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宗教对科学发展的影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39201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宗教对科学发展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宗教对科学发展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宗教对科学发展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宗教对科学发展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宗教对科学发展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宗教对科学发展的影响.docx

《论宗教对科学发展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宗教对科学发展的影响.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宗教对科学发展的影响.docx

论宗教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论宗教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摘要

在中国,广泛的一个认知是:

宗教是不科学的,宗教与科学是对立的。

因此,在中国的科学界,普遍的认知是科学家首先是不应当有宗教信仰的,科学家必须是一个无神论者,否则其背离了自己的身份,背离了科学的道路。

但是,事实上,在西方科学发达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宗教文化和氛围也非常浓厚,甚至许多科学家自身也是一个宗教信仰者。

而西方这种宗教与科学的发展氛围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宗教对于科学发展的真正影响究竟如何,并以此判断中国科学界究竟应当如何看待宗教,对于宗教,中国科学界应当秉承何种态度。

关键词:

宗教科学发展影响态度

 

第一章前言

在中国,一个广泛的认知是,由于宗教的教义与科学知识一般有着相对立的关系,因此,中国科学界普遍认为宗教对于科学的发展,尤其是现代科学的发展是不利的。

但是,对比西方,宗教与科学的对立学说并不像在中国一般众口一词,相反,在西方科学界,宗教也是比较活跃的,而近现代以来,西方著名的科学家中,有许多都是有宗教信仰的。

中西方的这种对比,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对于宗教与科学的负相关关系的定论值得商榷。

此外,讨论一个事物对于另一个事物的影响是否正面,单单从二者的观点和认知的相同和背离出发进行考虑是很不充分的。

也因此,从科学哲学的角度出发,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事物并不需要支持当今的主流科学观点:

其一,从发展的角度看,当今的主流科学方法、思想与观点并不代表真理,其来源于对历史的总结二产生的经验,而这种经验总结是会在时间流逝、历史更新中不断变化的,因此所谓的科学的进步可以说是一种对时下科学知识的背离,也因此当今的科学知识并不代表科学的发展与进步方向,与当今的科学知识背离,也就不能作为宗教不利于科学发展的支撑;其二,从良性发展的需求上看,一种具备绝对统治地位的思想和方法是难以进步的,因此作为与时下科学知识向背离的宗教,与科学的形成了一种竞争关系,如果二者能够处于平等的良性竞争之中,理论上是可以鞭策科学去完善自身的,而至于是否有积极影响,则取决于这种竞争的存在形式;其三,考虑一种事物对于另一种事物的影响,根本上讲就是考虑前者为后者营造了怎样的一种生存环境,或者前者对于后者的生存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当今中国的科学界一味嘲讽宗教,仅从二者的认知层面上就将二者对立,实际上并没有给出根本的理由。

综上,中国科学界眼中宗教与科学发展对立的观点是不存在理论支撑的。

但是,如果仅从西方科学发展目前优于中国且西方宗教发展也优于中国这一条件,来得出结论——宗教是有利于科学发展的,那么这种观点也是片面的,因为科学的发展有很多的影响因素。

中国与西方除了科学界对宗教的态度不同以外,在政治体制、历史积累、国际环境和除宗教外的其他文化与思想等许多发面都存在这巨大的差异,而这些因素都是会影响科学发展的,同时这些因素也是多到难以全面控制的,因此基于目前的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的对比来得出结论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毕竟,科学发展的影响因素目前并没有一个全面的分析。

综上所述,要讨论宗教对于科学发展的影响,依据二者的表征和对比状态是不足以直接得出结论的。

因此,需要从根本上进行分析,也即从理论上分析宗教究竟为科学的发展营造了怎样一种环境,或者更加准确的说,宗教究竟对科学发展的由多种因素营造的生存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只有得出了相对更加可靠的结论,才能判断出中国科学界,究竟应当如何面对宗教。

这些,也就是本文接下来要讨论的问题。

 

第二章宗教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在分析宗教对于科学发展的生存环境的影响之前,首先需要明白的是,宗教依据其性质不同是可以分成多个种类的。

不同的种类的宗教,由于其自身的性质和模式的不同,对于社发展的影响也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我们不能将宗教对科学的发展做出一个笼统的定位,而应当依据宗教的不同来进行分别分析。

1.宗教的分类

1.1爱因斯坦的宗教分类

在西方科学界,一种对于宗教的比较流行的分类是爱因斯坦对于宗教的分类方法。

爱因斯坦对于宗教的分类是对西方宗教的纵向对比分类。

爱因斯坦通过对西方宗教发展的历史考察,将宗教经验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恐惧宗教、道德宗教和宇宙宗教。

恐惧宗教,源于原始人的恐惧感情。

“在原始人心里,引起宗教观念的最主要的是恐惧——对饥饿、野兽、疾病和死亡的恐惧。

”如爱因斯坦所述,正是由于对自然缺乏理解,原始人对于所恐惧的自然现象无法理解,因此创造出了一种对于自然的理解方式——神,并依据少有的经验和大量的幻想,制定了相应的神灵的意志和行为方式。

而原始人以此作为准则,则消除了对于这些难以理解的现象的恐惧。

道德宗教,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认知程度的提高,人类对于自然规律有了更多的理解,相对于自然的恐惧有所减少。

但是,在此时期,人们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依然受限,社会体系也基本不存在公平。

因此,人们需要一种存在能够提供公平的保障和支持,这便是人们“求得引导、慈爱和扶助的愿望”,以此人们创造了上帝,并赋予其一定的道德观念,形成了道德宗教。

宇宙宗教,是爱因斯坦提出的一种对“去拟人化上帝”的信仰。

爱因斯坦指出,一方面拟人化的上帝观存在着种种局限性,另一方面人们“又感觉到自然界里和思维世界里却显示出崇高庄严和不可思议的秩序”,因此爱因斯坦提出了宇宙宗教这一第三阶段的宗教概念,而宇宙宗教中“去拟人化上帝”就是指人类存在于自然中所面临的秩序与规则。

在宇宙信仰中,强调的是人类本身的追求与价值,而不再是教义给定的目标;强调的是去功利化的基于全人类的追求,而不是基于自身所受约束和利益的追求;强调的是一种基于内心虔诚的外部体现,而不是固定的仪式和行为方式。

1.2宗教分类的时下定义

在我看来爱因斯坦的这种宗教分类概念是合适的。

但是,为了判断宗教对于科学发展的影响,尤其是要以此作为中国科学界如何对待宗教的理论依据,那么对于宗教的分类不应该以历史的发展阶段来划分,而应当以宗教现在的存在形式来定义和划分。

依据存在形式的不同,我认为宗教以爱因斯坦的三个划分概念命名是合适的,但是定义却有所不同。

恐惧宗教,在当下应当是利用人类的恐惧感情。

极端的宗教份子,利用暴力手段执行“神灵的意志”也即教义;而对于稍温和的恐惧宗教,则是依靠言语来进行恫吓,声称违背“神灵的意志”将会受到何种“惩罚”,并以自然的生老病死和天灾人祸作为“惩罚”的依据,甚至虚构出死后的世界,来威胁信仰者在身前执行“神的意志”。

这种宗教,由于缺乏约束,一般会制定相对比较极端的教义,基本无视了教众的追求。

因此,恐惧宗教,可以归结为一种基于生物“弊害性”的本能。

道德宗教,则是利用人类对于对于自身的追求。

这种自身追求包含两个层面,一种是基于人对科学中因果必然律的信任,同意因果论,认为存在某种未知的规则,依据主流的、被信仰者所认可的道德标准来评判每个人的总体的物质利益所得;一种是基于人对自我认可感的精神追求,这种认可感则来源于执行人所处社会氛围的主流价值观和道德观。

基于自身的追求和被人们认可的道德规范,道德宗教应运而生。

因此,道德宗教可以归结为一种基于生物“趋利性”的本能。

宇宙宗教,依据爱因斯坦的定义,则是基于人对于自然规则的信仰,对全人类利益的追求。

这类宗教的信仰者没有固定的教条约束,因此基本上是一种自发的、没有外部约束和引导的信仰。

在中国,这种宗教信仰更多的是被称为一种“感情”。

因此,现今可以被称之为宇宙宗教信仰的存在,都是基于一种对于自然强烈的探索认知欲和人类共同发展的崇高感情。

2.宗教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2.1目前存在的对立学说

不论是爱因斯坦所定义的恐惧宗教和道德宗教,还是本文中重新定义的恐惧宗教和道德宗教,其都有着共同之处:

固定的教义,一定的行为约束与人格化的神。

因此,依据爱因斯坦的论点,这类宗教均可划归为传统宗教。

在爱因斯坦看来,这种传统宗教由于有一个超自然的存在——有人格的神,而世间万物的规则则掌控在神的手中。

而由于人也属于世间万物之一,那么依照传统宗教的教义,人也理应受到此种神的操控,因此这种神的存在使得人的存在和行为没有了意义,这与人类创造出信仰的根本目的相矛盾。

因此,对于这种传统宗教,爱因斯坦有言:

“不仅是不足取的,而且也是可悲的。

因为一种不能在光天化日之下而只能在黑暗中站得住脚的教义,由于它对人类进步有着数不清的害处,必然会失去它对人类的影响。

爱因斯坦的这种观点正是目前宗教和科学对立学说的主要论据之一。

在大部分社会科学研究者看来,所谓宗教,是指由人类在探索未知时,由于认知局限,“进而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体系,其是一种心灵寄托”。

因此,从社会科学对宗教的定义出发,爱因斯坦的宇宙宗教并不属于宗教的范畴,正如前文所述,只是一种感情。

而爱因斯坦眼中的传统宗教,即为宗教的全部,因此持对立论观点的人看来,爱因斯坦的论点完全是可以作为对立学说的支撑的。

2.3本文的观点

首先,出于社会科学对于宗教的定义的考虑,第三类宗教,也即宇宙宗教对科学发展的影响可以归结为:

宇宙宗教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界的宗教定义,这种宗教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宗教,而是一种感情,是一种对于自然的探索和对科学的追求;同时,由于这种“宗教”本身存在自由性,因此这种宗教或者说感情本身就一种依照科学发展需求而不断变化的“宗教”,因此其存在是有利于科学发展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这种“宗教”的存在本身就是在明确科学发展方向之后的,因此这种有利影响存在着局限性。

局限之一是不具备普适性,因为这种宗教感情是“自由的”,也即无章可循的,同时又是为科学发展服务的,因此要对宇宙宗教产生信仰,首先需要对科学有足够的了解,这样才能有正确的信仰方式,所以所谓的宇宙宗教,可以说是一种专属于科学家的宗教。

另一局限是难以产生足够大的影响力度,因为这种宗教不存在任何教义约束,也不注重个人的利益得失,因此这种宗教感情完全是一种自发行为,不存在任何功利性的引导因素,因此缺乏了对每个人作为个体的吸引力,难以对多数人产生影响。

至于传统宗教,由于由教义决定的行为不同,宗教的性质不同,因此对科学发展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

首先,对于恐惧宗教,这类宗教利用恐惧,由于宗教终究属于人治,这种绝对的权利控制很容易形成恐怖主义,往往会忽略甚至压制个人的追求。

不平等的地位决定了该类宗教的发展不需要考虑自然规律,而只是一味奴役,给人的思想和行为加上了极为严格的枷锁,而这种忽略自然规律的严格限制,是不利于需要多元化的科学发展的需求的。

因此,该类宗教确实是与科学发展对立的。

而对于道德宗教,不同于恐惧宗教的完全违背自然规律的约束,其约束的条件是有据可循的。

道德宗教教义的依据是其所处社会的道德规范和道德需求。

而一个社会的道德规范和道德需求在历史上或许会存在于科学发展背离的现象,但是在当下,这种道德规范已经发展到认可科学的地步,也即现今的道德宗教的教义,已经发展到不再是科学发展的束缚,甚至已经包含了自然因果律等一些自然规律。

虽然当下的道德宗教依旧不强调对自然规律的探索,但是其强调将人的追求建立在与人为善的基础上,也强调基于内心的精神追求。

与人为善有利于创造一个更加稳定的环境,更高精神追求则有利于人们在社会活动中更加尊重自然规律。

这些促使人在为作为个体存在的追求而努力的同时,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观和自然观,虽然是被动的,但是在涉及到人作为个体的追求时,这种被动驱动力也会比纯粹的基于感情和情怀的宇宙宗教要大得多,而且这种驱动力也会因为信仰的存在而长期持续。

因此,符合当今时代背景的道德宗教是有利于科学的发展的。

至于对立学说所提出的神的存在抹杀了人的价值之一问题,中国融合儒家文化后的道德宗教已经绕开了这一问题:

神也是有约束的,神在监督的同时,只会局部改变自然规则。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道德标准往往是唯心的,而不专注与实质性的输出效果。

这与唯物的科学需求是相违背的。

适度的道德宗教可以维持科学发展的温床,但过于浓厚的宗教氛围则会抹杀科学发展的最终目的——物质输出,使得科学发展处于一种散漫的状态。

 

第三章中国科学界面对宗教的正确态度

通过对第二章的总结,可以有如下结论:

1)宇宙宗教有利于科学发展,但是不易推广;2)恐惧宗教不利于科学发展;3)道德宗教有利于科学的发展。

从上述结论来看,对于中国科学界而言,对待宗教合适的态度是:

提倡宇宙宗教,稳定道德宗教,反对恐惧宗教。

其实,这正是中国政府目前所做的。

中国将所有的恐惧宗教定位为邪教,禁止其生存;对于其他宗教,或称道德宗教,则是信仰自由,只要不威胁社会发展;对于宇宙宗教,或称科学感情,则是通过基本的素质教育进行大力推广。

然而,这却不是中国科学界所拥有的态度。

中国科学界的许多人都自视甚高,对于一切传统宗教大都不认同,甚至抱有嘲讽的态度;而由于我国的素质教育落实存在问题,许多科学界的人并不具备足够宇宙宗教情怀。

这就导致部分人在面对科学时,既没有科学感情,又没有强有力的且长期支持的道德约束,而产生了违背科学发展的操作。

综上,中国科学界面对宗教的正确态度也就应当是中国政府或者说是中国社会对于宗教的态度。

科学界也只是社会一角,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科学界的发展的。

科学界不应自视甚高,而应当回归社会,落实社会对于宗教的态度。

 

参考文献

[1]宋惠芳.爱因斯坦论宗教与自然科学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S1:

49-55.

[2]周礼文.论科学与宗教的关系[D].中南大学,2002.

[3]张相轮.宗教信仰和宇宙宗教感情[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2,12:

27-32+67.

[4]伍光良.论宇宙宗教感情对于当代科学研究的意义[J].科学经济社会,2009,04:

89-92.

[5]孟建伟.科学哲学的范式转变——科学文化哲学论纲[J].社会科学战线,2007,01:

13-21.

[6]张世英.科学与宗教[J].社会科学战线,2005,01:

8-17.

[7]张秀华.科学与宗教关系探究的新进路——对近年中美科学与宗教学术会议的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

88-95+160.

[8]段德智.试论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及宗教的科学功能[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108-115.

[9]周海亮.西方科学与宗教关系理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