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名家诗导读姜夔.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50087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名家诗导读姜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宋名家诗导读姜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宋名家诗导读姜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宋名家诗导读姜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宋名家诗导读姜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宋名家诗导读姜夔.docx

《宋名家诗导读姜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名家诗导读姜夔.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宋名家诗导读姜夔.docx

宋名家诗导读姜夔

宋名家诗导读——姜夔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寓居武康(今浙江德清县武康镇)。

少孤贫,淳熙三年(1176)游扬州、合肥,旅食江淮一带。

十年后游长沙结识了诗人萧德藻。

萧赏其文才,并把侄女嫁给他。

后姜夔先后谒见杨万里和范成大,杨万里称其文无所不工。

此后,姜夔常来往于苏、杭、金陵、合肥和无锡等地,与张鉴、张及尤袤等名流交游。

张鉴曾想以锡山的庄园送他,甚至还想为他买官爵,但他都谢绝了。

姜夔称他和张鉴十年相处,情甚骨肉。

张氏兄弟去世后,姜夔失却依傍,晚年十分贫困,死无以殓,幸得吴潜料理丧事,葬于钱塘门外的西马塍。

明人张羽《白石道人传》曰:

白石袺然遗老,游食江湖,人品之为逸客;然其所交皆当世伟儒,朱熹、楼?

、项安世、叶适、杨万里、尤袤、辛弃疾之徒,交相推誉,语云:

不知其人视其友。

白石岂江湖逸客已哉?

  姜夔是江湖诗派前期的代表诗人之一,少有诗名,早年学黄庭坚诗,中年摆脱黄诗,自求独造。

他的近体诗,尤其是七绝,从江西派出来走向唐人,糅合了江西派和晚唐的诗风,清刚疏宕、风姿秀逸,饶有缥缈风神。

由于事功无望,加上湖海飘零、寄人篱下,故其诗多吟咏山水、感喟身世、追怀旧游、眷念情遇之作。

  姜夔多才多艺,诗词之外,还擅长书法,精通音律。

他怀有求为世用、施展抱负的热情,曾于庆元三年(1197)向朝廷上《大乐议》、《琴瑟考古图》,建议整理国乐,但没有引起重视。

两年后又上《圣宋铙歌鼓吹曲》十二章,获诏允许免解(不必经由地方考选的手续)参加礼部进士考试未中,遂以布衣终生,在酒祓清愁,花消英气的生活中消磨了一生。

  姜夔的著作可考者有十多种,现存《白石道人诗集》、《诗说》和词集《白石道人歌曲》,其书学论著则有《续书谱》和《绛帖平》传世,音乐论著《大乐议》和《琴瑟考古图》,从《庆元会要》和《宋史乐志》中可见其大略。

今有《姜白石诗集笺注》(孙玄常笺注,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虞美人草[1]

  夜阑浩歌起,玉帐生悲风[2]。

  江东可千里,弃妾蓬蒿中[3]。

  化石那解语[4],作草犹可舞。

  陌上望骓来[5],翻愁不相顾[6]。

  

  【注释】

  [1]虞美人草:

罂粟科草本植物名,初夏开花,花朵艳丽。

旧时传说虞美人草听人唱《虞美人曲》便枝叶摇动,仿佛应拍起舞。

  [2]夜阑二句:

夜已深沉,项王高唱哀歌与虞姬诀别,军帐中一时充满悲凉气氛。

夜阑:

夜深。

玉帐:

张膗《云谷杂记》:

盖玉帐乃兵家厌胜之方位。

谓主将于其方置军帐,则坚不可犯,犹玉帐然。

(见《说郛》三十)杜甫诗《奉和严郑公军城早秋》:

玉帐兮弓射虏营。

  [3]江东二句:

江东辽阔,还是大有可为,而大王意气不振,自取殒灭,致我含悲而死,被抛撇在荒野之中。

江东:

指长江东岸地区。

项王当时从垓下突围至乌江(在安徽省和县入长江),因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而死。

蓬蒿:

代指荒草、杂草。

  [4]化石:

湖北武昌山有望夫石。

《幽明录》:

古传云:

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

  [5]骓:

毛色苍白相杂的马,指项羽的坐骑。

项羽《虞兮》歌有时不利兮骓不逝之句。

[6]翻:

意同反。

顾:

看顾。

  

  【导读】

  垓下兵败,项羽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其爱姬虞美人从之,凄美悲壮。

项羽曾自为诗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首诗予虞美人草以情思,以充满哀怨的口吻向人诉说着一个年代久远的故事。

爱情和历史交织的沉重和壮美配以民歌风调,寓于传说故事,举重若轻,让人慨叹。

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爱情却留下了美丽的忧伤。

一二句起调高旷。

同时人萧德藻有诗《咏虞美人草》,辛弃疾有词《浪淘沙赋虞美人草》。

  

  送《胡天续集》归诚斋,时在金陵

  翰墨场中老斫轮[1],真能一笔扫千军[2]。

年年花月无闲日[3],处处山川怕见君[4]。

箭在的中非尔力[5],风行水上自成文[6]。

先生只可三千首[7],回首江东日暮云[8]。

  【注释】

  [1]老斫轮:

《庄子天道》:

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

  [2]杜甫《醉歌行》:

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此句化用杜诗。

  [3]闲:

夏校本作闲,陆本、许本作闭,同。

夏校本记:

《鹤林玉露》二引作虚。

此句言每逢花朝月夜,吟咏不息。

  [4]夏校本记:

曹元忠校:

《鹤林玉露》二引作江山。

钱钟书《宋诗选注》云:

(杨万里)用敏捷灵巧的手法,描写了形形色色从没描写过以及很难描写的景象,因此姜夔称赞他说:

处处山川怕见君。

怕落在他的眼里,给他无微不至地刻画在诗里。

  [5]此句比喻其诗之巧。

  [6]《易涣卦》:

象曰:

风行水上,涣。

《诗魏风伐檀》:

河水清且涟漪。

毛传:

风行水成文曰涟。

此句比喻其诗妙合自然。

  [7]欧阳修《赠王介甫》诗: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8]首:

夏校本、陆本、许本并作施,洪本作首,祠堂本作拖。

杜甫《春日忆李白》: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导读】

  绍熙二年(1191)初夏,姜夔至金陵谒见杨万里,作此诗。

诗称赞杨万里写诗笔力炉火纯青,气势浩瀚;随物赋形,得山川之精,勾花月之魄;走笔如行云流水,妙合自然。

其甚至把杨万里和李白相提并论,有过誉之处。

就此诗而言,风格刚健遒劲,峭拔爽利,用典多而广,一气呵成,但未免句意太露,溢美之情可见。

  方回本不喜欢姜诗,《瀛奎律髓》只选这一首,评云:

尧章自能按曲,为词甚佳,诗不逮词远甚。

予选其一。

此一首合予意,容更详之。

(《瀛奎律髓》卷三十六)清纪昀评其四句粗豪之气太重,五、六意是而句不工(《瀛奎律髓汇评》卷三十六),姜诗多以语精韵远境清见长,此诗殆不类他作,明显带有江西风调。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1][(选三)

  其一

  细草穿沙雪半销[2],吴宫烟冷水迢迢[3]。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注释】

  [1]苕溪:

浙江吴兴县的别称,因境内苕溪得名。

吴兴即湖州(宋时湖州治所在吴兴)。

时姜夔安家于此。

  [2]草:

夏校本、陆本、许本并作草,吟稿本作柳。

庾信《荡子赋》:

细草横阶随意生。

  [3]吴宫:

苏州有春秋时代吴国宫殿的遗址。

迢迢:

遥远的样子。

杜牧《寄扬州韩判官》诗: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导读】

  绍熙二年(1191)冬,姜夔告别石湖别墅,除夕之夜乘舟归苕溪。

落拓游子漂无定所,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姜夔心中始终怀着深深的落寞和孤寂,表面的热闹消隐后这种心境更无处遁形。

归途中,夜色苍茫,四野幽?

,寒气袭人,诗人不禁心绪如潮,写下了这十首七绝。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

石湖范致能尤爱其诗,杨诚斋亦爱赏之,赏其《岁除舟行十绝》,以为有裁云缝雾之妙思,敲金戛玉之奇声。

即谓这十首诗构思精心细密,格调谐婉高秀。

  其一极具萧散简远之神。

细草、沙地、吴宫、烟水、梅花、竹丛、石桥,建构出一个幽冷、萧索、缥缈的世界,人的灵魂似乎随着迢迢的流水、飘浮的暗香徜徉。

写梅花遗貌得神,画图难足。

清刘熙载《艺概》云:

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

此诗写梅亦如是。

结句畅达悠扬。

清幽冷寂的氛围中,愈能体味姜夔何以体貌清莹,望之若神仙中人(张羽《白石道人传》)。

  

  其七

  笠泽茫茫雁影微[1],玉峰重迭护云衣[2]。

  长桥寂寞春寒夜[3],只有诗人一舸归[4]。

  

  【注释】

  [1]笠泽:

指太湖。

《扬州记》:

太湖一名笠泽,一名洞庭。

  [2]夏校本记:

曹元忠校:

郁逢庆《书画题跋记》卷六《赵文敏书卷》,重迭护作高下蔼。

《楚辞东君》:

青云衣兮白霓裳。

玉峰:

指太湖群山。

护云衣:

形容太湖诸峰为云雾缭绕。

  [3]长桥:

垂虹桥。

见《过垂虹》注。

  [4]舸:

舟。

杜牧《杜秋娘》诗:

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

按白石《庆宫春》词自序:

绍熙辛亥除夕,予别石湖归吴兴,雪后夜过垂虹,尝赋诗云:

笠泽茫茫雁影微,(节)。

又按,白石此行,载小红同归,故以鸱夷(范蠡)载西子自比。

  

  【导读】

  葛天民《荷叶蒲中》诗云:

平生浩荡烟波趣,月淡风微只自知。

人们看到的是姜夔依附范成大时吹箫度曲、风流自赏的浪漫生活,而诗人内心深邃幽微的复杂情感此刻惟有雁心知,烟波浩渺的湖面上那隐约依稀的归雁,恰似顾影自怜的诗人自己。

雁影微三字最有兴味,此句与杜甫的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于俯仰之间同有一种缥缈孤凄之感。

  

  其十

  环?

随波冷未销[1],古苔留雪卧墙腰。

  谁家玉笛吹春怨[2],看见鹅黄上柳条[3]。

  

  【注释】

  [1]环?

古人腰上带的佩玉,圆形的称环,环形而有缺口的称?

此似以环?

状冰块上之雪。

《文选》谢惠连《雪赋》:

既因方而为?

,亦遇圆而成璧。

  [2]吹春怨:

吹出怨春的歌曲。

  [3]看:

夏校本、许本、陆本等并作看,旧钞本作照。

王安石《南浦》诗:

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鹅黄:

新柳色。

  

  【导读】

  残雪未消,冷气侵衣。

一声笛响吹破了夜的静谧,怨春曲调的哀怨缠绵顷刻在夜色里弥漫开来。

春天悄悄地来了,鹅黄点染了柳条,给诗人孤寂的心带来丝丝暖意。

鹅黄上柳条使沉缓的基调为之一振,闪现了一丝亮色。

写春意以轻清精圆代替重拙繁浓。

上如作画法,新颖别致,柳色变化具有动态。

  

  姑苏怀古[1]

  夜暗归云绕柁牙[2],江涵星影鹭眠沙[3]。

  行人怅望苏台柳[4],曾与吴王扫落花。

  

  【注释】

  [1]姑苏:

苏州西南有姑苏山,因而苏州也别称姑苏。

  [2]柁牙:

船柁。

柁,同舵。

牙,牙樯。

杜甫《秋兴》诗:

锦缆牙樯起白鸥。

仇注引《埤苍》:

樯尾锐如牙也。

樯即桅竿。

  [3]诸本并作鹭眠。

夏校本记:

曹元忠校:

《鹤林玉露》引作雁团。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

  [4]苏台:

姑苏台,即吴宫。

故址在苏州西南灵岩山。

李白《乌栖曲KG1x〗》: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又《苏台览古》:

归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姜夔翻为新意。

  

  【导读】

  少年姜夔在目睹江淮一带地方生产凋敝、风物荒凉,曾发出徘徊望神州,沉叹英雄寡(《昔游诗》)的慨叹,扬州慢、凄凉犯一类词也颇有禾黍之悲,而在这首诗里,昔日的愤懑和忧虑化作了淡淡的惆怅,仿佛若有所失。

后两句使人愀然动色,杨万里极喜诵之,或是其中蕴涵的历史沧桑感和某种个人情愫的积淀与之心境契合,但仅如此不足以跳出李白《苏台览古》的窠臼,此诗妙处实在一、二句。

起句疏宕,不涉题旨,欲抑先扬。

写晚云悠闲、白鹭自适、星斗灿烂、山川依然,说景微妙,相形之下怅望苏台柳就流露出了一种苦涩的况味,怀古伤今之情纡徐委折。

景物的渲染与感慨的抒发相得益彰,物是人非的历史感更加厚重,此诗兴味深厚而笔致飘逸,具蕴藉空灵之美。

姜夔《诗说》云:

韵度欲其飘逸。

这首怀古伤今之作不滞于情,不役于物,饶有远韵。

近人缪钺《姜白石之文学批评及其作品》云:

白石之诗气格清奇,得力江西;意襟隽澹,本于襟抱;韵致深美,发乎才情。

受江西诗派影响者,其末流之弊,为枯涩生硬,而白石之诗独饶风韵。

  

  过垂虹[1]

  自作新词韵最娇[2],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3],回首烟波十四桥[4]。

  

  【注释】

  [1]垂虹:

吴江县一座著名的桥。

范成大《吴郡志桥梁》:

利往桥,即吴江长桥也。

庆历八年(1048),县尉王廷坚所建。

有亭曰垂虹。

而世并以名桥。

王象之《舆地纪胜》:

垂虹本名利往,前临县区,横绝松陵,湖光海气,荡漾一色,乃三吴之绝景。

  [2]《砚北杂志》引此,作作琢。

按自作新词,言其自制曲《暗香》、《疏影》等。

  [3]松陵:

吴江县的别称。

陈沂《南畿志》:

吴江本吴县之松陵镇,后析置吴江县。

  [4]十四桥:

泛指许多桥。

全句谓回头张望,烟波缥缈,已经走过了许多路。

  

  【导读】

  陆友仁《砚北杂志》:

小红,顺阳公(指范成大)青衣也,有色艺。

顺阳公之请老,姜尧章诣之。

一日,授简徵新声,尧章制《暗香》、《疏影》二曲,公使二妓习之,音节清婉。

公寻以小红赠之。

其夕大雪,过垂虹,赋诗曰:

(略,即本诗)。

尧章每喜自度曲,小红辄歌而和之。

  此诗与《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同为南行船上所作,句清敲玉,摇曳有致,如歌如画,情韵丰赡。

在低徊的箫声中穿过的一座座画桥,渐渐地消失在缥缈的烟波之中,意犹未尽。

其自作新词《暗香》写的是自己身世飘零之恨和伤离念远之情,《疏影》则披露了作者对国家衰危的关切和感触。

(见《两宋文学史》,程千帆、吴新雷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而在冬夜的归途中,在浩渺的湖面上,在一叶扁舟中,吹箫人暂时忘却了烦恼,一种微微的喜悦溢上心头,此诗一、二句轻快,三、四句语调低缓而不哀。

其个中的微情妙韵须于画外余音去深味。

  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评盛唐诗曰:

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姜夔此诗亦足以当之。

陈衍《宋诗精华录》评《过垂虹》曰:

晚宋人多专攻绝句,白石其尤者,与词近也。

范成大谓姜夔新诗如美人,蓬筚愧三粲(《次韵尧章雪中见赠》)。

  

  过德清(选一)[1]

  其二

  溪上佳人看客舟,舟中行客思悠悠。

  烟波渐远桥东去,犹见阑干一点愁[2]。

  

  【注释】

  [1]德清:

县名,在今浙江北部,是湖州与杭州间的要道。

  [2]杜牧《南陵道中诗》: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倚江楼。

白石此诗意境似之,而寄兴尤远。

  

  【导读】

  此诗写行客相思之愁,语言柔媚,虚实相生。

首句把镜头定格在溪边佳人身上,让人联想到温庭筠《忆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柳永《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

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佳人望穿秋水之状可见。

第二句转到舟中行客,思念迢迢不断如秋水。

白居易《长相思》词云: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第三句把镜头拉开,表现广阔的空间。

结句不言己愁,转谓佳人倚栏凝愁,时间的不确定性和空间的广阔更添愁的无穷无尽,让人愁煞。

  

  雪中六解[1](选一)

  其四

  曾泛扁舟访石湖,恍然坐我范宽图[2]。

  天寒远挂一行雁,三十六峰生玉壶[3]。

  【注释】

  [1]《古今乐录》:

伧歌以一句为一解,中国以一章为一解。

六解:

犹言六章。

  [2]范宽图:

范宽,名中立,北宋山水画家,尤长于画雪山,所画雪景,使人见了凛凛有寒意。

  [3]玉壶:

冰壶,喻指一片冰霜的寰宇。

鲍照《白头吟》有清如玉壶冰句。

这句说许多山峰矗立在冰天雪地之中。

  

  【导读】

  《雪中六解》这组诗从各个不同角度写雪景。

雪虽五地,而三十年之游踪,皆以雪显,与《昔游诗》同一章法。

(陈思《白石年谱》)

  此首描绘出一个玉洁冰清的天地,也体现了诗人净莹雅洁的审美情趣,当是不期高远而自高远。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曰:

白石道人诗,清绝如啖冰雪也。

现实世界中的冰雪天地与诗人的冰雪情怀原也是融为一体的。

  

  雁图

  万里晴沙夕照西,此心唯有断云知。

  年年数尽秋风字[1],想见江南摇落时[2]。

  

  【注释】

  [1]秋风字:

秋天的雁行,往往排成一字或人字形。

  [2]摇落:

草木凋零。

《楚辞九辩》: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导读】

  这是为飞雁图题写的一首七绝。

雁图的背景开阔辽远,广漠的沙漠、渺远的断云,苍茫中透出古朴劲健,而思乡的情绪却开始萦绕了画面。

雁这一意象在古诗中积淀了特定的意蕴,总是和乡思联系起来。

此诗实是借题画抒乡愁。

  

  契丹歌[1]

  契丹家住云沙中[2],耆车如水马若龙[3]。

  春来草色一万里,芍药牡丹相间红。

  大胡牵车小胡舞,弹胡琵琶调胡女[4]。

  一春浪荡不归家,自有穹庐障风雨[5]。

  平沙软草天鹅肥[6],胡儿千骑晓打围[7]。

  皂旗低昂围渐急[8],惊作羊角凌空飞[9]。

  海东健鹘健如许[10],上风生看一举[11]。

  万里追奔未可知,划见纷纷落毛羽[12]。

  平章俊味天下无[13],年年海上驱群胡[14]。

  一鹅先得金百两,天使走送贤王庐[15]。

  天鹅之飞铁为翼,射生小儿空看得[16]。

  腹中惊怪有新姜,元是江南经宿食[17]。

  

  【注释】

  [1]契丹:

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生活于我国辽河和滦河上游。

五代时其领袖耶律阿保机正式建立契丹政权,后改国号辽,占据燕云(今辽宁及河北省北部)一带,成为北宋王朝在北边的劲敌。

原注:

都下闻萧总管自说其风土如此。

  [2]云沙:

边塞沙漠地带。

  [3]耆车:

坚车。

《后汉书明德马皇后记》:

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形容车马络绎不绝。

  [4]《释名释器》:

枇杷,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

枇杷,即琵琶。

  [5]穹庐:

北方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

  [6]天鹅:

古代称鹄,能振翅高飞,翱翔云端,春来冬去,春季天鹅正肥,往往从南方成群结队地飞来漠北。

  [7]打围:

打猎。

  [8]皂旗:

黑旗。

低昂:

高下。

  [9]羊角:

旋风名。

  [10]海东:

海东青,辽东雕名,可作为猎禽。

鹘:

猛禽名,这里指海东青。

  [11]?

皮制臂套,出猎时猎鹰站于猎人臂上。

这句说猎鹰于臂?

上陡然飞起升入高空。

[12]划见:

忽见。

  [13]平章:

品评,评论。

俊味:

美味。

  [14]年年句说为了猎取美味,胡人年年奔往海上射猎天鹅。

  [15]天使:

旧指皇帝派遣的使臣,这里指契丹国王的宫使。

贤王庐:

契丹国王的宫廷。

  [16]射生:

射杀生物。

小儿:

唐时给役者多呼为小儿,如苑监小儿,飞龙小儿,五坊小儿。

  [17]腹中二句:

射获的天鹅腹腔中有时还保留着新姜,原来这是前一夜在江南吞下的食物。

(可见天鹅飞行之迅速,一昼夜间,即可由江南飞到漠北。

  

  【导读】

  这是诗人听契丹人讲述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后写的一首七言古诗,以明白晓畅的语言和白描手法描述了契丹人游牧、打猎的生活,表现了北方少数民族矫健尚武的风俗和能歌善舞的性格,基调明快爽朗,诗风质朴刚健,颇富边塞风味,英气勃发的笔调和漠北壮丽的风光、粗豪的民风浑融一体。

呈现了诗人钓璜英气横白譑(杨万里《送姜尧章谒石湖先生》)的一面。

  

  湖上寓居杂咏?

[1][(选二)

  其一

  荷叶披披一浦凉[2],青芦奕奕夜吟商[3]。

  平生最识江湖味[4],听得秋声忆故乡。

  

  【注释】

  [1]湖上:

杭州西湖。

  [2]披披:

散开的样子。

浦:

水边。

  [3]青芦句说青翠的芦苇夜间临风发出一种肃杀的声音。

吟商:

吟唱一种商音。

商,古代五音之一,《礼记月令》:

孟秋之月(节)其音商。

故秋风又叫商风。

  [4]平生句说我平生客寓各地对漂泊江湖的滋味最有体会。

  

  【导读】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是诗人寓居杭州西湖时所写的组诗,姜虬录白石诗词年谱定为宋宁宗庆元六年庚申(1200),时姜夔四十六岁,政治上落魄失意。

以隐居为志的清气,正是这组《杂咏》的基调。

姜夔笔下的西湖清幽恬淡,性格使之然。

范成大谓其翰墨人品皆似晋宋之雅士。

明人张羽《白石道人传》曰:

(姜夔)性孤僻,尝遇溪山清绝处,纵情深谐,人莫知其所入;或夜深星月满垂,朗吟独步,每寒涛朔吹凛凛迫人,夷尤自若也。

  其一写秋思。

夜凉如水,西风、落叶、虫鸟悲鸣,各种凄清的声音在夜空中响起,勾起了诗人心中纠结的百般滋味,其中夹杂着隐沦江湖的清苦况味。

写荷叶、青芦,不著色相,映衬心境的凄清。

  

  其九

  苑墙曲曲柳冥冥[1],人静山空见一灯。

  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2]。

  

  【注释】

  [1]苑墙:

湖滨园林的花墙。

冥冥:

幽深。

  [2]摇曳:

摇摇摆摆,船行倾侧状。

西陵:

西陵桥,又名西泠桥,在孤山附近。

《武林旧事》卷五《湖山胜概》云:

孤山路:

西陵桥,又名西林桥,又名西泠桥,又名西村。

  

  【导读】

  此诗轻灵深婉,情韵悠然。

苑墙烟柳,空山孤灯,荷叶飘香,小船摇曳,境界迷离幽约,极具美感,摇橹声穿透画面,深远而悠长。

可谓不写风而自飘逸,不写声而自有余音袅袅。

  昔游诗(选一)

  其四

  萧萧湘阴县[1],寂寂黄陵祠[2]。

  乔木荫楼殿,画壁半倾[3]。

  芦洲雨中淡[4],渔网烟外归。

  重华不可见[5],但见江鸥飞。

  假令无恨事,过此亦依依[6]。

  

  【注释】

  [1]湘阴县:

《读史方舆纪要》:

湘阴县,春秋时罗国地。

秦置罗县,汉属长沙国,刘宋为湘阴县地。

属今湖南省。

  [2]黄陵祠:

即黄陵庙,传说为舜二妃娥皇、女英之庙,亦称二妃庙,在湖南省湘阴县之北。

郦道元《水经注湘水》:

湖水西流,途适二妃庙南,世谓之黄陵庙也。

辛弃疾《贺新郎柳暗凌波路》词:

黄陵祠下山无数。

听湘妃泠泠曲罢,为谁情苦。

  [3]倾?

墙壁倾斜。

  [4]夏校本、陆本并作淡,许本作澹,同。

  [5]重华:

舜。

《楚辞离骚》: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

  [6]依依:

依恋貌。

《诗小雅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导读】

  《昔游诗》追述旧游可喜可愕者,所选择事物和场面多凶险奇瑰,全组诗的主体风格雄奇奔放。

其四却节奏和缓,景色淡雅迷离,萧萧、寂寂,一派恬静的气氛,此夹杂在惊心动魄的场面中,使得全组诗波澜起伏,张弛有度。

方东树《昭昧詹言》认为《昔游诗》集中巨制,得力于韩、杜、山谷甚深,又大约此体但用叙事,羌无故实,而所下句字,必朴质沉顿,感慨深至,不雕琢字法,所谓至宝不雕琢,而非老生常谈,陈言习熟,懦凡近琐冗之比。

  这首诗流露出怅惘的情绪。

因为心为世务所绊,所以羡慕自由飞翔的江鸥,但求为世用偏偏怀才不遇,其心中抑郁无奈可想而知,因而过此亦依依也只是一种假设。

其十四全诗的节奏和基调与此首相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