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38999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学概论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旅游学概论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旅游学概论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旅游学概论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旅游学概论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学概论教案.docx

《旅游学概论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学概论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旅游学概论教案.docx

旅游学概论教案

教案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旅游学概论

班级1432(酒店)

教师

 

江苏省常州航空技校

2015年9月

 

江苏省技工院校教案首页

课题:

1.1旅游的定义1.2旅游活动的构成与特点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旅游的定义

2.掌握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教学重点、难点:

旅游的定义

授课方法:

课堂讲授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黑板

布置作业:

1.简述“艾斯特“定义的内容

2.简述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3.简述旅游活动的异地性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1.1旅游的定义1.2旅游活动的构成与特点

1.艾斯特定义1.旅游活动的构成

2.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2.旅游活动的特点

3.我国对旅游的定义

 

一、提出问题

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为何要学习旅游学概论?

二、导入新课

判断下列活动哪些是旅游?

1.学生异地读书

2.农民异地打工

3.学者外地参加学术会议

4.三峡大移民

5.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回大陆定居

6.外籍教师来我校任教

7.留学生到外国留学

8.来到某国家担任外交人员

9.外国高层政府代表团来华访问

三、讲授新课

第一节旅游的定义

一、“旅游”一词的来源

在我国,“旅游”一词最早见于南朝沈约的《悲哉行》:

“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

”行客留连春天的美景,春景也在取悦着游人。

连个媚都是动词,这里有二者相互取悦的意思。

旅游:

“旅”,旅行、离家出行(反义词:

居家)。

“游”,游览、游玩。

二者关系:

离家出行不一定是旅游;反过来,要去游览、游玩必须要离家出行。

迁徙:

由此地到彼地定居,主要目的是求生存,不再回来。

旅行:

travel由此地到彼地,主要目的不是游玩,且一定时间内要返回来。

旅游:

tour或tourism离家远行,又回到家里,在此期间参观、游览一个或几个地方。

由此地到彼地,主要目的是游玩,且一定时间内要返回来。

我国古代文献中,“旅游”的姊妹概念是“观光”,“观光”一词来源于《易经》中观卦:

“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观国之风光,宜于作国王的宾客。

台湾、日本、韩国曾使用”观光“一词代表旅游,旅游管理机构被称为”观光局”

二、旅游的定义

(一)最全面、最具代表性:

“艾斯特”定义(1942年瑞士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两位学者提出,70年代被“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采用,该组织英文缩写为AIEST):

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会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

该定义特点:

强调了异地性、暂时性、非就业性、综合性

优点:

不把旅游看成某种单纯的活动,并指出旅游会引发广泛的社会关系。

缺点:

“不从事任何赚钱的活动“会让人排除商务旅游,”不从事任何赚钱的活动“应正确理解为旅游者不从旅游地获得报酬,所以商务旅游也是旅游的一种类型。

(二)世界旅游组织(WorldTourismOrganization简称WTO)1991年6月加拿大渥太华会议对旅游的定义:

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旅游目的包括六大类:

休闲、娱乐、度假,探亲访友,商务、专业访问,健康医疗,宗教朝拜,其他。

“通常环境“:

排除在居住地以内的旅行、在住所与工作场所之间频繁或长期的旅行、定期的社区旅行。

“不超过一年“:

排除了长久的移民活动。

(三)被我国学者广泛应用:

(南开大学教授李天元)

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长住地前往异地的旅行和暂时逗留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思考课程导入中的问题。

第二节旅游活动的构成与特点

一、现代旅游活动的主体、客体、媒体

(一)主体——旅游者

游客,指离开自己的居住地到旅游目的地作旅行访问的人。

先有旅游者的旅游活动,然后才有为旅游者服务的旅游从业队伍。

(二)客体——旅游资源(旅游吸引物)

旅游资源是指客观存在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能对旅游者产生一定吸引力的事物和现象。

(三)媒体——旅游业

旅游业是以旅游者为对象,为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旅游业是联系旅游主体和旅游客体之间的媒介和纽带。

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

二、旅游活动的构成:

六要素

1、提出:

1991年以孙尚清主持编写的《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为标志,从旅游学的产业构成角度,提出了旅游活动最基本的要素,即“行”、“游”、“住”、“食”、“购”、“娱”六要素。

2、内容:

(1)行:

非常重要的辅助条件,帮助旅游者完成空间转移,从居住地到目的地。

交通工具:

航空、公路、水运、铁路等。

(2)游:

最主要的环节,是旅游者最期待的内容,也是旅游者外出旅游的目的,其他五个要素都是围绕游览这个中心衍生的辅助条件。

(3)住:

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酒店有青年旅馆、经济型酒店、低星级宾馆、高星级酒店等不同档次。

(4)食:

饮食是一种文化,也是旅游的一个重要内容。

人们在旅游过程中享受各地的风味小吃、特产瓜果等,既满足了胃口,又领略了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

(5)购:

遵循客户自愿原则。

旅游纪念品

(6)娱:

主要是看一些文艺演出。

景区为了丰富游览内容,安排具有当地风情的文艺演出,其中以少数民族歌舞或当地风情为主要表演内容。

如桂林的民族歌舞、嵩山少林寺的功夫表演、世界之窗等等。

随着旅游业不断发展和旅游目的、产品的多样化,旅游产品构成要素在不断扩展,传统和新增要素的地位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例如:

度假旅游,人们对“环境“”氛围“的要求变高;康体保健和养生旅游,医、药及营养保健知识、技能和服务,温泉、矿泉、泥沙等有特殊作用的物质,就变成非常重要的要素。

三、旅游活动的特点

(一)审美性

(二)异地性

(三)短暂性

(四)综合性

(五)非就业性

四、小结

该章节内容讲述了旅游的定义,主要掌握“艾斯特“定义和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掌握旅游活动的六大要素和旅游活动的特点。

五、布置作业

(一)简述“艾斯特“定义的内容

(二)简述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三)简述旅游活动的异地性

 

江苏省技工院校教案首页

课题:

1.3旅游的基本类型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旅游类型的划分标准

2.掌握旅游的基本类型

教学重点、难点:

旅游类型的划分标准

授课方法:

课堂讲授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黑板

布置作业:

1.按照旅游目的划分,旅游可分为哪些类型

2.请分别解释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

3.按照旅游活动内容划分,旅游分为哪些类型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一、按旅游目的划分

二、按地理范围划分

三、按旅游活动内容划分

四、按组织形式划分

五、按计价方式划分

六、其他划分

 

一、复习回顾

1.“艾斯特”定义的内容

2.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的定义?

其中“通常环境”指什么

3.现代旅游活动的主体、客体、媒体分别指什么

4.旅游活动的六要素是什么

5.旅游活动的特点有哪些

二、导入新课

案例:

修学旅游已成为韩国学校教育的一大特色,从学校到家长,对此都十分支持。

一般修学旅游会安排在初二和高二的寒假或暑假进行,旅程中力求简朴节约,集体包车,食宿都很简单,费用也不高。

这样既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又不会对学生家庭造成负担。

一般在韩国国内旅行四五天,费用在10万-15万韩元(约合100-150美元)。

思考:

你认为什么是修学旅游,修学旅游的旅游目的是什么?

三、讲授新课

第三节旅游的基本类型

一、按旅游目的划分

1.消遣旅游:

以娱乐休闲为主要目的的旅游。

包括观光、度假、生态等。

(1)观光旅游:

以参观、欣赏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为主要目的和游览内容的旅游消费活动。

它是最为普通、最为常见的旅游活动类型。

(2)度假旅游:

以度假和休闲为主要目的和内容的一种旅游消费活动。

或利用假期进行休养和消遣的旅游活动方式。

是一种令精神和身体放松的康体休闲方式。

我国早期的度假较典型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式的旅游度假区,如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北京颐和园等皇家园林,以及以苏州、无锡等地的私家园林,但度假主体为帝王将相、皇亲国戚和社会名流。

现代休闲度假主要集中在海滨、山地和温泉疗养地等,以避暑和疗养为主要目的。

(3)生态旅游:

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展的一种以生态景观欣赏和体验为内容的自然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于1983年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

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它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已成为继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之后发展的第三大领域。

2.事务旅游:

包括商务、公务、会议等。

(1)商务旅游:

以经商为目的、将商业经营与旅行游览结合起来的旅游活动。

指商务旅游者以商务为主要目的,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外地或外国所进行的商务活动及其他活动。

特点:

旅游频率高、消费水平高、对旅游设施和服务质量要求高

通常包括:

谈判、会议、展览、科技文化交流活动及随之带来的住宿、餐饮、交通、游览、休闲、通讯等活动。

(2)公务旅游:

政府人员因公出访在公务之余进行的参观游览活动。

特点:

多采取团体形式(同一个职业或具有共同兴趣的人员组成,如医生旅游团);专业性强(除参观游览,每到一地要求与其专业对口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座谈交流)

(3)会议旅游:

以组织、参加会议为主要目的,并提供参观游览服务的一种旅游活动。

特点:

消费水平高、停留时间长、计划性强、对接待设施和服务要求高

3.个人或家庭事务旅游:

(1)探亲旅游

多集中在节假日进行,如中国的春节就是探亲旅游的高峰期。

(2)修学旅游

“修学旅游”一词源于日本。

目的:

学习知识、增加阅历。

如,1.苏州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系列旅游产品:

以古典园林为载体的世界园林遗产游,以评弹昆区为载体的传统戏曲游,以苏绣、丝绸为特色的工艺美术实践游,以苏州特色餐饮为卖点的姑苏美食游

2.出境修学旅游:

以中小学生为主体,由旅行社组织和留学中介机构,以学习英语会话、感受外国高等教育等内容为卖点,目的大多为学生将来出国留学做准备。

二、按地理范围划分

1.国内旅游

①公民在本国国境范围内的旅游活动。

②不属于本国居民的长住外国人在所在国境内进行的旅游活动。

(1年以上)

根据在目的地停留时间:

过夜旅游和一日游

根据旅游活动范围大小:

地方性旅游、区域性旅游、全国性旅游、港澳台地区的旅游

2.国际旅游

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另一个或几个国家去访问的旅游活动。

包括国际来访的入境旅游和本国居民出境旅游两种情况。

入境旅游:

①一般指外国公民到本国的旅游活动。

②特殊情况:

迄今为止,港澳台同胞来大陆地区的旅游访问活动。

(原因:

台湾还没有统一,港澳虽然已经回归,但都作为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

出境旅游:

①一般指本国公民到他国的旅游活动。

②特殊情况:

大陆居民前往港澳台地区的旅游活动。

三、按旅游活动内容划分

(一)观光型:

游览观光

(二)保健型

(三)公务型

(四)宗教型

佛教四大名山:

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浙江普陀山(观世音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

(五)购物型

(六)休闲型

(七)求知型

(八)猎奇型旅游:

探险旅游、奇观旅游

四、按组织形式划分

(一)团体旅游

(二)散客旅游

五、按计价方式划分

(一)包价旅游:

旅行社以一定价格向市场推销的成批量组合的旅行路线产品。

它分为全包价和小包价两种。

前者包括一次旅游活动的全部旅游服务;后者只包括其中主要的几项服务。

(二)非包价旅游:

旅行社根据旅游者需要按单项计价的旅游活动。

主要对象是散客,所以非包价旅游又称散客旅游。

六、其他划分

(一)按旅行方式:

航空、铁路、汽车、游船、徒步、骑车

(二)按年龄特征划分:

儿童、青年、中年、老年

(三)按费用来源:

自费、公费、奖励

(四)按旅游要求的特殊性:

特种旅游(如生态旅游、探险、狩猎、潜水、登山、汽车拉力赛及洲际、跨国汽车旅行等)、专项旅游(为社会、经济、文化、科研、修学、宗教、保健等某一专门目的而进行的旅游活动)。

四、小结

该章节内容讲述了旅游类型的划分方法及旅游的基本类型。

五、布置作业

(一)按照旅游目的划分,旅游可分为哪些类型

(二)请分别解释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

(三)按照旅游活动内容划分,旅游分为哪些类型

江苏省技工院校教案首页

课题:

2.1人类旅游活动的产生及历史分期2.2古代旅游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人类旅游活动的发展过程

2.掌握古代旅游的发展概况

教学重点、难点:

1.人类旅游活动发展的历史分期

2.中国古代旅游的类型

授课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练习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黑板

布置作业:

1.为什么说原始社会人类的迁徙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

2.近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3.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4.列举出明清时期我国出现的旅行家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第一节人类旅游活动的产生及历史分期

七、人类旅游活动的产生

八、人类旅游活动发展的历史分期

第二节古代人类的旅行和旅游活动

一、国外古代旅游

二、中国古代旅游

 

一、复习回顾

1.按旅游目的划分,旅游分为哪些类型?

2.什么是散客旅游?

3.国际旅游按旅游者的流向来分,分为哪几类?

4.什么是包价旅游?

5.什么是奖励旅游?

二、导入新课

从人类旅游活动的产生到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人类旅游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不同时代的旅游活动具有各自的特点,掌握这些特点,有助于加深对旅游活动本质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今天,我们就从古代旅游开始认识人类旅游活动的发展。

三、讲授新课

第二章人类旅游活动发展的历史

第一节人类旅游活动的产生及历史分期

一、人类旅游活动的产生

原始社会早期阶段,人类就已经有了迁徙活动,但这样的迁徙因为自然环境所迫,为躲避猛兽凶禽毒虫的侵害,或为了寻找新的采集和狩猎的资源,这种为生存奔波的迁徙不是真正的旅游活动。

旅游现象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对于旅游现象具体起源时间,有人认为起源于原始社会晚期。

旅行作为一种经济活动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它是伴随商业活动的兴起而产生的。

人类最初的外出旅行远非休闲和度假活动,而是出于产品交换或经商的需要而促发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

中国奴隶制社会商代,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分工的扩大,使得以贸易经商为主要目的的旅行活动有了很大发展。

商业的发展,促使商人到处奔走,旅行活动由此而开始。

二、人类旅游活动发展的历史分期

(一)古代旅游(19世纪40年代以前)

参加者多为帝王、官僚、贵族等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级。

他们人数不多,在人口中所占比重很小,因此此时的旅游活动不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加之交通工具的落后,使得古代旅游活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因此基本限制在近郊游层面上。

交通工具落后,步行、人力舟车、兽力车为主。

(二)近代旅游(19世纪4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结束古代旅游,进入近代旅游时代的标志性事件:

18世纪末出现在英国的产业革命。

特点:

1.交通变革时代,人类频繁远行成为可能(火车、轮船的出现)

2.旅游人数增加,旅游不再是王公贵族的专利(新生中产阶级有了出游的机会,人文主义思潮)

3.旅游需求的增长,催生了为旅游服务的专门行业(托马斯·库克成立旅行社)

(三)现代旅游(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相对和平,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推动了现代旅游的迅猛发展。

特点:

1.旅游交通工具成熟

2.大众化旅游时代的到来

3.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二节古代人类的旅行和旅游活动

一、国外的古代旅游

(一)商务旅行

公元前20世纪初,生活在地中海、爱琴海的腓尼基人(巴勒斯坦的早期居民)建立了奴隶制城邦,腓尼基人以航海、贸易、殖民著称,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旅行者之一。

(二)宗教旅行

古希腊时代被认为是古代宗教旅游的鼎盛时期,提洛岛、特尔斐等都是著名的宗教圣地,而奥林匹亚竞技会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和体育盛会,吸引了大量的参赛者和参观者,这种活动一直延续至今,发展成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三)求知考察旅行

先驱者之一是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公元前5世纪,希罗多德以希腊为中心,遍访希腊本土、埃及、西亚及南意大利的希腊城邦等地。

他探寻当地名胜古迹、考察风俗民情。

求知考察旅行的代表人物有苏莱曼、马苏第和巴图特。

(四)自然风光旅游

18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社会初期,资产阶级在浪漫主义代表人物卢梭、歌德、海涅等人的影响下,掀起了“回归大自然”的热潮。

当时,去瑞士阿尔卑斯山等自然风景区旅游,成为一种社会时尚。

二、中国的古代旅游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旅游活动,可追溯到商周时代。

夏禹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探险家和旅行家(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夏、商、周三代时期的旅游主要是帝王巡游、政治旅行、商旅活动,如:

周穆王是最早出游的帝王之一,经常外出巡狩,乐而忘归,发誓要在天下各处留下他的车辙马迹。

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建立和发展的时期。

秦始皇执政时,建成“驰道”、“直道”,秦始皇利用便利的交通,五次出巡,周游全国,并和儿子多次登泰山举行祭祀封禅活动。

汉武帝时代,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与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并把各国使节带回汉朝。

汉武帝又派了很多使臣去这些国家,打开了中国通往西域的道路,使中国的丝绸从这条道路源源运往西方,这条路为“丝绸之路”。

魏晋南北朝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真正意义上旅游行为的开始。

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致使士人、士大夫归隐之风盛行。

他们寄情山水,饱览自然风光,所以这一时期,自然风光旅游发展快。

典型代表:

东晋僧人法显和《水经注》作者郦道元。

隋唐时期,是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国内大运河的开凿贯通南北交通,水陆交通都十分发达。

唐朝利用运河开展水路运输。

唐代士人远游成风,如,李白、杜甫、张籍等杰出诗人兼旅行家。

这一时期,来华使者、商人、僧人、学者络绎不绝,与日本、阿拉伯、印度、南洋各国的交往频繁,著名代表玄奘、鉴真,鉴真东渡日本,五次失败,第六次东渡成功,将佛教传入日本,也将中国的文化、艺术、建筑传入日本。

宋元时期,科学技术、医学、文学均有显著发展。

中国的四大发明陆续传到西方,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促进了航海业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这一时期,私营旅馆发展较快。

旅游文学作品增多,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时期,明代,国内科学考察旅游极盛,出现了著名旅行家,郑和、徐霞客(《徐霞客游记》)、李时珍等。

清代由于朝廷腐败,经济衰落,旅游活动不景气。

所以,我国古代最早的旅游活动始于夏商,隋唐宋元进入鼎盛时期,明清时代,开始衰退。

四、小结

该章节内容讲述了人类活动的产生及历史分期,以及古代人类的旅行和旅游活动发展。

五、布置作业

(一)为什么说原始社会人类的迁徙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

(二)近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三)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四)列举出明清时期我国出现的旅行家

 

江苏省技工院校教案首页

课题:

2.3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第一次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业的影响;2.掌握中国近代旅游业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2.近代旅游业的发展

授课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练习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黑板

(五)布置作业:

1.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2.为什么将托马斯﹒库克尊为旅游业的先驱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第三节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一、第一次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业的影响

二、托马斯﹒库克与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三、中国近代旅游业的发展

 

一、复习回顾

1.人类最初的旅行是以什么为目的?

2.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是什么?

3.阿拉伯帝国出现的参与求知考察旅行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4.我国明代出现的著名旅行家有哪些?

二、导入新课

从人类旅游活动的产生到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人类旅游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不同时代的旅游活动具有各自的特点。

今天,我们就学习下人类近代旅游的诞生和发展。

三、讲授新课

第二章人类旅游活动发展的历史

第三节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19世纪中叶,旅行的发展在很多方面已开始具有现代旅游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

1.因消遣目的外出旅行观光或度假的人数大量增加,超过了传统占主导地位的商务旅行

2.火车和轮船的问世,商业性客运业务开始发展,人们大都借助这类专业性的商业服务完成自己的旅行和游览活动

3.随着消遣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团体旅游开始出现

4.旅游市场扩大而带来的商机,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不断完善,旅游业开始兴起

一、第一次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业的影响

产业革命亦称“工业革命”,指以手工业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过渡到采用机器的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过程,是历史上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

19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于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国(1841年),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火车、轮船的出现,使人类活动的空间移动更加方便,也是旅游活动发生了质的变化。

产业革命对当时旅游活动发展的影响:

1)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使很多人工作和生活地点从农村转移到了工业城市,刺激强化了旅游需求。

人们需要适时逃避紧张、拥挤、嘈杂的城市生活和高度的生活压力,居民产生返回大自然去的需要,外出旅游的人数增多。

2)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

单调、枯燥的大机器工业生产取代了忙闲有致的多样化农业劳动,促使人们强烈需要改变工作环境,促使人们产生旅游动机。

3)扩大了出游的阶层。

产业革命之前,只有封建贵族和大土地所有者才有财力和时间参与消遣旅游活动,产业革命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扩大了外出旅游的人数。

4)科技的进步为大众旅游创造了条件。

带动了交通工具的革新,蒸汽技术在交通工具运输中应用,出现蒸汽动力的轮船、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使大规模的人群流动成为可能。

二、托马斯﹒库克与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节假日的增多给更多人提供了外出旅游的机会,但是,旅游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如,没有旅游经验,对旅游手续的不了解,对异国他乡情况的陌生,语言和货币方面的障碍等都是人们旅游担心的问题。

1、1841年禁酒大会:

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利用包租火车方式,组织了一次570人规模的团队活动,从英国中部的莱斯特前往洛赫伯勒去参加禁酒大会。

全程往返24英里,费用1先令,包括来回交通费、一顿午餐和午后茶点,有乐队演奏,库克从中获得5%的报酬。

这次活动普遍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次团体火车旅游,并被认为是近代旅游业开端的标志。

特点分析:

发起、筹备和组织者,自始至终随团陪同照顾,是近代旅行社全程陪同的最早体现。

但是,这次活动还不能作为旅行社产生标志。

因为:

第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参加禁酒大会,不是单纯的消遣旅游;第二,托马斯·库克组织这次活动也不是出于商业目的(只售出1先令的来回车票)。

它只是为以后正式创办旅行社打下了基础。

2、1845年,托马斯﹒库克开始创办旅行代理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