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合格的教研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46593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一个合格的教研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做一个合格的教研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做一个合格的教研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做一个合格的教研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做一个合格的教研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做一个合格的教研员.docx

《做一个合格的教研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一个合格的教研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做一个合格的教研员.docx

做一个合格的教研员

做一个合格的教研员

伊春市教师进修学院张晓光

 

在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中,教研系统一直是稳定教学秩序、推动教学改革、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力量。

教研员是一支非常独特的专业队伍,他们在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政策,帮助教师领会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意图,组织开展区域性教学改革,促进教师的业务进步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别是新课程推进的几年来,对教研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要做一个合格的教研员,首先要对职业角色有准确的认识,要理解教研员应该具有的能力素质的结构,并在日常工作实践中积极研练自己,在工作智慧的唤醒与积累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一、教研员的职业角色

 

(一)教研员的职业价值

教研员一般是从优秀教师中选拔出来,主要从事学科教学研究和教师业务指导的专门力量。

教研员职业角色的独特性主要在于其角色的复合性。

  首先,教研员角色的起点是一名教师,他必须精通学科基础,熟谙教学之道,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面对纷繁变化的课堂,也能清晰而准确地把握教育教学的规律与细节。

所以说,教学经验是其角色之本。

  但是,他不能仅仅是一般的教师,他要有高于一般教师的视野,他要以较强的专业研究能力而成为一线教师的业务引领者,是一个以研究为主要职业任务的教师。

所以,学术视野与研究能力是其职业发展之“翼”。

  不过,教研员不能满足于自我研究和纯理论研究,他的职业价值要通过“教师的教师”这一角色来体现,传播思想、普及方法、共同研讨探索是教研员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

这要求教研员必须善于指导,对一线教师的工作状态了如指掌,且甘为人梯。

因此,教学指导能力与服务意识也是教研员应该的重要素质。

  当然,教研员与一线教师的指导关系不能只是简单的师生相授。

要提高教师研修的质量与效率,就要求教研员必须善于运用多种形式的组织策划,来促进教师的业务提高,这对教研员的组织运作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其实,对教研员要求还不止于此,新课程推进更要求教研员不能仅限于“学科思维”,要有课程教学改革的“综合视野”,要有从社会发展的大局看教育的意识,要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局理解教育教学的真谛,在研究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同时,胜任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指导任务。

因此,教研员的职业价值重点体现在六个方面:

(1)传播先进理念,将观念理论通俗化;

(2)协助教育管理,把政策规范操作化;(3)开展教学研究,使教学行为科学化;(4)提高教学质量,让成功范例普遍化;(5)服务教师成长,助教师群体专业化;(6)丰富学术成果:

促教育科学实用化。

教研员专业成长的目标应该是有教学经验、行政视野、学术实力、组织才能和服务意识的复合型人才。

这也正是教研员区别于其他岗位的专业之处。

(二)教研员的角色定位

近日我在中国青年报看到这样一篇文章,文章提到:

在一线教师和校长的心中,教研员是教育行政机构的官员,其行政机构和领导角色远远大于业务成分,基层对他们表示诚慌诚恐的热情,并非是因为指导得力让人心服口服,而是一种不得已的应酬,因为他们有检验评估的权利,学校自然不敢怠慢。

以往,教研室与基层学校的关系是“我要求你什么”,“你应该做到什么”,现阶段教研室要转变职能,加强服务。

教研室更多地关注“你需要什么”、“我能给你什么”、“我们能一起解决什么”。

教研室不应该是新课程的“中转站”,而应该是教学研究中心、新理念辐射中心、学术交流中心、教学服务中心。

基层的学校需要尊重和激励,需要专业到位的指导和服务,需要个性化的帮助和助推,教研室要把自己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深入到课堂,更多地进行具体指导、创造条件、提供资讯,最大限度地引领基层学校在不同的起点上获得自主、和谐、持续的发展。

教研员的角色和地位应是某地区某学科的带头人,是学科教学工作的研究者,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指导者,课程教材的建设者,教学质量的评价者,同时教研员更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服务员。

作为一名教研员,应该这样做:

1.要有积极的思考态度和自信心。

⑴教研员必须是一名善于思考和勤于思考的人,要善于抓住教育发展最新动向,明确怎样的教育是顺应社会历史潮流的。

要具有运筹帷幄、统领千军的信心。

古人有句名言:

一日三思吾行。

   

⑵教研员应把“一日三思吾行”当做自己的座右铭。

每天要想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否偏离方向,有那些工作是做了无用功。

要正确地评价自己,找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发挥自己的优势。

增强自信心,树立长期的目标。

并持之以恒地去完成。

2.要将服务作为专业生存状态第一要职。

⑴过去有人说:

老师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现在也有人说:

要学生有一杯水,老师要有涓涓的活水,而我想说的是:

教研员要学会培养能挖井会找水源的教师。

教研员不是发号施令的领导者,应该从原来的单纯的研究性工作方式和高高在上的专业状态中自我解放出来,由单向的灌输转变为以多维互动,“先做师之生,再做师之友,后做师之师”。

⑵要有自己的思想。

教研员不能当新课程、新理念的“搬运工”,而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考,有超越课程的专业意识。

要把学习和交流作为专业生活的支撑,由以教材教法为中心的文本教研转向以研教和研学为中心的课程教研。

⑶作为一名教研员,就要经常深入教学一线解决实际问题。

树立服务意识、发扬民主作风,面向基层,融入课堂,使自己的双脚踏在实践的土壤上。

走近一线教师,倾听他们的困惑,发掘解决现实的问题。

专业引领要到位,但不能越位,与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专业学习、学术交流、教学实践、教学管理的共同体。

应具有教研员和服务员的双重角色。

⑷只有不断学习,集思广义,提高自己为大家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更好地为大家服务,要成为一名“点菜员”,为大家提供更多的菜单式服务,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提升全县教师的业务水平而提供学术指导,教研员的人格魅力时刻感染着一线教师,教研员应是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促进者。

3.要拓宽自己的眼界。

⑴决不能沉溺于已掌握的知识,要有忧患意识,时刻牢记: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

尽量多地涉猎各个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崭新的教育教学方法。

要时刻冲在教学的最前沿,并寻找机会亲自上示范课、接触教学,避免教研成果形成空中楼阁。

魏书生曾说过,学生学习不好是因为他有他的难处嘛,同样我们老师教课有问题,教学质量不高也是有老师的难处的。

⑵教研员要会深入基层,就是掌握深入基层的技巧,把握深入基层的时机,尤其关爱“教困老师”,让我们县的教学水平整体得到提高。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要选择优秀课例带到教学一线,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不是空有理论指导。

4.要善于分析、判断和选择。

⑴当今时代是各行各业飞速发展的时代,品种繁多的教学方法,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这又为教研员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⑵教研员要及时、准确地对各种教学方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进行有机的选择和整合,优化吸收,并形成自己的思想服务于基层教学。

5.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⑴作为教研员其中一项重要的职责是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这就要求教研员又较强的组织能力。

⑵教研员就要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同时还要让别人(一线教师)过硬。

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

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收集教师提出的优秀的教学经验,使资源共享。

要把握好观摩的方向,设立层层观摩目标,推选优秀观摩课,努力使观摩活动有始有终。

使教师顺着一条较顺畅的路,逐一完成目标。

稳步提高能力,培养、打造出更多的名师。

6.为专业引领打好“底色”。

⑴从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是打“底色”,教研员打好这一“底色”尤为重要。

读书理应成为教研员专业引领的内源性需求。

在与经典对话中、在大师的引领下,教研员可以走出狭小、走出平庸,走好专业引领之路。

⑵教研员要把尊重作为专业引领的“支撑”。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时间和过程,在基层学校,一些教师开始不能适应新课程,感到有压力,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在观念到行为的转变过程中,教研员应多为一线教师创设一个信任的、允许犯错误的氛围,不应过多地指责教师,要让教师得到尊重和期望,获得心理上的解放。

要通过反思使专业引领更为厚重。

反思是成长的阶梯,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理论素养的提高。

教学实践活动的独特性和可生成性要求教研员更要学会反思、更要善于反思。

⑶我认为教研员的反思空间往往要比教师的反思更宽泛一些。

教研员在听课评课、座谈研讨、对话交流等过程调研活动中开展反思,要借助问卷调查、成绩测查、写教育日志、教育故事、教学随笔等方式搞好反思,并使反思成为教研员专业生存的新状态,使专业引领变得更为厚重。

⑷反思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起点,但仅有教师个人的反思是不够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还要增强合作意识和研究意识,以“教师就是合作者”的觉悟去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建共进。

以“教师就是研究者”的眼光去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教学实际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克服教学工作的被动性和盲目性,把日常工作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努力创生新的职业生活方式。

7.要善于沟通、表达。

⑴语言是一门艺术,要运用语言,最大限度地将优秀教育教学方法传达给教师,使教师能得心应手地应用于实践,再巧妙地接受教学反馈,对教学进行微调,再培训。

形成良性循环。

⑵作为教研员要谦虚,认真,争取让大多数人做自己的知心朋友。

得到朋友的关心和支持。

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复杂的教研工作。

总之,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研员需要全身心付出和努力。

教研员这一职业任重而道远。

我衷心地祝愿教研员们,在漫漫的教研之路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满腔的热情去战胜困难,为我县教育辉煌的明天去拼搏去奋斗。

 (三)教研员能力素质

  从教研员的职业角色分析,教研员应该知晓教育原理、领悟育人规律、了解教师成长、熟悉学科特点、懂得教学评价。

关于教育的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关于教师的知识、关于学科的知识、关于评价的知识,这是教研员应该具备的知识基础的五个主要方面。

当然这些知识主要不是依靠听授而获得的,教研员的知识积累更要依靠自学来汲取和领悟,特别是在某一具体研究任务的驱动下的学习。

  从教研员的工作岗位要求看,教研员应该具备的能力素质应该有:

(1)研究课堂教学和指导课堂教学的能力;

(2)试卷与作业的编制和学科评价的设计能力;(3)开展教学研究和指导教学研究的能力;(4)教研工作与活动的组织策划能力;(5)培养骨干教师和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的能力;(6)横向沟通交流与组织协调的能力。

有些能力可能是教研员还在一线教学时期就已慢慢形成的,但当角色变化之后,需要通过一定的学习和反思,促使这些能力转化为具体的工作策略。

当然也有些能力是必须要到“在其位,谋其政”之时,才会有所意识和发展的。

我们可能还需要建立起提高教研员工作能力的研修体系。

一个人的知识基础和能力结构,会对其专业气质产生影响。

我们认为,一名优秀的教研员的专业气质应该包括:

(1)底气:

学识渊博,专业精通;

(2)秀气:

儒雅端庄,以理服人;(3)灵气:

思维敏捷,独具匠心;(4)正气:

民主公正,坚持原则;(5)大气:

淡泊名利,善于合作。

当然这是一个比较理想化的教研员形象,不过,这确是我们教研员专业发展所追求的方向。

二、提高教研员的素质

(一)提高教研员素质的途径

教研员是教师队伍的带头人和学科教学的研究者、指导者和服务者。

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肩负着不同的使命,为学科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为教育决策服务。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给教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研员的教学研究、指导、服务的对象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向教研员提出了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基础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学习革命”,对教师来说是一次“职业革命”。

对教研员来说,不仅仅是压力,是挑战,更是一次“蜕变”。

教研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做到劈浪潮头,不辱使命。

新课改背景下作为一名教研员,只有树立“五种意识”、具备“五种素质”、做到“三勤”才能胜任本职工作,下面针对这些必备的素质及提高途径谈一些粗浅看法。

1.教研员要树立“五种意识”。

⑴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教研员要有问题意识,要善于在平日的听课、调研及教科研等实践中发现问题,特别是新课改中出现的新问题,如“如何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基础与发展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尊重教材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关系”、“如何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研究的关系”、“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放和收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这间的关系”等等,并能变问题为课题,以科研促教研。

使教研活动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⑵研究意识。

从教研机构的职能看,国家对教研机构的最新工作职能定位是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

在研究、指导和服务的三者关系中,研究是指导、服务的基础和前提。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研员从原来国家大纲的诠释者转变为具有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的“研究者”。

教学研究对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

如果一个人一旦从研究的角度看待他的本职工作,那么,无论他的工作有多么平凡,教会有无穷的无尽的乐趣。

从研究的角度看教育,常看常新,常干常新。

一个好教师若只埋头教学,而不进行研究,充其量也只是个“教书匠”,只有潜心研究才能从“辛苦型”、“经验型”步入“研究型”、“专家型”的行列。

作为教研员更应具有执着的研究意识,把研究放在教研工作的首位,要强化以校为本的研究意识,使有组织的区域性的教研活动植根于、服务于以校为本的教研工作。

这就要求每位教研员能够进行有效的科学研究,自觉掌握教学规律,探索和发现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当前教学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努力将教学研究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逐步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中小学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要围绕校课程实施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研究,避免将教研活动简化为统一教学进度、教学要求、组织复习考试等,更不要依靠课堂教学评比和组织学科竞赛的方式来指导学校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

首先,要具备研究者的风范,如理论水平、超前观念、求实作风、治学精神等。

第二,要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

第三,在教研工作中要注意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运用科学研究方法,解决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⑶创新意识。

教研工作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

教研员本身必须是创造型人才,要有合理的智能结构和灵活思维。

要能意识到教育理论、教材、教法永远不是凝固、僵化的,也在“与时俱进”。

因而教研员必须具备现代化教育观念和创新思维。

要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一要培养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工作态度,要尊重事实,敢于打破传统,敢于打破权威,敢于怀疑,敢于追求真理;二要提高科学的素养,要认识到自身知识结构上的缺陷,有意识地努力改善。

特别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一切都是新的,教研员和教师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因此,更需要教研员具有开放的胸怀。

课改本身就是一种富有开创性的工作,对于这项复杂艰巨的任务,教研工作正确的做法就是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营造民主、平等、开放的研讨氛围,与教师一道大胆尝试,在理念和实践中大胆创新,和教师一道成长。

对于课改中出现的不同教学方式、方法、思想、观念,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兼收并蓄,求同存异。

要创新教研工作的方式。

要改变传统的“教练式”的教研方式,必须明确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将对话、交流、互动的机制引入教研。

同时教研员的角色也要发生改变,变以“检查”为主为以“研究”为主,不再以“专家”、“领导”、“检查者”的身份出现,而是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

灵活运用“案例分析、问题探究、现场诊断、调查研究、互动交流”等多种方式来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⑷协作意识。

教研员应具备良好的协作意识。

协作是多方面的,包括与教研机构、与课题组、与其他学科、与教师团结协作。

在活动中要善于创造宽容、理解的氛围,要善于激励自己所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精神,凝集周围人员的智慧,共同优化教研。

教研员在与同行、教师进行业务交往时,应该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建立真诚、平等、有效的交流与沟通的氛围与方式。

第一,为广大教师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可争论的教研活动氛围。

教师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畅所欲言,敢于表达不同的想法与建议。

第二,要尊重与包容教师的不同观点。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对新的课程理念的领悟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产生不同思想的碰撞,因此,我们要尊重教师的不同观点,并通过深入的研究加以验证。

第三,要急教师所急,想教师所想。

要对教师们提出的问题认真研究、解决。

在创设真诚、平等、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氛围的基础上,探讨教研方式的改进,增加互动式的教研活动方式的运用,激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主体性。

⑸服务意识。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教研工作必须与时俱进。

因此教研工作要明确工作定位,树立服务观。

教研员自身观念和角色也需要转变,要增强服务意识。

教研员不再是“专家”、“领导”、“检查者”,而是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与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与课改同行,与教师一起成长,起到创设研究情境、搭建研究平台、促进校本研究的作用,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满腔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建设,努力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并虚心向教师学习,在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

要以民主平等的方式与学校教师进行交流,教研员不仅是教师的指导者,更是教师教学研究中的伙伴和朋友。

要倾心尽力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做好服务工作。

为学校课程实施服务,为上级决策服务。

2.教研员要具备“五种素质”。

⑴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做好教研工作的前提。

汉代学者杨雄说:

“师者,人之模范。

”因此,教师要以德修身、以德育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作为教研员更应树立远大理想,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严谨笃学,与时俱进。

全心全意为党的教育事业作奉献,要努力克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树立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服务及教师的思想,加强自身人格修养,做教师的表率。

⑵广博的知识素质和实践经验。

“教研”顾名思义就是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所以它具有很强的学术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更新,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已不局限于课堂;现代教学媒体的介入,使学生的知识量聚增。

作为一名教研员,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结构就无法和教师一块探讨问题,因此教研员增加知识储备是当务之急。

一要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如教育理论水平、外语水平和信息素养等。

作为教研员,要能娴熟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能制作和评价课件,二要具有较强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广阔的信息渠道,只有能科学有效地收集并处理信息才能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教研员必须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熟悉教学过程和学科教学特点,掌握教学规律,这样才能在教研工作中得心应手。

⑶科学研究素质。

教研机构应该成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理论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的桥梁,教研工作不但要研究教育理论,而且要研究教学实践,促进教育理论向教育实践的转化。

新的课改理念会使受教育者的自主性增强;教学内容变化加快;教育技术更加先进;教学形式更加多样。

这就要求每位教研员能够进行有效的科学研究,自觉掌握教学规律,探索和发现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我国的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林崇德教授对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这一问题曾指出:

“参与教育科学研究,特别是参与教育改革方面的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和方法”。

在这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教研员面对一系列富有挑战性的新情况、新问题。

可以说参加实验的教师自始至终都是以科研的态度,用科研的方法从事着每天的教育教学工作,教研员必须具有执着的研究素质。

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能力。

⑷组织与交往素质。

教研员在教育行政部门与教师之间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因此教研员带好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学科教师队伍是首要任务。

教研员首先要根据本县教师学科队伍现状,具有周密的计划能力(如针对现状的问题制定有效措施)。

其次对教师要传播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的客观要求。

再次,教研员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对一个学校的点上或全县的面上教研起着组织、推进的作用。

因此教研员要能独当一面,出面组织各类课题研究,举行不同层次、不同时空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

培养典型、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加以推广,进而推进面上的教研活动,所以必须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与交往能力。

⑸终身学习素质。

新课程的核心与灵魂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研员如何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不但要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而且本身也要具备终身学习的素质。

要不断地学习,向理论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一切可能要运用的领域学习。

第一,教研员要及时汲取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新成果,把握世界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趋势,不断地学习和掌握国内外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了解教学改革动态和学科发展走向,对新知识领域、新观念持敏感态度,善于引导教学改革新方向。

第二,教研员要向实践学习。

第三,随着教研网络的建设与完善,教研工作方式将发生很大变化。

第四,在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反思。

我们要不断反思所学理论,反思教学实践中的种种现象,并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3.教研员要做到“三勤”。

⑴脑勤。

新课程对对教研员来说,无论从理论到方法都是全新的,在教育观念和业务能力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因此要有创新思维,善于独立思考,不断学习“充电”,保持思想的鲜活。

教研员不要做人云亦云的传声筒,不可盲从,凡事要动脑,要有独立的见解,找准切入点,深入开掘。

把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与教研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教研员自身特长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措施,形成自己的教研特色,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一个没有自己教学特色的教师不会是一名好教师,同样一个没有个性的教研员也不会是一名好教研员。

⑵笔勤。

一要随时记录教研工作中的点滴体会和收获以及发现的问题,做到调研有记载,听课有记录。

二要有一本摘录报刊介绍先进教育理论、教育现状的笔记(或卡片),在笔记中要有自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提出推进教研方略的心得。

三要把在网络上看到的好文章及时下载并专项归类存贮在文件夹中、建立网上题库等,。

四要善于总结和积累教学、科研等的工作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撰写教科研论文、参加地方教材及教学用书的编著等,教研不止,笔耕不挫。

这些都是提高教研员业务素质的很好的途径。

⑶腿勤。

新课改以其“新”的特点,决定了大家参与其中的起点相同,不论教研员、校长、还是教师,面对的都是全新的形势,时代特点也决定了不会有现成经验直接拿来套用,大家都是在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下跃入课改的洪流。

这就意味着教研员不能站在岸上“光说不练”,教研员必须做到腿勤,要经常深入基层学校,特别要多深入基地校,沉浸其中,饱受浸润,通过深入调研,在与师生的面对面接触中,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及时发现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倾听学校的呼声,了解教师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及时提供专业咨询、信息服务与技术帮助等。

应当结合听课、调研,与教师展开对话,了解教师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惑,以一种积极互动的方式,与教师平等交流,共同切磋,与课改同行,与教师一起成长。

  总之,教研员只有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提高素质,更快地实现角色的转变。

才能更好地为新课改服务,为教师和学校服务,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服务。

才能在新形势下,劈浪潮头,不辱使命。

(二)加强教研员的自身修养

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使教研员和教师站在了同一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