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平江县第七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04423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平江县第七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南省平江县第七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南省平江县第七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湖南省平江县第七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湖南省平江县第七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平江县第七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湖南省平江县第七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平江县第七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平江县第七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湖南省平江县第七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平江七中2017-2018学年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卷(10月)

(时间:

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春秋时期,南方的吴楚称王,而北方的齐晋仅称霸。

周朝衰弱,自古相沿称王,北方诸侯既不反对,也未取而代之;齐桓、晋文等称霸,倒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举。

这种现象说明()

A、分封制在南方率先被根除B、宗法制在北方根深蒂固

C、传统礼乐制度逐步走向瓦解D、春秋称霸均借天子名义

2.学者许倬云在《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统计:

载入史册的春秋战国名人,超过一半不是出身世袭贵族,如邹忌、范雎、吴起等。

这一统计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B、社会阶层的流动加快

C、文官政治取代了军功贵族D、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3.有些学者认为,(雅典)任何“非专制政治制度”只能通过每个公民都参与的一人一票的直接民主方式来实现。

不管是传奇的斯巴达立法者吕库古,还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构建其理想的城邦时都强调城邦的公民人数不能太多。

这些学者认为“非专制政治制度”存在的基础是(  )

A.小国寡民B.圣贤明君C.轮番而治D.抽签选举

4.“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

……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

”这段话表明(  )

A.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B.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

C.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D.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

5.1832年初,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联合起来,激进分子甚至制订了秘密的武装起义计划,由于代表贵族势力的托利党的让步,议会改革终于获得成功。

下列不属于斗争的成果的是(  )

A.贵族的席位减少B.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议席

C.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可以参加选举D.英国的议会制度更加完善

6.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

“帝国是一个‘永久性联邦’。

各邦保有一些民政自治权,而军事、外交、海关、货币、民法、刑法等权力均归中央政府。

”上述内容反映出当时德国的(  )

A.联邦制特色B.专制主义特色C.君主立宪制特色D.军国主义特色

7.1839年3月,林则徐曾经召集广州的粤秀书院、越华书院、羊城书院三大书院六百四十五名学子入贡院“考试”,试题中包含的问题有“鸦片集散地及经营者姓名、零售商、过去禁烟弊端以及禁绝之法”。

由此可知(  )

A.禁烟已成为社会共识B.林则徐主持全国的科举考试

C.清末知识界关注社会问题D.林则徐为禁烟运动做准备工作

8.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

“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D.传教的权利

9.历史价值观的变化决定了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评判标准和视角的变化,孙中山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由严厉批判到极力称赞,而蒋介石对太平天国运动却由肯定到大力批评。

二者对农民运动褒贬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A.国共合作形成B.农民运动的高涨C.政策导向需求D.民族主义成主流

10.某班黑板报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俄历1917年10月,列宁领导工人和革命士兵,在俄国首都彼得格勒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

该段文字中的史实错误有(  )

A.1处B.2处C.3处D.4处

11.19世纪初圣西门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切罪恶的渊薮,社会进步的动力是人的理性,应由“实业家”等有产者承担改造社会的任务,建立一种“人人参加劳动,人人平等地拿取自己报酬”的新社会。

据此可知,圣西门思想的重大缺陷是(  )

A.缺乏对社会主义理想蓝图的构建B.缺乏与资本主义社会斗争的勇气

C.尚未认清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D.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不够彻底

12.1979年1月29日至2月5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说:

“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那是中国的内政”,“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

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上述言论(  )

A.发展了《告台湾同胞书》B.放弃了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C.明确了“九二共识”的立场D.标志着“一国两制”方针正式形成

13.习近平强调: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管子·明法解》中也有关于“法治”的言论:

“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

”下列关于上述两种“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两者都服务于统治者的统治B.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C.两者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前者是“民治”,后者是“人治”

14.“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

”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上的言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刊登在该报同一位置上的毛主席语录。

下列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当时中国对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态度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当时中国的外交政策

C.这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

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是权宜之计

15.“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此语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显著特征是(  )

A.反对霸权B.睦邻友好C.多边外交D.不结盟

16.法里德·扎卡里亚在《后美国的世界》中认为:

“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这里的“群雄竞起”(  )

A.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B.促使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C.冲击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

17.《诗经》:

“噫嘻成王,既昭假尔。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骏发尔私,终三十里。

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材料反映了(  )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

C.集体劳作的生产方式D.国家鼓励发展小农经济

18.清初,在苏州已经有潮商的会馆,其《潮州会馆记》碑文中写道:

“我潮州会馆,前代创于金陵……敬祀灵佑关圣帝君,天后圣母,观音大士。

已复买东西旁屋,别祀昌黎韩夫子,兼设客厅厨舍。

凡岁时伏腊,祝厘受祉,宾朋叙会,饮爵献酬,咸集于是。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会馆有明显的商业性和地域特点B.此会馆成为潮州商人联系的纽带之一

C.潮商推崇儒雅之气D.会馆是商人祭祀的场所

19.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载:

“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

自十五年来,江南江北,凡名草市,劫杀皆遍,只有三年再劫者,无有五年获安者。

”由此可以获悉当时的草市()①居于交通便利之地②常遭盗贼劫掠③已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④缺乏政府监管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④

20.某生根据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

万贯),结合所学知识作出了下列四项分析,你认为合理的是()

农业税

非农业税

997年

2408.1

1567.7

1021年

2641.2

3874.0

1077年

2021.3

5117.2

A.北宋政府推行“重商轻农”政策B.农业税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负担的减轻

C.赋税的不断增加使得北宋政府长期保持财政充裕

D.非农业税的激增既是抑商的体现,也反映了工商业的发展

21.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面对空前严峻的就业压力,有网友建议穿越历史回到明代的南京去找工作。

不可能经历到的是()

A.到丝绸手工作坊当雇佣工人B.到徽商票号做收银员

C.做批发棉纱、回收棉布的大商人D.创办珐琅彩瓷烧制作坊

22.史学家黄邦和在《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一书中说“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新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这一评价()

①夸大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②立足于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

③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 ④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③D.②④

23.《全球通史》一书写道:

“非洲人不再用奴隶、砂金、羽毛和象牙同欧洲人交换盐、料器、布匹、朗姆洒和杜松子酒(均为欧洲名酒)等。

到19世纪末时,英国银币、奥地利元和美元已在这里(即非洲)普遍使用”这段材料反映()

A.非洲的商业文明有一定的进步B.非洲经济近代化与思想近代化不同步

C.非洲开始融入经济全球化D.非洲的经济完全是列强的附庸

24.马克思说: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以下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通过商品倾销,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大和深化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全球扩展的本性

C.“交通的极其便利”指火车、轮船、飞机等先进的交通工具

D.工业化大机器生产是西方国家不断扩张的重要动力

25.观察下图,a、b、c、d四条曲线代表的是四个国家的世界制造业产值,其中b、c曲线分别代表的国家是(  )

A.美国、德国B.中国、英国C.英国、美国D.英国、德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0分,第26题18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8分)

26、(18分).二战后,世界格局由两极对峙、新兴力量崛起到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并出现多极化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

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

……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

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摘编自王帆《关于冷战起源的八种解释》

材料二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这段时间里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十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

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

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三 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四十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

可见,苏联在二战中崛起后没有延续反法西斯同盟的惯性进入既有的世界体系,而是另组一个针对西方的“社会主义阵营”。

——摘编自《“冷战”的起源与终结》

材料四 海湾战争加强了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

北约东扩和俄罗斯的削弱使俄无力同美国争夺欧洲和世界。

科索沃战争……为北约干涉成员国以外的事务开了先例。

……美国在同日本的经济竞争中重新占据国际竞争力第一的位置,成为新经济的领头羊。

美国的智库估计,在2015年以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美国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

——摘编自刘山《世界格局变化的启示》

(1)据材料一,归纳美国传统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

请运用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冷战兴起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