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首隽庭勘察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44987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首隽庭勘察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马首隽庭勘察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马首隽庭勘察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马首隽庭勘察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马首隽庭勘察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首隽庭勘察报告.docx

《马首隽庭勘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首隽庭勘察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首隽庭勘察报告.docx

马首隽庭勘察报告

1绪言

1.1工程概况

我院受建设单位委托,对其拟建的山西寿阳马首.隽庭商住小区进行了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工程场地位于山西省寿阳县马首镇马首村原山西寿阳马首造纸厂地块,项目基地西侧紧邻东南讲街,西北侧为336县道,东、南、北侧为民宅区。

具体位置详见交通位置图(图1-1)。

图1-1工程场地交通位置图

1.2拟建建筑物

根据建设单位所提供的资料,拟建7栋叠加住宅(4F)、8栋联排住宅(3F)、会所(2F)及沿街商铺(1F)。

叠加住宅基础埋深3.0米,条形基础,框架结构,预估基底压力100KPa;联排住宅基础埋深3.0米,条形基础,框架结构,预估基底压力80KPa;会所基础埋深3.0米,条形基础,框架结构,预估基底压力60KPa;沿街商铺基础埋深3.0米,独立基础,框架结构,预估基底压力50KPa。

拟建建筑物平面布置情况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拟建场地外业勘察工作于2014年3月7日~2014年3月18日完成;室内土工试验由我单位实验室承担并于2014年3月25日结束;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写工作于2014年3月30日完成。

1.3勘察目的与要求

根据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及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岩土工程详勘技术委托书的技术要求,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是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

主要目的与要求为:

1.3.1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

1.3.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危害程度及其发展趋势作出评价,可液化土层和特殊性岩土的分布及其对桩基的危害程度,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1.3.3查明场地各层岩土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1.3.4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构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

1.3.5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1.3.6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幅度应提供地层渗透性指标,并为降水设计提出相应意见。

1.3.7对可供采用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提供与设计要求相对应的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设计参数,并对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岩土工程问题提出建议。

1.3.8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1.3.9提交《山西寿阳马首.隽庭商住小区岩土工程勘察(详勘)报告》。

1.4勘察等级

依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拟建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均为丙类;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第3.1.1~3.1.4条,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综合确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2勘察工作

2.1勘察工作的依据

2.1.1现行国家有关规范、规程及标准

①《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③《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④《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⑤《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⑥《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⑦《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⑧《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⑨《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1999)

⑩《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4-258-2008);

⑾《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J04-248-2006)

⑿《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2.2勘察工作量布置的原则

本次勘察为详细勘察阶段,依据现行有关规范,勘察工作量的布置遵循如下原则:

1、勘探点的位置、数量及深度均严格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执行;

2、拟建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等级划归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3、勘探点均沿建筑物周边布置;

4、采用人工探井、钻探、岩性描述、现场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评价。

2.3勘察方法

本次勘察采用钻探、探井、标准贯入试验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勘察与评价。

2.3.1外业钻探采用HT-150型工程钻机,采用回转钻进,泥浆护壁,双管单动钻具回转钻进并采取土样。

钻探工艺严格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执行。

钻孔中的取样或标准贯入试验的竖向间距为1.5-2.0米,探井取样竖向间距为1.0米。

对所取样品现场密封好,并及时送实验室,为实验室提供了高质量的试验土样,使岩土参数更加真实可靠。

2.3.2标准贯入试验,采用自动落锤,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第10.5条要求进行试验。

2.4完成工作量

本次勘察共完成勘探钻孔44个,深度为15.0-20.0m;探井15个,深度为15.0m。

共计完成钻探总进尺762.4m,探井总进尺225.0m;采取探井不扰动土样127件,钻孔不扰动土样51件,扰动土样1件。

具体完成工作量情况详见勘探点一览表和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2.5室内试验

2.5.1常规试验

本次勘察室内土工试验均按《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进行;所有不扰动土样均进行了常规项目试验,常规试验主要测定土的分类指标及物理性质状态指标,试验项目主要为含水量、密度、比重、液限、塑限等。

2.5.2固结试验

为评价地基土的压密状态和实际受力工作状态下的压缩变形指标,对各地基土层不扰动样均进行固结试验。

2.5.3湿陷性分析试验

为判定地基土的湿陷等级和湿陷量,探井土样加做湿陷性分析试验(双线法)。

2.5.4颗粒分析试验

砂类土、碎石类土采用筛分法进行了颗粒分析试验。

2.5.5地基土的腐蚀性试验

为了解地基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取3组土试样进行了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分析试验。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1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黄土丘陵区,地面标高介于1041.94-1048.66m之间,最大高差为6.72m。

3.2地基土构成及岩性特征

根据本场地土岩性特征,在勘察深度内,按照不同的岩土类型并结合室内土工试验、现场原位测试结果将场地土划分为6层,现分述如下:

第①层杂填土(Q42ml):

杂色,稍湿,松散,含有砖块、煤屑、碎石等。

该层层底标高:

1041.54-1048.46m,平均1044.98m;层底埋深:

0.2-1.5m,平均0.49m。

第①-1层素填土(Q42ml):

褐黄色,为人工填土。

稍湿,松散,以粉土和粉质粘土为主,包含有云母、煤屑、少量植物根系等。

该层层底标高:

1040.64-1048.57m,平均1044.30m;层底埋深:

0.2-3.9m,平均0.71m。

该层场地分布不均匀,工程性能差,宜挖除。

第②层湿陷性粉土(Q3al+pl):

黄褐色,稍密状态,现状下无摇振反应,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含白色菌丝和氧化物。

层底标高1034.14-1042.37m,平均1038.34m;层底埋深:

5.9-8.6m,平均6.9m,厚度3.5-7.5m,平均6.25m。

该层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附录C判定该土层不属于新近堆积黄土。

该层实测标贯击数5.0-10.0击,平均6.8击;经杆长校正后为5.7-6.9击,平均值6.6击;压缩系数平均0.241MPa-1,为中等压缩性粉土。

第③层粉质粘土(Q3al+pl):

黄褐色,可塑状态,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云母和氧化物。

厚度:

2.2-6.6m,平均4.34m;层底标高:

1030.04-1039.57m,平均1033.99m;层底埋深:

9.2-12.8m,平均11.25m。

该层实测标贯击数6.0-12.0击,平均8.8击;经杆长校正后为6.0-7.9击,平均值7.6击;压缩系数平均0.211MPa-1,为中等压缩性粉质粘土。

第④层粉质粘土(Q3al+pl):

黄褐色,可塑状态,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云母,氧化物等。

该层厚度:

1.4-6.0m,平均3.4m;层底标高:

1026.74-1034.81m,平均1030.64m;层底埋深:

12.6-16.6m,平均14.67m。

该层实测标贯击数4.0-15.0击,平均10.0击;经杆长校正后为3.4-12.0击,平均值8.0击;压缩系数平均0.251MPa-1,为中等压缩性粉质粘土。

第⑤层粉质粘土(Q3al+pl):

褐红色,可塑状态,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含云母、氧化物等。

该层厚度:

0.2-5.8m,平均3.85m;层底标高:

1021.94-1033.66m,平均1026.39m;层底埋深:

15.0-20.0m,平均18.57m。

该层实测标贯击数8.0-20.0击,平均13.6击;经杆长校正后为5.8-14.5击,平均值9.9击;压缩系数平均0.20MPa-1,为中等偏低压缩性粉质粘土。

第⑥层细砂(Q3al+pl):

黄褐或褐红色,稍密-中密,含云母、氧化物,局部夹粉质粘土。

本次勘察未穿透该层。

该层最大揭露深度为20.0m,最大揭露厚度为6.2m。

各层地基土层厚、层底埋深、层底标高及揭穿钻孔数统计结果详见勘探地层统计表。

以上各层土具体接触组合关系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3.3场地地下水

本次勘探在勘探深度内未发现地下水位,故不考虑其对拟建建筑物的影响。

3.4场地地基土腐蚀性评价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的规定:

混凝土结构处于地下水位以上时,采取土试样作土的腐蚀性试验。

本场地环境类型为Ⅲ类,据本次勘察对所取3个探井上部土样(T1~2.0m、T5~2.0m、T10~2.0m)易溶盐分析结果综合判定:

具体数据和评价结果详见下表。

地基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表

孔号

PH值

Cl-

(mg/kg)

SO42-

(mg/kg)

Mg2+

(mg/kg)

HCO3-

(mg/kg)

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混凝土

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

构中的钢筋

T1

7.42

35.5

260

3.0

318

T5

7.38

26.5

24.0

9.0

272

T10

7.33

35.5

84.0

9.0

256

根据上表评价结果,本场地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微腐蚀性。

4地震效应

4.1抗震设防烈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寿阳县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4.2建筑场地类别

拟建场地划归为7度烈度区,场地地基土以粉土、粉质粘土为主,根据岩土名称和性状估算场地20米等效剪切波速为150.4m/s,介于150-250m/s之间。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显示,该场地覆盖层厚度大于50m,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范判定,该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

4.3地基土液化判别

本次勘察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进行液化初判,场地土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4.4建筑抗震地段划分

根据本次勘探揭露地层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结合地形、地貌综合考虑,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1.1条划分,拟建场地属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地段。

5场地土综合分析与评价

5.1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5.1.1土样的采集和土工试验

钻取样方法严格按照《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GBJ87-92)要求进行。

但是由于受钻探工艺、取土方法、样品搬运等因素的影响,钻孔原状土样接近于Ⅱ级土样标准。

对于土工试验,原状土样进行物理力学指标常规试验,扰动样做颗分试验,选取部分土试样加做易溶盐分析试验。

5.1.2岩土参数的统计

(1)岩土参数的统计原则

①沉积年代相同及具有相同工程特性的指标做为同一统计子样进行统计;

②先舍去明显不合理指标,再根据数理核计3б准则舍去过于离散指标,给出指标一般范围值。

③统计频数≥6的提供范围值、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统计频数为4-5时只提供范围值、平均值,统计频数≤3时只提供范围值。

④标贯指标以每层各试验击数为子样进行统计。

(2)岩土参数的统计结果

岩土参数的统计结果详见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5.1.3岩土指标应用原则

岩土参数选用时根据指标的性质、用途及重要性分别按标准差或变异系数进行修正后作为指标的特征值使用。

公式如下:

fk=rs·fm

rs=1±(1.704/

+4.678/n2)δ

式中:

fk—岩土指标标准值;fm—岩土指标平均值;

rs—统计修正系数;  n—统计频数;

δ—变异系数;

±—按不利组合取“+”号或“-”号。

统计修正系数也可按经验选用。

5.2天然地基土承载力评价

地基土承载力确定,是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和《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4-258-2008)。

经对外业原位测试资料、室内土工试验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并结合地区经验综合确定,各层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详见下表。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一览表

层序

岩性

土工试验

(kPa)

标贯试验

(kPa)

建议特征值

(kPa)

湿陷性粉土

113

128

110

粉质粘土

141

157

140

粉质粘土

168

198

160

粉质粘土

184

256

180

细砂

208

200

5.3地基土湿陷性评价

本次勘察在勘探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位,地基土以粉土和粉质粘土为主,存在湿陷性的可能。

根据探井化验资料计算(△ZS自地面整平标高起算,△S自基础底面标高起算)并结合《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第5.1.3条的规定得出:

拟建场地为非自重湿陷性场地。

湿陷等级为Ⅰ级(轻微)。

湿陷系数和自重湿陷系数随深度的增加逐渐变小,湿陷起始压力随深度的增加逐渐变大。

湿陷量计算表

探井

编号

深度

(m)

自重

湿陷系数

自重湿陷量(mm)

湿陷

起始压力(KPa)

湿陷系数

湿陷量

(mm)

湿陷

等级

T5

1.0

0.002

60

0.070

Ⅰ级

非自重

2.0

0.049

24.5

9

0.081

3.0

0.007

145

0.027

4.0

0.006

193

0.016

24.0

5.0

0.004

6.0

0.005

7.0

 

0.003

8.0

 

0.003

9.0

 

0.002

10.0

 

0.005

11.0

0.004

12.0

0.007

13.0

0.000

14.0

0.001

15.0

0.005

合计

24.5

24.0

T6

1.00

0.001

68

0.044

Ⅰ级

非自重

2.00

0.039

19.5

12

0.134

3.00

0.033

16.5

24

0.060

4.00

0.009

129

0.025

37.5

5.00

0.010

6.00

0.003

7.00

0.002

8.00

0.004

9.00

 

10.00

 

 

0.001

合计

36.0

37.5

T7

3.00

0.033

16.5

22

0.061

Ⅰ级

非自重

4.00

 

 

0.005

5.00

0.020

72

0.038

57.0

6.00

0.010

136

0.025

37.5

7.00

0.004

8.00

0.005

9.00

0.011

10.00

0.004

11.00

0.009

12.00

 

0.003

13.00

 

0.006

14.00

 

0.000

15.00

 

0.000

合计

16.5

94.5

T3

1.00

0.007

37

0.049

Ⅰ级

非自重

2.00

0.004

61

0.060

3.00

0.006

124

0.030

4.00

0.004

170

0.023

34.5

5.00

0.008

118

0.042

63.0

6.00

0.003

7.00

0.005

8.00

 

0.002

9.00

 

0.002

10.00

 

0.001

合计

0

97.5

T4

1.00

0.010

26

0.075

不湿陷

2.00

0.001

81

0.049

3.00

0.002

88

0.043

4.00

0.003

5.00

0.009

6.00

0.003

7.00

0.002

8.00

 

0.003

9.00

 

0.002

10.00

 

0.001

11.00

0.000

12.00

0.000

13.00

0.003

14.00

0.001

15.00

0.001

合计

0

0

 

T1

1.00

0.005

43

0.043

Ⅰ级

非自重

2.00

0.001

77

0.067

3.00

0.039

19.5

18

0.037

4.00

0.013

80

0.007

5.00

0.007

6.00

0.007

7.00

0.003

8.00

 

0.001

9.00

 

0.003

10.00

 

0.003

11.00

0.003

12.00

0.000

13.00

0.000

14.00

0.000

15.00

0.000

0

合计

19.5

0

T8

1.00

0.003

62

0.046

Ⅰ级

非自重

2.00

0.044

22.0

10

0.039

3.00

 

 

0.007

4.00

0.007

169

0.022

33.0

5.00

0.002

6.00

0.000

7.00

0.001

8.00

 

0.003

9.00

 

0.001

10.00

 

0.001

11.00

0.005

12.00

0.000

13.00

0.000

14.00

0.000

15.00

合计

22.0

33.0

T9

1.00

0.009

56

0.009

不湿陷

2.00

0.007

155

0.050

3.00

0.018

4.00

0.006

5.00

0.009

合计

0

0

T10

2.00

0.039

19.5

11

0.009

Ⅰ级

非自重

3.00

0.020

10.0

41

0.050

4.00

0.029

14.5

41

0.018

27.0

5.00

0.022

11.0

75

0.006

6.00

0.009

7.00

0.064

96.0

8.00

0.067

100.5

9.00

 

0.055

55.0

10.00

 

0.044

44.0

11.00

 

0.001

12.00

0.000

13.00

0.001

14.00

0.000

15.00

0.001

合计

55.0

296.0

5.4天然地基均匀性评价

根据本次勘察揭露场地地层情况,分别对拟建建筑物判别天然地基均匀性如下:

拟建建筑物名称

持力层在基础宽度

方向上的差值H(m)

下卧层在基础宽度

方向上的差值h(m)

0.05b

天然地基均匀性

①叠加住宅

0.6

2.1

0.65

不均匀

②叠加住宅

3.0

0.65

0.65

不均匀

③叠加住宅

0.3

0.6

0.65

均匀

④叠加住宅

0.6

1.5

0.65

不均匀

⑤叠加住宅

1.08

0.9

0.65

不均匀

⑥叠加住宅

1.5

0.18

0.65

不均匀

⑦叠加住宅

3.0

0.65

0.65

不均匀

⑧会所

0.09

0.01

0.65

均匀

⑨联排住宅

1.2

0.9

0.585

不均匀

⑩联排住宅

0.3

2.1

0.585

不均匀

⑾联排住宅

0.99

0.6

0.585

不均匀

⑿联排住宅

0.3

0.9

0.585

不均匀

⒀联排住宅

0.9

0.78

0.585

不均匀

⒁联排住宅

0.3

0.03

0.585

均匀

⒂联排住宅

1.5

1.2

0.585

不均匀

⒃联排住宅

1.5

0.9

0.585

不均匀

5.5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