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论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51290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与金融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财政与金融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财政与金融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财政与金融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财政与金融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与金融论文.docx

《财政与金融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与金融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与金融论文.docx

财政与金融论文

目录

财政篇………………………………………………………………………………2

案例:

央企上缴红利范围及比例“双扩容”……………………………………2

一、扩大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2二、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2

结合理论分析与评论……………………………………………………………3

一、联系财政学知识…………………………………………………………3

二、关于5%的上调比例………………………………………………………3

三、关于扩大的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3

四、关于由此而增加的财政收入的去向……………………………………4

金融篇………………………………………………………………………………5

案例:

回顾2010通货膨胀及央行如何抑通胀稳物价…………………………5

结合理论分析与评论……………………………………………………………6

一、认识通货膨胀…………………………………………………………6

(一)通货膨胀的概念和衡量…………………………………………6

(二)通货膨胀的分类…………………………………………………7

二、通货膨胀原因的理论分析……………………………………………7

(一)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7

(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7

(三)通货膨胀的货币数量论解释…………………………………7

三、货币政策的工具………………………………………………………7

(一)再贴现率和再贷款政策………………………………………8

(二)公开市场业务…………………………………………………8

(三)变动法定准备金率政策………………………………………9

(四)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政策……………………………………9

四、金融篇总结……………………………………………………………10

 

财政篇

案例:

央企上缴红利范围及比例“双扩容”

财政部2010年12月30日公布2011年扩大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和适当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方案。

财政部公布的《关于完善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有关事项的通知》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规定:

一、扩大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

2011年起,教育部所属623户企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所属21户企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直属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文化部直属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公司、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公司、中国动漫集团公司,农业部直属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公司、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以及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和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两家中央管理企业将纳入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

上述部属企业共有652户,其中,教育部部属企业以623户占据绝大多数,文化传媒类企业也居多。

在此通知出台前,有消息称,铁道部下属企业和金融国企将被纳入央企红利收缴范围,但此次下发文件并未提及。

对此,财政部财科所国有经济研究室主任文宗瑜认为,短期内将铁道部部属央企纳入的可能性不大,因为铁道部部属企业承担发展高铁的重任,仍属于政策支持范围。

“金融国企也还处于政策保护阶段,因此短期内也不太可能划入。

”文宗瑜认为,我国的金融国企尽管规模比较大,但在国际上竞争力仍比较弱,仍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二、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

从2011年起,适当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

具体收取比例分四类执行,第一类为企业税后利润的15%;第二类为企业税后利润的10%;第三类为企业税后利润的5%;第四类免交国有资本收益。

其中,第一类15家公司包括:

中国烟草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第二类的包括中国铝业、中国有色、中国南车、宝钢、中国国航、招商局集团等78家央企,中国核工业集团等33家央企入选第三类。

第四类企业只有两家,即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和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

我国是从2007年9月开始正式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当时国务院发布《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结束了国企、央企“利润独享”的历史。

但2007年开展央企利润上交只是试点,当时确定的三类央企,第一类为资源型企业,征收比例为10%,第二类一般竞争性企业,征收比例为5%,第三类军工企业、转制科研院所企业,为暂缓3年上交或免交。

此次下发的《通知》实际上是明确了军工、科研院所央企免缴期即将结束。

结合理论分析与评论

一、联系财政学知识

调整央企上缴红利范围及比例是属于调整财政当中的财政收入。

央企上缴的红利从财政收入的形式上划分属于财政收入当中的国有资产收入,是凭借政府的经济权利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过程;从收入层级上划分,本次调整的企业上缴的红利主要是归入中央财政收入;此外,按财政收入的管理要求分类,国有资产收入是需要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预算内收入。

国有资产广义上的概念是指属于国家所有的全部财产以及各种自然资源财富;狭义上的概念是指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的并能为国家提供未来收入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

中央企业是我国国企的主力军,无论从广义上还是狭义上看,都是是严格意义上的国有资产。

国有资产收入主要有两大类:

经营收入和产权收入。

经营收入中包括国企上缴利润、租金、国家凭借所持股份分的股息和红利。

产权收入包括产权转让收入和使用权转让收入。

本次调整央企上缴红利范围及比例属于经营收入当中的上缴利润收入。

二、关于5%的上调比例

早在11月3日,国务院做出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范围、适当提高国企红利上缴比例的决定。

社会各界不时传出央企红利上缴比例提高5%-30%的声音,但最终敲定为提高5%。

虽然有声音称央企红利上缴80%都不为过,但对此多数有关专家认为提高5%这个比例是比较恰当的,“如果一下提高太多,来自央企的阻力会很大,也会影响央企的资金流动”。

提高5%“既可以保证企业自身发展,又可以将企业获得的效益多拿出一部分来支持经济发展”。

对此,我的意见是此次提高收缴比例已经释放出遏制央企盲目投资、加快央企结构调整的“积极信号”,当然相对于央企今年利润水平显著提高的事实,5%的提高幅度不算很大。

但是这算得上是一次改革,从中国的国情和历史改革经验来看,中国的改革和政策调整一向都是循序渐进的,采取的改革策略也是温和的,中国不适合一次性的翻天覆地的大改革。

因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稳定是相当重要的,如果一次性的把收取比例提高百分之二三十,这会使目前效率不是很高、竞争力有待提高的中央企业感觉流动资金紧张,一下子难以适应,就会造成很大的改革阻力,甚至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合理的政策选择应该是先上调5%,让央企适应几年,也积累一些解决改革中存在问题的经验,等过两三年再继续上调,这样有助于提高央企的运营效率,也能为国家曹正增加一笔收入。

三、关于扩大的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

被新纳入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的央企中新增的教育、文化传媒类企业居多其中文化传媒企业是首次纳入。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齐勇锋接受《财经网》记者采访表示,此次将文化、传媒类企业纳入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意义重大。

他称,此举乃国有文化资产管理运营体制的实质性改革:

从财政角度看,国家第一次将经营性资产和公益性资产完全分开,以图实现国有经营性文化资产的保值增值和产业化运营,从而体现其产业属性。

我觉得这也体现了中国政府采取改革措施的循序渐进的一贯作风,本次即使新纳入这些企业预算实施范围,在众多的央企当中,依旧还有很多企业是在这个范围之外的,根据改革的进程,应该不断扩大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将更多的中央企业纳入到中央管理范围中来。

同时对于本次新纳入的企业并没有包含铁道部下属企业和金融国企这一政策,有人认为应该尽快将这两类企业也纳入其中,也有有关人士认为不应将其纳入。

如果说铁道部部属央企,“接下来将承担发展我国高铁建设的重任,仍属于政策支持范围内,短期内也不可能被纳入。

我认为国有金融类企业国有金融类企业应该尽快纳入的,加入WTO后,外国银行逐渐进入中国市场,我国的国有银行运行效率低、国际竞争力弱的弱点暴露出来,一直靠着巨大的利差和国家政策的支持维持竞争。

但是我国的金融国企规模大,占用资源多,而运行效率低,并且现在属于高收入行业,应该要纳入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向国家上缴一定的利润,承担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这样可以给这些企业一些压力,促使它们想办法提高自身的运行效率和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限制该行业的过高收入,支持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调节收入分配的目标。

四、关于由此而增加的财政收入的去向

文宗瑜告诉记者,初步估算,今年央企经营业绩再创新高,利润将首次超过1万亿元。

此次上调央企上缴红利比例后,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将增收380亿至500亿元。

有专家认为:

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增收后,仍将主要用于央企重组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取之于央企用之于央企。

”但是也有相当部分的人认为应从这部分增加的收入中调出部分用于公共预算,用于社保支出。

站在我个人的角度,我是支持第二种观点的,我想应该很多老百姓也是持这样的观点。

由于涉及到的大部分央企是规模大、垄断性强、市场准入门槛、收入高福利好的企业,因此也有人担心上调央企上缴红利比例后,相关物价会再上涨。

所以政府此次上调央企上缴红利后,应该控制这些企业以此为由通过提高物价,把这部分负担转嫁给老百姓;同时从此增加的财政收入当中划拨相当部分用于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事业,真正体现出国有企业全民所有,全民受益的宗旨!

 

金融篇

案例:

回顾2010通货膨胀及央行如何抑通胀稳物价

2010年中国老百姓最关注的大事之一就是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从今年2月起,我国实际负利率状态已持续11个月,11月CPI涨幅更是达到5.1%,创28个月新高。

尽管12月CPI同比涨幅经历短暂下行,但展望2011年,通胀形势并不乐观,专业人士预计2011年全年通胀水平将高于今年,达到4%-5%。

关于造成通货膨胀和物价持续上涨的原因,现在比较多的解释有三种:

流动性泛滥、成本推动、外部输入。

出于推动经济增长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目的,我国已连续多年货币发行量超出实体经济的增长率。

数据显示,2009、2010年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期间,M2增长目标为17%,而2003年至2006年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期间,M2增速平均目标为16%。

由于大多数年份货币供应量的执行结果均超预期,在目前M2仍然保持19.5%增速。

实际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远远超过实体经济运行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必定造成货币流动性过剩,而巨大的流动性是中国CPI指数节节高升背后的重要推手。

而关于成本推动,主要由于原材料、农产品和工资成本的上涨造成物价的节节攀升。

关于外部输入,转眼距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已有2个年头,国际金融危机极端动荡状态已经缓和,发达经济体步入缓慢曲折的复苏过程,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增长比较强劲,外需有相应改善。

中国在吸取这场全球危机教训的同时,也慢慢走上经济复苏之路。

主要发达国家持续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过剩状况加剧,国际资本将会继续流入我国。

在已经翻过去的2010年,中国既有对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又面临通胀升温的预期,再加上美国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热钱流入加剧,国内流动性宽松,大宗商品价格屡创新高……

针对2010年愈见严峻的通胀压力,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频率等常规价格和数量工具,各工具组合使用,以控制通胀,稳定物价。

1月12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

这是央行时隔一年半以来,首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预示着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基调下,流动性收紧的开始。

2月12日,央行再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

 5月2日,央行年内第三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暂不上调。

6月19日,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的新闻稿。

这意味着央行开始重启2005年7月至2008年6月的汇改进程。

人民币汇率不再“紧盯”单一美元,而是重新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

专家认为,未来人民币汇率将呈双向浮动态势,弹性加大,不会一次性大幅升值。

10月19日,央行宣布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这是时隔3年后的首次加息,也被市场视为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回归稳健的标志。

市场观点认为,新一轮的加息通道开启。

11月10日,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从这一次开始,小型金融机构不再享受政策照顾。

11月19日,仅时隔9日,央行宣布了年内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决定。

这也成为历史上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时间间隔最短的一次。

央行此举主要是为加强流动性管理,调控货币信贷投放节奏。

12月10日,央行宣布年内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12月25日,在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央行宣布了年内二次加息。

专家认为意在抑制通胀预期。

经过2010年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银行业的存款准备金率目前高达18.5%的历史高位;两次加息后,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2.25%提高到2.50%再提高到2.75%。

继12月25日宣布加息后,央行自12月26日起同步上调对金融机构贷款(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率。

这是央行自2008年1月份以来两年首次对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进行调整。

从26日起,提高之后的再贷款利率当中,其中20天期再贷款利率从2.79%升至3.25%,三个月期再贷款利率从3.06%升至3.55%,六个月期再贷款利率从3.24%升至3.75%,一年期再贷款利率由3.33%提升0.52个百分点上调至3.85%。

同时,一年期再贴现利率也由1.8%上调至2.25%。

结合理论分析与评论

结合我看过的新闻评论以及学过的《金融学》知识和《宏观经济学》理论,我对央行采取的抑制通胀、稳定物价的对策的分析和评论如下。

一、认识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的概念和衡量

通货膨胀一般指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普遍上升过程,或者说货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下降的过程。

通货膨胀不是指个别商品及劳务的价格上涨,而是指物价总水平的上升,物价总水平或简称物价水平是所有商品和劳务交易价格的加权平均数,这个加权平均数,就是价格指数。

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有:

①消费价格指数CPI,②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包括产成品和原材料),③GDP价格折算指数。

目前仍以CPI指数使用频率最高,2010年11月我国以CPI指数衡量的物价涨幅达到5.1%,创28个月新高。

(二)通货膨胀的分类

以物价上涨速度作为分类标志,可分为:

爬行的(2%-3%)、温和的(3%)、飞奔的(两位数以上)和恶性的(每月50%以上)通货膨胀,目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尚处于可以控制的状态;以通胀的原因分类,可分为:

需求拉动,成本推进和结构性通货膨胀,目前造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比较复杂,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此前连续多年的货币超量发行是造成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以通货膨胀预期为分类,分为:

未预期到的通胀和已预期的通货膨胀,目前我国居民通胀预期普遍较高;以经济模式中市场控制起多大作用分类,分为:

开放性通货膨胀和抑制性的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原因的理论分析

(一)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如右图

(1)所示,在假设总供给(AS)不变的前提下,总需求增加(AD0->AD1)会导致物价上涨(P0->P1)。

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由于对某些产品的需求过剩导致的。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如右图

(2)所示,由于成本上升,在相同价格下企业愿意提供的产品减少(AS0->AS2),假定需求(AD)不变,物价就会上升(P0->P2)。

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原材料、工资成本上升导致的。

(三)通货膨胀的货币数量论解释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流动性过剩是物价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尽管历次通货膨胀中的货币供应机制、渠道有所不同,但货币供应供应过多是历次通胀的一个共同特征。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周其仁也指出,通胀的“根子”终究还是流通中的货币太多。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中介绍的交换方程为:

M*V=Py

式中,M为货币供应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名义收入与货币量之比,即一定时期平均一元钱用于购买最终产品与劳务的次数);P为价格水平;y为实际收入水平。

由上式可推得如下关系式:

∏=m–y’-v

式中,∏为通货膨胀率;m为货币增长率;v为流通速度变化率;y’为产量增长率。

从式中可以看出,货币供给的增加(m变大)是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

三、货币政策的工具

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就是货币政策。

凯恩斯主义者的观点认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样,也是调节国民收入以达到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的目标,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两者不同之处在于,财政政策直接影响总需求的规模,这种直接作用是没有任何中间变量的,而货币政策则还要通过利率的变动来对总需求发生影响,因而是间接地发挥作用。

货币政策一般也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

前者是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带动总需求的增长。

货币供给增加时,利息率会降低,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因此经济萧条时多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

反之,紧缩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给的增长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取得信贷比较困难,利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严重时,多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

不过这样的情况在我国这样一个利率非市场化的国家是并不完全适用的。

不过,关于利率的调控,非市场的利率则通过中央银行直接调控。

(如2010年为调控通胀两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的工具有如下几种。

(一)再贴现率和再贷款政策

再贴现是中央银行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再贴现是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中央银行通过提高再贴现利率,可以增加商业银行通过再贴现方式获取资金的成本,进而起到回笼基础货币,紧缩银根的作用。

央行不但能通过再贴现率的调整调控货币总量,还可以规定哪些票据可以被再贴现,哪些机构可以申请再贴现,能调整结构,由于具有针对性,可以使得政策效果更加精确。

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是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银行发放的再贷款分为三类:

一是为解决流动性不足的需要而发放的贷款;二是为处置金融风险的需要而发放的贷款;三是用于特定目的的贷款。

中央银行调整再贷款利率,可以通过两种路径达到货币政策目标:

一是可以影响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取得信贷资金的成本和额度,从而使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发生变化;二是可以通过再贷款利率变化向社会宣示货币政策取向,进而影响公众预期。

通过变动贴现率或者在贷款率控制货币供给本身其实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当银行十分缺乏准备金时;即使贴现率或者再贷款率很高,银行依然会从中央银行贴现窗口贴现或者贷款。

可见,通过变动再贴现率和再贷款率来控制银根效果是相当有限的。

(二)公开市场业务

这是目前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或者央行票据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政府证券是政府为筹措弥补财政赤字资金而发行支付利息的国库券、债券,这些被初次卖出的证券在普通居民、厂商、银行、养老基金等单位中反复不断被买卖。

央行可参加这种交易,在这种交易中扩大和收缩货币供给。

由于公开市场操作很灵活,因而便于为中央银行及时用来改变货币供给变动的方向,变买进为卖出证券,立即就能使增加货币供给变为减少货币供给。

正是中央银行可以连续地、灵活地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自由决定有价证券的数量、时间和方向,因而会有一种连续性效果,使社会不易对公开市场业务作出强烈反应,而且中央银行即使有时会出现某些政策失误,也可以及时得到纠正,这是贴现率政策和准备金率政策所不可能有的长处。

但有数据显示,2011年1到4月公开市场(央票和国债)到期现金流接近2万亿元的天量。

在目前加息预期下,加上年底流动性偏紧,央票发行难度较大,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再回笼货币应该会有相当困难。

(三)变动法定准备金率政策

中央银行有权决定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如果中央银行认为需要增加货币供给,就可以降低法定准备金率,使所有金融机构对每一笔客户的存款只要留出更少的准备金,或者也可以反过来说,让每1元钱的准备金可支撑更多的存款。

相反,在通货膨胀时期,央行可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让每1元钱的准备金可支撑更少的存款,以此收缩流动性。

从理论上说,变动法定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调整货币供给最简单的办法,然而,变动法定准备金率的作用十分猛烈,一旦准备金率变动,所有银行的信用都必须扩张或收缩。

所以变动法定准备金率的方法在灵活性上比不上公开市场业务。

但在目前,央行票据发行困难的情形下,变动存款准备金率应该是治理通胀的有效方法之一,所以2010年央行曾六次使用这一方法。

(四)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政策

加息或者减息,是在利率非市场化的国家可以实行的货币政策。

加息,一方面可以稳定储户的预期,可以向老百姓释放这样一个信号——那就是你的存款放在银行是安全的,不会缩水”;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贷款企业的融资成本,一定程度上抑制投资过热。

另外,加息之后,央票市场利差倒挂的现象可望得到缓解,公开市场回笼基础货币量可望有所回升,可以给公开市场业务工具的操作提供一定空间。

但是加息同样会买下这样一个隐患:

加息导致中美利差扩大可能会进一步引发“热钱”(HotMoney)流入中国。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央行实行货币政策必须考虑国际因素。

在目前世界主要强势货币国普遍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的情况下,加息政策其实是应该慎用的。

“热钱”流入应该有两方面的不利影响。

一是“热钱”套汇套利双重收益,以其高收益和高风险性给中国经济运行增加风险(如亚洲金融风暴的例子)。

二是在中国实行有管制的汇率制度的情况下,“热钱”进入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

因为当“热钱”涌入中国市场时,为了稳定汇率不致升值太大,中央银行必然要做一个矛盾的事情:

一方面是处于紧缩的动机提高利率,另一方面为稳定汇率而抛出货币一收购外汇,而央行所抛出的是基础货币,经过银行系统的货币乘数放大,又会起到放宽流动性的总用。

四、金融总结

以上是我运用《金融学》和《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对2010年的通货膨胀和央行所采取的一些稳定物价的货币政策的一些看法。

当然央行在调节物价的过程当中是多种货币政策配合使用的,并且在实践当中已经在探索新的调控工具和方法了。

对于那些新的工具和方法,我所学知识里尚未涉及到,我的课外阅读涉猎的也不多,关于它们的知识以及在中国的实际中运用的效果,有待进一步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