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学期 第三章 声现象 第四节 平面镜 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提优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56836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学期 第三章 声现象 第四节 平面镜 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提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学期 第三章 声现象 第四节 平面镜 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提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学期 第三章 声现象 第四节 平面镜 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提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学期 第三章 声现象 第四节 平面镜 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提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学期 第三章 声现象 第四节 平面镜 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提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学期 第三章 声现象 第四节 平面镜 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提优汇总.docx

《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学期 第三章 声现象 第四节 平面镜 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提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学期 第三章 声现象 第四节 平面镜 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提优汇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学期 第三章 声现象 第四节 平面镜 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提优汇总.docx

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学期第三章声现象第四节平面镜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提优汇总

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学期

第三章声现象第四节平面镜

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提优汇总

实验探究题

1.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

直架在一把直尺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右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___(填“距离”或“大小”)的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_____的关系;(填“距离”或“大小”)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个光屏,则光屏上______接收蜡烛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像

(4)当蜡烛向平面镜靠近的过程中,镜中的像与镜面的距离______,像的大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

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1)选用薄的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巧妙地解决了确定______的位置问题。

(2)在玻璃板前放一个棋子A,看到玻璃板后有棋子的像,当用另一棋子B寻找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______棋子这一侧观察(填“A”或“B”)。

(3)若将棋子A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它的像的大小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果把玻璃板换成平面镜,则通过平面镜看到的棋子的像,比用玻璃板看到的像亮,原因是______。

3.

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1)实验时应选______(较厚/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点燃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到A的像,把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到B与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______;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______(前/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

(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判断,身高1.6m的人,当他站在镜前2m处,他在镜中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_m;当他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图,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

(1)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做实验,其好处是:

______.

(2)实验时要选择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目的是______,实验时,在玻璃板前点燃一支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另一只没有点燃的蜡烛,直到跟前面那支点燃蜡烛的像______,并测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之间的距离;若移去玻璃板后面没有点燃的蜡烛,并在其位置放置一光屏,则在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玻璃板点燃蜡烛的像.

(3)实验结果表明,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在中国教育学会2017物理年会上一位教师展示了如图甲所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自制教具。

她用茶色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放置在一张刻度均匀的方格板上,并准备了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用来探究棋子A在平面镜中成像的特点。

(1)现有厚度分别为5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她应选择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该实验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方便确定______;

(3)刻度均匀的方格板是用来代替刻度尺,是为了比较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______关系;

(4)如乙图所示,棋子放在A处,观察者在B处,可以看到棋子的像在______;(请写出字母的符号)

(5)如果实验中玻璃后的棋子始终无法与玻璃前棋子的像重合,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6.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选择      (填“厚”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

(2)若有“茶色”或“无色透明”玻璃板,最好选用      玻璃板(填“茶色”或“无色透明”)进行实验。

(3)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填“前侧”或“后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4)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      (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

(5)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7.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透明玻璃板。

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该同学应在玻璃板______

选填“前面”或“后面”

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______

选填“反射”或“折射”

所成的像。

他应选取两支外形______

选填“相同”或“不同”

的蜡烛进行实验。

小明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他把蜡烛A放在距玻璃板30cm处,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蜡烛A的距离是______cm;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实验过程中,小明仔细观察,发现蜡烛的像有重影,请你帮小滨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实验结束后,小明无意间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的电子钟的像如图所示,这时的时间是______。

8.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______。

(2)实验中,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在玻璃板的_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像与物______。

(3)实验过程中如果将棋子A以5cm/s的速度靠近玻璃板,则它的像将以______m/s的速度靠近A。

9.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2)选择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进行实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3)实验中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是12cm,则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是______cm.

10.如图所示是小英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

实验,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确定像的______;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_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和解析

1.【答案】距离;大小;不能;虚;变小;不变

【解析】

解:

(1)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但尺并不是测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测像到镜的距离、物到镜的距离,然后比较二者关系用的.

故答案为:

距离.

(2)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

故答案为:

大小.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个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蜡烛的像,则证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故答案为:

不能;虚.

(4)因为平面镜成像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此时当蜡烛向平面镜靠近的过程中,镜中的像与镜面的距离也在变小,

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所以当他向平面镜靠近时,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

变小;不变.

(1)要比较像与物的位置关系,需借助直尺;用刻度尺测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便可得出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2)在实验中为了便于研究像的特点与位置,用了两支相同的蜡烛,将另一支蜡烛放在像的位置与像进行比较,运用了替代法.

(3)根据虚像光屏接收不到,实像光屏能接收到来验证验证平面镜成的像是否是虚像.

(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此题主要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首先要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其中像的位置的确定利用了替代法,在实验中要注意像与物的位置和大小的确定.同时要掌握实像与虚像的特点,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2.【答案】像 A 不变 来自于棋子的光照射到玻璃板上时,一部分被反射回来,一部分透光玻璃板,而照射到平面镜上时,不会透过平面镜会被反射回来,人眼正是根据光的反射看到平面镜里的像的。

【解析】

解:

(1)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棋子A的像和棋子B重合,既能观察到棋子A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棋子,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

(2)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棋子A一侧观察,在棋子B的一侧不能看到棋子A的像。

(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像等大,将棋子A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像的大小不变。

(4)如果把玻璃板换成平面镜,则通过平面镜看到的棋子的像,比用玻璃板看到的像亮,原因是来自于棋子的光照射到玻璃板上时,一部分被反射回来,一部分透光玻璃板,而照射到平面镜上时,不会透过平面镜会被反射回来,人眼正是根据光的反射看到平面镜里的像的。

故答案为:

(1)像;

(2)A;(3)不变;(4)来自于棋子的光照射到玻璃板上时,一部分被反射回来,一部分透光玻璃板,而照射到平面镜上时,不会透过平面镜会被反射回来,人眼正是根据光的反射看到平面镜里的像的。

(1)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像连线与平面镜的关系。

研究这些问题确定像的位置是关键。

像的位置用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来确定。

实验中既能看到物体A的像,又能看到蜡烛B,要采用透明的玻璃板。

(2)棋子A在玻璃板中成像,观察棋子A的像时,眼睛要在棋子A的一侧,才能通过玻璃板看到棋子A的像;眼睛在棋子B的一侧不能看到棋子A的像,只能透过玻璃板看到棋子A。

(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

虚像,物像等大,物像等距,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

(4)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要使像更亮,要增大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

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

本题目考查了平面成像的成像的有关问题,在实验时应该注意物与像的大小、距离关系,看学生能否灵活所学知识解决实验问题。

3.【答案】较薄;大小相等;前;2;不变

【解析】

解:

(1)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所在的像距离越近,这样可以使确定的像的位置更加准确,厚玻璃板会形成两个像,会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判断,故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

(2)点燃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到A的像,把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到B与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

(3)在玻璃板前面能看到蜡烛和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在玻璃板后面不能看到蜡烛在平面镜中像,所以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

(4)由平面镜成的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因为平面镜成的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所以人离镜2m,像离镜也应是2m;又因为不论物离镜远还是近,像与物大小都相同,当人远离镜子时,像的大小是不变的。

故答案为:

(1)较薄;

(2)大小相等;(3)前;(4)2;不变。

(1)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都可以成一个像,这样由于两个像的干扰,像的位置不易确定准确,需要两个像距离越近越减小误差;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

(3)眼睛在物体一侧时,既能看到物体又能看到物体的像;眼睛在像的一侧,只能看到物体,不能看到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③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④像与物体相对于平面镜对称。

来解答此题。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

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同时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4.【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 完全重合 不能 等于

【解析】

解:

(1)因为平面镜不透明,而玻璃板是透明的,不但可以象平面镜一样反射成像,还可以透过玻璃看到后面的蜡烛,找到像的位置,可以达到预想的实验效果.

(3)实验是选择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

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物像大小相等.

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的像,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故答案为:

(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完全重合;不能;

(3)等于.

(2)玻璃板是透明的,不仅可以反射光,还可以观察到另一侧的像,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3)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

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物像重合时说明物像大小相等.

(4)平面镜成像特点: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在近年中考题中较为热点.重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的考查,这些题往往有规律可循.

5.【答案】2;像的位置;距离;b;玻璃板没有放竖直

【解析】

解:

(1)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

(2)选玻璃板是为了准确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

(3)刻度均匀的方格板是用来代替刻度尺,这样可以便于比较像距和物距的大小关系;

(4)A的像和A关于镜面对称,故可以看到棋子的像在b处;

(5)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即垂直于桌面,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板后的棋子B无法与板前棋子A的像重合,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故答案为:

(1)2;

(2)像的位置;(3)距离;(4)b;(5)玻璃板没有放竖直。

(1)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此题;

(2)选玻璃板是为了准确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

(3)要比较像与物的位置关系,需比较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

(4)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5)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板后的棋子B无法与板前棋子A的像重合。

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只要熟练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很容易。

6.【答案】

(1)薄

(2)茶色

(3)前侧 等效替代法

(4)不变

(5)不能 虚

【解析】

【分析】

(1)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此题;

(2)无色玻璃透光性太强,容易受到玻璃另一侧物体的干扰.玻璃透光性较差,成像主观感觉比无色玻璃好得多;

(3)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等效替代法是初中物理; 

(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操作相关问题,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解答】

(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 

(2)无色玻璃透光性太强,容易受到玻璃另一侧物体的干扰.玻璃透光性较差,成像主观感觉比无色玻璃好得多;

(3)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4)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不会变化. 

(5)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所以,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故答案为:

(1)薄;

(2)茶色;(3)前侧;等效替代法;(4)不变;(5)不能;虚。

 

7.【答案】

(1)前面;反射;

(2)相同;

(3)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4)60;不变;

(5)玻璃板有一定厚度,两个表面反射成像;

(6)10:

35

【解析】

解: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既能成像又能透光的特点。

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眼睛应该在玻璃板前面才能观察到蜡烛A经玻璃板反射所成的像。

(2)实验时选择两支等长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能同时观察到像和代替蜡烛A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4)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

物像等距可知,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是30cm,那么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等于30cm,所以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蜡烛A的距离是60cm;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

物像等大可知,将蜡烛不管是远离玻璃板还是靠近玻璃板时,蜡烛所成像的大小不变。

(5)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且有两个反射面,因为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发生反射,两个反射面各成一个像,所以成两个像。

(6)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

分析可得:

图中显示的时间10:

35。

故答案为:

(1)前面;  反射; 

(2)相同; (3)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4)60;  不变;(5)玻璃板有一定厚度,两个表面反射成像;(6)10:

35。

(1)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故不能成在白纸上,只能在玻璃前观察;

(2)实验时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在物体的一侧,既能看到物体的像,也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4)平面镜成像特点:

物像等距,物像等大。

(5)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成像,所以仔细观察时,会发现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

(6)根据平面镜对称的性质求解。

镜面对称的性质:

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

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确定像的位置是关键,为了确定像的位置,用另一个蜡烛和像重合。

注意等效替代法的利用。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

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8.【答案】确定像的位置 A 大小相等 0.1

【解析】

解:

(1)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能同时观察到像和代替蜡烛A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实验过程中如果将棋子A以5cm/s的速度靠近玻璃板,则它的像将以5cm/s的速度靠近玻璃板,像靠近A的速度为5cm/s+5cm/s=10cm/s=0.1m/s。

故答案为:

(1)确定像的位置;

(2)A; 大小相等;(3)0.1。

(1)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在物体的一侧,既能看到物体的像,也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掌握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各器材选择和操作的目的,例如为什么选择薄透明玻璃板、为什么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玻璃板为什么要竖直放置、刻度尺的作用等。

9.【答案】

(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大小;(3)12

【解析】

解:

(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根据平面镜的呈现规律可知,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同,故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同,是12cm.

故答案为:

(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大小;(3)12.

(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像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同.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10.【答案】位置 大小 未点燃 等效替代法 虚 不变

【解析】

解: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像与物的位置关系;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大小不变,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蜡烛A的像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

(1)位置;大小;

(2)未点燃;等效替代法;(3)虚;(4)不变。

(1)选用A、B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之一:

像距等于物距即可得出结论。

(2)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

等效替代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4)平面镜成像特点:

像距等于物距,物像等大。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

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