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站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03713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62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站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宁波站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宁波站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宁波站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宁波站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波站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docx

《宁波站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站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波站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docx

宁波站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

宁波站基坑及地铁二号线铁路南站站

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1.1围护结构概况

宁波南站站房改造工程位于宁波站既有站场内。

里程范围为K146+904~K147+028;站房共设3层,地下1层,地上两层。

地铁2号线车站位于国铁车站下方为地下二层,与车站走向一致呈南北走向,属宁波火车站的地下交通配套工程,与国铁车站一体化共建。

本基坑围护结构工程包括坑内工程桩(国铁工程桩、地铁工程桩、新增立柱桩);围护桩、搅拌桩止水帷幕及三重管旋喷桩阴角处理;地下连续墙;坑内旋喷桩加固;搅拌桩重力坝;便桥下搅拌桩加固(详见便桥专项方案);基坑降水(详见专项降水方案)等工程。

1.2编制依据

1.2.1宁波站深基坑及地铁二号线宁波南站站施工图

1.2.2《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1.2.3《建筑基坑技术规程》(DB33/T1008-2000浙江省标准)

1.2.4《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1.2.5《地下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施工建设指导意见》

1.2.6宁波站深基坑地质勘查报告(初勘)

1.2.7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9-20-2000》

1.2.8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DB29-38-2002》

1.2.9建筑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2.10建筑桩技术规范《JGJ94-94》

1.2.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1.2.1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

1.2.13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

1.2.1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1.2.15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1.2.1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2.17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50202—2002》

1.2.1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2.19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1.2.20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2.2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

1.2.2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1》

1.3主要工程内容及数量

表1-1深基坑施工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项目

桩径/深度

桩长

数量

单位

备注

1

国铁基坑围护桩

900mm

22

360

m

2

地铁工程桩

1000mm

60

124

m

37根兼做立柱桩

3

地铁工程桩

1000mm

58

42

m

19根兼做立柱桩

4

地铁工程桩

1000mm

68

17

m

5

地铁工程桩

1000mm

66

26

m

6

国铁范围工程桩

1500mm

72

154

m

18根兼做立柱桩

7

国铁范围工程桩

1500mm

60

135

m

24根兼做立柱桩

8

国铁范围工程桩

1500mm

58

15

m

带立柱

9

国铁范围工程桩

1000mm

58

16

m

带立柱

10

新增立柱桩

900mm

20

24

m

带立柱

11

新增立柱桩

900mm

40

22

m

带立柱

12

 

新增立柱桩

900mm

33

25

m

带立柱

13

新增立柱桩

900mm

36

66

m

带立柱

14

地下连续墙

39-46m

23484

15

旋喷桩加固

3m

5909

16

三轴搅拌桩加固

17m

10200

17

两轴搅拌桩加固

10m

13759

2、地质状况

2.1工程地质

本工程所在场地位于宁波断陷向斜盆地中部,地形平坦开阔,地貌类型单一,属第四系冲湖积平原。

基坑主要岩性为淤泥质粘性土及粘性土,属典型的软土地基,拟建场地质结构由上至下60米范围内分别由8层土层组成,具体见图1-3-1施工场地典型土层分布示意图。

图1-3-1施工场地典型土层分布示意图

①1层:

填土、粉质粘土(me)

地质土层为杂色,以灰黄色为主,松散~稍密,成分杂,主要由碎块石、粘性土等组成,局部混少量建筑垃圾,碎块石大小混杂,均一性差。

碎块石径一般约5~15cm,大者大于30cm,一般上部碎石含量高,下部粘性土含量高。

表部局部地段以砼为主。

该层场地均有分布,土质不均,厚度为1.3~2.4m,局部厚度可能较大,一般在暗塘地段。

①2层:

粘土、粉质粘土(m)

灰黄色,可塑,下部渐变成软塑,厚层状构造,含有铁锰质斑点,粘塑性好,韧性高,干强度很高,无摇震反应。

岩性以粘土为主,局部相变为粉质粘土。

该层场地局部分布,大部分地段缺失,物理力学性质较好,俗称“硬壳层”,具有中~高压缩性,顶班标高1.40~1.87m,厚度较小,为0.6~0.9m左右。

②1层:

淤泥质粘土(m)

灰色,流塑,厚层状构造,含少量植物碎屑,粘塑性好,韧性高,干强度很高,无摇震反应,局部地段相变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及粘土。

该层场地均有分布,层位教稳定,高压缩性,顶板高标-0.25~1.70m,厚度为2.4~4.3m。

②2层:

淤泥质粉质粘土(m)

灰色,流塑,薄层状构造,单层厚2~10m,层间夹粉土薄膜,粘塑性较好,局部岩性为淤泥质粘土,韧性高~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

该层场地均有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差,具高压缩性,顶板标高-3.60~-1.59m,层厚3.0~4.8m。

②3层:

淤泥质粉质粘土(m)

灰色,流塑,鳞片状构造,夹不规则粉砂薄膜或薄层,粘塑性较高,局部岩性为粘土或淤泥质粘土,韧性高~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

该层场地均有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差,具高压缩性,顶板标高-6.85~-5.80m,层厚3.0~6.0m。

③1层:

粉砂、含粘性土粉砂(al-m)

灰色,稍密,饱和,厚层状,混杂粘性土团块,粘性土含量经占10~15%。

韧性低,干强度低,摇震反应明显。

该层零星分布,主要分布于场地的东南侧及西北侧,本次场地内未揭露,顶板标高-9.69~9.60m,层厚2.5~3.5m。

③2层:

粉质粘土(al-m)

灰色,流塑,厚层状构造,粘塑性中等,性质不均匀,夹粉土团块较多,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

实测标贯平均击数为3击左右。

该层为③1层粘质粉土的相变层,零星分布,具高压缩性,顶板标高-12.19~-9.43m,层厚2.9~4.7m。

④1层:

粘土、淤泥质粘土(m)

灰色,流塑,鳞片状构造,含粉团块,土质不均,局部岩性为淤泥质粘土。

韧性很硬,干强度很高,具油脂光泽,无摇震反应。

该层大范围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差,具高压缩性,顶板标高-15.09~-10.35m,层厚2.0~4.7m。

④2层:

粘土(m)

灰色,流塑~软塑,细鳞片状构造,土质较均一,韧性硬,干强度高,无摇震反应。

含少量半碳化物,粘塑性较好,岩性总体以粘土为主,局部为粉质粘土。

该层大范围分布,⑤层埋深较浅处缺失,物理力学性质差,具高压缩性,顶板标高-15.10~-14.09m,层厚4.6~7.3m。

⑤1层:

粉质粘土(al-l)

灰绿色、灰黄色,可塑,局部硬塑,少数呈软塑状,厚层状构造,含铁锰质结核,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震反应,岩性以粉质粘土为主,局部为粘土。

该层场地均有分布,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具中等压缩性,顶板埋深和厚度变化较大,顶板标高-20.40~-14.70m,层厚2.3~7.1m。

⑤2层:

粉质粘土(al-l)

灰绿色、灰黄色,可塑,局部软塑,一般上段厚层状,下段薄层状构造,薄层厚2~6m,层间夹粉土薄膜,含铁锰质结核,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

该层场地均有分布,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具中等压缩性,顶板埋深和厚度变化较大,顶板标高-26.60~-20.99m,层厚1.6~9.5m。

⑥1层:

粉质粘土(m)

灰色,软塑,局部流塑,薄层状构造,层厚2~6m,局部层面附粉土,部份地段下部为厚层状,粘塑性一般,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

局部粉粒含量较高。

该层场区均有分布,层位稳定,物理力学性质较差,具中偏高压缩性,顶板标高-30.53~-26.69m,层厚4.0~9.1m。

⑥2层:

砂质粘土(m)

灰色,软塑,局部流塑,薄层状构造,层厚2~6m,局部层面附粉土,部份地段下部为厚层状,粘塑性一般,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

局部粉粒含量较高,相变为含粘性土粉砂。

该层场区仅零星分布,层位不稳定,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具中等压缩性,顶板标高-37.30~-34.49m,层厚2.5~4.1m。

⑥3层:

粉质粘土(m)

灰色,软塑,局部可塑,厚层状构造,粘塑性较好,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

局部相变为粘土。

该层场区均有分布,层位稳定,物理力学性质较差,具中偏高压缩性,顶板标高-38.83~-34.80m,层厚2.2~9.4m。

⑦层:

粉质粘土(al-l)

灰黑色、灰黄色、灰绿色,可~硬塑,厚层状为主,韧性高~中等,干强度中等~高,无摇震反应,岩性以粉质粘土为主,局部为粘土。

该层场地均有分布,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具中等压缩性,顶板标高-43.90~-41.03m,层厚一般6.1~12.4m。

⑧1层:

粉砂(al)

浅灰色,中密,饱和,厚层状构造,局部地段上部夹粘性土薄层,砂土颗粒一般上细下粗,一般以粉、细砂为主。

该层全场均有分布,物理力学性质较好,顶板标高-51.70~-48.09m,层厚1.0~3.7m。

⑧2层:

细砂、中砂(al)、

浅灰色,中密,饱和,厚层状构造,砂土颗粒一般上细下粗,上部以粉、细砂为主,下部以中、粗砂为主,含少量砾石。

该层全场均有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好,顶板标高-53.43~-51.35m,层厚3.7~6.1m。

⑨1层:

粉质粘土(al-l)

灰绿色、灰兰色、灰黄色,可塑~硬塑,厚层状构造,粘塑性较好,韧性中等~高,干强度高,无摇震反应。

该层场地均有分布,层位稳定,物理力学性质好,中等压缩性,顶板标高-58.80~-56.65m,层厚6.1~14.3m。

⑨2层:

粘土(al-l)

灰色,可塑,厚层状构造,韧性中等~高,干强度高,无摇震反应。

该层场地均有分布,物理力学性质较好,顶板标高-70.00~-64.13m,层厚4.0~10.0m。

⑩层:

圆硕(al)

灰黄色、浅灰色,饱和,密实,厚层状,砾石径0.2~2.0cm为主,部分大于2cm,含量50~60%,余者细砂及少量粘性土,局部粘性土含量较高,相变为含粘性土圆砾。

该层场地均有分布,层位稳定,物理力学性质好,顶板标高-75.85~-73.99m,层厚10.0~12.2m。

⑾层:

中风化凝灰质砂岩(K3)

浅灰绿色,凝灰质结构,层状构造,岩石风化中等,岩质较硬,一般锤击不易碎,岩芯呈短柱状。

该层场地均有分布,层位稳定,物理力学性质好,顶板标高-86.50~-84.79m,本次最大揭露厚度5.5m。

2.2水文地质

勘探期间测得地下水位埋深0.9~1.2m,受气候影响,水位有一定的变化,但变化幅度不大。

根据附近场场地水质分析成果,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地下水对砼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孔隙承压水对钢结构具中等腐蚀性,孔隙潜水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根据地下水含水层介质、水动力特征及其赋存条件,场地范围内与工程有关的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两类。

孔隙潜水:

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场区表部填土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