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5北京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51909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卷5北京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卷5北京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卷5北京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卷5北京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卷5北京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卷5北京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

《卷5北京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卷5北京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卷5北京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

卷5北京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

2021年北京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五)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

共12小题,满分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1分)元素与健康密切相关,某同学患贫血症,他身体中可能缺少的元素是(  )

A.CaB.FeC.ZnD.I

【答案】B

【解析】A、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不符合题意;

B、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符合题意;

C、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不符合题意;

D、碘能防治甲状腺肿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2.(1分)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

A.供给呼吸B.富氧炼钢C.支持燃烧D.钢铁生锈

【答案】D

【解析】A、氧气能供给呼吸,可以用于登山、潜水或医疗,正确;

B、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以用来炼钢,加快炼钢速度,保证钢的质量,正确;

C、氧气能支持燃烧,正确;

D、氧气能使钢铁锈蚀,是氧气带来的不利方面,错误。

故选:

D。

3.(1分)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

A.ZnB.SiC.ND.H

【答案】A

【解析】A、Zn为锌元素的元素符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正确。

B、硅为硅元素的元素符号,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C、N为氮元素的元素符号,带“气”字旁,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D、H为氢元素的元素符号,带“气”字旁,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4.(1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C

【解析】A、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5.(1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熟练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是学习化学的必备技能。

下列实验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B.

稀释浓硫酸

C.

加热液体D.

加块状固体

【答案】D

【解析】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D。

6.(1分)为验证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以下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将Cu、Ag分别放入MgSO4溶液中

B.将Mg、Cu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

C.将Mg放入CuSO4溶液中,再将Cu放入AgNO3溶液中

D.将Mg、Cu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再将Mg放入AgNO3溶液中

【答案】C

【解析】A、将Cu、Ag分别放入MgSO4溶液中,都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是镁>铜、镁>银,但无法确定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

B、Mg丝、Cu丝均能与AgNO3溶液,说明了活动性是镁>银、铜>银,但无法确定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

C、镁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镁>铜;Cu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银,说明了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是镁>铜>银,故该方案合理。

D、将Mg丝、Cu丝分别放入稀盐酸中,镁丝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丝不反应,说明了金属活动性是镁>氢>Cu;再将Mg放入AgNO3溶液中,镁能置换出银,说明了金属活动性是镁大于银,但不能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

故选:

C。

7.(1分)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液氧B.过氧化氢C.蒸馏水D.二氧化锰

【答案】A

【解析】A、液氧是液态的氧气,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C、蒸馏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锰是由二氧化锰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8.(1分)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稀有气体作电光源B.活性炭消除水中异味

C.一氧化碳冶炼金属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答案】C

【解析】A、稀有气体作电光源,是利用了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有色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活性炭消除水中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一氧化碳冶炼金属,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D、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9.(1分)硝酸铵(NH4NO3)是一种肥效较高、使用广泛的氮肥,下列关于硝酸铵中氮元素化合价的判断,正确的是(  )

A.﹣4+6B.+1+1C.﹣3+5D.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硝酸铵(NH4NO3)中铵根显+1价,氢元素显+1价,设铵根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

x+(+1)×4=+1,则x=﹣3价。

硝酸根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硝酸根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y,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

y+(﹣2)×3=﹣1,则y=+5价。

故选:

C。

10.(1分)t℃时,向wg饱和CuSO4溶液中加入ag无水硫酸铜,析出bg胆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时,CuSO4的溶解度为

×100%

B.t℃时,CuSO4的溶解度为

×100%

C.该饱和CuSO4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00%

D.该饱和CuSO4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00%

【答案】C

【解析】由于剩余的溶液为饱和溶液,则析出的晶体中的水和除去加入的硫酸铜之外的硫酸铜组成饱和溶液。

设t℃时,CuSO4的溶解度为x。

则:

(b×

﹣a):

x=(b×

):

100g,解得x=

,故AB错误;

析出的晶体中的水和除去加入的硫酸铜之外的硫酸铜组成饱和溶液中CuSO4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00%=

×100%,故C正确,D错误。

故选:

C。

11.(1分)利用如图装置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

B.白磷熄灭,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

C.最终量筒中液面将至约40mL刻度线

D.参与反应元素的存在形态都发生了改变

【答案】C

【解析】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以防止装置漏气影响实验结果,该选项说法正确;

B、白磷熄灭后应待试管冷却后才打开止水夹,否则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该选项说法正确;

C、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

50mL﹣130mL×

=24mL刻度线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该反应是由两种单质生成一种化合物,参与反应元素的存在形态都发生了改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12.(1分)氢能源是公认的清洁能源,但氢气的制取和储存一直是一个难题。

中科院煤化所与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合作,采用铂﹣碳化钥双功能催化剂实现对水和甲醇的高效活化,在低温(150﹣190℃)下获得了极高的产氢效率。

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方程式可表示为CH3OH+H2O═CO2↑+3H2↑

B.铂﹣碳化钼在反应后的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

C.甲醇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H4O

D.该过程使氢能源的广泛利用成为可能

【答案】A

【解析】A、由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知该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

CH3OH+H2O

CO2↑+3H2↑;故A不正确;

B、铂﹣碳化钼在反应中作催化剂,故反应后的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B正确;

C、甲醇的化学式CH3OH,可表示为CH4O,故正确;

D、该过程使氢能源的广泛利用成为可能;故正确。

故选:

A。

二、非选择题(共33分)每空一分。

【生活现象解释】

13.(2分)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

在去博物馆的路上,小明将空饮料瓶投入到下列_________(填序号)垃圾桶中。

【答案】A

【解析】空饮料瓶可以回收,回收再利用,可以节约资源防止环境污染。

故选A。

14.(2分)工业酒精中所含甲醇是一种有毒,有酒味的可燃性液体.甲醇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可发生下列反应:

8CH3OH+11O2

XCO2+2CO+16H2O试计算:

(1)X值是_________;

(2)若反应消耗4、4g氧气,则生成水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

(1)6.

(2)设生成水的质量是x,

8CH3OH+11O2

6CO2+2CO+16H2O

352288

4.4gx

解之得:

x=3.6g,

答:

生成水的质量是3.6g.

【解析】

(1)根据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的原则,C的个数在生成物中应为8,在生成物中只有2CO中有2个,故x=8﹣2=6.故答案为:

6.

(2)设生成水的质量是x,

8CH3OH+11O2

6CO2+2CO+16H2O

352288

4.4gx

解之得:

x=3.6g,

答:

生成水的质量是3.6g.

15.(3分)“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我们初二学子都在科学防疫、积极备考,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增强体质,有专家建议每天一定要适当补充蛋白质。

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馒头B.黄瓜C.牛肉D.鸡蛋E.菜籽油

(2)我们可以用75%的酒精进行物品消毒。

①量取30mL75%的酒精,应选用的量筒是_________(填序号)。

A.10mL的量筒B.50mL的量筒C.100mL的量筒D.250mL的量筒

②酒精属于易燃、易挥发的液体。

针对家庭存放酒精需要的注意事项,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_________。

(3)一些单位和公共场所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

①次氯酸钠属于_________(填序号)。

A.氧化物B.单质C.化合物D.混合物

②用化学用语表示出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

③制取次氯酸钠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X═NaClO+NaCl+H2O,则X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推断依据是_________。

【答案】

(1)CD;

(2)远离火源;

(3)①C;

②Na

O;

③Cl2;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

(1)A.馒头富含糖类;

B.黄瓜富含维生素;

C.牛肉富含蛋白质;

D.鸡蛋富含蛋白质;

E.菜籽油富含油脂。

故填:

CD;

(2)①量取30mL75%的酒精,应选用50mL的量筒;故填:

B;

酒精属于易燃、易挥发的液体。

家庭存放酒精需要密封保存、远离火源等;故填:

远离火源;

(3)①由化学式可知,次氯酸钠(NaClO)是一种纯净物,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化合物;故填:

C;

②次氯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所以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显+1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显+1价可表示为:

Na

O;故填:

Na

O;

③由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X═NaClO+NaCl+H2O,反应前钠、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2、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氧、氢、氯原子个数分别为2、2、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氯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l2.故填:

Cl2;质量守恒定律。

〖科普阅读题理解〗

16.(4分)氢气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

图为氢能源利用的示意图。

(1)光催化制氢设备中的原料是_________。

(2)氢能源汽车中,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答案】

(1)水(或H2O);

(2)2H2+O2

2H2O。

【解析】

(1)由图示可知,水是光催化制氢设备中的原料;故填:

水(或H2O);

(2)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故填:

2H2+O2

2H2O。

〖生产实际分析〗

17.(2分)如图是一种制备高纯硅的工艺流程图:

(1)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

2Mg+SiO2

Si+2MgO,该反应属于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反应Ⅱ要在无氧气环境中进行,原因是_________(答出一种即可)。

(2)操作Ⅰ的名称是过滤。

过滤时液面应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滤纸边缘。

(3)上述已知生产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

(1)置换反应;高温条件下氧气和氢气混合可能发生爆炸。

(2)低于。

(3)HCl。

【解析】

(1)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

2Mg+SiO2

Si+2MgO,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反应Ⅱ要在无氧气环境中进行,原因是高温条件下氧气和氢气混合可能发生爆炸、硅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等。

故填:

置换反应;高温条件下氧气和氢气混合可能发生爆炸。

(2)操作Ⅰ的名称是过滤。

过滤时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

故填:

低于。

(3)上述已知生产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HCl。

故填:

HCl。

18.(3分)如图所示流程可用于制备硫酸铵。

Ⅰ.制硫酸: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反应②为SO3+H2O═H2SO4,该反应属于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Ⅱ.合成氨:

(3)“原料气”中N2的制备:

N2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_________,可通过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

(4)“原料气”中H2的制备:

高温时,CH4和水蒸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得到H2和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答案】

(1)S+O2

SO2;

(2)化合;

(3)四;

(4)CH4+2H2O

CO2+4H2。

【解析】

(1)硫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

S+O2

SO2;

(2)该反应具有“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3)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四;

(4)甲烷与水蒸气在催化剂作用下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所以化学方程式是:

CH4+2H2O

CO2+4H2。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19.(2分)如图是实验室进行的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1)若蜡烛燃烧更旺,则分液漏斗内装的液体为:

_________,集气瓶内壁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2)若蜡烛燃烧熄灭,则制取气体的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可能为:

_________;

(3)用实验甲装置制取一瓶CO2进行实验乙,①②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纸花。

能证明实验成功的现象是_________,将纸花取出烘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答案】

(1)过氧化氢溶液;出现水珠。

(2)CaCO3+HCl→CaCl2+H2O+CO2。

(3)纸花②比纸花①先变红;纸花由红色变成紫色。

【解析】

(1)若蜡烛燃烧更旺,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则分液漏斗内装的液体为过氧化氢溶液,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集气瓶内壁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出现水珠。

故填:

过氧化氢溶液;出现水珠。

(2)若蜡烛燃烧熄灭,则制取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CaCO3+HCl→CaCl2+H2O+CO2。

故填:

CaCO3+HCl→CaCl2+H2O+CO2。

(3)能证明实验成功的现象是纸花②比纸花①先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时软时硬变红色;

将纸花取出烘干,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纸花由红色变成紫色。

故填:

纸花②比纸花①先变红;纸花由红色变成紫色。

20.(2分)回答有关水的实验,如图实验一和实验二:

(1)实验一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

(2)实验一中A端应连接在电源的_________极。

(选填“正”或“负”)

(3)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实验二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_________。

【答案】

(1)H2O

H2+O2;

(2)负;

(3)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解析】

(1)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

H2O

H2+O2;

(2)由实验一观察到:

A端产生的气体较多,为氢气,与电源负极相连;

(3)实验二是水的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21.(2分)以下为某实验小组进行的几组实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为验证稀硫酸化学性质,做如下的三个实验。

实验①最终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实验②能体现出稀硫酸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

实验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下列所示四个验证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_________。

【答案】

(1)①紫色石蕊变蓝色;

②酸会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③BaCl2+H2SO4=BaSO4↓+2HCl;

(2)BD。

【解析】

(1)①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碱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色,氢氧化钠会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所以实验①最终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紫色石蕊变蓝色;

②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所以实验②能体现出稀硫酸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酸会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③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化学方程式为:

BaCl2+H2SO4=BaSO4↓+2HCl;

(2)A、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水面上升约五分之一,可以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A正确;

B、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会逸散到空气中,该反应需要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故B错误;

C、酚酞遇碱变红色,A烧杯中的酚酞变红色,可以验证分子运动,故C正确;

D、铜不会与稀硫酸反应,铁会与稀硫酸反应,银不会与硝酸汞反应,不可以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铁、铜、汞,故D错误。

故选:

BD。

22.(3分)某同学配制8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准备了下列实验用品,请回答:

(1)配制过程中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_(填名称)。

(2)该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

①计算,②称量,③_________(填步骤名称)。

(3)计算所需NaCl的质量为_________g;本实验中需要选择的量筒的量程是_________(选填“20mL”、“50mL”、“100mL”)。

(4)量取蒸馏水操作如下:

将蒸馏水注入量筒,待液面接近量取体积对应刻度线时,改用_________(填仪器名称)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5)误差分析:

在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则导致配得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

(1)玻璃棒;

(2)溶解;

(3)4;100mL;

(4)胶头滴管;

(5)偏大。

【解析】

(1)配制8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NaCl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NaCl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

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配制过程中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2)配制8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NaCl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NaCl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

(3)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8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80g×5%=4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80g﹣4g=76g(合76mL),应用规格为100mL的量筒量取水的体积。

(4)将蒸馏水注入量筒,待液面接近量取体积对应刻度线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5)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23.(2分)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过程:

①通入CO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均无明显变化。

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处无明显变化,b处红磷燃烧。

(1)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

(2)对比①、②中b处红磷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答案】

(1)实验过程②中,a处红磷不燃烧,b处红磷燃烧;

(2)燃烧需要氧气。

【解析】

(1)a、b两处的红磷均与氧气接触,但a处的红磷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而b处的红磷达到了其着火点,所以a处红磷不燃烧,b处红磷燃烧,此现象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故填:

实验过程②中,a处红磷不燃烧,b处红磷燃烧;

(2)在实验①和实验②中,b处红磷的温度均达到了着火点,但是在实验①通入二氧化碳时不燃烧,在实验②中通入氧气时发生了燃烧,对比可知与氧气接触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故填:

燃烧需要氧气。

〖科学探究〗

24.(6分)84消毒液、H2O2溶液都是常用消毒剂,兴趣小组对两种消毒剂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

【实验1】取少量84消毒液于试管中,滴加H2O2溶液,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然后_________(填写实验操作和现象),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提出问题】在上述反应中,NaClO的作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

作反应物,NaClO与H2O2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猜想二:

作_________,类似分解H2O2溶液制氧气时MnO2的作用。

【实验2】

①按如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并_________。

②向锥形瓶中加入30mL84清毒液,注射器中吸入25mLH2O2溶液。

③将注射器中的H2O2溶液平均分5次推入锥形瓶中:

每次推入H2O2溶液,待不再产生气泡后,记录收集气体的总体积(忽略其他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见下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收集气体的总体积/mL

140

280

365

x

375

(1)表中的数据x=_________。

(2)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猜想一正确”,其依据是_________。

【分析讨论】NaClO与H2O2溶液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拓展反思】生活中常用消毒剂除84消毒液、H2O2溶液外,还有75%酒精、过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