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语文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4新课标Ⅱ版第01期解析版.docx
《全国名校语文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4新课标Ⅱ版第01期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名校语文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4新课标Ⅱ版第01期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名校语文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4新课标Ⅱ版第01期解析版
第一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甘肃省河西五市2013届高三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习俗品性说
中国习俗内容浩如烟海,直到今天仍是一座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的文化宝库。
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而在某种意义上讲,习俗是民族文化的一种积淀形式,年长日久,所积必多。
而且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未曾发生重大的文化断层。
断层未必是坏事,但于习俗而言,断层就无法保留完整的文化。
再者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则习俗异彩纷呈,民族不同,其习俗必有不同。
中国人对各种文化类型能够兼容并蓄。
中国人喜欢中庸,既不轻易为他人所动,也不喜欢过激的行为。
所以外来文化进入中国,会有冲突,但能生存。
既能生存,就会形成新的文化因素,而这些新的文化因素一经积淀,又成为新的习俗。
总体上说,中国历史上虽然有战乱,但其习俗的演变还是以不断丰富为特色,以渐变形态为主流,逐步开展其历史性大演化的社会行为过程。
中国习俗内容丰繁,它好像一面巨大的宝镜,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
中国习俗的形成,政治因素影响极大,尤其自春秋战国之后,在整个封建时代,其影响几乎无所不在。
习俗反映的常常是人生琐事,而又往往与政治生活发生复杂的关系。
不仅一切吃穿住用,连头发都是一种政治标志,儒学观念中,肤发受之于父母,是万万不能动的。
传统的习俗中有中国人的社会心理模式。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特色之一是相信三教同源,儒道佛能够共存共荣。
中国地大人多民族各异,但总的态度趋于宽容,对于不同文化类型能够平等对待,而且相信他们彼此道旨相近,一气相通。
另外习俗也可以说是一种处事方式,一种约定
习俗往往能够反映出一个民族的人生智慧,中华民族就是特有智慧的民族,可以通过某些习俗方式,找到既能解决问题又能保住面子的方式。
中国习俗中既有社会学问,礼仪学问,也有科学方面的学问,例如中国人的很多饮食习俗,就与现代科学相吻合。
本质上,特定的历史经济形态决定了习俗方式,习俗看似出于人们的生活习惯,但生活习惯终究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特定的经济形态的制约。
中国许多古老的习俗本质上也是经济生活的特有产物,比如,当亲朋好友办理各种红白喜事时,须积极参加,而且要交一点钱出来,俗称“凑(出)份子”。
现在很多人认为这是多此一举,但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在彼此无力单独承担某些特殊事情的时候,通过这种方式,由大家伸手援助一下很有必要,而且使之成为一种礼仪情感交流的方式。
习俗不仅具有实用品格而且具有审美品格,比如汉族的春节习俗中,年画、窗花和对联都是一种美。
所以,习俗是民族历史的一种文化积淀,通过对习俗的深入了解和体味,往往就能把握该民族的文化品位与历史精神。
(摘自史仲文《文化中国的十大品性》)
1.下列关于“中国习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习俗之中有政治。
它反映出来的人生琐事从衣食住行到头发都和政治生活有着难以言说的复杂关系。
B.中国习俗之中有文化和艺术审美。
从文化角度看,它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社会心理模式和文化特色;而年节习俗则可体现出其审美品性。
C.中国习俗之中有哲学和学问。
其哲学内涵反映出的是当事人双方约定的处事方式和民族的人生智慧,其学问内涵反映出了祖先有关社会、礼仪或者科学方面的知识。
D.中国习俗之中有经济。
它和经济生活息息相关,本质上都是经济生活的特有产物。
2.下列不属于中国习俗丰富而源远流长的原因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积淀丰厚,民族众多,其习俗内容丰繁,折射出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
B.虽然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众多的朝代,但不管是汉族统治时期,还是少数民族统治时期,甚至是外国入侵时期,中国习俗都没有出现过与原有文化的严重割裂。
C.中国人的文化特质决定了对各种文化类型的兼容并包,其习俗的演变以不断丰富为特色,形成新的文化因素,经过沉淀成为了新习俗,补充和丰富了习俗的内容。
D.当外来文化进入中国之时,和本土文化有冲突,但能生存。
正因为能够生存,也就决定了中国习俗的演变以渐变形态为主流。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下列各项中,不能印证文中有关中国传统习俗的内容和特点的一项是()
A.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远在春秋时期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的节气来指导农事。
长期以来,我国百姓就过着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农耕生活。
B.当邻里之间有了矛盾,闹了意见,要找个“由头”来解决,而春节拜年就是联络感情、增进情谊的最佳时候。
这反映了我们民族习俗中的人生智慧。
C.封建时代,皇帝独享他所认定的衣服款式及颜色,百姓若乱用,身家性命就难保。
说明中国古代习俗和政治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
D.在原始社会,一个部落得到了一条毛毯,他们马上把它割成若干个均等碎块分给每人一块。
这证明了习俗方式受到特定历史经济形态的影响和制约。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甘肃省2013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耶律休哥,字逊宁。
祖释鲁,隋国王。
休哥少有公辅器。
乾亨元年,宋侵燕,北院大王奚底、统军使萧讨古等败绩,南京被围。
帝命休哥代奚底,将五院军往救。
遇大敌于高梁河,与耶律斜轸分左右翼,击败之。
是年冬,上命韩匡嗣、耶律沙伐宋,以报围城之役。
休哥率本部兵从匡嗣等战于满城。
翌日,将复战,宋人请降,匡嗣信之。
休哥曰:
“彼众整而锐,必不肯屈,乃诱我耳。
宜严兵以待。
”匡嗣不听。
休哥引兵凭高而视,须臾南兵大至,鼓噪疾驰。
匡嗣仓卒不知所为,士卒弃旗鼓而走,遂败绩。
休哥整兵进击,敌乃却。
圣宗即位,太后称制,令休哥总南面军务,以便宜从事。
休哥均戍兵,立更休法,劝农桑,修武备,边境大治。
统和四年,宋复来侵,其将范密、杨继业出云州;曹彬、米信出雄、易。
时北南院、奚部兵未至,休哥力寡,不敢出战。
夜以轻骑出两军间,杀其单弱以胁余众;昼则以精锐张其势,使彼劳于防御,以疲其力。
又设伏林莽,绝其粮道。
曹彬等以粮运不继,退保白沟。
月余,复至。
休哥以轻兵薄之,伺彼蓐食,击其离伍单出者,且战且却。
由是南军自救不暇,结方阵,堑地两边而行。
军渴乏井,漉淖而饮,凡四日始达于涿。
闻太后军至,彬等冒雨而遁。
太后益以锐卒,追及之。
彼力穷,休哥围之。
至夜,彬、信以数骑亡去,余众悉溃。
太后旋斾。
封宋国王。
及太后南征,休哥为先锋,败宋兵于望都。
时宋将刘廷让以数万骑并海而出,约与李敬源合兵,声言取燕。
休哥闻之,先以兵扼其要地。
会太后军至,接战,杀敬源,廷让走瀛州。
休哥以燕民疲弊,省赋役,恤孤寡,戒戍兵无犯宋境,虽马牛逸于北者悉还之。
远近向化,边鄙以安。
休哥智略宏远,料敌如神。
每战胜,让功诸将,故士卒乐为之用。
身更百战,未尝杀一无辜。
(选自《辽史》,有删改)
【注】①南京:
这里的南京指今北京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休哥整兵进击,敌乃却却:
退却
B.休哥以轻兵薄之薄:
靠近、迫近
C.太后益以锐卒益:
更加
D.身更百战,未尝杀一无辜更:
经历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耶律休哥军事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休哥率本部兵从匡嗣等战于满城②彼众整而锐,必不肯屈,乃诱我耳
③又设伏林莽,绝其粮道④伺彼蓐食,击其离伍单出者
⑤先以兵扼其要地⑥每战胜,让功诸将,故士卒乐为之用
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④⑥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耶律休哥出身贵族之家,年少的时候就表现出做王公辅相的才能,乾亨元年深受皇帝器重,耶律休哥不负所望。
B.耶律休哥深知兵不厌诈,看出宋军假降后,规劝韩匡嗣。
韩匡嗣不听而兵败,幸亏耶律休哥才得以击退敌军。
C.耶律休哥追随太后南征,为先锋。
耶律休哥预先扼守住要道,恰好太后大军赶到,宋军大败,耶律休哥被封为宋国王。
D.耶律休哥戍边有方,重视边境的建设,创立轮休法,鼓励农桑,整修装备,教化边境百姓,因此边境安宁。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军渴乏井,漉淖而饮,凡四日始达于涿。
(5分)
⑵省赋役,恤孤寡,戒戍兵无犯宋境,虽马牛逸于北者悉还之。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甘肃兰州一中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小题1】温庭筠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
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______派”首要词人。
本词中“脉脉”“悠悠”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请简要分析。
(4分)
【小题2】本词结尾一句可以算得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
请联系全词简要分析“肠断”这一情感是如何形成的?
(4分)
【解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2013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补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6分)
【小题1】曾子曰:
“,任重而道远。
”(《论语》)
【小题2】民生各有所乐兮,。
(屈原《离骚》)
【小题3】,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轼《赤壁赋》)
【小题4】,绕船月明江水寒。
(白居易《琵琶行》)
【小题5】,溪深而鱼肥。
(欧阳修《醉翁亭记》)
【小题6】,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答案】
【小题1】士不可以不弘毅
【小题2】余独好修以为常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黑龙江省大庆一中2013届高三第三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酒婆(有改动)
冯骥才
首善街有家最低等的小酒馆。
不插幌子,不挂字号,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
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
这酒馆只卖一种叫“炮打灯”的酒。
这酒价钱贱,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
可一落进肚里,马上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
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
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吗?
要说最洒脱的,还得数酒婆。
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像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啥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叫什么,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头号酒鬼,尊称酒婆。
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摸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像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
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像倒进酒桶。
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像在地上划天书了。
她一路东倒西歪向北去。
走出一百多步远的地界,是个十字路口,车来车往,常常出事。
您还甭为这婆子揪心,瞧她烂醉如泥,可每次将到路口,一准是“噔”地一下,醒过来了!
竟像常人一般,不带半点醉意,好端端地穿街而过。
她天天这样,从无闪失。
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像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但是,为什么酒婆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呢?
原来,老板人奸,往酒里掺水。
酒鬼们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把这层纸捅破,喝美了也就算了。
老板人近六十,没儿没女,八成要绝后。
可一日,老板娘爱酸爱辣,居然有喜了!
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再不往酒里掺水了。
就是这日,酒婆来到小酒馆,照例还是掏出包儿来,层层打开,花钱买酒,举手扬脖,把改假为真的“炮打灯”倒进肚里……真货就是真货。
这次酒婆还没出屋,人就转悠起来了。
而且今儿她一路上摇晃得分外好看,上身左摇,下身右摇,愈转愈疾,初时像风中的大鹏鸟,后来竟像一个黑黑的大漩涡!
首善街的人看得惊奇,也看得纳闷,不等多想,酒婆已到路口,竟然没有酒醒。
破天荒头一遭转悠到马路上。
下边的惨事就甭提了……
自此,酒婆在这条街上绝了迹。
小酒馆里的人们却不时念叨起她来,说她才算真正够格的酒鬼。
她喝酒不就菜,向例一饮而尽,不贪解馋,只求酒劲。
在酒馆既不多事,也无闲话,交钱喝酒.喝完就走,从来没赊过帐。
老板听着,忽然想到,酒婆出事那日,不正是自己不往酒里掺假的那天吗?
原来祸根竟在自己身上!
他便别扭开了,心想这人间的道理真是说不清了。
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作者把酒婆醉酒后的形态写得如此动人,与前文“头发乱,脸色黯”的形态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喝酒能让人洒脱。
A、“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诚实卖酒,再不往酒里掺水掺假了。
”这为后文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B.酒婆在街上绝了迹,小酒馆里的人们不时念叨酒婆,是因为在他们的眼里酒婆可算得上真正的酒鬼,连死都要死在酒上。
C.作者在小说中塑造了酒婆、酒馆老板,首善街的其他人等一群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深刻主题。
D.本文的结尾颇耐人寻味,在老板的别扭中,我们慢慢探寻到作者对以作假为常态的社会的揭露与讽刺。
【小题2】小说开头的场景有何特点?
场景描写有何作用?
(6分)
【小题3】文中第三段画线的句子在描写人物上有何特点?
写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6分)
【小题4】文章末段“不然为嘛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应如何理解?
联系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探究一下酒婆死亡的原因。
(8分)
【答案】
【小题1】
(1)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C给1分;答A、D不给分。
【小题3】主要是通过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撂”“接”“举”“扬”“翻”等词语写出酒婆
以分析2分,分析得语言可以酌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酒婆对酒的嗜好,看上去洒脱,其实心理空虚,愚昧落后等性格特点。
(3分)
【小题4】①借老板的困惑表达对虚假的病态社会的揭露与嘲讽。
(2分)②酒婆死亡的
现实生活中人们制假骗人,用假习以为常等。
【解析】
【小题1】
【小题2】
【小题3】
试题分析:
画线的句子在描写人物上有何特点,也即画线句子描写人物采用了什么方法。
动作的洒脱,更要看到其内心的空虚。
考点: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4】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黑龙江省教研联合体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阅渎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晚清名臣沈葆桢
沈葆桢的故居在福州城区宫巷11号。
这是一幢建于明天启年间的大宅,面积达1500平方米。
当年的沈宅布局严谨,装饰富丽。
1936年,客居福州的郁达夫,曾对这条巷子有这样一番描写:
走过宫巷,见毗连的大宅,都是钟鸣鼎食之家……两旁进士匾额,多如市上招牌。
沈葆桢有三个身份:
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大清船政大臣兼通商大臣、两江总督兼管台湾。
这三个响当当的身份,也勾勒出他非凡的一生。
沈葆桢的母亲林蕙芳是林则徐的六妹。
沈林两家既是近邻又是近亲。
沈葆桢长相一般,个子不高,少时多病。
他从小就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熏陶,聪慧好学,林则徐早早看好了这个外甥,将自己最疼爱的二女儿林普晴嫁给他。
姨表亲通婚,在当时是亲上加亲的大喜事。
沈葆桢与妻子感情非常好,两人还曾相伴赴京赶考。
沈家并不怎么有钱,因为沈葆桢是个著名的清官。
他先是中进士,入翰林院,后又外放九江知府,仕途更迭,唯一不变的是贫穷的生活。
当时,将要到省城赴任的沈葆桢身无分文,还曾向人“挪川费百金”作为盘缠。
到了省城,他租了二进三间排的房子,“每月租足纹十一两五钱”,为此他还发出了“屋价之贵,可谓极矣”的感叹。
1855年,35岁的沈葆桢刚刚被破格提升为九江知府,举债购买了这个宅院。
沈葆桢装修好房子,安顿好父母妻儿,自己就安心到江西任职去了。
第二年,江西闹起了太平天国运动,沈葆桢采取攻其不备、袭扰辎重的战术,七战七捷,扬名官场。
此后,平叛太平天国运动,成为沈葆桢的主要工作。
1865年,沈葆桢的母亲过世,朝廷终于给了他27个月的假,沈葆桢回到这里过了几天清静日子。
在他留下的大量家书中,几乎每封信都要嘱咐子女读书,并告诉他们,读书主要为了立品做人,做官倒是其次。
可惜那时中国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困境,无法让人有一丝的安宁。
1866年,沈葆桢接到熟人左宗棠的邀请,出任福建船政大臣,这时他还重孝在身。
左宗棠请沈葆桢出山并非一帆风顺,也曾三顾茅庐,二人在这个古香古色的小院里畅谈了很久,左宗棠准备打造中国自己的海军,而沈葆桢是他心中的不二人选。
左宗棠第一次来到沈宅,恳请沈葆桢出山继承船政事业,沈葆桢婉言拒绝。
左宗棠保证在接管之初,由他和沈葆桢联名署签奏折,并给他推荐著名商人胡雪岩相助,所有人马,归其调遣。
沈葆桢还是犹豫不决,左宗棠干脆上疏,推荐沈葆桢主持船政。
清廷降旨,署沈葆桢“先行接办”,“不准固辞”。
本无心官场的沈葆桢,还是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出任福建船政大臣的沈葆桢,将办公的地点设在了自己的宅子里。
宫巷11号这个普通的民宅成了中国近代船政工业的思想发源地。
沈葆桢建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船厂,8年时间,造出了5艘商船和11艘兵舰,而就是这些轮船,后来装备起中国第一代海军舰队。
沈葆桢还创办了“近代中国船舶工业与海军人才的摇篮”——福建船政学堂,培养出一大批叱咤风云的人物:
甲午海战中牺牲的刘步蟾和林永升、清海军总长刘冠雄、中国海军元老萨镇冰……
沈葆桢虽多受林则徐儒雅之风的熏陶,但是做起事来,雷厉风行。
他果断宣称“铁甲舰不可不造,日本不可不防”!
于小事方面,有部下偷了外国人的汗衫,他认为此事有辱国格,将此人斩首示众。
1874年,日本进犯台湾后,沈葆桢被派往台湾加强防务。
此后,他兴建台南的亿载金
桢,将市府大厅命名为“沈葆桢厅”。
1879年7月,久受病痛折磨的沈葆桢在南京与世长辞。
他告诉儿孙“究竟笔墨是稳善生涯,勿嫌其淡”。
(选节自《文史参考》2011年总第44期)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沈葆桢的三个响当当的身份,从家庭成员和朝廷官员两方面,表现出了他的不平凡,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林则徐不以貌取人,而是早早看好了从小就遵奉经世致用思想又聪慧好学的沈葆桢,后将自己的二女儿嫁给了他。
C.沈葆桢赴省城担任九江知府时身无分文,只好向别人借钱作盘缠,后来还为了能到江西去安心任职而举债买房。
D.左宗棠为请沈葆桢出山而三顾茅庐,第一次来恳请,第二次作出保证,第三次后则上疏推荐,终于实现了心愿。
E.沈葆桢的部下有人偷了外国人的汗衫,他一怒之下将此人斩首示众,这样的小事表现了他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
【小题2】本文第一段引用郁达夫的话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概括。
(6分)
【小题3】作为“晚清名臣”,沈葆桢有哪些主要功绩?
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4】成就沈葆桢“名臣”声誉的原因有很多,请就你对“出身”、“读书”、“无私”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
国第一代海军舰队;④创办福建船政学堂并培养出一大批叱咤风云的人物;⑤明确提出“铁甲舰不可不造,日本不可不防”的主张;⑥建设台湾并改善了台湾的经济。
(答对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
【示例】出身有可能帮助人获得声誉。
①一个人的出生可能让他接触的人,受到的教育,所处的环境等与别人不同,可能会比其他人多了更多的机会。
②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这双重身份无形之中帮助
等要员的注意,使之得以在官场施展身手。
更为关键的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林则徐,在给他耳濡目染的同时,也为他带了光环。
身,都有形无形地帮助他们获得了声誉。
当然,我们在肯定出身能帮助人获得声誉的同时,不能迷信出身,而要打破出身的束缚,敢于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解析】
【小题1】
【小题2】
试题分析:
记人记事散文的起始段或起始段的重要句子往往有以下作用:
一、环境描写:
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答。
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和作用。
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中国船舶工业与海军人才的摇篮”——福建船政学堂,培养出一大批叱咤风云的人物:
甲午海战中牺牲的刘步蟾和林永升、清海军总长刘冠雄、中国海军元老萨镇冰……”可归纳出第二至五点。
由“1874年,日本进犯台湾后,沈葆桢被派往台湾加强防务。
此后,他兴建台南的亿载金城和台湾最南端的恒春城,建设苏花公路前身、新中横公路前身等,废除渡台禁令,鼓励民众到台湾开垦,促成了台湾政经中心由南部转移到北部。
2009年,台北市府为了纪念沈葆桢,将市府大厅命名为“沈葆桢厅”。
”可归纳出第六点。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4】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宁夏银川一中2012/2013学年度(下)高二期末考试)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近代以来,印度、日本和俄罗斯的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西化的命运,唯有中国文化,代代相传、绵延不绝,至今尚保留着相对完整的独立精神和自主心态。
B.一度被寄予厚望的“山寨春晚”在遭遇资金缺口、合作媒体退出等问题后无声谢幕,创办人则称将引进商业化模式继续筹备,网民认为这不是“梦想”,而是倚马可待。
C.为探询奥巴马对朝外交政策,朝鲜不仅高调宣布其试射远程战略导弹,而且强硬中止与韩国的相关协议,美国则拒绝与其单独会谈,美朝双方僵持不下,如箭在弦。
D.NBA全明星赛于2月16日拉开战幕,人们为了一睹奥尼尔、科比、姚明等明星的风采,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想必当天的菲尼克斯会因这一赛事十室九空。
14.(甘肃省天水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暑假检测)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从今年10月1日起,中国将以两万多个小城镇为重点推行户籍制度改革,在小城镇拥有固定住所和合法收入的外来人口均可办理小城镇户口。
B.周谷城先生早年就投身于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所以最终成为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历史学家。
C.拿我们国有企业来说,就是要不断加大改革的力度和范围,通过深化企业改革,更好地适应市场,才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水平。
D.“9•11”事件后,随着美国和欧洲经济萎缩,一些国际基金组织为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将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中国,尤其是亚洲这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
15.(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茶有红、绿、青、黄、白、黑六大类2000多种,外形千姿百态,香气各具特点,滋味风格迥异,效能各不相同,。
,它是茶叶品质的综合表现。
,它是茶叶品质的综合反映。
。
。
①.香气高、滋味醇、叶底匀、汤色清,是好茶;反之则劣
②.所谓外形是指干茶的芽叶比例,有无锋苗以及老嫩、松紧、整碎、净杂、光润、鲜暗等程度
③条索紧、嫩度好、锋苗多、色泽润,是好茶;反之则劣
④所谓内质是指香气的高低、纯杂、长短,滋味的浓淡、强弱、鲜淳、苦涩,叶底的嫩度、色泽、净匀度,汤色的鲜活、明亮程度
⑤不管差别多大,选择茶叶的方法是相同的,都离不开看外形、评内质
A.②③④①⑤B.②③④⑤①C.⑤②④③①D.⑤②④①③
16.(黑龙江哈三中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学年第二模块考试)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失其所与,不知夫晋,何厌之有
B.秦伯说,与郑人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