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杀人案原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4928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旦杀人案原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复旦杀人案原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复旦杀人案原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复旦杀人案原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复旦杀人案原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旦杀人案原因.docx

《复旦杀人案原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旦杀人案原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复旦杀人案原因.docx

复旦杀人案原因

  

  篇一:

《中国大学校园凶杀案》

  警钟长鸣校园的凶杀案

  岁末年初的时候,仿佛与2020年的玛雅世界末日预言相吻合,空气中弥漫着校园凶杀的血腥味12月14日,在美国康涅狄格州,一名男子持枪闯入校园,杀死28名小学生,制造了美国史上最惨重的校园枪杀案;14日,中国河南光山县发生一起男子持刀闯入校园砍伤22名小学生的恶性案件。

其实,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0年大学扩招以来,中国大学校园的凶杀案也偶有发生,虽然发生频率极低,但因罪犯、受害者、案件发生地与圣洁的象牙塔相连,影响广泛,引发人们对校园安全的反思。

由于影响恶劣,管理者往往对案件的过程采取忌讳莫深的态度,公安机关也通常以案件处于侦查阶段,案情不便泄露为由拒绝透露案件细节。

随着受害者的死亡和犯罪分子的绳之以法,校园凶杀案的文脉逐渐模糊。

作为一个2000年就具有律师资格、从事十多年法学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在校园安全日渐严峻的背景下,对于近年来的发生校园凶杀案做一梳理,探究案件发生的社会、文化根源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校园凶杀案的类型

  1、心理变态引发的仇杀

  比较典型的案件有2004年2月13日的云南大学马加爵宿舍杀人案、2004年11月29日北京理工大学在读博士殷兆辉杀害女友抛尸案。

家庭贫困、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对前途失望、挫折感强是这类案件的犯罪分子性格的共同特征,而受害者多为熟悉的宿舍学友、恋爱情人。

案件发生的随机性强,生活琐事、恋爱中的矛盾就可能引发案件的发生。

  2、恋爱婚姻纠纷导致的情杀

  比较典型的案件有2007年12月19日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发生的被包养的女生雇凶杀人分尸案、2008年10月28日中国政法大学因怀疑女友与教师有暧昧关系而发生的学生杀师案、2004年10月4日发生在南京某高校的因怀疑高中女友移情别恋而从外地赶来将前女友在校园当场用刀刺死的校园杀人案。

这类案件的犯罪分子均为在校的大学生,女生多具有家庭条件富裕、爱慕虚荣、姿色较好的特点,而生活穷尽,感情无靠、性格内向则是男性犯罪分子的共同特征。

  3、见色起意的奸杀

  比较典型的案件有1996年1月10日发生在南京某高校大学校园的大学女生分尸案、2006年4月6日发生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的女博士被抢劫强奸焚尸案、4年前6月毕业前夕发生的南京某高校大四女生在南京东郊汤山饭店强奸杀人案。

这类案件的受害者均为在校的女大学生、女硕博士生,犯罪分子多为校外人员,犯罪动机均为见色起意,最为典型的是犯罪分子在抢劫女博士的手提袋中发现避孕套,激起了罪犯的淫念,于是抢劫案迅速转化为强奸杀人案。

犯罪的情节十分恶劣,杀人灭口通常为犯罪分子作案后的选择,分尸则是

  心理变态后的一个极端。

最为恶劣的是发生在1996年的案件,受害者被分尸2000多块,其中500多块被煮熟,案件悬而未决,成为至今未破的迷案。

  4、家庭琐事导致的激情杀人案

  这类案件多发生在学历较高、刚刚成家的博士生、青年教工身上。

比较典型的案件是2011年元旦,发生在河北农大校园的在读博士左启华27刀杀死怀孕8个月的妻子石景荪案。

论文、职称、住房、工作是刚刚成家的博士生、大学青椒面临的共同问题。

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贫贱夫妻在面临诸柴米油盐酱醋茶等多生活矛盾时,往往因经济拮据、孩子上学、老人抚养、房子月供等家庭琐事引发家庭矛盾,在情绪失控时容易引发激情杀人的人间惨剧。

在审中,左启华多次将杀人原因归咎于妻子性格强势引发的理家庭内部矛盾。

  二、校园凶杀案的驱动因素分析

  1、贫富分化加剧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贫富的分化已经到了令人焦虑的程度。

校园是社会的一角,社会的贫富极端分化也反映在大学校园里。

在大学校园里,穿金戴银、前程无忧、名车接送的官二代、富二代有之,生活费无着、靠救济攻读学位贫困生有之。

曾记得,一则山东某高校一成功男士驾驶直升机降落操场,在睽睽众目下将漂亮的女生接走的图片新闻,刺激了数以万计寒门学子脆弱的神经。

在这样一个贫富分化的社会,精神分裂、自闭症、抑郁症等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就变得水到渠成了。

  2、价值多元化导致的信仰危机

  在市场经济大潮席卷神州大地的今天,主流意识一统校园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黑道、黄道、红道、蓝道,只要成功,都会引来欣羡的目光,而不管过程如何。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文化氛围,更加加剧了这一现象。

“宁在宝马里哭泣、不在自行车上笑”,就是这一急功近利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与无产者同甘共苦得不到众人喝彩,小三女、三陪女、急嫁女的做法受不到群众的谴责,价值观的混乱是导致校园凶杀案发生的另一社会驱动因素。

  3、缺乏对小人物关怀的文化氛围

  在“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文化氛围根深蒂固的国度,与欧美相比,我们的中华神州,太缺乏对弱势群体、贫民百姓的关怀了。

我们崇拜的是权力、欣赏的是金钱、讲究的是锦上添花,堂堂大学校园的网站,头版头条报道的往往是校长出国访问的花絮,连不带来任何经济效益的虚拟网络的专业性论坛,领导的名片往往放在显著位置,专家博文加精、置顶的概率都大大高于平头百姓。

在这样一个资源分配极不均匀的社会,贫民百姓终日置身于为基本生存奔波的焦虑中,自顾尚且不暇,又有什么理由指责他们面临危机、拔刀相助呢?

小悦悦事件、校园凶杀案的扩大化,无不与这一文化氛围有关。

  4、形同虚设的安全应急体系

  客观地评价,针对高校凶杀案的发生,中国的大学还是拥有一套完善的预警机制,工会、学生会、团委、学生工作部、保卫部、心理咨询部、就业指导办公室,各种机构,五花八门。

纵观世界各国,高校的责任,在于培养身心健朗、遵纪守法、拥有一技之长、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公民,而“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一意识形态的约束,使这些众多的应急机构都只能成为贯穿领导意图、扮演上传下达传声筒角色的摆设,而在如何调整专业课程设置而使学生学会谋生的一技之长,加强婚姻法、刑法、合同法、民法等法律实务教育,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开辟贫苦生绿色就业通道,利用QQ空间关注贫困生的心理状态等具体行动面前,无能为力。

  校园凶杀案的发生,有其深刻的文化、社会、经济根源。

在这些相互交织的驱动因素消除之前,校园凶杀案的发生只能是现在进行时,而不是过去完成时,在某种情况下还可能加剧、扩大。

如果说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是高等教育的最高目标,那么保证学生的生命安全就是最低目标了。

欲使一个行驶了5000多年、装载着13亿人口、背负着沉重的文化积淀的列车在短时间内发生深刻的文化、体制变革,在可以预见到将来都是不现实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象牙塔学生,需要自珍、自爱、自强、自律。

  下面是近期发生在中国大学的寝室凶杀案

  复旦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经抢救无效,于4月16日15点23分在附属中山医院去世。

15日,该校一医科在读研究生病重入院,警方介入后称该生寝室饮水机检出有毒化合物,并基本认定同寝室林某有重大作案嫌疑,林某现已被刑事拘留。

媒体先以犯罪嫌疑人“嫉妒”投毒杀人,现又有媒体否认这一犯罪动机。

无论如何,黄洋被同室痛下毒手,都是不良教育下的牺牲品。

  这样的恶性犯罪不由得想起1994年清华大学朱令被同学投毒事件,朱令虽逃过一死,但智力、视觉、肌体和语言功能都没有得到恢复,留下永久的严重后遗症,生活根本无法自理。

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女由于铊毒害,现在成了一个神态臃肿的中年妇人,生命的精彩戛然而止。

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3名大学生铊中毒一案与此案相似。

  还有一个更可拍的罪犯马加爵,2004年在云南大学将自己4名同学用榔头砸死。

  大学本身是培养学生智慧和道德的地方,现在却成了恶性犯罪的场所。

这是大学生生存意志的使然,还是大学过于功利教育的结果?

笔者以为是后者。

整个社会追名逐利,各个层次教育很失败,如家庭教育让未成年孩子少有公德心,体制教育让官员无德无耻,大学教育岂能独善其身!

  教育的本质是道德心,培养好人,且能鉴别好坏。

洛克说“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能轻犯。

”中国在教育上的错误空前深厚,且无反省能力;对社会贻害无穷,且无药可救。

{复旦杀人案原因}.

  4月15日,复旦大学官方微博通报,该校在读的四川籍医科研究生黄洋身体不适入院。

警方介入调查后,在其寝室饮水机检出有毒化合物,并锁定其室友林某有投毒嫌疑。

4月16日晚10时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两名同学因琐事发生口角,其中一名同学被刺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最近大学校园连续人命案件,让公众在痛心之余又开始把目光聚集到了大学教育上,不少人问“大学教育你怎么了?

”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更多的人表示,不能把板子全部打在大学教育上,是每个环节的教育都有问题。

还有专家认为,目前并无数据证明大学生杀人事件高于一般群体,这些都是“小概率事件”,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小抓起,大学只是“恶果”爆发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两室友发生口角酿惨剧

  近日,发生在复旦大学的“研究生被投毒”一案余波未平,16日晚上,在南京江宁一所高校的男生宿舍里,一场血淋淋的悲惨剧又上演了,一名大三学生与同宿舍的同学因琐事发生口角,竟用尖刀刺死对方。

昨天,涉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大学生袁某,已被警方刑事拘留。

目前学校方正在全力安抚受害学生的家属。

{复旦杀人案原因}.

  这场血淋淋的悲剧,发生在位于南京江宁禄口街道铜山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五号学生宿舍楼四楼一间宿舍门口。

昨天10时许,虽然离前天晚上案发时间整整过去了12个小时,但当记者来到时,这里仍然令人感到痛心和惋惜,一些同学的表情很是凝重,江宁警方仍在现场调查案情。

  而对于这场血淋淋的悲惨剧发生的过程,昨天下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党委书记张新朋,向记者介绍了事件经过。

  张新朋书记说,前天晚上9时多,该校电气及自动化专业2010级大学三年级学生蒋某,下晚自习来到宿舍,没带钥匙见宿舍门紧闭,于是敲门。

当时,宿舍中只有与蒋某同专业但不同班的同学袁某。

据后来了解,当时袁某正在宿舍打LOL电脑游戏。

由于袁某忙于游戏,过了好一会才去开门。

就在袁某刚要起身去开门时,门外传来了叫骂声。

袁某可能是因为赌气,没有及时去开门。

后来,蒋某回到宿舍,两人为此发生口角争吵起来。

  最后,悲惨剧发生了,在争执过程中,袁某手上的刀刺中蒋某的胸部。

闻讯赶来的同学们随即将受伤的蒋某送往校医院救治。

张书记介绍,同学们将蒋某送往校医院时,蒋某已经生命垂危,经检查,当时蒋某已经出现手指发紫、颈动脉无跳动和瞳孔扩散的迹象。

随后,蒋某被送往距离学校最近的同仁医院抢救,不幸的是,蒋某途中因失血过多不治身亡。

  南昌航空大学

  学生宿舍发现一具尸体

  南昌航空大学党委宣传部17日向记者证实,当日中午,该校前湖校区一学生宿舍内发现一具腐烂的尸体,死者疑为该校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彭某。

  发现遗体的604室已被贴上封条,17日下午4时左右,记者在事发地、南昌航空大学前湖校区三号公寓楼碰到几名该楼住宿的学生,一位本科生说,“早上听说了,大家都在议论,希望能尽快破案。

  南昌航空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饶国宾告诉记者,死者疑为住在该宿舍的2011级研究生彭某,男生,湖北省天门市人。

事发寝室其他3名研究生于2020年9月在校外学习实践,目前均已取得联系。

  彭某所在信息工程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李建耀在媒体通气会上称,“学校开始也不知情,因为家长一直联系不上他(彭某),于是联系辅导员,受辅导员委托,彭某的同学郑琪崇向宿舍管理员拿了钥匙,前去探望。

”{复旦杀人案原因}.

  “同学们上周六打电话(4月13日)约他(彭某)一起打球,但没联系上。

”遗体目击者郑琪崇告诉记者,“打开门,空气中一股臭味,地上的尸体头部被衣服包着,地上有血迹,已经有蛆虫在爬,但我不能确认死者是否为彭某。

”专家声音心理健康从小要注重培养

  中南大学学工部副部长心理专家唐海波表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产生原因跟遗传基因、生长环境、家庭教育和遭遇的负性事件等等都有关系,大学阶段容易出问题是因为“负面情绪累积到爆发阶段”,“这个投毒嫌疑人可看出性格冲动偏执、幼稚,从他发短信提醒受害人师兄可看出他没想到有这么严重的后果。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知名儿童心理专家博士生导师苏林雁教授认为,“这还是一个情商教育问题。

现在家长和学校以及社会对孩子学习要求高,孩子会出现自卑和反抗情绪,极端的会出现抑郁症和双向情感障碍。

”相对于智商的培养,家长们无疑更要关注孩子的情商教育,“培养抗压力和挫折教育,这才是孩子一生成功的最必要因素。

”(记者岳霞)网友微评

  @V星人峰子两天三起大学校园命案,再加上15日远在美国读大学女生遇难,还有以前曾报道的一些校车安全事故,上学算不算高危职业?

  @零下的水不结冰因为这三起案件引发关注,高校即将掀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风!

我想说,有什么大不了的事,至于拳脚相加甚至结束一个鲜活的生命?

  连线湖南

  大学生直呼“不可思议”

  承认寝室小矛盾不断

  湖南大学生网友“虫虫”也是一名医科生,她在微博里写下了她现在的感受“不敢随便在寝室里喝水了,我总觉得水有股怪怪的味道”

  在接受记者调查采访的30名大学生里,有9成学子表示跟寝室同学发生过小矛盾,有5成以上的大学生承认遭遇过寝室危机,最严重后果是“相互不理睬”。

  篇二:

《复旦投毒案因琐事杀人带来什么反思》

  复旦投毒案因琐事杀人带来什么反思

  导语

  19日,上海警方以涉嫌故意杀人罪逮捕了复旦大学投毒案的犯罪嫌疑人林某。

据初步调查显示,林某是因生活琐事与黄某不和,心存不满而向其投毒。

…[详细]

  这起毒杀案从曝光起就牵动着公众的神经,名校的高材生、舍友相弑、少见的剧毒药,再到“琐事不合导致杀人”的动机,都成了引人注目的元素。

对这样一起焦点案件,我们该如何去认识呢?

  01{复旦杀人案原因}.

  从感性认识,案件的“特殊”使其成为关注焦点“名校光环和稀有毒药”复旦案与“朱令案”的相似引发公众关注

  一起是复旦大学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和N-亚硝基二甲胺,一起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和铊,同样发生在顶级学府,同样是常人接触不到的稀有毒物,复旦投毒案件的确与19年前的“朱令案”有不少相似处。

…[详细]

  正是这种相似,使得公众对两起案件都报以极高的关注。

“复旦投毒案”的相关话题引爆了社交网络,而这种热度也波及了19年前的悬案“朱令案”,以至案件当事人孙维和贝志城也纷纷出面发声。

…[详细]

  “因为琐事就引发舍友相弑”感性上,嫌疑人这样的动机让人疑惑

  随着嫌疑人林某被捕,他所交代的杀人动机为“和死者黄某因生活琐事引起不和,心存不满”。

动机一经曝出,引发公众惊愕,很多网友都在评论中表示怀疑,“不理解”和“不相信”复旦大学的一名校高材生会仅仅因为生活琐事就毒杀舍友。

  “医生理想”和“杀人嫌疑犯”嫌犯两面的反差也让公众无所适从

  在越来越多的消息涌现后,嫌疑人林某的更多经历也被披露出来。

公众发现,林某不但成绩优异,并且在网络上发布过不少类似“医学是神圣的!

”和“医乃仁术,爱心是一个医务工作者所必不可少的”内容的微博。

…[详细]

  犯罪嫌疑人林某的“双面性格”(漫画姜宣凭){复旦杀人案原因}.

  一方面在立志救人,一方面却谋划实施投毒的“双面性格”也让公众无所适从,不少人感性上很难接受林某就是杀人嫌疑人。

…[详细]

  02

  实际上,构成毒杀案的元素并不罕见

  “因琐事不和起杀机”并不孤立近年的校园杀人案动机皆是所谓“琐事”

  “琐事引杀机”看似难以理解,但其实这样的动机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于这起案件。

实际上,常人眼中的琐事也许在凶手眼中并不一定无足轻重,近十年来发生在国内的几起比较著名的校园杀人案的杀人动机都是“琐事”。

  2004年的马加爵案,起因就是他和同学打牌时发生争执;1997年北大铊投毒案是因为王某与朋友关系趋冷,便起杀心;2007年的中国矿大的铊投毒则是因为常某对三名同学心生不满便向其投毒;2020年年底的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砍杀案也是如此;刚刚发生在南航的案件起因则是被害人蒋某敲门打扰了袁某玩游戏···…[详细]

  “舍友相弑”也不少见统计显示75%的杀人案都发生在熟人之间

  此次复旦投毒案,不少人都感慨舍友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认为舍友相弑在感性上难以接受。

但感性归感性,现实中,杀人案多是发生在亲近的人之间,原因也很简单,接触越多,越可能产生矛盾。

  复旦校园内,有人贴出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标语

  根据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塞尔·雅各比教授在《杀戮欲》一书中披露的数据对纽约市从2003年到2005年杀人者的研究发现,四分之三的杀人者认识受害者。

全美国的多项犯罪报告也进一步确定,大多数的杀人案都发生在朋友们和有人际联系的人之间。

  而宿舍关系还是中国高校人际矛盾的重灾区,根据对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12所高校做的调查显示,有57%的大学生对寝室关系表示不满意。

前文提到的几起校园杀人案也多是发生在舍友间。

…[详细]

  “投毒”的方式不稀有投毒杀人在高智商人群中多见

  投毒杀人成本低,又不易被察觉,这种方式常被高智商人群视为最简单隐蔽的杀人方法。

除了前面提到的清华、北大和矿大的毒杀案,还有更多的例子,2011年在美国新泽西40岁的李某也使用铊毒死了她的丈夫,而李毕业于北大其丈夫毕业于清华。

  此外,高智商人群使用毒杀的另一原因就是获取“稀有毒药”的便捷性,在“复旦投毒案”和之前的“朱令案”里,毒药都被怀疑来自学校的实验室,而嫌疑人由于学习或工作需要可以很轻松的接触获得这些有毒物质。

…[详细]

  “两面性”也是凶手们“最常见”的心理特点

  最后一点,不少人认为嫌疑人林某成绩优异,虽然学习医学是迫于父亲期望,但其怀有“医乃仁术”的理念,所以不太可能投毒;不过与表达救死扶伤理念对应的是,林某也曾说过“要有一种执着骂粗口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唯有武力“这样明显具有暴力倾向的话···根据林某在网络上发布的信息显示,这种“两面性”其实一直存在。

即便在投毒后也是,他不但多次去医院看望黄某,还曾陪伴安慰黄某的家人。

  复旦大学医学院20号宿舍4楼是黄某和林某生前居住的楼层

  对此,中国公安大学的犯罪学教授李玫瑾分析林某的行为认为“他是经过了强烈的心理斗争,有悔悟,有挣扎、有痛苦,为什么要主动发短信提醒师兄?

他是意识到事态太严重了,完全超出了他的预计。

”不止林某,在之前的马加爵案,药家鑫案,凶手们其实也都表现出了强烈的“两面性”,而相比“两面性”的凶手,真正“坏的彻底”的反社会人格更鲜见。

…[详细]

  03

  篇三:

《犯罪心理学---由复旦大学投毒案案例分析引发大学寝室关系的思考》

  沈阳师范大学

  由复旦大学投毒案案例分析

  引发大学寝室关系的思考

  .

  姓名代辰旭

  年级2011级

  专业应用心理学学号11034005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任课教师邵海艳

  由复旦大学投毒案案例分析

  引发大学寝室关系的思考

  摘要进入21世纪,仅是校园杀害室友的案件,就已经发生多起。

复旦大学投毒案轰动一时,犯罪嫌疑人林森浩残忍对其室友黄洋下毒,其犯罪动机是与室友因琐事发生争执引起不和,遂投毒,导致其室友黄洋中毒身亡。

大学寝室杀人案逐年增加,引发社会问题。

大学生寝室关系要重新审视。

  关键词投毒犯罪寝室关系

  一、案例回顾及犯罪心理分析

  案例回顾

  2020年3月31日中午,林决定下毒。

目标是他的室友、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黄洋。

  此时,复旦大学医学院西苑20号楼421室里没有其他人。

林取出试剂瓶,里边是从实验室偷带回来的N-二甲基亚硝胺溶液。

这是一种浅黄色油状液体,高毒、无味,易溶于水。

这瓶致命的毒药,林储藏已久。

  毒药被注入寝室门边饮水机的水槽,致死的将不再是大鼠。

  直至今日,在与林有过长期接触的人中间,也少有人能够相信林会毒杀室友。

黄洋病发入院后,作为实习医师,林还给黄洋做了B超;黄洋的父亲赶到上海后,在寝室留宿,与林共处一晚,他回忆,林神色自若。

  其实连警方也一直困惑于林投毒的动机。

在被警察带走后,林对投毒过程供认不讳,但对动机一直闪烁其词。

  林曾对警方自称投毒是一个愚人节玩笑,令办案人员很难采信。

  还有一种接近办案人员的消息称,林自称听见黄洋和另一名室友谋划愚人节要戏耍自己,于是抢先报复。

  但林至少向警方提及一次与饮水机有关的争执。

  南方周末记者从可靠渠道了解到,林与黄洋及另一位室友葛林(化名)曾因水票起过争执。

黄和葛提出三人平摊购买桶装纯净水的费用,但林拒绝了,他提出,自己喝得少,平摊的方式不合理。

  争执以林退出平摊、“自己买水喝”告终,林的同学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3月31日前后,林开始出入隔壁寝室借水。

  但这次争执应该只是激化了既有的矛盾。

南方周末记者查证,早在半年前,林就从QQ好友列表上删除了“五官科-黄洋”,而黄洋当时也将林删除。

两个共处一室的室友,自此不在对方的网络联系人之中。

  葛林也回忆不起当时两人为什么网络“绝交”,但从另外的消息渠道能够确认,林从实验室偷出致命试剂,正是在随后的半年中。

  回到课堂后,林又找了个借口,暂时离开。

随后潜入实验室,打开储物柜取得试剂,并长时间保存,直到3月31日,浅黄色的液体被注入纯净水中。

4月1日上午,黄洋喝了口水,感觉味道不对,据说还特意清洗了饮水机和水桶。

他很快开始呕吐、发烧,第二天去了林所在的中山医院挂急诊。

  同学高科(化名)记得,医院初步诊断为急性胃肠炎,化验结果还显示肝损伤,导师带了1万多元现金赶来,安排他住院。

4月3日,黄洋依旧呕吐不止,脸也好像又肿了些,验血结果直接把他送进了外科重症监护室(ICU)——血小板只有40×109/升。

  全面检查后,黄洋的状况令人惊讶,谷丙转氨酶指数高于1000,而正常指

  标应小于75;肝功能指标全线异常。

医院认定他的肝出了毛病,诊断为急性重症肝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病情恶化非常快,几天里血小板就跌到了1到2,血氨、胆红素超标好多倍。

”高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专业地看,医院的诊断治疗没有问题,毕竟谁都想不到是中毒,在常规治疗中,中山医院已进行了最高质量的施救。

  黄洋的父亲黄国强于4月3日赶到上海,还与林在寝室共处了一晚,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那天晚上,林很“淡定”。

  这也是黄洋一位师妹的看法。

黄洋入院后,她曾与林一起翻找寝室里各种杂物。

  4月11日,林被警方带走,并很快承认了投毒的事实。

次日中午,有同学在医学院看到被警方带回的林,他是来指认现场的。

  同日,医院发出了病危通知书;4月16日15时23分,医院宣布,黄洋死亡。

  2020年4月25日,黄浦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复旦大学“4·1”案犯罪嫌疑人林某依法批准逮捕。

  2020年10月30日,上海市二中院披露,市检二分院对嫌疑人林某的公诉已被该院正式受理,公诉方指控涉案人林某以投毒方式故意杀人。

  2020年11月27日上午9时30分“复旦投毒案”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C101法庭公开开庭审理。

  法庭审理中,林某当庭供认了起诉书指控其采用投毒的方法致黄洋死亡的事实,但对作案动机、目的等进行了辩解。

法庭就林某的犯罪动机、目的、作案手段、被害人的死亡原因等展开了调查,并充分听取了公诉人、诉讼代理人、被告人、辩护人的意见,并对证据进行了质证。

  至下午6时15分,该案庭审结束,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将择日对该案作出宣判。

  犯罪心理分析

  

(1)犯罪心理形成的渐变模式

  犯罪心理形成的渐变模式是指犯罪心理的形成有一个渐进的、由好变坏的逐渐变化的过程。

林森浩与其室友黄洋,几乎半年前便互相删除了对方的QQ好友,两个共处一室的室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