCl;(3)两种气体是二氧化碳和氮气。

(1)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二氧化氯(ClO2)气体是一种在水处理方面有广泛应用的高效安全消毒剂,与氯气相比,它不旦具有更显著的杀菌能力,而且不会产生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氯代物”,分析两种常用制备方法,可知②过程中不生成氯气,是更安全的,所以用方法②制备的ClO2更适合用于饮用水的消毒,其主要原因是方法②不产生有毒的氯气;

(2)将氯气通入亚氯酸钠(NaClO2)溶液中,生成二氯化氯和氯化钠,对应的反应物为氯气和亚氯酸钠,生成物为二氯化氢和氯化钠,对应的化学方程式Cl2+2NaClO2=2ClO2+2NaCl;

(3)消毒时,ClO2能将污水中的Fe2+、CN?

等有明显的去除效果,某工厂污水中含有CN?

、ClO2能将污水中的CN?

氧化为空气中常见的两种无毒气体,由于是将“CN?

氧化为空气中常见的两种无毒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空气的组成可知,该两种气体是二氧化碳和氮气。

简答题

性质决定用途。

下面几种物质的具体应用中,分别利用的性质是:

(1)氧气用于炼钢、焊接、切割金属   ;

(2)用二氧化碳作温室气体肥料   ;

(3)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

(4)用铝合金作厨柜能耐腐蚀   。

【答案】

(1)氧气能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能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

(3)生石灰能与水反应

(4)铝制品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解析】

(1)氧气用于炼钢、焊接、切割金属是利用了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

(2)二氧化碳能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可作温室气体肥料;(3)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用作干燥剂;(4)铝易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对内部的铝起到保护作用。

(1)氧气的用途是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炼钢、焊接、切割金属都是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的利用;

(2)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

所以温室中可以加入二氧化碳做为气体肥料;(3)生石灰容易和水发生反应,所以是常见的干燥剂;(4)铝在空气容易发生缓慢氧化,易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对内部的铝起到保护作用。

简答题

材料的使用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下表是手工课上学生的部分制品及主要材料:

(1)上述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2)塑料制品虽然方便了生活,但大量使用后随意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

为保护环境,减少“白色污染”,请结合生活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答案】

(1)不锈钢伞骨,易拉罐

(2)废弃塑料回收利用(或使用可降解塑料等合理答案即可)

【解析】

(1)不锈钢伞骨和易拉罐属于金属材料;

(2)要减少白色污染,可以加强对废弃塑料的回收利用。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判断某物质是否为合金关键是看其中是否含有金属成分,合金要求组成中至少有一种金属。

白色污染的解决途径:

①减少使用:

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等。

②重复使用:

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③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④回收:

各种废弃塑料。

简答题

工业上采用硫铁矿焙烧取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来制取绿矾(FeSO4?

7H2O),实现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

简易流程如下:

(1)反应①和反应③都要进行的操作是   ;

(2)写出反应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用NaOH溶液控制pH的目的是   。

【答案】

(1)过滤

(2)Fe+H2SO4=FeSO4+H2↑、Fe+Fe2(SO4)3=3FeSO4

(3)使Al3+完全转化为Al(OH)3沉淀

【解析】

(1)反应①和反应③要进行过滤操作;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和Fe+Fe2(SO4)3=3FeSO4;

(3)要通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控制溶液的pH来实现只让铝离子沉淀,而不让亚铁离子沉淀。

(1)反应①和反应③后都是生成难溶性物质(残渣或沉淀)和溶液,要将两者分离开来,必须使用过滤操作来达到实验目的;

(2)由于反应①加入的硫酸是过量的,且和矿石反应生成了硫酸铝和硫酸铁,铁能够和剩余的硫酸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以及和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所以反应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和Fe+Fe2(SO4)3=3FeSO4;(3)由于溶液中既有亚铁离子也有铝离子,这两者遇到氢氧根离子都会反应生成沉淀,所以要通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液控制溶液的pH来实现只让铝离子全部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而不让亚铁离子沉淀。

实验探究题

(1)探究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CO2并探究CO2与过氧化钠(Na2O2)的反应。

【查阅资料】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CO2、H2O发生反应:

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利用装置A制取CO2的优点是   ;

②装置B的作用为   ;

③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④装置E中中收集的气体该还可用下图装置中   (填字母序号)

收集。

⑤为探究反应后装置C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成分,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实验:

根据判断,反应后装置C硬质玻璃管中固体为   。

(2)冬季取暖人们常用到暖宝宝,小明同学对它很好奇,于是找来一袋暖宝宝(如下图),进行了以下探究:

①通过查阅资料他知道了暖宝宝的热量来源于铁的缓慢氧化,发热原理是铁粉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生成氢氧化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小明同学利用暖宝宝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设计了图1所示装置

(3)【实验步骤】a.检查装置气密性b.向250mL集气瓶中加入20mL水c.读取温度计示数为18oC,撕掉暖宝宝上的贴纸,塞紧橡胶塞d.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e.待温度计示数为18oC时,打开止水夹

【实验结论】小明同学的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根据图示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

(4)【实验反思】你认为小明同学实验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有   (写出一条即可)。

(5)【拓展探究】小明同学认为使用后的暖宝宝中还一定含有食盐,于是继续进行以下实验,请你帮他完成下面表格: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使用后的暖宝宝中还有食盐

 

【答案】

(1)CaCO3+2HCl?

CaCl2+H2O+CO2↑;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吸收二氧化碳中的HCl气体;2NaOH+CO2=Na2CO3+H2O;ad;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2)4Fe+6H2O+3O2=4Fe(OH)3

(3)19.1%

(4)暖贴内铁粉的量不够,O2没有完全被消耗

(5)取使用后的样品少量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解析】

(1)①反应的化学为:

CaCO3+2HCl?

CaCl2+H2O+CO2↑;装置A的优点是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

②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

③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

Na2CO3+H2O;

④用a、d装置收集氧气

⑤装置C硬质玻璃管中固体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Fe+3O2+6H2O?

4Fe(OH)3;

②【实验结论】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即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实验反思:

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有装置漏气,会使进入的水偏少,测定的结果偏小;暖贴内铁粉的量不够,O2没有完全被消耗;

【拓展探究】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使用后的样品少量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使用后的暖宝宝中还有食盐

(1)①装置A中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为:

CaCO3+2HCl?

CaCl2+H2O+CO2↑;利用装置A制取CO2的优点是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

②碳酸氢钠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

③装置D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