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医不传之秘外科十三方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3989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铃医不传之秘外科十三方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铃医不传之秘外科十三方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铃医不传之秘外科十三方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铃医不传之秘外科十三方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铃医不传之秘外科十三方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铃医不传之秘外科十三方考.docx

《铃医不传之秘外科十三方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铃医不传之秘外科十三方考.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铃医不传之秘外科十三方考.docx

铃医不传之秘外科十三方考

铃医不传之秘--外科十三方考

铃医不传之秘--外科十三方考

铃医不传之秘--外科十三方考

张氏外科十三方考前言外科十三方,为吾国铃医不传之秘而视为枕中鸿宝者,师传徒授,各有隐藏,从无一人能窥全豹,尤以首方之“中九丸”,更百人百样,故排迷阵,令人莫明究竟。

余曾以此方广为访问,达三十年,得来方法皆人各自异。

其书则尽属抄录,向无刊本,致一抄再抄,错误百出,且每人仅知一、二方或三、四方不等,得其全方者,百人中难获一、二。

己卯秋,客寄重庆,于南区马路一旧书肆中,无意间发现抄本方书一册,翻视之,知为外科十三方之完整本,当即以重价购归,书或为咸丰五年(公元一八五五)十月抄录本,字虽工整,惜别字重重,有许多处几无法句读,知抄书人非通达者,乃于百忙中抽暇整理之,视同拱璧,出入与俱者历十年。

庚辰除夕,又于成都故书摊上获得蓬莱山樵之《集验方》一部,末卷亦附有十三方,惜乎名虽十三,实际上亦仅至数方而止,但其首方之“中九丸”则较一般者为完备,大可与旧抄本及历年师友授受之方法互相印证,幸成全璧,讵非乐事。

予今老矣,深恐此三十年苦心搜求之济世良方随吾身以湮没,故特就所知及临床实验之心得,考正而表彰之,并将各古书中与十三方有关之方摘附各方之后,以资参证,俾我国民间之外科疗法得以大放光明于现代,则余愿足矣。

乙酉冬,得识杭州沈君仲圭于前陪都中医院,沈君好书,与余同癖,谈次知裘吉生氏曩岁编行绍兴医药学报时,曾刊有《管氏十三方》一种,大约即系此书,聆言之下,急欲一睹为快,惟该书系民初出版,一时未易觅致。

不意旅沪以后,忽得仲圭远道惠书,谓管氏方已经觅得,并出重资倩人录副寄申,校读一过,方知其书缺略颇甚,但可资参考处亦复不少。

去夏回蓉时,乃将稿中处方部分抽出,付诸华西医药杂志发表,刊出后,叠接各地同道来函询问一切,并促早出全书。

今幸得周复生、朱活民两君资助出版,并蒙四川省医药学术研究会列为丛书第二种,故自忘谫陋而付梓焉。

尚盼同道中之精熟此方者,或出示更好方法,或指出本书错误,俾再版时得以更正,尤所厚望焉!

广安张觉人自记公元一九四八年元月初版凡例一、本书中编的十三方,过去曾于华西医药杂志分期发表,惟因排版大意,错落不少,先后曾叠接国内外读者来函询问,足见关切与爱护之深,今本书已全部出版,且校对工作由编者亲自负责,错误处当比较稀少。

一、本书中的区区十三方,看似极度平凡,可是编者曾为此花去不少的宝贵时间和经济,读者得此书后,务须实地研究制用,使潜伏草野的济世灵方得以发扬光大。

一、本书承周复生、程天灵两君附以按语,使原文欠圆满处更易了解,特志谢忱!

一、本书方法虽曾由十数草泽高明领教得来,但尚未敢自诩为毫无缺点,读者如获得更有优于本书之方法者,尚希不吝赐教,俾于再版时得以补充,则尤幸焉!

修订例言一、拙编外科十三方考初版刊行未久,即销售一空,年来经常不断得到各地卫生工作者或非卫生工作者来函购买,甚至新书不得,即遍历旧书肆而搜求旧本者,故知此书已受到祖国广大人民的重视。

惟初版本中存在不少缺点,自有修订必要,故于百忙中抽暇改编,续成此稿,以饷读者。

一、十三方的处方、制法,人各不同,编者现藏访到抄本七个,原有的抄本五个,这十二个抄本中的方法各有出入,除少数内容大致相近外,余均面目全非。

今特将不同的汇录于十三方后,以作参考资料,同时也可知道这种民间秘方因辗转授受,竟变样到了什麽地步。

一、原抄本嘱言中所谓四味异药者,乃石青、银翠、金丹、烟硫四物也,所谓三打灵方者,即锅烈也。

一、抄本体例亦不尽同,有的本子有十八问答,有的本子又只有答而无问,有的本子又不拘一格,随便漫谈。

初版本未录十八问答,今特补入,以便多多吸收此中经验。

一、编者使用十三方,已历三十余年,积存验案不少,因限于篇幅,未能仅量附入,拟俟将来时间许可时,再行整理付刊。

一、此十三方虽寥寥无多,但如能善于掌握,灵活运用,确能在外科方面解决不少问题,固不必如韩信将兵之多多益善也。

一、本书前半部因要保存十三方的真面貌,故对于文字方面,除了错别字及不通顺处酌加润饰外,余均一律依旧,以存庐山真面,故前后语气不同,读者谅之。

一、所附红蓼山馆效方,是编者历年积累下来的一些成绩,有的是由良师传授得来,有的是由友朋交换所得,小部份则采自他书,都是经过临床使用认为有效的,也有是出了重大代价购获的,今择要选载,读者在适应场合下,不妨放胆采用。

一、本书所列方法,希望读者在使用后经常与编者联系,以便彼此交流经验,编者并愿负深入研讨责任,俾使此种民间秘方得以发皇光大,为祖国人民健康忠实服务。

一、本人通讯处为四川成都东御街二○一号附四号。

广安张觉人志于成都一九五五年二月夫人之一身,血脉贯通,似河海周流而无丝毫阻滞,设一旦有邪毒窜入五脏、六腑,或风湿中入皮肤肌腠之间,便血脉不行,而患斯作矣。

但毒之所发,变应万千,有中于脏者,有中于腑者,有中于阳分、阴分、气分、血分者,种种原因,不一而足。

发于阳者,则红肿高大而痛甚,发于阴者,则低塌平伏以灰白,或则日轻夜重,或则昼重夜轻,其呈象颇不一致。

症之初起,以草药愈者有之,而久治不效者亦有之,迁延日久,遂有成蠒及不收口之诸般坏象矣。

吾门在此万般困难、诸医束手时,而有四味异药、三打灵方以济之,此种困难遂迎刃而解,医尽世间奇症,从未轻授外人,得之者可坐获厚利,救济群生,此中至乐,虽南面王不易也。

吾子孙当世代遵守,是所至嘱!

痈疽阳症歌

阳症初起焮赤痛,根束盘清肿如弓,七日或疼或时止,二七疮内渐生脓,毒随脓出精神爽,腐脱新生气血充,嫩肉如珠颜色美,更兼鲜润若榴红,自然七恶全无犯,应当五善喜相逢,须知此属纯阳症,医药调和自有功。

凡痈疽初起,焮热赤痛,根束者,晕不散也;盘清者,不漫肿也;如弓者,高肿也,易溃易敛,此为顺症。

详察细审,自易见功。

痈疽阴症歌

阴症初起如粟大,不红不肿疙瘩僵,木硬不痛不焮肿,疮根平大黯无光,三七之后不溃腐,輭陷无脓结空仓,疮上生衣如脱甲,孔中结子似菡房,紫黑脓稀多臭秽,如见七恶定必亡,须知此属纯阴症,纵有歧黄命不长。

凡痈疽初起,不红不肿,不焮热,状似粟米疙瘩,木硬不痛,七朝之后,不溃不敛,疮上生衣,如脱壳样,口如花结子,此属逆症。

倘见七恶,必定死亡;如现五善一、二者,尚可勉强救治,否则徒劳。

阴阳相半歌

阴阳相半属险症,阳吉阴凶生死昭,似阳微痛微焮肿,如阴半硬半肿高,肿而不溃因脾弱,溃而不敛为脓硗,五善之症虽兼有,如现七恶岂全逃,饮食若能知味美,二便调和尚可疗,按法医治应手放,阳长阴消自可调。

半阴半阳,皆属险症,似阳不甚烧热,似阴不甚木硬,多现顺症宜可救,如现逆症则难疗。

如阴升阳泄者,纵然多陷,尚有一线生机。

痈疽善恶歌

法则无他审症先,阴阳两症必须参,五善七恶休咎定,明哲先当仔细观。

夫病分内外,审症宜详,病由脏腑经络而发,痈疽亦自脏腑而成,内症必先察其表里,外症亦当审其阴阳,审症既确,施治自易。

痈疽阳症之形,发为红肿,大烧大热,头尖色赤,病者时畏寒热,口干发渴,不思饮食,只喜茶水,此阳症也。

阴症色青,不烧不热,不红不肿,患者饮食不多,精神犹畅。

此阴症也,又有阴症似阳者,患部先红而犹赤,时烧时退,或有或无,疼痛不堪,口中焦渴,人多眩晕,此阳症兼阴也。

如患者周身寒冷,泚汗淋漓,疮头丰满,色多黑赤,头尖体圆,此阴症兼阳也。

欲治外症,无他妙法,当先辨其阴阳,次当详其五善、七恶。

五善者,一声音洪亮,二精神舒展,三疮形阳症红紫,阴症赤白,四饮食无减,五静睡不烦,此善症也,若得一、二善者,所患虽重,亦自无虞。

七恶者,一声音沉滞,二坐卧难安,三头多眩闷,四阳带赤黑,阴带红紫,五瘀血时流,六周身寒冷,七人多恍惚,此七恶见其一、二者,皆不可救药。

业此者审察宜详,不可疏忽大意。

痈疽五善歌

心善精神爽,言清色润鲜,不躁不烦渴,寤寐两相安。

肝善身轻便,不怒不惊烦,指甲红润色,起坐觉安然。

脾善唇滋润,知味喜加餐,脓黄不臭秽,大便不稀干。

肺善声音响,不喘无嗽痰,皮肤光润泽,呼吸气相安。

肾善不午热,口和齿不干,小溲清且白,夜卧静如山。

痈疽七恶歌

一恶神昏愦,心烦舌燥干,疮色多紫黑,言语见呢喃。

二恶身筋强,目睛正视难,疮头流血水,惊悸是伤肝。

三恶形消瘦,疮形陷又坚,脓清多臭秽,脾败食不甘。

四恶皮肤槁,痰多韵不圆,喘生鼻频搧,肺绝定归泉。

五恶时引饮,咽喉若燎烟,肾亡容惨黑,囊缩死之原。

六恶身浮肿,肠鸣呕呃繁,大肠多滑泄,脏腑败之端。

七恶疮倒陷,如剥蟮一般,时时流污水,四肢厥逆寒。

诸般坏症歌

初起如粟痒微生,未老头白痛渐增,一日寒热发战起,三四发泡硬如疔,昼夜昏沉痒不止,四红五紫六日青,人若犯此无脓症,十人之中九不生。

按:

此歌一本见于疔疮门,一本见于总论后。

以体例论,似当列于此处,故不嫌复出,重录于此。

又按:

综上论歌,不仅为十三方考之上编,实系外科入门必读之阶梯,医人若不熟诵前列九首论歌,则临症审病,即无从辨别阴阳、善恶,盼读是书者,尤不可以陈言俚词目之。

※中编※

【处方篇】

十三方中最神秘而令人难索解者,厥为首方中之“中九丸”,十人十样,使人莫名所以,尤以三打灵药为特甚,银翠次之,金丹、石青,则所差尚属无多。

今特先将四味异药之制法详述于前,以中九丸配合法殿之于后,然后再及其他之十二灵方,以成其全。

〖锅烈制法(即三打灵药)〗

[处方]水银一两白矾一两微煅去水分火硝一两焙去水分食盐一两焙干朱砂五钱皂矾一两[制法]

(1)先将白矾、火硝、食盐、皂矾朱砂共研极细,再加水银又研,直研至不见水银星珠时为止,分作三份备用。

(2)以一份堆于小铁锅内,上以大碗覆之,随以醋调熟石膏粉,将碗同锅连接处涂封严密,勿使泄气。

(3)以炒干黄土(即黄土之炒去湿气者,用赤石脂更好)或极细河砂,将碗掩住,但须露出碗底,并以铁圈重物套压碗底,不使移动,碗底置浸湿棉花一团,外以大铁钉三只(或用火盆上炖食物的铁三脚架,更妙),插于地面土中,将锅安置钉上,约离地高七指许。

(4)以微火烤胎,焚香计之,俟一炷香尽,再以文火升炼,俟第二炷香尽时,又以武火(即烈火,以焰离锅底约二指许为度)升炼,俟三炷香尽时,察看碗底棉花是否由湿而干,更由干而成黄黑色,如已成黄黑色,即离火待冷。

(5)将已冷丹锅,轻轻除去黄土、石膏,揭开丹碗,灵药即升碗上,色白者嫩,色紫者老,色红者恰到好处是上品(如碗上有水银星珠,是武火用早,水银首先飞上,不可使用),此为一转,又名一打。

(6)取第二份药末同第一转扫下丹药调匀,合为一处,如前升炼三炷香,冷定取药,是为二转灵药。

(7)取第三份药末同二转灵药调匀,合为一处,如前升炼三炷香,冷定取药,是为三转,三转已毕,所得之药即为三打灵药,亦名“锅烈”。

药经三打,则水银之本性死绝,服食遂无流弊。

丹底可搽诸疮,功能止痒定痛,长肉生肌,不可弃去。

〖金丹制法(亦名锅丹)〗

[处方]倭铅三钱漳丹二两[制法]

(1)将铅放入倾银罐内(即耐火黏土罐,昔日熔银时常用此罐),置于火上熔化之。

(2)将漳丹徐徐撒于已熔铅上,藉重铅气熏蒸,并于黄丹中间搅一凹处,俟蒸至凹处发现黑色,四周兼现黄色时,是即合度之证(大约一炷香时即可蒸透),冷定,去铅取丹,是即金丹,亦名“锅丹”。

按:

漳丹即系“黄丹”,黄丹是铅经氧化而成,故化学上名“氧化铅”,今再加此段处理后,遂一变而成为“过氧化铅”,其作用不同于原来黄丹矣。

〖石青制法〗

[处方]白砒二两硫黄四两[制法]

(1)将砒、硫共研细末,投入倾银罐内,上覆铁板一块,以铁丝缚紧,再用盐泥将罐全体封固(或以醋调石膏亦可),俟干听用。

(2)将已干丹罐放木炭火中烧之,揣度罐中药已熔化(约香三炷),乃取出待冷,剥除泥壳,揭去铁板(手势应轻,勿使盖上所升之药落下),升于盖上而色如黄芽者为烟硫,沉于罐底而色带暗绿者为石青,将此暗绿色物取出研细备用。

二物虽然同出一本,性却截然不同,盖烟硫有毒而石青无毒也。

按:

石青即近代化学颜料制品中的“巴黎绿”,因其含有砒素,故欧西曾用以配制疟疾成药,惟近时巴黎绿之制法大都改用亚砷酸、碳酸钾、硫酸铜等为原料,兹特介绍一法,以供参考:

砷绿(Scheele,Sgrccn)——砷绿之主要成份为亚砷酸铜。

制法用氧化砷一份,和碳酸钾二份,再加水三十份煮之,氧化砷即溶解而成为亚砷酸钾,然后再于此温液内加入硫酸铜溶液二份,立即有沉淀发生,将此沉淀滤出干燥之,即成砷绿,其反应式如下:

2K2CO3+As2O3=K4As2O5+2CO2K4As2O5+2CuSO4=Cu2As2O5+2K2SO4如于碳酸铜溶液中加入氧化砷而煮沸之,亦生绿色沉淀,将此沉淀滤出干燥之,亦可同样得到砷绿:

2CuCO3+As2O3=Cu2As2O5+2CO2砷绿耐日光及空气之力甚强,惜因其含有毒质,故用作颜料不甚普遍,其主成份可以Cu2As2O5·2H2O表之,易溶于稀酸内,灼热之,即发生白色氧化砷气体,残余黑色氧化铜。

〖银翠制法〗

[处方]纹银一两石青约一两[制法]

(1)将银打成薄片,剪成小块,投入倾银罐内,火上熔化。

(2)取石青末约六、七钱,投入已熔银上,以铁箸搅拌,银即自然起发,如不十分起发时,可再投石青末三、四钱,必能起发。

所用石青不拘多少,总以银质发透为率。

(3)将发透之银取出打碎,研为细末,飞去灰渣,其色与靛花相似(翠色),故名银翠,将其浸入冷水,每日换水二次,七日夜后,火毒即尽,收贮备用。

按:

银翠系以银同石青制成,石青成份为硫与砒,硫、砒同银相作用后,即成功“硫化银”同“硫化砒”,故对含螺旋体之梅毒有特殊制伏力量,再同三打灵药及过氧化铅等配伍后,更收相得益彰之效。

翠者,殆以其色名也,并有呼为“银碎”者,亦不无理由,以其碎银成粉也。

一以色名,一以象名,各有取义,未可厚非。

顾世澄疡医大全痔漏门中,有退管方一个,绝类银翠,仅制度不同,特录于后,以资参证:

(甲)瓷石六两打如豆大,用白芨水浸数日,取出,以硫黄粉为衣,入罐升三小时,得丹约三钱。

(乙)辰砂四两明矾四两(另入罐升成丹)(丙)纹银一两硫黄三钱白砒三分(炼化成粉)将以上三种药末各秤等分,研匀,米糊为丸,如粟米大,每服一分,白芷汤下,服后约半日间,下部即觉胀痛,用手拍左右臀,管即自出,俟出尽时,以生肌药收功。

管口小者,先以烂药烂开,管即易出;欲管速出者,可再用蓖麻子煎水洗之。

〖附:

灵药释性〗

锅烈:

辛平无毒。

功能去湿、杀虫、活血、解毒、化痰、解郁。

金丹:

辛平无毒。

功能治吐逆、反胃、坠痰、杀虫。

银翠:

辛平无毒。

合药能治一切奇疮怪症,内服功能敛口生肌。

石青:

大热。

因其有砒,故能解水银、轻粉之毒。

善治一切风湿,筋骨作痛作肿,又能解一切寒凉药毒,及疮不收口,作寒作热等。

更能领导水银、轻粉循行筋脉,以解周身痰气,乃诸药中之极热者。

不可不用,亦不可多用。

杨鹏先经验救急方,乾坤夺命丹:

生白信石一两研末生硫黄一两研末白蜡一两三宗标准,不可缺少分量,将蜡熔化,即下二药合匀,出锅为丸,每丸四分备用。

此药治男妇一切气寒、食寒、阴寒,及妇人白带,男子肾寒,白痢、泻下等,一切下部寒凉之症,并皆治之。

如男妇阴寒,病在危急,速服此药,待至二十分钟时,无不立刻回生,每服一丸,小儿半丸,开水送服。

按:

此即石青之加白蜡者。

烟硫:

其性好走,善入肌肤,为驱风邪、疗诸癣之要药。

但有大毒,故只可外用,不可内服。

按:

五虎下西川方甚多,此其最古方也。

(又一方有斑蝥,无山甲)又钱塘赵恕轩串雅编及种福堂公选良方中之“鳞鲤丸”皆与金蚣丸方十九相同,且较金蚣丸完善而稳妥。

据赵氏云:

即铃医之“八面锋”为一切无名肿毒之特效专药,而于瘰疬一症尤具特长,故编者每于用金蚣丸处,皆易以此方,不仅效力确实,而且更少流弊,今录其方于次:

归尾五钱生军三钱蝉蜕二十只,去头足乳香一钱没药一钱制芩三钱全蝎二钱连翘三钱,去心防风二钱五分羌活二钱五分雄黄水飞,七分僵蚕二十五条,姜汁炒牛胶一两,土炒荆芥二钱桔梗二钱金头蜈蚣四条,去头足,分作四种制法:

一条用姜汁搽,焙干;一条用香油搽,焙干;一条用浓醋搽,焙干;一条用稣搽,焙干。

右制后,共合一处备用,研细末;再以山甲四两,亦分作四种制法:

一两用红花五钱煎汤煮,焙干;一两用牙皂五钱煎汤煮,焙干;一两用紫草五钱煎汤煮,焙干;一两用苏木五钱煎汤煮,焙干。

右制后,亦混合一处,研末备用。

将上面各种药末共合一处,以米醋打糊为丸,外以朱砂五钱为衣,每丸重一钱二分,瓷瓶收贮,以麝香五分养之。

服时以一丸,热酒送服,未成者内消,已成者出脓,神效非常。

金蚣丸药味即此方之一部分,与蟾酥丸处方亦小异大同,其为外科之重要方,可想而知。

且此方之前数味,乃“神授卫生汤”药味,功能宣热散风,行瘀活血,解毒消肿,故为外科门中之首要方,且较金蚣丸尤为周到而踏实。

编者每于用金蚣丸处,皆易以此方者,亦以其周到而踏实也。

吾蜀梁山杨旭东,蜀中医纂有“骊龙珠”一方,为痈疽总方,专治一切痈疽肿毒,不论已溃未溃,俱能散毒收口,生肌长肉,方名之下标明为“内廷方”,亦即鳞鲤丸、金蚣丸之小有不同者。

惟方中蜈蚣系二十一条,将山甲、蜈蚣制好后,每以山甲末一两,蜈蚣末二钱,配入群药之中,每丸重一钱五分;全蝎又系用荷叶包炮之,此小异耳。

欲知其详,可覆按原书。

又赵氏串雅编中之“八厘金”,主治痈疽发背,疔肿疮毒,未成者服之,内消甚效,察其处方药味,殆亦金蚣丸之加味,故并录于此,以作他山之助。

番木鳖水浸去皮煠枯,五钱蟾稣二钱僵蚕二钱乳香二钱没药二钱胆矾一钱蜈蚣三钱山甲一钱血竭一钱朱砂三钱蝉蜕一钱川乌一钱雄黄一两麝香五分右共研末,于五月五日修合,水泛为丸,如莱菔子大,上部病饱服,下部病饥服,每以八厘,陈酒送下,小儿酌减。

他如赵氏之十宝丹,串雅补之回生丹,青囊秘授之全生丹,外科大成之六军丸,蓬莱山樵辑方之观音救苦丹等,皆与金蚣丸如出一辙,原书俱在,未遑尽录。

天灵按:

金蚣丸以蜈蚣、山甲、全蝎等为主药,故主药之分量宜重,因全蝎、蜈蚣、山甲等对腺结核有疗效,自宜重用。

且此方功能镇静神经,如加入麝香,更可治疗小儿惊风抽搐。

〖第三方三香丸〗

歌曰:

丁木茴香三香丸,砂仁紫苏黄芩兼,白术茯苓陈皮草,干姜泽泻香附全,猪苓木通同草果,天花粉末面糊丸,一切寒凉虚危症,饮食不进效若仙。

[处方]丁香二钱木香三钱小茴七钱砂仁五钱紫苏七钱黄芩一钱茯苓三钱猪苓一钱白术三钱陈皮三钱干姜一钱泽泻一钱香附二钱木通一钱草果五个花粉三钱[制法]共为细末,面糊为丸,绿豆大。

[用法]每服三钱,空心姜汤下。

如患者气体虚弱,饮食少思,服中九丸后有呕吐、腹痛之副作用者,速服此丸三钱,即解。

此方专治一切冷痰危症甚效,若患者体质虚弱,胃纳不旺,服中九丸后发生恶心、呕吐、头眩、腹痛,及泄泻者,可加此丸三钱同服,即可免除乖象。

此方药味殊嫌庞杂(与木香流气饮略有出入),倘因服中九丸后发生呕吐者,亦可用炒山栀及白蔻,加入香砂六君子汤中服之,效力亦与本方之作用相等。

〖第四方化肉膏〗

歌曰:

化肉灵膏妙无穷,桑麻石灰一样同,二乌灵仙同煎水,淋漓入锅看雌雄,五灰虽然同此用,加减较彼有神功。

[处方]桑枝灰五升麻梗灰五升广石灰五升,未发者[制法]共合一处备用,另以威灵仙一两,川乌四两,草乌一两,野芋头一两,生半夏一两,巴豆五钱共为咀片,煎成浓汁,将前灰放在竹箕内(先用稻草垫底),继将药汁淋于灰上,滤下之水,用器接收(滤得之水,以沾于舌上如针刺者为佳),约一大碗,入锅慢火煎之,俟浓缩到相当程度时,再加白矾一两,收膏贮瓶,黄蜡封口备用。

[用法]用时将药取出,研细如泥,挑置少许,涂于疮之中央,其药力自能散布四周,以奏化腐消毒之功。

如觉疼痛,可揭开检视,如患部四边有红线样物时,即喷以冷水一口,其痛可立止。

倘腐烂已去,欲生新肌时,可将此膏少许,用水调如淡茶色,用新笔蘸水,于疮上洗之,即可逐渐生肌敛口。

此膏之腐蚀力甚大,故使用之后异常疼痛,因其作用乃化学上之“轻氧化钾”也。

现今新药群中不乏相同之物,如硫酸铜、硝酸银、石炭酸等,皆具有相同之腐蚀力量,如感觉自制麻烦时,亦不妨以此类化学品代用。

赤水元珠有“化瘤膏”一方(即五灰膏),其处方虽与本方不尽相同,而其作用则完全一致,今摘录于此:

桑木灰、枣木灰、桐壳灰、荞麦灰各二升半,共合一处,放于已垫稻草之竹箕中,淋汁约五碗许,入斑蝥四十只,山甲五片,乳香五钱,冰片一钱,用水煎作一碗,以瓷器盛之。

用时以新石灰调膏敷之,干则随以清水润之。

“化肉膏”之作用专在追蚀恶疮腐肉,惟嫌其性质过暴,远不若薛己外科精义之“针头散”及仙拈集之“脱烂散”来得王道,故余意不若迳以二方之一代替之,更为圆满。

天灵按:

“化肉膏”中之桑枝灰、麻梗灰所含成分为“碳酸钾”,加入石灰后即一变而为“轻氧化钾”,具有强腐蚀作用,伍以巴豆,其化腐之力愈益强大,他如灵仙、胆星、半夏、二乌等物,则取其能麻痹神经以减轻痛苦,配方制法,颇为巧妙。

〖第五方药线〗

歌曰:

诸家药线不相同,吾门药线有奇功,虽然砒矾一样用,火候之中看雌雄,不论痰核并蠒骨,化腐干脓显神通。

[处方]白砒三钱明矾七钱[制法]右各研细末,先于锅中滴麻油几滴,次将砒末放入,再将明矾末盖于面上,将锅在武火上烧之,俟砒、矾干结成饼,烟将尽未尽时,取出研末,以面糊作成细条(如粗线丝)备用。

经此制炼之后,砒性已纯,凡瘰疬成蠒,及痈疽之久不干脓等,皆可用之。

按:

此线为“三品一条枪”及“枯痔散”之基本方,亦有名“大药”者。

景岳外科钤名“枯痔水澄膏”,赵宜真炼师已收入青囊杂纂,临安曹五,加黄丹、草乌、蝎梢,名“如神千金方”,为高宗取痔得官。

金鉴加轻粉、蟾酥,始名“枯痔散”,顾世澄疡医大全又去蟾酥,加入朱砂,亦名枯痔散。

陈实功外科正宗,比金鉴方多天灵盖一物,徐灵胎谓此物大伤天和,万不可用,然正宗此方原非陈氏自创,盖始于张氏医通,陈氏殆其附从者。

鲍云韶辑验方新编时,又去轻粉而加入乌梅,以调整其腐蚀力量。

他如外科金针、外科花蜜等书,亦采入之,殆皆祖述大全耳。

方药之去取增减,姑置勿论,惟搽后能造成人工发炎以枯干痔核者,皆砒、矾之力,不过随人增减,各夸巧妙而已。

外科大成之痔漏退管药线方中,有一方亦仅砒、矾二味,只制炼方法微有不同,亦摘录于此,以示此方作用之广:

白砒五钱,明矾一两五钱,将白砒入铁锅内铺匀,上盖明矾末,以火煅之,至矾枯时,喷冷水一口于砒上,随以棉纸盖于砒上,再随喷冷水三、五口于纸上,从锅盖边纸上看之,以有白霜透出时为率,如无白霜发现,可再煅再喷,直至有霜时为止,去纸,入去油乳、没各少许,盖于矾上,离火候冷,取出为末,以面糊为条备用。

用时将此条插入漏孔,待管退出时为度。

如于此方之中再加入蝎尾七枚,生草乌末一钱,即为最佳之枯痔药,编者枯痔时亦常用之。

其他外科百效书之“点玄丹”,亦系砒、矾二物,且云善治恶毒,可见此药线一方专作去腐蚀绵之泛用品,盖顽固腐肉,非仗此种大刀阔斧之猛烈峻剂,实不能去此冥顽不灵之大患也。

此线短处是去腐甚痛,病者多不乐接受。

王肖舫氏则以“蛤豆条”代之,化腐不疼,且极稳妥。

其法系以蚊蛤一个,焙至焦黄色,再取生巴豆三粒,去皮心,焙研细末,加冰片少许,共合一处,调捻为条(以巴豆油质能粘和成条为度,否则须相势加油加药)。

此条用时烂而不疼,功在药线之上。

〖第六方紫霞膏〗

歌曰:

紫霞膏贴远年疮,铜绿轻竭乳没良,麻仁松香合一处,白蜡清油要相当,久顽疮毒不收口,一贴之后效非常。

[处方]铜绿五钱血竭五钱乳香五钱没药五钱松香一两蓖麻仁一百粒轻粉二钱[制法]先将前五味共研细末,投入石臼中,再加蓖麻仁、白蜡,并滴入清油数滴同捣之,约二三千杵时,即可成膏,如不成膏,可再加蓖麻仁数十粒再捣,直捣至臼内膏软如棉,十分融合时为止,收贮备用。

[用法]此膏善除湿热,拔毒生肌,凡夏秋之间感染湿热发疮者,以此贴之,其去腐生肌之功甚捷。

他如梅毒、臁疮,亦有特效。

近人徐喆臧验方精华中之“紫霞膏”,较此方小有差别,惟其制炼方法则甚可取法,故转录之,以作本方参考:

制松香六两制乳没各六钱血竭四钱铜绿二钱潮脑六钱朱磦三两腰黄八钱麝香八分蓖麻仁三两右十一味,除松香、蓖麻仁外,各先后研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