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西湖词的情感意蕴探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5689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代西湖词的情感意蕴探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宋代西湖词的情感意蕴探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宋代西湖词的情感意蕴探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宋代西湖词的情感意蕴探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宋代西湖词的情感意蕴探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宋代西湖词的情感意蕴探究.docx

《宋代西湖词的情感意蕴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代西湖词的情感意蕴探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宋代西湖词的情感意蕴探究.docx

宋代西湖词的情感意蕴探究

 

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

宋代西湖词的情感意蕴探究

摘要:

在宋代,尤其是南宋,杭州已经成为当时最繁荣富庶的城市之一。

于是分外妖娆的杭州西湖也变得格外引人注目。

秀丽静雅的杭州西湖曾吸引过许多宋代词人在此居住或游玩,而这些词人的喜怒哀乐、仕宦沉浮、悲惋爱情与日常生活都曾与西湖息息相关,因此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词篇。

这些词篇都饱含了词人们的深深感情,并折射出他们的生活情趣,审美追求与时代诉求。

关键词:

宋代西湖词产生原因情感意蕴

 

Title:

TheStudyofEmotionsandConnotationsofWestLakepoemsinSongDynasty.

Abstract:

InSongDynasty,notablyintheSouthernSongDynasty,Hangzhoucityhadbeenalreadyoneofthemostprosperouscities.Therefore,theextremelygorgeousWestLakeinHangzhouturnedextraordinarilyattractive.WestLake,beautifulandstill,usedtobeafascinatingplaceforalotofpoetsinSongDynastytosettledownorstrollabout,whilewhichwascloselyrelatedtothosepoets’happinessandsorrow,upsanddownsinofficialcareer,miserablelovestories,anddailylives.Thosepoetsconsequentlyleftalargeamountoftouchingpoems,whichwereallfullofdeepfeelingsandalsoreflectedtheirlifestyles,aestheticpursuits,andtimesdemand.

Keywords:

SongDynasty;Westlakepoems;TheCause;EmotionalImplications

 

目录

题目………………………………………………………………………1

引言………………………………………………………………………1

正文………………………………………………………………………1

一、西湖与宋词……………………………………………………1

二、宋代出现诸多西湖词的原因…………………………………2

(一)政治中心变迁是直接原因………………………………3

(二)社会经济繁荣是重要原因………………………………4

(三)苏轼两次任职杭州的推动………………………………4

三、西湖词的情感意蕴探究………………………………………5

(一)西湖词抒发了浓浓地思恋之情…………………………5

(二)西湖词抒发了悠闲愉悦之情……………………………7

(三)西湖词抒发了谀颂赞美之情……………………………9

(四)西湖词抒发了豪迈悲壮之情……………………………11

结语………………………………………………………………………14

注释………………………………………………………………………14

参考文献…………………………………………………………………15

致谢……………………………………………………………………16

 

宋代西湖词的情感意蕴探究

 

西湖美,美在她不仅有清雅秀美的自然风光,还有丰厚的文化内涵。

她的美得益于文人雅士的苦心经营,更得益于墨客骚人的吟咏渲染。

西湖承载了宋代文人深厚的思想情感,易引发后人的深远联想。

历代与西湖有关的诗词歌赋、风流人物都是为后代子孙所喜闻乐道的,其中以宋代为甚。

北宋时杭州已是江南大都市了,西湖也就成为了人们的游玩之地,尤其是在苏轼对西湖进行治理之后,杭州西湖的名声更是大振。

南宋定都杭州之后,西湖则吸引了更多的达官文人与有志学子。

这样,宋代已至顶峰的词就与西湖有着千丝万缕割舍不断地联系了。

西湖词就是词这一个特定文学样式与西湖这一南方秀丽山水相结合的产物[1]。

用词来吟咏描绘西湖在宋代尤其是南宋屡见不鲜,吟咏西湖的词在整个宋词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西湖词也折射了两宋词人的生活情趣,审美追求与时代诉求。

一、西湖与宋词

古往今来,名山、名水、名塔、名寺、名桥、名园……几乎均与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名胜与文学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历代以名胜古迹为题材来表达情感的诗词歌赋数不胜数,同时这些名胜也因文人们的描绘而闻名中外,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勃的《滕王阁序》,使得岳阳楼与滕王阁名噪九州。

再如:

庐山、华山胜景,桂林山水,苏州园林以及本文所说的杭州西湖等,都与文学的描绘有着密切的关系。

杭州西湖之所以能驰名中外,一方面是因为她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文学描绘,才使得她蜚声海内外。

正如我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在《咏西子湖》一诗中所说的“江山也要文人捧,堤柳而今尚姓苏”。

在古代,神州大地上曾同时存在着以西湖为名的湖泊有很多。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据《永乐大典》记载,在古代我国各地共有西湖三十六处,其中浙江、广东、湖南、四川、福建、江西、河北、广西、云南、湖北、安徽、山东、陕西等地均有以西湖命名的湖泊。

确切的数字我们难以得出,可以肯定的是西湖并非杭州所独有。

但是在这三十六个西湖中只杭州西湖为人们所熟知,是因为她不仅有美丽的自然山水风光,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杭州西湖是所有西湖中最著名的一个。

杭州西湖原是一个海湾,由海湾而演化成为一个泻湖,由泻湖而形成一个普通湖泊。

据《西湖游览志》中记载:

“明圣湖,周饶三十里,三面环山,溪谷缕注,下有渊泉水道,瀦而为湖。

汉时金牛见湖中,以明圣之瑞,故名。

”后来又因“其负郭而西,故又名西湖。

”[2]时至宋代,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歌颂西湖的千古名句出现,更为西湖赢得了“西子湖”的美誉,同时西湖这个名字也就确定下来了。

西湖名字的变化里有不少美丽的神话传说,这些传说为西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于是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仕宦风流人物来此观赏游玩,他们往往寄情于西湖山水,留下动人的篇章,使得西湖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自唐至宋的这六百多年中,慕名而来观赏西湖的游人很多,登临览胜,有感而发,并为之赋诗作词。

描绘杭州西湖的文学作品很多,有诗词、散文、小说、楹联等等,可以说,西湖是一个得益于文学而有益于文学的一处名胜。

但是宋代,最为活跃的文学体式是词,所以我们不得不说说西湖与宋词之间的亲密关系。

“词体文学,宋代无疑已臻顶峰”[3]实际上,词是宋代最具活力,最有创造性的文学样式。

这样,宋代就出现了许多以山水为题材的词作,在两万多首宋词中,全篇描写山水的作品极少,因为纯山水词不符合读者的审美要求,而且词长于抒发内在情感,而工笔描绘不是其所长。

所以词作更倾向于把山水景物的描绘作为抒发情感的铺垫。

每当词人的感情在言语之外时,词人就会借助景物的描写来表达悠悠不尽的韵味。

因此可以说山水景物是为词人的思想感情服务的。

在不同的山水词中表达不同的情感韵味,有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有青年儿女的爱恋,有对前途迷茫的惆怅,有壮志难酬的感慨,更有寄情山水的悠闲自在,可以说广泛流传的山水词都被寄予了词人浓浓地情感。

杭州西湖形成于万年前,但是到隋唐之后才开始为众人注意,时至宋代闻名天下。

宋代杭州西湖之所以驰名中外是得益于文学的描绘,宋代最具活力的文学体式是词,宋代最为著名的地域山水是杭州西湖以及其周围的群山,于是以杭州西湖为背景的词作便层出不穷了,因此西湖与宋词之间就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了。

而以杭州西湖为中心的一切,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人们的生活情境以及社会状况等等,都被词人详细的记录在词作中,所以通过研究这些西湖词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人们的生活情趣、时代诉求。

本文所提到的西湖词是指:

以杭州西湖为描绘吟咏对象的词,或者是以杭州西湖为背景吟咏、叙事的词都可作为西湖词。

二、宋代出现诸多西湖词原因

西湖词,是词这样一个特定的文学体式与西湖这一秀丽山水相结合的产物。

词至宋代已经发展到顶峰,分外妖娆的西湖对游人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于是,描绘吟咏西湖的词就会层出不穷。

如:

宋词人张矩有《应天长·西湖十咏》,周密有《木兰花慢·西湖十咏》等。

由于政治、经济和个别词人的影响,宋代描绘吟咏西湖的词格外的多。

(一)政治中心的变迁是直接原因

宋朝初始,就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使得国家军队战斗力不强,北方的金又对中原虎视眈眈,于是在靖康二年(1127)宋钦宗被废,金兵扫荡京城,北宋灭亡。

金国在靖康之难中俘虏了众多宋皇室宗亲,但有一个漏网之鱼康王赵构——南宋第一个皇帝宋高宗,宋高宗一路南下逃到杭州后恢复宋朝,升杭州为临安府。

绍兴元年(1131)正式定都临安。

于是统治者对西湖加大了管理力度,开始对西湖进行整顿治理,疏通河道,维护周遭环境等。

经过治理的杭州西湖的景色不仅美醉了天下游人,更迷惑了大宋朝廷的皇帝和王公大臣。

更甚者,官府为了满足朝廷歌舞升平的需要,在西湖周围兴建起了亭台楼阁,先后在这里建造了南屏、聚景、集芳等御花园,遍布西湖,使得以西湖为中心的整个区域都变得极其的秀丽繁华。

由于两宋时期重文轻武的政策使得文人的地位大大提高,中央以及各地方的文人官员数量激增,所以到南宋迁都杭州后,西湖就成为了他们观赏游玩的必选之地。

于是以西湖为背景或直接描绘吟咏西湖的词作就层出不穷了。

宋迁都杭州后,直接影响了西湖词的数量不断增加,下面我们举一个例子:

曹勋有一首这样的西湖词《点绛唇·奉旨西湖寻梅》,起首写到“不厌频来,探梅选胜湖山里。

”“不厌频来”说明曹勋不是第一次来西湖,而这次竟然是皇帝下圣旨让臣子来西湖寻梅,反应了西湖在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其中也蕴涵着浓浓地讽刺意味。

像这样通过西湖向当时的统治者宣扬“天下太平”的西湖词还有很多,例如:

曾觌的《壶中天慢》(素飙漾碧,看天衢稳送,一轮明月),这首词名为咏西湖之月,却极尽谄媚之能事,而他却因此词大受奖赏。

张抡的《壶中天慢》(洞天深处赏娇红,轻玉高张云幕),谀颂之情与上述几乎相同。

因此可以说宋朝政治中心的变迁是出现诸多西湖词的直接原因。

(2)社会经济繁荣是重要原因

北宋时的杭州已成为江南大都市,人口众多,水路交通便利,杭州的西湖也分外的惹人注意。

杭州的山水钟灵毓秀,孕育了丰富灿烂的华夏文化的东南一页。

早在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设钱塘县。

隋朝开国九年,公元589年,钱塘县改称杭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得以在历史上出现,当时的杭州作为南北大运河的终端,交通的发达极大地促进了杭州商贸经济的发展。

隋唐以后,五代时期的吴越国在杭州建都,一面在城内建造宫室。

官署和宅邸,一面在西湖岸畔广造佛寺、佛塔和经幢,杭州因此有了“东南佛国”之称。

时至北宋,杭州一跃成为“东南明郡”,连宋仁宗赵祯也在赋诗赞美杭州说“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

人们盛传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也足见杭州的繁华、富贵、非同一般。

经过北宋一百五十多年的发展,到了南宋,杭州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于是人们不再满足于物质的需要,更多的关注娱乐休闲文化的需要。

所以酒楼、茶肆、西湖游舫便成为了市民的娱乐场所。

而对于热爱风花雪月的文人雅士来说,秀美静雅的西湖则对他们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于是他们结伴泛舟游湖,吟诗作对,对酒当歌,乐哉乐哉。

所以在雄厚的经济基础上和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便出现了许多吟咏西湖的篇章,其中就有不少出彩的词作。

其中的代表作是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词的起首三句就从大处着笔,描绘了杭州的繁华,然后具体描绘杭州的形胜。

下阕则重点写西湖,首句总写西湖全状,然后具体描绘了西湖的景色与西湖上欢快的人们。

这首词把杭州的富庶繁华,西湖的诗情画意描绘的淋漓尽致。

(三)苏轼两次任职杭州的推动

提及苏轼与西湖就会让人们想起“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诗,让人想起充满浪漫气息的苏堤。

苏轼的政治仕途坎坷多舛,常被中央高官打压,被贬地方做官。

苏轼一生曾两次任职杭州,据《宋史》记载,第一次是熙宁四年(1071),任通判(一州的副长官);第二次是元佑五年(1090)苏东坡任杭州刺史时,曾疏浚西湖,并利用挖出的淤泥葑草堆筑起一条南北走向的堤岸。

苏东坡主持修筑的堤岸,大约是日后南起南屏山麓、北至栖霞岭下这一条堤岸的雏形。

虽说是雏形,但是,构成这一条堤岸最著名的六条桥,即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

据说,这些名字都出自苏东坡的锦心绣口。

苏东坡本人的诗歌中,有关于修筑这条堤岸的清楚记载:

“我来钱塘拓湖绿,大堤士女争昌丰。

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

”(《轼在颍州》)南宋开始,苏东坡主持修建的这一条堤岸,已经成为西湖十景之首,名曰“苏堤春晓”。

苏轼再次远离汴京来到杭州,通过五年的杭州生活,使他与杭州和西湖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居杭积五年,自意本杭人”。

苏轼在政事之余,遍游杭州山水,西湖更是其常到之处。

据《苏东坡轶事汇编》记载:

“东坡镇钱塘,无日不在西湖”,说明苏轼游西湖几成惯例。

苏轼远离京城是因与当政者政见不同被迫的,因此心情矛盾抑郁,当面对西湖这静雅秀美的湖光山色时,他又暂时摆脱了世俗的烦恼,写出了一篇又一篇的佳作。

苏轼笔下有不少描绘西湖的诗词,其中那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被誉为吟咏西湖之最。

正因苏轼疏浚西湖,修建苏堤,搭建湖心亭,使得西湖不再堵塞泛滥,成为一处风光无限秀丽的游玩之处,所以吸引了更多文人墨客、著名词人来此游玩,并留下他们来过的痕迹。

因此可以说苏轼对西湖词的大量出现起了推动作用。

三、宋代西湖词的情感意蕴探究

在宋代,美丽的杭州西湖因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原因格外的引人注目。

西湖的美,不仅是明媚秀丽的湖光山水,也不仅仅是林林总总的与西湖相关的神话传说,而更是那与西湖紧密联系的文化名人。

就两宋词人而言,他们或许对西湖的建设没有多大贡献,但是西湖的妖娆与秀美在他们的词中表达的淋漓尽致。

反之,这些西湖词也折射出了词人们的不同情感意趣。

(一)西湖词抒发了浓浓思恋之情

风景秀丽的西湖,吸引了无数爱好风花雪月的风流才子,有才子就有佳人,于是西子湖畔就成为了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互相缱绻的地方。

在这里,西湖只是提供了一个任由他们游乐徜徉的舞台而已,主角还是活动在这里的人们,人们喜欢在这里回忆往事,驰骋情思。

于是在西湖的许多地方都可以找到人们相思相恋的痕迹。

这样的西湖词极佳的体现了“以柔为美”的特点[4]。

我们先来看吴文英的《渡江云·羞红鬓浅恨》(西湖清明):

 羞红鬓浅恨,晚风未落,片绣点重茵。

旧堤分燕尾,桂棹轻鸥,宝勒倚残云。

千丝怨碧,渐路入仙坞迷津。

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

逡巡,题门惆怅,堕履牵萦。

数幽期难准,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

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

山黛暝,尘波澹绿无痕。

这首词是作者回忆西湖旧人的一篇作品。

据夏承焘《吴梦窗系年》考证,吴文英在杭州有一爱妾,二人感情深厚,但爱妾不久亡故,他的词中凡是杭州恋情的作品,都是为怀念这位亡妾而作,都包涵了浓浓地思恋之情。

词的上阕通过西湖今日的秀丽景色追忆起了当初与佳人第一次相见的情景,缱绻旖旎。

“羞红鬓浅恨,晚风未落,片绣点重茵”西子湖畔娇美的红花就像佳人那娇羞的笑脸,嫩绿的叶片点缀在她的鬓边,仿佛轻蹙黛眉,含羞带恨。

“旧堤”“桂棹轻鸥”“千丝怨碧”,这些妖娆的西湖景色使词人勒马驻足,误以为进入了“仙坞”,就在这仙境一般的景色里,作者遇见了楚楚动人的佳人,于是欣喜万分,并坠入爱河。

词的下片写幽约离恨,“逡巡”四句写词人寻访、追求佳人的焦虑、徘徊的心情,就像崔护寻访“人面桃花”之佳人,而人去楼空的感情一样,但仍抱着虽坠履亦不弃之的诚信在等待。

“数幽期”则暗示作者的佳人已故,“还始觉留情缘眼”则点明了词人的这段情缘是因那留情的秋波一瞬,并用“衣宽”传达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诚挚情意。

词的最后四句以景结情,佳人已逝,与词人相伴的只有凄冷烟云,西湖风雨。

“尘波无痕”写湖波隐没于暮色之中,流露出无尽的怅惘和失落。

整首词以眼前西湖之景起笔和收尾,中间写的是词人遇到美人,恋上美人,追求美人的全过程,情景交融,处处都散发出作者对佳人的爱恋与浓浓地思念之情。

吴文英除了《渡江云·西湖清明》表达思恋之情外,他的《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是一首怀念亡妾的悼亡词,写的是他酒后泛舟西湖,追忆起与恋人的点点滴滴,表达出浓烈的相思之苦。

西湖除了吴文英之外还有许多词人在西湖留下了思恋之篇,如康与之的《长相思·南峰高》(游西湖):

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烟霭中,春来愁杀侬。

郎意浓,妾意浓,油壁车轻郎马骢,相逢九里松。

“南峰高,北峰高,一片湖光烟霭中”,词人用西湖的著名景物南北双峰总的来概括西湖胜景。

然而这如梦如幻,烟雨朦胧的西湖南北双峰,并没有给词人带来欣喜愉悦之感,“春来愁杀侬”一句道出词人灰暗彷徨的心情,是什么让作者郁郁寡欢、对景伤情呢?

词下阕开头就写“郎意浓,妾意浓”,追忆旧时自己与佳人两情相悦,恩恩爱爱。

两个“浓”字则直接点出两人的感情浓烈,却以生离死别为结局,使得词人悲伤不已。

“油壁车轻郎马骢,相逢九里松”这句写的是杭州名妓苏小小的故事,她虽流落风尘却不甘堕落,仍然对生活对爱情充满期待与向往。

机缘巧合之下,在西湖的白堤上遇到了自己的情郎阮郁,并随口赋诗一首“妾成油壁车,郎跨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后来两人真的好梦成真,喜结连理,却因为阮父的反对两人被迫分开,最后苏小小抑郁而终。

西湖词所描写的爱情大多是生离死别、劳燕分飞的结局,即使写欢情,那也只是短暂的回忆,用昔日的乐景来反衬今日的悲情。

再如:

仇远的《破阵子》(柳浪六桥春碧,香尘十里香风)写出了自己与佳人自西湖一别后,茫茫人海,再难寻到佳人踪迹,表达悲惋遗憾之情。

就连林逋都有一首《相思令·吴山青》,写郎和妾“罗带同心结未成”的词,表达离情之哀苦。

(二)西湖词抒发了悠闲愉悦之情

西湖,在宋代词人眼中总是风情万种,妩媚妖娆的,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客人。

吴自牧在《梦梁录》中曾经说过:

“春则花柳争艳,夏则荷榴竞放,秋则桂子飘香,冬则梅花破玉,瑞雪飞瑶。

”在这美不胜收的西湖里,游人三三两两,徜徉于碧波浩淼的湖水中,到处充满着欢快愉悦的气息。

谈到西湖我们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隐逸在西湖群山中,以梅为妻以鹤做子的林逋,林逋是北宋著名的隐逸诗人,喜爱古文,通晓经史百家,性孤高自好,勿趋荣利,四十余岁后隐居在杭州西湖,以湖山为伴,终身布衣。

林逋是一位诗人,一生就有三首词,其中两首词是以西湖为背景写的,一首是恋情词,另一首《霜天晓角》则表达看到雪后梅花绽放枝头的悠闲愉悦之情。

我们来看一下这首《霜天晓角·冰清霜洁》:

冰清霜洁,昨夜梅花发。

甚处玉龙三弄,声摇动,枝头月?

梦绝金兽,晓寒兰烬灭。

要卷珠帘清赏,切莫扫,阶前雪。

林逋一生与梅结下不解之缘,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被视为咏梅的千古绝唱,于是梅与林逋几乎就已经成为了西湖的标志。

这首词也是咏梅之作,起首两句就点明主旨:

梅花不畏严寒,敢于迎雪傲霜绽放。

“玉龙”指雪,在这里代指梅花,“玉龙三弄”是指《梅花三弄》这首曲子。

夜半作者赏梅,不知何处传来《梅花三弄》的琴声,这悠扬的琴声好似摇动了枝头的月亮。

词的下阕写拂晓严寒,作者却要卷帘赏雪,一句“切莫扫阶前雪”道出了词人独特的情趣与幽绝的韵味。

词虽为咏梅但处处给人以悠闲愉悦的气息,让人心情舒畅。

高观国也有一首《霜天晓角·春云粉色》,描写了西湖常见的景物:

云、柳、水等,使得沐浴在这大好春光的人们感到愉悦,让泛舟游湖的人们感到悠闲,这首词在最后用典更增添了一些浪漫气息。

这类单纯来吟咏西湖优美景色,来表达悠闲淡雅之情的西湖词所占比重很大。

如张元干的《如梦令·卧看西湖烟渚》:

卧看西湖烟渚。

绿盖红妆无数。

帘卷曲栏风,拂面荷香吹雨。

归去,归去。

笑损花边鸥鹭。

西湖的不同季节有不同的韵味,西湖的春有百花争艳,杨柳葱茏;西湖的夏有拂面荷香,花边鸥鹭;西湖的秋有三秋桂子,平湖秋月;西湖的冬有逊雪三分白的梅,更有输梅一段香的雪。

于是西湖成为人们游玩的首选之地,“垂钓”、“饮酒”、“纵歌”、“围棋”、“眦眠”、“游湖”就成为了人们的最喜爱的游戏。

即使是失意之人,当看到西湖的美景也会暂时忘却烦恼,心情变得愉悦,想要痛快地洒脱一回。

就如苏轼的这首《好事近·湖上雨晴时》:

湖上雨晴时,秋水半篙初没。

朱槛俯窥寒鉴,照衰颜华发。

醉中吹坠白纶巾,溪风漾流月。

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飘兀。

雨后湖水初涨,苏轼泛舟游湖,看到水中自己华发已生,容颜老去,暗自伤神。

但身处西湖秀美的景色中,苏轼没有延续这种落寞消沉的感受,而是“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飘兀”,明显的看出词人在糟糕的心情中解脱出来,给人一种洒脱之感。

西湖一直是一个令文人骚客流连忘返,诗兴大发的地方。

他们厌倦了官场的勾心头角,饱尝了世事艰辛后更乐意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而西湖就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和好的平台。

所以这些人们到了西湖之后大多会写一些诗词,来表达自己那种久违了的闲适淡雅之情。

这类艺术风格的西湖词也占有相当的比重。

如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西湖》:

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

三三两两钓鱼舟。

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

里,白鸟成行忽惊起。

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潘阆,宋代著名隐逸文人,性格疏狂,因参与卢多逊图谋立秦王赵延美为帝之事,被株连追捕,假扮僧人逃脱,后辗转杭州、会稽卖药为生。

他的这首《酒泉子》围绕一个“忆”字展开对西湖美景的描写。

登楼远望整个西湖只有三两只钓鱼船、雪白的芦花,自在的白鹭,处处散发着悠闲的气息。

面对令作者念念不忘的秀美西湖,便“别来闲整钓鱼竿”急忙地收拾鱼竿,急切的想要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表达了词人欲归隐的情感。

清代陈延焯在《词则·别调集》(卷一)中提到潘阆的这首词“潇洒出尘,结语更清高闲远”。

这类的词往往有出尘之语,如曹冠的《宴桃园·西湖避暑棹扁舟》:

西湖避暑棹扁舟.忘机狎白鸥。

荷香十里供瀛洲。

山光翠欲流。

歌浩浩,思悠。

诗成兴未休.清风明月解相留。

琴声万籁幽。

(三)西湖词抒发了谀颂赞美之情

南宋朝廷定都杭州之后,社会政治局势也渐渐稳定下来,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苟安江南,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这样一种南北分裂的现状。

像辛弃疾、岳飞、陆游这样为统一河山而奔走的人越来越少。

这样,围绕在宋高宗赵构等最高统治者身边的就不缺少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之徒了。

在美丽清明的西湖山水的陶醉下,他们很快就乐不思蜀了。

他们在西子湖畔特意为自己营造安乐窝,在那里寻欢作乐、醉生梦死。

就如陈人杰在《沁园春·记上层楼》中说的“东南妩媚,雌了男儿”一样,所以许多西湖词也就以曲意逢迎为主了。

就如我们所熟悉的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为例: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并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风池夸。

柳永,原名柳三变,后改名为永。

他的仕途并不明朗,因为想要的得到统治者的重视,所以他也作过一些谀颂的词,这首《望海潮》明显的有夸大其词,歌功颂德的嫌疑。

据《鹤林玉露》记载,这首词是柳永投赠当时的地方官孙何所作的。

此词一反柳永惯常的写作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手法,浓墨重彩的描绘了杭州和西湖的繁荣壮丽景象。

“形胜”“繁华”统领全词,为点睛之笔。

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