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诗歌鉴赏专题限时训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53287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六诗歌鉴赏专题限时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专题六诗歌鉴赏专题限时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专题六诗歌鉴赏专题限时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专题六诗歌鉴赏专题限时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专题六诗歌鉴赏专题限时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六诗歌鉴赏专题限时训练.docx

《专题六诗歌鉴赏专题限时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六诗歌鉴赏专题限时训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六诗歌鉴赏专题限时训练.docx

专题六诗歌鉴赏专题限时训练

专题六 诗歌鉴赏专题限时训练

(时间:

90分钟 分值:

70分)

1.(2014浙江建人高复高三高考仿真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7分)

踏莎行

[宋]贺铸

杨柳回塘①,鸳鸯别浦②,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①回塘:

曲折的水塘。

②别浦:

江河支流的入水口。

  赏析:

此词前两句写荷花所在之地。

第三句由荷花的美丽转入她不幸的命运。

第四、五句以荷自比,抒郁愤之情。

荷花既生长于回塘、别浦,莲舟又被绿萍遮断,不能前来采摘,那么能飞的蜂与蝶该是可以来的吧。

然而不幸的是,这些蜂和蝶,又不知幽香之可爱慕,断然不来。

这是以荷花的幽香比自己的品德;以蜂蝶之断然不来,比在上位者对自己的不欣赏。

莲舟不来,蜂蝶不慕,则美而且香的荷花,最终只能自开自落而已。

“红衣脱尽”,是指花瓣飘零;“芳心苦”,是指莲心有苦味。

在荷花方面说,是设想其盛时虚度,旋即凋败;在自己方面说,则是虽然有德有才,却不为人知重,以致志不得行,才不得展,终于只有老死牖下而已,都是使人感到非常痛苦的。

“返照”二句,所写仍是回塘、别浦之景色。

落日的余晖,返照在荡漾的水波之上,迎接着由浦口流入的潮水。

天空的流云,则带着一阵或几点微雨,洒向荷塘。

这两句不仅本身写得生动,而且还暗示了荷花在塘、浦之间,自开自落,为时已久,屡经朝暮,饱历阴晴,而始终无人知道,无人采摘的命运,用以比喻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也遭遇过多少世事沧桑、人情冷暖。

这样写景,就同时写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乃至性格。

“依依”一句,显然是从李白《渌水曲》“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变化而来。

但指明“语”的对象为骚人,则比李诗的含义更丰富、深刻。

“当年”两句,以文言,是想象中荷花对骚人所倾吐的言语;以意言,则是作者的“夫子自道”。

(1)这首词咏叹的事物是    ,词上片描写的环境特点是    。

(2分) 

解析:

抓住关键词“绿萍”“莲”等,可知是荷花;“回塘”,位于迂回曲折之处的池塘,“别浦”,江河支流的入水口,荷花在回塘、别浦,就暗示了她不容易被人发现,因而可猜测环境的优美,幽静等。

答案:

荷花 优美、幽僻、恬静(意思相近即可)

(2)词的最后两句“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作简要赏析。

(5分)

 

 

 

 

 

解析:

春天本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时候,词人既以花之开于春季,比作嫁给春风,则指出荷花之“不肯嫁春风”,就含有她具有一种不愿意和其他的花一样地争妍取怜那样一种高洁的、孤芳自赏的性格的意思在内。

这是写荷花的身份,同时也就是在写作者自己的身份。

但是,当年不嫁,虽然是由于自己不肯,而红衣尽脱,芳心独苦,岂不是反而没由来地被秋风耽误了吗?

这就又反映了作者由于自己性格与社会风习的矛盾冲突,以致始终仕路崎岖,沉沦下僚的感叹。

答案:

将咏物、拟人与自寓完美结合。

作者巧妙地将荷花开放与凋谢的时节与她的生性品质、遭遇命运联系起来,一方面表现出美人、君子不愿趋时媚俗的品质,同时又显示出他们年华虚度、抑郁不得志的悲哀。

2.(2014杭州学军中学高三模拟)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7分)

喜逢郑三游山

[唐]卢仝

相逢之处花茸茸,

石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

寒流石上一株松。

天平山中

[明]杨基

细雨茸茸湿楝花,

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

一路莺啼送到家。

  赏析:

《喜逢郑三游山》写作者游山时喜逢郑三,看到的是清新优美的景色——茂盛的花草,险峻的山峰,作者期望下次再在哪儿遇到郑三呢,在寒流石上的松树下。

《天平山中》全诗描绘了一幅初夏时节细雨中楝花开放,南风里枇杷成熟,诗人缓缓漫步山中,黄莺鸣啼送归的美丽山景图。

诗中“不记”二字言浅而意丰,“不记”即“记不得”,它写出诗人漫步山路时,忘记了时间的长短,忘记了路程的远近的情形,既表现了诗人沉醉山中美景时的惬意,又从侧面表现出了山中景色的宜人。

(1)这两首诗虽然用了相同的形容词“茸茸”,但描写的景物特点却不尽相同:

卢诗是形容花草的    ,杨诗是形容细雨的    。

(各不超过4个字)(2分) 

解析:

“花茸茸”与“千万重”相对,可见写出花草的柔嫩茂盛;一个“细”字可知“雨”的特点。

答案:

柔嫩茂盛 温和细密

(2)分别赏析两首诗的后两句。

(5分)

 

 

 

 

解析:

赏析的角度一般考虑表现手法、表达效果等,卢诗后两句采用问答的方式,扣住题目中的“喜”字,表达了与朋友相遇的喜悦,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情怀;杨诗后两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的喜爱。

答案:

卢诗通过问答式话语的设置,既抒发了希望再次相遇好友的美好情意,又彰显出自己不媚世俗、傲岸不羁的人格追求。

杨诗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法,既表达了一路沉醉花香鸟语的悠然心情,又从侧面衬托出天平山的景色之美。

3.(2014浙江高三高考模拟冲刺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7分)

庄居野行

姚 合①

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官家不税商,税农服作苦。

居人尽东西,道路侵垄亩。

采玉上山颠,探珠入水府。

边兵索衣食,此物同泥土。

古来一人耕,三人食犹饥;

如今千万家,无一把锄犁。

我仓常空虚,我田生蒺藜。

上天不雨粟,何由活蒸黎?

  【注】①姚合(约779—约846),唐末诗人、官员。

诗与贾岛齐名,号称“姚贾”。

  赏析:

诗人落笔便直敷“野行”之其事,突现了农村“比屋皆闭户”的萧条荒凉的现实。

接着,诗人便挖掘、剖析了农民“闭户”从商的社会原因,说明农民被迫流离失所、漂泊四方的根本症结,在于“官家不税商,税农服作苦”。

接下来,诗人又展示了农民被迫采玉撷珠的苦辛和边兵敲诈勒索农民的生活画面,并从古今遥迢辽阔的时间领域上对“官家”逼农经商的昏庸举动进行了鞭笞,从而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形势动荡的忧恨。

结尾“上天不雨粟,何由活蒸黎”二句的愤怒质问,更寄寓了诗人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之情。

(1)本诗对当时社会上存在的    的风气进行了正本清源,对受侮辱受损害的    表示了深厚的同情。

(2分) 

解析:

抓住关键词“比屋皆闭户”“尽去作商贾”,可知社会风气是人人经商,下文中“边兵索衣食”“古来一人耕,三人食犹饥”写出农民生活的艰苦,可见答案是“农民”。

答案:

重商轻农 农民(意思正确即可)

(2)这首诗几乎通篇用赋,体物写志,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5分)

 

 

解析:

赋的表现手法在于体物写志,在记叙性诗歌中用得较多。

这首诗几乎通篇用赋,诗人从开头“比屋皆闭户”的社会现状入手,句句用赋,直至结尾。

赏析时首先明确哪些地方用到赋,然后明确赋的作用。

答案:

诗人从开头“比屋皆闭户”的社会现状入手,层层展开场景,拓展画面,从“田间”至“比屋”,从“屋中”至“垄亩”,从“山颠”至“水府”,从“古来”到“如今”,从“仓”廪到“田”畴,都达到“随物赋形”的地步,让读者透过“皆”“尽”“犹”“常”等充满感情色彩的程度、时间副词而看到唐末重商轻农的政策给社会带来的不幸后果,虽属平铺直叙,却颇具感人的艺术魅力。

4.(2014金华十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7分)

杂诗三首(其三)

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1)从唐诗的题材看,这首诗属于    诗,尾联表达了诗人          的愿望。

(2分) 

(2)简要赏析颔联的表现手法。

(5分)

 

 

 

 

解析:

(1)从“黄龙戍”“不解兵”“汉家营”“将旗鼓”等看是边塞诗,虽然诗中也写到了“少妇”“闺里月”,但是为了突出征夫的思念和报国之情,所以不能答“闺怨诗”。

联系“直捣黄龙府”“龙城飞将”的典故可知尾联是表达诗人期盼胜利回家团圆之情。

(2)赏析表现手法要指出颔联的具体手法并分析表达作用。

答案:

(1)边塞(1分) 早日结束战争(收复龙城、作战凯旋)与家人团聚(大意相同即可)(1分)

(2)①借月抒怀(借景抒情),(1分)远隔千山万水的征夫和思妇,同在这一轮明月的照耀下互相思念。

(1分)②虚实结合(以虚衬实),(1分)既实写出了夫妇分离的现在,也虚写了夫妇团聚的过去;既画出了异地同视一轮明月的月下相思图,也使人联想起夫妇相处时月下双照的景象,突出了闺中人和征夫相互思念的绵邈深情。

(2分)

5.(2014金丽衢十二校联考)阅读下面一诗一词,完成

(1)~

(2)题。

(7分)

孤 雁

[唐]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①缴②,孤飞自可疑。

卜算子

[宋]朱敦儒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相失。

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

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注】①矰:

短箭。

②缴(zhuó):

系箭的丝绳。

(1)这一诗一词写的都是        情景下的大雁。

崔诗中“念尔”一词表达出作者对大雁的同情,朱词中“        ”一词也能表达作者类似的感情。

(2分) 

(2)两首作品在刻画“雁”这一形象时在手法运用上有何共同点?

请简要分析。

(5分)

 

 

 

 

解析:

(1)对大雁状况的描写,诗中题目“孤雁”和“孤飞”能表现出来,词中“向南飞”“群相失”可体现出来。

第2问分析词句,找出表达词人态度的词语即可。

(2)回答两首作品刻画大雁的手法,可以分析作品描写大雁之外还描写了哪些对象,营造了何种氛围,就可分析出是烘托的手法,再分析其作用即可。

答案:

(1)失群孤飞 谁听

(2)两首作品均运用了烘托的手法。

(1分)以环境的惨淡、凄寒、凶险来烘托大雁处境的孤苦无依、忧患悲凉。

(1分)崔诗中作者通过暮雨苍茫,萧条的池塘,月冷云低等自然环境的渲染营造了一个压抑、恐怖、昏暗的氛围,衬托出大雁的孤凄。

(1分)朱词中也有对风雨侵袭,沙洲寂冷,云海渺茫等自然环境的描写,(1分)而“矰缴忧相逼”一句则从社会环境险恶的角度衬托出大雁境遇之忧。

(1分)(若只答出拟人手法,并能结合诗意做出合理分析的,最多只给3分。

因为拟人手法在两首作品中都只是局部的运用,或者运用得不是很明显,崔诗中的“迟”和“随”勉强算是拟人;朱词中的拟人体现在“辛勤”“苦难亲”“忧”这些字眼中)

6.(2014嘉兴高三测试一)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

(1)~

(2)题。

(7分)

[中吕]满庭芳 武林感旧

[元]汤式

钱塘故址,东吴霸业,南渡京师。

其间四百八十寺,不似当时。

山空蒙湖潋滟随处写坡仙旧诗?

水清浅月黄昏何人吊逋老荒祠?

伤情思,西湖若此,何似比西施?

(1)这首元曲描写屡遭兵难创伤的杭州       的景象,抒发了作者           的感叹。

(2分) 

(2)请赏析这首元曲的主要艺术特色。

(5分)

 

 

 

 

 

 

解析:

(1)第一问从“不似当时”“荒祠”等来总结景象的特点。

第二问从“伤情思”可以看出来。

学过的类似的诗,像《乌衣巷》《赤壁》等可以借鉴。

(2)曲子的对比和用典是显而易见的,要一一找出来,分析其作用。

答案:

(1)萧条冷落 昔盛今衰(每点1分)

(2)①对比。

(1分)“钱塘”三句起笔就进行了昔盛今衰的对比;接着“其间……荒祠”数句,运用了三个具体的对比,波澜迭出,有力地突出了昔盛今衰之叹。

(1分,举出一处对比并分析作用,即可得1分)②化用前人诗句(或“用典”)。

(1分)前三句暗用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突出今日之衰。

接着依次化用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句,表达如今江山残破之意;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句,叹如今到处皆无美景可写;用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句,表达如今游人稀少、祠堂荒烟衰草无人凭吊的荒凉。

(2分,举出两处句子并分析作用即可)

7.(2014宁波高考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

(2)题。

(7分)

奉使行高邮①道中(之—)

[金]党怀英②

野云来无际,风樯岸转迷。

潮吞淮泽小,云抱楚天低。

蹚③船鸣浪,联翩路牵泥。

林鸟亦惊起,夜半傍人啼。

【注】①高邮:

今属江苏,南宋时为淮南东路高邮军治所,隔楚州与金朝的山东东路、山东西路相望。

②党怀英:

金代文学家,官至翰林学士承旨。

③蹚:

拟声词,船行进过程中发出的声音。

(1)据《归潜志》卷八记载,党怀英曾向赵秉文传授诗法说:

“律诗最难工,须要工巧周圆。

”首联        与尾联        ,两词遥相呼应,形成首尾圆合的严谨格局,体现了作者在结构上的匠心独运。

(2分) 

(2)简析颔联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情感。

(5分)

 

 

 

 

 

 

解析:

(1)首尾圆合,两联呼应的词语很多,从词性、时间和意象等角度均可找出。

(2)要指出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对思想情感的分析,结合诗题、注释及诗中的“小”“低”来分析。

柳永是“暮霭沉沉楚天阔”,作者用典却反其意而用之,足见其对江南(南宋)之雄霸之意。

答案:

(1)转迷 夜半(各1分)(答“野云”和“林鸟”,“迷”和“啼”,“风”和“惊”,“风”和“啼”均可给1分)

(2)“吞”“抱”采用了比拟的表现手法,(1分)描摹出潮水吞没高邮湖,南方天空云合天低的壮观场景,气魄宏大。

(2分)诗人以“淮泽”为“小”,以“楚天”为“低”,显示了身为大金重臣雄视江南的豪迈气度;此联境界阔大,也显示出诗人非凡的胸襟。

(2分)(如果单单答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不给分;若答从视觉的角度描摹,并与颈联的听觉描摹形成描写角度上的变化有致,1分;全景勾勒淮水风急浪涌和楚地云笼四野的壮阔气势,1分)

8.(2014绍兴高三质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

(2)题。

(7分)

村 居

[宋]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村 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    (时刻)的景象,表现了诗人    的心境。

(2分) 

(2)比较“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与“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两句在表达技巧上的异同。

(5分)

 

 

 

 

 

 

解析:

(1)根据第1首诗的“夕阳”“寒鸦两两归”和第2首的题目都能判断出时刻。

从田园诗的内容傍晚牧归能判断出诗人的闲适的感情。

(2)两首诗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是相同的,但描写的事物和写景角度略有不同,答题时要分清。

答案:

(1)黄昏(傍晚) 闲适(安逸)

(2)同:

突出场景,写景抒情,以景结情,表达安逸的心境。

(1分)

异: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动静结合,运用烘托手法,(1分)使夕阳、牛背、寒鸦大小相映、动静相衬,构成温馨的画面。

(1分)“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即景写情,(1分)点出了牧童的可爱、顽皮、纯真,表现出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画面动感十足,意趣盎然。

(1分)(分析恰当、意思相近即可)

9.(2014杭州高三模拟)阅读下面三首诗,完成

(1)~

(2)题。

(7分)

七步诗

曹 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田 家

梅尧臣

南山尝种豆,碎荚落风雨。

空收一束萁,无物充煎釜。

反七步诗

郭沫若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1)三首诗均以    为题材,主旨却各有不同。

请概括《田家》和《反七步诗》的主旨,并仿照下面画线句的句式填空。

(1分) 

《七步诗》叹兄弟相残,《田家》        ,《反七步诗》        。

(2分) 

(2)简析三首诗艺术表现手法的异同。

(4分)

 

 

 

 

 

解析:

(1)这三首诗通俗易懂,填空均很容易,第二、三空不但填主旨,而且还要仿句。

(2)艺术表现手法,曹郭诗很明显是相同的,而梅诗相异。

答题时要结合诗的内容谈作用。

答案:

(1)豆萁 哀民生多艰 赞自我牺牲

(2)《七步诗》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豆萁比兄长,以豆自比,表达了对兄弟相残的愤懑之情。

《田家》运用写实的手法,以小见大,反映了民生的艰辛。

农民一年忙到头,最后只收了一点豆萁,根本无豆可煮。

《反七步诗》也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豆熟萁已灰”、豆萁“甘自毁”,歌颂了自我牺牲的精神。

10.(2014浙江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

(2)题。

(7分)

海人谣

[唐]王建

海人无家海里住,采珠役象为岁赋。

恶波横天山塞路,未央宫中常满库。

(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海人被掠夺的珠宝如山般堆满了库房,这和《阿房宫赋》中“            ”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分) 

答案:

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5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鉴赏表现手法应熟练掌握诗歌鉴赏中的各种表达技巧,答题时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原诗分析答出此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有效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可采用“手法+分析+效果”的答题模式。

本诗中“海人无家海里住”与“未央宫中常满库”形成对比,突出了海人的辛苦,统治者的贪婪、残酷。

“恶波横天”写海人采珠环境之恶劣,起到了衬托的作用。

答案:

①对比。

一方面是海人终年辛劳,却因税多穷困潦倒没家可住;一方面是未央宫里的珠宝常常填满库房。

②衬托,“恶波横天”衬托海人“海里住”之险恶,“山塞路”衬托海人“役象”之艰苦;夸张,用“恶波横天”来形容海人居住和劳动环境的恶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