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程与教学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4510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33 大小:17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课程与教学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美术课程与教学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美术课程与教学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3页
美术课程与教学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3页
美术课程与教学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术课程与教学论.docx

《美术课程与教学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课程与教学论.docx(1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术课程与教学论.docx

美术课程与教学论

美术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 美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概况

第一节 美术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历史演进与开展

本节简要介绍美术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历史演进过程及其开展情况,帮助我们从开展的角度深刻认识美术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促进美术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开展。

一、我国古代美术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开展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美术教育并非从来就有的,它是伴随着劳开工具而出现的,是随着历史进程的开展而不断向前开展的。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较弱,社会生产、生活过程非常简单,人们共同劳动,共同生活。

人们在制造和使用石器工具和陶器用具的过程中,在巫术意识开展成为宗教信仰的漫长过程中,逐步培养起了造型技能,积累了制作图腾、护佑神像的工艺,初步掌握了形式美的规律,萌发了审美的意识。

在口手相传技艺的活动过程中,美术文化得到了传递,这就是当时还没有脱离生产、生活的美术教育。

进入奴隶社会后,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

这种分工使教育脱离了原始状态,开始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别离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社会组织。

夏代记载有“夏代氏之学在上庠〞,“序,夏后氏之序边〞,“夏日校〞等,可见,夏代至少有庠、序、校三种学校。

商代学校教育较前有了很大的开展,增加了“学〞与“瞽宗〞,并有大学、小学之分,教学内容以宗教和军事为主。

?

礼记?

中提出了六艺教育:

礼〔仪式、行为〕、乐〔音乐、舞蹈〕、射〔弓术〕、御〔马术〕、书〔书法〕、数〔算术〕。

西周为奴隶制社会鼎盛时期,教育兴旺,学校分国学〔大学〕与乡学〔小学〕两类,教学内容除“六艺〞外,还包括德、行、艺、仪四个方面。

“六艺〞教育中的“乐〞与“书〞就属于艺术〔美术〕教育的范畴。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文化空前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官学衰落而私学兴起,出现了众多学派,因而也就较早地产生了各种类型的课程与教学思想。

被称为“先秦诸子〞的孔子、老子、庄子、孟子等思想家们,各代表自己的阶级、阶层利益著书之说,传播各自学派的观点。

其中,最值得重视且对后世影响最深的是儒家和道家的思想。

道家重视人和美术活动的自然性。

庄子重视主观意识,老子提倡归朴反真。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倡美育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提出的诸如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举一反三、温故知新、教学相长、师严道尊等教育教学思想和原那么,是人类教育思想史上的一笔珍贵财富。

孔子还强调艺术的尽美尽美,发表过有关绘画和工艺美术的见解,在?

论语?

中有论述绘画的记载,在?

孔子家语?

中有记述美术助教化、成人化的教化作用的内容。

秦汉时期,秦统一中国后,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变革。

秦在教育上采取儒家主张,逐步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法为教,以史为师〞制度,并在建筑、雕塑、绘画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

汉代逐步建立了一套学校制度,如“大学〞和郡国学校。

东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专门学习和研究文学艺术的大学———鸿都门学,教授学生辞赋、尺牍、绘画、书法。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艺术学院,在艺术教育的历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局动乱不安,学校教育衰落,但宗族和家庭教育有所开展。

这时期美术继承和发扬了汉代的绘画艺术,呈现丰富多彩的面貌。

以绘画才能著称的专业画家开始出现,当时绘画技艺的传授,主要是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

如晋明帝师于王,卫协师于曹不兴,顾恺之师从卫协,陆探微师从顾恺之。

这种师傅带徒弟式的传授美术技能的方式,正是我国古代美术教育的特点。

隋唐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宫廷绘画日益兴盛。

唐明皇创置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翰林图画院,召集和培养天下艺术人才以奉宫廷,并授予翰林待诏、翰林供奉等职。

另据史记载唐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均以文教为治国之本,兼重绘画,喜收藏。

高祖、太宗本人均擅绘画;玄宗李隆基首创墨竹画,吴道玄、李思训、王维同时并起;中唐名家巨匠,灿假设群星;晚唐人才辈出。

宋代宫廷画院逐渐形成了一种完整的制度。

为了更好地培养宫廷绘画人才,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设立了“画学〞专业,录取学生经过严格的考试。

“画学〞学科分为专业课与共同课:

专业课有道释、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等六门;共同课有“说文〞、“尔雅〞、“方言〞、“释名〞等。

宋代画学无论在招生制度方面,还是在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上都趋于完善。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皇家美术学院,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治了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

汉文字教育受到了压制和歧视,而各种工艺技术成为教学中重要的组成局部。

学校教育和科举考试却以朱熹所注“四书〞为主要内容,兴起了描写自然美的山水画、花鸟画。

明代随着全国统一,恢复了包括宫廷画院在内的各种汉族传统文化典章制度。

明代万历年间,欧洲宗教组织不断向中国派遣传教士,在北京、广州等地建堂传教。

这些传教士带来的西洋美术品,对中国人物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清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传统绘画得到了一次全面的总结。

明清时期我国版画得到了空前开展,出现了用版画形式复制的名家名作,供画家传授画法的画谱,如1603年问世的?

顾氏画谱?

,1633年问世的?

十竹斋画谱?

,中国影响最大的1679年问世的?

芥子园画传?

等等,这些画谱成为后人从摹习古法掌握前人经验与程式入手的绘画教材。

第一章 美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概况

第一节 美术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历史演进与开展

二、我国近代美术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开展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社会。

一大批开明的知识分子,面对科举的腐败和教育的空疏,提出了废科举、兴学堂、办新学的洋务运动。

1862年〔同治元年〕,总理衙门奏请在北京设立京师同文馆正式开学;1866年〔同治五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州创办船政学堂,开设了“画法〞科目;1800年开办的天津电报学院,1882年开办的上海电报学院,1890年开办的江南水师学堂〔南京〕等,也开设了“图绘〞、“图画学〞、“制图〞等科目。

这类绘画课程与现在的美术课不同,实际偏重于作图课。

1902年,两江总督张之洞创办了两江师范学堂,实施“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

1906年,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在校长李瑞清的努力下,创办了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第一个“图画手工科〞美术专业,培养了我国第一批专门的美术师资。

1904年,清朝政府颁发了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施行的学制?

奏定学堂章程?

,亦称“癸卯学制〞。

“癸卯学制〞明确规定图画、手工为小学、中学、师范等学校的正式课程,第一次肯定了图画、手工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癸卯学制〞将小学到大学后的整个学程划分为三等六段,其中:

第一为初等教育,内分为初等小学堂和高等小学堂两段;第二为中等教育,设中学堂一段;第三为高等教育,分为三段。

?

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

规定图画课的教学目的是“练习手眼,并养成其见物留心,记其实象之性情〞。

?

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

规定图画课的教学目的是:

使学生“观察实物形体及临本,练成可应实用之技能,并令其心思于精细,助其愉悦〞。

?

奏定中等学堂章程?

规定图画课的教学目的是:

“习画者,当就实物模型画谱,教自在画,俾得练习意匠,兼讲用器画之大要,以备他日绘画地图、机器图,及讲求各项实业之初基。

辛亥革命以后,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标志着国家政治体制由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向新兴民主共和制的转变。

1912年,蔡元培出任教育总长,立即公布了?

普通教育暂行方法?

,并把美育列为国民教育五项宗旨之一。

此后,以美术教育为特色的学校或开设美术教育课程的学校纷纷涌现,例如上海图画美术院、广州春睡画院、丹阳正那么学校等。

同年11月,教育部公布?

小学校教那么及课程表?

,规定图画要旨:

“在使儿童观察物体,具摹写之技能,兼以养其美感。

〞手工要旨:

“在使儿童制作简易物品,养成勤劳之习惯。

〞同年12月,教育部公布了?

中学校令施行规那么?

,规定了图画课要旨:

“在使详审物体,能自由绘画,兼练习意匠,修养美感。

〞手工课要旨:

“在练习技能,使制简易物品,养成工作之趣味,勤劳之习惯。

〞同时,在师范学校教那么中规定图画要旨:

“在详审物体能自由绘图,练习意匠,修养美感,并解悟高等小学校及国民学校图画教授法。

图画以写生为主,兼授临画、想象画、图案、用器画及美术史大要,并练习黑板画,兼课教授法〞。

与清末“癸卯学制〞中的图画与手工课相比,民国初期中小学图画和手工课除了使儿童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外,已经提出了培养学生“养其美感〞、“修养美感〞的审美能力。

由此可见,审美功能的教育在民国初期的学校教育中已经开始得到重视。

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教育进行了改革,出现了一股学习西方教育的热潮。

1922年9月,教育部召开会议通过了由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提出的学制改革方案,又称“壬戌学制〞。

“壬戌学制〞根本上按照美国学制,规定小学校修业年限6年〔初级4年,高级2年〕,中学校修业年限6年〔初级3年,高级3年〕。

1923年6月,全国教育会联合会颁发了?

小学形象艺术课程纲要?

和?

初级中学图画课程纲要?

,并将小学“图画〞课改为“形象艺术〞课,初中美术仍称“图画〞课。

?

小学形象艺术课程纲要?

提出美术教育的目的是:

“启发儿童艺术的本性,增进美的欣赏和识别的程度;陶冶美的发表和创造的能力;并修养感情,引起乐趣。

〞?

初级中学图画课程纲要?

的教学目的是:

①增进鉴赏知识,使能领略一切的美;并修养精神上的慰安愉快,以表现高尚人格。

②练习制作技艺,使能发表美的本能。

③养成一种艺术,而为生活之助。

中小学美术课程纲要与民国初年公布的图画和手工课的规定相比有如下特点:

拓宽了美术课的学习领域,详细具体制定了美术课的学习内容和评价标准等,对于这时期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开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932年10月,国民政府教育部颁了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标准。

其中?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的教学目标为:

①顺应儿童爱美的本性,以引起研究美术的兴趣;②增进儿童美的欣赏和识别的程度,并陶冶美的发表和创造的能力;③引导儿童对于美术原那么的学习和应用,以求生活的美化。

?

高级中学图画课程标准?

规定的教学目标是:

①继续培养美的德性与兴趣;②增进关于应用艺术之制作能力;③提高图画程度,为深造之准备;④培养表现思想感情之创作能力,以促进新生活之实现。

学习内容包括:

石膏像、静物、风景等根本画法;对于铅笔画、木炭画、水彩画、各种画法之研究;图案构成法;艺术概说及形象美学浅说;复杂题材之构图法;投影画;工作设计图;图案制作;初步机械制图;工艺美术概要等。

1940年12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了?

修正初级中学图画课程标准?

和?

修正高级中学图画课程标准?

其中,初级中学的教学目标为:

①启发学生审美本能,修养其性情,使能了解美术与人生之关系,以增进其生活之意义;②使学生练习对于人物、自然形态之观察力与描写技能;③灌输学生艺术真理、常识、技术,以养成其应用艺术,应付环境之能力。

高级中学的教学目标为:

①继续培养美的德性与兴趣;②增进关于应用艺术之制作能力;③提高图画程度,培养表现思想感情之创作能力。

1948年,教育部又修订了小学、初中、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其中,小学的教学目标为:

①顺应儿童爱美的天性,使有欣赏美术、学习美术的兴趣;②增进儿童审美的识力,使有美化环境、美化生活的知能;③开展儿童关于美的发表力和创造力;④指导儿童对于我国固有艺术的认识和欣赏。

初中的教学目标是:

①训练绘画及切合生活需要各项作图的能力;②灌输美术常识,便于人物、自然形态有精神之观察;③指导欣赏各类美术作品,使有爱美之兴趣与习惯;④鼓励休闲时习作各种美术以修养优良品性。

高中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

①训练绘画及切合生活需要各项作图之能力并求其精进;②灌输美术理论使知美之构成因素;③供应欣赏各项美术作品之时机提高爱美之兴趣;④使能于休闲时自动创作各项美术,以修养优美品格。

由于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国民政府借鉴了当代西方兴旺国家美术教育的成功经验,把西方美术中的色彩学、透视学、解剖学,以及设色、明暗等画法、设计、工艺制作中的新理念引进了中小学美术教育之中,普及了美术教育。

第一章 美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概况

第一节 美术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历史演进与开展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美术教育的开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

1949年12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第一次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全国教育工作的总方针,明确了改革旧教育的方针、步骤和开展新教育的方向。

1950年8月教育部颁发了?

小学图画课程暂行标准〔草案〕?

和?

中学暂行教学方案〔草案〕?

,明确规定了小学每个年级都开设图画课,初中三个年级都开设美术课。

1952年3月教育部公布了?

小学暂行规程〔草案〕?

和?

中学暂行规程〔草案〕?

,规定了中小学应对学生实施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开展的教育方针。

1954年教育部公布了?

小学“四二制〞教学方案〔修订草案〕?

和?

中学教学方案〔修订草案〕?

1956年教育部又公布了?

初级中学图画教学大纲〔草案〕?

、?

小学图画教学大纲〔草案〕?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套完整的中小学图画教学大纲。

大纲规定了小学图画教学的目的是:

教给学生掌握绘画的根本知识技能和技巧,使他们正确地真实地描绘物体的形象、颜色和空间位置;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及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开展他们在这方面的创造才能,使他们对现实主义的绘画和我国工艺美术的优良传统有所认识;使学生知道图画在人们社会生活实践中的意义,并能把在图画课中学得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应用到社会公益活动中去。

初级中学图画课教学目的是:

通过图画教学,使学生认识并练习表现自然界和现实生活环境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对造型艺术作品的爱好。

大纲还特别重视在图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共产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世界观,开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开展。

总之,两个教学大纲的公布,使美术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得到了加强,促进了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健康开展。

从20世纪50年代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之前的10年中,由于“美育〞在教育方针中已被去掉,中小学美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被逐渐削弱,尤其是“反右〞运动、“大跃进〞运动和“教育革命〞运动,受到“以阶级斗争为纲〞极左思潮的影响,美术课教学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中小学美术课程与其他科目一样被停课,学校美术教育遭到严重摧残,美术教师被迫改行。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

短短的20多年间,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经济有了长足的开展,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教育事业的振兴。

我国美术教育也迎来了蓬勃开展的春天。

1979年6月,国家教育部公布了?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大纲明确把根底美术教学课业分为绘画、工艺、欣赏三类;重视“欣赏〞教育,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

1985年,国家教委又组织人员起草?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

,后经屡次反复修改,于1992年正式公布实施。

这部大纲比起1956年和1979年公布的两个大纲,更贴近实际,更切合学生的身心开展,学科体系也初显眉目。

大纲规定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任务是:

向学生传授浅显的美术根底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绪、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品德意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为:

欣赏〔占10%〕、绘画〔占45%-50%〕、工艺〔占40%-45%〕等课业。

大纲规定初中美术教学的目的任务是:

向学生传授美术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初中美术教学的内容包括:

欣赏〔占15%〕、绘画〔占45%-50%〕、工艺〔占35%-40%〕等课业。

2000年,国家教育部又对中小学美术教育大纲进行了修订,增加了美术教学评价局部,取消了描绘画、工艺、欣赏三大课业分类以及分类比例等。

小学大纲改变了原大纲按年级列出知识点的做法,采用根据低、中、高年级开列知识点,降低大纲的要求和难度,努力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际。

新中国成立以后,高中一直没有开设美术课程。

1995年国家教育部公布了?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

,使普通高中也有了美术课。

?

初审稿?

规定了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的是:

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突出艺术学科的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美术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在九年义务教育的根底上,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美术知识,掌握必要的美术欣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智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地开展。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和?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

,对美术课程的目标、内容以及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当今国际国内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力图通过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到达以下课程改革的目的:

“表达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开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根本理念是:

①表达时代性、根底性和选择性,满足开展的需求;②理解祖国优秀艺术,尊重世界多元文化;③注重学习方法和过程,提高美术素养;④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⑤提倡质性评价,促进个性开展。

综观我国美术教育的历史演进,经历了从古代、近代到现代漫长的开展过程,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开展而开展,伴随着教育的开展变化而开展变化,在继承的根底上开展,在开展的过程中改革创新,不断推动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开展。

第一章 美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概况

第二节 美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开展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影响下,世界各国美术〔艺术〕教育的开展呈现出以下一些开展模式和改革趋势。

一、政府普遍重视美术〔艺术〕教育

综观世界,美术〔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为了适应时代开展的需要,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府都在重新审视自己的美术〔艺术〕教育,相继制定或修订了更具时代精神、更加适合国情、更具有规模性的艺术课程标准和文件,以加强本国的艺术教育。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把艺术教育纳入从小学到高中的核心课程内容。

美国?

教育法?

通过立法,把艺术写进联邦法律。

艺术课程首次与英语、数学、历史、公民与政治、地理、科学、外语等七门学科一道确定为根底教育的核心学科。

1994年,美国制定并实施?

艺术教育国家标准?

这个标准的制定始终贯彻着三个根本要求:

一是具备国际竞争力;二是反映出最高水准的教育科研理论;三是具备广泛的根底和公开程序。

?

艺术教育国家标准?

进一步强调艺术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指出:

“缺乏根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决不能称为真正的教育〞、“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一个没有艺术的社会和民族是不可想象的。

正如没有空气便没有呼吸,没有艺术的社会和民族无法生存〞、“懂得和实践艺术是我们儿童的思维和心灵健康开展的根底〞等等。

这个标准还明确了艺术教育的对象是针对所有学生的,“不管其背景、天赋或残疾,都有权享受艺术教育及其提供的丰富的内容〞。

1988年,英国国会表决通过了?

1988年教育改革法案?

该法案规定从1989年起,全国所有的公立中小学实行统一课程〔包括英语、数学和自然科学3门核心课程,外语、技术、历史、地理、美术、音乐、体育等7门根底课程〕。

法案还指出开设这些课程的目的:

促进学生在精神、文化、智力和身体方面的开展;为学生今后的成人生活预备时机、责任感和经验。

1992年英国制定了?

国家美术课程?

标准,并于1999年进行了修订。

法国制定了包括幼儿园到初中的?

美术教学大纲?

德国1992年公布了?

巴伐利亚州文科中学美术教育专业教学大纲?

,1995年审查通过了?

联邦德国黑森州小学美术教学大纲?

新西兰2000年公布了?

国家艺术课程标准?

日本1991年提出高中国语科、社会科、理科、外国语科、音乐科、美术科以及保健体育等学科的课程目标,并明确构成以上课程目标的内容有:

①关心、兴趣、态度;②思维力、创造力;③知识、理解;④技能表现。

第一章 美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概况

第二节 美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开展趋势

 

二、美术课程教学内容不断扩展

美术课程教学内容随着社会开展的变化而不断拓展,呈现出综合性、融合性和多样性的开展趋势。

1.美术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课程教学内容综合化是世界许多国家课程教学改革的普遍性趋势。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美术学科的名称有了改变,其中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已把“美术〞改称为“视觉艺术〞,英国称为美术与设计。

这些改革,把美术课程教学内容超越了传统的“纯绘画〞课程或“纯艺术〞范畴的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学习领域。

例如,美国?

艺术教育国家标准?

指出,视觉艺术包括:

①传统的纯艺术,如素描、绘画、版画、雕塑;②传播与设计艺术,如电影、电视、平面设计、产品设计;③建筑与环境艺术,如都市设计、室内与景物设计、民间艺术;④美术作品,如陶瓷、纤维、珠宝、木制作品、纸制作品及其他作品等。

从许多国家艺术教育的实践看,美术教育内容已从单一性、技能性向综合性、丰富性和趣味性开展,出现了内容的综合、技能的综合、方法的综合、学科的综合和能力的综合的大美术教育观。

2.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性

学科开展的综合性是世界教育的一个开展趋势。

随着美术教育的开展,许多国家教育界正在克服早期美术教育内容的单一性,丰富和扩展美术教育的内容,还十分强调美术对其他学科的渗透和融合。

1994年,美国制订的?

艺术教育国家标准?

中,就强调各门艺术学科之间以及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如在幼儿园至四年级的视觉艺术的内容标准中,有“建立视觉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的要求。

其成就标准那么提出:

使学生能够:

“a.理解和运用视觉艺术与其他艺术学科之间特性的相似和差异;b.指出视觉艺术与课程中的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在五至八年级以及九至十二年级的视觉艺术的内容标准中,同样有“建立视觉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这一要求。

英国1999年重新修订的?

国家美术与设计课程?

中指出:

中学阶段要求学生主动收集、研究来自不同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国家与人工制品,利用这些信息来开展他们的思想。

新西兰2000年公布的国家艺术标准中,也强调了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把舞蹈、戏剧、音乐、视觉艺术等艺术学科,同语文、数学、科学、技术以及体育学科进行交叉和融合。

3.美术课程结构的多样性

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许多国家的美术〔艺术〕教育和课程正朝着综合化、多样化的方向开展。

例如,1992年俄罗斯公布了?

俄罗斯联邦教育法?

,该法的教学方案中充分表达了多样性,并努力使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结合。

另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开展,艺术〔美术〕创作方式、体验方式与传播手段也趋于多样化。

如利用计算机进行美术设计和创作,不仅可以缩短调色、涂色、画线等时间,而且可以提高设计和创作的效率和水平。

我国美术新课程的改革,也十分重视艺术〔美术〕课程内容的多样化。

?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明确提出要“理解祖国优秀艺术,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美术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所以美术教育是不能脱离文化情景的。

这就使美术教育不可防止地涉及保护和弘扬本国民族独特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保护民族独特的文化艺术是接纳世界多元文化的根底,接纳多元文化又是民族文化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